中西医结合肿瘤学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10
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子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肉瘤:恶性肿瘤来自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
癌:恶性肿瘤来自上皮组织者称为癌。
肿瘤标志物:肿瘤细胞或癌组织由于癌基因及其产物的异常表达和合成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或宿主对肿瘤进行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生化分子,它提示了肿瘤在宿主体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癌基因的活化程度。
化疗:广义的化疗是指应用化学药物杀灭体内外病原体或新生物,抑制其生长繁殖的化学治疗过程;狭义的化疗则是指应用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治疗恶性肿瘤。
综合治疗:是指根据病人的机体情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肿瘤治愈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大咯血:24h内咯血500ml以上,或出血至呼吸道,对生命造成威胁时叫大咯血。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有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癌前疾病:是指一些可能转变为癌症的疾病或情况。
(而癌前病变是指各种组织的上皮出现不典型增生或称异型增生,是可能癌变的病理情况。
前者是一个临床概念,后者是一个病理概念)多发性骨髓瘤(MM):亦称浆细胞骨髓瘤,是由于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恶性增殖所致的肿瘤性疾病,属浆细胞肿瘤的一种。
二.知识点1.浸润是肿瘤播散的主要方式,是恶性肿瘤细胞转移的基础和前奏。
2.在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往往是内外之因联合作用而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痰湿或邪毒蕴积,发生局部气滞血瘀、痰凝湿聚、邪毒内蕴等一系列病机变化。
3.我国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人口老龄化、吸烟、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污染等。
4.病理学检查是肿瘤最可靠、最具有价值的诊断方式。
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5.中西医结合是当今治疗恶性肿瘤最具有优势与特色的疗法之一。
6.肿瘤治疗存在的问题:①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②临床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规范③药物临床应用尚欠合理④不良反应的防治重视不够⑤中西医结合切入点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临床观察近年来,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肿瘤逐渐成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热点。
本文将就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临床观察进行探讨。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中医与西医都对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有着深入的研究。
中医强调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通过恢复脾胃功能、活血化瘀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西医则侧重于肿瘤的分子机制和细胞治疗等创新技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理论基础在于兼收并蓄,充分利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西医的先进技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临床实践1.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的辨证施治在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医生可以针对病因、病位、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辨证施治。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按摩等。
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中医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轻症状,并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目的。
2. 西医细胞治疗在西医的治疗中,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
细胞治疗主要包括干细胞移植、免疫细胞治疗等,通过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增强肿瘤细胞的灭活能力,达到消除肿瘤细胞的目的。
西医细胞治疗不仅能够直接杀死癌细胞,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对患者的伤害。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和挑战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两种医学体系的优点,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中医与西医的交流与合作困难、规范和标准化的不足等。
因此,需要加强医学界的合作交流,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临床指南和规范,以提高治疗水平和疗效。
四、结语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系统肿瘤是目前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领域。
通过充分利用中西医的优势,可以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原癌基因的突变、扩增和(或)抑癌基因的丢失、失活等基因表达失常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2.癌: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3.肉瘤: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和肌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4.肿瘤转移:是指已浸润脱落出去的肿瘤细胞离开原发病灶,通过某些途径和渠道被带到与原发病灶不相连的部位(组织或器官),又生长出与原发病灶病理类型相同的肿瘤。
5.噎嗝:指吞咽食物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复而纳出疾患。
6.反胃:指饮食入胃,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反出的疾患。
7.细胞学诊断IV级:即发现有癌细胞,但不够典型。
或有极少数典型癌细胞,需进一步证实。
8.肝转移性肺癌:是指原发于肺部的癌肿通过直接浸润、气道种植或血管淋巴管转移至肝部继续增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性质的癌肿。
9.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是指能杀死各时相的肿瘤细胞,包括G0期细胞的一类抗癌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烷化剂、抗癌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10.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在肺段以上支气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二、填空题1.祖国医学主要把对肿瘤的病因主要概括为六淫致病、七情内伤、饮食劳伤、体质内虚,而把对肿瘤的病机主要概括为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邪内蕴、脏腑失调,正气虚弱。
2.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途径主要有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种植性转移、局部蔓延转移和医源性转移。
3.内窥镜在检查恶性肿瘤的优点主要有:直观、照相、刷取细胞做细胞学检查和直接活检等。
4.支气管肺癌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咯血和血痰、胸痛、气短和发热。
5.现代医学认为胃癌的前期状态主要有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部切除术后残胃。
三、简述题1.简述我国目前甲胎蛋白(AFP)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
答:①AFP≥500μ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和转移性肝癌等;②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而不见下降;③AFP≥200μg/L的中等浓度水平持续8周以上。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法学探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成果。
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是当前肿瘤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中医和西医是两套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以“辨证论治”为核心,西医以“辨病论治”为主导,治疗方法和手段各不同。
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确实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本文就两者如何在实践中有机结合,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中西医结合在恶性肿瘤治疗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标签:中西医结合;肿瘤;恶性;综合治疗中医与西医两套理论体系是不同的,但也有其相似点。
中医以“辨证论治”为核心,西医以“辨病论治”为主导。
由于“证”与“病”不同,治疗方法与手段也不同,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都是寻因下药,况且证中有病,病中有证,在临床中把“以病带证,寻其病症”的共性病机作为制定立法总则的依据,并根据疾病在个体中的差异作相应的调整。
中西医最好的结合点是从实践入手而不是从理论入手,从理论上结合难度大。
但无论如何,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确实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并取得了相当的效果。
笔者在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探索过程中,对治疗现况有了一定了解,并取得了一些心得体会,现报道如下:1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成果1.1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进展比较单纯中医和单统西医的治疗,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两者相互支持,相互弥补,相互协调,巧妙结合,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进展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改善症状和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对放、化疗起减毒增效的效应;降低分期,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预防复发、转移,阻断癌前病变[1-2]。
1.2辨证施治是个体化治疗的集中体现中医对癌症的治疗观点,也是其治疗其他疾病的基本观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它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某一部位出现了癌肿,不单是局部出现了问题,而是整个人体处于失调的状态,是内环境的变化在局部的反映。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综合治疗模式,它结合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以全面、个体化的方式对肿瘤进行治疗。
下面将详细描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
综合治疗优势:综合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核心优势之一。
它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形成综合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详细描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综合治疗优势。
如何治疗?1.个体化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病理特点以及治疗反应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西医依靠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和诊断技术,对肿瘤进行准确的病理学分型和分期,为治疗提供依据。
而中医则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理特点等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综合利用不同疗法的优势:综合治疗充分利用中西医各自的优势。
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能够直接消灭或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中医的中药治疗、针灸调理、中医推拿、中医理疗等则注重调理整体机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和耐受力,缓解不良症状,减轻治疗的副作用。
3.增强免疫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注重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
中医强调通过调理脾胃、益气养血、调和阴阳等方法,提高机体的整体免疫水平,增强抗肿瘤能力。
中医药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杀伤能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而西医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则能够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进行干预,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4.减轻治疗副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还可以减轻治疗的副作用。
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乏力等。
而中医的中药治疗、针灸调理等能够通过调节机体的平衡,增强机体的耐受力和调适能力,减轻治疗的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肿瘤课程讲义重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及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治难点:常见体表肿物的鉴别诊断概述要点定义肿瘤是指人体器官组织细胞在某些内在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加上外来致病因素的长期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以细胞异常增殖为主要特点的新生物。
生物行为特点有:①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处于失控状态,即持续性增殖和分化不良现象;②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和远处转移;③肿瘤细胞将上述特点传给它的子细胞。
要点西医病理分类良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高,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有明显界限。
少数良性肿瘤亦可恶变。
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生长快,呈浸润性生长。
具有进行性生长和侵犯周围组织的能力,无包膜,分界不清,瘤细胞侵入淋巴及血管向远处转移扩散。
恶性肿瘤在组织上分为两大类:源于上皮组织者称为癌;源于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
同时有上皮及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痛肉瘤。
临界性肿瘤肿瘤组织属良性,但其发展有恶变倾向,处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过渡类型。
恶性肿瘤的扩散方式1直接蔓延肿瘤由原发部位从组织间隙侵入邻近的组织及器官,也称浸润生长。
2.淋巴道转移癌多由淋巴道转移。
肿痛细胞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液流到区域淋巴结,最后经胸导管或大淋巴管进入静脉和血循环,随血道转移。
3.血道转移肉瘤多由血道转移。
肿瘤细胞进入静脉血流,随血循环转移至远处器官,常见的是肺、肝、脑等继发恶性肿瘤。
4.接种转移内脏器官肿瘤侵犯浆膜面时,肿瘤细胞脱落,黏附于他处浆膜上发展为种植性癌。
良性与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区别常见体表肿物:脂肪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皮脂腺囊肿、血管瘤。
脂肪瘤临床表现单发或多发。
好发于肩、背、臀部。
大小不等,呈圆形、扁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基部较广泛,质软,有假性波动感,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基底部可移动,但活动度不大。
一般无自觉症状,发展缓慢,极少恶变。
西医治疗一般无需处理,较大者可手术切除。
纤维瘤临床表现纤维瘤可分为软、硬两种。
软者又称皮赘,有蒂,大小不等,柔软无弹性,多见于面、颈及胸背部。
关于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的书籍有《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等。
这些书籍通常由正规出版社出版,可以在书店或网上购买到。
这些书籍的内容通常包括中医和西医对肿瘤病的认识、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方法和经验。
它们可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肿瘤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书籍在内容深度、广度、侧重点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学习。
同时,在阅读这些书籍时,建议结合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文献,以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中医与西医肿瘤治疗的综合观点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重点。
在肿瘤治疗中,中医与西医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与西医治疗肿瘤的综合观点,以期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选择。
一、中医治疗肿瘤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在肿瘤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
中医治疗肿瘤的核心理念是“扶正祛邪”,即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状态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1.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肿瘤侧重于望、闻、问、切四诊相结合,通过观察肿块的外观、听取患者的自述症状、询问其日常生活习惯和家族病史、脉搏的变化等多种手段来进行诊断。
这种综合性的诊断方法有助于辨别肿瘤的属性和病理特点。
2. 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肿瘤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
中药治疗是其中最主要的手段,通过中药的药性和配伍原则,调理患者的阴阳气血,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扶正祛邪的目的。
针灸和推拿作为中医辅助治疗手段,可以通过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来缓解肿瘤患者的痛苦,并辅助中药发挥疗效。
二、西医治疗肿瘤西医作为现代医学的代表,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西医治疗肿瘤主要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等方式来进行。
1. 手术治疗手术是西医治疗肿瘤的首要方法,通过切除肿瘤,达到根治或部分切除的目的。
手术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切除病变组织,但手术本身具有创伤性和风险性。
2. 化疗和放疗化疗和放疗作为西医常规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和放射线等方式来杀灭肿瘤细胞。
这种方法可以全面覆盖整个身体,但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综合观点中医与西医在肿瘤治疗中各有优势,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已成为一种趋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是将中医的“扶正祛邪”与西医的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等方法相结合,既可直接切除肿瘤,又能通过中医的方法调理患者的身体,提升免疫力。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具体方法包括:手术前后给予中医辅助治疗,如中药调理身体,针灸缓解疼痛;化疗和放疗期间给予中医治疗,如中药减轻副作用,调理气血等。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章测试1.小剂量X 射线照射会诱发了肿瘤。
()参考答案:错2.致癌物主要作用于细胞DNA。
()参考答案:对3.《难经》对属于腹部实体肿瘤的“积”与非实体肿瘤的“聚”进行了鉴别。
()参考答案:对4.中医药与手术联合可减轻手术副作用及并发症,有助于术后恢复、预防术后复发和转移。
()参考答案:对5.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下,引起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导致基因表达失常,细胞异常增殖而形成的新生物。
()参考答案:对6.良性肿瘤一般无浸润或无转移能力,无包膜。
()参考答案:错7.癌是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参考答案:对8.鳞状细胞癌是一种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参考答案:对9.乳头状瘤是恶性上皮性肿瘤。
()参考答案:错10.化生是一种成熟组织转变成为另一种成熟的组织并可逆转的过程是机体一种适应现象。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肿瘤的病因是指肿瘤发生的启动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机体内在因素。
()参考答案:对2.一级致癌物较二级致癌物更容易导致肿瘤的发生。
()参考答案:错3.一个正常人每年可接受的辐射量在 30~40 毫希沃特(mSv)。
()参考答案:错4.0.5mSv 来自医用X射线检查,低于 4mSv 的辐照量不会对机体构成危害。
()参考答案:对5.过度接受电离射线照射,可诱发多种恶性肿瘤,最常见的为白血病。
()参考答案:对6.阳光中的紫外线是诱发皮肤黑色素癌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错7.石棉是主要的致癌矿物纤维,其与肺癌的发生有关。
()参考答案:对8.单纯疱疹病毒 -2和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
()参考答案:对9.EB 病毒与 Burkitt 淋巴瘤、鼻咽癌、多发性 B 细胞淋巴瘤、霍奇金病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相关。
()参考答案:对10.黄曲霉毒主要诱发肝癌。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良、恶性肿瘤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参考答案:肿瘤细胞的异质性2.下列不是恶性肿瘤病理分级的依据 ( )参考答案:肿瘤大小3.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越高 ( )参考答案:异型性越小4.癌的肉眼形态,下列哪一种可能性最大 ( )参考答案:火山口状溃疡5.恶性肿瘤的扩散方式概括起来有 ( )参考答案:直接蔓延和转移6.细胞分裂期可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变化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4 个时期。
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近年来,恶性肿瘤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在探索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兴治疗方法。
本文将就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进行探讨。
一、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发展历程恶性肿瘤是一种恶性细胞增生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的加重而逐年上升。
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已经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多个阶段。
手术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最早方法,其主要依赖于相应器官和组织的切除和转移灶的清除。
但是,手术治疗的效果容易受到肿瘤的位置、体积、分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放疗是指利用电离辐射对肿瘤辐射作用,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或死亡。
目前,放疗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常用方法。
但是,放疗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如过多的辐射会导致健康细胞的损伤。
化疗是指利用药物的毒性作用杀死肿瘤细胞,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化疗的不良反应较大,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针对化疗不良反应较大的问题,靶向治疗应运而生。
靶向治疗是指利用特殊的药物对肿瘤细胞内的分子进行干扰,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二、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实践证明,传统的单一治疗方法往往面临着诸多难题,这时候中西医结合治疗就是一个好的选择。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
1.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与人体机体阴阳失调、气血失调、体液紊乱有关。
当人体的这些系统功能失调时,会导致人体的内环境失衡,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西医则认为,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是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2.中西医治疗理念的相似性中西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理念是有相似之处的。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强调调整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
而西医治疗则需要减少恶性肿瘤细胞、杀灭肿瘤细胞并防止复发。
三、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和发展现状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以下优势:1.综合治疗效果好传统的单一治疗方法不同,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中医治疗调节体质,如调理气血、调整体内平衡,西医药物、化疗等治疗则可以消灭肿瘤细胞。
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的基本原则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的基本原则是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第一,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原则是“辨病证候,治病证候”。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通过对患者整体病情的综合分析,确定病因、病机和病理变化,进而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西医则注重病因病机的病理学解释和治疗,通过现代医学技术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中西医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第二,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原则是“扬长避短”。
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调节,强调调理阴阳、平衡气血,通过中药调理患者的身体环境,增强免疫力,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西医则注重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的整体调理作用,同时利用西医的先进技术和药物治疗,达到治疗肿瘤的最佳效果。
第三,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原则是“重视术后康复”。
中医强调术后调理,通过中药调养,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西医则强调术后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到最佳状态。
中西医结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术后康复方案,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第四,中西医结合的基本原则是“强调预防和治未病”。
中医注重养生和调理,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推拿等方法,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肿瘤的发生。
西医则注重早期筛查和预防,例如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和HPV疫苗接种等。
中西医结合可以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优势,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方案,降低肿瘤的发生风险。
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的基本原则是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通过辨证施治、扬长避短、重视术后康复和强调预防和治未病的原则,中西医结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治疗的副作用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在哪里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再加上生活环境的恶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其中就包括较多的肿瘤患者。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癌症,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良性肿瘤患者则可以在肿瘤早期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
但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其治疗都具有一定的创伤性、痛苦性,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对此,为了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探究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国中医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在治疗肿瘤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将中西医结合应用,可以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发挥更好地治疗效果。
但很多人对中西医治疗肿瘤的优势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基于此,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进行详细阐述。
1.中医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近年来,中医学发展在医学领域中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其发展速度不仅越来越快,且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认可,目前很多疾病治疗中,都有中医学理论、方法、手段的应用。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与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其内容博大精深,发展至今,在各种疾病治疗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医学在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多法联用等治疗原则指导下,有关肿瘤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丰富。
基于中医学角度,肿瘤是正气不足,导致痰浊、血瘀、瘤毒等邪气胶结与体内形成的肿块,其病机与正气不足、气化失司、运化不健、行血不畅、痰瘀阻络有关。
根据正与邪、阴与阳、气与血、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在治疗肿瘤经验中,总结有四大法,包括扶正固本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软坚散结法,以上治疗方法均为针对肿瘤病机采取的针对性治疗手段,各种治疗方法均在肿瘤疾病中有广泛应用,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有那些2.1可以减少或防止肿瘤复发及转移肿瘤复发及转移是肿瘤疾病发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很多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放化疗后仍有复发、转移的可能,而通过联合中药治疗,就可以减少复发和转移的可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和应用肿瘤,作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和患者所关注的焦点。
肿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的出现,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和应用,以帮助更多人了解这一治疗方式。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怎么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将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身体的平衡和调和,而西医则侧重于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就是将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相结合,综合运用。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1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可以综合运用中西医的各种治疗方法,如手术、药物治疗、中药治疗、中医针灸、中医按摩等。
这种综合的治疗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应对肿瘤,因为不同患者的肿瘤病情各异,而综合治疗能够因材施治,提供针对性更强的疗法。
对于早期肿瘤,可能仅需要手术切除;对于晚期肿瘤,放疗和化疗可能更为合适;而中药治疗、针灸、按摩等中医治疗方法则可以辅助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适。
2.改善免疫功能改善免疫功能这种治疗方式常常包括中药治疗,其中许多中药被广泛应用以提高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
肿瘤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免疫系统的抑制,这使得肿瘤细胞更容易生长和扩散。
通过中药治疗,患者的免疫系统可以得到增强,增加了身体对抗肿瘤细胞的能力。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如增加免疫细胞的活力,提高抗体水平,以及促进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
这种免疫增强作用有助于抵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身体负担。
3.预防复发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专注于治疗肿瘤本身,还极为重视预防和复发的管理。
中医的调养方法能够帮助患者维持身体的平衡,减少复发的风险。
肿瘤的发展往往与身体的不平衡有关。
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可以识别出患者体内的不平衡因素,并采用中药、饮食调理、锻炼等方式来调整体内平衡。
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学科带头人职责所在内容要说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学科带头人的职责,那可真是个“大工程”。
这可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色,责任重大,工作辛苦,简直就像是一根紧绷的弦,一不小心就可能崩掉。
不过,说到底,这个岗位不仅考验专业知识,也能看一个人是否有“大胸怀”。
毕竟肿瘤这个事儿,说起来没完没了,治愈起来更是千头万绪,涉及到中西医的完美融合,带头人更得靠得住、稳得住。
你想,咱们说“中西医结合”吧,简单几句话说下来,谁都知道这两者有啥不一样——西医嘛,讲究的是精准、快速、效果立竿见影;而中医呢,注重的是整体调理、平衡阴阳,像是“火候”这一回事儿,咱们也得慢慢把握。
这两个领域一碰撞,就有了许许多多的“化学反应”。
所以,作为一个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学科带头人,得像个大厨一样,知道什么时候该放点中药,什么时候该用点西药,啥时候推拿,啥时候化疗。
你想,这责任多大呀,弄不好,患者一个不满意,可就有大麻烦了。
要做好这个工作,首先得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不能只是会一两招。
你得懂西医的技术,知道什么药该怎么用,剂量有多大,副作用是啥,治疗方案要怎么安排。
你还得懂中医,知道怎样通过望闻问切找病因,怎么样开出一剂“对症下药”的良方。
你得有相当的耐心与悟性,不然患者总是“给你打电话问这问那”,你也得一一耐心解答。
还得有跟患者沟通的本事。
别小看这点,很多时候,中西医结合,患者就是因为听不懂这些“术语”才感到困惑,作为带头人,得会把专业话说成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不然患者肯定心里“拔凉拔凉的”。
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想到带头人肩上的压力有多大了吧。
一个小小的决定,可能就直接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命运,治愈了大家自然称赞,治不好,自己先不说,患者家属那眼神儿可不好看。
更不用提一些复杂的病症,随便一个“方案调剂”都有可能出问题。
再加上,肿瘤这个病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治疗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每天都在“跟你玩儿捉迷藏”,这时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真的是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完全就是个“活棋局”。
一、名词解释:5*2分=10分1、肿瘤:是机体正常细胞在不同的始动与促进因子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
2、化疗:广义的化疗实质应用化学药物杀灭体内外病原体或新生物,抑制其生长繁殖的化学治疗过程;狭义的化疗是指应用细胞毒性抗肿瘤药物治疗恶性肿瘤。
3、癌前疾病:是指一些可能转变为癌症的疾病或情况;癌前病变:是指各种组织的上皮出现不典型增生或异性增生,是可能癌变的病理情况。
4、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
5、上腔静脉综合症:绝大多数由肿瘤引起,主要是支气管肺癌和上纵膈其他肿瘤所致上腔静脉、奇静脉受压迫,静脉回流障碍,出现头颈部浮肿、面部青紫瘀血、眼结膜充血、颈部和胸壁静脉怒张、头晕、头痛、视觉障碍、意识改变等。
二、填空题:30*0.5分=15分1、肺癌的五大主症是咳嗽、咯血和血痰、胸痛、气短、发热。
2、肿瘤发病的病因是六淫致病、七情内伤、饮食劳伤、体质内虚;病机是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邪内蕴、脏腑失调正气虚弱。
3、肿瘤常见并发症有大出血、急性梗阻、癌性发热、恶性积液、代谢急症。
4、颅内压增高三联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5、肝癌的形态分型有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
6、肺癌的中医证型有痰气阻滞证、邪伤肺络证、气滞血瘀证、肺气亏损证、肺肾阴虚证、毒热蕴结证。
三、判断题:10题×1分/题=10分1、直肠癌早期症状为排便习惯和粪便性质改变。
(是)2、根据WHO制定的三阶梯止痛方案,癌痛病人应坚持按时给药的原则。
(是)3、按病理分型可将肺癌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
(非)4、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器官依次是骨、肺、肝、软组织、脑。
(非)5、凡AFP升高即可诊断为肝癌。
(非)6、细菌感染与肿瘤发生无密切关系。
()7、吗啡类止痛药在使用时具有封顶反应。
()8、在目前肿瘤的治疗中,首选放射治疗。
()9、某些肿瘤,即使出现远处转移灶仍不能归为晚期。
()10、癌基因是肿瘤细胞所特有的,其表达导致了肿瘤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原癌基因的突变、扩增和(或)抑癌基因的丢失、失活等基因表达失常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2.癌: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3.肉瘤:间叶组织(包括结缔组织和肌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4.肿瘤转移:是指已浸润脱落出去的肿瘤细胞离开原发病灶,通过某些途径和渠道被带到与原发病灶不相连的部位(组织或器官),又生长出与原发病灶病理类型相同的肿瘤。
5.噎嗝:指吞咽食物哽噎不顺,饮食难下,或复而纳出疾患。
6.反胃:指饮食入胃,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反出的疾患。
7.细胞学诊断IV级:即发现有癌细胞,但不够典型。
或有极少数典型癌细胞,需进一步证实。
8.肝转移性肺癌:是指原发于肺部的癌肿通过直接浸润、气道种植或血管淋巴管转移至肝部继续增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性质的癌肿。
9.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是指能杀死各时相的肿瘤细胞,包括G0期细胞的一类抗癌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烷化剂、抗癌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
10.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在肺段以上支气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二、填空题1.祖国医学主要把对肿瘤的病因主要概括为六淫致病、七情伤、饮食劳伤、体质虚,而把对肿瘤的病机主要概括为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邪蕴、脏腑失调,正气虚弱。
2.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途径主要有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种植性转移、局部蔓延转移和医源性转移。
3.窥镜在检查恶性肿瘤的优点主要有:直观、照相、刷取细胞做细胞学检查和直接活检等。
4.支气管肺癌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咯血和血痰、胸痛、气短和发热。
5.现代医学认为胃癌的前期状态主要有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部切除术后残胃。
三、简述题1.简述我国目前甲胎蛋白(AFP)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
答:①AF P≥500μ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和转移性肝癌等;②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而不见下降;③AFP≥200μg/L的中等浓度水平持续8周以上。
2.简述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答:①癌细胞对控制正常的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调理因素不能正常发生反应,而表现为持续性增生和分化不良;②癌细胞对邻近组织和细胞间的异常关系,从而改变正常组织的结构形式,常表现为浸润性生长和形成远处转移;③癌细胞可将上述两个特性遗传给其子细胞。
3.简述胃癌的诊断方法。
答:⑴临床症状诊断:①40岁以后开始出现中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且无明显节律性,并伴有明显的食欲不振或形体消瘦;②胃溃疡严格科抗溃疡治疗任务明显好转;③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经科治疗无效;④中年以上患者出现不明显原因的贫血、消瘦和粪隐血阳性。
⑵实验室检查:①RBC下降,Hb下降;②大便隐血试验阳性;③胃液分析出现游离胃酸低。
⑶X线检查⑷纤维胃镜⑸细胞学检查⑹生物学检查⑺超声胃镜检查⑻CT检查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复习题及答案(二)一、名词解释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原癌基因的突变、扩增和(或)抑癌基因的丢失、失活等到基因表达失常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2.肿瘤的转移:是指已浸润脱落出去的肿瘤细胞离开原发病灶,通过某些途径和渠道被带到与原发病灶不相连的部位(组织或器官),又生长出与原发病灶病理类型相同的肿瘤。
3.恶变:是指良性肿瘤如果不经过及时治疗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4.增殖比率:增殖比率是指处在增殖周期细胞占整个肿瘤总体细胞数的比率。
5.乳腺癌:是指乳腺导管和乳腺小叶上皮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癌变,以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二、不定项选择题1.恶性肿瘤必经的几个时期为:(ABCE)A.诱导期 B. 播散期 C. 侵袭期 D. 转移期 E. 原位期2. 进展期大肠癌的大体形态分型有:(ABCE)A.隆起型 B. 溃疡型 C. 浸润型 D. 缩窄型 E. 胶样型3. 乳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有:(ABE)A.初产迟 B. 绝经迟 C. 产次多 D. 长期哺乳 E. 肥胖4. 胃癌的癌前疾病有:(ABCDE)A.慢性萎缩性胃炎 B. 胃溃疡 C. 残胃D. 肠上皮化生E.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5. 肝癌的大体形态分型有:(CDE)A.肝细胞癌 B. 胆管细胞癌 C. 巨块型肝癌D. 结节性肝癌E. 弥漫型肝癌三、填空题1.在肿瘤临床病理分期中,T代表大小及围,N代表局部淋巴结,M代表肿瘤转移情况。
2.联合化疗的形式有:序贯性化疗和同步化治疗。
3.祖国医学主要把对肿瘤的病因主要概括为六淫致病、七情伤、饮食劳伤、体质虚,而把对肿瘤的病机主要概括为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邪蕴、脏腑失调,正气虚弱。
4.肺癌的五大主症是咳嗽、咯血和血痰、胸痛、气短和发热。
5.我国大肠癌的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
四、简答题1.化疗药物的分类有哪两种,各自分几类,分别是什么?答:㈠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来源分类:⑴烷化剂:如氮芥(HN2)、塞替派(TSPA)、白消安(BUS)、卡莫司汀(BCNU)等;⑵抗代类:如甲胺喋呤(MTX)、巯嘌呤(6-MP)、阿糖胞苷(Ara-C)等;⑶抗癌抗生素:如放线菌素D(ACD)、柔红霉素(DRN)等;⑷植物类抗癌药物:如碱(VLB)、紫杉醇(TAX)等;⑸激素类:如他莫昔芬(TAM)⑹其他类:如顺铂(DDP)、达卡巴嗪(DTIC)等。
㈡根据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不同分类:分成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CCNSA)和细胞周期特异性药(CCSA)。
2.恶性肿瘤的预防分为几级,分别是什么?答:恶性肿瘤的预防分三级,分别是:⑴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是指消除或避免危险因素和干预致癌物质的代,抑制致癌物质与DNA结合,以通过治疗癌前病变来抑制癌的发生。
⑵二级预防:即预防癌的临床发作,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⑶三级预防:也称康复预防,包括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功能康复等,回归社会。
3.食管癌的早期临床表现有哪些?答:①食物哽噎感;②胸骨后不适感或疼痛;③食管异物感或摩擦感;④咽喉干燥感;此外还有食管癌早期症状的“一慢五感”:“一慢”是指食物通过食道缓慢,“五感”是指“进食后滞留感”“异物感”“针刺样感”“烧灼样感”“食道后紧缩感”。
4.宫颈癌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答:宫颈癌的临床表现:⑴早期:无明显症状,偶见接触性出血;⑵晚期:①阴道不规则出血;②阴道分泌物增多;③疼痛;④泌尿道症状;⑤下消化道症状;⑥全身症状。
5.中央型肺癌的X线的直接、间接表现是什么?答:X线上,肺门阴影加深,增大和肺门区的肿块为其直接征象;同时伴有局限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和肺不等表现为其间接征象。
五、论述题2.肝癌的病理及临床诊断要点答:㈠病理诊断: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肝外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㈡临床诊断:⑴AFP≥500μ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和转移性肝癌等;⑵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实质性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①AFP≥200μg/L持续8周;②典型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③无黄疸而碱性磷酸酶(AK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明显增高;④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⑤明确乙型肝炎标志阳性的肝硬化。
肝癌的病理分型有哪些?⑴大体形态分型:①巨块型:最多见,直径大于10cm者称为巨块,可呈单个、多个或融合成块,多为圆形,质硬,呈膨胀性生长,此型约占51%,易发生坏死,引起肝破裂;②结节型:为大小和数目不等的癌结节,一般直径在5cm 左右,结节多数在肝右叶,此型约占47.6%。
常伴有严重肝硬化,单个结节预后较多个结节好,包膜完整者优于不完整者。
③弥漫型: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癌结节,散布在全肝,肝肿大不明显,甚至反可缩小且几乎皆有肝硬化,进展快,患者常因肝功能衰竭死亡,此型约占1.4%。
⑵组织学分类:①肝细胞癌:来自肝细胞,常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预后差,此型约占90%;②胆管细胞癌:来自胆管上皮细胞,约占5%,合并肝硬化较少,AFP常为阴性,女性较多,此型预后良好;③混合性肝癌:此型更为少见。
小肝癌:即单个结节或相邻两个结节直径之和小于3cm的肝癌,属于早期肝癌围。
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高发区恶性肿瘤的普查,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诊断,肿瘤治疗后的随诊观察等。
辐射损伤可导致机体发生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一类器官是:胚胎、骨髓、心脏、脑、肺、胃、肠和肾。
胃炎演变为胃癌的过程是: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不典型性增生→胃癌。
常见的癌前病变主要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外阴白色病变、慢性宫颈炎、大肠息肉、乳腺增生病。
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⑴蕈伞型:肿块向腔生长,表现为充盈缺损,其基底不大,邻近胃壁稍僵硬,舒缩稍差,胃粘膜皱襞在肿块周围消失。
⑵溃疡型:可见到腔龛影,常大而浅,溃疡边缘可见到“指压迹”。
龛影周围有不规则的透亮区,称为“环堤征”。
龛影周围粘膜纠集,至环堤边缘突然中断、破坏,断面呈杵状或结节状,邻近胃壁有不同程度的浸润,表现为胃壁僵硬、蠕动消失等改变。
⑶浸润型:弥漫浸润型表现为全胃的大部分胃壁被癌浸润,充盈时见胃壁增厚、僵硬、蠕动消失,形如皮革囊,称为“革袋胃”。
局限浸润型表现为病变部位胃壁增厚、僵硬、蠕动消失、粘膜破坏、皱襞增粗扭曲或局限性粘膜皱襞消失、破坏。
进展期大肠癌的分型:⑴隆起型:肿瘤主体向肠腔突入,呈结节状、息肉状或菜花状隆起,表面糜烂或小溃疡、边界清楚,有蒂或广基。
⑵溃疡型:肿瘤表面形成较深的溃疡,底部深达肌层或浆膜层,边缘呈堤围状隆起,与周围肠粘膜境界较清者称单纯溃疡型,而边缘呈浸润生长者称为浸润溃疡型。
⑶浸润型:肿瘤向肠壁弥漫浸润,常累及肠壁大部或全周,肠壁局部增厚,但表面无明显溃疡或隆起。
因纤维组织增生而收缩,肠管形成环形狭窄。
⑷胶样型:肿瘤外观呈半透明胶冻状,质软,肿瘤界限不清,镜下多为粘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
根据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不同,分成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CCNSA)和细胞周期特异性药(CCSA)。
⑴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能杀死各时相的肿瘤细胞,包括G0期细胞。
这类药物包括烷化剂(如氮芥、卡莫司汀等)、抗癌抗生素(如放线菌素D、柔红霉素等)、激素类药物(如他莫昔芬等)。
⑵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杀伤处于增殖期S期和M期的细胞,包括抗代药物类(如甲胺喋呤等)及部分其他类药物。
AFP的临床意义:⑴甲胎蛋白(AFP)检测是迄今为止诊断原发性肝癌(HCC)最灵敏、最特异的方法;⑵可用于HCC的分期和预后,是评价疗效、判断病灶切除程度、诊断复发灵敏度的指标;⑶可用于肝癌的普查,AFP的异常增高可见于临床症状出现前的3-12个月;⑷观察AFP含量的动态变化有助于HC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和肝转移瘤等,可考虑HCC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