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标准菌株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上的结果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7.41 KB
- 文档页数:2
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性能分析乔宁,喻华,殷琳,张凯,黄影【摘要】【摘要】目的对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的鉴定和药敏性能进行评价。
方法通过测定标准菌株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ATCC25922大肠埃希菌、ATCC2592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2粪肠球菌共40次,对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重复性进行评价。
用2007 ~ 2010年卫生部质评菌株(20株),以卫生部回报结果为参考标准,对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准确性进行评价,以卫生部药敏质控回报结果为判断标准,对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准确性进行检测,平行测试了20种抗生素对20株菌的182对次药敏试验。
结果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细菌鉴定重复性为100.0%。
对20株常规细菌的鉴定符合率为100%(Kappa值为1.000 , PvO.Ol)。
对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结果的标准符合率为94.4%(85/90),极严重错误率3.3%(3/90),严重错误率1.1%(1/90) z—般错误1.1%(1/90);对革兰阳性球菌药敏结果的标准符合率为93.5%(86/92),极严重错误率0.0%(0/92),严重错误率1.1%(1/92), —般错误5.4%(5/92),总标准符合率为94.0%(171/182)o结论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和药敏系统准确率和重复性极高,非常适合于临床快速、准确鉴定,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期刊名称】淮海医药【年(卷),期】2012(030)003【总页数】3【关键词】【关键词】VITEK 2 COMPACT;细菌鉴定;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微生物检测系统/方法的分析性能验证一.鉴定/药敏检测系统分析性能验证(一)材料1、检测系统:长沙天地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TDR-1002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及耗材等。
2、评价材料(1)细菌鉴定符合率评价材料:1)菌株:大肠埃希菌A 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9213、粪肠球菌ATCC292122)肠杆菌科生化试验:LDC、 PD、 MAU、 GLU、 INO、 RHA、 ODC、 IND、 HYS、 ADO、 MEL、 SOR、 URE、VP、 BGA、 MAN、 CEL、 SUC3)非发酵菌科生化试验:ADH、 NIT、 GEL、 DXY、 MAL、 LDC、 CIT、 BGA、 LAC、 MAN、 URE、 ESC、 GLU、SUC、 FRU。
4)微球菌科生化试验:VP 、 ADH、 LAA、 BGA、 TRE、 HIP、 ESC、 AGA、 RIB、 LAC、 AMD、ALP、 BGU、MAN、 RAF。
5)链球菌科生化试验:URE、 NIT、 BGU、 SUC、 MAL、 ADH、 VP 、 BGA、 MNE、 TRE、 NOVO、ALP、 GLU、MAN、 LAC、6)酵母样真菌生化试验:GLU、 GAL、 NAG、 MAL、 RAF、 DXY、 INO、 CEL、 SUC、 MEL、 ADO、AMG、 LAC、TRE、 DUL。
7)奈瑟/嗜血杆菌生化试验NIT、 GLU、 SUC、 ALP、 LAC、 FRU、 BGA、 MAL、 STA。
(2)药敏试验评价材料:1)菌株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非发酵科: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微球菌科: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9213、链球菌科:粪肠球菌ATCC29212酵母样真菌:近平滑念珠菌A TCC22019奈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ATCC492472)微球菌科药敏试验3、操作人员:临床检验中心经岗位授权的技术人员。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引言药敏试验是在临床实践中进行的一项重要检测手段,旨在评估一种药物对某种微生物的敏感性。
在目前全球抗生素滥用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药敏试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该报告中,我们将对一次药敏试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了标准的Kirby-Bauer方法。
首先从临床样本中筛选出革兰氏阴性菌进行试验,包括泛菌,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杆菌, 阴沟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然后采用标准的试验板进行测试,该试验板配备了数种抗生素,包括头孢噻肟, 恶黄素, 噻克菌素, 阿莫西林和氧氟沙星等。
将菌株均匀地涂抹在试验板上,然后在恒定的时间内进行培养。
最后,观察试验板上菌落的生长状况,根据一定的标准判断每种药物对该微生物是否敏感。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涉及五种微生物,包括泛菌,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杆菌, 阴沟杆菌和沙门氏菌。
以下是每种菌株在每种抗生素下的结果。
- 泛菌:头孢噻肟(敏感)、恶黄素(耐药)、噻克菌素(敏感)、阿莫西林(敏感)、氧氟沙星(敏感)。
- 肺炎克雷伯菌:头孢噻肟(耐药)、恶黄素(敏感)、噻克菌素(敏感)、阿莫西林(耐药)、氧氟沙星(敏感)。
- 大肠杆菌:头孢噻肟(敏感)、恶黄素(耐药)、噻克菌素(敏感)、阿莫西林(敏感)、氧氟沙星(敏感)。
- 阴沟杆菌:头孢噻肟(敏感)、恶黄素(敏感)、噻克菌素(敏感)、阿莫西林(敏感)、氧氟沙星(耐药)。
- 沙门氏菌:头孢噻肟(敏感)、恶黄素(敏感)、噻克菌素(敏感)、阿莫西林(敏感)、氧氟沙星(耐药)。
数据分析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各种微生物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例,该菌株对头孢噻肟和阿莫西林存在耐药现象,对恶黄素的敏感性最强。
而大肠杆菌则对头孢噻肟和阿莫西林的敏感性最强。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一些药物对多种微生物存在共同敏感性的结论,例如噻克菌素和阿莫西林在五种微生物中均显示出对其的敏感性。
讨论药敏试验的结果是指导临床医生开展有效治疗的重要依据。
为了研究细菌耐药性及其产生机制,本实验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实验探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并分析其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32. 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 培养基:营养肉汤、营养琼脂4. 仪器设备:全自动微生物药敏鉴定仪、微量稀释器、恒温培养箱、移液器、离心机等三、实验方法1. 菌株活化: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3接种于营养肉汤中,37℃恒温培养18-24小时,待菌液浓度达到1×10^8 CFU/mL时,用于后续实验。
2. MBC测定:采用微量稀释法,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药物浓度梯度稀释至1/2MIC,将活化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按1:100的比例加入至稀释后的药物中,混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无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BC。
3. MIC测定:采用微量稀释法,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药物浓度梯度稀释至1/2MIC,将活化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按1:100的比例加入至稀释后的药物中,混匀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MIC。
4. 耐药性分析: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多步体外诱导试验,观察其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作用下耐药性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MBC和MIC测定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MBC为16μg/mL,MIC为8μg/mL。
2. 耐药性分析结果:经过34天诱导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性明显增强,MBC值是标准菌株MBC值的32倍。
1. 本实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耐药性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强,这可能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关。
β-内酰胺酶是一种能够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导致药物失活,从而产生耐药性。
药敏实验实验报告药敏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药敏实验,了解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仪器:微量移液器、无菌移液管、消毒剂等试剂:各类抗生素:头孢菌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等三、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1. 选择待测菌,制备菌液:选择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菌菌株,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接种到培养基中,通过培养和扩增获得菌液。
2. 制备琼脂平板:将琼脂粉加入适量的培养基中,加热煮沸溶解后,倒入培养皿中,冷却凝固后即可。
3. 制备含药物的琼脂平板:将一定浓度的抗生素加入琼脂平板中,混匀后再倒入培养皿中,冷却凝固。
4. 扩菌:将不同细菌菌液分别均匀涂布在含药物的琼脂平板上。
5. 培养:将琼脂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使细菌生长。
6. 菌落观察和分析:观察不同细菌在含药物和不含药物的琼脂平板上产生的菌落形态、颜色等情况,根据菌落数量和分布情况对菌株的敏感性进行初步评估。
7. 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对具体的抗生素药物,通过串联稀释法等方法,测定不同细菌菌株对该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从而确定其敏感性。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细菌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有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敏感,菌落明显减少或消失;有些细菌对某种抗生素不敏感,菌落数量与不含药物的对照组相近。
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进一步确定了不同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药敏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不同,这为临床治疗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细菌药物敏感性测试是临床医生判断感染病原菌的敏感性和抗生素选择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实践中,合理选择抗生素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不良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抗生素使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潜在的风险,遵循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以保护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六、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以及抗生素的敏感性与细菌的种类和菌株有关。
细菌药敏鉴定实验报告1. 引言细菌药敏鉴定是一项用于判断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的实验技术。
在医疗领域,了解细菌的药敏性能够帮助医生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感染疾病。
本实验旨在通过药敏试验方法对不同细菌株的耐药性进行评估。
2. 实验步骤2.1 细菌培养首先,我们选择了多种不同的细菌菌株,包括XX菌、YY菌和ZZ菌。
分别从它们的冻存液中接种于含有50ml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并在恒温恒湿条件下(37C,24小时)培养。
2.2 制备抗生素试验板我们选取了多种常见的抗生素药物,包括A、B、C和D。
首先,按照厂家说明书的建议,将抗生素药物溶解于生理盐水中,制备出不同浓度的抗生素药液。
接下来,将含有琼脂和50ml培养基的琼脂平板抗生素试验板均匀涂布抗生素药液,使得每个试验格均匀含有相应浓度的抗生素。
2.3 细菌接种与观察将已经培养好的细菌菌株用微量匀色刷接种于刚制备好的抗生素试验板上。
利用垫片按压细菌,使其均匀分布于试验板上。
将接种完成的试验板放入培养箱中,以37C恒温恒湿条件下培养24小时。
观察培养结果,记录每个试验格的细菌生长情况,包括有无菌落,菌落的形状和大小。
2.4 分析结果根据观察到的细菌培养结果,可以初步判断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3. 结果与讨论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后,我们发现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以XX菌为例,我们观察到在抗生素A的试验格上出现了菌落生长,而在抗生素B、C和D的试验格上没有菌落生长。
这表明XX菌对抗生素A具有抗性,而对抗生素B、C和D敏感。
对于YY菌和ZZ菌的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它们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
具体结果请见附表1。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根据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感染XX菌的患者,我们可以选择抗生素A进行治疗,而应避免使用抗生素B、C和D。
4. 结论通过本次细菌药敏鉴定实验,我们成功评估了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微生物药敏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微生物药敏试验是用于测定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常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了解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菌株来源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病原菌菌株均来自临床送检标本,包括痰液、尿液、血液、脓液等。
经过分离培养和鉴定,确定了菌株的种类。
2、培养基采用 MuellerHinton 琼脂培养基,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配制和灭菌。
3、抗菌药物纸片选用了常见的抗菌药物纸片,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等,均购自正规生物试剂公司。
4、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无菌镊子、游标卡尺等。
三、实验方法1、菌株复苏与培养将保存的病原菌菌株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置于 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8 24 小时,使其复苏并生长良好。
2、菌液制备挑取单个菌落,用生理盐水制成 05 麦氏浊度的菌液。
3、接种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培养基表面均匀涂抹 3 次,每次旋转60°,最后沿平板边缘涂抹一周。
4、贴药敏纸片用无菌镊子将抗菌药物纸片贴在培养基表面,纸片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24mm,纸片中心距离平板边缘应不小于 15mm。
5、培养将接种好的平板倒置放入 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6 18 小时。
6、结果观察与判定培养结束后,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的直径。
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标准,判断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为敏感(S)、中介(I)和耐药(R)。
四、实验结果1、革兰阳性菌药敏结果(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万古霉素表现为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有一定的耐药率。
(2)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敏感;对四环素、磺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
2、革兰阴性菌药敏结果(1)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
(2)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对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检测微生物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药敏实验是通过测量抗菌药物在体外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评估药物对病原菌的抗菌活性。
本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将含有不同抗菌药物的药敏纸片放置在培养基上,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计算抑菌圈直径,从而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细菌接种:将待测细菌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用无菌棉签均匀涂抹。
药敏纸片放置:选择合适药敏纸片,用无菌镊子将其放置在培养基上,间距至少24mm。
培养:将培养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结果分析:根据抑菌圈直径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如敏感、中介或耐药。
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对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首选药物。
环丙沙星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作为备选药物。
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抗菌效果较弱,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克林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对细菌不敏感,应避免使用。
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建议使用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和环丙沙星治疗该细菌感染。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应进行定期药敏实验复查,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而临床微生物鉴定与药敏试验对于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临床微生物鉴定的方法和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临床微生物鉴定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种类鉴别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
这有助于医生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细菌鉴定是通过对细菌的形态、染色特性、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等进行测定,以确定细菌的种类。
例如,革兰染色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而血清学试验则可以用于鉴定链球菌、肺炎球菌等。
病毒鉴定是通过病毒的分离培养、抗原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确定病毒的种类。
例如,分离培养可以用于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抗原抗体检测可以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等。
4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分析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使用梅里埃公司的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对12种抗生素作药敏试验。
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最高,达到100%;对莫西沙星、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50%,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40%,对苯唑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及青霉素的敏感率19 mm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
1.3.3 操作方法经鉴定挑取纯细菌培养平板上的菌落接种于M-H液体培养基中,于35℃环境中培养4 h,用无菌生理盐水校准菌液浓度与麦氏管0.5号的比浊相同,菌落计数相当于1.5×108/ml。
采用专用阳性药敏复合板及相关配套试剂对制备好的菌液进行细菌药敏测试,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金黄色葡萄球菌均用标准菌株ATCC25923 作质控。
2 结果4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SSA 32株(71.11%),MRSA 13株(28.89%)。
菌株对常用抗菌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最敏感,敏感率均为100%;青霉素、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等耐药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88.89%、84.44%及77.78%。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见表1。
3 讨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易引起化脓性感染[3]。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明显增加,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出现,这使临床治疗及疫情处理的难度增加,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绝大部分临床常用抗生素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MARS(MRSA)耐药性非常广泛[4],从本研究来看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高度且多重耐药。
本研究对分离鉴定的45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显示,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和复方新诺明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最高达100%;而对其他8种抗生素均呈高度且多重耐药,对青霉素类、红霉素类耐药>80%,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克林霉素>70%,尤其是对青霉素类已达到88.89%的耐药性,提示抗生素治疗区越来越窄,青霉素类已不能作为MRSA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用药。
VITEK 2 Compact微生物全自动分析系统的应用及鉴定结果分析叶桦秀;李丽丽;江莉莉【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7(023)024【摘要】目的:探究VITEK 2 Compact微生物全自动分析系统鉴定结果的符合率.方法:选用3株标准菌株,28株质控菌株和64株临床分离菌株,依据VITEK 2 Compact微生物全自动分析系统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鉴定,与常规鉴定方法相比较,从而验证鉴定结果的符合率及准确性.结果:鉴定结果表明,VITEK 2 Compact微生物全自动分析系统对微生物样本的鉴定结果的符合率为96.9%.结论:运用VITEK 2 Compact微生物全自动分析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对细菌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符合率.但在鉴定的过程中,还应结合细菌的特性进行判定.【总页数】3页(P152-153,156)【作者】叶桦秀;李丽丽;江莉莉【作者单位】福建省老年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 350003;福建省老年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 350003;福建省老年医院检验科福建福州 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相关文献】1.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葡萄球菌鉴定能力的评价 [J], 王原;许江燕2.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准确性评估 [J], 杨银梅;陈斌;彭颖仪;叶惠芬;陈惠玲;黄小媛3.MicroflexTM MALDI-TOF MS 和 Vitek 2 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肠杆菌科细菌鉴定能力的比较 [J], 刘瑛;俞静;陈峰;刘婧娴;李媛睿;皇甫昱婵;沈立松4.梅里埃MALDI-TOF-MS系统与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临床常见病原菌鉴定的一致性分析 [J], 周淑燕; 柳丽娟; 卓传尚; 吴绍贵; 李圣聪; 冯惠娟5.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病原菌的鉴定能力评价 [J], 孙丽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和药敏情况分析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和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临床分离的524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统一的方法、设备和判断标准进行耐药性检测,使用WHONET5.6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在50%以上的抗生素包括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头孢噻肟、四环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和头孢唑啉,敏感性高于70%的抗生素包括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美洛培南、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多粘菌素B。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医院感染,采取多种治疗策略最大限度减少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发展。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isolation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to guid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clinic. Methods A total of 524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linically isolated from January 2016 to October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tested for drug resistance using a uniform method,equipment and judgment criteria. And data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WHONET 5.6. Results Antibiotics with pseudomonas aeruginosa drug resistance rate above 50% included cotrimoxazole,amoxicillin/clavulanic acid,chloramphenicol,cefotaxime,tetracycline,ampicillin,nitrofurantoin and cefazolin. Antibiotics with sensitivity greater than 70% included ceftazidime,piperacillin,levofloxacin,cefepime,meropenem,ciprofloxacin,imipenem,piperacillin/tazobactam,gentamicin,amikacin and polymyxin B. Conclusion The mechanisms of drug resistance monitoring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re complicated.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guid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clinic.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ontrol nosocomial infections and various treatment strategies should be taken to minimize the developmen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drug resistance.[Key words] Pseudomonas aeruginosa;Drug-resistance;Antibiotics;Meropenem銅绿假单胞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是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在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都有本菌存在,该菌存在的重要条件是潮湿的环境,本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以及药敏结果分析摘要] 目的:了解肺泡灌洗液中细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作鉴定及药敏试验。
结果: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56.2%;195例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90.8%,革兰阳性菌占9.2%;主要细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
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15.1%,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阳性率为62.5%、64.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60.0%,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
结论: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灌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 肺泡灌洗液;细菌分布;耐药性[Abstract] Objec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type of bacteria and susceptibility test results in irrigating solution, and provide an according to rational use of drug for clinical.Methods: the instrument of identification and susceptibility test is Microscan Autoscan-4, USA.Result: the positive rate of irrigating solution is 56.2%;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 has 90.8% in these 195 bacterias,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has9.2%; the main type of these bacteria are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neumonia crayresearch bacteria and baumanii . the tate of the bacterias, which resist to imipenem, is 0~15.1% in these Gram-negative bacterias; the rate of Pneumonia crayresearch bacteria and baumanii, which product ESBLs, is 62.5%、64.1%,respectively; and the rate of MRSA is 60.0%. and the phenomen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is Very serious.Conclusion: the drug resistance of bacteria is differrent, the bacterial culture and susceptibility test results of irrigating solution can provide basisof rational drug use for clinical.[Key words] irrigating solution; Bacteria distribution; drug resistance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感染,病原菌种类多、耐药性强。
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实验结果及耐药性分析【摘要】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1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经常使用抗生素的药敏实验结果和耐药趋势,为临床医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
方式用合肥恒星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检测11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经常使用抗生素的灵敏性。
结果 1358份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115株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及环丙沙星的灵敏率较高,而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已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
而且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比例也日渐增高。
结论最近几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已经很高,多重耐药菌日趋增多,耐药机制复杂。
因此,增强铜绿假单胞菌对经常使用抗生素的药敏实验监测可为临床提供最新的流行病学,尽可能减少临床体会用药,幸免盲目和滥用抗生素。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实验耐药趋势抗生素【Abstract】Purpose It aims to analyze the drug susceptible experiment results and the drug resistant tendency of the commonly-used antibiotic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115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which were isolated from our hospital’s clinical specimen between January 2020 and December 2020. And meanwhile, it is expected to offer reference for curing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infection in clinic. Usage method Itutilizes HX-21 drug susceptible analysis instrument for bacterial appraisal of Hefei Hengxing Company to identify bacteria and carry out drug susceptible experiment, and then to check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commonly-used clinical bacteria under the effect of 115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Findings Among the 115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isolated from 1358 clinical samples,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are found to be more sensible to amikacin, piperacillin, ceftazidime and ciprofloxacin, but show its drug resistance towards some antibiotics, such as cefotaxime, gentamicin, SXT and ampicillin. Plus, the proportion of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resistant to imipenem is also increasing. Conclusion In recent years, the isolation rate of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has been high. Multidrug-resistance bacteria are increasing and resistance mechanisms are complex. Thus, such drug susceptible experiment detest by combining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with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can provide the newest epidemic study for clinical medicine, help to reduce the use of medicine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avoid the abuse of antibiotics.【Key words】 Pseudomonas ageruginosa drug susceptible experiment resistance tendency antibiotics铜绿假单胞菌为临床最多见的条件致病菌,尤其是在医院感染中占有超级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