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经典文本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刘俐俐教授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15.50 KB
- 文档页数:57
作者: 杨茜
作者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
出版物刊名: 创作评谭
页码: 59-61页
主题词: 文本形式 文学研究方法 编排体例 出版发行 北京大学出版社 编著者 魔幻现实主义批评方法 竞选州长 饥饿艺术家
摘要:<正> 刘俐俐教授的《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是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博雅导读丛书"中的一本,已于2004年10月出版发行。
作者在书中大胆运用了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方法对国外优秀短篇小说进行了具体而细微的阐释,尽可能地把作品的真实从遮蔽状态中释放出来.其体悟深入浅出,独到而深刻,让我们在领略作品魅力的同时。
也体会到了文本剖析的快感与愉悦。
本书在编排体例上非常合理。
首先,编著者在每篇文。
文学经典与文本分析文学经典,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而其中的文本分析方法,更是深入剖析文学作品内涵、风格、结构等方面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通过对文学经典与文本分析的探讨,阐述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与作用。
一、文学经典的概念及意义文学经典是指那些代表一个民族或时代文化最高水平的文学作品,具有普遍的艺术性、思想性和认识性,被广泛认可并流传至今。
文学经典之所以被奉为经典,不仅是因为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类思考和情感体验,更是因为其通过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文学经典承载着人类思想的精髓,是人们深入了解历史、文化、人性的一个窗口。
二、文本分析方法的意义与应用文本分析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文学研究方法,通过对作品中的语言、结构、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出作品的内在规律与主题思想。
文本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品味文学经典,同时也为文学研究者提供了科学、系统地研究文本的途径。
文本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分析:通过对文本中的词汇、修辞、句法等语言元素的分析,揭示出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艺术特点。
2. 结构分析:研究作品的整体结构、章节结构、情节安排等,揭示出作品的艺术构思和叙事方式。
3. 人物形象分析: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塑造、语言和行为的描写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出人物的性格、命运和作品的主题。
4. 主题思想分析:探究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主题和情感,揭示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不同的解读角度。
三、文学经典与文本分析的关联文学经典与文本分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文学经典是文本分析的对象,而文本分析是对文学经典进行解读和理解的工具。
通过文本分析,可以深入挖掘文学经典的内含意蕴、艺术形式和行文技巧等方面的特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和品味作品。
文学经典的存在也为文本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一系列的文学规律和创作方法,为文学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作者: 无[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F2-F2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5期
主题词: 刘俐俐;常务理事;教育部
摘要:刘俐俐,女,1953年生,南开大学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三峡大学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刘俐俐教授是国内著名的文艺学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文学批评理论,是小说文本分析领域开拓者和标志性专家,至今依然处于文艺学前沿,承担多项国家社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著作和论文曾多次获省部级奖.。
理解文中的文本分析技巧课件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文本,从新闻报道、学术论文到社交媒体上的各种帖子。
如何有效地理解和分析这些文本,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能。
而文本分析技巧就是帮助我们达成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
文本分析技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阅读的内容,还能让我们在写作和表达自己观点时更加准确和有条理。
想象一下,当您在阅读一篇复杂的文章时,如果能够运用适当的文本分析技巧,是不是就能更快地抓住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意图,并且分辨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和次要信息呢?同样,当您自己撰写文章时,通过对文本结构和语言的分析,也能够使您的文章逻辑更加清晰,表达更加流畅。
那么,常见的文本分析技巧都有哪些呢?首先是对文本结构的分析。
大多数文本都有一定的结构,比如总分总、分总、总分等。
了解这些结构有助于我们快速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
例如,总分总的结构通常先提出一个总的观点或主题,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最后再对主题进行总结和强调。
当我们遇到这样结构的文章时,就可以先关注开头和结尾的部分,快速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然后再去详细阅读中间的论证部分。
其次是对关键词和关键语句的提取。
关键词往往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汇,而关键语句则是能够表达作者核心思想的句子。
通过寻找和理解这些关键词和关键语句,我们可以事半功倍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比如,在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中,“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环境污染”等可能就是关键词;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这样的语句很可能就是关键语句。
再来说说对文本语言风格的分析。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有的简洁明了,有的则较为华丽复杂。
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例如,学术论文通常使用严谨、精确的语言,而文学作品则可能运用更多的修辞手法和形象的描写。
除了以上这些,对文本背景和作者意图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年级文本分析方法课件关键信息项:1、课件的使用范围和对象2、课件的内容和结构3、课件的制作标准和要求4、课件的更新和维护责任5、课件的版权归属和使用许可6、违反协议的责任和处理方式11 课件的使用范围和对象本课件专为二年级教学使用,适用于二年级的学生和授课教师。
其目的是帮助二年级学生掌握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111 明确仅限在二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年级或学科的教学。
11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合理使用课件,不得随意更改使用场景。
12 课件的内容和结构课件内容应涵盖二年级文本分析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21 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如通过图片、例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122 句子的结构和类型,让学生能够区分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并理解其表达的情感。
123 段落的划分和主旨概括,引导学生学会找出段落的关键信息,总结段落大意。
124 简单的篇章分析,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的特点等。
课件结构应清晰合理,具有以下特点:125 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
126 每个知识点配有相应的练习和案例,便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127 设计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13 课件的制作标准和要求131 课件的页面布局应简洁美观,字体大小适中,颜色搭配协调,以保证学生能够清晰阅读。
132 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应清晰、生动,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够有效辅助教学。
133 文字表述应准确、简洁、易懂,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语言和专业术语。
134 课件的操作应简单便捷,教师和学生能够轻松上手。
14 课件的更新和维护责任141 制作方应根据教学大纲的变化和教学实践的反馈,定期对课件进行更新和完善,确保其内容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142 对于课件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应及时进行修正。
143 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制作方反馈,以便进行改进。
论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经典文本分析的理论视点
刘俐俐
【期刊名称】《学术研究》
【年(卷),期】2006(000)011
【摘要】论文在分析了一批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的基础上,思考了几个理论问题.其一是关于文学经典的思考,认为文学经典是文学理论加以分析、概括和提升为理论形态的重要资源.其二是关于文学经典的文本分析和采用方法,认为以艺术效果为逻辑起点、由果溯因的诗学研究是对文学经典研究的主要路径.其三,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式的经典文本分析,将艺术效果的描述和效果追根溯源性分析紧密结合;文本内部分析与文学史、文学思潮史视野的考察相结合;以互文性为关注重点也是分析的主要路径.
【总页数】5页(P127-131)
【作者】刘俐俐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中文系,天津,3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6.7
【相关文献】
1.小说艺术魅力的敞亮——读《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 [J], 朱斌
2.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的深度阐释——陈思广《审美之维:中国现代经典长篇小说接受史论》评介 [J], 吴投文
3.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理论评析 [J], 刘涛
4.短篇小说的经典性写作及其可能性——许辉短篇小说漫议 [J], 黄书泉
5.如何淬炼短篇小说的经典——刘庆邦短篇小说阅读札记 [J], 张学昕;于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虎》的人物关系与悲剧色彩的形成李奕源【摘要】辛·拉贾拉南的《虎》讲述了一个引发读者的怜悯、忧虑、失落,情感的悲剧故事,其悲剧色彩的形成与人物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首先,法迪玛与虎构成具有隐喻功能的两个意象,虎的死亡暗示了法迪玛最终的命运。
其次,在村庄这个封闭落后的系统中,“猎虎———反猎虎”的问题构成剧烈对抗的双方;猎虎行动的出发点是保护法迪玛在内的村人,其结局却对法迪玛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正是人物间关系的这种复杂性及其带来的伤害与死亡,形成《虎》的悲剧色彩。
%Tiger ,written by Sim Rajaratnam ,tells his readers a tragicstory ,triggering their emotion of pity ,anxiety and loss .Its traged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lations among its characters .Firstly ,Fadima and tiger constitute two images with metaphor functions ,and the death of tiger suggests Fadima's ultimate fate .Secondly ,in the village ,a backward and closed system ,the controversy of "hunting tiger or anti‐hunting tiger"forms a violent confrontation ;the aim of tiger‐hunting‐action is to protect the villagers in‐cludi ng Fadima ,but it finally brings the irreparable harm to Fadima .It is the complexity between the characters'relations and the injury and death it caused that form the tragedy of tiger .【期刊名称】《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42-45,56)【关键词】悲剧色彩;隐喻;系统符号【作者】李奕源【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辛·拉贾拉南是早年由斯里兰卡移居新加坡的小说家,“二战”期间曾在报社工作,其短篇小说在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