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题三 正方:简化字要比繁体字好用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1
孩子学简化字好还是繁体字好?乐维海外华人在孩子到了学中文的年龄时,可能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让孩子学简化字还是学繁体字好?而对于这个问题,台湾人可能纠结得更多一些。
因为台湾一直用繁体字,也就是传统的中文。
但大陆从五十年代起就用简化字教学,而大陆的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去大陆做生意或找工作,不懂简化字会有很多麻烦。
还有就是那些美国父母想让孩子学中文,也面临这方面的困惑。
大陆人因为自己从小学的就是简化字,一般比较容易让孩子也学简化字。
我过去对这个问题不是很在意。
但最近到华夏中文学校教八年级中文,我喜欢除了教课本上的内容以外,引入一些少课本上没有的,但却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或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的语言形式。
比如,对联,相声,拗口令,儿歌,宋体字,三字经,百家姓,多字成语(像“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等。
实践表明,学生家长们都很喜欢,效果不错。
在为了下期的教学寻找其他方面有意义的语言形式时,我想到了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区别。
我觉得对八年级的孩子是一个很好话题。
我虽然没有学过繁体字,但能读大部分的繁体字。
看报纸不论是哪里的,我都看得懂,很实用。
通过对简体繁体比较在教学中的作用的思考,我发现讨论一下简化字与繁体字在教学上应该是一个什么位置是很有意义的。
下面是我的一些初步想法,看法可能不成熟,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
第一,长期以来,大陆只教简化字,台湾只教繁体字。
在美国的中文学校基本沿用这个模式,教简化字的学校不教繁体字,教繁体字的学校不教简化字。
造成了很多学简化字的学生看不懂繁体字,学繁体字的学生看不懂简化字。
其实现在以完全教简化字的大陆,广告商标甚至报纸都有很多是繁体字。
所以大陆学生其实也得懂一点繁体字。
学简化字的学生学一点繁体字具有实用性,同理学繁体字的学生学点简化字也才能走得更远。
所以简繁都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第二,其次简化字与繁体字绝大部分是一样的。
网上有报道说,1994年出版的《中华字海》收入了87019个汉字,1988年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选收了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总共只有3500字。
简繁得当申论作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简化文字和繁体文字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对于申论作文而言,我们在使用简繁体时要恰当处理,注意不要使用相同标题的文字。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一观点。
首先,简繁体的选择要根据写作的目的和受众来确定。
在一些传统的场合,例如书法、古代文学欣赏等,繁体文字更能表现其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因此在这些情境下使用繁体文字较为合适。
而在一些现代社交媒体的应用中,简化文字更便于快速传播和理解,更适合表达个人观点和现实情况。
对于申论作文来说,我们要根据文章的主题和读者的背景来决定使用简化还是繁体字,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其次,简繁体的使用应注意不要过多使用结构相似、形态相似的文字。
如果在申论作文中出现过多相似的词语,容易造成读者的困惑和阅读疲劳。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选择不同结构和语义的词汇,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同时,对于那些在简繁体中具备相似写法和发音,但意义差异明显的词汇,我们要特别注意正确选择,避免产生歧义。
最后,简繁体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使用倾向。
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地区对于简繁体的选择有着不同的偏好。
因此,在涉及到不同地区读者的申论作文中,我们要根据具体读者背景来选择合适的简繁体使用,以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综上所述,申论作文中的简繁体的使用需要恰当处理,注意不要使用相同标题的文字。
我们要根据目的、受众和背景等因素来决定简繁体的选择,避免过多使用相似的文字,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表达效果。
同时,要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正确选择简繁体的使用,以准确传达自己的观点和理念。
影视剧表演可以使用方言正方理由:1、影视剧表演是可以使用方言的,在有些情况下,为了更加形象的表现影片所要讲的故事,或者配合某一地区的习俗等,就需要使用方言,这样更能把演员和观众带入剧情,还能让人一目了然,很快的清楚这部剧的社会背景和环境特点。
就像《平凡的世界》这部剧一样,其实一开始,演员们是说普通话的,但是拍了好几集,演员们都没有陕西的感觉,所以才决定用方言来拍的,看过的观众都知道,效果很好。
演员能更好入戏,还会让观众看着更有那个地区的特征,从而引起共鸣。
2、可以啊,我们是怎样知道东北方言的只要有人一说话我们就说咦!东北“内嘎达的”吧,我们并不是东北人但是我们却能听出他是东北人,只因为近年来东北方言的影视剧等太多使我们对其已经不陌生啦,以此作为一个例举,像这样的山西、陕西、四川等地的方言也屡屡被搬上银幕这些成功的典型例子不就证明了影视表演历史可以使用方言的啊!3、我认为影视表演中可以使用方言,学者梁文道说,当一个国家的标准语确定了,国境内其他语言就成了方言。
可以说,方言并不是天生就是方言,而是和标准语(普通话)处于平等地位。
因此,在影视作品中,方言的使用与普通话的使用也是平等的,在两种语言如何选择的问题上,则跟商品的供需关系一样,有需求就有必要引入。
4、影视表演中是可以存在使用方言的情况的,并且在今天的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和听到部分方言在电影电视中的使用,例如,用得比较多而且典型的方言就是四川话,闽南话,台湾话,东北话等。
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使用不仅是允许的,而且在一些情况下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
方言的使用不仅能够体现作品勾勒人物的鲜明形象,更能够体现作品中的环境特点和社会背景。
从而达到能够凸显这些作品地方特色的效果。
简体字不如繁体字好用的辩论反方理由:一、繁体字,乃是1956年之前,华人文化圈普遍使用的传统汉字“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
谈谈繁体字与简化字的优劣简化字,又称简体字。
一般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中文的法定标准写法,是与繁体字(又称为正体字)相对而言的。
简化字以1964年公告,1986年修订的《简化字总表》为国家标准。
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亦在传统繁体汉字的基础上实行简化字。
简化程度与中国内地基本一致,但不完全相同,例如新加坡简化字的简化力度更明显。
但是在今天,有关于简化字和繁体字优劣的争论在不断展开。
2009年3月份,宋祖英,潘庆林等政协委员提出“恢复繁体字”的提案,引发了一场热议。
那么,究竟这两者孰优孰劣呢,我通过简单介绍简化字的优劣来对比他们各自优缺点。
简化字的优点简化字取得了的明显的效果,第一,减少了汉字的笔划数目,使汉字变得易于书写;第二,提高了阅读的清晰度;第三,减少了通用汉字的字数;第四,简化后产生了一些新形声字表音比繁体字准确;第五,有些简化字便于分解和称说。
简体字中一部分是古体字,一部分是书法家造的,一部分是群众造的,都是中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简体字、繁体正字与异体字事实上并行。
简化实际上是以简体字取代繁体字的正体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简化是根据“述而不作”的精神选定简体字。
本来许多字的简体和繁体都在使用,简体字人们天天接触,基本上已经约定俗成,与繁体多有形体上的联系,并不难学。
因此,采用简体字并不会造成所谓的文化断层。
但是简化字也必有其自身的缺点简化字的缺点1.部分简化字使用了“符号代替“,打乱了字族的严整性。
如汉、权、鸡、仅、邓等字,“又”作为简化偏旁替换了本身完全不同的四个繁体字偏旁,同时既不能表音,也不能表意,属于难以理解的密码文字。
2.同音代替合并了一些汉字,例如干、干、干(擀的右部偏旁),面、面(左麦右面),只、只(上隹下又),经常会导致表意混乱(特别是在文言文中),引起歧义。
例如“船只靠在北港”,用简化字书写可以有两种解释。
3.简化字扰乱了汉字系统的一致性,使中、日、韩、越等本身使用一致的传统汉字的国家逐渐开始产生汉字文化裂隙。
简与繁的议论文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中文面临着繁体字和简体字的两种写作形式。
繁体字是中文的传统字形,而简体字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推广的简化字形。
这两种写作形式在不同地区和群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中文世界中引发了一场长期的辩论。
本文将探讨繁体字与简体字的优缺点,并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正文繁体字的优势首先,繁体字作为中文的传统形式,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许多经典文献和古籍都是以繁体字形式保存的,这些文字记录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历史。
同时,繁体字的字形更加丰富复杂,更能准确地表达词义和文化内涵。
例如,“魅”(mèi)这个字在繁体字中用“魅”来表示,而在简体字中用“媚”表示。
繁体字的字形更能准确地反映出“魅”的魅力和神秘性。
其次,从学习角度来看,繁体字对于学习中文的外国人来说更有挑战性。
学习繁体字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文的起源和历史演变。
对于许多人来说,学习繁体字不仅是学习中文语言本身,也是一种对中华文化和传统的学习。
因此,繁体字在文化交流和中文学习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简体字的优势然而,简体字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首先,简体字的字形相对于繁体字来说更为简单清晰。
简化字的推广使得中文的书写更加高效和便利,尤其是在电子设备上的输入和显示。
简化字的字形变动减少了笔画数量,从而使书写更迅速和方便。
这对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来说,显然具有明显的优势。
其次,简体字在大众传媒和国际交流中更为广泛应用。
由于简体字被中国大陆政府推广,形成了广泛的应用范围,包括报纸、书籍、网络媒体等。
简体字在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时更为直观和方便,尤其是对于不具备繁体字阅读能力的人群来说,简体字的应用更为便利。
个人看法和建议就我个人而言,繁体字和简体字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两者之间不存在一定要取舍的关系,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2018年国开核心课《现代汉语专题》形考答案说明:1.本课程适用于国开汉语言本科学员形考;2.本课程为完全形考,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0%;形考任务一一、本课程的六个专题,你对哪个专题最感兴趣?对哪个专题最不感兴趣?谈谈原因。
答:我对第六个专题最感兴趣。
因为这个专题讲的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语言,我们比较陌生但又必须了解,才能在网络上进行交流。
比如:“沙发”、“杯具”、“我爸是李刚”、“反正我是信了”……而此专题详细的介绍了网络语言及其形成的原因,网络语言的特点和网络语言的发展和规范。
学习后,总觉得受益匪浅。
对第二个专题最不感兴趣。
因为这个专题讲的是通用语言—普通话,当中涉及到的一些实用性的知识很难在短期内掌握,我觉得有点“复杂”。
或:我对第二章很感兴趣,因为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常用语的读音不准确的现象,身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不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又怎能教好学生的正确读音呢?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阳江人,有很多读音我们需要去更正。
再有,我还对第三章词汇和第四章的语法非常感兴趣,因为我觉得这不仅是我们学习中要经常用到的,也是我们语言的基础,平时生活中每天都要说很多的话,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词汇和语法都不清楚,连话都说不明白,又如何写文章,如何与人交流呢?所以我认为这两章是学习中重点的重点!我对第六章网络语言不太感兴趣。
因为我个人不太喜欢什么东西都依靠网络,这样会让人对电脑有很强的依赖性,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懒,人懒了就什么也干不成了。
我只是希望对这章有所了解就可以了。
当然学生可以选择其它答案进一步拓展二、颁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什么样的意义?答:第一,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第二,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第三,有利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而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于促进民族间交往、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体好还是繁体好研究报告
关于简体和繁体中文哪种更好的问题,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讨论。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研究报告内容:
1.历史和传统因素:繁体中文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被广
泛应用于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
因此,一些人认为繁体中文更符合传统和文化认同。
2.易学和易用性:一些人认为简体中文更容易学习和使用,因
为繁体中文有很多繁杂的字形和结构,需要更多的记忆和练习。
3.地理和政治因素:简体中文是中国大陆官方使用的写作方式,根据中国大陆人口众多的实际情况,简体中文被认为更具实用性。
4.国际传播和交流:由于中国大陆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的增强,简体中文在国际传播和交流方面具有优势。
一些人认为使用简体中文能够更好地与外国人交流和沟通。
5.美观和字形之美:繁体中文的字形结构较为复杂,有些人认
为繁体中文更美观、书法感更强,更具有艺术性。
综上所述,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各有优势和特点,选择哪种取决于使用场景、个人偏好和需求。
繁体字和简体字的优缺点专四作文经常有人认为,继承中华文化就是要学习繁体字。
例如支持繁体字的张北冥认为,“不学繁体字,谈什么中华文化”他们的主要论据是,简体字破坏了汉字的结构、美感、造字法。
实真正支持恢复繁体字的人,有不少都是对汉字非常热爱的人,他们对汉字的研究比常人深入,对汉字的造字、结构、意义等都比较了解,所以才能提出繁体字蕴含了中华传统文化。
首先我要说,传统汉字确实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但是,试问又有多少人会仔细去研究这其中的文化?在中国古代的教学中,学生对传统汉字也是以识记为主,很少有人每见到一个新的汉字,就在《说文解字》中查阅。
香港等地区使用繁体字,却更是常常漏洞百出,不成体统,也就是说,即使中国全面恢复了繁体字,也不能代表大家理解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最多是让很多普通人在学字时规律性稍强一些。
然而,学习传统汉字对于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现在的中国大陆缺乏的是务实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的精华的态度,而不仅仅文字。
如果人们拥有了对待传统文化的虚心和正确态度,人们自然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繁体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不能指望仅仅恢复繁体字就能让人们重新拾起中华文化。
只有大家有了正确的传统文化态度,学习繁体字才有较大的意义,否则,它也仅仅是一种字体而已。
即使恢复了繁体字,也不能认为中国人的文化素养就提高多少,也并不会对文言文等古文的阅读起到太大的帮助作用。
有人说只有繁体字认识了才能阅读古代书籍。
其实阅读古代书籍的主要障碍在语言而不文字。
转化为简体字的古典名著阅读起来并没有严重困难,也极少出现语义模糊,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所以,弘扬国学不能以弘扬传统汉字为根本,当然,我不否定要专业、深入研究古文,必须要学好繁体字,且要十分熟悉通假字等许多文字现象。
当初进行字体简化的主要理由,就是简体字比繁体字好学。
其实每一个从小长大的人都应该有体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学习什么的难度不能按照大人的标准来衡量。
小议汉字简繁之争在开始正题之前想先说一些题外话,我一直认为对于人文科学和艺术这个范畴上的争执,大部分时候是永远得不来统一结果的,大家都会在自己的立场上坚持下去,争的头破血流也不会得出一致结论——当然也没必要得出一致结论。
所以争执的目的只是在阐述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对此的想法就足够了。
文字无声,但是会留下痕迹。
一、繁简之争的缘由汉字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表意表形表音的性质本身就在传达着各种从造字时代起就留下痕迹的信息,当今的社会是提倡要求重新认识传统社会、弘扬传统文化的,在传统文化延续的长河上,汉字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一脉。
从一九五六年国务院出台《汉字简化方案》,大陆就正式进入简化字时代,而台湾香港等地仍然使用繁体字,再加上政治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使得汉字的简繁之争一直没有止息,同时也能预见到的是,这个争论在短期内也不会结束,甚至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二、繁简之争的主要对抗理由简单粗暴地把对待汉字的态度分为“支持简化字”和“支持繁体字”虽然有些草率,但是作为鲜明对立的两边来对看观点,还是很有意思的。
支持简化字的主要理由大概有:1、简化字的推行是为了方便文化程度低的人,以更利于教育工作和普及文化。
简化字的实行,极大地提高了汉字识字率,减少了文盲半文盲,促进了全民的文化教育。
电脑的普及并不能完全代替手写汉字,简化字比繁体字书写更简单快捷,更有效率;简体字笔画少、清晰度高,比繁体字更有利于信息化。
2、简化字的使用已经逐渐为民众所熟悉,汉字简化也是主流,是科学合理的。
从汉字发展的整体趋势看,简化是主流,这也是其工具性决定的。
现行简化字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
搜集、整理、筛选千百年来在民间通行的简体字,其中80% 都是传承简化字。
确定简化字的过程是很审慎的,很多专家参加了简化字的制定工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后才最终确定为现行字形。
简化字基本遵照汉字的基本体系和构形特点而创造,具有历史继承性和体系性。
简体字-「繁体字」和「简体字」哪个好?好像来得有点晚。
我的结论:1.字形和结构的简化是汉字必然的发展趋势,简化字是必不可少的文字改良措施。
2.繁体字一无是处论和繁体字优越论一样是反智的。
3.从文字的应用效果看,字形的过度简化会带来更复杂却难以被察觉的问题。
关于简体字的优越性这里用不着说了,简体字对于提高普及率和降低使用难度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下面说的是汉字简化会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字形的简化不可避免的破坏了汉字基本结构的稳定性,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汉字学习和使用的难度。
换句话说,简化字从某种意义上也是繁化。
这似乎很难以理解——简体字明明减少了单个汉字的笔画数量,为什么反而成了繁化呢?这里说的当然不是字形的繁化而是汉字构成要素的繁化。
这是王宁《说文解字与汉字学》一书中列出的小篆字体构型的160个基本字符,大部分是独体字,每个字符的构字频率都在10次以上,最多的甚至构字超过500个。
它们是小篆文字的基本构件,承担了生成新字的作用。
这是王宁《说文解字与汉字学》一书中列出的小篆字体构型的160个基本字符,大部分是独体字,每个字符的构字频率都在10次以上,最多的甚至构字超过500个。
它们是小篆文字的基本构件,承担了生成新字的作用。
小篆隶变到楷书形成,汉字基本上保持了一批稳定的构字基本字符,这使得通过有限的基本字符造出无穷的新字成为可能,因此繁体字有了一套成熟稳定的结构。
这套结构有什么好处:1.用有限的基本字符构成新字大大降低了汉字的学习成本,掌握了基本字符就可以很容易地记忆汉字字形。
2.汉字基本字符大体符合原先的构字理论,形声字和表意字的结构保留的相对完整,这使得构字字符与所构字存在意义或语音上的联系,同样有利于汉字的学习和使用。
字体简化的过程中,为了省并笔画,简体字破坏了已经成熟的基本字符构字体系,与以上繁体字的优势对应,今天我们使用的简体字存在以下两个劣势:1.基本字符数量大大增加,导致了单字构成要素上的繁化。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简体字与繁体字之争学生姓名: xxxxxx学号: **********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xxxxxxx指导教师: xxxxxx 完成日期: xxxx 年 x 月 xx 日目录序言 (1)一、正确认识简体字 (1)(一)简体字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 (1)(二)简体字较之繁体字的优胜点 (1)(三)简体字较之繁体字的劣势点 (3)二、繁体字对于汉字的意义 (4)(一)繁体字能够体现汉字的造字意图 (4)(二)繁体字有利于中国文化的继承发展 (5)三、如何面对现在简繁并存的局面 (5)(一)文化传承 (5)(二)文化统一 (6)四、结语 (6)参考文献 (7)简体字与繁体字之争内容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一直以来是以简体字与繁体字为载体的,而简体字与繁体字在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中也发挥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中,简体字因为能够适应历史潮流发展而得以继续存在,有着其特殊的历史意义,但同时简体字并不能与繁体字深厚的美学功能和文化蕴含所媲美。
简体字自古以来就存在,但从简体字开始存在的第一天起,简体字与繁体字到底孰优孰劣的争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关键词:简体字繁体字利弊个人思考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and simplified ChineseAbstractSimplified Chines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has become the carrier of Chinese culture,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Because the characters adapt to the trend of history development continue to exist, has its special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the aesthetic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and not deep cultural implication and comparable.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has existed since ancient times, bu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day of the Simplified Chinese, Simplified Chines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on the merits of the controversy has never stopped.Keywords: Simplified Chinese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The pros and cons Personal thinking序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根据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发起一场文字大改革,即变繁为简,在政府有力的推动下,使得这发生变动的简体字迅速得到广泛使用。
辩论辩题的语言是否应该简化?正方辩手观点:语言应该简化首先,语言简化有助于提高交流效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们需要更高效地传递信息。
如果使用过于复杂的语言,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困难和误解的增加。
相反,简化语言可以使信息更加清晰明了,减少误解的可能性,提高交流的效率。
正如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说:“语言是思想的工具,如果语言变得模糊不清,那么思想也会变得模糊不清。
”因此,简化语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其次,简化语言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
语言的复杂性往往成为一道教育的门槛。
对于那些语言能力较弱的人来说,理解和学习复杂的语言会变得困难。
而简化语言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使更多的人能够轻松掌握。
正如美国教育家海伦·凯勒所说:“语言是一扇通向知识的大门,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将这扇门打开,让更多的人进入。
”通过简化语言,我们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简化语言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在全球化的时代,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变得越来越频繁。
然而,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困难。
通过简化语言,可以减少语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没有语言的交流,就没有文化的交融。
”只有通过简化语言,我们才能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实现世界的和平与进步。
综上所述,语言的简化对于提高交流效率、普及教育和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说:“简洁明了的语言是伟大思想的最佳表达。
”通过简化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传递思想、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坚信语言应该简化。
反方辩手观点:语言不应该简化首先,语言的复杂性是文化的体现。
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独特的语言,这些语言反映了他们的文化、历史和传统。
简化语言可能会导致文化的流失和同质化。
正如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所说:“语言是文化的灵魂,简化语言就像割断了灵魂的连接。
正方:简化字要比繁体字好用中央电大新疆兵团分校2015汉本学员张玉明2001年,中国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在立法上确定了“简体字”的法律地位(即“正体字”)。
中国应用语言学会会长、原国家语委副主任陈章太透露,根据联合国决定,从2008年后,在联合国使用的中文一律用简体字。
被联合国认定的标准汉字是不是代表简化汉字确实是发展潮流。
我认为,汉字本身是一种思想的媒介,汉字的演变有其内存的规律,简化字和繁体字相比有很多的优点,而这些优点证明了简化字要比繁体字好用,下面一一说明这些优点:一、简化字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中国文字一直在简化,是历史发展的前进趋势,不是那一个人能阻挡的。
从甲骨文.发展到隶书.一直都是在朝简化易写的方向发展.除中国大陆外,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在效行。
台湾新竹市长林政则曾经指示该市教育局,找出500到1000个常用简体字,以繁简对照方式,做为二、三年级中学生的补充教材,台汉字由繁入简是历史趋势。
是大势所趋。
即使从哲学上来讲,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完全固定不变的事物不存在的。
二、简化字的推行有着深远的意义,打破了繁体字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面的垄断,建国后,汉字的简化使更多人有机会学习文化,使得亿万民众都能读懂官方的法律文告,这是20世纪中国的伟大壮举。
文字的简化带动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原是功德无量之事。
三、我们现在的简化字绝大多数简体字来源于书法作品。
本质区别也在是否简捷.书法家是简化汉字的先行者。
简体字的主要参考来源是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
年龄也在1500年左右。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的三分之一(31%)。
欧阳询的《九成宫》有1019个字(字迹不清的不算),其中164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的六分之一(16%)。
也有部分从宋朝徽宗的行草千字文"天地玄皇,宇宙洪荒"中衍出。
晚了500年。
比如王羲之的作品中,爱字就已经有这个写法的了,所以,说爱无心的是一种无知。
浅谈简体字与繁体字的优缺点以及对汉字改革的看法天惊天 2017-04-16 12:38:14浅谈简体字与繁体字的优缺点以及对汉字改革的看法摘要:汉字简化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后人简化汉字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繁体字与简体字之争也始终未曾停止。
新中国实行文字改革以来,有人主张恢复繁体,因为繁体字更能代表传统文化;有人支持推行简体,因为简体字更方便、简单,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与国际接轨。
这种争论没有多大的必要和意义,简体、繁体都不是一无是处或十全十美,而是各有所长:论文化底蕴、艺术内涵,自然是繁体当先;但是,简单易学的简体为普及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个偏向艺术性,一个偏向实用性;一个适合艺术家、书法家,一个适合科学家、人民大众;二者不必一较高下。
不过,分析、研究繁简体的优缺点,对继承、发展汉字文化具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文字改革、繁体字、简体字一、“简体字”与“繁体字”其实,“繁体字”和“简体字”的概念应该是不存在的。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文字产生之初,肯定是简单的;随着文明水平的提高,文字才变得复杂;当复杂的文字难以适应新生活,文字又“返璞归真”,往简单的方向发展。
而在发展的历程中,简单的、复杂的文字一直都并存,现代通行的简体字,很多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实际上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汉字从来没有形成明确的“简体”和“繁体”的体系,“简”跟“繁”始终“相依为命”。
所以,要给“繁体字”与“简体字”下一个广义的定义并不容易,要比较二者的优缺点,只能取狭义的概念:字义相同的字,以笔画多、书写较难的为繁体,以笔画少、书写较容易的为简体。
而按照这一标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文字改革”明令推行、至今通用的“简体字”和在此之前的“繁体字”可能是最值得对比的了。
二、简化得好的字有些字简化得很好,这些字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精简笔画,更便于识记、书写。
例如:1、“虫”。
繁体“蟲”有三个一模一样的“虫”,显得有点多余了,只用一个并不影响字义,可是更加便于书写。
专四作文繁体字和简体字好坏繁体字与简体字各有千秋,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
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已经成为了一种家常便饭。
这样大量的电子产品就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当然也有许多公司企业将电脑设计成汉字版本来方便员工记忆。
还有许多小孩儿从上幼儿园开始接触的都是拼音而非繁体字。
甚至连写错别字也很少见到了,更不用说什么练习书法了。
正如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说:“五十乃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其实想一想,古人哪里懂得那些什么甲骨文啊,蝌蚪文啊?能把文章流传下来并且让我们看到他的妙处的难道不是因为人们喜欢***?所谓言传身教,没有父母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又怎么会有小孩子能够写对错别字呢?虽然电脑键盘输入比较方便快捷,但是纸质的笔墨情趣却远远超越了电脑。
试问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印刷术,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是圆珠笔、钢笔的出现带动了工业革命,而繁体字却让我们找回了真正的华夏文明!再加上繁体字博大精深,单凭几个汉字组合起来便可演绎万般风景。
而那些冷冰冰的符号终归只是文字的附属物罢了,想必每一位真心热爱汉语文化的人,也绝对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站在历史的天空下向后辈讲述一段辉煌灿烂的篇章吧。
对于近年来越来越盛行的简体字,不仅广大青少年儿童应该重新认识,提高使用频率。
作为祖国未来主力军的学校等机构部门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只图一时之利,而丢失了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岂不令人痛惜?所以在此,我呼吁广大同胞和全社会要一致行动起来,弘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
在人类生活中,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像汉字那样具备着巨大的魅力。
纵观漫漫的历史长河,你不禁为她感叹;放眼遥远的宇宙苍穹,你亦被震撼!今天的美丽,不是昨天遗留下来的;明天的绚烂,不是今天预定制造的。
正方:简化字要比繁体字好用
中央电大新疆兵团分校2015汉本学员张玉明2001年,中国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正式在立法上确定了“简体字”的法律地位(即“正体字”)。
中国应用语言学会会长、原国家语委副主任陈章太透露,根据联合国决定,从2008年后,在联合国使用的中文一律用简体字。
被联合国认定的标准汉字是不是代表简化汉字确实是发展潮流。
我认为,汉字本身是一种思想的媒介,汉字的演变有其内存的规律,简化字和繁体字相比有很多的优点,而这些优点证明了简化字要比繁体字好用,下面一一说明这些优点:一、简化字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中国文字一直在简化,是历史发展的前进趋势,不是那一个人能阻挡的。
从甲骨文.发展到隶书.一直都是在朝简化易写的方向发展.除中国大陆外,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在效行。
台湾新竹市长林政则曾经指示该市教育局,找出500到1000个常用简体字,以繁简对照方式,做为二、三年级中学生的补充教材,台汉字由繁入简是历史趋势。
是大势所趋。
即使从哲学上来讲,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完全固定不变的事物不存在的。
二、简化字的推行有着深远的意义,打破了繁体字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面的垄断,建国后,汉字的简化使更多人有机会学习文化,使得亿万民众都能读懂官方的法律文告,这是20世纪中国的伟大壮举。
文字的简化带动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原是功德无量之事。
三、我们现在的简化字绝大多数简体字来源于书法作品。
本质区别也在是否简捷.书法家是简化汉字的先行者。
简体字的主要参考来源是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
年龄也在1500年左右。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的三分之一(31%)。
欧阳询的《九成宫》有1019个字(字迹不清的不算),其中164个是简化字,占总字数的六分之一(16%)。
也有部分从宋朝徽宗的行草千字文"天地玄皇,宇宙洪荒"中衍出。
晚了500年。
比如王羲之的作品中,爱字就已经有这个写法的了,所以,说爱无心的是一种无知。
简化能成功,并非凭空创造。
很大程度上是先有书写上的普遍简化存在,符合某些因习惯造成的变化的规律。
四、简化字规范化,利于普及教育,扩大了知识普及面。
减少了汉字的笔画数和汉字的数目,一字多义化看上去增加了学习难度,但减少了记忆的字量。
降低汉字难度,加快书写速度,废除繁体中的异体字便于民众交流。
五、简化字易学,易记,笔画少,写得快。
好写,好认,实用而美观。
简体字好教,小学生容易认,容易写。
相比繁体字难学,难记,笔画多,简体字适合于硬笔书写,比如钢笔。
但是书写快,无疑也是优点而不是缺点。
汉字简化后,党内无黑,团中有才,国含宝玉,爱因友存,美还是美,善还是善。
六、简化字比繁体字数字设备显示更清晰,减少字库节约社会成本。
简化字笔画较简单,文字大小有限,在电脑、手机、PDA等数字设备上显示较清楚,在同等屏幕、同等像素、屏幕分辨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显示简体字要比繁体字更清晰。
从这一点来看简化字比繁体字更适合数字时代。
简化字是汉字演变的逻辑结果。
其从繁到简,始终向便于书写,代表着发展潮流。
从以上的几点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简化字要比繁体字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