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9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9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9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9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9

(总分:100.01,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8.00)

1.休克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后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量不足和组织细胞的功能代谢紊乱以及结构受损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2.自我输血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自我输血是指休克早期由于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大量释放引起容量血管收缩,迅速而短暂的增加回心血量的现象。

3.自我输液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自我输液是指休克早期由于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大量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动脉等收缩,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降低,使组织间液回流增加的现象。

4.感染性休克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感染性休克是指在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严重感染引起的休克。

二、填空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5.休克按发生原因不同可分为 1、 2、 3、 4、 5、 6、 7。

(分数:2.00)

解析:失血失液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烧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

6.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 1、 2、 3。

(分数:2.00)

解析:血容量不足心泵功能障碍(心排血量减少) 血管床容量扩张

7.休克的典型临床表现是血压 1,脉搏 2,面色 3,四肢 4,尿量 5,表情 6。

(分数:2.00)

解析:下降细速苍白湿冷减少淡漠

8.典型的失血性休克,根据微循环变化特点,可分为 1、 2和 3三期。

(分数:2.00)

解析:微循环缺血期(缺血性缺氧期) 微循环淤血期(淤血性缺氧期) 微循环衰竭期

9.休克早期机体可通过 1和 2两种方式增加回心血量。

(分数:2.00)

解析:自我输血自我输液

10.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子作用引起的1,其特点是2导致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量3和组织细胞的4和 5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分数:2.00)

解析:急性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严重不足功能代谢紊乱

11.休克时最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是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其发生机制是组织 1,导致 2生成增多。

(分数:2.00)

解析:缺血缺氧乳酸

12.休克持续时间较长可引起肾小管 1,发生 2肾衰竭。

(分数:2.00)

解析:坏死器质性

13.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发生的急性肾衰竭属于 1,休克难治期发生的急性肾衰竭属于 2。

(分数:2.00)

解析:功能性肾衰竭(肾前性肾衰竭) 器质性肾衰竭(肾性肾衰竭)

14.低血容量性休克在临床上有“三低一高”的典型表现,即 1降低, 2降低, 3降低,而 4升高。

(分数:2.00)

解析:中心静脉压心排血量动脉血压总外周阻力

三、选择题(总题数:0,分数:0.00)

四、(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

15.判断休克患者微循环灌流情况较为可靠的指标是______

(分数:1.00)

A.血压

B.脉搏

C.尿量√

D.意识

解析:

16.休克的本质是______

(分数:1.00)

A.心肌收缩力减弱

B.血压下降

C.组织微循环障碍√

D.血管阻力增加

解析:

17.不符合休克早期临床表现的是______

(分数:1.00)

A.面色苍白

B.四肢湿冷

C.尿量减少

D.脉压增大√

解析:

18.休克初期发生急性肾衰竭属于______

(分数:1.00)

A.肾前性肾衰竭√

B.肾后性肾衰竭

C.肾性肾衰竭

D.肾前性和肾性肾衰竭

解析:

19.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期)微循环的灌流特点是______

(分数:1.00)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D.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解析:

20.休克初期微循环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______

(分数:1.00)

A.微动脉收缩

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C.微静脉收缩

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解析:

21.属休克初期的临床表现是______

(分数:1.00)

A.尿量减少√

B.血压下降

C.心率减慢

D.脉压增大

解析:

22.休克时引起末梢微血管痉挛的主要物质是______

(分数:1.00)

A.组胺

B.儿茶酚胺√

C.5-羟色胺

D.缓激肽

解析:

23.感染性休克的常见原因是______

(分数:1.00)

A.病毒感染

B.螺旋体感染

C.寄生虫感染

D.革兰阳性细菌感染√

解析:

24.患儿,男性,8岁。半小时前从三楼阳台不慎坠落,颈、背、腰部有明显损伤,大量出血,至医院时已发生休克。问可能属何种类型______

(分数:1.00)

A.感染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神经源性休克

D.低血容量性休克√

25.休克晚期发生DIC的机制中不包括以下哪项______

(分数:1.00)

A.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减少

B.儿茶酚胺释放增加√

C.缺氧

D.组织损伤

解析:

26.休克微循环淤血期的血管和血流变化中下列哪项不正确______ (分数:1.00)

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

B.微静脉开放√

C.小静脉收缩

D.毛细血管网开放

解析:

27.休克时机体的主要代谢变化中下列哪项不正确______

(分数:1.00)

A.ATP生成减少

B.高钾血症

C.脂肪氧化减少√

D.糖酵解增强

解析:

28.休克初期(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的灌流特点是______

(分数:1.00)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解析:

29.以下哪一项改变一般不会引起休克______

(分数:1.00)

A.心排血量明显减少

B.血管容量显著增加

C.失血使血容量减少

D.炎热天气大量出汗√

解析:

30.对酸性物质耐受性较强的部位是______

(分数:1.00)

A.微动脉

B.后微动脉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微静脉√

解析:

31.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是______

(分数:1.00)

A.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微静脉

B.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D.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32.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开放的通路是______

(分数:1.00)

A.直捷通路√

B.迂回通路

C.营养通路

D.动-静脉短路

解析:

33.正常微循环真毛细血管血流的调节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______ (分数:1.00)

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双重调节

C.局部性体液因素√

D.全身性体液因素

解析:

34.休克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______

(分数:1.00)

A.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

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

D.重要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

解析:

35.成人快速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多少才能引起休克______

(分数:1.00)

A.10%

B.20% √

C.30%

D.40%

解析:

36.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______

(分数:1.00)

A.大面积心肌梗死

B.急性心肌炎

C.心脏按压

D.充血性心力衰竭√

解析:

37.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______

(分数:1.00)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先抑制后兴奋

D.先抑制后衰竭

解析:

38.休克初期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______

(分数:1.00)

A.静脉血管收缩而使回心血量增加√

B.动-静脉吻合支关闭使回心血量减少

C.血液重新分布

D.肾重吸收钠水增加

39.失血性休克工期,患者不会出现______

(分数:1.00)

A.面色苍白

B.四肢湿冷

C.皮肤花斑√

D.脉压减小

解析:

40.发生难治性休克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

(分数:1.00)

A.酸碱平衡失调

B.肾衰竭

C.心功能不全

D.DIC √

解析:

41.下列哪项不是微循环淤血期的表现______

(分数:1.00)

A.血压降低

B.表情淡漠

C.皮肤发绀

D.脉压增大√

解析:

42.休克早期的心、脑血流量变化情况是______

(分数:1.00)

A.均明显增加

B.均明显减少

C.心灌流量增加,脑灌流量无明显变化√

D.脑灌流量增加,心灌流量无明显变化

解析:

43.休克早期最易受损的器官是______

(分数:1.00)

A..心

B..脑

C..肾√

D..肺

解析:

44.休克早期发生的少尿是由于______

(分数:1.00)

A.器质性肾衰竭

B.肾前性肾衰竭√

C.肾性肾衰竭

D.肾后性肾衰竭

解析:

五、(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45.血管床容量增加的休克类型有______

(分数:2.00)

A.失血性休克

B.过敏性休克√

C.感染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解析:

46.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包括______

(分数:2.00)

A.血容量降低√

B.血压降低

C.血管床容量增加√

D.毛细血管数目增加

E.心排血量减少√

解析:

47.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出现收缩的是______

(分数:2.00)

A.微动脉√

B.后微动脉√

C.微静脉√

D.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E.动-静脉吻合

解析:

48.休克时引起血管收缩的体液因子有______

(分数:2.00)

A.缓激肽

B.内皮素√

C.心房钠尿肽

D.血管紧张素Ⅱ√

E.儿茶酚胺√

解析:

49.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变化的机制是______

(分数:2.00)

A.交感神经兴奋√

B.血管紧张素Ⅱ增多√

C.儿茶酚胺释放√

D.α受体受刺激√

E.β受体受刺激√

解析:

50.休克缺血性缺氧期机体的代偿表现有______

(分数:2.00)

A.血液重新分布√

B.血管床容量增加

C.组织液回流入血√

D.心肌收缩力增强√

E.容量血管收缩√

解析:

51.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主要表现在______ (分数:2.00)

A.选择性血管收缩√

B.自身输血√

C.外周阻力增高√

D.汗腺分泌增加

E.自身输液√

解析:

52.休克缺血性缺氧期代偿的结果有______

(分数:2.00)

A.心、脑血流量明显增加

B.血压正常或稍高√

C.肾血流量减少√

D.脉压减小

E.回心血量增加√

解析:

53.休克淤血缺氧期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自身输液______

(分数:2.00)

A.动脉血压进行性下降√

B.皮肤发绀并出现花斑√

C.心肌收缩力下降,表情淡漠√

D.少尿或无尿√

E.动脉血压维持正常

解析:

54.休克Ⅲ期难治的原因主要是______

(分数:2.00)

A.DIC形成√

B.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C.内毒素入血√

D.动-静脉吻合支大量开放

E.发生SIRS √

解析:

六、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12.00)

55.休克初期、休克期微循环有哪些变化?临床主要表现有哪些?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休克初期,微循环变化以缺血为主,表现为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小静脉、微静脉均收缩。真毛细血管网内血液灌流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状况。临床典型的表现有烦躁不安、血压正常或略高、脉压缩小、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出冷汗、尿量减少。休克期,微循环变化以淤血为主,表现为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扩张,小静脉、微静脉仍收缩,血液“泥化”淤滞,真毛细血管网内血液出现多灌少流,灌而不流的状况。临床典型的表现有血压进行性下降、心搏无力、脉搏细速、表情淡漠、并逐渐转入昏迷、少尿或无尿、皮肤发绀或出现花斑样变化。56.简述休克早期的微循环变化及其代偿意义。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休克早期小血管收缩痉挛,尤其是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强烈收缩,使毛细血管的前阻力增加,真毛细血管关闭,血流量减少,血液通过直捷通路和开放的动-静脉吻合支回流,使组织灌流减少,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此期的代偿意义:①有助于休克早期动脉血压的维持。②血液重新分布有助于心、脑血液供应的维持。

57.休克缺血性缺氧期的微循环的变化及代偿意义是什么?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变化:①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②少灌少流,灌少于流。③真毛细血管网关闭,动-静脉吻合支开放。代偿意义:①自身输血、自身输液,维持动脉血压。②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的血液供应。

58.用微循环的改变解释休克早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

(分数:3.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休克早期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明显增加而引起除心、脑以外其他器官的前阻力血管显著收缩,微循环缺血。临床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烦躁不安、尿少、血压多正常或稍升高,由于外周阻力增加使舒张压升高,故脉压差减少。

七、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10.00)

59.试述休克晚期患者常易并发DIC的主要原因和机制有哪些?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休克晚期患者常易并发DIC的主要原因和机制是:①因长时间缺血、缺氧、酸中毒、内毒素等因素作用,使血管内皮受损,胶原暴露,激活了内源性凝血系统。②组织细胞损伤释放大量组织因子入血,激活了外源性凝血系统。③血流缓慢,血液浓缩,红细胞和血小板易于聚集,促进微血栓形成。④中性粒细胞因缺氧、酸中毒、内毒素等因素而激活,产生大量促凝血物质,促进DIC的发生。

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19岁。于外出务工时不慎从高处坠落,事发后由他人救起,体格检查: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湿冷、出汗,左耻骨连合及大腿根部大片瘀斑、血肿。血压65/50mmHg,心率125次/分,体温36.8℃。伤后送医院,途中患者渐转入昏迷,皮肤瘀斑,最终死亡。

试分析:(分数:5.01)

(1).该患者应属何种休克?(分数:1.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该患者所属休克的类型: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

(2).送往医院前该患者处于休克的哪一阶段?(分数:1.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送往医院前该患者处于休克的阶段:休克初期(缺血缺氧期)。

(3).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分数:1.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大量真毛细血管关闭;动-静脉吻合支开放;毛细血管前阻力升高大于毛细血管后阻力升高;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具有共性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变化。 2.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身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生物、理化、营养、遗传、先天、免疫、心理和社会) 4.完全康复:又称痊愈,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完全恢复正常。 5.活检:是指通过局部切取,钳取、细针穿刺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6.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7.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由于受到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 的过程。 8.机化:坏死组织、血栓、脓液或异物等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的 过程称为机化。 9.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 10.坏疽:是指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坏死组织呈黑或黑褐色等特殊颜色改变。 11.肉芽组织:是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并伴有炎细胞浸润。 12.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 蓄积。 13.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 14.梗死:动脉血流供应中断且不能建立有效侧支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15.栓塞:循环血液中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16.充血:广义的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含血量增多,包括充血和淤血。通常说的充血是指因动脉输 人血量过多引起的器官或局部组织内含血量增多。 17.淤血: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免费下载】病理生理学整理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试题

Chap0: 绪论 1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D A. 病理反应 B. 病理表现 C. 病理障碍 D. 病理过程 E. 病理状态2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E A. 临床观察 B. 形态学观察 C. 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D. 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E. 动物实验 3疾病概论主要论述C A.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B.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C.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D.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4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A A. 动物实验研究 B. 推理判断 C. 临床实验研究 D. 流行病学调查 E. 临床观察病人5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D A. 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B. 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C. 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D.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E. 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 6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E A. 细胞病理学 B. 器官病理学 C. 医学生理学 D. 疾病病理学 E. 实验病理学7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C A. 诊断疾病 B. 揭示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C. 揭示疾病本质,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D.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过程 E. 探索疾病治疗的手段 8病理生理学是E A. 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B. 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科 C. 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 D. 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 E. 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9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E A. 19世纪前叶 B. 19世纪中叶 C. 20世纪中叶 D. 20世纪前叶 E. 19世纪后叶10病理生理学是研究C A.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B. 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C. 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 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E. 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核黄疸 2.原发综合征 3.裂体细胞 4.原位癌 5.缺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适应在形态上表现出 、 、 、 。 2.引起淤血的原因有 、 和 。 3.深部脓肿出现一个开口的排脓管道,称为 ;若出现2个开口且相通的排脓管道则称为 。 的计算公式为AG ,其正常值 。当该值大于 时,可诊断 。 5.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有 、 、 。 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 、 、 。 7.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是 、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 1.某男,60岁,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一直径3cm 大小边缘隆起的溃疡,你认为确诊的方法是:

( ) A.细胞学检查 B.活体组织检查线钡餐检查 D.大便化验 E.胃液分析 2.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 ( ) A.脾、肾、肺 B.心、肝、肾 C.心、肺、脾 D.肝、肾、脾 E.肾、肺、脾 3.血栓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 () A.血栓吸收 B.血栓愈合 C.血栓再通 D.血栓软化 E.血栓机化 4.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 () A.变性、坏死、渗出 B.变性、渗出、增生 C.变性、渗出、再生 D.变质、渗出、增生 E.变质、渗出、化生 5.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是: ( ) A.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B.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C.支气管壁瘢痕形成 D.软骨萎缩、钙化或骨化 E.杯状细胞、粘液腺体增生、肥大,浆液腺粘液化

(完整word版)《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 8 版(精心整理) 普通高等 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b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 断 E.形态学观察二、问答题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 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病理生理学第 8 版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c)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 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a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 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 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 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什么是循证医学?【答】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 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必 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 和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 1/ 20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任务答案001-005

病理学与病理生物学(原病理学)02任务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缺氧是由于( A )。 A. 向组织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 B. 吸入气中氧含量减少 C. 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D. 血液中氧含量降低 E. 血液中氧容量降低 2. 乏氧性缺氧又称为( A )。 A. 低张性低氧血症 B. 等张性低氧血症 C. 缺血性缺氧 D. 淤血性缺氧 E. 低动力性缺氧 3. 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物质是( C )。 A. 硫酸盐 B. 尿素 C. 亚硝酸盐 D. 肌酐 E. 乳酸 4. 血液性缺氧时( D )。 A. 血氧容量正常、血氧含量降低 B. 血氧容量降低、血氧含量正常 C.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正常 D.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降低 E. 血氧容量增加、血氧含量降低 5. 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小见于( D )。 A. 心力衰竭 B. 呼吸衰竭 C. 室间隔缺损 D. 氰化物中毒 E. 慢性贫血 6. 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 B )。 A. 心脏 B. 大脑 C. 肺 D. 肾 E. 胃肠道 7. 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 )。 A.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 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 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 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 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8. 属于发热的是( E )。

D. 中暑 E. 伤寒 9. 外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 )。 A. 产EP细胞 B.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 骨骼肌 D. 皮肤血管 E. 汗腺 10. 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是( D )。 A. 细菌 B. 病毒 C. 致热性类固醇 D. 肿瘤坏死因子 E. 螺旋体 11. 不属于发热激活物的是( C )。 A. 细菌 B. 类固醇 C. cAMP D. 疟原虫 E. 抗原-抗体复合物 12. 不属于中枢发热介质的是( A )。 A. 干扰素 B. PGE C. cAmp D. 脂皮质蛋白-1 E. 精氨酸加压素AA 13. 炎症引起较大范围组织缺损,修复的主要方式是( A )。 A. 肉芽组织增生填补 B. 周围组织增生、肥大 C. 巨噬细胞增生 D. 缺损周围收缩 E. 缺损的原组织细胞分裂增生 14.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 B )。 A. 变性,坏死,增生 B. 变质,渗出,增生 C. 炎症介质的释放 D. 血管变化及渗出物形成 E. 局部物质代谢紊乱 15. 最有防御意义的炎症改变是( A )。 A. 白细胞渗出 B. 分解代谢亢进 C. 局部酸中毒 D. 分子浓度增高 E. 炎症介质形成 16. 关于纤维素渗出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 胸膜炎

病理生理学—多选整理

病理生理学【多选】 1、动脉血pH=7.35--7.45时,有以下可能:酸碱平衡正常、完全代偿性酸(碱)中毒、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pH相消型)BCD 2、PaCO2>46 mmHg(6.25kPa),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BCE 3、酸中毒时,肾的代偿调节作用表现为:加强泌H+及泌NH4+ 、加强HCO3-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碳酸酐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增强、尿中可滴定酸和NH4+排出增加ABCD 4、BE负值增加可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AD 5、失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的血气分析参数变化特点如下:HCO3-升高、AB、SB、BB均升高,SB<AB、BE正值加大、PH升高、PaCO2升高ABCDE 6、酸碱指标中不受呼吸因素影响的代谢性指标是:SB、BB、BE ACE 7、呼吸性碱中毒时机体的代谢调节包括:细胞内外离子交换代偿增强,细胞外液氢离子有所升高,钾离子下降、经肾脏代偿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排氢离子减少 AC 8、盐水抵抗性碱中毒主要见于:全身性水肿、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严重低血钾 ABDE 9、用补碱法治疗代谢性酸中毒时应注意:防止血液中游离钾快速降低、防止血液中游离钙快速降低、轻度酸中毒可不补碱BDE 10、HCO3-高于正常时可能存在:原发性代谢性碱中毒、代偿后的呼吸性酸中毒 AE 11、休克初期抗损伤的代偿反应主要表现在:血液重新分配,保证心脑血液的供应、回心血量增加和动脉血压的维持 AD

12、休克初期机体通过哪些代偿使回心血量增加起“自我输血”作用?:容量血管收缩、肝储血库收缩 DE 13、下列哪些因素是形成难治性休克的原因:DIC、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溶酶体释放引起细胞严重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舒缩紊乱ABCE 14、高动力型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为:总外周阻力低、心排出量增多 BC 15、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发生微循环淤滞的主要机制是:酸中毒使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组织细胞局部产生的扩血管代谢产物增多、内毒素作用下产生某些扩血管的细胞因子、白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血液浓缩,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ABCDE 16、休克时可引起:ATP生成减少、细胞水肿、代谢性酸中毒ABC 17、烧伤性休克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疼痛、低血容量、感染 ABD 18、休克时细胞内离子含量变化是:细胞内钠离子增多、细胞内氢离子增多AC 19、各类休克难治期可发生内毒素血症是由于:肠道细菌丛生、继发革兰阴性菌感染、肠粘膜损害,通透性增高 ACD 20、休克肺患者尸解时肺镜检的特点有:间质性和肺泡性肺水肿、局限性肺不张、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堵塞、肺泡透明膜形成、肺湿重增加ABCDE 21、心肌顿抑的发生机制包括:Na+-Ca2+交换增强、ATP生成减少、细胞膜通透性增高ADE 22、氧自由基的损伤作用包括:使膜蛋白交联、DNA断裂、膜不饱和脂肪酸减少CDE 23、下列哪些因素可促进钙超载的发生:细胞内高Na+ 、细胞内高H+、细胞膜通透性增高、肌浆网钙泵功能抑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名解、填空、考点、 疾病: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亚健康: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表现为“三多三少”:主诉症状多、自我感觉不适多、疲劳多;活力低、反应能力低、适应能力低,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证据。 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又称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理化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 遗传易感性:指由某些遗传因素所决定的个体患病风险,即相同环境下不同个体患病的风险。如糖尿病患者是否发生肾病因人而异。(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个体易于罹患某种疾病的倾向性。) 条件:在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诱因:其中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恶性循环:在一些疾病或病理过程因果交替的链式发展中,某几种变化互为因果,形成环式运动,而每一次循环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称为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恶性循环。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性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判定标准: 1、自主呼吸停止,人工呼吸15分钟仍无自主呼吸; 2、不可逆性深昏迷; 3、颅神经反射(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均消失; 4、瞳孔散大或固定; 5、脑电波消失; 6、脑血流循环完全停止。 意义:有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限,减少人力及经济消耗;为器官移植创造良好的时机和合法的依据。 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概念】:低渗性脱水特点是①失Na+多于失水;②血清Na+浓度<130mmol/L;③血浆渗透压<280mmol/L;④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 问答 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最容易发生休克的原因? 1、通过肾丢失以及肾外丢失的三条途径导致细胞外液丢失 2、细胞外液丢失导致细胞内为高渗透状态,水向细胞内转移进一步转移,细胞外液减少。 3、血浆渗透压降低,无口渴感,故机体虽然缺水,但不能很快的通过喝水补充体液。 4、早期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极速分泌少,早期多尿,更加重了集体的缺水。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概念】:特点: (1)失水多于失钠 (2)血清钠离子浓度>150mmol/L (3)血浆渗透压>310mmol/L

病理生理学历年考试题整理版

Shock:休克:多种强烈的损伤性因素侵袭身体,引起全身的有效循环血量降低,使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急剧减少和细胞受损,从而导致重要脏器代谢障碍、功能紊乱和结构损伤的机型全身性病理过程。 False neurotransmitter:假性神经递质:指肝性脑病患者脑内产生的生物胺,如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这类生物胺化学性质与NA和DA结构相似,但生理效能远较正常递质为弱。Orthopnea:端坐呼吸:指左心衰竭患者安静时出现的呼吸困难。患者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需保持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机制为平卧时下肢静脉回流增加导致肺淤血加重,及卧位时膈肌位置高而肺活量少。 Hyperpolarized blocking:超极化阻滞:低钾血症时,静息电位与阈电位距离增大而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现象。 Hypopolarized blocking:除极化阻滞:高钾血症时,静息电位等于或低于阈电位使细胞兴奋性降低的现象。 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duction:跨膜信号转导:水溶性信号分子和某些脂溶性信号分子 与膜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信息分子,经信号转到的级联反应将细胞外信息传递至胞浆或核内,调节靶细胞功能的过程。 Pulmonary encephalopathy:肺性脑病:呼吸衰竭时病人可因缺氧和酸中毒导致脑细胞和脑血管损伤,继而造成脑功能障碍,称为肺性脑病。 Hypotonic hypoxia:低张性缺氧:因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导致的组织供氧不足。 Base excess:碱剩余:是指在38℃,血红蛋白完全氧合的条件下,用PaCO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后,将1升全血或血浆滴定到pH7.4所需的酸或碱的毫克量。 Enterogenous cyanosia:肠原性紫绀:食用大量硝酸盐后,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从而将血红蛋白中的铁氧化为三价,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载氧能力。高铁血红蛋白呈棕褐色,故称为肠原性紫绀。 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低容量高钠血症:因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高于 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310mmol/L的脱水。又称为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 hypovolemic hyponatremia: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因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低于 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的脱水,又称为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Hyperkalemia:高钾血症:血清钾高于5.5mmol/L。低钾低于3.5mmol/L。 pitting edema:凹陷性水肿:又称显性水肿。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用手指按压皮肤时出现凹陷。 recessive edema:隐性水肿:在凹陷水肿出现之前,已有组织液的增多,但尚未出现组织间隙游离液体的体征。 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限制性通气不足:由于肺通气的动力不足和肺及胸廓的弹性阻力增大,肺泡在吸气末扩张受限造成的肺泡通气量不足。 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阻塞性通气不足:由于气道狭窄或阻塞所造成的肺泡通气量不足。 external dyspnea:外呼吸障碍:指肺通气和肺换气出现的功能不足。 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华-佛综合征:DIC时,因为微血栓导致肾上腺皮质出血坏死产生的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 Sheehan syndrome:席汉综合征:DIC时因为微血栓导致垂体出血坏死产生的功能障碍。Azotemia:氮质血症:肾衰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造成的尿素尿酸等含氮代谢物在体内蓄积而导致的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加。 Respiratory acidosis:呼吸性酸中毒:指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和pH降低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专业代码077704或100104)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坚持四项基础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 (二)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坚实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理论基础、基本技能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以及病理诊断。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一定的听、说、写的能力。 (四)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课程学习半年,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包括教学和临床实践)和撰写论文两年半。在职硕士研究生根据具体情况可相应延长一年。 三、研究方向 (一)肿瘤分子病理研究与临床 (二)急性肺损伤发病及其内源性修复机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二)学分要求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必修课≥70分计学分,选修课≥60分计学分。专业课学习时间由导师根据科研等工作统筹安排,第五学期末修完全部学分。 (三)必读著作和期刊 1.教材: (1)病理学: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病理学:周庚寅主编,科学出版社,英文版 (3)高级病理生理学:杨惠玲主编,科学出版社 (4)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金惠铭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

(5)组织病理学技术:李甘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2.著作与期刊: (1)中华外科病理学:武忠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华病理学杂志:吴秉铨主编,中华医学会主办

病理生理学考试-- 病理生理学考试-- 历年真题-黄月整理-转自TJSTART

【病理生理学】00级七年制 二、英汉互译 低钾血症休克缺氧凋亡水肿 Acidosis myocardial remodeling susceptibly gene pyrogen deconpensation 三、名词解释 疾病阴离子间隙离心性肥大混合拮抗反应综合征假性神经递质 四、问答题 1、试述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钙超负荷的发生机制及其造成损伤的机制 2、试述心衰时心肌舒张功能障碍的机制 【病理生理学】00级本科 二、名词解释 心肌向心性肥大功能性分流自身输血阴离子间隙假性高血钾症 三、英汉互译 Pathological process 缺氧 Human genome project 过热 Molecular chaperone 应激原 Systemic inflammatory 代谢性酸中毒 四、问答题 试述心肌收缩性减弱的机制 简述休克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简述机体炎症失控的主要表现及机制 概述三型脱水对集体影响特点和补液原则 【病理生理学】03级七年制 二、英汉互译 阴离子间隙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激性溃疡向心性肥大 真性分流肝性脑病肠道细菌转位氮质血症 高镁血症完全康复 三、名词解释 基本病理过程自身输血气道等压点假性神经递质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四、问答题 大出血患者机体缺氧的可能类型,原因何在 简述酸中毒导致心力衰竭的可能机制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的发生机制 【病理生理学】04级八年制 2、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5题,计15分) 阴离子间隙 缺氧 无复流现象 肝性脑病 代偿性抗炎应综合征 三、英汉单词互译(每题0.5分,共10题,计5分) 病理生理学Hypokalemia 呼吸爆发Metabolic Alkalosis 过热Oxygen Paradox 凋亡小体True Shunt 矫枉失衡False Neurotransmitter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4题,计40分) 1.试述休克早期微循环改变的特点及其代偿意义。 2.试述心肌肥大不平衡生长引起心肌收缩减弱的机制。 3.试分析功能性分流时血气变化的特点及其机制。 4.试述慢性肾功能不全多尿的发生机制。多尿为何内环境紊乱? 【病理生理学】04级六年制英文班考试题 二、名词解释 1 Circulatory hypoxia循环缺氧 2 Auto blood transfusion自动输血 3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缺血再灌注损伤 4 Concentric hypertrophy心肌肥大 5 Trade-off 权衡 三、简答题 1.严重出血病人可发生何种类型缺氧?为什么? 2.请说明在心衰发展过程中发生diastolic障碍的机制 3.试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过程。 【病理生理学】04级临床七年制病理生理学考题 2 英汉互译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A1 交卷时间:2019-05-21 00:10:48 一、单选题 1.(4分)引起肺气肿的因素不包括(遗传性a1-抗胰蛋白酶缺乏) 2.(4分)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改变是(细胞浆的改变) 3.(4分)下列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瓣膜赘生物牢固相连) 4.(4分)细菌性痢疾一般是何种性质的炎症(纤维素性炎) 5.(4分)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特点是(肝细胞亚大片坏死,伴结节状再生) 6.(4分)在大叶性肺炎中的哪一期可见铁锈色痰(红色肝样变期) 7.(4分)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的主要细菌是(草绿色链球菌) 8.(4分)急性肾盂肾炎属于(化脓性炎) 9.(4分)心肌串联性增生的主要原因是(心肌前负荷长期过重) 10.(4分)休克I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11.(4分)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和纤维素) 12.(4分)高热患者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 13.(4分)绒毛膜癌的病理特点是(肿瘤由合体细胞样和细胞滋养层样细胞构成) 14.(4分)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PaCO2增高使脑血管舒张和脑细胞内酸中毒) 15.(4分)液化性坏死常发生在(脑和胰) 16.(4分)细菌进入血中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之为(败血症) 17.(4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最易发生的缺氧(低张性缺氧) 18.(4分)以下关于发热的说法,错误的是(中暑不属于过热) 19.(4分)DIC时引起休克的机制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微血栓阻塞循环通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肌损伤而收缩力降低、血管扩张而外周阻力降低) 20.(4分)严重的胸腔积液可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 21.(4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22.(4分)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定向游走) 23.(4分)下列哪一项不是端坐呼吸的发病机制(平卧时心指数增加) 24.(4分)肝性脑病时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三羧酸循环障碍) 25.(4分)关于玻璃样变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可发生于心肌细胞)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A2 交卷时间:2019-05-21 22:34:46 一、单选题 1.(4分)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机化) 2.(4分)高血压病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基底节) 3.(4分)对风湿病最具病理诊断意义的病变是(风湿小结) 4.(4分)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细胞是(巨噬细胞) 5.(4分)以下对出血性梗死形成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先动脉阻塞,继而发生静脉淤血) 6.(4分)以下哪种不属于风湿病变(化脓性关节炎) 7.(4分)诊断肉瘤的主要依据是(恶性肿瘤细胞弥漫性分布,并与间质分界不清) 8.(4分)DIC的主要特征是(凝血功能失常) 9.(4分)原位癌的主要特征是(癌细胞占据上皮全层,但基底膜仍完整)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多选题A 型题 1. 病理生理学是 A. 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 梁学科 B. 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 规律的边缘学 C. 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 [答案]D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共同规律和机制,也研究各种疾病的特殊规 律和机制。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共同规 律)。 3.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 行 病 学 调 A. 流 查 B. 动 物 实 D.推理判断 验 研 究 E.临床实验研究 C.临床观察病人 第一早 科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属病理学范畴, 科。 2. 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 A. 疾 病 过 化 与机制 B. 动 物 身 上 程 机理解释 C. 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科 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 程 中 的 病 理 变 D.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复制 的人类疾病过 E. 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成果可来自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等, 但主要来自动物实验。 4. 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 A.病理状态 D.病理障碍 B.病理过程 E.病理表现 C.病理反应 [答案]B [题解]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 化,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5.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 A.器官病理学 D.疾病病理学 B.细胞病理学 E.医学生理学 C. 实验病理学 [答案]C [题解]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 Bernard倡导以研究活体疾病为对象的实验病理学,复制动物模型是病理生理学的前身。 6. 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 A.19世纪刖叶 D. 20世纪前叶 纪中 B.19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复习题

绪论与应激 一、填空题 1、病理学的三个层面:、、; (病因学、发病学、病理变化) 2、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在、、和处于完好状态。 3、亚健康的三类情况:、、和。 (身心轻度失调、潜临床状态、前临床状态) 4、关于遗传性因素与疾病,单基因决定的称为;多基因影响的称为。 5、疾病发展的四个期为、、 和。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转归期) 6、传统临床死亡判定的标志是:和 传统死亡的三个阶段:、 和。 7、应激反应的主要神经内分泌强烈兴奋的两条轴分别是: 和。

其分泌相应的激素是和。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糖皮质激素) 8、劣性应激最终导致机体内怀镜紊乱和疾病,Selye将其称之 为。并将其分为三个期:分别为:、 和。 (全身适应综合征; GAS可分为三个期:警觉期、抵抗期和衰竭期)9、常在重伤、大手术、重病等情况下出现的表现为胃粘膜糜烂、出血等主要病变,被称为。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A、理、化因素 B、生物因素C、遗传与先天因素 D、营养因素E、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2、与现代护理模式相适应的医学模式是: A、神灵医学模式 B、经验医学模式 C、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D、生物医学模式 E、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下列哪种疾病通常经历疾病的四个期较典型 A、自身免疫疾病B、慢性疾病C、恶性肿瘤D、传染病E、

身心疾病 4、关于死亡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传统的死亡概念对死亡的判断虽然保守但最可靠 B、通常将死亡分为3个阶段:①濒死期、②脑死亡期、③临床死亡期(呼吸和心跳停止) C、临床死亡期(呼吸和心跳停止)是死亡的不可逆阶段 D、脑死亡状态,如果有呼吸和心跳存在,某些患者经过及时正确地抢救,可望复苏成功 E、脑死亡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参考答案: 1、B 2、C 3、D 4、E X型题: 1、WHO关于健康的定义包含下列哪些方面的完好状态: A、身体 B、心理 C、精神 D、社会交往 2、疾病表现的一系列异常生命活动包括: A、生理功能改变 B、代谢改变 C、形态结构改变 D、临床症状与体征 3、免疫因素致病原因可有: A、免疫功能低下与缺陷 B、超敏反应 C、变态反应 D、自身免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整理后)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 第一、二章绪论,疾病概论一、选择题 【A型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A.揭示疾病的机制和规律 B.鉴定疾病的类型 C.研究疾病的代偿功能 D.描述疾病的表现 E.诊断和治疗疾病 2.病理过程的特点包括: A.不同疾病中可存在共同的病理过程 B.只代表疾病发展过程的最后阶段 C.病理过程中不一定都有成套的、共同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 D.一种病理过程只能由一种特定的原因引起 E.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3.整体死亡的标志是: A.心跳停止 B.脑死亡 C.呼吸停止 D.瞳孔散大 E.脑电波处于零电位 4.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发热 B.创伤性休克 C.呼吸衰竭 D.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E.水肿 5.下列哪项属于免疫缺陷病? A.红斑性狼疮 B.青霉素过敏 C.关节炎 D.艾滋病 E.哮喘 6.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包括: A.酸碱平衡的调节 B.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C.炎症和抗炎反应 D.健康和疾病 E.分子和细胞改变 7.以下属于病因学治疗的有: A.给外伤患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B.结核病患者增加营养 C.对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补液治疗 D.用左旋多巴治疗肝性脑病 E.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治疗 8.以下关于分子病的不正确描述是: A.分子病是由DNA遗传变异引起 B.分子病也包括后天获得性因素引起生物大分子受损的疾病 C.其共同点是蛋白质异常 D.因受体基因突变而致的疾病也属于分子病 E.酶缺陷所致的疾病也属于分子病 9.血友病患者缺乏哪一种因子? A.血浆蛋白过多 B.凝血因子Ⅴ缺乏

C.凝血因子Ⅷ缺乏 D.凝血因子Ⅹ缺乏 E.组织蛋白缺乏 10.与遗传性因素无关的疾病是: A.两性畸形 B.糖尿病 C.血友病 D.精神分裂症 E.先天性心脏病 11.能够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为:A.疾病的原因 B.疾病的内因 C.疾病的外因 D.疾病的诱因 E.疾病的条件 12.枕骨大孔以上全脑的死亡称为: A,植物状态 B.濒死状态 C.临床死亡 D.生物学死亡 E.脑死亡 13.有关健康的正确概念是: A.不生病就是健康 B.是指体格健全 C.精神完全良好状态 D.是指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 E.是指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14.病因学研究的内容是: A.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B.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C.疾病时自稳调节紊乱的规律 D.因果转化规律 E.疾病转归的规律15.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是: A.疾病的条件 B.疾病的原因 C.疾病的危险因素 D.疾病的诱因 E.疾病的外因 16.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不包括: A.体液机制 B.神经机制 C.组织细胞机制 D.分子机制 E.内分泌机制 17.下述哪项不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 A.病毒 B.细菌 C.四氯化碳 D.立克次体 E.疟原虫 18.导致青霉素过敏的致病因素属于:A.生物性因素 B.理化性因素 C.先天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19.血友病的致病因素属于: A.生物性因素 B.遗传性因素 C.先天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20.分子病不包括下列哪一类? A.酶缺陷所致的疾病 B.受体病 C.细胞膜上离子泵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 D.膜转运障碍所致的疾病 E.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21.转基因动物属于:

2019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称为()。选择一项: A. 植物人状态 B. 濒死状态 C. 脑死亡 D. 生物学死亡 E. 临床死亡 题目2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 选择一项: A. 病因的数量与强度 B. 存在的诱因

C. 机体的抵抗力 D. 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 E. 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 题目3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细胞水肿属于()。 选择一项: A. 代偿性肥大 B. 轻度变性 C. 渐进性坏死 D. 细胞内物质沉积 E. 液化性坏死 题目4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患者,男,68岁,患高血压病20年,临床叩诊心界大,心肌最可能出现的病变是()。选择一项: A. 心肌萎缩 B. 心肌肥大 C. 心肌纤维化 D. 心肌钙化 E. 心肌梗死 题目5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一期愈合应具备的条件是()。 选择一项:

A.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 B. 组织缺损少、创缘不整齐、无感染 C. 组织缺损少、创缘不整齐、有感染 D. 创缘整齐、无感染、组织缺损大 E. 创缘整齐、组织缺损大、有感染 题目6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 选择一项: A. 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 B. 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 C. 淋巴细胞和纤维细胞 D. 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 E. 成纤维细胞和毛细淋巴管

题目7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在创伤愈合中,胶原的形成需要()。选择一项: A. 维生素E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B D. 维生素A E. 维生素K 题目8 还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A1 交卷时间: 2019-05-21 00:10:48 一、单选题 1. (4 分)引起肺气肿的因素不包括 (遗传性 a1- 抗胰蛋白酶缺乏 ) 2. (4 分)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改变是 (细胞浆的改变 ) 3. (4 分) 下列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 瓣膜赘生物牢固相连 ) 4. (4 分) 细菌性痢疾一般是何种性质的炎症 (纤维素性炎 ) 5. (4 分) 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特点是 (肝细胞亚大片坏死,伴结节状再生 ) 6. (4 分) 在大叶性肺炎中的哪一期可见铁锈色痰 ( 红色肝样变期 ) 7. (4分)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SBE )的主要细菌是(草绿色链球菌) 8. (4 分)急性肾盂肾炎属于 (化脓性炎) 9. (4 分)心肌串联性增生的主要原因是( 心肌前负荷长期过重 ) 10. (4 分)休克 I 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 11. (4 分)白色血栓的主要成分是 (血小板和纤维素 ) 12. (4 分)高热患者容易发生( 高渗性脱水 ) 13. (4 分)绒毛膜癌的病理特点是 (肿瘤由合体细胞样和细胞滋养层样细胞构成 ) 14. (4分)呼吸衰竭导致肺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PaC02增高使脑血管舒张和脑细胞内 酸中毒 ) 15. (4 分)液化性坏死常发生在 (脑和胰 ) 16. (4 分)细菌进入血中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之为 (败血症 ) 17. (4 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最易发生的缺氧( 低张性缺氧 ) 18. (4 分)以下关于发热的说法,错误的是( 中暑不属于过热 ) 19. (4分)DIC 时引起休克的机制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 微血栓阻塞循环通道、有效循 环血量减少、心肌损伤而收缩力降低、血管扩张而外周阻力降低 ) 20. (4 分)严重的胸腔积液可导致( 限制性通气障碍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A2 交卷时间: 2019-05-21 22:34:46 一、单选题 1. (4 分)坏死组织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 (机化) 2. (4 分)高血压病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基底节) 3. (4 分)对风湿病最具病理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风湿小结 ) 4. (4 分)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细胞是 (巨噬细胞 ) 21. (4 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 22. (4 分)趋化作用是指( 白细胞定向游走 ) 23. (4 分)下列哪一项不是端坐呼吸的发病机制 ( 24. (4 分)肝性脑病时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胃粘膜浅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 平卧时心指数增加 ) 三羧酸循环障碍 ) 可发生于心肌细胞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形考任务3按拼音排序后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形考任务3按拼音排序后 氨对脑的毒性作用不包括()。正确答案是:使脑的敏感性增高 不会导致心脏容量负荷增加的因素是()。正确答案是:肺动脉高压 不易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是()。正确答案是:酸中毒 大叶性肺炎的病变实质为()。正确答案是:肺泡的纤维素性炎 大叶性肺炎的常见致病菌是()。正确答案是:肺炎链球菌 大叶性肺炎时不会发生()。正确答案是:肺褐色硬变 单纯弥散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征是()。正确答案是:PaO2降低 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正确答案是:全身大、中型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继发改变是()。正确答案是:斑块内出血 对扩张性心肌病的叙述错误的是()。正确答案是:心肌收缩力增强 对有通气障碍致使血中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给氧治疗可()。正确答案是:持续给低浓度低流量给氧 对原发性肝癌有诊断意义的是()。正确答案是:甲胎蛋白(AFP)阳性 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是由于()。正确答案是:无效腔样通气 肺气肿的病变发生在()。正确答案是: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端肺组织 肺水肿的表现不包括()。正确答案是:呼吸微弱 肺通气障碍所致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正确答案是:呼吸性酸中毒风湿性心内膜炎最常累及的心瓣膜是()。正确答案是:二尖瓣 肝性脑病时血氨生成过多的最常见来源是()。正确答案是:肠道产氨增多 肝硬化时肝功能不全的表现有()。正确答案是:出血倾向 肝硬化时可造成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的是()。正确答案是:食管下段静脉丛曲张 肝硬化引起脾肿大的原因是()。正确答案是:慢性脾淤血 高血压并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正确答案是:基底节和内囊部 高血压病时心脏的向心性肥大是指()。正确答案是:左室心肌肥厚而心腔不扩张 关于十二指肠溃疡的叙述,错误的是()。正确答案是:比胃溃疡易癌变 关于小叶性肺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是:病变多为浆液纤维素性炎 关于心力衰竭时心率加快的叙述,不正确是()。正确答案是:心率越快其代偿效果越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是()。正确答案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核黄疸是指()。正确答案是:大脑基底核黄染变性 呼吸衰竭通常是()。正确答案是: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的后果 缓进型高血压病病变主要累及()。正确答案是:全身细、小动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基本发病环节是()。正确答案是: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正确答案是: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 良性高血压最早期影响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是()。正确答案是:全身细小动脉痉挛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是()。正确答案是:黏液腺体肥大,增生,黏液分泌增多 门脉性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正确答案是:肝性脑病 男,36岁。X线显示两肺密布灰白色的小结节,大小不一,部分融合成直径>2 cm的团块,伴有小空洞形成;周围肺组织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最有可能的诊断是()。正确答案是:矽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