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兰州段COD_Cr_降解系数的实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18.93 KB
- 文档页数:3
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初步研究王平;徐建;郭炜锋;戴树桂【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监测》【年(卷),期】2007(023)003【摘要】2004年11月对黄河兰州段11个采样点的水样、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作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河段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总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水中,2920~6680ng/L;表层沉积物中,960~2940ng/g(干重);悬浮物中,4145~29090ng/g(干重);其中含量较高的是(艹屈)和芘,且分子量较小的PAHs所占的比例较大.来源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PAHs的来源是燃烧源和石油源混合的结果,为混合输入型.用生物学阈值对表层沉积物质量进行评价,黄河兰州段表层沉积物的PAHs污染不算严重,偶尔会产生负面生态效应.【总页数】4页(P48-51)【作者】王平;徐建;郭炜锋;戴树桂【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2【相关文献】1.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 [J], 杨玉霞;徐晓琳2.黄河兰州段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J], 董继元;王式功;尚可政3.黄河(兰州段)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降解产物污染的初步研究 [J], 祁坤鸿4.黄河(兰州段)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及其降解产物污染的初步研究 [J], 祁坤鸿5.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壬基酚及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污染的初步研究 [J], 侯绍刚;徐建;汪磊;孙红文;戴树桂;刘昕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兰州段城市河道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黄河兰州段城市河道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摘要:黄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之一,其兰州段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河道,长期以来受到了重金属污染的威胁。
为了评估这种污染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本研究对兰州段的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兰州河道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普遍较高,其中镉和铅的污染最为严重。
根据暴露途径、剂量响应关系和易感人群等因素,本研究使用潜在危害指数法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1. 引言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流域之一,也是兰州市的重要水资源。
然而,由于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以及农业活动的影响,兰州河道的水质问题日益突出。
特别是重金属污染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2. 方法和数据本研究选取了兰州段不同位置的河道水样,并采用常见的重金属分析方法对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了兰州河道的重金属污染特征。
3.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兰州河道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普遍较高,其中镉和铅的污染最为严重。
这可能与周边的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和城市人口密度有关。
此外,根据地理分布数据,我们发现河道的下游和城市中心区域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更高。
4. 健康风险评价为了评估兰州河道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我们使用潜在危害指数法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
根据不同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和毒性数据,我们计算出每个年龄段人群的潜在危害指数,并评估其健康风险。
5. 讨论和结论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得出结论:兰州河道的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一定的风险。
尤其是镉和铅元素会对儿童和妇女的健康产生更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减少重金属排放,并加强监测和治理工作,以保障人们的健康。
6.综上所述,兰州河道的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河道水体中镉和铅的污染较为严重,可能与周边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和城市人口密度有关。
黄河兰州段特征污染物环境行为空间模拟黄河兰州段是黄河上游最大的城市——兰州的地区。
由于该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黄河兰州段的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工业和农业等等造成的污染排放,已经对兰州段的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等方面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如何改善黄河兰州段的环境质量,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紧急的问题。
黄河兰州段主要的污染物是废水、废气和垃圾等。
其中废水是最主要的污染源,因为黄河是兰州市的主要水源,但是经过了人们的排放后,水质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废气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工业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等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垃圾则是与废气、废水一样重要的污染源,因为人们随处乱扔垃圾,导致垃圾长期在大气中存在,影响到空气质量。
为了了解黄河兰州段污染物的污染情况,科学家们利用计算机模拟对其进行了研究。
他们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并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废水、废气和垃圾等污染物进行了三维空间模拟,以此了解这些污染物的受污染程度和分布情况。
模拟结果显示,兰州地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严重超标,而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的排放标准。
同时,垃圾在兰州地区随处可见,大量的垃圾对黄河兰州段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黄河兰州段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全民教育和环保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立法法规,提高环保执法效果。
企业也应该积极推动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黄河兰州段的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改善环境质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科技手段的运用,如空间模拟等,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更科学的决策,使我们更加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黄河上游兰州水源水污染风险调查与评估黄河上游兰州水源水污染风险调查与评估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来源之一。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
黄河上游的兰州市,作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其水源质量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兰州市水源水污染风险进行调查与评估,以期揭示目前的水污染状况以及潜在的风险。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兰州市的水源情况。
兰州市位于黄河的上游,毗邻祁连山脉,其水源主要来自于黄河以及周边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然而,由于兰州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源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调查水源水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采样和分析实验。
通过对兰州市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样进行采集,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结果。
首先,兰州市的水源普遍存在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的超标问题。
这些物质会对水体形成浑浊,不仅影响水的可见度,还对水生物造成威胁。
其次,氨氮和COD(化学需氧量)含量也超过了国家标准。
这些污染物来自于农业、畜牧业和工业排放,对水体造成了有害影响。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的存在,这些物质有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在评估水源水污染风险时,我们考虑了多个因素。
首先,我们考虑了污染物的含量和种类。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确认了黄河上游兰州市的水源存在多种污染物,包括悬浮物、胶体物质、氨氮、COD等。
这些污染物的累积效应可能会对水质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我们考虑了当地的排放和污染控制情况。
尽管兰州市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污染治理措施,但随着工业和人口增长的压力不断增加,控制污染的难度也在增加。
最后,我们还考虑了兰州市的环境敏感性和水源的可恢复性。
兰州市周围的生态环境脆弱,水源的恢复可能面临很大困难。
基于以上的调查与评估结果,我们认为黄河上游兰州市的水源水污染风险较高。
为了保护水源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强污染物排放和控制管理。
黄河兰州段污染因子变化趋势研究
汪文琦;廉耀康;段辉;吕睿;张杨;王宁
【期刊名称】《上海环境科学集》
【年(卷),期】2019(000)001
【摘要】基于黄河兰州段2013~2016年8个指标的实测数据,采用对数均方根误差(RNSE)、平均相对误差(ε)、对数平均偏差(δ),比较出入境断面的统计参数,对黄河兰州段污染因子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断面水质均能满足其水质功能区要求;在进行出入境断面污染因子的统计学对比评价后,发现黄河兰州段污染呈增高趋势.指出黄河内源污染物受环境因素扰动,在库、源之间不断转变,可能是黄河兰州段污染因子变化的主要因素.
【总页数】5页(P88-92)
【作者】汪文琦;廉耀康;段辉;吕睿;张杨;王宁
【作者单位】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兰州730000;黑河水资源与生态保护研究中心,兰州730000;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兰州730000;甘肃省环境监测站,兰州730000;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兰州730000;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黄河甘肃段水体总磷的变化趋势研究 [J], 吕丽霞
2.2016年黄河兰州段氮素变化趋势的几点思考 [J], 汪文琦; 于瀛; 冒立栋; 段辉
3.2010-2019年黄河干流兰州和白银段水质时空变化特征 [J], 徐发凯;何丽;王一帆;何昌;牛毓;刘文君;宋伟宏
4.基于小波变换的黄河宁夏段水沙变化趋势研究 [J], 慕丹丹;褚金镝;高博
5.黄河兰州段水质氨氮变化浅析 [J], 高钰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州至青海西宁段黄河水质检测报告黄河,这位被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伟大河流,孕育了千百年来多个民族的文明和繁荣。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黄河的水质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次文章将重点对兰州至青海西宁段的黄河水质进行检测和分析。
为了真实地反映兰州至青海西宁段黄河的水质状况,我们在该区域选择了10个采样点进行水质监测。
在采样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国家标准方法来检测水样中常见的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悬浮物、PH值、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和总氮等。
根据我们的检测结果显示,兰州至青海西宁段的黄河水质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该区域的水体总磷和总氮含量较高,分别超过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这表明在该区域存在着过多的农业化肥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而这些污染物进入河流后会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PH值的检测结果显示,兰州至青海西宁段的黄河水体呈现中性偏碱性,超过了国家标准中的允许范围。
这可能是由于该区域周边大量工业活动和城市排放所致,导致水体的酸碱性失衡。
同时,我们还发现溶解氧含量低于国家标准中的一级标准要求,这说明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污染物和富营养化的问题。
溶解氧对水中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低溶解氧含量将会对水中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此外,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指标也都超过了国家标准的一级标准限值。
这意味着兰州至青海西宁段黄河水体中存在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污染物排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构成了风险。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农业和城市污水的处理工艺,减少对黄河的直接排放。
其次,加强工业企业的治理和监管,限制其对河流的污染排放。
此外,还需要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希望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公众共同努力,加大对黄河水质问题的治理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母亲河,为后代子孙留下一片清澈的天空和碧波荡漾的河流。
通过兰州至青海西宁段黄河水质检测报告,我们对该区域黄河水质的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黄河兰州段泥沙特征对氨氮降解的影响
郑泉;韩志勇;赵旭涛;冯欣
【期刊名称】《供水技术》
【年(卷),期】2011(005)001
【摘要】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沙量、不同粒径的黄河泥沙对水中氨氮降解速率与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 g/L内,随着泥沙含量的增加,氨氮的降解速率变大;含沙量一定,泥沙粒径越小,氨氮的降解速率越快;相同泥沙含量下,原泥沙对氨氮降解的促进作用要优于清洗后的泥沙.
【总页数】4页(P8-10,18)
【作者】郑泉;韩志勇;赵旭涛;冯欣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1.2
【相关文献】
1.黄河兰州新城段的水文泥沙特征对新桥建设的影响 [J], 李建林
2.黄河兰州段氨氮含量变化特征分析 [J], 魏珍珍;张继义;付丹;付东;安小英
3.黄河兰州段南河道引水方案泥沙问题研究 [J], 刘玉峰;唐胡钰
4.黄河兰州段氨氮降解系数的测定 [J], 王有乐;周智芳;王立京;张建奎;孙苑菡
5.黄河兰州段水质氨氮变化浅析 [J], 高钰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兰州段氨氮降解系数的测定
黄河兰州段氨氮降解系数的测定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测量黄河兰州段水体中氨氮含量变化,估算出氨氮降解系数。
氨氮降解系数(Ammoxidation coefficient, AOC)是指氨氮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由于微生物的降解而减少的比率,也就是说,AOC的大小可以表示氨氮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生物降解速度。
黄河兰州段氨氮降解系数的测定一般采用水质监测和计算机模拟方法,即通过定期对黄河兰州段水体中氨氮含量进行检测,结合流量、水温、溶解氧等水质参数,利用计算机对水体中氨氮的时空分布进行模拟,从而估算出氨氮降解系数。
首先,在水质监测方面,需要定期对黄河兰州段水体中氨氮的含量进行检测,以便确定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当地的水文水质参数,如流量、水温、溶解氧等,确定氨氮的时空分布特征。
其次,在计算机模拟方面,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水体中氨氮的时空分布进行模拟,以求出氨氮降解系数。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水文模型,根据上述水文水质参数,建立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水体中氨氮的流动、扩散、转化及沉积
的过程,使用沉积速率和氨氮转化系数进行模拟,以求出氨氮降解系数。
最后,基于上述水质监测和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可以从中推断出氨氮降解系数,从而更好地了解氨氮在黄河兰州段的降解情况。
总之,黄河兰州段氨氮降解系数的测定,是通过水质监测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黄河兰州段水体中氨氮的时空分布进行模拟,估算出氨氮降解系数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从中推断出氨氮降解系数,从而更好地了解氨氮在黄河兰州段的降解情况。
COD_(Cr)常温法测定的实用性
马思基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
【年(卷),期】1990()5
【摘要】化学耗氧量(COD_(cr)),是查明水源是否被有机物等污染,以及在废水研究、污水处理厂的生产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的测定参数。
目前国内采用的测定方法有高锰酸钾法(COD_(Mn))、重铬酸钾法(COD_(cr))、仪器法。
【总页数】2页(P16-17)
【关键词】水体污染;CODcr;常温法;测定
【作者】马思基
【作者单位】兰州铁道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0.2
【相关文献】
1.消解滴定法测定水中COD_(Cr)的不确定度分析 [J], 张丽珊;关天耀
2.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印染废水COD_(Cr) [J], 吴慧芳;王世和;孔火良;夏明芳
3.催化快速法测定COD_(Cr)定量下限的研究 [J], 段文明;段柏润;海梦黎
4.重铬酸钾曲线校正法和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含氯废水COD_(Cr)的比较 [J], 邵东辉;李娜
5.重铬酸盐法测定化学需氧量(COD_(Cr))的影响因素分析 [J], 范月娥;贾剑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减污降碳和水质目标约束下的黄河干流兰州段城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限值研究彭定华;张辉;马雪菲;黄河【期刊名称】《环境科学研究》【年(卷),期】2024(37)1【摘要】为科学合理地提出黄河干流兰州段城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限值,实施精准科学治污,持续改善黄河干流兰州段水环境质量,本文以兰州市城区四座有代表性的污水处理厂(西固、七里河安宁、盐场和雁儿湾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统计四座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中水回用率、主要污染物去除率及减排效果,分析四座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对黄河干流兰州段水质的影响,梳理污水处理厂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1)兰州市城区四座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低,介于0.86%~4.66%之间.(2)四座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高于国内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去除率的平均水平,COD、NH_(3)-N年均减排量分别为114584.1、8234.6 t,减排效果明显.(3)在黄河枯水期上游来水水量小、水质接近或超出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目标限值的条件下,叠加区间其他入河排污口的影响,兰州市城区四座污水处理厂均按照设计规模及设计出水水质排污会对下游河段水质造成影响.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出水水质,盲目提标改造,要综合考虑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在满足受纳水体水质目标前提下,统筹考虑减污降碳.【总页数】10页(P202-211)【作者】彭定华;张辉;马雪菲;黄河【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3【相关文献】1.“双碳”背景下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减污降碳效应2.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污水处理厂减污降碳协同路径研究:以北京市某厂为例3.“双碳”目标下典型地区减污、降碳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黄河流域城市群为例4.城镇污水处理厂碳排放现状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探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兰州段耗氧有机污染物浓度统计预测模型的建立
史复有;孙谦;李昌迪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
【年(卷),期】1989(10)3
【摘要】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流域内面源污染严重,在分析研究黄河的水环境问题时,必须考虑面源污染这个因素。
建立河流污染断面耗氧有机污染物(以COD表示)
【总页数】4页(P72-74)
【关键词】黄河;有机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
【作者】史复有;孙谦;李昌迪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境保护研究所;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甘肃省环境保护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32.02
【相关文献】
1.利用半透膜被动采样技术监测黄河兰州段典型有机污染物 [J], 徐建;钟霞;王平;汪磊;董军兴;戴树桂
2.黄河兰州段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J], 丁国武;魏延萍;牛静萍;段蓉;吴小琴
3.黄河兰州段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污染规律与变化趋势 [J], 马和梅
4.黄河兰州段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J], 董继元;王式功;尚可政
5.黄河兰州段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J], 董继元;王式功;尚可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