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给学生)要点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给学生)要点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给学生)要点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给学生)要点

《罗拉快跑》介绍

《罗拉快跑》在我看来是一部奉行了"简约主义"的电影--因为虽然看起来眼睛会很疲劳,但却不用动太多的脑子。聪明的电影人和深刻的电影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善于制造感官刺激和貌似庄严实际却简约明了的涵义,而后者则在被诟病为"冗长"的情景延宕中暧昧地书写着隐晦的命题。《罗拉快跑》只能是前者而绝不会是后者。

一如《罗拉快跑》带给人们的想象性节奏,影片的影像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凝滞的镜头(除却几段慢镜头的特写),从而使观众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镜头不再忠实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与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从镜像的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与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系便匆匆地与故事告别--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影像的纷繁使得观众从没有机会成为这部影片的"再创作者",而只能成为被动的看客,而急于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从一个影像到另一个,不知道思考和满足。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力量,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影像的一个作用在于集中观众的视觉注意力,这一点上《罗拉快跑》做的不错。此外还值得

注意的一点在于,尽管影像的速度让我们的视觉兴奋得望尘莫及,但即便在一个相当短的瞬间内,呈现给人们的,仍然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虽短暂却完整的影像结构。比如在路上每一个匆匆的瞬间和噱头,尽管如浮光掠影般地,但却干净、简约,不会使人们的视觉分散到其他的地方,从而确保了每一个镜头的高度凝练。

在镜头与镜头的切换上,显著的特点在于"闪动"手法的成功运用。这种"闪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镜头切换,它的意义在于制造一种"虚拟"的场景意识--因为无论是哪种意义上的镜头转换方式,实际上都是对前后情节逻辑关联的一种解说策略--无论这种解说的策略是出于叙事进行的要求还是导演的表现意图。然而"闪动"则颇具虚幻和"闪烁其辞"的虚拟意味,它可以提醒观众,下一个场景随时地替换上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结束后等待它的不是顺承的叙事,而是在虚幻之后的另一个新的开端(尽管在"闪动"的前后,仍然可能是顺承或关联的情节发展)。它不断地提醒观众在用眼球贪婪捕捉每一个场景的同时不要轻易地认同或相

信它们,这不过是一个个虚拟的假设和叙事的游戏。观众在"闪动"的刺激与迷惑中最终被影像和特殊的"蒙太奇"方式所任意地驱使,变得兴奋而没有判断力。

下面可以谈一谈《罗拉快跑》中的mtv风格--主要是关于它的音乐。不能否认《罗拉快跑》的音乐很有重金属的味道。罗拉的奔跑的急促没用喘息和心跳声来表现,那只会让人们想起《庭院中的女人》那般的煽情和劣质警匪枪战片中被戏仿的搞笑音乐--《罗拉快跑》用的全是摇滚,有节奏的鼓点和金属乐器的声声断断。他们的作用与其说是来烘托"跑"

这一贯穿动作的紧张气氛,倒不如说是追求一种从整体而言的,对叙事本身的破坏和干扰--因为本来很零碎的、追求片断效果的场景已经透露了影片本身(或说是导演汤姆提克威)对叙事的不信任和虚拟性观念,而这样的声音布景则使这样的一种观念变得更加完美和可靠--它可以使一部分观众不再将它当作一部叙事的电影,而将它看作是一部传递了某种意图和形式美感的mtv,因为虚拟的场景、零碎化的影像语言和相关的声音注解正是构成一部mtv作品的主要元素--而这些在《罗拉快跑》中甚至已经齐备。如果看过徐克导演为欧洲女歌手milan farmer拍摄的一部关于女同性爱题材的mtv,便会觉得它们在风格上或许有些相似。

《罗拉快跑》的叙事形式永远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也是最乏善可陈的--我之所以不愿意称《罗拉快跑》的叙事是一种新鲜的叙事形式是因为,这部影片是不信任叙事的。如果我们过于沉迷于它的叙事结构,我们便轻而易举地将自己陷入了一个意义的网络中,我们会向自己不断地提出这样的疑问: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偶然决定命运?我们能不能去把握住自己的生命?事物的可能性由什么来决定?这些意义的负载对于《罗拉快跑》本身的叙事来说似乎成为了一种必须--而对于《罗拉快跑》的叙事结构,我却宁愿将它看作是一种形式的表演,在我的个人经验里德国人的东西表现主义的色彩可能会浓一点。影片不仅颠覆了经典影片中的"宏大叙事",而且把通常意义上的叙事结构也简约到了最简单的程度--即一个叙事的骨架,完全单向的、线形的叙事方式,一切有可能出现旁逸的情节都被以"照片"的形式压缩。这其实是对已有叙事模式的一种调侃和一种嘲弄--在人们更多地看到不同的叙事带来不同的

命运的背后,实际上是对叙事本身的一次解构。它与其说是表现了有关"命运"之类的宏大命题,倒不如说是提供了一个事件被得以不同叙述的几种可能,或一个事件在叙述中被不断改写的集中可能--"虚拟"在每一个故事的结尾被不断地提示,叙事本身的无力和不被信任可以浮现。或许影片开始的一段话语已经告诉我们了这些--"数不尽的没答案的疑问,即使有答案也只会衍生另一疑问,下一个答案又衍生下一个问题,但最终会否原来只是同一问题?"

《罗拉快跑》在影片本身的技巧和创意已经超越了我能力所可谈及的范围。如果站在一个观众的立场上,这部电影的特点在于它正在改写着观众(接受者)的欣赏习惯和欣赏动作。首先,它使观众在欣赏中心甘情愿地放弃"民粹"的和"犬儒"的立场,即不论它的表达策略和艺术形式,而直抵它的内容--然而在《罗拉快跑》中,如果我们放弃了对形式和表达策略的关注,便无法进行与形式形成嵌套的对内容的追问,更何况它的形式已经成为了一种眩目的,为大众所迷醉的舞蹈,使人们不能笔直地穿越艺术而直达内容和主题的彼岸。其次在于观众在对影片的接受中丧失了以往所拥有的"读解"功能,观众参与影片的创作(读解和叙述)被称为"怪异"的种种形式所阻断,所能做的只是被动地尾随着作者带有调侃意味的叙述,迎接着一个又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影像。

摘自:《新青年》

《罗拉快跑》的段落读解

开头:(1分—10分)。

分三个部分:

1.引子:(2分钟)。

字幕:文字明确表明:本片是一场游戏,是一部探索电影。

字幕之后,镜头推向时钟,然后从时钟进入时空隧道。

进入时空隧道:

如何进入时空隧道:

①钟表的道具:

首先,钟表是一个时间的标志。

其次,制作者把钟表作成一个尖牙利齿的小怪兽。不仅表现岁月无情,表现时间对人生命的吞噬;更反应出制作者追求视觉刺激,追求热闹、"好玩"的"游戏心态"。

②镜头的前推和升起。

镜头逐渐推近钟表的挂摆,最后是钟表挂摆的大特。

然后,镜头沿着钟表表挂的金属杆上升,先升至钟表的表盘,此时,钟表表针在非正常速度地快速旋转。表针的快速旋转,表现本片时间的非客观性,和影片的非纪实性。

镜头从钟表表盘再继续上升,最后升至表盘上方的小怪兽。小怪首张嘴,露出尖牙利齿。镜头从小怪兽的嘴推入。影像全黑,进入时空隧道。

时空隧道内:

如何表现时空隧道内的景象:

①十字路口。

地点选择在十字路口,主要是十字路口的象征意味。

②众多人。

镜头内,黑压压的众多的人,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

③降格(快镜头):

降格造成众多的人如木偶般地机械地涌动。人们行履匆匆,如世间的匆匆过客。人们面无表情,如无生命的"行尸走肉"。

总之,这里的时空隧道,表现出制作者眼中的世界的混乱,人类的无目的性,以及整个人生的可笑荒诞。

十字路口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女职员,推车妇人,偷车男孩,梅耶叔叔......思辩性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何往?人是什么?"

银行警卫:

镜头速度逐渐正常,镜头最后停止在银行警卫身上。银行警卫虽然在影片中出现的时间不多,但是,他是整部影片的旁观者,由他来监督整个"游戏"(电影)的进行。银行警卫踢起一只足球,(趣味性),并宣布游戏(电影)的开始。足球高高升起,下面十字路口匆匆的行人组成影片的片名字幕(电脑完成组字)。足球落下,足球落入动画制作的时空隧道。

2.片头:(动画,2分钟)。

快节奏的音乐声中,动画制作的罗拉(红色头发、蓝色上衣、绿色裤子)在充满牙齿的时空隧道中奔跑。节奏、速度不断加快,牙齿开始旋转,

罗拉开始旋转。牙齿、罗拉越转越快。最后,罗拉被时空隧道吞噬。陆续出主创人员姓名字幕。

3.故事开始:

延续前面足球的快速降落,镜头落入一座城市,落入一幢楼房,落入一个房间——罗拉的房间。罗拉房间急促的电话铃声,真人罗拉(不是动画罗拉)冲进自己的房间。

快速镜头:

罗拉在房间接电话。下个镜头是街道,镜头如飞驰的子弹,疾速推向街道的电话亭。曼尼在电话亭内打电话。镜头前推速度之快让人惊异。镜头的速度是罗拉思想的速度。

局部色相:

这边,红色头发的罗拉手举着红色的电话话筒。电话那边,曼尼站在街道电话亭打电话。黑色上衣的曼尼手举黑色话筒,他哭着告诉罗拉:他的钱丢了,拾钱的是一个流浪汉。

流浪汉的幸福:

本段落用一组快速跳切表现曼尼想象中的流浪汉拾到10万马克后的喜悦和所作所为:定格跳切:飞机升空,列车飞驰。纽约的自由女神象,巴黎的埃佛尔铁塔,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海滩,绿色的棕榈树,美味的食物,肉感丰盈的胖女人......

这是一组电视广告和mtv中常用的、观众几乎无法看清楚拍摄对象的定格跳切。让观众看清楚拍摄对象、拍摄内容,这是常规电影必须遵循的"铁律"之一。这里,汤姆·提克威不是没做到,或者说没完成好这一"

铁律"。而是,汤姆·提克威根本就没有想要让观众看清楚拍摄对象。影片只是给观众一个大致的状态和感受。反应出汤姆·提克威与常规电影制作者在电影制作观念上的不同。

嘘声:

在曼尼哭诉的时候,罗拉象母亲哄一个婴儿那样,对电话那边的曼尼发出轻轻的"嘘——"声。(女权主义)

第一次大叫:

曼尼告诉罗拉:如果20分钟内不还钱,自己将没命。曼尼乞求罗拉救自己,曼尼甚至讥讽罗拉:"你说过,爱情能够解决一切"。罗拉让曼尼等自己。罗拉"第一次大叫"。罗拉大叫时,罗拉的喊声震天,同时,屋内的玻璃器皿暴碎。声音和影像表现罗拉的力量和神奇。罗拉大叫后,镜头无声,一个乌龟在缓缓爬行。用无声和缓慢来衬托前面大叫的剧烈。色调:

本段落的色调分彩色片和黑白片两部分。彩色片表现现实,黑白片表现曼尼回忆丢钱的过程。彩色片、黑白片的交替出现,主要是为了叙事清楚,为观众区分开回忆与现实。

第一次奔跑:(10分—30分)。

1.罗拉房间:罗拉在脑海中搜索借钱人:

思绪变成具体的影像:

先是一个动画人物拉开记忆之门(剪辑:划)。然后,罗拉的身体开始旋转,旋转中,不断跳切罗拉亲朋好友的照片定格。照片跳切的速度由快到慢,照片上的人物由混乱到清晰。表现了人的思绪由纷繁混乱到清

晰集中的过程。与此同时,罗拉身体旋转的速度也由快到慢。照片最后停止在父亲。定格变成了正常速度,父亲摇头,预示罗拉要钱过程的艰难。

2.母亲房间:母亲在一边看电视,一边打电话,与人谈家常。3.楼梯:罗拉下楼,狗吠,恶男未绊罗拉(动画)。

转场:

母亲房间到楼梯。从母亲房间电视机里播放的动画片,转入到下一场景楼梯。动画片的内容就是下一个场景发生的内容:罗拉下楼。转场连贯而又趣味盎然。

时间决定点:

本段落是影片叙事时间线索的关键之点。罗拉下楼的一刻的快慢,决定了后面的所有事情的变化。罗拉第一次下楼,时间基本是正常的。4.街道:罗拉与推车妇人相撞。

时空隧道:妇人偷来的孩子被没收。妇人再次偷孩子。(定格跳切)。时空隧道的表现:

a.场景、人物的跳跃.b.剪辑上的快速切换。

表现时空隧道的不稳定感,不清晰,和似是而非的状态.

5.银行:罗拉父亲与情人在一起。情人想与罗拉父亲结婚。

6.街道:偷车男孩向罗拉卖自行车。(罗拉穿过黑衣修女)。

时空隧道:男孩被抓、挨打。男孩在医院与女护士相识,后结婚。(定格跳切)。

7.街道:罗拉从梅耶叔叔的黑色轿车前跑过,黑车未撞到罗拉,黑车

与白色轿车的车头相撞。

8.电话亭:曼尼在电话亭内打电话四处借钱求救。盲妇(黑帽,黑眼镜)离去。

9.街道:罗拉从流浪汉身边跑过。

10,银行:父亲与情人在一起。情人告诉父亲:自己怀了孩子。罗拉来到银行向父亲借钱。父亲未借钱,罗拉"第二次大叫"(声音剧烈,玻璃的表盘炸碎。)

时空隧道:银行女职员车祸致残,后自杀。(定格跳切)

11,街道:老太太告诉罗拉时间。老太太来提醒时间。她是一个时间标志。

12,十字路口:红色急救车刹车,急救车未撞玻璃。

13,超市外:罗拉晚一秒钟赶到。

两个镜头:影片中的两个镜头耐人寻味。

镜头一:

画面中三个小画格:曼尼、罗拉、钟表

(构图有趣,并且,将需要三个时间分别表现的内容,在一个时间内同时表现,加快了影片的节奏。)

镜头二:

画面中两个小画格:

(这是一对反打镜头。在这对反打镜头中,每个画格中都有罗拉和曼尼两个人物。镜头新颖,奇特。这种在影像上同时出现两个相同的人物的情况,在电影中实属罕见。这种作法的直接后果是:观众在观看影片时,

会因为影片叙事上的混乱,而不知所云。表现出制作者在制作手法上的大胆和"无矩无束"。)

14,超市内:曼尼进入超市抢钱。罗拉夺下保安的枪,罗拉第一次开枪。

15,街道:罗拉逃跑。用无音响和女生抒情的歌唱写罗拉夺钱后的"胜利的喜悦"。警察的枪走火,罗拉被击毙(升格、无声),用升格和无声表现巨大的悲哀。

冥界:(3分钟、红色)

进入冥界:

①镜头从罗拉脸的中景推至罗拉眼睛的大特写。

②色彩由正常彩色转变为单纯的红色。

冥界的表现:

①罗拉、曼尼二人赤身裸体。这是二人出生的样子。

②单纯的红光,(子宫中羊水的颜色)。

③阴阳的布光:红色的光从左右两个方向射来(硬光)。光使二个人的脸部布光阴阳分明。("阴阳脸")

在第一次冥界中,罗拉在离开世界之前,她最后要证明、要寻问的是:——爱情。罗拉问曼尼是否爱自己?得到肯定的回答后,罗拉不甘心死亡,她决心使时光倒流。

脱离冥界:

①镜头从罗拉眼睛的大特写拉出来。

②色彩由纯红色逐渐变化为正常的彩色。

时光倒流:

①连接镜头:

a、动作连接:同样的物体降落的动作连接,现在的街道上空红色钱袋的降落,与20分钟前的罗拉房间红色电话话筒的降落连接。

b、色彩连接:相同的色彩连接。红色的钱袋连接红色的电话话筒。

②频繁跳切:红色的钱袋和红色的电话话筒频繁跳切。

③升格。两个地点的镜头均为升格镜头。

待续......

第二次奔跑:(33分—53分)。

1.罗拉房间:红色电话话筒落下(正常速度)。罗拉重新开始奔跑。2.母亲房间:母亲在打电话,与人谈家常(谈话的内容不变)。3.楼梯:罗拉下楼,狗吠,恶男绊倒罗拉,(动画)。转场。时间决定点:罗拉奔跑的时间从这一刻向后推迟。

4.街道:罗拉与推车妇人相撞。

时空隧道:妇人中彩,成为富人。报纸头版:妇人一家与别墅、"大奔"的合影。(定格跳切)。罗拉比上次撞推车妇人晚了数秒。结果,就是因为这晚了的数秒,妇人之后购买的彩票的号码恰巧中了大奖。5.街道:偷车男孩向罗拉卖自行车。(罗拉穿过黑衣修女)。

时空隧道:男孩晚年穷困潦倒街头。(定格跳切)。

6.街道:罗拉从梅耶叔叔的黑车车顶上跃过。黑车与白车车尾相撞。7.街道:罗拉与流浪汉相撞。

8.银行:父亲和情人在一起。罗拉来到银行向父亲借钱。罗拉比上次

晚到一步,情人告诉父亲:她怀的孩子可能是别人的。父亲与情人吵架。父亲未借罗拉钱。银行警卫对罗拉开玩笑:"今天不是你的好日子。"罗拉毅然从警卫的腰间夺枪。罗拉抢钱,罗拉两次开枪。

时空隧道:女职员与男职员私通。(定格跳切)。

女职员家中,全身赤裸的男职员头上套上笼头,嘴上戴上嚼子,身上拴上皮套,象马一样地被女职员驱赶。(女权主义)

罗拉扳开枪的保险:

穿越时空。本来影片的三个板块、三个时空的界限是严格的。三个时空互不关联。这里,导演和观众开了一个马三立"逗你玩"式的玩笑,影片的时空的界限不是绝对的,它们有时候是相通的。这是影片玄妙之处。它与整个影片的风格一致。

9.街道:老太太告诉罗拉时间。

10,十字路口:红色急救车撞碎了玻璃。

11,超市外街道:罗拉提前一秒种赶到,罗拉叫住了曼尼,曼尼未抢超市。

画面中三个小画格:曼尼、罗拉、钟表

曼尼被撞:

兴高采烈之中,曼尼被红色急救车撞死。(第一次奔跑,红色急救车从曼尼的身后驶过)与第一次奔跑罗拉身亡处理的相同之处是:影片采用的是无声和升格。不同之处是:这里的升格镜头不是被撞的曼尼的升格,而是未被撞的罗拉的升格(钱袋从罗拉的手中缓缓落下)。

按照正常的影片叙事,这里无疑应该采用被撞人曼尼的升格镜头,

来强调和渲染曼尼的死亡。这里,汤姆·提克威没有这样做。影片采用的是罗拉的升格,因为,电影的视点是罗拉,主人公是罗拉。为了影片的全局,牺牲局部的渲染。反映出汤姆·提克威的大气和成熟。

冥界:(2分钟、红色)

进入冥界:

①镜头从曼尼脸的中景推至曼尼眼睛的大特写。

②色彩由正常彩色转变为单纯的红色。

冥界的表现:

①罗拉、曼尼二人赤身裸体。这是二人出生的样子。

②单纯的红光,(子宫中羊水的颜色)。

③阴阳的布光:红色的光从左右两个方向射来(硬光)。光使二个人的脸部布光阴阳分明。("阴阳脸")

第二次冥界中,同样是面对死亡,曼尼在离开世界之前,他最后要问的是:——我死了以后,你要是否会爱上别人?

同样是身处冥界,罗拉与曼尼的境界完全不同。第一次罗拉寻问曼尼的是:曼尼是否爱自己。罗拉最后要证明的是爱情。第二次曼尼问罗拉的不是她对自己的爱情,而是担心自己死后,罗拉是否还会喜欢上别的男人。曼尼自己死了之后,还要拉上一个垫被的。对此,罗拉的回答异常干脆:"别说了,你现在还没死。"罗拉再次使时光倒流。

脱离冥界:

①镜头从曼尼眼睛的大特写拉出来。

②色彩由纯红色逐渐变化为正常的彩色。

时光倒流:

①连接镜头:

动作连接:同样的物体降落的动作连接,现在的街道上空钱袋的降落,与40分钟前的罗拉房间电话话筒的降落连接。

②频繁跳切:钱袋和电话话筒频繁跳切。

③升格。两个地点的镜头均为升格镜头。

第三次奔跑:(53分—73分)。

1.罗拉房间:红色电话话筒落下(正常速度)。罗拉第三次开始奔跑。2.母亲房间:母亲在打电话,与人谈家常(母亲谈话的内容不变。影片中,唯一不变的是母亲打电话,甚至母亲手中水杯里的水的多少都没有变化)。

3.楼梯:罗拉下楼,罗拉从恶狗和恶男的头顶跃过。(动画)。转场。时间决定点:罗拉奔跑的时间从这一刻向前提前。

4.街道:罗拉与推车妇人相遇(未撞到妇人)。

时空隧道:妇人归依宗教。(定格跳切)

5.街道:偷车男孩向罗拉卖自行车。(罗拉从黑衣修女身边跑过)。男孩遇到流浪汉,男孩把自行车卖给流浪汉。流浪汉说了一句经典台词:"做人真化学。"

6.街道:梅耶叔叔刹车。罗拉趴到黑车车顶上。黑车未与白车相撞。梅耶叔叔未延误时间。

7.街道:流浪汉在街道上骑车。(罗拉未与流浪汉相遇)。

8.银行外:罗拉来银行向父亲借钱。爸爸被梅耶叔叔叫走。

罗拉来,父亲走:两个画格、两组声音(罗拉:音乐;父亲:音响)。罗拉未遇到父亲。用剪辑表现车的离开,异常新颖.

银行警卫对罗拉说:"宝贝,你来晚了。"

9.电话亭外,盲妇为曼尼指出骑车的流浪汉。

10,街道:曼尼追流浪汉,梅耶叔叔的黑车与那辆白车相撞。(宿命)。11,街道:罗拉一边跑一边乞求上苍帮助自己(跳轴)。

乞求上苍:

①无声:世界静止了。整个世界上,只有罗拉在默默地奔跑。

②升格:时间被拉长了。罗拉"慢慢地"跑着,客观的世界已经消失。剩下的只有罗拉主观的世界。

③独白:奔跑中,罗拉的内心独白:"上天,我求你了。要我一直跑下去么?"上苍听到了罗拉的声音。上苍派来了一辆大卡车。大卡车拦住了罗拉,大卡车使罗拉看到了赌场。

12,赌场:罗拉"第三次大叫"。罗拉"大叫"后,罗拉用99.2元赌赢了10多万马克。

讴歌胜利:

①升格:旋转的转盘的升格和转动的转球的升格。

②转球的滚动声:赌场内的声音全部消失,剩下的只有转盘上转动的木制转球的"轰隆,轰隆"的轻轻的滚动声。

③特写:转球的特写。用特写来夸大和渲染转球。

④运动:跟移的运动镜头跟随着转动的转球滚滚前行。此时此刻,罗拉的心、我们的心也跟随着转球前行。转球终于在罗拉下注的数字"20"

处停止。罗拉终于赢得了10多万马克。整个世界仿佛已经凝固,赌场内所有的人都呆望着罗拉.

13,街道:曼尼追上流浪汉。曼尼掏出枪,并喊了一声:"枪!"流浪汉立刻"稀松",并将自己捡到的10万马克交还。此时,流浪汉再次应验了他刚才的那句台词:"做人真化学。"

14,十字路口:红色急救车刹车,未撞到玻璃。

罗拉上车,罗拉救活临近死亡的病人。

15,超市外街道:罗拉、曼尼相聚。曼尼已还钱。

曼尼与罗拉一同行走。曼尼看到罗拉手中的钱袋,他问罗拉:"袋子里是什么?"音乐起,罗拉微微一笑

《罗拉快跑》的电影元素及文化形态分析

郑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课程作业表 注:研究生应认真填写课程作业表,及时将作业报送给任课教师。报送时间最迟不得超过新学期开学后第二周。任课教师在新学期第三周前将作业判分签名后,将作业原件报院研究生办公室存档。有特殊情况须申明理由,并报研究生院同意后,最迟不得超过第四周。逾期不报或以后追加成绩的概不予以承认,有关学生也不能参加本年度的所有评先评优活动。

谈《罗拉快跑》中的后现代主义 摘要:《罗拉快跑》是由德国导演汤姆·蒂克威编导及配乐的一部非常前卫的、实验性很强的影片,它通过女主角罗拉在戏剧化的情节中不停地奔跑,诠释着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理念,是一部很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电影。关键词:罗拉快跑;后现代主义;风格; 由“德国的卢贝松”之称的新锐导演汤姆·蒂克威编导及配乐的影片《罗拉快跑》是一部非常前卫的、实验性很强的影片,同时也是一部很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电影。此片凭借着独特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以及产生的效果,被誉为德国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这个革命性的电影叙事,正是反映着后现代主义精神的电影叙事。本文就结合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从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对《罗拉快跑》的叙事风格进行分析。 影片《罗拉快跑》的内容很简单:在德国柏林,黑社会打手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借钱,去拯救她的恋人。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罗拉快跑》这部电影,其快速简捷的节奏、紧张急促的音乐、强烈直接的视觉效果,使这部电影具有了传统的经典和现代文本中所罕见的一连串形式快感,同时,这部具有娱乐色彩与叙事智慧的德国电影又借鉴了电脑游戏运行方式和操作技巧,在镜头处理和段落剪辑上也具有了电脑

影视作品鉴赏--死亡诗社人物分析

影视作品鉴赏--死亡诗社人物分析 托德·安德森 安德森在影片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非常沉默的,长相也很普通,在众多的学生当中很难辨认(我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把他从众多的学生当中区分开来),属于威尔顿学院中非常典型的学生,刻苦,平庸。然而他的改变也是最大、最让人感到欣慰的,这是对威尔顿学院模式化教学的一种反抗,也是一种反思。 安德森从一开始转来威尔顿学院就被赋予厚望。他一直低着头,有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表明他没什么自信。校长告诉他,他的哥哥曾是这个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因此他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他一开始给人的印象是“像个木瓜一样”。而事实确实如此。沉默寡言,与周围的同学似乎有点气场不和。室友和同学们相互嬉笑聊天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人默默地整理东西,背对着镜头,以至于他们好像都把安德森给忘记了,他们讨论了一会儿才忽然想起来要做一下自我介绍,而且是由室友尼尔来告诉他的同学们“这是托德。安德森”。而同时安德森的哥哥这个著名的优秀生又一次被提及,可以看出安德森的内心是非常不爽的。可是他依然还是沉默。同学们热情的邀请安德森一起参加读书小组,他也是只说了一句“谢谢”,并且专心的在对表,这也可以看出他个性中的严谨、小心、认真,他决定要努力学习,也许是想尽量的缩小和传说中的哥哥之间的距离。 事实上,安德森确实是非常努力地在学习,甚至有时候有些古板。在澡堂里,大家都热热闹闹的在洗澡,而他一个人穿着衣服坐在窗台上,也不跟别人交流,不知道他不洗澡来澡堂干什么,可能是默默地洗完了然后等人,说明安德森其实还是蛮单纯善良的。尼尔问他要不要晚上参加学习小组,而他的却因为要做历史作业而拒绝掉了,太可惜了,学习小组也是学习,做作业也是学习,难道是觉得学生自己组织的学习小组不是学习,说明他的古板。 而安德森的古板和保守让他在基廷老师的文学课上吃了苦头。他是那种一板一眼跟着老师走的小朋友,老师说什么都当成圣旨一样的去执行,老师在黑板上写什么更加是完完全全一摸一样的抄下来,没什么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一回,却被基廷老师给耍了。因为基廷老师碰巧是那种有创意,有突破,有想法,不按常理出牌的难得一见的老师(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传统的学校里),也许是因为基廷曾在这个学校学习过,深刻的理解到模式化教学对这些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慢慢发展的年轻学生们是相当大的摧残,因此希望尽量的改变那些像安德森这样的学生。安德森非常认真的把基廷胡乱画在黑板上的图复制到一本巨大的笔记本上(看来他是非常希望上好这个课的,可是他预计错了),然后就听到基廷说“屁话”,于是安德森只好非常无辜的把那一页给划掉了。可是接下来基廷又让同学们撕书,这让安德森感到很为难,但是还是随大流。最后基廷说“因为伟大的戏剧在继续,因为你可以奉献一首诗”,这无疑是安德森多年学习以来

罗拉快跑视听语言分析报告

《罗拉快跑》 精彩片段赏析 “我总是起始于影像、意念。在我的脑海中先有影像,我开始想要延续它,绕着这个意像发展出一些故事,从中做出一部电影。《罗拉快跑》的原始意像是一个奔跑的女人。我想创造一部充满动感的电影的想法,这是每一位电影创作人的最大欲望。 ——汤姆提克威 为什么选择这部影片呢?最重要的是:《罗拉快跑》是一部崭新的电影,表面上看,《罗拉快跑》的主题是一个“陈旧”的爱情主题,也就是说《罗拉快跑》是表现一对恋人之间的“爱情的营救”。但是,影片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又是全新的。崭新的艺术形式、罗拉与她的“游戏”,留给我很深的印象。 段落解读: 1.第一次奔跑(10分—40分):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2.冥界(3分钟、红色): 3.第二次奔跑(33分钟—53分):罗拉在银行枪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4.冥界(2分钟、红色) 5.第三次奔跑(53分钟—73分):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罗拉快跑》中,罗拉曾经三次“大叫”。这三次大叫,声音剧烈刺耳之外,并且都产生了神奇的效果,环境中的玻璃器皿发生爆裂。 德国电影大师施隆多夫的影片《锡鼓》中的主人公奥斯卡的经典的“大叫”是一个弱小的孩子在向虚伪丑恶的成人社会和法西斯小丑抗争。这里,罗拉的“大叫”是为了逆转似乎上天已经安排好了的自己的命运。奥斯卡的“大叫”与罗拉的“大叫”,从表现形式到精神内涵一脉相承。

“大叫”是一种反抗,一种对现实世界彻底拒绝的反抗。“大叫”更是一种无奈,它是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人们的一个神奇、浪漫、美丽的愿望和想象。 第三次大叫发生在第三段落。 镜头剪辑分析: 《罗拉快跑》中罗拉的第三次大叫,白天,赌场,事件:赌场好运赢钱。时间:(01:07:35—01:08:40) 号景 别 摄法内容音乐音响长度 1近景固定,慢速变 焦 赌场中转动的滚轴低沉的音 乐 滚轴转动的声音,罗拉开始 大叫的声音 02 秒6 2全景固定罗拉开始大叫及周围人 们的反应 低沉的音 乐声 滚轴的声音,罗拉叫声爆发 的声音 03 秒3 3特写固定滚轴上白色滚球音乐声渐 落 滚轴声,罗拉的尖叫声02 秒3 4近景固定赌场发牌员的反应无尖叫声01 秒6 5近景固定赌场保安的反应无尖叫声01 秒9 6全固定,慢速变罗拉大叫及周围人们的无尖叫声01

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专业代码: 050420 作者姓名:田臻 学号: 2009203758 单位:传媒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张琳 2013 年 5 月 30 日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影视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分析 专业代码: 050420 作者姓名:田臻 学号: 2009203758 单位:传媒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张琳 2013年5 月 30 日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前言 (1) 一、中国影视剧中女性角色的转变和发展历程 (1) 二、影视剧中的四种女性角色类型 (2) (一)盖娅类型—大地之母形象 (2) (二)潘多拉类型—女性诱惑 (4) (三)灰姑娘类型—等候“王子”的救赎 (6) (四)花木兰类型—自我救赎的新型形象 (8) 三、新媒体时代影视剧作中女性角色的转变与不变 (10) (一)新媒体对影视剧作的影响 (10) (二)新媒体时代影视剧作中女性角色的转变与不变——以热播剧《后宫甄嬛传》为例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摘要 在中国影视作品中,女性总是扮演着温柔婉约、体贴入微、相夫教子的角色。他们的这种贤妻良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们为之动容,为之惊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女性的选择权也大大增加了,她们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的生活。这使生活在当今的女性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等同于男人的尊严,她们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争取明天的发展权,对婚姻,对事业,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看法都由她们自己来主宰。以前那些只有男人拥有的特权之门,在现如今已经不能再把女性阻挡在外。电影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变相传达,女性如此巨大的改变,自然也逃不过摄影机的镜头。在中国现代的电影艺术中,我们惊喜地从中看到中国女性动人的蜕变,从封闭保守的表达到开放张显的张示,这期间经历了一个不寻常的转变,是值得我们寻味的。 关键词:影视作品;女性角色;新媒体

赏析-罗拉快跑

赏析-罗拉快跑 随着牛头的开启,伴随着尖锐的声音和足球的落下,一个蓝色隧道带领着我们进入《罗拉快跑》的节奏中来。这是部有史以来最富有动感的电影,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音乐、画面,都在罗拉的脚步下体现出欢快和活力四射的一面。 女孩罗拉忽然接到男友曼尼的紧急电话,告知20分钟内必须筹到10万马克,否则男友就可能被黑帮杀死。在思维快速搜寻可借钱的目标后,罗拉快跑开始了。在罗拉开始奔跑之后,我们谁也无法知道,短短的20分钟内,会发生什么。而故事却恰恰有三段截然不同的结局:罗拉没借到钱,和曼尼抢超市,被警察意外击毙;罗拉抢了父亲的银行,而曼尼却被救护车撞死;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也意外找到丢失的钱,一切顺利。这么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宛如电子游戏一般,只要不满意,只要主人公死亡,投一个币,又可复活重来,这种操控游戏的心理,正是“视听一代”的人所具有的。而与罗拉相遇的所有人,他们的命运也随着罗拉的微小改变而发生转变。 整个影片给人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快节奏,影片中的欢快的节奏随着罗拉的奔跑使得观众与影片产生心理上的共振,影片采用快速的剪切、跳切、分格、低高速镜头转接以及蒙太奇手法营造出了一种超现实的,让人目不暇接的视觉冲击,整部影片的节奏上,就突出了一个字,快!当然,这一切,局限于时钟,也开始于时钟。整部影片中,时间无形的掌控了整场比赛,就像警卫所说,足球,这是一场90分钟的游戏,罗拉和她相关的人,都处于游戏之中。从影片一开始到第一个20分钟结束,共出现了8次时钟,每一次,都促使人们愈发感到紧张的氛围。时钟,依然是一个串联全文的非常重要的影像元素,无处不在,不时不在。所有的节奏感都来自于罗拉的奔跑,可以说,奔跑是人类的本能,是人类的活力之所在。奔跑可以充分有力的体现出罗拉的自信,表现出她为了爱情那种强烈的愿望。同时再配合着欢快的音乐,让观众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关于影片结构 本片最吸引人的,最有创新的地方在于它的三段近乎相似的重复,这一结构成为了影片最基本的框架。影片《源代码》中,采用的手法也是如此,给人一种明显的强化和回旋式的叙事感觉,如同游戏一般。在本片中,罗拉的每次营救行动都是20分钟,而这三段看似相同的故事,每一段故事的情景多有变化,故事中的人物也都有相应的变化,其实,之间存在着许多因果关联。 本片除了这三段主要构成故事的框架外,还有两次冥界对话。影片从罗拉中枪后,自然地从其眼中进入红色的冥界,在冥界中的几段对话后,镜头又奇迹般的从罗拉的眼中拉出,变到正常,在钱袋和电话同时落下时,下一段故事开始了。通过三次奔跑中的两次冥界,使得三段很自然的衔接,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还有一个起到关键性串联作用的人物,那就是警卫。在影片开始,拿着足球向上踢,拉开影片序幕的,是他;在第一段时,给罗拉开门的是他,安慰罗拉的也是他;第二段开枪时,罗拉竟然已经会开枪了,警卫用手捂心脏,暗示着其有心脏病,给第三段埋下伏笔;第三段

电影《罗拉快跑》优秀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

电影《罗拉快跑》优秀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罗拉快跑》有动画片穿插在电影中,显得荒诞但是又真实。娱乐与理性相协调。红 色的电话筒落回到原处,罗拉奔出家门。在奔出家门与楼门之间在楼梯上奔跑向下的姿态,是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现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 参考和借鉴。 罗拉快跑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电影的形式。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都是以“路人”的身份贯穿整个电影。却也牵动着每个观众的心。 打开网页,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大多是从“美女拯救男子”或者以伟大的爱情故事为主题,或者是已多次出现的时钟来分析时间的珍贵… 而我则不这样认为,我倒觉得,《罗拉快跑》从题目中就可以反应观众对罗拉成长变 化的期待,从不成熟的在父亲的办公室当着同事的面和父亲大喊的幼稚的表现,到后来在办公室砸东西,拿枪把父亲当人质抢银行的不成熟的行为,再到最后开始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而成功的解救自己的男友曼尼。顺应了观众对电影人物的期待值, 使结局大可人心。 从人物形象来说,罗拉的红头发、绿裤子。则是利用了最鲜明、刺眼的颜色体现罗拉 人物的倔强、躁动的性格特点。 所以说《罗拉快跑》其实是喊出了观众在观看时的心情,罗拉迈出的每一步,遇到的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在强烈节奏的音乐声中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牵动观众的心。 第一次奔跑,给观众以疑惑和好奇,特别是每个路人的结局的交代,都是不幸的。偷车的最后被打,成为流浪汉。,推车的年轻妈妈最后也离婚了,等等。影片发展到后来,突然意外的罗拉中枪,让观众一阵迷茫,主角到底是谁?故事怎么发展下去? 第二次奔跑,让观众充满期待,握紧拳头,希望罗拉不会死。但在罗拉举起枪去威胁 父亲的那一刹那,又将观众带入一种心酸、无奈的无比复杂的心情。 第三次奔跑,视角不是放在罗拉身上,而是交代那些路人的“完满”结局,给观众遗憾 的心吃了一颗糖丸。车没有撞了,罗拉救了救护车上的父亲朋友,也没有去抢银行,男友 曼尼也没有去抢超市。观众的心渐渐恢复平稳的心跳,也为想罗 拉一类的孩子的成熟感到欣慰。 罗拉在第三次奔跑中,带着思考,带着祈祷,也带着观众在心里的呐喊成熟的奔跑在 人生路上。

电视剧人物分析

电视剧人物分析 ------以闯关东为例分析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掌握了有关电视剧人物塑造的基本知识。下面我结合闯关东这部电视剧简要素数一下我对人物塑造的的理解 电视剧与其他叙事艺术如电影,戏剧一样,都是以写“人”作为其核心任务。可以说,在电视剧中,一切都是为人物服务的。没有能够脱离人物的纯粹事件,没有与人物无关的环境描写,剧中所有的冲突与对抗更是紧紧依附于人物。观众观看电视剧的热情,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对剧中人物的关注。他·她的命运,她·他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观众的心。而一部电视剧之所以能够被观众深深记住,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剧中出色的人物形象。因此电视剧人物形象的艺术性策划在电视剧策划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自明。 首先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最直观的是人物肖像与造型的塑造。肖像特征是人物的职业身份,生活处境,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等特征的综合体现。创作者往往根据这样一些特殊限定,从中抓取那些可以实现外化的外表特征细节进行造型设计。 《闯关东》中那文的形象由牛莉扮演,牛莉演那文堪比晓旭演黛玉。,牛莉丰满的脸庞、圆润的下巴和嘴唇,蛮有点富家小姐的味道,一种曾经养尊处优的痕迹若有若无地随时流露出来。正好与那文的格格身份相匹配。 通过人物的服装造型设计赋予人物形象以强烈的视觉能量,进而加强性格表达,可以说已经成为当前电视剧创作的一个自觉追求。 《闯关东》中服装设计恰到好处,以那文为例,生长在王府,从小锦衣玉食,穿着打扮自然别具一格。以她常穿的那套白色对襟为例看上面绣满了深色花纹,高雅别致,在配上墨绿色百折裙,非常好看,把她和劳动人民(文他娘)、读书人(玉书)明显区分开来,

同时人物形象的塑造还要注重人物刻画的扁,圆 创作者要完成一段特殊的叙事,必须依靠人物来完成叙述的每一个环节,人物身上于叙事无关的属性,无益于叙事的统一,只会干扰叙事。所以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戏剧作品,都需要一种只体现但以叙事功能的人物,称之为“扁形人物”,扁形人物性格明晰,形象突出,塑造简单,功能强大。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可信度低。因为他来源于创作者的需求而不是现实生活。在一些风格特殊而且不需要完全参照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如喜剧,闹剧,荒诞剧或非现实的特殊形象中扁形人物有着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可是在绝大部分的作品中,需要的是与扁形人物相对应的另一种人物—圆形人物。 所谓圆形人物,是指有多个侧面并有发展的人物。不能简单理解为仅仅是任务的多重性,比如多重性格,复杂身份等。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维”的正确认识,“维”在戏剧影视人物形象上的准确定义指的是人物内心深处的矛盾统一。作品中的主人公必须是所有人物中维度最多的,否则就会出现创作中心偏移,主人公与其他人物关系失衡登问题。 闯关东中潘五爷即为一个扁形人物阴险毒辣,老成稳重 他是老朱家在哈尔滨的死对头,他的存在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体现老朱家闯关东的艰难与朱开山的英勇厚道足智多谋的所必需的其次是人物性格的刻画 对电视剧来说,人物形象是电视剧作品的灵魂,而这个灵魂是否能深入人心,人物性格是关键。 性格人物的特点是是多面性和不稳定性。电视剧对人物多重性甚至分裂性的描写,主要目的或主要任务大致来说有三个: 第一为刻画复杂真是的人性做努力第二通过刻画人物性格的多重甚至分裂可以有效地触及人物生存活动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是作品的社会内涵以开掘第三一些作品关注人物性格中偏于消极性质的成分,突出她们进而加以艺术处理,一次完成特殊

浅析罗拉快跑

浅析《罗拉快跑》视听及蒙太奇的运用 影片《罗拉快跑》是一部关于人生可能性、世界可能性和电影可能性的电影。同时这又是一部带有强烈的导演个人色彩和技巧的实验片。本片的导演汤姆·提克威是个电影奇才,他11岁开始拍短片。13岁正式进入电影界。《罗拉快跑》是汤姆·提克威1998年的作品。开放式的三种结局,象征着世事纷繁,机缘巧合,命运交错,无数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相互碰撞。 影片简介: 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一、影片镜头语言分析 从影片的镜头语言来看,《罗拉快跑》带给我们一种快速的充满想象性的节奏,影片的影像有三分之二是罗拉奔跑的镜头,因此给我们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拖沓的镜头(除去几段慢镜头的特写),从而使我们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镜头不再专注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与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是镜头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与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系便匆匆地与故事告别,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我在看片子时就会特别想知道在每一次故事重来后,那些与罗拉擦肩而过的人又将会又怎样的命运,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他们今后的生活是不是有着因果联系,这反而会成为吸引我一直看下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导演巧妙地利用了观众的好奇心理。 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冲击,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尽管影像的节奏让我们的视觉兴奋得望尘莫及,但即便在一个相当短的瞬间内,它给我的感觉仍然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虽短暂却完整的影像结构。例如在路上每一个与罗拉擦肩而过的人,对他们后半生的交代尽管都是照片的高速快速剪接,但却干净、简约,不会使人们的视觉分散到其他的地方,从而确保了每一个镜头的高度凝练。此片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于镜头与镜头的切换上“闪动”手法的运用。这种“闪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镜头切换,它的意义在于制造一种“虚拟”的场景意识——因为无论是哪种意义上的镜头转换方式,实际上都是对前后情节逻辑关联的一种解说策略。它不断地提醒观众在用眼球贪婪捕捉每一个场景的同时不要轻易地认同或相信它们。这不过是一个个虚拟的假设和叙事的游戏。 二、影片的音乐特点 从影片的音乐角度来说,《罗拉快跑》拍得有一种MV风格——这主要是关于它的音乐。不能否认《罗拉快跑》的音乐很有金属的味道,象征着罗拉奔跑时的急促喘息和心跳声。《罗拉快跑》用的几乎全是摇滚,有节奏的鼓点和金属乐器的电子音乐。他们的作用与其说是来烘托“跑”这一贯穿动作的紧张气氛,倒不如说是追求一种从整体而言的,对叙事本身的破坏和干扰——因为本来很零碎的、追求片断效果的场景已经透露了影片本身对叙事的不信任和虚拟性观念,而这样的声音布景则使这样的一种观念变得更加完美和可靠——它可以使一部分观众不再将它当作一部叙事的电影,而将它看作是一部传递了某种意图和形式美感的

《罗拉快跑》观后感

影视鉴赏期末小论文 姓名:赵彦君 学号:0080363 专业班级:08国际市场营销 2010 年12 月26 日

摘要 本论文简单的介绍了影片《罗拉快跑》的故事情节,并从拍摄手法和影片传达的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进行重点阐述。在拍摄手法中,主要以快闪镜头的运用,象征手法的使用以及蒙太奇的画面拼接进行举例分析。 影片简介: 罗拉快跑,又名疾走罗拉。该影片是由汤姆.提克威(Tom Tykwer)导演的一部片长约91分钟的现代主义美学电影。主演弗兰卡·波坦特(Franka Potente)和哈伯特·奈普(Herbert Knaup)。 影片主要讲述了在德国的柏林,一位银行家的女儿罗拉在二十分钟内为其黑社会男友曼尼筹集其遗失的十万马克而尽力奔跑的故事。该故事概述简洁,情节结构简单,从中向大家表达的思想却是经典而复杂的。 影片的故事情节从曼尼致电女友罗拉开始,告知他遗失了十万马克,并且要求她在二十分钟内筹到十万马克,否则他将死于黑社会的手下。罗拉答应曼尼的要求,并且开始了她的奔跑。继而从罗拉开始奔跑时,影片又平行的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讲述了罗拉因为她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想法,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并且因为这些选择的不同而导致的她和她的男友曼尼以及与她见面的人们结果不同。 在第一次奔跑中,罗拉向父亲求救,父亲以罗拉不是他的亲生女儿为由拒绝了罗拉的请求,并且将罗拉从银行赶出。罗拉无奈,只好赶到男友所在的电话亭,却见男友已经冲进了超市并实施抢劫。罗拉帮助男友进行抢劫,抢劫成功后却不幸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时,罗拉依旧选择了她的父亲充当救世主的角色,只是在父亲并不愿意的条件下强迫她的父亲并且选择抢劫银行,当罗拉抢到钱并且赶到曼尼所在的电话亭时,曼尼不幸被救护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中,罗拉跑到父亲所在的银行时,父亲正巧不在,罗拉选择了进赌场赌一把,最后赢得了十万马克,同时曼尼找到了拿走十万马克的乞丐,最后两个人成为了富人。 该部影片故事情节紧凑,拍摄手法独特,向观众传达的思想是综合性的,下面从多个角度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赏析。 影片赏析:

从画面、声音、色彩、蒙太奇、镜头角度运用等方面_分析《罗拉快跑》

从画面、声音、色彩、蒙太奇、镜头角度运用等方面 分析《罗拉快跑》 《罗拉快跑》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整个电影看下来就像是玩了一场疯狂的游戏,充满了刺激和挑战。它就像一扇大门,让我们打开了探索人生、探索时空、探索电影的新世界。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个理念,导演Tom Tykwer运用了很多的视听手段来力求完美地阐释,这些可以通过我们对电影的镜头分析清楚地看到。 一、电影的视听语言特色 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很有特色。首先它运用了很多的技术元素,比如动画的引入、电脑技术的合成,还有大量升格镜头的运用都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时尚的气息。影片的开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影片的开始镜头推向时钟,然后从时钟进入时空隧道。 1.如何进入时空隧道。 (1)钟表的道具。首先,钟表是一个时间的标志。其次,制作者把钟表做成一个尖牙利齿的小怪兽。不仅表现岁月无情,表现时间对人生命的吞噬,更反映出制作者追求视觉刺激、追求热闹、“好玩”的“游戏心态”。 (2)镜头的前推和升起。镜头逐渐推近钟表的挂摆,最后是钟表挂摆的大特写。然后,镜头沿着钟表表挂的金属杆上升,先升至钟表的表盘,此时,钟表表针在非正常速度地快速旋转。表针的快速旋转,表现本片时间的非客观性和影片的非纪实性。镜头从钟表表盘再继续上升,最后升至表盘上方的小怪兽。小怪首张嘴,露出尖牙利齿。镜头从小怪兽的嘴推入。影像全黑,进入时空隧道。 2.如何表现时空隧道内的景象。 (1)十字路口。地点选择在十字路口,之所以选择这里我想是因为这有着很强的隐喻。 (2)众多人。镜头内,黑压压的众多的人,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 (3)降格(快镜头)。降格造成众多的人如木偶般地机械地涌动。人们步履匆匆,如世间的匆匆过客。人们面无表情,如无生命的“行尸走肉”。 总之,这里的时空隧道,表现出制作者眼中的世界的混乱,人类的无目的性,以及整个人生的可笑荒诞。十字路口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女职员、推车妇人、偷车男孩、梅耶叔叔……思辨性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何往?人是什么?……”镜头速度逐渐正常,镜头最后停止在银行警卫身上。银行警卫虽然在影片中出现的时间不多,但是,他是整部影片的旁观者,由他来监督整个“游戏”(电影)的进行。银行警卫踢起一只足球(趣味性),并宣布游戏(电影)的开始。足球高高升起,下面十字路口匆匆的行人组成影片的片名字幕(电脑完成组字)。足球落下,足球落入动画制作的时空隧道。影片中可以充分看出导演的视听的基本风格,即快速和非现实性。 二、电影主体的确定 这部电影的主体就是罗拉的奔跑,导演为了体现这一主体采用了很多的手段。 1.运动镜头的使用。这部电影的镜头多数是运动镜头。在表现罗拉奔跑时多用跟镜头,使其更具有动感,同时使观众身临其境。而为了更加贴近人正常的生理感受,镜头有意采用了不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快跑》观后感 罗拉在影片中的三次选择都是去找自己身为银行家的父亲借钱。第一次罗拉的父亲得知自己的情人怀孕,所以决定抛弃罗拉和她的母亲,与自己的情人重新组建家庭,罗拉还被告知自己并非父亲亲生。伤心地罗拉赶到街头,发现曼尼去抢劫超市,于是罗拉进行协助,最终罗拉被警察走火的子弹击中身亡;第二次罗拉找到父亲借钱被拒绝,愤怒的罗拉抢过保安的枪胁迫自己的父亲抢走了银行的钱,眼看就要和曼尼成功汇合的时候,曼尼被救护车撞到身死;第三次罗拉来到父亲银行的时候,父亲已经和好友梅耶尔先生出去了,罗拉在赶往街头途中看到了一家赌场,并且神奇般地赚够了足够的钱,与此同时曼尼也发现了捡走他钱的乞丐,在成功要回钱之后交给了自己的老大,最后两人愉快的离开。 罗拉的三次遭遇展示了几乎相同的情况下却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生,唯一的不同点仅仅在于时间的先后以及每个人行动的不同,但就是这些小小的因素,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甚至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如果单纯展示罗拉的话那就太没有说服力了,影片另一个迷人的魅力在于每一个和罗拉有过接触的人都随着罗拉的奔跑而经历着不同的人生。从罗拉放下电话冲出家门在楼梯中碰到的邻居和狗到到推着婴儿车的老妇人,从偷自行车的人到拿走钱的流浪汉,从开车去接父亲的梅耶尔到银行里的保安,从银行中的华裔女员工到父亲与女职员的奸情,从救护车和拿着玻璃的人到借给曼尼电话卡的盲人女士,每一个环节都好像是片头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他们的命运或许因为罗拉而改变,或许因为自己而改变了罗拉的命运,总之每一个细小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在之后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正如大名鼎鼎的“蝴蝶效应”。 从另外的角度上思考,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重来,像游戏一样结束了之后还可以满血复活。《罗拉快跑》似乎终于满足了我们这种只能想想的愿望,快跑快跑!仿佛拯救世界的重任都在自己头上兜着,刻不容缓。像个超人在大街上奔跑,生死时速的20分钟,到了就拯救成功,没能赶到便游戏结束。不过,你可以选择再来一次,重启还是一样的背景图,不同的只是时差,但却可能改变“游戏”结局。如果人生可以像游戏一样重来!而且还可以一遍遍地来!想想已经欲罢不能,我们之所以喜欢这部看似情节反复且平淡的片子,不过是因为我们把自

影片分析辅导——影视作品人物分析方法

影片分析辅导——影视作品人物分析方法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对于电影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体的演员),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电影中的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其实是对演员)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 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 我们在分析电影时,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员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 1)人物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

《罗拉快跑》影片分析

. 经典影视作品专题研究结 课论文 叙事艺术的后现代式三重奏 ——浅谈《罗拉快跑》的后现代主义叙事元素 学生:子萌 学号:2015710056 系别:光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名称:新闻专业 班级:新闻1502 指导老师:

叙事艺术的后现代式三重奏 摘要 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编导及配乐的《罗拉快跑》是一部经典的后现代主义作品,这部电影几乎包含了所有后现代电影需要的元素。而本文根据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浅析《罗拉快跑》的叙事风格。本文通过以下几个部分:解构传统的板块结构;动画插入的叙事意义;上帝视角的碎片叙事来解读与浅析《罗拉快跑》的后现代叙事元素。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电影叙事;《罗拉快跑》 1

影片《罗拉快跑》有着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也一直被后现代主义电影流派奉为圭臬。影片甫一开始,我们就能明显的感觉到它的新锐形格——节奏强烈的电子音乐,抽象鲜明的动画片头,MTV风格的画面……无处不体现着上世纪末的欧洲资本主义的骚动和反思。《罗拉快跑》讲述了一个红发叛逆少女为了帮助自己的男友而在20分钟之筹集10万马克的故事。作为德国电影中最卖座的实验电影,有人称《罗拉快跑》具有一种“充满力的叙事艺术”1这样的叙事艺术正是《罗拉快跑》之中最具有后现代风骨的电影元素。本文结合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从结构,动画,碎片叙事三个方面对《罗拉快跑》的叙事元素进行分析。 一、解构传统的板块结构:罗拉的三次人生游戏 《罗拉快跑》与传统电影叙事结构不同的地方就是采取了非线性叙事的结构,一般电影的模式往往是预设一个理性的架构,按照逻辑或者时间的秩序来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后现代语境中,线性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在时间里任意的转换与拼贴,再多繁复的结构都能在这种转换之中融合。由此可见,对于传统叙事的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最大贡献,昆汀的《低俗小说》、《落水狗》等作品都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然而是《罗拉快跑》彻底解构了这种传统结构,“颠覆了由所谓的中心本源扩散开来的等级秩序,而让 1 刘进《充满张力的叙事艺术——电影板块结构论》《电影文学》2008-01-05 2

电影人物分析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 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对于电影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体的演员),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电影中的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其实是对演员)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 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 我们在分析电影时,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 1.分析人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

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1)人物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意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

电影《罗拉快跑》影视鉴赏

电影《罗拉快跑》影视鉴赏 《罗拉快跑》是一部借鉴电脑游戏运行方式和操作规则且具有娱乐色彩与叙事智慧的德国电影。很多人初次观看《罗拉快跑》都会大呼过瘾,“没想到电影可以这样拍”。它既是一部形式电影,融合了动画、涂鸦、电子乐、MTV等多种元素;也是一部技术电影,除了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无论剪辑手法,还是拍摄风格,都流露着一股浓浓的实验意味。在镜头和段落剪辑上,它也具有电脑游戏的节奏感、全知视点和主观视点的交叉,以及多种电影手法的新尝试。 影片梗概 德国柏林,黑社会喽罗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 自己丢了10万马克。20分钟后,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万马克和营救曼尼,罗拉在20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同时,曼尼在电话亭中不断地打电话到处借钱。 不同于一般电影叙事的起承转合,这部影片分别用三个整齐的20分钟段落来表现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奔跑: 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 罗拉在银行枪到钱。xx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 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在遇到倒霉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询问,什么是倒霉事情的原由,一旦找到了最初的原由,我们往往会感叹一句,“如果某某事不发生就好了”,“如果我当时这么做就好了”……。“罗拉快跑”正表现的是这个“如果……”。在罗拉的三次

奔跑中,往往是一个很细小的变化导致整个事物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生的不可测性一览无疑。 一,叙事角度: 游戏化的结构 《罗拉快跑》就像一部罗拉闯关的电脑游戏,正如片头所说: “地球是圆的。 游戏只有九十分钟。其他纯属理论。”电影中不时出现挂在墙上的巨大表盘,显示离规定时间还有二十分钟或者三分钟,摇滚式的音乐节奏似乎也在提示罗拉: “RUN!RUN!”一次的结果不满意,还可以从起点重新来过,玩出不同的结果。 输赢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把游戏玩到最后,是游戏过程中所必需的人的坚强意志和竭尽全力。正是这种游戏性,使得观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影片再创造。影片的卡通性,比如尖牙的闹钟,罗拉的漫画式形象,开头的动画,都修改了观众的习惯的好来坞电影欣赏的期待视野,暗示观众: 这不是个现实主义风格的片子,而是一个游戏。 就叙事而言,本片最有创新趣味的是它的重复叙事结构从时空上和因果逻辑上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电影叙事方式,具有明显的强化和装饰性。每一个20分钟的故事,都是一种类似虚拟的假设后的状态。时空像游戏一样可以被颠覆重来,因此而产生完全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就像是蝴蝶效应,只因为很小的一点点变化,就会产生令人无法预料的连锁反应,导致后来一系列事物的完全不同的后果。,让我们彷佛看见了巨观的活生生的宇宙,彷佛窥见了一瞥所谓的绝对存在。 二,镜头运用和剪辑 实际上,与本片类似题材的电影有好几部,例如英国电影《滑动门》。

《罗拉快跑》为例,浅谈电影艺术的剪辑技巧

《罗拉快跑》为例,浅谈电影艺术的剪辑技巧 《劳拉快跑》是德国导演他汤姆·提克威得以成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品。这部影片被称作是电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不论是在其内容的宣扬女权主义,还是故事结构的非逻辑性方面,《罗拉快跑》对传统都是一种颠覆。但不论有人赋予了这部影片以爱情、还是女权主义的标签,这些普通意义上的概念也都只是影片的副产品而已。或许这部电影并不想表达过于深奥的人生哲理,而是通过这部电影,对电影的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多样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探索。 电影当中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所谓蒙太奇,原是法语中的建筑术语,意为装配、构成、组合,借用到影视中,指镜头和镜头的组接,是一种手法,也是影视艺术特有的基本思维方式。 1、转换蒙太奇: 在十字路口的镜头当中,是黑压压的人,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十字路口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女职员,推车妇人,偷车男孩,梅耶叔叔。思辩性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何往?人是什么?" 镜头速度逐渐正常,镜头最后停止在银行警卫身上。银行警卫是整部影片的旁观者,由他来监督整个"游戏"的进行。银行警卫踢起一只足球,并宣布游戏(电影)的开始。足球高高升起,下面十字路口匆匆的行人组成影片的片名字幕。足球落下,足球落入动画制作的时空隧道。从一个场景切换到了另一个场景。在这里,就是转换蒙太奇的运用。 2、交叉蒙太奇: 接下来,红色的电话响起,罗拉在房间接电话。下个镜头是街道,镜头如飞驰的子弹,疾速推向街道的电话亭。曼尼在电话亭内打电话。镜头前推速度之快让人惊异,把两个不同时空、同一时间的相对独立的场景交替叙述,这是交叉蒙太奇。 3、闪电式蒙太奇: 曼尼告诉罗拉,他的十万马克被一个浑身挂满塑料袋的流浪汉拣走了。接下来就是一组非常快的镜头。用一组快速跳切表现曼尼想象中的流浪汉拾到10万马克后的喜悦和所作所为:定格跳切:飞机升空,列车飞驰。纽约的自由女神象,巴黎的埃佛尔铁塔,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海滩,绿色的棕榈树,美味的食物,肉感丰盈的胖女人......这就是闪电式的蒙太奇。 4、隐喻蒙太奇: 曼尼告诉罗拉:如果20分钟内不还钱,自己将没命。曼尼乞求罗拉救自己,曼尼甚至讥讽罗拉:"你说过,爱情能够解决一切"。罗拉让曼尼等自己。此时是罗拉的"第一次大叫",屋内的玻璃器皿暴碎,声音和影像表现罗拉的力量和神奇。罗拉大叫后,镜头无声,切换到一个乌龟在缓缓爬行。用无声和缓慢来衬托前面大叫的剧烈。这是隐喻蒙太奇。 5、平行蒙太奇: 当罗拉开始奔跑的时候,此时,罗拉的父亲在银行和他的情人在一起,情人正在逼罗拉的父亲离婚,这里,把两个不同空间相同时间发生的相对独立的情节分别平行叙述,这是平行蒙太奇。 6、连接蒙太奇: 当罗拉在街道上奔跑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人是推着婴儿车的老女人,被撞到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定格镜头,显示的是女人以后的命运,这一串的镜头运用的就是连接蒙太奇。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

《罗拉快跑》镜头运用 故事的开始,有节奏的加速移动的镜头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镜头移动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紧迫,从一开始就把观众直接的带入到了影片紧张的故事情节当中。并且推镜头从城市的大远景推进到罗拉家的电话,暗示罗拉只是茫茫大众中的普通分子,具有普遍性,罗拉的经历可能会是每个人的经历,包括观众。 罗拉接起电话,先出现曼尼的背影,之后罗拉的一句话“怎么了?你在哪?”然后又是一个快速移动的推镜头,推动到在电话亭里无助的向罗拉倾诉的曼尼,两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并且无形中告诉观众罗拉和曼尼是会引出一个快速发展,紧张的故事的。 在罗拉叙述为什么迟到没去接曼尼以及曼尼在回答为什么把钱弄丢的时候,导演在设置镜头上一个很独特的地方。展现罗拉回忆叙述的故事情节运用了加速镜头,不仅与影片的快节奏相呼应,与故事的紧张发展相一致,并且在这部三段式叙事结构的电影中很好的节省了时间。 在罗拉与曼尼打电话的时候,虽然是曼尼遇到麻烦,但两个人的特写镜头中,导演把罗拉的面部特写设置的明显大于曼尼的面部特写,隐喻了罗拉是决定两个人命运的主要人物,曼尼的发展是依赖罗拉的,并且被罗拉左右。 第一段中: 罗拉的快速奔跑大多都运用了跟镜头,将观众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罗拉的身上,直到罗拉在奔跑的过程中遇到了推着儿童车的妇女,镜头顺势从罗拉身上转移到妇女身上,从而告诉观众,罗拉的命运会引起妇女命运的改变,或者说罗拉和妇女的相撞会令妇女有变化。 接下来展现推儿童车妇女的命运的时候,不是运用摄像机拍摄,而是使用照片的方式简洁明了的展现出来,既不会喧宾夺主,又能在短时间内把妇女的命运交代清楚,之后在展示买自行车的人以及银行职员的后来命运发展同样如此。在展现完妇女的命运后,镜头又从大全景回到罗拉的身上,将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回来。 在罗拉去找她爸爸的途中,展现他爸爸和情人的近景,特写等镜头都是晃动的,暗示了两人关系的不稳定性,说明是情人关系,并且是被隐藏的。而罗拉去找爸爸后,罗拉和爸爸的镜头同样是晃动的,两人的关系同样是不稳定的,而此时情人的镜头是固定的,暗示其地位发生转变。 展现罗拉的镜头都是快速移动的跟镜头,以及其他推拉镜头,而表现曼尼时都是固定镜头或是缓慢移动的镜头,在导演设置镜头时,很巧妙的告诉观众在影片中罗拉的地位是明显高于曼尼的,在罗拉与曼尼的关系中罗拉处于主动地位,对事件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曼尼处于被动地位。 曼尼抢超市之前,使用了罗拉和曼尼的两个镜头平分了画面的方法,此时,罗拉和曼尼的命运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并打破了罗拉占主动地位的形势,建立了一种平行的二人关系。并且慢镜头运用,更让人更感到了一种紧迫与揪心,给观众时间来产生与主人公的共鸣。 两人抢钱之后,晃动的奔跑慢镜头,给人一种不祥的预感,直到罗拉中枪。罗拉面部特写的推镜头,画面渐渐变红,出现了两个人的回忆画面,之后下落的钱袋、下落的电话以及罗拉的镜头快速交替出现,故事进入第二段。 第二段与第三段的镜头运用与第一段大同小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