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与壮美》导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中学高中音乐欣赏《优美与壮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能用自己的话简述优美与壮美的概念与内涵。
能理解优美与壮美既是比较而存在的又是对立互补的。
3、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围绕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特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参与归纳总结。
4、了解音乐体裁:无伴奏合唱、夜曲。
二、教学重点:在听赏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初步理解什么是优美,什么是壮美,并能在听赏活动中区别哪些音乐作品属于优美的范畴,哪些音乐作品属于壮美的范畴。
三、教学难点:音乐的外部形式美主要表现在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上,音乐的内容美表现在音乐的内在性格与情感态度上。
四、教学方法:比较、听辨法:对比听赏带有优美和壮美色彩音乐的各种要素(速度、力度、调性、和声、音色、旋律等)。
通过速度、力度、音色的变化体会优美壮美的区别。
五、教学内容:“学习音乐美学的一般常识,了解音乐的艺术特征”,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音乐鉴赏模块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
根据高中音乐课标的要求,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结合音乐作品的体验,适当介绍一些有关音乐美的常识,对培养21世纪高中学生感受、理解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从音乐艺术形态学这个大视野来考察音乐美的话,音乐美的外部形态,主要是指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
音乐美的内在本质,则更多的是探讨音乐的内在性格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这些都属于音乐美的范畴。
由于声乐的主要特征在于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音乐美的范畴是和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性质的表现密切相关的。
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的美和一般美学的范畴息息相通。
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认识,实际可以说就是了解、认识一般美学的范畴在音乐中是怎样表现的。
一般美学把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作为它的基本范畴,我们认为这一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涵盖力的美的范畴,对于音乐美来说也是基本适宜的,因为我们对音乐美的范畴的介绍,也主要是以这几个范畴为基础的,不过是结合音乐美的特征对它做了一些调整,把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喜剧美、欢乐美、悲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优美与壮美教案第一篇:优美与壮美教案《音乐的优美与壮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本课欣赏活动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的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2、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并理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相同点。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通过引导,让学生从音乐元素的分析中,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和壮美的风格特征,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内涵。
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音乐语言,准确辨析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和壮美)。
优美音乐实践活动-配乐诗朗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三、教学过程: 1 导入聆听6首音乐作品,播放《琵琶语》、《小拜年》、《小苹果》等不同音乐风格的片段,提问:这些作品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它们不同的美。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小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用两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导入今天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初步感受优美和壮美两种音乐美的风格特点。
(一)欣赏《牧歌》1、多媒体播放教师课前选择的一个画面,提问:这个画面带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如果让你为这个画面配上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作品?学生结合画面和联想的相互诗词的意境欣赏音乐,在教师的引导下,从音乐元素的几个方面分析通过结合画面聆听音乐片段,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优美欣赏与体验——优美为什么?(启发学生从音乐的语言要素:旋律、节奏、速度、结构等方面思考)2、课堂延伸欣赏了解准格尔旗地方民间音乐-漫瀚调漫瀚调,汉语译意为沙漠调。
民歌的一种形式。
主要流行于蒙古、汉杂居的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达拉特旗等地,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漫瀚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96年,准格尔旗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漫瀚调)”;2007年6月,准格尔旗漫瀚调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漫瀚调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优美与壮美教案范文课题:优美与壮美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优美与壮美的概念;2.能够辨别和表达优美与壮美的特点;3.培养学生对于优美与壮美的欣赏能力;4.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优美与壮美的概念和特点;2.优美与壮美的辨别和表达。
教学难点:1.优美与壮美的辨别和表达。
教具准备:1.课件;2.乐器(如古筝、古琴等);3.音频。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放映一段画作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于优美与壮美的思考和感受。
Step 2:概念解释(10分钟)1.优美与壮美的概念:解释什么是优美和壮美,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优美与壮美的特点: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优美和壮美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Step 3:辨别与表达(15分钟)1.辨别优美与壮美:放映一些具有优美与壮美特点的音乐、舞蹈或其他艺术形式的视频,要求学生辨别其所体现的是优美还是壮美,并简要说明理由。
2.表达优美与壮美:选择几个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如音乐、诗歌、绘画等,用适当的形式将表达优美与壮美的特点并理解深度分析,要求学生进行批评式欣赏。
Step 4:分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幅画作或一首诗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和表达其优美或壮美的特点,并向全班进行展示和讨论。
Step 5:媒体资源互动(15分钟)播放一些国内外的音乐、舞蹈或其他艺术形式的视频,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感受其中的优美与壮美,并进行个人感受和分析性讨论。
Step 6:艺术创作(20分钟)要求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创作一幅表达优美或壮美的画作、一首表达优美或壮美的诗歌,或使用乐器演奏一首表达优美或壮美的音乐作品。
Step 7: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辨别和表达优美与壮美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辨别与表达优美与壮美的能力,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欣赏来提高。
2019-2020年高中音乐第二单元一优美与壮美优美教案一、学习目标(一)能够认真聆听作品《月光》奏鸣曲及《彩云追月》,感受体验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
(二)能够歌唱并熟记作品的主题。
(三)能够了解作品的体裁与形式。
二、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体验作品表达的情绪情感,体验作品中温柔、平和、纯净与细腻的优美特点。
三、教学难点感受中外两首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风格及文化内涵。
四、教学内容安排(一)选择中外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月光奏鸣曲》(贝多芬)、《彩云追月》(民族管弦乐曲)进行重点欣赏。
《牧歌》和《夜曲》作为推荐曲目安排学生课下进行欣赏。
(二)优美作为《音乐的美》第一课时,做好与下一节壮美的风格特点相对比的准备。
五、教学资源建议(一)寻找作品相关的音乐资料,做到图像和音响相结合。
(二)寻找民族管弦乐的乐器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欣赏法、比较法、小组讨论。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略)(二)进入新课:1、欣赏《月光奏鸣曲》(贝多芬):思考:(1)乐曲的情绪、旋律、节奏、速度各有怎样的特点?(2)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2、学生讨论回答:(1)视唱旋律:(2)分析节奏速度特点:(3)分析伴奏音型特点:(一)认识奏鸣曲与奏鸣曲式:(二)欣赏《彩云追月》(民族器乐曲)思考:(1)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有哪些?(2)音乐于刚才的《月光奏鸣曲》在情绪、节奏、速度上有哪些不同?5、学生讨论、回答,教师予以总结:(1)视唱音乐主题:(2)练习探戈节奏:X. X XX XX ︱X X X XX ︱(4)分析音乐,找出两首音乐作品的相同点:表现内容:月夜优美、宁静、柔和的景象。
情绪:舒缓、典雅、抒情、温柔。
力度:较弱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6、布置作业:课后寻找表现优美不同方面的音乐作品有哪些,下节课进行交流。
八、教学评价建议:(一)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相关作品,课上进行交流。
(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的表现风格,让学生们在课下自己完成声乐作品《牧歌》、钢琴曲《夜曲》的欣赏。
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教学目标: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1.能够用语言表述优美和壮美的音乐要素的特征以及准确的辨析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或壮美)。
2.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设计:优美与壮美一、听赏《牧歌》二、听赏《彩云追月》三、听赏《国际歌》四、听赏《大进行曲》教学过程:一、导入: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引出书P26页的一段文字。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提问:那优美和壮美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特征呢?设计意图:用四首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片段,来引出新课音乐的美的6个范畴。
二、欣赏优美的作品:1.仔细聆听无伴奏混声合唱曲《牧歌》的片段提出问题:演唱形式是什么?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草原的宽广和辽阔的。
2.带领学生用“lu”哼唱《牧歌》的主题,再次体会属于优美范畴音乐的特征。
3.欣赏全曲,思考优美的乐曲在旋律、节奏、速度与力度上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较有优美特点的歌曲仔细分析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优美的特点。
4.欣赏民族管弦乐队《彩云追月》。
着重介绍乐器、演奏形式、特有节奏。
(让学生试着跟音乐打节奏)5.再听辨乐曲《国际歌》,同样让学生听辨类型—壮美。
此时自然引入到对壮美的表现特征的分析。
三、欣赏壮美的作品:1.介绍《国际歌》的创作背景。
再把《国际歌》的第一段让学生跟琴演唱一遍,以体会壮美的音乐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3.欣赏属于壮美范畴的器乐曲《大进行曲》(选自歌剧《阿依达》),简单介绍创作者以及剧情。
一、教学目标:通过鉴赏几首乐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正确区分优美、壮美两种不同范畴的音乐作品;并了解重要的作曲家,记忆他们的代表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音乐作品的欣赏作为难点;区分两种美的范畴作为重点。
三、新课学习:(一)导入学习阶段1、倾听音乐,并为音乐配上合适的画面2、我们为什么会给不同的画面配上不同的音乐?3、音乐美分为:()、()、()、()、()、()。
(二)整体性学习阶段倾听《牧歌》1、说出《牧歌》的表达的是什么意境?2、该曲旋律(),节奏(),速度与力度(),它属于()的美学范畴。
倾听《彩云追月》1、说一下你听完后的感受。
2、写下你所听到的这首曲子中的几种乐器。
3、这首曲子的节奏是(),速度是(),它属于()的美学范畴。
倾听《国际歌》1、这首曲子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精神?2、用几个词语或一句话描述你听完这首曲子的感受。
3、该曲旋律(),节奏力度(),它属于()的美学范畴。
倾听和《彩云追月》2探究活动:(1)聆听了两首乐曲,你能说出它们分别表达什么意境吗?3情感归纳:歌曲美的范畴歌曲特征《牧歌》《国际歌》4 作品介绍:《牧歌》是一首内蒙古长调,由海默填词,瞿希贤作曲。
瞿希贤代表作品:《全世界人民心一条》《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国际歌》由欧仁?鲍狄埃作词,比尔?狄盖特作曲。
(二)分析性学习阶段:1 优美乐曲:(1) 《月光奏鸣曲》作曲者介绍:贝多芬,德国人,被称为“乐圣”,古典乐派大师。
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作曲家。
代表作品有交响曲:《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奏鸣曲《月光》《暴风雨》《热情》《黎明》《悲怆》;歌剧《费德里奥》。
(2)《夜曲》作曲者介绍:肖邦,波兰人,被称为“钢琴诗人” 。
主要作品有:19首夜曲;58首玛祖卡;27首练习曲。
其中《C小调《革命》练习曲》流传极广,舒曼评价他的作品为“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优美与壮美教学目标一、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的审美范围的音乐作品,能用自己的话简述优美与壮美的概念与内涵。
初步了解音乐美的大体范围。
2、在研究性合作学习中,能围绕优美与壮美相同与不同的特点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地参与表现与创作,归纳与总结。
教学进程一、导入:一、导言:音乐美是极为丰硕多彩的,若是音乐作品的文体与形式是音乐美的外在形态,音乐的内在性格及其与音乐情感性质的关系则属于音乐美的内在本质。
了解音乐美的内在本质,更能丰硕咱们赏乐时的情感体验,使咱们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进入更高层次。
通常咱们将音乐的美分为六种:人见人爱的——优美令人惊叹振奋的——壮美庄重、圣洁、伟大的——高尚美催人落泪,令人净化、陶治的——悲剧美引人发笑,让人们愉快地与自己的过去决别的——喜剧美表现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欢乐美学生聆听作品片断,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按照自己的感受判断作品所属音乐美的范围,说明判断的理由。
一、《我像雪花天上来》、(优美)二、《共青团员之歌》(壮美)二:认知音乐美的内涵本质及其音乐表现特点一、优美与壮美的内涵本质:优美是一种优雅的柔性的偏于静态的美。
咱们平时所说的美一般是指的优美。
优美的根本特点在于和谐,它以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浑然融合、和谐统一为其大体的美学特征。
在审美感受上它给人以温柔、舒适,赏心悦目,轻松愉快之感。
壮美是与优美相较较而存在的的美的普遍的常见的另一种形态。
我国古代文论、画论中称之为“阳刚”,亦称“阳刚美”。
它是一种雄壮的刚性的偏于动态的美。
二、优美与壮美的音乐表现特点:欣赏作品:三:进一步深切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美一、完整地听赏《夜曲》、《国际歌》。
二、学生演唱歌曲或乐曲主题,用自己的声音表现优美与壮美。
要求:强调演唱的不同情绪和声音的不同表现特点。
四、探索与试探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乐本体的视角来研究音乐美)区别:(参考第二个环节)相同点: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三优美与壮美
教学目标:
(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的音乐作品。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概念和内涵。
(3)、在研究性合作学习中,能用优美与壮美的异同特点,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参与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课后自评:
1、本堂课紧紧围绕课堂主题优美与壮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美是丰富多彩的。
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四个具体目标与之结合,使学生能分辨优美与壮美的音乐,掌握它们的艺术特点,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本人深感自己在音乐修养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好的发挥。
3、让学生表达优美与壮美方面,可以充分放开。
第二单元音乐的欣赏一.优美与壮美课题:《优美与壮美》课型:音乐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教学内容:音乐基本表现要素探究,欣赏歌曲《牧歌》、《国际歌》、《彩云追月》、《大进行曲》等。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思考音乐中优美与壮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方面分析音乐中的优美与壮美的特性。
教学目标: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概念与内涵。
2.在研究性学习中,能围绕优美与壮美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特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归纳总结。
3.通过作品实例的感受与认识,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音乐表现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音色等)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音乐的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其外部形态主要表现为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其内在本质表现为音乐的内在性格与情感态度。
音乐美的范畴与人的精神品格与情感态度密切相关。
音乐美大致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二.欣赏优美与壮美的音乐作品:(一)欣赏歌曲《牧歌》1.介绍音乐家瞿希贤和牧歌。
《牧歌》是由海默填词,作曲家以内蒙古昭乌达盟的长调民歌《牧歌》为固定旋律,运用和声变奏手法改编的,作于1954年。
2.欣赏歌曲,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与演唱形式。
歌曲优美抒情、宽广悠长,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上下两句组成,上句用悠长飘逸的高音曲旋律演唱,表现了草原一望无际,宽广无垠的美景。
下句转到低音曲迂回歌唱,抒发了牧民对草原的无限神情。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无伴奏混声合唱。
3.欣赏由盛中国演奏的小提琴曲《牧歌》,是由沙汉昆改编的小提琴独奏。
(二)欣赏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1.这首乐曲是任光1935年创作的。
用民族管弦乐器描绘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2.欣赏并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和旋律特点。
歌曲速度中等,力度适中,旋律优美而典雅,具有探戈的韵律。
优美与壮美教案教案标题:优美与壮美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优美”和“壮美”两个词汇的含义与特点。
2.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区分和辨别出具有优美和壮美特点的事物。
3. 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优美与壮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1. 词汇学习:优美、壮美。
2. 观察与描述: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具有优美和壮美特点的自然景观、艺术品等。
3. 比较与归纳: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优美与壮美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4. 感受与表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优美与壮美事物的感受,并展示给同学们。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具有优美和壮美特点的事物,引发学生对这些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优美与壮美的认知和理解。
探究: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图片或描述,要求他们观察并讨论这些事物是否具有优美或壮美特点,以及他们的理由。
4.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张图片或描述,向全班展示并解释他们的观点和理由。
5.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观点和讨论,总结出优美与壮美的共同点和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拓展:6. 学生个人作品展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优美与壮美事物的感受,可以是绘画、写作、摄影等形式。
7. 学生作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们分享他们对优美与壮美事物的感受和体会。
总结:8.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优美与壮美的定义和特点。
9. 学生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包括对优美与壮美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具有优美与壮美特点的事物。
2.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3. 学生个人作品展示所需的绘画、写作、摄影等工具。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表现。
2. 学生个人作品的创意和表现力。
3. 学生对优美与壮美的理解和感受的表达。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参观博物馆、画廊等场所,进一步感受和欣赏优美与壮美的事物。
音乐的美———优美与壮美教学目的:1、通过一系列的欣赏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述音乐优美与壮美的内涵;2、能根据自己的欣赏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的音乐作品;3、在互动探究中,能就优美与壮美的特点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积极参与总结归纳。
教学内容:音乐知识:音乐的优美与壮美音乐作品:《梁祝》——“化蝶”《七律·长征》《牧歌》《月光奏鸣曲》《国际歌》《彩云追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梦幻曲》《保卫黄河》教学重(难)点:1、通过各种引导,让学生从对作品的分析中,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和壮美的风格特征,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内涵。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辨别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和壮美)。
教具准备:有关课件、多媒体、钢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聆听《梁祝》——“化蝶”与《七律·长征》两首音乐作品的片段:提问:这两首作品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它们的不同。
2、学生回答,老师小结,并引出学习内容:师: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些音乐轻柔淡雅,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感受;有些音乐则刚劲有力,让人听了振奋精神,心潮澎湃……二、听赏:(一)《牧歌》:1、播放一组草原风景图片,提问:这组图片带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如果让你为这组图片配上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作品?为什么?(启发学生从音乐的语言要素:旋律、节奏、速度、结构等方面思考)2、听赏《牧歌》:用心感受歌词的意境与作品的风格,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4、跟琴用lu哼唱歌曲,再一次体会音乐的柔和细腻、富有诗意的特点;(二)《月光奏鸣曲》:1、提问:你了解贝多芬吗?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2、欣赏,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方面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3、板书学生分析的风格特点。
4、小结:优美的音乐给人以愉快轻松的审美感受,它具有温柔、和谐、纯净、细腻的特点,人们通常将优美称之为“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秀美”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优美与壮美教案李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优美与壮美的概念,并能够分辨和欣赏这两种不同的美。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优美与壮美的热爱。
3. 通过优美与壮美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内容1. 优美与壮美的定义与特点2. 优美与壮美的表现形式3. 优美与壮美的价值与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优美与壮美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自然景观等,让学生感受优美与壮美的魅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优美与壮美的理解和感受。
4. 创作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或自然景观观察,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优美与壮美相关书籍、文章、图片等。
2. 课件:优美与壮美案例分析、视频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美的自然景观或艺术作品,引起学生对优美与壮美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优美与壮美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等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自然景观等,让学生感受优美与壮美的魅力。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优美与壮美的理解和感受。
5.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或自然景观观察,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优美与壮美的价值与意义。
7.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幅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写一篇关于其优美与壮美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创作实践等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优美与壮美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文章的逻辑性、分析的深度和创造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对优美与壮美的独到见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或自然景观,以便更直观地感受优美与壮美的魅力。
《优美与壮美》导学提纲
诸城市第一中学于秀芝学习目标: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感受,正确判断、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欣赏音乐《牧歌》,从美学角度引出音乐美的六个范畴: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
二、欣赏《彩云追月》
1、欣赏音乐《彩云追月》。
2、进行乐曲赏析。
3、思考问题:《彩云追月》的旋律是优美抒情还是雄壮豪迈?(优美抒情);《彩云追月》的速度是较慢还是较快?(较慢)
4、介绍曲作者任光。
任光(1900-1941)作曲家。
浙江嵊县(今嵊州市)人。
自幼喜爱民间音乐。
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和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因1934年创作了《渔光曲》一举成名。
1935年创作了《彩云追月》,作品有:电影插曲《月光光》、《大地行军曲》、抗日救亡歌曲《台儿庄》、《洪波曲》、《抗敌歌》等。
5、欣赏拓展:观看朗朗钢琴演奏《彩云追月》。
6、师生学唱《彩云追月》。
7、归纳优美音乐所具有的特点:温柔、平和、纯净、细腻
三、欣赏《国际歌》
1、介绍词曲作者及创作背景:欧仁.鲍狄埃(1816-1887)出生于巴黎一个制作木器的手工业工人家庭,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时,年仅14岁的他就写出了他的第一首诗歌《自由万岁》。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了,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鲍狄埃任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委员,他用战斗的笔,写下了宏伟诗篇--《国际》。
法国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以满腔的激情为《国际》
谱写了曲子。
从此,它便成了世界无产者最喜爱的歌,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全球。
1923年瞿秋白将它翻译成了中文。
2、鉴赏提示。
3、思考问题:《国际歌》旋律是优美抒情还是雄壮豪迈?;速度是较慢还是较快?
4、欣赏《国际歌》。
5、回答问题:旋律雄壮豪迈;速度较快。
6、归纳壮美音乐所具有的特点:刚劲、果敢、勇猛、粗犷。
7、欣赏《国际歌》片断(刘欢、廖昌永、莫华伦)并学唱。
四、巩固
1、鉴别判断歌曲属于优美、壮美中的哪种范畴。
2、知识点回顾:《彩云追月》的曲作者是(任光);《国际歌》的词作者是(欧仁.鲍狄埃),曲作者是(比尔〃狄盖特); 优美音乐所具有的特点:(温柔)、平和、(纯净)、细腻; 壮美音乐所具有的特点:刚劲、(果敢)、勇猛、(粗犷)。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搜集整理歌曲或器乐曲,比较分析它们属于优美音乐或壮美音乐,并体会优美、壮美的特点、内涵。
七、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