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QA出货检验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51.03 KB
- 文档页数:5
oqa检查内容
OQA(Outgoing Quality Assurance)是出货品质保证,是指产品在出货前为保证出货产品满足客户品质要求所进行的检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OQA 检查内容:
1. 外观检查:检查产品的外观是否符合标准,包括颜色、尺寸、形状、表面处理等。
2. 功能检查:检查产品的功能是否正常,包括电气性能、机械性能、光学性能等。
3. 包装检查:检查产品的包装是否符合标准,包括包装材料、包装方式、标签等。
4. 标识检查:检查产品的标识是否正确,包括品牌、型号、生产日期、批次等。
5. 可靠性检查:检查产品的可靠性是否符合标准,包括寿命测试、环境测试、老化测试等。
6. 抽样检查:对批量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查,以确保整批产品的质量。
7. 文件检查:检查相关的文件是否齐全,包括生产记录、检验报告、认证证书等。
OQA作业规范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1.目的规范OQA作业程序,使OQA作业规范化、合理化、流程化,保障出货品质达到客户需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出货产品检验。
3.定义3.1 OQA: Out-going Quality Assurance, 出货品质保证3.2 IPQA: In-Process Quality Audit, 制程品质稽核3.3 QE: Quality Engineer, 品质工程师3.4 FAI: First Artistic Inspection, 首件检验3.5 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品质允收水平4.职责4.1 QE:对OQA检验作出相应指导。
4.2 OQA:负责出货产品检验确认及相关品质数据的记录,收集及存档工作,不合格品改善效果的确认以及检验中发现的品质问题做出判断、并协调跟踪。
5.规范内容5.1 OQA根据相关产品检验规范对产线成品进行功能和外观检验。
依据BOM, Check List或工程,QE等部门正式发行的注意事项进行配置等检验。
5.2最终出货品质检验:5.2.1 OQA负责最终出货品质检验,负责对产品的外观,功能,包装等方面进行检验。
5.2.2 产品生产完成后,生产部将待检产品开出《成品送检通知单》一式二份交于品质部OQA检验。
由OQA到产品待检区进行随机抽样,按产品检验规范中要求的抽样水准对批量取样并取回到OQA待检区。
5.2.3 检验过程中产品缺陷的分类依《产品检验规范》进行判定。
5.2.4 针对OQA 发现之功能,少漏件及外观,包装等整批次不良现象,班组长需对不良现象进行判定,以判定是否是治具因素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不良,OQA 班组长不能判定之不良,通知负责机种品质工程师进行判定。
5.2.5 不良现象最终判定之后由OQA 班组长通知QE、相关工程部门工程师及产线主管,然后由负责工程师或生产部分析不良原因;5.2.5 各工程师确认不良现象后由OQA班组长开出在RDM 生产异常管理系统上开立异常通报的电子流,要求描述清楚机型、不良现象、不良机台的数量、不良机台序列号、共检验机台数量等信息并由OQA依据检验结果决定批次货物是否拒收;5.3 样机的检验5.3.1 出给OEM 客户及送其他客户作测试、参展等使用的样机,必须达到出货标准良品入库方可出货,如果样机处在DVT\PVT阶段存在瑕疵,则OQA需将问题描述记录清楚,以特采形式出货,具体操作参照5.4之规定;5.3.2 公司研发等部门作测试使用的样机由样机申请人提供样机要求,OQA 依此要求进行检验;5.4 特采出货5.4.1 所有不符合出货品质要求的机台都不可正常出货,必须经特采后方可出货;5.4.2 针对需特采出货的成品,由PMC 依据不符合标准之问题点提出特采出货申请,并注明特采数量,不符合标准之问题点等,并由相关工程部门、研发部门(研发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签核)及品质部门给出特采意见,经经公司副总经理签核后方可出货;5.4.3 OQA依据签核之后的特采单的特采数量Pass 成品出货,并针对特采单编号作保留,以作出货后之品质追溯。
新世纪光电有限公司OQA TV SKD检验规范文件编号: OS-QA-103制定日期: 2007-09-15修订日期: 2008-04-01版本: 1.0页次: 6核准者审核者修订者OQA TV SKD检验规范档案编号: OS-QA-103 版本: 1.0目录一、判定依剧二、名词解释三、检验条件四、检验方法五、附件附件1:《进料检验抽样计划表》附件2:《新世纪光电有限公司SKD套件缺陷定义表》附件3:《新世纪光电有限公司SKD套件外观检验标准》附件4:《新世纪光电有限公司SKD套件间隙检验标准》OQA TV SKD检验规范档案编号: OS-QA-103 版本: 1.0一、判定依剧1.1检验数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828-87》或者《MIL-STD-105D中的一般检查Ⅱ类水平规定的数量进行抽样检验和判定是否符合出货标准.详见附件:1:《抽样计划表》1.2检验地点:工厂1.3出货标准:如下,或按客户要求而定◆A类:严重缺点(CRITICAL DEFECT): AQL:0﹪◆B类:主要缺点(MAJOR DEFECTR) : AQL:0.65﹪◆C类:次要缺点(MINOR DEFECT) : AQL:1.5﹪次要缺点累计2点,视为一个主要缺点,并依照该批量允收数判定1.4 整批货物的允收/拒收A.产品依据上述判断标准经品管部检验合格后,才允许发放B.如有产品被判为拒绝接收,且此货品为客户急需,应根据客户的要求公司给出紧急处理措施(通过业务部门尽快告知客户).OQA TV SKD检验规范档案编号: OS-QA-103 版本: 1.0二、名词解释2.1正面、侧面、后面、底面:A区:前壳的正面与底座的前面可视部分B区:前框后壳的侧面及上面C区:后壳及底座的背面D区:底座的下面及机台的下部2.2色差:同一平面上,局部颜色不一至,含颜色不均、深浅不一、有杂色2.3缺点定义:◆A类:严重缺点(CRITICAL DEFECT): 为与安全规定及政府相关法信心令相抵触. AQL:0﹪◆B类:主要缺点(MAJOR DEFECTR) :为电气功能或者机构外观不符合检验标准规定, AQL:0.65﹪◆C类:次要缺点(MINOR DEFECT) : 非严重缺点或者主要缺点, AQL:1.5﹪◆次要缺点累计2点,视为一个主要缺点,并依照该批量允收数判定详见附件2:《新世纪光电有限公司SKD套件缺陷定义表》2.4有感刮伤:用拇指轻轻滑动,能够感觉到的刮伤,称为有感刮伤.2.5无感刮伤:用拇指轻轻滑动,能够感觉不到的刮伤,称为有无感刮伤.OQA TV SKD检验规范档案编号: OS-QA-103 版本: 1.0三、检验条件3.1 人员要求3.1.1 检验人员视力及色觉正常(双眼裸视1.0以上,无近视,远视,散光,花眼,色盲、色弱等视觉缺陷3.1.2认真、细致;3.1.3熟悉本检验标准.3.2检验、测试工具:LCD专用测试程序(NTEST)、电动改锥、镊子、防静电手环、手套、专用样板、塞尺、游标卡尺、VGA Cable、SCART Cable、AV/S-video Cable、Audio Cable、TV信号发生器、YPbPr/HDMI Cable、PC测试电脑等OQA TV SKD检验规范档案编号: OS-QA-103 版本: 1.0四、检验方法4.1包装及外观检查:4.1.1包装检查:未开箱前,确认包装箱无破损、潮湿或不洁现象.开箱后确认箱内附件齐全,包装泡沫完好,产品以及配件摆放位置正确.4.1.2外观检查:将产品正常照明度(光度300±50﹪ Lux之正下方1m 处)入射角度45°.在距离30cm处,同一检视区以5sec目视检查.a.外观不应用划伤、碰伤、脱潦、脏污现象.b.同一面上颜色均匀一致,无色差.c.标识以及丝印完整清洁,粘贴牢固,位置正确,字体和图案应清晰,无倾斜、偏移、破损、欠缺、模糊、扩散等现象.d.各个按扭均应操作灵活,无卡键现象,手感良好,脱落、刮伤、脱潦、脏污等问题.e.螺钉无缺少、脱落、松动、生锈、损坏问题.f.接口不应有明显变形、氧化、刮伤等现象,接口上紧固镙母不得缺失,插针不应有少针或弯曲现象.g.SKD组装良好,无变形、间隙过大等现象.4.2电性能检查:4.2.1把LCD TV、测试程序安装好(NTEST)测试.4.2.2打开产品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应正常点亮(有信号为绿灯、无信号为红灯,关机无灯).4.2.3显示部分检查:a.无不显示、背光管不亮、显示暗、无法调节亮度、闪烁等异常现象,无明显水波纹,无阴影,画面显示正常.b.各单色画面时,颜色应正常、均匀、无偏色.c.在彩条画面时,各彩条颜色正常,无偏色,分界线清晰,无模糊、扩散等异常现象OQA TV SKD检验规范档案编号: OS-QA-103 版本: 1.04.2.4所有按键能正常工作,并且与功能丝印一致。
通现象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4.7、绝缘电阻检验需做绝缘电阻测试的产品,需抽取相应数产品使用校对合格的绝缘电阻仪检查各不相互接触的引脚绝缘承受度应否符合技术要求。
4.8耐电压检验需做耐电测试的产品,需抽取相应数产品使用校对合格的耐电压仪检查各不相互接触的引脚耐电压承受度应否符合技术要求。
4.9可焊性试验抽取相应数量放置于温度为180±5℃加热箱中进行焊前预热,时间为120min,加热后进行可焊性试验,将试件垂直置于锡液深度为2-4㎜中,温度255℃±5℃、时间2秒±0.5秒,快速取出检查表面焊锡面需达到浸入面积的90﹪以上,且表面平滑(有回流焊要求的做回流焊试验)。
以10倍率以上镜头对焊锡正反两面进行观察,视浸锡部位是否有峰孔状、块状、虚焊、浸锡不均匀、未上锡及试件是否出现严重变色等不良现象。
4.10回流焊检查抽取相应数量放置于PCB板,回流焊设备设定温度为第一段:240±5℃、第二段:270±5℃第三段:330±5℃、第四段:270±5℃、第五段:250±5℃,将PCB板放置于回流焊卷动链,转速为:470,待整个过程结束后将产品取出观察其插针表面是否有发黑、发黄、严重缩锡等不良。
5、判定/处理依据检验卡对检验结果参照主次缺点允收水准接收值进行综合判定,完全符合要求则在送检上判定为合格,若产品状况出现4-10项任一条件不相符超过主次缺点允收水准接收值,应判定为不合格处理,并将不合格品进行标识,立即开立《品质异常处理单》报上级进行审批处理,描述不合格原因并附不合格样品,并对各项检验状况记录于《成品最终逐批检记录单》报上级审批后存档。
附表:OQA检验规范(详见下页)。
1、目的:规范出货成品检验,防止不合格产品被出货。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成品出货前的检验作业。
3、职责3.1 生产部/市场部:成品出货前的检验通知。
3.2 品管部:成品出货前的检验执行。
3.3 物流部/生产车间:成品出货检验工作的配合。
4、作业细则4.1 生产部/市场部根据成品出货日期,提前三天通知品管部/物流部/生产车间。
4.2 品管部正式验货前1小时,通知成品库/生产车间进行验货准备。
4.3 物流部根据通知内容,开据《待验单》将待验成品准备好并挂“待验”标志牌。
4.4 品管部针对待验成品,准备相应的资料及样板。
品管部根据制单或客户订单,确定抽样计划,对出货成品品质进行检验。
5、检验内容5.1 外观检查:检查产品是否刮花、伤痕、污渍、变形、受损及包装是否美观。
5.2 规格检查:检查是否符合制单或订单要求。
5.3 特性验证:检验产品的理化及卫生指标是否发生变化。
5.4 产品包装和标识检查。
5.4.1 检查产品的包装方式、包装数量、包装材料的使用、单箱数量是否符合要求。
5.4.2 贴纸的粘贴位置、书写内容、外箱填写是否规范正确。
6、不合格的判定品管部QA根据“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判定抽检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数量,若QA无法判定结果,可交品管部主管判定,提出不合格品的处理意见。
7、验货结果的判定与标识7.1 品管部QA根据不合格品的确认结果,判定该批产品是否允收。
7.2 对允收批产品,通知货仓部入库出货。
7.3 对拒收批产品,则挂“待处理”牌,物流部不得擅自移动该批产品。
8、产品的补数和返工、报废8.1 QA根据检验结果,确定抽检批产品的允收情况,并书面通知生产部进行补数和返工。
8.2 补数:是确认该批产品允收,但生产需按查验出来的不合格数量进行补数。
8.3 返工:经确认的不合格品率已超过品质允收(AQL)时,品管部通知生产部安排返工,返工过程的品质控制由生产车间和QC负责,返工完成后,生产车间须通知QA到场重检,直到合格为止。
1目的/ Purpose对出货的成品及配件的包装、外观质量及数量进行检验确认,保证产品出货前百分百的合格。
To check the package/appearance of shipment FG and Spare parts and confirm the quantity, Assure the hundred percent conformity to shipment.2适用范围/ Scope本指引适用于成品及配件出货品质检验。
This instruction is applied to the inspection process of FG and Spare parts shipment.3程序/ Procedure3.1 成品出货检验/FG shipment inspection.3.1.1 检查货柜要干净、干燥无破损。
Check the container which is required to clean, dry and undamaged.3.1.2 检查出货产品的包装标志与铭牌粘贴齐全、位置正确无破损。
Check the product’s packing label and nameplate which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 undamaged and rightposition.3.1.3 检查产品包装外观无变形、受潮破损。
Check the carton which is required to no distortion, dampness and damage.3.1.4 检查堆放产品的卡板使用正确(出口产品卡板使用非原木材质)、成品须完全摆放在卡板上、不可超出卡板(散装货除外),卡板无受潮、破损。
Check the pallet which is required to right and no dampness and damage, and the FG which is requiredto completely pile on the pallet and no excess (Exclude bulk).3.1.5 检查每板产品的打包带,固定牢靠无松脱,打包扣无尖锐凸起,应有的缠绕膜无脱落。
成品出货检验标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成品出货检验标准一、目的产品出成品仓前,实施保证检查以便确认产品的质量状况,及是否合乎客户和公司的质量要求;产品出厂后能满足客户的标准及使用者的爱好,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二、适用范围凡本司生产的成品出仓库前,依本办法作抽样检查。
三、定义OQA(Outgoing Quality Assurance):出货质量保证。
四、职责1、负责对成品待验区机器按批执行抽样及检验机器进行拆包、附件检查、包装、搬运2、作业;3、负责对量产机器检验状态的标识;4、负责执行电气及外观、附件及包装检验与检验报表记录;5、负责请相关部门对不良品进行分析与成品出货判定;6、负责产品外观不良的出货判定;7、负责重大问题之反馈和产品重大异常的判定及品质异常的追踪;8、负责对成品仓放置超过3个月的成品,成品仓负责人提出申请,OQA安排重新检验,五、来料品质标准六、缺点定义缺点(CRI):产品本身具备的功能失效及影响人身安全。
主要缺点(MAJ):外观结构或尺寸结构,部分功能失效或者附属功能失效。
品质不符合规格。
次要缺点(MIN):凡是没有安全上隐患,亦非尺寸不良,不影响产品功能。
外观面为次要不良,品质特性不符合规格及标准。
七、检验环境:在下列范围内的湿度、温度和气压的任意组合条件下进行测量。
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力:86KPa~106Kpa;在上述测试条件下,被测设备应满足其性能规范,但在比上述测试条件更宽的范围内,设备仍能工作,但可不满足其所有的性能规范,并允许被测设备在更为极端的条件下储存。
12、检验要求和内容外观、结构质量检验图象、伴音质量检验功能质量检验安全、电磁兼容质量检验包装质量检验6.外观、结构质量检验要求检验内容与要求;Ⅰ产品外观必须具有如下标志,且标志正确、清晰可辨产品机壳或后盖贴纸上必须有产品商标、型号、名称、生产企业名称;产品后盖必须具有警告用户安全使用的“警告标记”;产品后盖上应有电源性质、额定电压、最大电流、电源频率、功耗等;产品后盖上必须加贴产品序号条码,且与纸箱、保修卡号码一致;产品面壳上必须有正确的指示灯标志;Ⅱ产品外观、结构质量检验要求产品外观应整洁光滑,表面不应有凹凸变形、粗糙不平、划伤、脱漆、缩水、间隙、裂纹、毛刺、边缘棱角突出、霉斑、脏污、色差、金属斑点、黑点、纹理等任何缺陷;外观各类文字、图案及符号丝印应端正、清晰、牢固,标识功能应与实际产品特性相符;产品保护膜应粘贴良好,无破损、脏污等不良;产品铭牌、装饰件、紧固件及其它零部件应无锈蚀、变形、划伤、金属斑点、黑点等任何不良现象,且安装牢固、匹配良好,无缺损、脱落、松动、歪斜、间隙、台阶、螺孔错位等问题指示灯、接收头及其白镜或红镜安装应规范,不应漏装或歪斜;开关、按键、旋钮等应操作灵活可靠,无缺损、变形、划伤、歪斜等问题;各类音视频输入输出接口(含 RF 接口、S 端子接口、YUV 接口、VGA接口等)应安装牢固、端子颜色正确,拔插顺畅;显示屏应安装牢固,无偏斜,与机箱吻合,且无超标划伤、黑点、脏污、油渍等缺陷外观、结构质量检验方法;外观、结构质量检验方法采取目测和手感检查。
OQA作业流程规范指引1.目的:确保公司所有待出货产品和客户返回产品都被有效检验及控制。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品质部OQA内部所有检验员、工程师的作业指导。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将已生产好的产品及填写好送检通知单送至QA检查;3.2品质部:负责对送检产品及时进行检验,记录检查有关情况和结果并返馈给相关部门。
4.管理规范:4.1 对于待检的产品, QA首先要核对产品送检通知单上以下内容是否填写且填写内容是否与实际相符:工段、客户、产品名称 (或P/N)、订单号(WO#/KIT#)、送检时间、计划出货时间、送检类别、送检次数及送检数量等。
其中送检类别包括正常送检、新产品、维修品、返修品、QA拒收产品等。
另外,送检单上要有送检人签名及该工段领班以上管理人员签名确认,QA才可对此产品进行检验,且在产品送检通知单上签名并注明接收时间,放上“QA在检”状态牌,QA人员根据产品送检通知单上计划出货时间来进行优先检查。
4.2 一般客户产品的抽样检验抽样标准使用ANSI/ASQC-Z1.4-1993,采用正常加严转换单次检验水平II 级。
对ISO/TS16949产品采用零缺陷抽样检验标准。
具体参考: 抽样计划使用说明Q-OP-MR-008.品质允收水平(AQL):根据客户的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参考该客户产品的《QA出货检查标准》。
致命缺陷(CR):可能影响产品的安全使用或导致产品主要性能失效的缺陷;严重缺陷:(MA):可能影响产品性能失效或降低性能或影响产品形象的缺陷;轻微缺陷:(MI):任何不符合既定要求又不严重影响产品外观或性能的缺陷;检验程序采用正常检验、加严检验、停检检验三种程序,依照标准采用转换原则进行状态的检验。
正常加严,在正常检验状态下,如果连续5批中有2批被拒收,则由正常检验转换为加严检验;加严正常,在加严检验状态下,如果连续5批被允收,则由加严检验转为正常检验;停止检验:在加严检验状态下,如果退货批数累积到3批或连续2批被拒收将停止检验,直至责任方作出书面改善报告并且措施已被执行方恢复检验,检验从正常开始。
1.0目的规范OQA检验的步骤以及判断标准,确保检验后的产品符合我司品质要求。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宇顺所有产品出货前检验。
3.0职责与权限3.1 质量部3.1.1 OQA:3.1.1.1负责正常出货前的成品检验3.1.1.2 负责逾期成品复检3.1.1.3负责客诉成品的抽样检验3.1.1.4 负责原材料的出货检验3.1.1.5 检验不合格时的结果通报及跟进3.1.1.6 QE工程师评估需做可靠性试验时的可靠性试验申请3.1.2 QE工程师3.1.2.1库存成品超过3个月时评估是否需做可靠性试验3.1.2.2 组织逾期不合格成品的评审3.1.3客服:3.1.3.1负责客诉时提仓复检的确认3.1.3.2负责客诉时库存品的处理3.2 PMC3.2.1出货指令知会至质量部OQA3.2.2出货前提前备货,并及时知会至质量部OQA3.2.3 识别超过3个月的库存成品,出货前及时提报给OQA3.2.4 参与逾期不合格成品的评审3.2.5 逾期不合格成品的评审结果为“报废”时,执行报废3.2.6及时排产需返检/返修的逾期成品3.2.7跟进返检/返修合格的成品及时出货3.3 工程3.3.1参与逾期不合格成品的评审,并提出处理方案3.3.2 逾期不合格成品的评审结果为“返检”时,评估返检/返修工时供PC排产3.4生产3.4.1 成品复检合格或逾期不合格成品的评审结果为“让步”时更换外箱标签3.4.2 负责逾期不合格成品的返修4.0名词定义4.1正常出货前的成品检验:成品出货前由OQA对包装成品的外箱和数量进行检验,如有尾数箱,需对尾数箱内的数量进行确认。
4.2逾期成品复检:库存成品超过3个月时,由OQA按抽样方案对库存成品进行抽检。
4.3客诉成品的抽样检验:当发生客户投诉时,由客服工程师通知OQA按抽样方案对库存成品进行抽检。
当连续出货抽检三批合格时,则转为正常出货检验。
4.4原材料的出货检验:原材料出货前由OQA对外箱标签(型号、数量)进行检验,包装方式不做管控,如有尾数不需拆箱检验。
F116整机检验规范(OQA)1.目的:指导检查员正确检查整机F116的功能,从而保证该产品的出货质量。
达到客户要求。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整机F116的检验。
3.定义:3.1检验环境要求:相对温度:25℃±10℃相对湿度:45%~85%光照条件:在正常灯光照射下,光源300~700Lux,视距:眼睛与物品距离30~50cm视角:水平垂直±30°目视时间:物品之每一面注视3~5秒3.2缺陷定义:CR(Critical): 严重缺点,对产品使用、维修或有关人员会造成危害或不安全的缺陷,抵触安全规格要求的,或妨碍到某些主要的功能的缺陷;MAJ(Major): 主要缺点,不构成致命缺陷的,但可能造成故障,或对单位产品预定的目的使用性能会有严重的降低的缺陷;MIN(Minor): 次要缺点,不构成致命缺陷或严重缺陷,只对产品的有效使用或使用性能有轻微的影响的。
4.权责:QE 制订并修改此QII,其余制造,品管等相关部门按此标准检验并执行,若有必要,QE 当及时修正本标准。
5.引用文件:无6.程序内容:6.1检验方法及检验步骤:6.1.1 包装检查步骤:6.1.1.1未开箱前,确认包装箱无破损、潮湿或不洁现象,外箱标贴粘贴正确。
开箱后确认有主机箱与手提包,且扫描外箱条码信息,信息需与条码&机台一致.6.1.1.2未开主机盒前,确认主机盒无破损、潮湿或不洁现象。
开盒后清点盒内附件数量,并确认附件的型号、版本等信息,要与《BOM》中相符,并确认主机位置摆放正确.6.1.2包装标准判定:项目不良现象缺点定义包装检查包装箱破损、潮湿或有不洁现象。
MA 装箱方式错误MA 附件内容与BOM不相符MA 附件规格错误,多放或少放附件MA 附件有脏污、破损现象MI 外箱唛头信息错误MA 唛头打印不清晰(字迹不可辩识) MA 称重误差超过0.2 MA 外箱漏贴易碎贴MA 外箱唛头位置贴附错误MI 未按正确方式打包装带MA附件物料根据BOM要求6.2外观检查6.2.1检查步骤a)外观不应有划伤、碰伤、脱漆、脏污、缩水等现象。
成品出货检验标准一、 目的产品出成品仓前,实施保证检查以便确认产品的质量状况,及是否合乎客户和公司的质量 要求;产品出厂后能满足客户的标准及使用者的爱好,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二、 适用范围凡本司生产的成品出仓库前,依本办法作抽样检查。
三、 定义OQA(Outgoing Quality Assurance):出货质量保证。
四、 职责1、负责对成品待验区机器按批执行抽样及检验机器进行拆包、附件检查、包装、搬运2、 作业;3、 负责对量产机器检验状态的标识;4、 负责执行电气及外观、附件及包装检验与检验报表记录;5、 负责请相关部门对不良品进行分析与成品出货判定;6、 负责产品外观不良的出货判定;7、 负责重大问题之反馈和产品重大异常的判定及品质异常的追踪;8、 负责对成品仓放置超过3个月的成品,成品仓负责人提出申请,OQA 安排重新检验,六、 缺点定义缺点(CRI ):产品本身具备的功能失效及影响人身安全。
主要缺点(MAJ ):外观结构或尺寸结构,部分功能失效或者附属功能失效。
品质不符合规格。
次要缺点(MIN):凡是没有安全上隐患,亦非尺寸不良,不影响产品功能。
外观面为次要不良,品质特性不符合规格及标准。
七、检验环境:在下列范围内的湿度、温度和气压的任意组合条件下进行测量。
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在上述测试条件下,被测设备应满足其性能规范,但在比上述测试条件更宽的范围内,设备仍 能工作,但可不满足其所有的性能规范,并允许被测设备在更为极端的条件下储存。
12、检验要求和内容外观、结构质量检验 图象、伴音质量检验 功能质量检验 安全、电磁兼容质量检验 包装质量检验6.外观、结构质量检验要求6.1 检验内容与要求;Ⅰ 产品外观必须具有如下标志,且标志正确、清晰可辨产品机壳或后盖贴纸上必须有产品商标、型号、名称、生产企业名称; 产品后盖必须具有警告用户安全使用的“警告标记”;产品后盖上应有电源性质、额定电压、最大电流、电源频率、功耗等; 产品后盖上必须加贴产品序号条码,且与纸箱、保修卡号码一致; 产品面壳上必须有正确的指示灯标志; Ⅱ 产品外观、结构质量检验要求产品外观应整洁光滑,表面不应有凹凸变形、粗糙不平、划伤、脱漆、缩水、间隙、裂纹、 毛刺、边缘棱角突出、霉斑、脏污、色差、金属斑点、黑点、纹理等任何缺陷;外观各类文字、图案及符号丝印应端正、清晰、牢固,标识功能应与实际产品特性相符;产品保护膜应粘贴良好,无破损、脏污等不良;产品铭牌、装饰件、紧固件及其它零部件应无锈蚀、变形、划伤、金属斑点、黑点等任何 不良现象,且安装牢固、匹配良好,无缺损、脱落、松动、歪斜、间隙、台阶、螺孔错位 等问题指示灯、接收头及其白镜或红镜安装应规范,不应漏装或歪斜;开关、按键、旋钮等应操作灵活可靠,无缺损、变形、划伤、歪斜等问题;各类音视频输入输出接口(含 RF 接口、S 端子接口、YUV 接口、VGA 接口等)应安装牢 固、端子颜色正确,拔插顺畅;显示屏应安装牢固,无偏斜,与机箱吻合,且无超标划伤、黑点、脏污、油渍等缺陷6.2 外观、结构质量检验方法; 外观、结构质量检验方法采取目测和手感检查。
通现象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4.7、绝缘电阻检验
需做绝缘电阻测试的产品,需抽取相应数产品使用校对合格的绝缘电阻仪检查各不相互
接触的引脚绝缘承受度应否符合技术要求。
4.8耐电压检验
需做耐电测试的产品,需抽取相应数产品使用校对合格的耐电压仪检查各不相互接触的引脚耐电压承受度应否符合技术要求。
4.9可焊性试验
抽取相应数量放置于温度为180±5℃加热箱中进行焊前预热,时间为120min,加热后进行可焊性试验,将试件垂直置于锡液深度为2-4㎜中,温度255℃±5℃、时间2秒±0.5秒,快速取出检查表面焊锡面需达到浸入面积的90﹪以上,且表面平滑(有回流焊要求的做回流焊试验)。
以10倍率以上镜头对焊锡正反两面进行观察,视浸锡部位是否有峰孔状、块状、虚焊、浸锡不均匀、未上锡及试件是否出现严重变色等不良现象。
4.10回流焊检查
抽取相应数量放置于PCB板,回流焊设备设定温度为第一段:240±5℃、第二段:270±5℃第三段:330±5℃、第四段:270±5℃、第五段:250±5℃,将PCB板放置于回流焊卷动链,转速为:470,待整个过程结束后将产品取出观察其插针表面是否有发黑、发黄、严重缩锡等不良。
5、判定/处理
依据检验卡对检验结果参照主次缺点允收水准接收值进行综合判定,完全符合要求则在送检上判定为合格,若产品状况出现4-10项任一条件不相符超过主次缺点允收水准接收值,应判定为不合格处理,并将不合格品进行标识,立即开立《品质异常处理单》报上级进行审批处理,描述不合格原因并附不合格样品,并对各项检验状况记录于《成品最终逐批检记录单》报上级审批后存档。
附表:OQA检验规范(详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