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概述(4)
- 格式:docx
- 大小:410.34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节概述一、异常人格的概念1.统计学标准2.社会标准3.定义: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以及一般的认知方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
二、异常人格的分类1.按性质分类(1)古怪性/怪癖性人格障碍(A类人格障碍)(2)戏剧性/情绪性人格障碍(B类人格障碍)(3)焦虑性/恐惧性人格障碍(C类人格障碍)第二节古怪性/怪癖性人格障碍(A类人格障碍)一、偏执型人格障碍1.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定义性特征是敏感性。
2.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有:多疑、不信任他人、妒忌、敏感、易怒、心怀怨恨、自负。
二、分裂样人格障碍1.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定义性特征是社会性分离。
分裂样人格似乎对与人建立关系,很少或者就没有什么兴趣。
2.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点有:感情冷淡、疏远、孤僻、缺乏愉快体验、内向。
三、分裂型人格障碍1.分裂型人格障碍会表现出古怪的言谈、行为、思维和/或感知。
2.分裂型价格者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感反应,表现为呆傻、古怪、情感倒错。
第三节戏剧性/情绪性人格障碍(B类人格障碍)这一范畴包括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即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其定义性特征是,对他人的掠夺性态度-非常漠视并侵犯他人的权利。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可以概括为五个基本要点。
1.年龄特点。
在15风之前开始,并且在成年期继续违法,或有社会不支持行为的历史。
2.缺乏忠诚和责任感。
在工作、性关系、亲子关系或财务职责中,没有表现出忠诚和责任感。
3.易怒性和攻击性。
有反社会型人格的人容易被激怒,他们愤怒的表达,不仅仅是街头怒骂,还常常会虐待配偶和孩子。
4.鲁莽和冲动的行为。
他们常常采取的是没有目标的、寻求刺激的方式。
5.漠视真理。
常常会把撒谎当作家常便饭,即便被当面揭穿也会脸不变色心不跳。
常见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思维、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固定模式和特征,这些模式与文化背景不一致,导致个体与他人关系紧张、工作和社会功能受损。
临床上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十大类,分别是:1.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表现为对他人权益的漠视,缺乏对别人的责任感和关怀,常违反社会规则。
2.边缘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特征为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强烈的焦虑和愤怒,对待人际关系常出现黑白分明的想法。
3.避免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AvPD):表现为对人际关系的过度敏感和恐惧,追求社交影响上的避开。
4.强迫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OCPD):特征为极度的完美主义和秩序强迫,喜欢控制他人和情境。
5.强迫-强迫性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较为明显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如洗手、检查等。
6.妄想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PPD):表现为持续的猜疑和不信任他人的思维方式,固执己见,对别人的动机产生误解。
7.依赖人格障碍(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DPD):特征为强烈的依赖他人,缺乏自主性和自信心,需要不断的承认和支持。
8.躁狂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HPD):表现为夸张和过度表演的行为方式,渴望他人的关注和赞美。
9.罪恶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表现出对自己的高度自负和自爱,缺乏对别人的关心和认同。
10.抑郁型人格障碍(Depres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DPD):特征为悲观、消极、负面思维方式,对生活和他人持续的不满。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
一、概述
指人格特征的明显偏离正常,在人格发展的内在结构中有着严重的不协调,从而使患者形成了一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且对环境适应不良,使其社会交往功能和职业功能蒙受严重影响, 以致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害,患者也感到痛
苦。
二、人格障碍的特征
1>没有神经系统形态学的病理变化情况下,人格严重偏离正常或人格发展的内在严重不协调;
2、对环境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重复出现;
3、对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自知力;
4、行为的冃的和动机不明确;
5、情感情绪发育不成熟;
6、人际关系失调;
7、人格偏离或人格结构的内在不协调有相对稳定性;
8、起始时间一般是从早期开始(幼年起因,始于青春期)。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的影响
2. 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
有人格障碍的男性更易恋网
(二)环境因素
恶劣的社会坏境和不合理的养育坏境是造成病态人格的温床。
--- 童年的精神创伤。
——不和谐的家庭关系。
——不合理的教养。
——恶劣的社会坏境。
(三)心理学的解释
K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的形成主要在6岁以前,如果不能顺利通过口欲期和肛欲期,就会形成病态人格。
2、个体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格是通过补偿自卑感而形成的,病态人格的形成是由于对自卑感的不恰当的补偿。
3、行为学派:认为病态人格源自社会性学习的失败。
(-)ICD.10对人格障碍的分类 K 偏执型人
格障
碍—
2、 分裂样人格障碍
3、 冲动型人格障碍
4、 戏剧型人格障碍・
5、 强迫型人格障碍
6、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丑
7、 依赖型人格障碍
8、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二)DSM-IV 关于人格障碍类型的分类
DSM-IV 中列出10种人格障碍,分3大类群 A 类群:行人古怪、奇异为特点:偏执型、 分裂样 分裂型人格陲磚 B 类群「戏剧化、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 点:表演型、自恋型、反社会型、边缘型 人格障碍
C 类群:紧张、焦虑行为为特点:回避型、 依赖性、强迫型人格障碍。
四、人格障碍的分类
•t'
(三)CCMD.3关于人格障碍的分类
偏执性人格障碍
分裂样人格障碍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表演性
(痔症性)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
焦虑性人格障碍
依赖型人格障碍
:定五.人格障碍问题在医学临
床上的意义
(-)人格障碍可以成为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
1、人格障碍与神经症
2、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
3、特殊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
(二)精神病症状与人格障碍表现需要鉴别F只屋过程也很■要
MBBfTH nR riwnwz-
OJtWRWtH**
1、2、3、4、5、
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antisocial PD
1、 生物学因素:
2、 社会心理学:
3、 心理分析:超我发展不完善
4、 认知心理学:在道徳原则利推理能力上的发展滞后
(三)治疗
1、 行为泊疗:学习对问题情杲作新的反应.
2、 认知治疗:提高其认知能力,改善社会和道徳行为 (一) 临床
特
征
2. 3. 4. 5. 6.
缺乏做人的良心和道徳想 缺乏责任心和义务
感 生活无il 划,人生无fl 标 人际关系央调 无视补会权威
行为柢灵倾向于冲动性、攻击性和破坏性 形成原因
遗传、神经生物学的假说 家庭与社会坏境的影响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