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悬垂性测试 PPT
- 格式:ppt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11
实验30 织物悬垂性试验一、目的要求掌握之外悬垂性的实验方法。
测定代表性织物的悬垂性能。
二、试验设备和试样织物悬垂性测定装置或织物的悬垂性实验仪、剪刀。
不同品种的代表性织物若干块。
三、基本知识织物因自重面下垂的性能称为悬垂性。
它反映织物悬垂程度和悬垂形态。
悬垂系数是指试样下垂部分的投影面积与原面积相比的百分率,它是描述织物悬垂程度的指标。
对于某些群类织物、舞台帷幕等都应具有良好的悬垂性。
织物悬垂性的测定原理(见图30—1)是将一定面积的原形织物试样1放在一定直径的小圆盘2上,织物依自重沿小圆盘周围下垂成均匀折叠形状3。
然后从小圆盘上方用平行光线照在试样上,得到一水平投影图。
根据试样投影面积与小圆盘面积之差的比值计算出悬垂系数。
悬垂系数越小,表示织物越柔软,悬垂性能越好;反之织物越硬,悬垂性能越差。
为了快速与正确的测定,现已有利用光电原理可以直接读数的悬垂性能测定仪,其仪器原理如图30—2所示。
织物试样放在支持助上,试样自然下垂,在支持柱下方装有抛物面反光镜3,并将点光源4装于反光镜焦点上,有反光镜射出的一束平行光线照射在试样上,因试样下垂程度不同时,对光的遮挡能力也不同。
柔软的织物下锤程度,遮挡光线少,硬挺的织物下锤程度小遮挡光线多未被遮挡的光线又被位于上方的另一个抛物面反射镜5反射,而再另一个反射镜的焦点上装有一光电管6,把反射聚焦光线的强弱变成电流的大小。
如织物柔软,电流大,悬垂性好。
用悬垂系数小来表示。
如织物硬挺,电流小,悬垂性差,则用悬垂系数大来表示。
四、试验方法与程序(1)取织物试样一块,用剪刀裁取圆形试样。
(2)剪取与试样大小相同的制图纸,在天平上承重。
(3)将圆形试样放在小圆盘上,使试样的中心与小圆盘中心对准,并用圆形盖板压住(4)打开电灯,并校正其高度,在不使试样产生虚影的条件下将电灯固定。
(5)再试样下放好制图纸,用铅笔将投影的图形绘下来,然后剪下图形,再次称重,并按式(30—1)计算悬垂系数。
织物的其它特性测试(悬垂性、抗起毛起球性、折皱弹性、透通性)织物的悬垂性测试织物的悬垂性是指织物因自重而下垂的性能。
它是织物视觉形态风格和美学舒适性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织物使用时能否形成优美的曲面造型和良好的贴身性。
悬垂性应该用悬垂程度和悬垂形态两类指标表示。
悬垂程度指织物在自重作用下,其自由边界下垂的程度。
通常用悬垂系数F表示。
悬垂形态是将织物试样悬垂曲面的自由边界展开成波纹曲线,通过计算机专用软件自动算出反映织物悬垂形态的指标——波长不匀率系数、波高不匀率系数、波宽不匀率系数及波纹曲面凸条系数等。
此外,对织物悬垂形态的研究已经从静态扩展到动态,使所提取的悬垂指标能更好地反映服装或织物在使用中的动态美。
近年来我国对织物悬垂性测试仪的研制进展较快,从最早投人使用的光电式YG811型织物悬垂仪,到LJY—21型织物动态悬垂仪以及最近研制的利用微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新型织物悬垂仪,在测试原理、仪器构造、悬垂指标的提取等方面都有很大改进和发展。
现介绍采用光电法。
该法适用于不透光的织物。
1、原理将圆形试样置于圆形支持盘间,用与水平垂直的平行光线照射,得到试样的投影图,通过光电转换原理,直接从电流表读出相应的织物悬垂系数,或用描图法求得悬垂系数。
悬垂系数定义为:试样下垂部分的投影面积与原面积之比的百分率。
该值愈大,悬垂性愈差。
2、试样(1)剪取圆形试样2块,直径为240mm,试样需平整、无折痕。
(2)在每块试样上标出经向、纬向以及与经、纬向呈45°角的4个点A、B、C、D,分别与圆心O连成半径线,如图所示。
(3)在每块圆形试样的圆心上剪一个直径为4mm的定位孔。
(4)调湿与测试采用三级标准大气条件。
3、试验步骤YG 811型光电式织物悬垂性测试仪结构简图见图。
图 YG 811型光电式织物悬垂性测试仪1——试样2——支持柱3——反光镜4——点光源5——反光镜6——光电管(1)开机,预热10min。
(2)按测量键,调整零点。
AS1079.5-2003附录B灭菌前材料最大悬垂性的测定方法(规范性附录)B1 范围本附录详述灭菌前混合和合成非织造布包装材料的最大悬垂性的测定方法。
B2 原理条形材料的悬垂性能(刚度)是指悬伸出水平平面的自由长度(无支承长度),其自由端由于自重而产生稳定的垂直偏转的能力。
自由长度被用于测量材料的悬垂性能。
B3 仪器所需的仪器如图B1所示。
B4 试样的准备B4.1 总述材料必须经过调湿处理。
在纵向上裁取10块长度250 mm的试样,其中一面向上(这一面称为第1面)。
再在纵向上裁取10块长度250 mm的试样,第1面向下。
另外,在横向上裁取10块长度250 mm的试样,其中一面向上(这一面称为第1面)。
再在横向上裁取10块长度250 mm的试样,第1面向下。
这样,一块材料总共需要40块独立试样来进行充分的定量分析。
试样必须没有折痕、卷曲和其它缺陷。
B4.2 纤维素型的材料应根据ISO 187标准对待测材料进行调湿处理。
B4.3 合成材料测试前,应对待测材料进行调湿处理,调湿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2%。
B5 步骤测试的环境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2%,测试步骤如下:(a)使用水平尺进行仪器检测,确保仪器水平放置;然后,将一块第1面向上的纵向试样放置在上平台上,使试样的长边紧靠凸起的平台(G);(b)将不锈钢砝码(A)放置平坦的试样上面,并使砝码紧靠凸起的平台(G);(c)以大约5 mm/s的速度匀速移动不锈钢砝码,使其移向直尺(C);这样,试样由于自重悬垂在边缘处;继续匀速移动直至试样的前缘刚好触碰直尺;直尺被固定在金属块(D)的下平台(B)上。
记录直尺上的位置,以毫米单位;(d)重复步骤(a)至(c),对余下的9块第1面向上的纵向试样进行测试;(e)重复步骤(a)至(c),对10块第1面向下的纵向试样进行测试;(f)重复步骤(a)至(c),对10块第1面向上的横向试样进行测试;(g)重复步骤(a)至(c),对10块第1面向下的横向试样进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