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亲水性测试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织物静水压抗渗水性测定实验方法一、织物静水压抗渗水性测定实验原理静水压测试是考核面料抗水性的常用方法。
选用静水压测试仪对防水面料进行抗渗水试验时发现,某些面料实际上没有出现标准所描述的试验终止现象,因此本文就实验室采用的现行测定抗渗水性标准进行探讨,从而为面料的生产工艺以及实际测试判定提供参考,并益于对现行标准的完善。
二、现状1、标准GB/T 4744—1997《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规定了一种测试织物抗渗水性的静水压试验方法。
主要适用于紧密织物,例如帆布、油布、帐篷布和防雨服装布等。
测试方法是在标准大气下,试样的一面承受一个持续上升的水压,直到有三处渗水为止记录此时的压力。
此标准的测试原理是以织物承受的静水压来表示水透过织物所遇到的阻力,水压可以从试样的正面或背面施加[2]。
2、试验仪器静水压测试仪;仪器的压力范围:0~999mbar;水压上升的速率:(10±0.5)cmH2O/min,以及60±0.5cm H2O/min。
3、遇到的问题在日常测试中,经常会遇到现行标准中未涉及的现象,使得测试结果的表示没有统一性,甚至影响对整个产品的性能评价。
①、涂层防水织物1) 平均值的记录标准中规定记录所有试验样品的平均值。
但有些样品出现如表1所示检测结果,使如何表示其平均值成为难题。
试验数据mbar(cmH2O)检测结果样品编号(灰色涤纶涂层防水机织面料)1# 5822# >9993# 6254# >9995# 5982) 对接缝部位的测试遇到防雨服装等服装产品,考核静水压应该全面到服装的每个部位,特别是接缝部位(见图2),如下摆缝、腋下缝、肩部缝等。
而目前我国的标准主要针对面料的方法标准中找不到相关检测方法的描述,给测试带来困惑,对企业生产产品的把关以及整件服装的防水质量的评价找不到依据。
3) 样品出现单处渗透某些产品由于涂层工艺的欠缺造成局部细小破损,在测试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在某处水珠不断渗出,蔓延至整个边圈,但是仍未出现第2处﹑第3处,对于这个样品的测试结果如何记录成为难题。
织物透水性及测试方法人们对织物有着防水和导水两方面的需求。
由纤维表面浸润性可知织物的导水性、舒适性;织物经过防水处理或是加了涂层可以增强其防水性能。
用不同的方法测试织物的透水量,所得到的不同参数,都是为了表征织物的透水性能。
本文主要研究织物透水性的影响因素,并依据其结构特点来选择测试方法。
影响织物透水性的因素:织物透水性是液态水从织物一面渗透到另一面的性能。
对于织物的防水和透水性,总体上来说主要有3个主要因素。
(1)纤维表面的浸润性。
当纤维的接触角θ90°时,纤维集合体材料是一个导水材料,结构紧密只会导致更多的毛细孔芯吸导水。
当纤维θ90°时,纤维具有防水特征,当织物结构越紧密(即孔隙越小)时,防水效果越好。
因此,织物只有在已知纤维的接触角时,才较好讨论其防水或透水性。
(2)织物的涂层。
在织物表面涂上一层不透水、不溶于水的连续薄膜层,降低了织物的透水性,织物因此不透气。
其不太适用于衣物,但可用于篷盖布或雨披等。
若采用防水、多微孔的涂层膜,可形成防水性优良,且透水、透气性好的涂层织物。
(3)环境。
拒水织物或涂层织物大多是不吸湿纤维或涂层材料制成,因此相对湿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其防水性能。
而导水织物,大多为吸湿纤维材料。
相对湿度增大,纤维吸湿增强,纤维膨胀而毛细作用增强,故织物的导水性增强。
温度的影响与湿度相同。
因此环境对导水织物有很大的影响。
织物透水性测试:测量织物的透水性或防水性就是要测其拒水性或导水性,随织物实际使用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并以各种相应的指标来表示织物的透水性或防水性。
静水压法静水压法是指在一定的水压下织物的渗水能力,它适用于所有种类的织物,包括那些经过防水整理的织物。
织物的防水性与纤维、纱线和织物结构的抗水能力有关,所测结果与水喷淋和雨淋到织物表面是不一样的。
用静水压法测织物的防水性,有静压法和动压法。
静压法是在织物的一侧施加静水压,测量在此静水压下的出水量、出水滴时间、在一定出水量时的静水压值。
亲水无纺布吸水原理及测量方式讲解?亲水无纺布厂亲水无纺布原理无纺布由于加工特性和产品成本等缘由,长期以来大部分使用合成纤维,而聚酯,聚丙烯为最多,少数状况下合成纤维,自然纤维混合,但造成差产品的亲水性。
无纺布对医用和卫生材料以及用于擦拭和擦拭的材料具有更高的亲水性要求。
在医疗和保健领域,消毒擦拭物,伤口敷料,止血条,缎带,纱布球,软膏布和汲取垫需要具有汲取血液和液体药物的良好性质。
吸水性一次性材料,如婴儿尿布,卫生巾,成人失禁垫,对亲水性材料的要求较高。
有一次性内衣,服装衬布,鞋村布等服用材料也亲水可以有肯定的要求。
在家庭健康领域,给孩子指布,美指布和家具,管道,炊具清洁布等全部亲水材料都可以有相应的要求。
另外,很多工业布料如电池隔板要求都具有很高的电解液汲取力量,因此亲水性也提出了肯定的要求。
亲水整理是用亲水剂掩盖纤维表面,形成亲水膜,提高其亲水性, 而亲水膜具有肯定的导电性,可以提高材料的抗静电性能。
该方法简洁易用,原理成熟。
—1 —吸水性测试对医疗卫生用无纺布产品,一般都有吸水性或吸湿性要求,因此必需进行吸水性试验。
而吸水性是这类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
常用吸水时间或吸水量来测定产品吸水性的好坏。
(一)吸水时间的测定ASTM标准中的吸水性测试方法如下:采纳一只两端开口的圆柱形金属网篮,高 6.4am,直径 3.8cm,自重3g,用20号不锈钢丝编成,网目尺寸约3cm3cm。
沿机器运行方向取样5块,样品的宽度为76mm,长度以其质量达到(5 j:0.g为标准。
在室温下进行测试,每个试样沿长度方向卷成直径相同的一卷,然后放入金属网篮中,两端略微超出网篮。
接着将装有试样的网篮从25cm高度横向坠入盛水的容器中,记录整个式样完全被润湿所需要的时间,测试5次,求其平均值,即为吸水时间。
(二)吸水量的测定(二)吸水量的测定首先沿无纺布的45斜向取规格为203mm203mm的6块试样。
如定重超过80g/m2者,可取3块试样。
织物防水性能检测标准和方法1. 通防水性能测试标准纺织品防水性能检测也称抗水性检测,主要分为抗水渗透性(静水压)检测、表面拒水性(喷淋)检测和淋雨测试,国内外常用的检测方法见下表 1:表 1国内外主要检测标准检测项目 淋雨 标准号标准名称 GB/T 14577-1993ISO 9865-1991AATCC 35-2000JIS L1092-1998 6.3GB/T 4745-1997ISO 4920-1981 AATCC 22-2001JIS L1092-1998 6.1GB/T 4744-1997ISO 811-1981织物拒水性测定邦迪斯门淋雨法 纺织品邦迪斯门淋雨试验法测定织物拒水性 防水测试:雨水试验 纺织品抗水性检测邦迪斯门法 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 测定织物表面抗湿性(喷淋试验) 拒水性:喷淋试验 表面拒水性(喷淋) 纺织品抗水性能检测喷淋法 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 纺织织物抗渗水性的测定:静水压试验 耐水性:液体静压测试 抗渗水(静水 压) AATCC 127-2003JIS L1092-1998 6.1 纺织品抗水性能检测静水压法上表中的国家标准和日本 JIS 方法体系的技术方法基本上等效采用 ISO ,而 AATCC 方法检测方法与 ISO 的 主要不同之处在于:AATCC 的静水压检测只要求至少有 3个样品,而喷淋检测的评级采用打分制且可评中间 级别;而淋雨检测使用不同的淋雨仪且只衡量吸水纸的质量变化。
2. 防水性能测试方法2.1静水压(ISO 811-1981)2.1.1应用范围及原理静水压检测适用于测定紧密织物(如帆布、油布、帐篷布及防雨服装布等)水渗透时的压力,理论上纺织品的静水压(P)可以用以下公式求得:−2γL cosθP =ρgr式中:γL——水的表面能;θ——微孔内壁与水的接触角;r ——微孔半径;g ——重力加速度。
由公式可见,当 90°<θ<180°时,θ越大,织物表面能越低,微孔的半径(r)越小,静水压(P)越高。
亲水无纺布是一种具有亲水性,可用于制造各种日用百货的材料。
亲水无纺布的检测标准主要涉及到产品的质量指标、安全性能、卫生性能、纤维直径、孔径大小、透气性能、吸液性能、回弹性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质量指标是亲水无纺布的基础质量要求,包括外观、厚度、单位面积重量、耐热性、抗冻性等。
其中,外观要求无明显的杂质、破损、斑点等瑕疵;厚度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产品的柔软度和舒适度;单位面积重量需要准确标定,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耐热性和抗冻性则是产品的基本性能要求,能够承受一定的温度变化而不影响其性能。
其次,安全性能是亲水无纺布的重要指标,包括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
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健康,因此必须严格控制。
甲醛含量过高会导致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等;PH值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异常会导致皮肤刺激和致癌风险。
因此,亲水无纺布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这些指标,确保其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此外,卫生性能也是亲水无纺布的重要指标,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指标。
这些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卫生质量和使用者的健康,因此必须严格控制。
生产厂家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对产品进行消毒和清洗,确保产品无菌,同时需要定期进行抽检,以确保产品的卫生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在纤维直径、孔径大小、透气性能、吸液性能、回弹性等方面,亲水无纺布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效果,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测。
例如,纤维直径和孔径大小会影响到产品的透气性和吸湿性;透气性能和吸液性能则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舒适度和使用效果;回弹性则是产品使用寿命的关键指标之一。
这些指标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控制,并通过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亲水无纺布的检测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估。
质量指标、安全性能、卫生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是基本要求,必须严格控制;纤维直径、孔径大小、透气性能、吸液性能、回弹性等方面的要求则是产品性能的关键指标,需要严格控制并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织物防水性能检测标准和方法 1. 通防水性能测试标准 纺织品防水性能检测也称抗水性检测,主要分为抗水渗透性(静水压)检测、表面拒水性(喷淋)检 测和淋雨测试,国内外常用的检测方法见下表 1: 表 1国内外主要检测标准 检测项目 淋雨 标准号 标准名称 GB/T 14577-1993 ISO 9865-1991 AATCC 35-2000 JIS L1092-1998 6.3 GB/T 4745-1997 ISO 4920-1981 AATCC 22-2001 JIS L1092-1998 6.1 GB/T 4744-1997 ISO 811-1981 织物拒水性测定邦迪斯门淋雨法 纺织品邦迪斯门淋雨试验法测定织物拒水性 防水测试:雨水试验 纺织品抗水性检测邦迪斯门法 纺织织物表面抗湿性测定沾水试验 测定织物表面抗湿性(喷淋试验) 拒水性:喷淋试验 表面拒水性 (喷淋) 纺织品抗水性能检测喷淋法 纺织织物抗渗水性测定:静水压试验 纺织织物抗渗水性的测定:静水压试验 耐水性:液体静压测试 抗渗水(静水 压) AATCC 127-2003 JIS L1092-1998 6.1 纺织品抗水性能检测静水压法 上表中的国家标准和日本 JIS 方法体系的技术方法基本上等效采用 ISO ,而 AATCC 方法检测方法与 ISO 的 主要不同之处在于:AATCC 的静水压检测只要求至少有 3个样品,而喷淋检测的评级采用打分制且可评中间 级别;而淋雨检测使用不同的淋雨仪且只衡量吸水纸的质量变化。
2. 防水性能测试方法 2.1静水压(ISO 811-1981)2.1.1应用范围及原理静水压检测适用于测定紧密织物(如帆布、油布、帐篷布及防雨服装布等)水渗透时的压力,理论上纺织品的静水压(P)可以用以下公式求得:−2γL cosθP =ρgr式中:γL——水的表面能;θ ——微孔内壁与水的接触角;r ——微孔半径;g ——重力加速度。
织物拒水性能喷淋法测试实验AATCC22标准符合标准:喷淋式拒水性能测试仪,可评定织物表面的拒水性能。
本仪器是全金属构架,定量蒸馏水通过标准喷头在45度喷淋下方150mm处待测试样,测试后试样表面与标准图卡进行对照、评级。
是目前做织物拒水性能测试的主要仪器设备,那么织物拒水性能怎么检测,实验步骤和流程怎么操作呢?这里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工程师为您简答:一、目的和范围1、标准适用于任何纺织品织物,不论其是否已做过拒水性能处理。
本标准能测定织物抗水润湿性能,别适合于经拒水性能处理的纺织品,尤其是平纹机织物。
2、由于本仪器简单和可携带,测试程序较为简洁,使得本标准特别适合于工厂产品控制。
由于本标准不能测定水珠渗透到织物里面的性能,建议不要采用本标准评估防水织物的防雨渗透性能。
3、本标准的测试结果与纤维、纱线及织物的整理的最初拒水及润湿性能有关,和织物的结构关系不大。
二、原理在规定条件程序下,将水喷在一块绷紧的试样上,使其表面形成一润湿图案,其大小与织物的拒水性能有关。
评定结果是将其与标准图案作对比而定。
三、术语拒水:纺织品中,纤维、纱线或织物的抗润湿性能。
四、安全措施注:这些安全措施仅作为信息提供。
作为测试过程的辅助措施,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操作者的责任。
生产商必须对安全细节如安全数据表及其他生产商的推荐进行指导。
所有的OSHA标准和规定也必被参考和遵守。
应遵循优秀实验室的操作方法,在实验室里要佩带防护眼镜。
五、仪器和原料AATCC喷淋测试仪烧杯去离子水六、测试试样需3块180*180mm(7*7inch)的测试试样,测试前需将其在温度21±1℃,相对湿度65±2%的标准环境下调湿至少4小时。
七、测试程序1、将试样套于一直径为152mm金属环上,正面朝上,确保其表面平整无皱。
2、将有试样的金属环置于测试仪的置物台上,放置时需注意试样位置,确保试样环的中心正好对准喷淋图案环的中心。
性能差等现象,导致即使后道做了吸湿速干整理,面料的吸湿速干性也没有明显提升,达不到标准技术要求。
针对此类问题,本文采用不同的前处理工艺,再进行吸湿速干整理,通过对比探究了不同前处理工艺对吸湿速干整理的影响,同时也实践了一种新的吸湿速干整理方案,整理后的面料具有优异的吸湿性和速干性。
1 实验1.1 材料涤纶针织网布(克重185 g /m 2),吸湿排汗剂TF -620H ,30%液碱(NaOH ),纯碱,低温精练去油剂TF -128C ,纯度均为工业级,生产厂家均为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
前处理工艺对涤纶针织面料吸湿速干整理的影响文 | 余君红 蒋 鑫 程小霞 徐小平 周 伟作者简介:余君红,男,1993年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化学品应用。
作者单位: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
21世纪,纺织品的发展逐渐趋向功能化,吸湿速干服装作为一种功能性纺织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市场上对这类面料的吸湿速干性评价常见的指标有 5 个,分别为水滴扩散时间、吸水率、芯吸高度、蒸发速率和透湿量。
在GB /T 21655.1 — 2008《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 第 1 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中对面料是否具有吸湿速干功能进行界定,其中针织面料要求:水滴扩散时间≤3 s ,吸水率≥200%,芯吸高度≥100 mm ,蒸发速率≥0.18 g /h ,透湿量≥10 000 g /(m 2•d )。
在实际加工生产中,有一些面料由于前处理工序不当,出现织物表面不干净、纤维亲水The Influence of Pretreatment Process on Moisture Absorption andQuick-drying Finishing of Polyester Knitted Fabric摘要:在实际生产中,如果不重视前处理工艺,就会导致织物表面杂质残留较多,整理后面料的吸湿速干性能提升不明显、测试指标不合格。
对此,文章采用一般整理法、低温预处理工艺整理法和碱减量预处理工艺整理法来整理面料,对比这 3 种整理方法,结果发现低温预处理工艺整理法比一般后整理法和碱减量预处理工艺整理法更能提升面料的吸湿性和速干性,整理后面料的各项测试指标均符合要求,且该整理方法对面料的颜色和耐摩擦色牢度影响较小。
织物亲水性测试方法
一、方法来源:AATCC 79:1995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经纺织染整助剂处理后的织物的亲水性(吸水性)。
三、测试原理:
从一定的高度滴一滴水于织物表面,测试水滴镜面反射消失所需的时间,即
润湿时间,由时间长短评价织物亲水性(吸水性)的好差。
四、测试设备:1000m L 烧杯;滴定管(1mL 水约15~25 滴);秒表。
五、测试织物:
经处理后的织物先晾干(烘干、焙烘或定形),然后在标准环境(相对湿度为
65±2%,温度为21±1℃)中平衡二个小时。
六、测试:
1.在标准环境下(相对湿度为65±2%,温度为21±1℃)进行测试。
2.用绳带或橡皮筋将织物固定在烧杯口,使其无折皱,无扭曲。
3.使烧杯口距离滴定管尖端约1.0±0.1cm,滴一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21±3℃)于织物表面上。
4.立即用秒表计时,记录水滴镜面反射消失所需的时间。
5.测定织物表面有代表性的5 个点。
七、结果表示:
计算5 个点的平均时间,平均时间越短,织物的亲水性越好,5 秒以下表示织
物亲水性特别好。
织物沾水性测试仪结构组成及测试方法织物沾水性测试仪用于织物表面的拒水(拒湿)性能,适用于各种已经或未经抗水或拒水整理织物表面抗湿性的沾水试验。
仪器结构组成:本仪器结构简单,主要由主机架、漏斗、喷嘴、样品架及样品固定器组成。
1.把试样安装在卡环上并与水平成45角放置,试样中心位于喷嘴下面规定的距离。
用规定体积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喷淋试样。
通过试样外观与评定标准及图片的比较,来确定其沾水等级。
2.喷淋装置由一个垂直夹持的150mm漏斗和一个金属喷嘴组成,用10mm内径的橡皮管谅解喷嘴和漏斗,漏斗顶部到喷嘴底部的距离为190mm。
3.金属喷嘴有个凸圆面(凸面半径为32mm),其上均布着19个φ 0.9 mm的孔(在φ21.4圆周上均布有12个φ0.9孔,在φ10圆周上均布有6个φ0.9孔,中心有1个φ0.9孔)。
250mL水注入漏斗后其持续喷淋时间应在25-30s之间。
4.试样夹持器由两个能互相配合的木环或金属环组成,内环的外径为150mm,试样可被紧紧夹于其中。
试验时应将卡环安置在一个合适的支座上,使其成45倾角,试验面的中心在喷嘴表面中心下150mm 处。
G232织物沾水性测试仪适用于以下标准(或方法):关于拒水性能测试方法(参考AATCC 22_2001)拒水性能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水喷淋到绷紧的织物的表面上所形成的湿的图案,该图案的大小取决于织物的相应的拒水性能。
评估的方法是将此图案与标准的图卡进行对比。
以下是AATCC 标准图卡: □ AATCC 22 □ M&S P23 □ BS EN 24920 □ BS 3702 □ ISO 4920 □ NEXT 23级数级数对应图案100(ISO 5)织物上表面无粘水或湿润90(ISO 4)织物上表面有轻度随机的粘水或湿润80(ISO 3)织物上表面喷淋点有湿润70(ISO 2)整个上表面部分湿润50(ISO 1)整个上表面全部湿润测试样品安装后如下图所示。
织物透水性的测试方法测量织物的透水性或防水性就是要测其拒水性或导水性,随织物实际使用情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并以各种相应的指标来表示织物的透水性或防水性。
一、静水压法(织物耐静水压测试仪):静水压法是指在一定的水压下织物的渗水能力,它适用于所有种类的织物,包括那些经过防水整理的织物。
织物的防水性与纤维、纱线和织物结构的抗水能力有关,所测结果与水喷淋和雨淋到织物表面是不一样的。
用静水压法测织物的防水性,有静压法和动压法。
静压法是在织物的一侧施加静水压,测量在此静水压下的出水量、出水滴时间、在一定出水量时的静水压值。
静水压值可以是水柱高,也可以是压强。
实测中,采用测定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透水量(mL/cm2•h)。
对于防水性织物,测量当试样另一面出现水滴所需的时间,或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另一面所出现的水珠数量。
动压法的原理与静压法一样,只是P是变量。
它是在试样的一面施以等速增加的水压P,直到另一面被水渗透而显出一定数量的水珠,所强加的水压P。
此法比较适用于涂层织物或结构紧密的织物,用静水压反应织物的防水性能,静水压大的织物防水性能强,静水压小的织物防水性能弱。
导水性织物,吸湿能力很强,遇水就湿,没有抗水性,也不会产生静水压。
在AATCC 127-2003测试方法实验中,将待测样品沿着对角线方向最少取3块大小面积为200mm×200mm 的样品。
样品的两面防水性不一样,做好标记,用(21±2)℃的蒸馏水进行测试,测试面积为100cm2,测试面接触水,水压以速度为60mbar/min(或10mm/s)递增,若在样品上有3处不同地方渗出水滴,则测试达到终点。
但若在距离样品夹3mm以内的地方渗出的水滴,是无效的。
所测结果为在相同条件下3个测试样的平均值。
测试值越大,表示水渗出样品所需的压力值越大,其防水性越好。
二、喷淋法(喷淋式拒水性能测试仪):喷淋法是通过连续喷水或滴水到试样上,观察试样在—定时间后表面的水渍特征,与各种润湿程度的样照对比,来评定织物的防水性。
织物耐水压性能实验测试方法步骤解析织物耐水压性能实验测试方法步骤解析织物耐水压性能实验测试是纺织企业需要经常操作的实验项目,由于纺织生产不同类型的织物,针对不同的行业自然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一般对于织物防水要求较高的标准多半是针对具有特殊的防水要求的织物进行测试和实验。
一、防水、拒水整理一般棉、粘胶、蚕丝和麻等较涤纶、锦纶、丙纶等纤维的吸水性强,若要求它们具有高度的防水性,以作各种防水用具,则必须经防水或拒水整理。
防水实际上常将“拒水”的涵义包括在内。
按整理后织物表面性能的不同,可加以区别,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防水但不透气的整理。
它是在织物表面均匀涂布一层不透水、不溶于水的涂层,整理后使织物的孔隙堵塞,阻止水和空气通过织物,这种整理也称为涂层整理(防水整理)。
如用聚氨酯树脂、聚丙烯醇树脂、橡胶、桐油等处理后,织物不但不透水和不透气,而且手感也较硬,故不宜作衣着用品,一般适用于工业用布或户外用品。
另一类则是防水透气整理,也称拒水整理。
这是指织物整理后,整理剂改变了纤维的表面性能,使纤维表面的亲水性转为疏水性,使织物不易被润湿,但仍能透气,手感柔软,常用于制作雨衣及其他衣着织物(见表1)。
二、拒水整理原理所谓防水透湿(拒水),就是使水在较低水压下不润湿织物,但人体散发的汗液以水汽形式透过织物传导到外界,水汽不在人体表面和织物之间凝聚,人体主观感觉不到“发闷”现象。
织物经过拒水整理,整理剂改变了纤维表面性能,使纤维表面的亲水性转为疏水性,织物不易被润湿仍能透气,且手感柔软。
纺织品的洗涤、织物精练退浆、对染料的吸收及拒水拒油性能等都与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有关。
洗涤、精练、退浆和染料吸收等过程都要求纤维材料具有高润湿性、渗透性,而拒水性则要求纤维不润湿或很少润湿。
织物的润湿是使水分在织物表面迅速铺展,而拒水的目的正好相反,力图使水滴在织物表面上不铺展,不润湿织物,仍然保持水滴状态。
图中γL和γS分别表示液体和固体的表面张力,γLS表示液2固间的界面张力,θ称之为接触角。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Standard International Group(HK) Limited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织物透水性的测试方法
纺织物透气性测试原理为:空气垂直透过织物,在织物的正反面形成一定的压差,测定某一压差下单位时间内透过织物的空气量,即为此织物的透气率。
具体方法为按规定的方法和试验参数,将试样夹持在织物透气仪的进气孔上,然后调节风机速度,使织物两面达到规定的压差,根据喷嘴孔径和二侧压差大小测定织物的透气率,其中透气率指:织物两面在规定的压差下,单位时间内,垂直流过织物单位面积的气流量,单位(mm/s),而织物在两面存在压差的情况下,透通空气的性能,即称为透气性。
见下图。
织物透气仪原理图
设织物两侧空气压力分别为P1 和P2,且P1>P2,则空气自左向右透过织物流动。
通过织物空气流量大小,与织物两侧压力差(P1-P2)和织物的透气性有关。
若使织物两侧压力差保持恒定,则通过织物的空气流量就仅由织物本身的透气性所决定。
织物透气性越好,单位时间通过的空气量越多;织物透气性较差,所通过的空气量就越少。
因此,在保持织物两侧压力差为一定的条件下,测定单位时间通过织物的空气流量,就可推求出织物的透气性。
织物亲水性测试方法
一、方法来源:AATCC 79:1995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测定经纺织染整助剂处理后的织物的亲水性(吸水性)。
三、测试原理:
从一定的高度滴一滴水于织物表面,测试水滴镜面反射消失所需的时间,即
润湿时间,由时间长短评价织物亲水性(吸水性)的好差。
四、测试设备:1000m L 烧杯;滴定管(1mL 水约15~25 滴);秒表。
五、测试织物:
经处理后的织物先晾干(烘干、焙烘或定形),然后在标准环境(相对湿度为
65±2%,温度为21±1℃)中平衡二个小时。
六、测试:
1.在标准环境下(相对湿度为65±2%,温度为21±1℃)进行测试。
2.用绳带或橡皮筋将织物固定在烧杯口,使其无折皱,无扭曲。
3.使烧杯口距离滴定管尖端约1.0±0.1cm,滴一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21±3℃)于织物表面上。
4.立即用秒表计时,记录水滴镜面反射消失所需的时间。
5.测定织物表面有代表性的5 个点。
七、结果表示:
计算5 个点的平均时间,平均时间越短,织物的亲水性越好,5 秒以下表示织
物亲水性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