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_80后_辅导员邂逅_90后_大学生_高校_80后_辅导员的工作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134.34 KB
- 文档页数:2
“80后”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途径探索摘要:本文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80后”辅导员群体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进而对“80后”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途径进行探索,以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实现辅导员队伍健康成长与大学生发展成才的共赢。
关键词:“80后”辅导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80后”一代已经登上了社会舞台,“80后”辅导员所面临的工作对象正在逐步过渡为“90后”一代。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对着工作主体和工作对象的双重转变,如何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让“80后”辅导员正确把握“90后”一代的思想现状和发展规律,真正成为“90后”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让“90后”大学生在“80后”辅导员的引导下成为理想信念坚定、学业成功发展、综合素质得到大大提高,进而实现两代不同身份的人的共同成长和提高,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作为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群体——“90后”,他们出生和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最大、市场经济发展最快、社会结构转型剧烈、各种思潮激荡碰撞、价值观念分化多元的时代,这种时代背景造就了“90后”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个性张扬但依赖性较强;勇于接受挑战,但无法承受挫折;思想解放,但容易偏激,考虑问题往往片面;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更务实,但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有较明确的大学生活目标,但学习动力不足;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但缺乏深层次钻研和持之一恒的毅力。
2 “80后”辅导员群体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优势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80后”已经成为主体。
“80后”辅导员队伍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学历层次要求更高,一般为硕士以上,而“80后”辅导员又多是学生干部出身,曾是学校的优秀分子,他们在开展“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时具有自己的优势。
2012年第1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12,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300期)Total No .300收稿日期:2012—11—12作者简介:杨倩(1982—),女,四川成都人,四川音乐学院手风琴电子键盘系,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80后”的辅导员遇上“90后”的大学生———艺术院校特殊问题及相关对策杨倩(四川音乐学院手风琴电子键盘系,四川成都610021)摘要:艺术院校同文、理科等综合性大学相比,有其固有的特点。
其专业性强,上课方式独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类似师徒,且对学生成绩好坏的评判标准较单一。
这些因素造成了艺术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
面对2008级以后的“90后”新生代,作为“80后”的艺术院校辅导员,如何教导他们在学艺路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之道。
关键词:80后;90后;辅导员;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2—0118—02一、“80后”艺术院校辅导员的特点1.结构单一,阅历尚浅。
现在艺术院校的辅导员,基本上都是“80后”的年轻人。
目前90%的辅导员都是毕业于本校的专业系别,为了应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个体的知识培养上,尤其多数高校的专业层次分明,使得这些“80后”辅导员缺少阅历,对社会认识不够清晰。
2.专业素质高,能力强。
能够留校的大部分辅导员都曾经是专业成绩拔尖的优秀学术干部。
他们能够很清楚地了解艺术院校学生在学艺路上所面临的问题,能结合自身专业学习的成功经验来进行引导。
3.学习能力强,善于思考。
“80后”艺术院校的辅导员思维更活跃,能够在工作中独立观察和思考问题。
他们了解世界和文化的渠道更为广泛,价值多元化,通过网络,在虚拟世界中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扩大了交流圈。
浅谈如何做好一名“90后”大学生辅导员作者:高冬萌来源:《神州》2012年第33期摘要:随着时代发展,“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生活中的主角,面对着这些自信、张扬、勇于表现的“90后”大学生,作为辅导员应该在传统工作方式的基础之上不断深入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将自身准确定位,寻找与“90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方式,以便开展行之有效的学生工作。
关键词:“90后” 角色特点如今“80后”早已迈出大学校园,走向社会,“90后”替代了“80后”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他们自信张扬、勇于表现自我、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同时也有其弱点即心里承受能力差。
面对这些优缺点如此鲜明的“90后”大学生,高校辅导员不能只局限于对他们的表面认识与了解,而是应深入分析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对辅导员的角色有更加准确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工作效率。
一、分析“90后”大学生的特点“90后”大学生与“80后”一样没有经历过灾荒、战争,生活在和平安逸的时代环境中,随着经济的转型,教育环境的变迁以及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90后”大学生有这自身的特点:(1)与“70、80后”相比,“90后”大学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品牌意识更加强烈,生活情趣更加个性化,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明确。
个性强、创新意识强、独立自信、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同时他们还处在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这些优势使得他们拥有更广阔的思维、更大的知识储备、更多的创造力。
(2)“90后”大学生也存在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过于溺爱,使他们养成了为人处事方面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甚至一部分“90后”大学生不善于、不喜欢融入身边环境,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中,因而变得孤独、抑郁、冷漠、功利心较强,世界观也更现实,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不能全面透彻的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造成自我意识不健全,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和自负心理。
面对优缺点及其鲜明的“90后”大学生,作为高校辅导员既要保证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学习秩序,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的动态,经常与之沟通交流、把握分析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同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摘
要
当代大学校园中,“80后”辅导员已逐渐成为高校
辅导员的新生力量,“90后”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了大学生的主要群体。
“90后”大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时代的大学生的特征,而“80后”的辅导员在应对“90后”大学生时有着自身的优势但也同时存在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分析“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80后”辅导员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对高校80后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进一步探析。
关键词“80后”辅导员“90后”大学生工作探析
After "Post -80s"Counselors Encountered "Post -90s"College Students:An Inquiry into the Work of "Post-80s"College Counselors //DongLin
Abstract Thecollegestudentsbornin1990s,withtheirdistin-guishedfeatures,arealreadythemaingroupincollege.Togeta-longwiththem,thestudents'affairscounselorbornin1980s,possessingtheirownadvantagesaswellasfacingtheseverechallengeshasgraduallybecomeanewlyemergingforce.Basedontheanalysisofthe"post-90s"students'featuresaswellasthechallengesfacedbythe"post-80s"counselors,thisessayaimstoexploretheworkingpracticeofthe"post-80s"counselorsincol-lege.
Key words "post-80s"counselors;"post-90s"collegestudents;explorationoftheworkingpractice
Author 's address UniversityofShanghaiforScience&Tech-nology,200093,Shanghai,China
“8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的辅导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问题。
这不仅关系到“90后”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的成长以及“80后”辅导员自身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高校先进校园文化以及和谐校园的建设。
1“90后”大学生的特征
1.1人生价值观多元化,性格张扬且渴望得到认同
张扬和自信已经成了“90后”的代名词。
他们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同时他们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同,追求自我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的价值取向使得“90后”大学生更加注重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忽视对他人的义务和责任。
1.2心态开放、求知欲强,但是耐挫力弱“90后”大学生的知识面宽见识广,敢于尝试、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但是由于现在大多“90后”是独生子女,较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条件使得他们的生活较为顺利和平坦,使得他们遭受更少的挫折和失败,从而使得他们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下降。
1.3社会责任感强,但是在政治思想上有一定的功利性
在当代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多种思想不断地交融和碰撞,很多“90后”大学生忽略对政治思想的学习,不关心政治的现象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
但是他们却有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有着高度的认同感。
同时,他们虽然对党组织的向往很高,但是入党动机却存在着功利性。
1.4消费观念开放,但是经济不独立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裕。
“90后”大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消费观念比较开放。
经常追求新奇的产品,他们注重质量胜过价格,追求高品质和自己的所爱。
甚至部分“90后”大学生享受超前消费。
大部分的“90后”大学生在经济上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大,缺少经济独立意识。
1.5网络成为其主要的生存环境特征
因为网络的便捷性、丰富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以及网络的大力发展,大部分“90后”大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本领,使得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更加多元化。
每天从网络上接受的海量的信息使得“90后”大学生的思想更加早熟,对每样事物有他们自己的见解,他们善于表达和喜欢用成年人的思维来思考问题。
但是由于“90后”大学生的生活阅历浅,与社会的接触不多,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锻炼,从而导致他们对许多社会问题的看法过于简单和片面。
加之辨别能力弱,网络上许多被扭曲和恶意夸大的事实真相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2“80后”辅导员的特性
“80后”辅导员在高校中承担着教育和管理同代甚至是“90后”大学生的任务,责任重大,所以我们要客观地分析“80后”辅导员的特性。
2.1拥有年龄、学历以及特定背景下的工作经验的优势
大部分“80后”辅导员是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学生,刚刚从学生身份转化过来。
他们熟悉大学生的心态,懂得如何与在校大学生交流沟通,而且他们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使得他们有着较好的亲和力。
同时现在的辅导员基本都具备了本科甚至是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学科的范围越来越广,使得辅导员的学科结构越来越科学。
2.2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弱
许多“80后”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的心理适应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有的“80后”辅导员自我调控能力不好,容易受到自己的情绪的影响,在工作中会出现差错。
有的辅导员甚至在工作中与学生接触的过于“亲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育和辅导的效果,背离了辅导员的本职。
但是如果与学生“过远”,一味地向学生发号施令,则会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和对立的心理,同样也无法体现出辅导员的教育和培养的本职。
2.3工作队伍的不稳定性
“80后”辅导员非常重视自己个人的职业发展、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但是很多“80后”的辅导员对于自己所处的职位感到“前后为难”,因为高校辅导员既不是教学职位也并非完全的行政职位,这使得辅导员容易产生挫败感。
与此同时,现在辅导员的工薪相对较低,这可能导致“80后”辅导员对自己收入的不满。
以上所述与“80后”辅导员追求个人自我发展存在着矛盾,从而影响了“80后”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辅导员的队伍不稳定。
2.4容易出现工作倦怠
董琳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200093)
中图分类号:G64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2)36-0005-02
5
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3对“90后”大学生特征下的“80后”辅导员工作
的思考
当80后辅导员“邂逅”“90后”大学生,“80后”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针对“90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教育和辅导,帮助“90后”大学生成长以及促进自身的成长。
3.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80后”辅导员要关注“90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充分尊重、实现、维护、发展和保障学生的各种权利。
一要充分重视“90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根据“90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组织和开展活动。
二要充分考虑到“90后”大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根据“90后”大学生的自身条件、素质来为学生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
三是要主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困惑。
3.2建立多种媒体联动的工作机制
网络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80后”辅导员也基本掌握了基本的网络技术。
因此可以利用网络作为“80后”辅导员和“90后”大学生之间的桥梁。
一方面可以建立高校的门户网站,尽可能提供各种对“90后”大学生有益的免费的网络资源。
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起“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之间互动沟通的论坛等,帮助“80后”辅导员与“90后”大学生之间进行更自由更开放的沟通。
3.3提高自身素质,与“90后”大学生一起成长
“80后”辅导员在教育、辅导和服务“90后”大学生的同
3.4采用参与式的管理
无论是“80后”辅导员还是“90后”大学生都崇尚开放自由,这就要求上级管理者的院系领导和学校的各个部门之间保持充分的沟通。
同时采用参与式的管理,一方面对于学校而言可以提高“80后”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80后”辅导员而言可以提高“90后”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同时学校和学院应该建立起比较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使得“80后”辅导员和“90后”大学生都能认可并积极融入其中,这些有利于“80后”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教育、服务工作的开展。
4结语
“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了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他
们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但同时依赖性强,缺乏一定的耐挫力。
与此同时“80后”辅导员也已经成为了高校辅导员的主力军。
在这一新的机遇下,“80后”辅导员的工作也将越来越多元化,“80后”辅导员要创新自己的工作机制,坚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教育理念,来努力做好服务、教育、引导“90后”大学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倪中华.浅谈如何创新和完善高校辅导员工作机制[J].北方文学,2011,3.[2]郭平.“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下的“80后”辅导员工作探析[J].桂林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3]张忠.对“80后”辅导员培养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0,1.
编辑胡俊龙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