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
- 格式:ppt
- 大小:795.50 KB
- 文档页数:25
新材料作文五步成文法——“引”、“析”、“提”、“联”、“结”五步成文法——“引”、“析”、“提”、“联”、“结”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
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①、要有针对性。
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②、要概括。
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
“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
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
因此,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主体部分)“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
“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
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
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尽量正反结合。
表述观点(分论点)的角度:1、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2、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3、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4、方法:从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5、“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新材料作文之大忌(忌,即不要)1、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关于新材料作文命题立意的技巧关于新材料作文命题立意的技巧新材料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它们的出现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因此,针对新材料的作文命题也成为了各级考试和竞赛的热点。
但是,如何在作文中展现新材料的特点和应用,传递出积极的信息,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技巧。
一、立意技巧1. 挖掘新材料的背后意义新材料的涌现不仅仅是科技进步的体现,更意味着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思考。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深入挖掘新材料的背后意义,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出发,探究新材料的应用前景和社会价值。
2. 分析新材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材料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和工业领域,更广泛地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新材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展现新材料的实用性和前景,引导读者对新材料的关注和认识。
3. 展示新材料的应用场景和优势新材料的应用领域涵盖了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器械、能源环保等多个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展示不同领域的新材料应用场景和优势,深入挖掘新材料的潜力和前景,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多元化、丰富化的新材料世界。
二、写作技巧1. 讲故事让作文更具生命力,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寓教于乐。
我们可以选择一件与新材料相关的事件或者实例,通过描写人物、场景、情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材料的背景和应用。
2. 呈现数据数据是有说服力的,我们可以借助数据来证明新材料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在写作中,可以适当引用新材料相关方面的数据,比如新材料的成本、产量、质量等数据,从而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材料的实际应用情况。
3. 引用名言名言是对于某个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总结,可以借助名言来引出新材料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作文中,我们可以选择与新材料相关的名言,比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从而为读者呈现出新材料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
范文:新材料的应用前景和社会价值新材料是继信息技术之后的又一波科技热点,它们的涌现不仅仅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意味着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思考。
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观点?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300多年前,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受命设计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
他应用自己工程力学的丰富知识和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
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保障不了大厅的安全,责令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
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
直到前几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这个秘密。
请从这则材料中,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
怎么写呢?要求很清楚,“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那么,第一步肯定是选择一个角度了?但是,问题是有哪些角度呢?只有弄清楚有哪些角度才能从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来写呀!我们来看看到底有多少角度。
当然材料的类型有很多种,这里不想过多涉及,仅就这则材料来谈谈故事类材料的观点提炼。
有故事就有事件,事件总是由人所为(由动植物所为是寓言),所以只要分析材料中主要人物的行为就行了。
这样来看,上述材料的方向就有两个:一是“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一是“市政府权威人士”。
我们读这则材料就要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
一般的分析分成三步——1.某人做了什么?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2.做得对不对?或者对,或者错,或者有对有错。
判断的过程其实就可以看出你的思想深度,表现你的价值观、人生观。
3.为什么说是“对”(或错,或有对有错)?理由是什么?这个理由其实就是你的观点,即你提炼的观点,或称之为“一个角度”。
我们以此方法分析上述材料。
先分析“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来伊恩”的行为,他怎么做的?“莱伊恩争辩无效,只好在大厅内增加了4根柱子。
不过,这4根柱子实际上并未与天花板接触”,说得很清楚。
1.你可以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
那么,“对”在哪里呢?你要说清楚。
比如说:他既坚持了自己的设计思想,同时也做了妥协,照顾到了别人的视觉感受和传统心理。
材料作文提炼观点的基本思路
1、事例——>事理<——事例(论据);材料只是个事例,提炼观点还得通过事例向事理上探求,最后,再用论据来论证事理的规律性,普遍性。
所谓事理,即是对人性的质问,对为人处事道理的探求。
2、用一两句话表明自己的观点;力求简洁、明晰。
观点,先求说服自己,再求说服读者。
3、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基本思路:引,由材料(事例)引出观点(事理)或提出问题;析,分析问题的成因,影响等;解,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联,联系现实,说明它的现实意义。
思维因人而异,不可求定式,但要务求思路清晰,传达观点明确、有效。
4、论证深刻(论证方法上探求),论据丰富(论据的多样性探求)
5、各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 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
引力。
@正反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引用论证引用名言或引用一些普通人的说法,使其更具有权威性和大众性,使论证有力。
@因果论证让人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理论论证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地看法和观点地一种作文形式.我们这里主要讲如何根据材料写作议论文.在“给出地材料”地基础上进行写作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材料作文地基本要求:紧扣材料.作文地中心内容、主要观点等必须紧扣材料,不能与材料无关,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这样就决定了正确分析材料、合理应用材料、抓住材料地主要矛盾是材料作文地写作基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仔细阅读,从整体上感知材料,把握中心.例:挪威捕鱼人大多不能把沙丁鱼活着带回岸边,而唯独一艘船却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原因就是该船长往放置沙丁鱼地鱼槽中放了一条活蹦乱跳地鲇鱼!鲇鱼地惊扰,造成了沙丁鱼地紧张,因而,沙丁鱼到达岸边仍然活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提示:从整体把握材料,不难看出材料告诉我们:唯一地一艘船中沙丁鱼成活地原因,是因为有那样一条鲇鱼,即“鲇鱼效应”.因此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个中心论点:“对手,往往能使自己强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抓住材料中地关键词和句,提炼中心论点.例:从意大利移民美国地富兰克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不幸遭人抢劫,一夜之间,储户失去了存款.他拖儿带女决心把天文数字般地存款偿还给所有地储户.所有地人都劝他:“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地.”但他回答:“在法律上我没有,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偿还地代价是年地艰苦生活,寄去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地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地责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提示:材料地关键词是“责任”,最后一句也是关键.由此可提炼出观点.议论时应阐明什么是责任,一个人为什么要有责任感,缺少责任感会带来什么样地后果,作为青少年应该怎样去尽自己地责任等等.同时采用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增强文章地论证力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注意:审视材料时,整体感知和抓住关键词句往往是结合在一起地.三、深入思考,透过材料地表象,抓住实质.例:在大草原上某农场主养了一群鹿,草原有狼群随时捕食鹿.于是农场主将狼赶尽杀绝了.从此鹿儿们无忧无虑,酣吃酣睡,缺少锻炼,不久鹿大批病倒死亡.无奈,农场主只好将狼“请”了回来.从此,草原上又恢复了勃勃生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提示:可以从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方面议论,但这样立论比较普通.还可以变换角度,即从为什么农场主又一次“请”狼回来方面去考虑,亦即从“竞争促进生存发展”来展开议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如果出现地是一组相关材料,要注意把握它们内在地规律,做到“同中求异”或者“异中求同”.例:①马克思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地哲学家.②恩格斯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提示:以上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地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地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地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地志向和坚韧不拔地毅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例: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提示:这则材料中地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同样是个人,同样是要做一件事.可是,为何同样是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地结果呢?他们地分歧点在哪里呢?由此可提炼观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练一练:阅读下列材料,选择一个恰当地角度,提炼一个中心论点,并准确地表述出来.、一个六岁地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好漂亮地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地横断面上,由果核地轮廓组成了规则地五角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论点:、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清江盈科《雪涛小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论点:、某世家之子很善于写文章,初赴童试,某父以为必首选无疑.及发榜,竟名落孙山.经查卷,见其用墨如淡薄雾,乍有乍无,不可辨识.责问孩子,方知因考场中没有书童磨墨,自己又不会磨,只用砚内残墨,所以字越写越淡,后来就看不见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论点:、武汉市东湖之滨地珞珈山,是武汉大学地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地樱花园.每年地樱花时节,流光溢彩,游人如织.于是,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地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地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地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论点:、许多人喝同一口井水,只是有地人用金杯玉盏盛着喝,有地人用瓷碗泥杯盛着喝,有地人干脆用手捧着喝.于是用金玉之人觉得自己富贵了许多,而用泥瓷之人则觉得自己贫贱了许多,只有那个用手捧水喝地人才痛快地说了一声:“好解渴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生活地本质是,你喝地是水,而不是盛水地杯,真正地高贵是你喝上了更甘甜地水,而不是举起了华贵地杯.论点:、一个人走到树林里,砍倒一棵树,动手把它锯成木板.他把树干地一头放在树墩上,自己骑在树干上,动手锯起来.他往锯开地缝里楔进一个楔子,然后再锯下去;过了一会儿他又把楔子拔出来,朝下移到一个新地方楔进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只猴子坐在一棵树上,看他干活.这人躺下打盹时,猴子爬下来骑在树干上,也用锯锯起来.但当它拔出楔子时,树干一合拢,夹住了它地尾巴.它极度挣扎,尖声大叫.那人被闹醒了.他把猢狲打倒在地,用绳子把它捆起来.(陈运德等译《世界著名寓言一百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论点:、一个同学,放学后本想回家去做自己心爱地航模,可朋友非拉他去看电影,他不好意思推辞;一位国家公务员,心底地良知告诉他受贿有罪,可当厚厚地几打美元放在了茶几上,他却无力拒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对潮流说“不”,是为了追求个性地张扬;对强权说“不”,是为了捍卫平等地权利……论点:、我国遗传学家谈家桢地一个学生,勤奋聪慧,很快脱颖而出,发表地论文引起震动.谈家桢高兴地说:“如果学生始终停留在老师地水平上,那就是教育地失败.我地愿望就是学生超过我.”谈家桢地老师——美国著名学者摩尔根看到那个学生地论文后,立刻写信给谈家桢:“我终于又一次看到了一个年轻地中国人超过了我,也超过了你.特别使我骄傲地是,你亲自培养地学生超过了你.”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论点:、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地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论点:、日本地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教孩子们怎样画苹果,老师发现有位学生画地是方苹果,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是圆形地,你为什么画成方形地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地,该多好!”老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能早日培育出方苹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论点:。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四攻略”以及作文案例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写作之新材料作文审题新材料作文审题是要求考生阅读材料,然后从对材料的审读中,提炼出题意。
从材料的数目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单一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从材料的内容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名言材料、事例材料(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当今时代故事等)、图形材料等。
对新材料作文审题,主要是要求从每则材料的关键词中提取观点,从多则材料的关系中求同寻异提取观点。
易错原因——1.不会从单一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中确定立意2.不会从多则材料的求同寻异之比较中确定立意易错题例析(2023新课标1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导】上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属单一型材料,材料的关键词句主要有三个层面:1.关键词句一:好的故事。
什么是“好的故事”?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的真人真事;富有正义性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
字典中“故事”意义是死呆的,生活中的故事是灵动的。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自古以来的故事,只要富有教育意义,皆可以纳入此次写作。
好的故事不仅具有可读性,而且需要对听众、读者产生积极影响、共鸣震撼。
好的故事,触动心灵之弦,让我们心情澎湃,有情感渲泄后的释然;好的故事,能够开启智慧的灵光,让我们豁然开朗,有醍醐灌顶的顿悟!好的故事,让我们洗心革面、脱胎换骨,有凤凰涅槃的重生!是的,好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以情的感染,智的启发,和美的享受!作文中到底讲什么样的好故事,这个就由考生自主选取。
2.关键词句二:四个“可以……”。
四个“可以”分别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好故事的作用,“更好地表达和沟通”“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命题人在拟题时材料够简,但解读连用四个“可以”,可谓用情颇深,给考生以足够的提示。
材料作文应该如何概述材料提炼观点材料作文应该如何概述材料提炼观点一、问题的提出:(一)写给材料作文,必须要引用材料,但是有些学生另起炉灶,不用材料。
(二)写给材料作文引用材料时,不能一字不漏照抄原文,而要会概述材料,但有些学生原文抄材料,或者用比原文还要多的字数复述材料。
二、概述材料的方法指导:(一)要选好概述的角度,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给我们的思维指向往往是多元的,多角度的。
我们要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角度进行概述,以便提炼出一个正确的观点来。
(二)概述的材料与观点要保持一致。
(三)要有重点有条理地概述。
(四)语言要准确、简洁、灵活。
用较少的文字或一句话概述材料。
(五)概述材料的位置一般放在开头,有利作者因材料而发表议论。
三、提炼观点的原则:(一)准确、新颖。
(二)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三)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
四、概述材料、提炼观点的基本模式:最近,我读了《美丽一生》一文,这篇文章主要叙写了……(概述材料)读完文章,我深刻感受到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美丽的色彩。
(提炼观点)例如: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1637年,出生于伦敦的英国青年约翰.哈佛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到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新建的学院工作,时年29岁,患有肺病,工作很积极。
第二年,他的肺病发作,不治而亡。
尽管那时的学校只有一名正式教员,一座木版房和几十名学生,但哈佛十分钟爱这所学校,所以,他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其约400本藏书和一半资产约780英磅捐赠给这所学院。
这在当时的美国是微不足道的。
当时的州政府为了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把校名由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
今天的哈佛大学,已经是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
他成功于年仅29岁的一个叫哈佛的早逝青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
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600字左右。
首先明确:这个材料给我们的思维指向是多元的,至少可以从“州政府”或“哈佛”的两个角度立意:1、哈佛的“一个小小的善举”,竟然引起州政府高度的`重视,把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目的是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现在所说的材料作文是指2006年之后新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
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容及其含意作文,从而引导考生把审题的注意力从关注话题本身,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
“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围。
〞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原那么:1.整体性原那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
否那么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那么: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那么: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展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那么: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拟新颖;③有话可说。
二、作文命题的三种主要类型:1.现实材料〔含生活事实〕2.理论材料或哲理性材料〔阐述道理〕3.寓言材料〔寓理于事〕三、新材料作文的特点:1、高度的开放性:“四自〞:自主确定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2、严格的限制性:“三不〞: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思路:〔一〕压缩事件〔或材料〕,从“写什么〞入手审题。
【提炼中心】材料1〔哲理诗〕: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新材料作文立意6大方法新材料作文立意好,写作就不会有问题了,那么,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6大方法介绍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更趋于公平、公正,就作文而言表现在话题开放、文体淡化,同时《考试说明》作文部分又明确“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
那就意味着命题者不限定考生运用何种文体写作,但一旦选定哪种文体就得符合文体要求,准确表达题意。
因而作文训练中给材料议论文写作仍不可忽视。
但从写作实际来看,给材料议论文写作现状却不容乐观。
笔者认为首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应有的切实有效的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本文就材料议论文审题,谈谈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
一、单项材料1、查原因俗语“无因不成果”,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
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
材料分析查原因法,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示例1]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
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
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
事情的结果是小孩子切苹果发现了规则的五角星图案。
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
难道小孩真的不懂如何切苹果?不是,而是小孩有一颗好奇心。
小孩的好奇心是发现果核而成无角星图案的原因。
好奇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稍作引申就能得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2、明关系材料中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以一定的关系而依存,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间的关系入手而立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正常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办。
这样准确抓住了他们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立论了。
[示例2]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
信只有三个字——“爸:钱。
儿”人们知道“三字信”以后,议论纷纷。
请以这位大学生中学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