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工业区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9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新兴工业区的兴起和分布,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特点、条件和分布。
2.美国“硅谷”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区位条件。
学习重难点:1.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的特点。
2.分析美国“硅谷”的区位因素。
课前导学案一、新工业区的概念、分布1.概念:新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 为主的工业地域。
2.主要分布:在意大利 和 ,德国 ,以及美国 ,日本的 四、意大利新工业区1.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① ; ; 是发展的当地条件; ②20世纪70年代 和 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 ③ ④ ⑤ 2.发展特点3(1)概念: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 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 、 的协作关系和 体系。
(2)作用:有助于加强 ,提高 ,降低 ,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美国“硅谷” 1.特点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1)人才: (2)产品: ; (3)增长和更新 ; (4)产品面向 2.崛起原因(1)(2) 。
这里属于气候,温暖湿润。
(3)高等院校。
大学(4) 。
主要是 (5) :特殊的条件! (6) 【活动探究】国内条件1.新工业区“新”在哪?2.阅读P69萨索洛工业小区。
思考:什么是工业小区?萨索洛工业小区以什么生产为骨干企业?落实检查,学习小组长检查批阅签字课堂导学案一、预习效果反馈抽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释疑。
(一)新工业区的特征和分布1.时间新。
一般认为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2.地点新。
在发达国家的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
3.以灵活多变的中小型企业为主。
4.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二)意大利新工业区请同学们阅读案例4,了解以下主要内容:l.意大利新、老工业分布位置,要求学生读图、填图。
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 政府的大力支持 大批廉价的劳中小企业的发展 4.3-2 新兴工业区一、教学目的:1、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区的不同2、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及其独特的发展优势。
3、理解刺激美国“硅谷”崛起的区位条件。
4、通过学习能分析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及其独特的发展优势。
三、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自制图表四、课时安排:计划2课时五、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分析法、图示法等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传统工业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兴工业区。
[讲授新课] 4.3-2 新兴工业区一、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一)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如下图)国际的有利条件是: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等国内的有利条件是: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等 当地的有利条件是:大批廉价的劳动力(二)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分布(教材X X 页图)传统工业区:意大利西北部,以米兰、都灵、热那亚构成的波河平原西部的三角地区 工业化未普及地区:意大利南部新兴工业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三)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1、 以雇员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
2、 以轻工业为主。
3、 生产过程大多是分散的,或实行家庭承包。
4、 资本集中程度低,当地主要行业往往包括数百个中小企业。
5、 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成为“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注意以上特点是与传统工业区比较而言:传统工业区多为大型企业;以重工业为主;生产过程、资本以及工业分布都比较集中。
工业小区——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独特发展模式工业小区定义: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比较稳定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课时2 新工业区课程学习目标1.理解新工业区的含义、特点及其代表性的工业区。
2.了解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生产特点、发展的主要条件及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借鉴意义。
3.知道美国硅谷的生产特点、发展的主要条件及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借鉴意义。
4.通过对意大利和美国新工业区的学习,以及与我国相关工业区的比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知识体系梳理新工业区1.概况(1)发展时期:20世纪①年代之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
(2)主要形式:无工业基础的乡村,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②企业为主的工业化区域。
(3)分布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③、美国④等。
2.意大利新工业区(1)特点以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以⑤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大多⑥,实行家庭包干。
资本的集中程度⑦;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成为“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2)特色:以中小企业集聚的⑧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3.美国的“硅谷”(1)主要特点a.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多为科学家和工程师;b.增长速度⑨,产品更新换代周期⑩;c.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d.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硅谷”崛起的主要因素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便捷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
(3)地位:世界最大的工业基地。
预习效果检测读甲、乙两新工业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工业区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新技术工业区B.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知识密集C.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D.新工业区的工业都以轻工业为主2.乙图新工业区的发展条件与我国武汉“光谷”相比较,不同的是( )A.地理位置优越B.环境优美、气候宜人C.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D.军事订货2011年5月,印度第一大信息软件服务企业印孚瑟斯技术公司在沪投资一亿多美元,建设软件园区,拓展在华业务。
据此回答3~4题。
3.上海吸引印孚瑟斯技术公司在沪拓展业务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劳动力价格低廉B.人才技术力量雄厚C.接近原料产地D.产品运输便利4.印孚瑟斯技术公司在沪拓展业务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①填补信息软件业空白②有效利用大批闲置土地③提高信息技术行业的集聚程度④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思维探究与创新探究一意大利新工业区[互动探究] 阅读教材“案例4‘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及“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4.3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导学案课型:新授课课时:3课时学生姓名:班组号【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2.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了解其综合整治措施;3.了解新兴工业区的兴起和分布,了解意大利工业区的特点、条件;4.掌握美国的“硅谷”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区位条件;5.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树立科教兴国的观念,激发学生发奋读书的热情;6.联系家乡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念和决心.【学法指导】结合对工业的已有了解,利用教材图文案例材料,分析讨论,研究学习新知识。
【合作探究】两种重要工业地域类型: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一、传统工业区(P65第一段)“一”一个核心:“二”两个区位条件:传统工业“三”三个问题:“四”四个典型地区:“五”五个工业部门:阅读P65案例3“德国鲁尔区”读“德国鲁尔工业区图”,思考下列问题:(1)在图中找出鲁尔区的位置(2)分析鲁尔区有哪几方面的优越的区位条件?(从资源、交通、市场分析)(3)鲁尔区工业集聚带来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对鲁尔区的经济带来什么的影响?(4)分析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是什么?(5)鲁尔区综合整治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完成P67活动题第3题二、新兴工业区1.发展历程:50年代以后,尤其7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的传统工业开始衰落,许多企业的经济活动纷纷转移,发达国家的经济向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环境比较好的乡村或新开发的地域转移,如德国的南移;美国南移、西移;印度南移;俄罗斯向东新西伯利亚东移;意大利向东北和中部移。
相对传统工业区而言,这些工业地域称为新工业区。
2.新工业区的特征和分布:3.阅读P65案例4“意大利的新工业区”通过阅读案例,学生回答下列问题:①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的形成条件是什么?②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独特发展模式是什么?③在萨斯索罗地区集聚的相关企业和服务性机构有哪些?④萨斯索罗瓷砖工业小区的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中支撑企业、辅助性企业、服务性企业、服务性机构有哪些?完成P70活动题1.比较温州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有什么异同2.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哪些些问题?你能为其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吗?4.阅读P71案例5“美国硅谷”(1)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读课本的案例5美国“硅谷”,思考一下问题:(3)说出美国”硅谷”发展有利的区位条件是什么?完成课本72页活动2(1)分析中关村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什么?(2)比较中关村与美国“硅谷”发展的相似的区位条件是什么?【练习与提高】一、单项选择题读右图,回答1~2题:1.图示工业区内的工业 ( )A.以重工业为主 B.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C.以大型企业为主 D.以轻工业为主2.该工业区内生产的产品可能为 ( )A.毛纺织品 B.珠宝 C.矿山机械 D.钢材3.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结构过于复杂 B.本国煤炭资源不足,需大量进口 C.发达国家钢铁生产过剩,发展中国家生产不足D.新技术革命的冲击4.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 ( )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交通5.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 (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改造煤炭、钢铁工业③新兴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④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6.“硅谷”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②传统工业集聚,基础好③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横穿全境④有大量廉价劳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7.关于“硅谷”地理位置的错误叙述是 ( )A.位于旧金山东南部 B.背靠太平洋岸山脉C.面对旧金山湾 D.濒临太平洋8.关于“硅谷”的错误叙述是 ( )A.是美国乃至世界电子工业的中心B.是美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裕的地区C.曾经是布满果园和温室的纯农业区D.是世界上电子产品消费量最大的地区9.下列关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出现的 B.20世纪70年代以前,这里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C.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D.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10.高新技术工业区具有的特点是 ( )A.产品面向国内市场 B.研究开发人员多 C.产品更新换代快 D.从业人员全部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二、综合题11.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山脉;②湾;③城市;④洋。
新兴工业区是如何“兴”起的?——认识工业地域的形成(二)学习目标:新兴工业区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学习内容:一、新兴工业区概述世界上主要的新兴工业区:意大利_____地区,德国___地区,美国___,日本“硅岛”(___岛),英国____地区等。
二、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1、生产特点:以_____企业为主;以___工业为主;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生产高度____,企业仅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分布在_____,实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产过程___。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比较2、发展模式及其优势(1)发展模式——_____(2)实现了规模生产普拉托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3、工业区形成的条件(补充认知)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有什么异同?发展的相同点:(1)生产特点相似:企业规模__;以__工业为主;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工业多分散在___。
(2)形成条件相似:大批廉价____;经济高度开放;资本集中程度__。
发展的不同点:对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建议:(1)加强___投入;(2)企业之间联系和协作;(3)杜绝恶性竞争;(4)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5)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6)加强与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合作。
与意大利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区不同,美国“硅谷”是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先驱和典范。
三、 美国“硅谷”“硅谷”崛起的主要因素(1)_____优越,环境优美;(2)____气候,气候宜人,温暖湿润;(3)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集中,其中____大学起到了关键作用;(4)_____; (5)市场稳定,尤其是美国国防部的_____稳定。
(例题)如下图所示,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住;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
(1)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 ( )A .共用基础设施B .加强相互竞争C .靠近原料产地D .获取邻厂信息(2)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 )A .管理经验B .资金C .科技D .廉价劳动力 小结。
4.3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一、传统工业区1、主要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⑴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⑵以大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3、历史: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之后许多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改造。
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读课本图)1.发展的区位特点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交通广阔的市场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中。
2.衰落的主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其原因是:(1)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3.综合整治措施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A、调整工业结构B、调整工业布局C、发展第三产业D、优化环境三、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1、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日本的“硅岛”(九州岛)四、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读课本图)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①大批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当地条件;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③发达的信贷体系④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⑤政府的大力支持2.发展特点3(1)概念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2)作用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传统新兴工业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新兴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和形成原因。
2. 使学生掌握传统新兴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探究传统新兴工业区发展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新兴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2. 传统新兴工业区的形成原因3. 我国传统新兴工业区的发展历程4. 传统新兴工业区的发展问题及对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传统新兴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和发展问题。
2. 教学难点:传统新兴工业区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新兴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传统新兴工业区的发展问题和对策。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传统新兴工业区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传统新兴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
2. 讲解概念与特点:详细讲解传统新兴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形成原因。
3. 发展历程:介绍我国传统新兴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4. 分析发展问题:分析传统新兴工业区面临的发展问题。
5. 对策探讨:探讨解决传统新兴工业区发展问题的对策。
6.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传统新兴工业区案例,分析其发展问题和对策。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本地区或熟悉的传统新兴工业区发展问题及对策。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教学活动名称:传统新兴工业区发展问题研讨会2. 活动目标:让学生通过研讨会形式,深入探讨传统新兴工业区的发展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活动时间:2课时4. 活动准备: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研讨室、投影仪等。
5. 活动过程:a. 教师简要介绍研讨会的目的和意义。
b.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新兴工业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c. 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上台分享本组的研究成果,包括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d. 全班讨论:全班同学针对各组的发言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最佳解决方案。
PKPM软件在建筑能效测评中的应用探讨摘要:以某省居住建筑为实例,介绍了PKPM软件在建筑能效测评中的应用,描述了该建筑在PKPM软件环境下的建模过程,并通过PKPM软件对该建筑的全年能耗进行了模拟,计算了其相对节能率。
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的相对节能率达到了6.27%,符合该省对居住建筑的节能要求。
关键词:PKPM;能效测评;节能能效测评是指对建筑能源消耗量及其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计算,检测,并给出所处水平的活动。
建筑能效测评以单栋建筑为对象,且包括与该建筑相联的管网和冷热源设备,民用建筑的用能设备主要是指采暖空调系统和照明两大类。
1.PKPM软件介绍①PKPM软件概况:该软件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是一个系列软件,除了建筑、结构、设备、设计于一体的集成化CAD系统以外,目前PKPM还有建筑节能系列、建筑概预算系列、施工系列软件、施工企业信息化等。
功能比较齐全,在建筑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②能效测评模块接收:本文介绍的是PKPM节能系列软件中的能效测评模块,该测评软件具有建筑节能分析、建筑能耗分析以及节能率计算等功能。
PKPM能效测评模块提供了大量不同保温体系的墙体,屋面和楼板类型,可以根据建筑实际情况进行选取,也可直接读取设计中的各种门、窗、尾面、柱、房间等设计参数,自动计算建筑物的体系系数和窗墙比等参数。
可根据国家和地方现行规范标准,并按项目所在地的全年气象数据,对实际建筑和比建筑进行全年小时的逐时能耗分析计算,计算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年采暖、空调冷热量指标和耗电量指标,计算出其相对节能率,并根据相关规范标准规定,计算评估建筑能效等级。
2、项目概况2.1基本情况测评建筑项目位于某省内,本身属于商住楼单体建筑,朝向为南,一共包含30个楼层,整体建筑面积是4368㎡,占地面积为4739.81㎡,其中,该项建筑的高度为85.80m,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
从该项公共部分的建筑面积来看,1-3层为4368㎡,居住区域建筑面积是31334㎡。
20世紀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漲價 發達的銀行信貸體系 義大利經濟高度開放 政府的大力支持 大批廉價的勞中小企業的發展4.3-2 新興工業區一、教學目的:1、瞭解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美國“矽谷”高技術工業區的不同2、理解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的特點及其獨特的發展優勢。
3、理解刺激美國“矽谷”崛起的區位條件。
4、通過學習能分析我國企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的途徑,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思維意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解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的特點及其獨特的發展優勢。
三、教具準備:教學掛圖、自製圖表四、課時安排:計畫2課時五、教學方法:比較法、討論分析法、圖示法等六、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傳統工業區,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新興工業區。
[講授新課] 4.3-2 新興工業區一、義大利新興工業區(一)意大利新興工業區發展的主要條件(如下圖)國際的有利條件是:20世紀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漲價等國內的有利條件是:發達的銀行信貸體系、義大利經濟高度開放、政府的大力支持等當地的有利條件是:大批廉價的勞動力(二)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的分佈(教材X X頁圖)傳統工業區:義大利西北部,以米蘭、都靈、熱那亞構成的波河平原西部的三角地區工業化未普及地區:義大利南部新興工業區:義大利東北部和中部地區(三)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的特點1、以雇員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為主。
2、以輕工業為主。
3、生產過程大多是分散的,或實行家庭承包。
4、資本集中程度低,當地主要行業往往包括數百個中小企業。
5、工業大多分散在小城鎮,甚至農村,成為“分散型工業化”地區。
注意以上特點是與傳統工業區比較而言:傳統工業區多為大型企業;以重工業為主;生產過程、資本以及工業分佈都比較集中。
工業社區——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的獨特發展模式工業社區定義:指一個地區的中小企業(生產企業和非生產企業之間、生產企業和生產企業之間)以一項經營活動為中心,根據現代經營需要,逐步建立起來的一種相互信賴、比較穩定的協作關係和產供銷體系。
第三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2011-4-14【学习目标】1.用事例剖析和对照法,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败的主要原由。
2.运用事例剖析和对照的方法,理解新工业区的特色和发展条件。
【整体感知】传传统工统业区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新工业区【研究活动一】商讨传统工业区代表性地域:形成条件:主要特色:代表性工业部门:主要存在问题:鲁尔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败的原由及整顿举措代表性地域:特色:时间、地址、规模主要特色:高、高传统轻工业:区位条件代表性工业:高技术工业:区位条件【核心研习】( 1)散布区:典型的传统工业区:、、、。
形成及主要特色:好多传统工业区都是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为中心,工业高度集中。
代表性工业部门有:、、、、。
【研究活动二】商讨鲁尔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败原由,整顿举措。
( 2)鲁尔区形成的区位条件:、、、、。
衰败的原由:、、、综合整顿举措:、、、。
【研究活动三】商讨新工业区的主要特色,及代表地域。
( 3)代表性散布区:意大利的区,德国区,美国的。
主要特色:时间新---主要在以后,地域新 ---在没有工业基础的地域,规模新 ---出现公司【研究活动四】商讨意大利新工业区形成。
( 4)意大利新工业区散布范围。
其新工业区的特色:(口诀:小轻集散专)比较复述特色。
独到的发展模式:,萨斯索罗工业部门。
其对我国乡镇公司发展的借鉴意义、、。
【研究活动五】商讨美国“硅谷”形成( 5)高技术家产的特色:二高二快一面向(回想),美国硅谷的以工业为主导,(注意硅谷的地点)硅谷的几次创新:70 年月、80年月硅谷快速发展的区位优势、、【典型例题】1.读“鲁尔工业区发展表示图”,回答以下问题。
、 90、、年月。
、。
(1)图中字母代表的正确内容是:A ,B ,C ,D 。
(2)鲁尔区历史悠长,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局势而经历了大规模的综合整顿。
我国的很多大型钢铁公司 (比如太钢 )当前正面对着发展的窘境,我国能够借鉴鲁尔区的有利经验,对一些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如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公司,扩大公司生产,鼎力发展和等家产部门;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拓展交通,除去污染,美化环境等。
第四章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及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模式。
2、了解高技产业的主要特点及刺激美国“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
二、课前预习20世纪 年代之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大批廉价劳动力 20世纪70年代原材料和能源大幅度 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意大利经济高度 政府的大力小城镇 、用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以 企业为主以 工业为主集中了大量 或相关企业生产高度 化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生产过程特点:增长速度 ,产品更新周期研究开发费用 产品面向 市场 地位:美国 工业的发祥地,世界上最大 的微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模最大的高技术工业区。
地理位置 ,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气候类型 ) 交通 全世界的 高地 稳定创新环境和 文化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高技术工业三、活动(答案)(一)活动(70页)1、相同之处:大批廉价劳动力、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资本集中程度低。
2、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意大利工业小区不同企业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而温州虽是生产同种产品,但联系、协作不如意,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应大减。
意大利新工业区:银行信贷体系发达、社会服务机构完善;用水用地方便;交通运输便利;政府的大力支持等。
温州乡镇企业:商品手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海运条件便利;山区为主,平原少,人多地少,用地紧张等。
3、加强技术投入、企业之间联系和协作,杜绝恶性竞争,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等。
(二)活动(72页)1、相同点:两个工业区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交通便利、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的地区,形成的工业地域,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2、(1)与美国“硅谷”相同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形成也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交通便利。
不同的是中关村科技园的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规不够完善和健全。
(2)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发展优势是拥有雄厚大的科技力量。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离市区近,环境质量较差,交通拥挤,用地紧张,地价高;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等。
四、课堂反馈1 、有关新兴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新技术工业区B、新兴工业区的共同点之一是知识密集C、新兴工业区的共同点之一是中小型企业为主D、新兴工业区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2、下列工业区中,不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是()A、德国鲁尔区B、英国中部工业区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硅谷”工业区3、与新兴工业相比,传统工业的明显特点是()①企业以中小型为主②工业集中分布③工业分散布局④资本高度集中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4、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是()①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②拥有功能齐全的生产一销售——服务网络③政府不加干涉④大量雇佣外国廉价劳动力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5、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独特的发展模式是()A、大中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B、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C、面积广、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D、生产协作紧密的工作地域6、“硅谷”的主导工业是()A、核工业B、激光工业C、微电子工业D、石油化工7、温州乡镇企业大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意大利新工业区相比较,相似的有()①政府的大力支持②大量廉价的劳动力③经济高度开放④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降价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8、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接近消费市场B、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C、科技力量雄厚D、土地广阔,交通便利D、便不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9、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先后进入我国汽车产业,这种现象说明A、世界汽车工业生产趋于集聚B、汽车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C、汽车工业技术与管理的空间扩散D、需要寻找最优区位CDDAB CCCD五、参考资料:世界上著名的高新技术区一、硅谷硅谷不是一个地理名词,在地图上一般不做标注。
2006年硅谷总共有225,300个高技术职位。
以高技术从业人员的密度而论,硅谷居美国之首,每1000个在私营企业工作的人里有285.9人从事高科技业。
高技术职位的平均年薪亦居美国之首,达到144800美元。
2008年硅谷人均GDP达到83000美元,居全美第一。
硅谷的GDP占美国总GDP的5%,而人口不到全国的1%。
形成原因1.早期无线电和军事技术的基础旧金山湾区在很早就是美国海军的研发基地。
1909年,美国第一个有固定节目时间的广播电台在圣何塞诞生。
1933年,森尼维尔(Sunnyvale) 空军基地(后来改名为墨菲飞机场)成为美国海军飞艇的基地。
在基地周围开始出现一些为海军服务的技术公司。
二战后,海军将西海岸的业务移往加州南部的圣迭戈,国家航天委员会(美国航天局NASA 的前身)将墨菲飞机场(Moffett Field) 的一部分用于航天方面的研究。
为航天服务的公司开始出现,包括后来著名的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
2.斯坦福工业园(Stanford Industrial Park)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大学回流的学生骤增。
为满足财务需求,同时给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斯坦福大学采纳Frederick Terman的建议开辟工业园,允许高技术公司租用其地作为办公用地。
最早入驻的公司是1930年代由斯坦福毕业生创办的瓦里安公司(Varian Associates)。
T erman 同时为民用技术的初创企业提供风险资本。
惠普公司是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在1990年代中期,柯达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也在工业园驻有研究机构,斯坦福工业园逐步成为技术中心。
3.硅晶体管1956年,晶体管的发明人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 在斯坦福大学南边的山景城创立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
1957年,肖克利决定停止对硅晶体管的研究。
当时公司的八位工程师出走成立了仙童(Fairchild) 半导体公司,称为“八叛逆”。
“八叛逆”里的诺伊斯和摩尔后来创办了英特尔(Intel) 公司。
在仙童工作过的人中,斯波克后来成为国民半导体公司的CEO,另一位桑德斯则创办了AMD公司。
4.风险资本(Venture Capital) 从1972年第一家风险资本在紧挨斯坦福的Sand Hill 路落户,风险资本极大促进了硅谷的成长。
1980年苹果公司的上市吸引了更多风险资本来到硅谷。
Sand Hill 在硅谷成为风险资本的代名词。
5.软件产业兴起除了半导体工业,硅谷同时以软件产业和互联网服务产业著称。
施乐公司在Palo Alto的研究中心在OOP(面向对象的编程),GUI(图形界面),以太网和激光打印机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
现今的许多著名企业都得益于施乐公司的研究,例如苹果和微软先后将GUI 用于各自的操作系统,而思科公司的创立源自将众多网络协议在斯坦福校园网内自由传送的想法。
特点硅谷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苹果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硅谷拥有大大小小电子工业公司达10000家以上,他们所生产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约占全美1/3和1/6。
80年代后,随着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在该地区纷纷出现,硅谷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
现在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
二、日本的“硅岛”日本微电子工业的发展70年代以来,日本工业发展的国际、国内条件发生巨大的变化,给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日本工业提出了许多尖锐的问题。
国际市场上燃料、原料的价格相继上涨,以重化工业产品为主的贸易基本饱和;日本高速增长以来,一味追求重化工业化,酿成严重的公害,普遍遭到居民的反对;沿海发达地区与内陆、边远地区的差距难以消除,过密与过疏地域间的矛盾不断深化;还有亚洲新兴工业国的严重挑战和激烈的竞争等等。
于是日本提出了工业结构的高度化的方向,工业结构明显的从大量消耗原材料的基础资源型工业。
向省资源的技术、知识密集型的工业转换。
电子工业是典型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成为工业结构转换的重点发展部门之一。
电子工业的分类很多,主要包括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收录音机、集成电路和机器人等。
其中集成电路工业(IC工业)又称做电子工业,它是电子工业的“心脏”,在日本被称为产业的“粮食”或产业的“能源”。
如今它已发展成为电子工业的重要专门化部门。
九州成为日本“硅岛”的条件分析九州岛是日本的第三大岛,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人口1327.6万,都约占全国的11%。
人口密度为315人,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九州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农业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7.8%。
北九州的人均收入等于全国平均值的88%,而南九州只等于77.5%。
就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分析,北部属中密度区(中等水平),而南部属于低密度区(落后地区)。
60年代末70年代初,九州地区开始发展IC工业。
15年来IC工业发展迅速,目前九州成为日本IC工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几乎集中全国产量的40%和产值的30%。
被称为日本的“硅岛”。
近年由于石油危机与日元升值,传统的工业部门钢铁、造船等停滞、衰退,而IC工业正处于增长的势头。
所以IC工业不仅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对九州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发挥九州地区自身的优势条件,有力地促进了IC工业的发展。
九州地域开发历史悠久,文化教育发达,有九州大学等多所高层次多学科的高等学府与科研设施,积蓄和培养了大批高超的科技人才。
北九州是日本最早的钢铁工业基地,拥有大批熟练技术的劳动力。
1984年以来,日本政府批准兴建26个科技新城(以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其中有6个设在九州:久留米·乌栖、佐世保、熊本、国东、宫崎、国分。
九州地区农业较发达,随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农村提供了越来越多剩余的年轻有知识的劳动力。
无论生产水平、人均收入、工资标准,九州都低于三大城市圈,使它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正因如此,九州吸引东芝、日本电气等大公司纷纷来投资建厂。
九州水质优良,水量丰富。
如三菱工厂在熊本是用阿苏火山溶岩的地下水,以水质优称著全国。
IC工业对空气清洁度要求非常高,每立方米空间所含直径0.5微米的颗粒,不能超过100个,九州地区除北九州外,无大工业区,特别是南部工业污染更小,空气清新、四季温暖,绿树成荫,环境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