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 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第三章第三节
- 格式:ppt
- 大小:4.06 MB
- 文档页数:16
1.新陈代谢:一切生物体存在德最基本特征是在不断地破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新新的结构,这是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2.兴奋性: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3.反应: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或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改变称为反应4.内环境:相对于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5.稳态: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并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6.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7.体液调节: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进入血液后,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重要基本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8.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可以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某些适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9.反馈:在机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被调节的器官功能活动的改变又可通过回路向调节系统发送变化的信息,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这种调节的方式称为反馈10.前馈:在调节系统中,干扰信息可以通过受控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具有前瞻性的调节特点,称为前馈第一章肌肉活动1.兴奋是生物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受到足够强的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理功能加强的反应2.横桥:在组装粗肌丝的肌球蛋白分子球状头部,有规则地突出在M线两侧的粗肌丝主干表面的突起部分,称为横桥3.可兴奋细胞:在机体内神经、肌肉和内分泌腺细胞在刺激作用下能够产生可传播的动作电位,因此,这些细胞被称为可兴奋细胞4.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收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由于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的细胞膜的两侧,故又称为跨膜静息电位或膜电位5.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来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短暂、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6.阈强度:固定刺激作用时间和时间-强度变化率,可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7.阈电位:能够触发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称为阈电位8.极化状态:细胞在安静状态时,膜电位处于正常数值的外正内负状态,称为极化状态9.去极化:去极化时指膜内电位负值较静息电位时减少的过程,即极化状态减弱10.复极化:细胞去极化后又向原来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11.超极化:膜内电位复值较静息电位时加大的过程称为超极化,即极化状态加强12.局部反应: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在细胞膜上产生的局部去极化,其电位变化不能向远处扩布,因此称为局部反应13.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兴奋过程是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而肌细胞的收缩过程是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它们有着不同的生理机制,肌肉收缩时必定存在某种中介过程把它们联系起来,这一中介过程称为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14.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与肌丝滑行有关的蛋白质,称为肌肉收缩蛋白,包括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15.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当长度不变,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等长收缩16.前负荷:肌肉收缩之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17.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后所遇到的负荷称为后负荷18.缩短收缩: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
运动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7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机体感受器按其所接受刺激性质的不同可分为5种,但不包含:A.光感受器B.机械感受器C.外感受器D.温度感受器2.神经元按其功能分类不包括:A.感觉神经元B.联络神经元C.运动神经元D.兴奋性神经元3.神经元代谢和整合的中心是:A.轴突B.树突C.胞体D.轴突末梢4.位于枕叶的背侧和顶叶皮质主要负责:A.颜色、形状和纹理B.空间和运动知觉C.物体的大小和色泽D.物体的大小和色泽5.人眼能接受的刺激电磁波波长是:A.100~370nmB.380~760nmC.770~980nmD.990~2000nm6.正常情况下,脑干网状结构接受来自大脑皮质、小脑、纹状体和下列哪一脑部的下行影响,然后再以其活动影响脊髓反射活动:A.脑干B.丘脑C.中脑D.脑桥7.目前认为与运动有关的脑区主要包括主运动区、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顶后叶皮质,还有:A.联络区皮质B.感觉区C.感觉运动区D.扣带运动区8.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胶质细胞可分为哪几类:A.小胶质细胞、锥体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B.星形胶质细胞、锥体外细胞和小胶质细胞C.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颗粒细胞D.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9.神经营养因子的功能不包含:A.持续调节所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B.影响神经元的结构C.影响神经元的生理、生化功能D.增加突触后膜受体的量10.跳水运动员在做转体动作时,要充分利用下列哪种反射:A.状态反射B.翻正反射C.旋转运动反射D.直线运动反射二、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1.由于突触后膜的(),而使膜电位靠近()水平,这一现象称为突触后易化.12.根据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不同,可将突触后电位分为()和()两种。
13.脑干对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具有()和()作用,它们主要是由脑干网状结构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