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医改背景下

新医改背景下

新医改背景下
新医改背景下

新医改背景下“看病难、看病贵”探讨

郭金有

【摘要】放眼看中国,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和成因,重点探讨“因病返贫、因病致困”的局面是否在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下改善,提出现代医改政策与民生改善工程能否真正切切落到实处,推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零差率”、“中医中药适宜技术”等举措是否能从微观上得到理想的治理。首先必须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凸显政府职能,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经济活动,让群众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后,提出了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性的主要矛盾在新的政策实施后能否进一步遏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探索。

【论文关键词】看病难看病责医疗体制改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大学生下基层药品零差率中医适宜技术

展望当代中国,随着国家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因人口众多,贫富领域不均等客观原因,当代中国“缺医少药”的现象还待进一步完善,“因病返贫、因病致困”的格局随着现代医改政策的实施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医”、“药”、“专业技术”等等科学领域的发展也逐步走向了标准化、国际化,古往今来,人类的健康问题始终摆在首位。

1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分析:

1.1首先“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正如字面上所表达的那样应该分为“看病难”与“看病贵”两个问题来看待:要分析这两个问题必须搞清主体与对象,即谁在喊看病贵和难、难和贵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看病难”在城市中主要体现在优质医疗资源缺少,医术水平高且可以信任的医生难找。但是反过来讲,不管什么病谁都想看高级医生、住高级医院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法满足的。在农村主要表现在一般医疗资源缺乏,医务人员人数偏少、总体医疗技术水平偏低,所以对病人应进行合理分流,根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小病到基层,大病才上大医院。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诊疗水平,对于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慢性病等病人的信任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只讲看病难,而是要作具体分析。“看病贵”指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超过了患者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其中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覆盖的广度和强度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我国在于医疗保险方面的覆盖面很窄,据统计约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患者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的三重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一卫生系统:改善绩效》得出的结论是,在被评估的191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公平性位居188位,倒数第四。

1.2“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在新旧体制更换等原因长期积累造成的,为此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18次连续药品降价,涉及品种规格多达万余种,2007年对医药卫生系统的商业贿赂问题也重拳出击。尽管如此,问题的解决不能期待一蹴而就,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必须要有长期努力的思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先是从病人的方面来剖析:中国病人中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当中绝大多数是农民,约占37%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他们缺乏有关医疗保险的法律和法规,没有对医疗保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预见,所以一去到医院,就总

觉得看病难、看病贵,那些病人就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吓倒,同时心理为这笔昂贵的医药费用而产生崩溃,所以像这种情况也就犹然而产生了。

1.3从国家的方面来看,不但有政策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国家和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严格和财政投入不足的原因。政策方面,我国关于医疗立法还存在很多的缺陷,立法还很不健全,法律监测也很不完善,所以当病人在上医院看病接受治疗时只能是心理感觉价格高而无法用法律来得到根本的保障,况且,医院以及一些卫生院或诊所是属于事业单位,也是具有赢利性质的,所以患者就更加受蒙蔽了。同时,国家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严,还没有真正的落实到每一个人,所以这就大大地助长了看病难看病贵的不良状况。此外,我国医疗卫生投入只占世界的2%,但是我国的人口总数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左右,用2%的医疗费用去解决22%的人口健康问题肯定会觉得看病难,看病贵。

1.4关于医疗保险方面,目前中国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特别的窄,从结构上看,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的还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而农民、城镇非正式就业人员、弱势群体还没有被保险制度所覆盖,医疗保险制度应有的公平性和优越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在农村,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非常的多,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没充分凸现出来时,我们可以经常从电机屏幕中看到农民工因工伤或意外伤害而没有钱治病,就算给农民保险,但仍还是不够充足。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首先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不足,随着基层社区集体经济力量的下降向农民集资成为建立合作医疗资金的重要来源,但向农民投资的难度,重要取于农民对医疗的满意程度。但是国家对医疗事业的投入甚少,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不稳定,因为国家对医疗合作大多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但是地方政府行政官员为了各自的利益,使得他们对执行政策的主动性大大降低,没有足够推动合作医疗政策的落实。

1.5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要求不相同,这给建立统一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即农村保障的主体、方向、管理方面都构成了障碍,会导致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益。一是农村的行政区域设置的医疗卫生网点业务不足,不少地方的农民基本可以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直接去县或乡级医院。因此县或乡的医疗布局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二是卫生机构人员的分布非常不协调,总之这些都是产生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不足之后自然就产生病人看病难看病贵。

1.6药品与医用材料价格虚高:关于药品、医用材料价格虚高的报道已经很多,几乎人人皆知,很多药品包括一些政府定价药品从出厂到零售,中间差价为一倍甚至几倍,医疗材料价格管理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以药补医”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药品销售成为医院利润的主要来源;药品生产领域无序竞争,流通领域环节多,交易成本高,药品价格虚高。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合理: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资源水平不高,“僧多粥少”导致公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城市占有80%的医疗资源而农村只有20%,因此,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尤为突出。

1.7 服务质量、态度差,就医流程不合理: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部门,面对患病的脆弱群体,该群体面临经济和精神双重的负担,如果遇到不满意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其反应肯定比一般服务群体要来得强烈。加上目前医疗服务人员普遍超负荷工作,待遇也不高,难免出现询问病史时间过短和回答病人问题不耐心等现象。另外,就医流程设计不合理,排队时间过长,挂号、就诊、交费、检验(检查)和取药等往往都需花费较长等待时间。如果有些大医院布局不合理,

标识不清晰,需要在不同建筑或楼层之间来回奔波,病人肯定产生强烈不满。

2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途径

对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象,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尤为严重,但是近几年我们国家正逐步实施了一些新型的医改政策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1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

2.2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根据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更大程度地承担起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的责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超收倾向。关键是明确政府责任,增加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对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片面创收的机制。

2.3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坚持教育与监管有机结合,完善监管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督促医疗机构坚持合理检查,严格执行疾病诊疗规范,明确基本检查和基本用药,防止因常规药物滥用和不合理检查而增加病人负担。物价部门应加大医药价格的专项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防止乱设收费项目、重复收费、多收费现象发生,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医药负担。

2.4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规范,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老百姓的用药需求。根据国家、社会、个人承受能力,又保证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加强药品价格监管,严禁任何单位以任何名义把药品的价格太高。

2.5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医疗机构一定要加强人员的培训,让医务工作者真正的明白群众看病的需求,方便群众就医。

2.6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辅助弱势群体。由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积极落实,结合社会扶持体系建设,多方面筹集资金,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基金,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病人员及“三无”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同时明确指定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好的卫生医疗机构,对下岗失业人员和五包户、孤寡老人实行免收挂号费和诊查费、减收床位费。切实降低弱势群体的用药负担,加大投入举办惠民医院、平价医院等,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群众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医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2.7当前要建立医务人员定期到基层的制度,推广医疗卫生、中医、中药适宜技术,建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巡回医疗制度。同时,借鉴国外做法,制定政策,要求大学医学毕业生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工作3到5年,充实乡镇医院人才队伍,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性质的原则,对社区卫生资源重新布局,积极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卫生服务网络。

3“看病难、看病贵”的进一步深入探讨

3.1农村医疗建设中,医、患角色的再认识

患者去医院看病不象去一般的市场上消费,医疗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患者对自己病情往往知道很少,更不要谈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到医院看病是把自己尽快康复的愿望寄托给了医生,希望医生能够对自己的利益采取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医生出于自身利益出发,还有外部压力等要求,往往使这种本应百分之百对病人忠诚的委托关系异化。开大处方、乱用药、多用药

等现象十分普遍,医疗乱收费仍然屡禁不止;一些医疗机构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自定项目、分解项目收费现象比较突出。就医时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敌人应该是疾病,而现实生活中医患之间的互信可以说到了历史的最低点,甚至矛盾与冲突也屡见不鲜。

3.2诊疗行为不规范,医保工作不到位

在医疗领域中除了医生、患者外,绝大部分场合存在第三方,即医疗保险者。医疗保险者除了提供疾病风险经济分摊的重要功能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是代表患者监督提供方医生的诊疗行为是否合理,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保障病人合法利益。但大多数医疗保险公司往往只注重自身利益,主要检查“过度医疗”问题,但作为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的我国,医疗保险部门除了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关注病人的利益是否受损,代表患者的根本利益监督检查医生的医疗服务行为。

3.3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改革目标不明确

在进行医疗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人享有健康,而不是只让一部分人病有所医,医疗卫生改革应该始终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如果仅仅为少数人服务,那么社会的整体宏观效率很低,是没有意义的。必须强化政府职能和政府责任,政府应向全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包”,打破城乡与体制界限,平等地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4、我乡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及解决策略探讨

松树乡地处武威市凉州区西南方,近莲花山、祁连山脉,总人口达1500多户,本人认为,在像我乡这种底子薄、财力十分有限的农村,要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只有在认真分析并抓住我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的惠民政策,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严格执行药品零差率的标准,提出有的放矢的措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1 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分析,看病难、看病贵是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其本质是什么?其主要矛盾是什么?必须通过认真分析,抓住其现象背后的本质和主要矛盾,才有可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一困扰政府、社会和医院3方的社会问题。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同社会阶层的出现,与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相比较,现在的社会有了贫困人群、低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改革开放前是整齐同一的社会,其医疗服务需求也基本同一,这种情况下,只需供给无差别的医疗服务,就能满足全社会的医疗服务需求。在这种单一的“需求-供给”模式下,其医疗服务的价格是以社会平均承受水平来制定的,因而在社会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加之社会的均衡同一,就不会出现无法承受的社会阶层,也就不会酿成社会问题。

4.2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对策探讨:针对我乡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及主要矛盾,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对策。比如发展经济,减少贫困,加大政府投入,构建“金字塔”型医疗卫生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变卫生资源配置方向,向农村、基层、预防倾斜等。这些对策都属于基础性对策,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部分原因问题。但由于没有针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现象的主要矛盾,因而,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仍将继续存在,只是程度会有所缓解而已。我认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理想模式应当是“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该模式是在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实事求是,

针对不同的人群,为其提供来自经济上能承受的医疗服务,从而达到消除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问题的目的。

4.3 据本乡十个村摸底调查,截止2010年12月份,本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为74%,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其主要的原因是群众的思想转变落后,响应这一重大的医改政策的出台,我们今后要做的主要工作为就是要搞好宣传,做好本质的工作,让他们尽快的转变思想,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紧紧抓住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在最低的社会公正性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用理性政府的理性约束来对待非理性医疗机构的非理性医疗服务供给(表现为过度医疗服务)和非理性病人的非理性医疗服务需求(表现为小病、常见病等均到大医院求治),保障群众的健康,从而改变全乡经济落后的新局面。

4.4 卫生部门及社会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

(1)物价部门要认真把好“最低成本”定价关。

(2)法院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对涉及低保层、低收入层人群的诉讼,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下,只能按“两低”(最低限检查+最低注档药物和治疗)标准来要求医方举证。即举证要求标准应与实践中的“两低”标准相一致,不能搞“双重标准”(医疗时实行“两低”标准,诉讼时实行“普通”标准),那样医院将无所适从。

(3)信访部门在处理涉及低保层、低收入层的医疗信访案件时,也只能用“两低”标准对医院的服务进行对照检查,而不能用其他任何高于“两低”标准的标准来评判医院的工作。

(4)水、电、气、电信、交通等公用事业部门对医院供给的一切服务,应当以最低价格收费。这应当是全社会对社会弱势人群医疗保障问题关心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5)应当有一个政府职能部门来负责社会人群的阶层划分和标记工作,其划分和标记工作一年一定,实行“阳光工程”,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

(6)卫生行政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要共同配合,对医院执行“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规,坚决予以处罚。同时设置举报电话,接受社会、新闻治”,这是否会导致新的医疗服务不公平,还有待观察。同时,由于病人所得到的医疗服务主要取决于其支付能力,因此,对社会弱势人群来说,尽管医院已经用自己所能提供的最低价的服务来履行社会公益职责了,但仍将出现一部分社会弱势人群(主要是一些重病人)连这最微薄的医疗费用也支付不起的情况。这时,问题由谁来解决?是体现无限的社会正义,由政府提供医疗费保障以继续医治、直至治愈(或死亡)?还是按照自然正义原则(政府履行有限社会正义职责),无奈结束医治(目前的现实情况中,是后一种处理情形)?这将是又一个易受社会攻击的地方,也应当是一个政治问题。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我乡实行状况:

5.1、我乡经济处于不发达区域,人口稀少,人均占有量少,地处资源不丰富,经济收入普遍低,主要以农作物为主。任何时候、任何国家如果让个人独立承担疾病风险,终其一生的积累可能都会觉得“看病贵”,甚至无法承担和抵御。在农村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职能是疾病经济风险分摊,是将个人一时的疾病风险分摊到一生,是将一人的疾病风险分摊到全社会。如果没有广覆盖的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个人主要承担疾病风险的医疗体制下,“看病难、

看病贵”的问题可以说根本无法解决。因此,我们需要以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平台,用一生积累的财富来抵御一时的疾病经济风险,更需要调动全民的财富来分摊与帮助某个人的医疗负担。

5.2、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需要各级政府下很大决心,政府财政也必须投入很大的财力才能完成,必须提高到建设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这样一个政治高度才能完成。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各有关部门要从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把这项造福广大农民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要认真总结试点单位的好做法,积极进行农民个人缴费方式的探索,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

5.3、在对松树乡卫生院展开进一步的调研后,据统计2011年松树乡人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8%,每日门诊接待人次达100多人,日均补偿金额达1000多元,住院比例根据相关规定内设25张病床,并建立健全既方便农民又便于监管的合作医疗审核和报销办法,实行基金使用管理的卫生院、村卫生室公示制度,把合作医疗报销情况作为村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探索农民参与监督和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和使用的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做好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明确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重点解决好本乡五保户和贫困家庭的问题。在帮助救助对象参加合作医疗的同时,对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重、难以承担的部分,给予适当补助。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的协调互补,共同解决贫困农民看病就医难的突出问题。

6、使用药品零差率、地产中药及相关医改策略解决看病贵探讨

6.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如火如涂进行的同时,国家又出台了新的医改政策即使用药品零差率、中医中药、适宜技术的施行,这一新政策的出台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本人认为患者就医感觉医院不好进的根本原因是其昂贵的药品使他们望而却步,国家出台这样的新政策应该能解决这一本质问题。再不会是真正真需要救治的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推行药品零差率、中医中药、适宜技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国家、省上确定的基本药物有关规定。基本药物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招标、统一定价、统一配送,实行零差率销售。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步进行,具体进度为:2010年5月31日前,在28个县市区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先期试点,完善方案;自6月起,在不少于60%的县市区开始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展综合改革;年底前在全省推行国家基

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进综合改革。

6.2推进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政府补助及医保基金等多渠道补偿。政府补助标准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的办法核定。离退休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由当地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核定补助。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支出,由同级财政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困难地方予以专项补助。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收支全部纳入县级国库支付中心或财政专户统一管理。政府对村卫生室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给予补助。

6.3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所在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转变运行机制的同时,政府负责保障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保证其正常运转。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所属行政村卫生室业务、药品、器械等方面的管理。

6.4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依据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在合理核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确定岗位设置,核定人员比例。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公开选拔、择优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按照人社部门核准的设岗方案,所有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富余人员分流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

6.5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平、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根据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科学核定承担的工作任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服务的人口数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半径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任务根据近三年医疗服务平均人次、收入情况,综合考虑影响医疗服务任务的特殊因素核定。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工作任务考核评价体系。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财政、人社等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建立按岗定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管理岗位任务制定内部分配管理办法,对职工定期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收入挂钩。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定岗竞聘完成后,按照国家规定实施绩效工资。

6.6推进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向城乡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阶段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孕产妇和老年人保健,慢性病及重性精神病管理等9大类。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随着政府投入的逐步提高将不断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在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本地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强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中的报销比例。

7、必须进行微观上的综合治理

7.1我们必须调整微观卫生经济政策,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比如改革目前传统的按项目付费的方式而采取按病种付费的方式,继续采取药品集中招标等综合措施降低药品的虚高定价,治理医院不合理医药收费行为和按规范进行的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单靠卫生经济手段远远不够,同时要大力推崇循证医学,建立合理的诊疗规范,寻找成本效果好的标准治疗方案,积极推广各种适宜技术,达到提高医疗质量前提下的控制不合理费用这样一个终极目标。当前,医学科技发展非常迅速,我们的优先重点应该引进、吸收、消化那些成本效果好的技术并予以推广。同时,对原有广泛应用的临床技术或治疗方案应该进行全面的成本效果评价,比如对终末期肾病病人移植和透析两种方案成本效果(效用)进行全面权威性的比较。又如,为了减轻过度用药现象,对临床抗生素应用范围、适应征及不适应使用范围的合理界定都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提高药品生产流通的准入标准,大力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的教育。制定一系列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和临床用药指南,用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和用药行为。严肃处理乱用药、乱检查的医院和医生。

7.2必须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已经形成共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进行确保。第一,必须弱化医院的趋利动机,但又要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院运行的技术效率。要建立与完善医疗业务工作数量、质量与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比如,医院在核定合理的支出项目与标准的前提下,如果仍然有结余应该按一定比例上交卫生主管部门,用于区域卫生资源的合理调整与布局、用于医学科技的发展和适宜技术的推广等。第二,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必须加大,政府财政要投入到疾病治疗成本效果好的医院或科室。因为对医院而言,病人负担的医疗费用即是自己的收入,如果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医院自身收入必将减少,而这减少的收入如果没有合理的补偿,相信实际上没有一个医院真正愿意朝这样一个非常合理的方向努力。这就是医疗领域非常明显的市场失灵的地方。政府财政补助必须正确发挥导向作用,校正市场失灵,专助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的医院或科室。目前撒胡椒面式的财政补助方式,不但没有很好的校正市场失灵,而且可能起了与期望相反的“逆向补助”。

7.3政府责任必须到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财政应逐年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在政府财政支出中要明确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比例,明确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补助项目和标准。比如人员经费、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完全由财政全额拨款,日常运行经费通过低收费予以补偿,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托底”以弱化医院的趋利动机。此外,政府要加大对医疗领域的监管力度,看病贵往往与乱收费和过度医疗密切相关,通过加强政府监管,消除乱收费和过度医疗对克服看病贵问题往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7.4必须建立梯度医疗体系,三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疗门庭冷落是医疗系统的一个普遍现象。病人流向必须合理。三级医院的定位决定其主要是负担疑难杂症的诊治,而社区卫生服务主要负责常见病多发病及诊断明确疾病的治疗。要采取行政的、制度的、经济的手段调整各类病人的合理流向,比如制定合理的定点医疗和转诊制度,发挥价格和自负比例的调节作用。

7.5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医疗机构一定要加强人员的培训,让医务工作者真正的明白群众看病的需求,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

总之,我相信,在我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乡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乡实情的路子,很好地解决我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给我乡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农卫发2006]13号

[2]胡善联. 上海市“看病难、看病贵”成因和对策研究[J]. 卫生经济研究. 2006,2: 21-23.

[3]邱童,顾海. 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析及解决建议[J]. 卫生软科学. 2006, 20(6): 536-537. [4]甘肃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甘政发[2009]97号

[5]何志高. “看病难、看病贵”之我见[J].中国药房,2007,18(13):961-963.

[6]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甘政发[2010]23号

[7]光明日报:用医改的办法缓解“看病难 看病贵”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12

新医改背景下的医学生就业形势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

新医改背景下的医学生就业形势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16-05-18T15:13:20.2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2期作者:姜曼玉[导读] 中国医科大学我们应辩证地考察其影响,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医学生就业。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沈阳 110137) 【摘要】新医改在推动我国医药卫生改革的同时,对医学生的就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辩证地考察其影响,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医学生就业。 【关键词】新医改;医学生就业;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396-02 新医改是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既为所处医学教育环境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和支撑,也使医学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发展地位得到进一步明确。本文就新医改对医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及相关解决对策进行了探究。 1.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就业形势影响因素 1.1医学毕业生人数上升,大中型医院新增岗位不足且就业层次逐渐拉高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各大医学院校近几年也连续扩招,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由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同时就业市场在按照其本身固有的规律在逐步朝制度化、法规化方向完善。伴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各大医疗机构和用人单位都在实施改制和精简人员。[1]随着就业层次逐渐拉高,更多医学生走向考研之路。 1.2 基层医院招人难,凸显社会需求与择业趋势矛盾 新医改表明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重心将向下转移,城市重点补充社区,农村重点补充乡镇。目前,新医改正有序地在全国推进,但医学生基层就业并不顺畅。因为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总体上医学毕业生仍偏向大中型医院,基层医院就业岗位虽多,但很少会有人选择。 同时,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与基层医院对人才的需求有脱节。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医学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技能训练,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全科医学等学科培养。如医学毕业生要应聘基层岗位,需要再经过长时间培训。 1.3医学高校就业指导相对滞后,缺乏针对性 大部分医学高校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宣传就业政策,就业趋势,就业观等,但一方面,医学生对医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医学高校对就业市场的特点和变化把握还不够到位,就业指导内容和形式单一,没有形成与医学生专业特性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模式。 1.4 医学生个人存在就业观念上的误区 医学生多存在就业观念的更新与就业市场的变化不同步。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的供求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与此极不适应的是医学生的就业观念相对滞后。医学专业学制长,培养成本高,同时,医学教育缺乏培养医学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有效措施,因此医学生和其家庭普遍存在就业期望过高的心理状态,认为高考考高分进入医学院校,毕业时一定要想办法进入大医院工作,这些心理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定位不准确,心理不平衡,最终影响了医学生的顺利就业。 2.解决对策 2.1 健全完善相关政策 随着医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县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到居民的认可。这些医疗机构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为缓解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因此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是解决现阶段医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措施。政府应健全和完善和落实鼓励医学毕业生去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基层医疗的财政投入,改善医疗单位的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2 深化医学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一方面要合理调整医学院校的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更多全科医学、社区医学、及急救医学等专业性实用性较强的人才,另一方面,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我们医学毕业生在基层“用得上,留得住”。[2] 2.3 加强医学高校就业指导和思政教育 建立一支专门的就业指导队伍来指导学生的就业,让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多种疏通渠道,为毕业生搭建多元化的就业平台,将一些医疗机构请进来招聘,同时向一些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学生。[3]邀请卫生部门的有关专业学者,开设相关讲座,宣传有关应用面试、维权法规、单位分析等方面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海滨.医学生就业心理和观念的调研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04:62-63 [2]裴丰庭,齐玉龙.新医改政策下医学生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建设[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03:80-83. [3]纪春艳. 新时期就业形势下医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对策[J].中国市场,2013,42:191-192.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分析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分析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摘要: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国家颁布了新的医院管理改革条例,新的管理条例给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完善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地提高公立医院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对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有利于降低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运营成本,能够有效促进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新医改财务管理公立医院 现在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也越来越完善,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就医的服务质量,因此对我国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分析 (1)财务部门缺乏较强的风险意识 随着我国新医改政策的不断实施,我国医疗保障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但是现在的医疗市场存在着财务风险和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了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难度越来越高。根据我国公立

医院财务管理的情况发现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严重缺乏风险意识,并且对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没有重视,从而导致在资源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缺陷问题,同时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防范机制不健全,导致了公立医院出现很严重的财务危机,给公立医院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公立医院的长远发展。 (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整体有待提升 从新医改背景公立医院的运行情况来,医院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强,少数管理人员并不是科班出身,这些情况导致了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同时公立医院没有按时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提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说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在各种复杂性和多样性情况的影响下,其财务管理根本没有充分发挥出作用,从而没有办法适应和满足新医改背景下的相关要求和管理机制。 (3)没有科学定位财务管理目标 我国公立医院目前的财务主要是包括两部分,公益收支和经营收支,于是这就给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果说在公立医院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医院管理人员没有合理调节好公益收支和经营收支关系的话,就会导致管理人员只注重医院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公益性的情况,使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不够科学,从而不能满足新医改中的预付和报销等多种形式的财务结算工作需要。 (4)预算编制还不够完善 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新医改背景下一部分公立医院存在着预算

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办公室管理探索

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办公室管理探索 随着我国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对医院办公室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办公室管理对医院的发展和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医院如何有效开展管理工作需要医院管理者结合新医改政策,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医院的办公室管理机制,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以期能提高医院办公室管理质量和水平。 标签:新医改;医院办公室;管理 医院办公室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它具有沟通医院各部门、科室的作用,从而推动其正常运行,不仅有利于展现医院形象和管理水平,还有利于展现其在医院的协调作用。因此在新医改政策背景下,要不断探索医院办公室管理工作,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进而有效开展办公室管理工作,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 1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办公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办公室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院办公室作为医院的中心枢纽,需要医院办公室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好事情,对其工作实效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但若是其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则会大大降低医院办公室的工作实效性,影响管理的执行力度,从而阻碍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有部分管理工作人员只积极参与对自身有利的工作,其余工作则懈怠处理或者不处理[1]。 1.2 责权不明确 医院办公室需要与其他科室和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其工作内容复杂繁琐,且存在一定的交叉,这样很容易导致责权不明确的问题。医院办公室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由于分工不明确,责权不明晰,实际工作执行人和责任人也就无法落实到位,各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合作、相互推诿,从而严重阻碍医院开展办公室管理工作,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1.3 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办公室管理工作流程单一,内容枯燥且繁琐,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反复的劳作之中被大大减弱。同时医院缺乏奖罚管理机制和合理的晋升模式,也在逐渐消退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1.4 管理模式缺乏创新 部分医院办公室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仍然依靠原有的工作经验来处理事务,从而导致墨守成规、观念滞后的现象,不敢创新甚至是不愿意创新去解决新事务和新问题[2]。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医院的整体目

中国的新医改方案基本背景

中国的新医改方案基本背景 2009年1月,中国国务院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医改方案。这样,始于2006年的新医改政策过程终于完成,其间经过了广泛的跨部门磋商和公众讨论。 2007年,针对城市居民实施了综合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2006年至2008年间继续扩大。 长达的三年医改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将面向城市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覆盖至退休人员、国有企业、大学生和农民工。 2.农民工可以在其医疗保险登记地以外的地方报销医疗费用。 3.医生晋升职称前须到农村义务服务一年。农村医疗服务一直是中国医疗卫生政策的一大挑战。 4.对到农村诊所服务满三年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提供学费补贴。 5.减少并最终消除医院对药品销售收入的依赖。 6.将部分公立医院将转为民营医院。 2011年前要完成的主要措施包括: A.到2011年,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提高到90%,并从2010年开始,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人每年提供120元的财政补贴。 B.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这些药物的生产和流通由政府监管,并纳入医疗保障体系。 C.改善地方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包括: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偏远乡村的诊所、小城市的社区卫生中心。 D.努力平衡城市和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E.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主要是使公立医院远离市场体制。 新医改还承诺:未来3年内,在农村地区建立2000所县级医院和5000所乡镇卫生所。 前景和挑战 在相当大程度上,医改计划反映了一种与日俱增的共识,即医疗是一种公共服务,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在过去的十年里,医疗费用、药费和诊疗费用的高企,是私有化和将市场规则强加给医院和医生的直接结果。新医改方案是认识到过分市场化已经导致

医改整改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医改整改报告 篇一:中医院医改整改报告 20XX年医改考核整改报告 20XX年医改年终考核工作由市卫生计生委领导带队,聘请第三方专业财务人员、医改、医政、基层、规划、人事药政、妇幼处工作人员和社区、新农合等业务专家参与,通过汇报座谈、核实资料、查看现场、电话调查等方式进行,发现我院主要存在单病种收费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针对20XX年医改年终考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我院立 即召开院领导班子、业务骨干参加的整改会议,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单病种收费工作在我院能够运行良好。 一、问题原因及持续改进措施 1、初期对单病种收费不了解,参加人员对单病种收费 相关知识培训不到位,致使开展混乱,没有有效建立起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而起到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还需对单病种收费实施小组所属人员进行反复培训,

使大家明白:要干的是怎么回事?自己该干的是什么?怎么才能做到资源整合?怎么才能把现有的收费制度有机融合并不断深化。 2、依据询证医学的原则,所有单病种收费实施细则在制定之初肯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正是因为发现了这些不足并找到原因,按科学的方法做出了最优化的调整,才能使我们的单病种收费开展工作不断进步,渐入佳境。所以我们有必要定期回顾、分析,找出需改进的地方并实施之,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持续改进。 3、受以往传统收费影响,患者及家属对单病种收费接受度差,担心得不到较好治疗,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及沟通协调,使之明白单病种收费对患者的好处,这样才能进一步扩大进入路径的病源数。 二、改进措施 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建立了三级医疗质控体系负责开展单病种收费管理工作,并负责该工作的管理、督导。成立单病种收费实施小组,由医务科长司彩琴任组长,全体医疗、护理人员任成员,组长主要负责单病种收费的实施,单病种收费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和分析,个案管理员负责与实施小组、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指导单病种收费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情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新医改背景下某公立医院运行情况分析

新医改背景下某公立医院运行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医药价格改革背景下某公立医院运行情况,探讨医院发展存在的问题,提供发展建议。方法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某公立医院改革前后运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新医改后,该医院门诊人均费用降低,但整体运行效率欠佳,收入结构不合理,药品、卫生材料成本占比大,政府投入较少。结论落实财政投入,加强成本控制,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院薪酬体制改革,提高医院整体运营效率。 标签:医改;公立医院;运营效率;成本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 of a Public Hospita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cal Reform RAO Liu-zhen1,2,CHEN Ya-guang3 1.Nanhua University,Hengyang,Hunan Province,421000 China; 2.Chenzhou Hospital,Nanhua University,Chenzhou,Hunan Province,423000 China; 3.Chen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Chenzhou,Hunan Province,42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peration of a public hospita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cal price reform,to explor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hospital development,and to provid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Methods Excel 2010 and SPSS 19.0 software were used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operational data of a public hospital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Results After the new medical reform,the per capita cost of the hospital was reduced,but the overall operating efficiency was not good,the income structure was unreasonable,the cost of medicines and sanitary materials was large,and the government invested less. Conclusion Implement financial input,strengthen cost control,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service system,promote the reform of hospital salary system,and improve the overall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hospitals. [Key words] Medical reform;Public hospital;Operational efficiency;Cost 医药价格改革对中国城市公立医院产生严重冲击,医院合理收入减少,政府建议提升医疗服务价格又使医院迎来新机遇,弥补亏损收入。如何应对改革对医院造成的影响、抓住发展时机,值得管理者深思。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论文:浅析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9903 财务分析论文 浅析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一、相关概述 在2009年,国家相关部门就围绕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了相关意见。在新医改意见中,将减轻居民医疗负担,减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目标,旨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制。在新医改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上了日程,并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通过健全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制度,确保医药卫生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运行。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所处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近些年来,伴随医院业务的不断拓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项目资金投入的金额越来越大,这些都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在新医改背景下,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增强财务管理的科学性水平,提高医

院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着力解决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已经成为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应当针对医院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等相关财务活动进行一系列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考核工作,并将财务运营活动、财务管理活动和财务应变活动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财务管理强化医院自身资源和能力的整合,进一步优化医院资源配置。 在医院发展战略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能够对医院总体战略和子战略起到支撑作用。医院管理者应当根据自身管理需求和行业发展特点,从财务战略、理财能力、财务资源以及财务执行力等方面进行强化。其中财务资源是指医院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控制以及拥有的能够进行货币计量的有形、无形资产。而财务执行力则是医院财务预算等相关活动能否严格落实到位,它既是财务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关系到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而理财能力则是医院管理者能否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能否通过资金筹集、投资和分配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同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对财

新医改背景下

新医改背景下“看病难、看病贵”探讨 郭金有 【摘要】放眼看中国,分析“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和成因,重点探讨“因病返贫、因病致困”的局面是否在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下改善,提出现代医改政策与民生改善工程能否真正切切落到实处,推广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零差率”、“中医中药适宜技术”等举措是否能从微观上得到理想的治理。首先必须确保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凸显政府职能,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医疗机构经济活动,让群众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服务,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后,提出了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性的主要矛盾在新的政策实施后能否进一步遏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对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探索。 【论文关键词】看病难看病责医疗体制改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大学生下基层药品零差率中医适宜技术 展望当代中国,随着国家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因人口众多,贫富领域不均等客观原因,当代中国“缺医少药”的现象还待进一步完善,“因病返贫、因病致困”的格局随着现代医改政策的实施也逐步得到了改善,“医”、“药”、“专业技术”等等科学领域的发展也逐步走向了标准化、国际化,古往今来,人类的健康问题始终摆在首位。 1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分析: 1.1首先“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正如字面上所表达的那样应该分为“看病难”与“看病贵”两个问题来看待:要分析这两个问题必须搞清主体与对象,即谁在喊看病贵和难、难和贵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看病难”在城市中主要体现在优质医疗资源缺少,医术水平高且可以信任的医生难找。但是反过来讲,不管什么病谁都想看高级医生、住高级医院那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法满足的。在农村主要表现在一般医疗资源缺乏,医务人员人数偏少、总体医疗技术水平偏低,所以对病人应进行合理分流,根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小病到基层,大病才上大医院。大力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诊疗水平,对于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慢性病等病人的信任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只讲看病难,而是要作具体分析。“看病贵”指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超过了患者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其中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覆盖的广度和强度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我国在于医疗保险方面的覆盖面很窄,据统计约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患者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的三重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一卫生系统:改善绩效》得出的结论是,在被评估的191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公平性位居188位,倒数第四。 1.2“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在新旧体制更换等原因长期积累造成的,为此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18次连续药品降价,涉及品种规格多达万余种,2007年对医药卫生系统的商业贿赂问题也重拳出击。尽管如此,问题的解决不能期待一蹴而就,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必须要有长期努力的思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先是从病人的方面来剖析:中国病人中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当中绝大多数是农民,约占37%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他们缺乏有关医疗保险的法律和法规,没有对医疗保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预见,所以一去到医院,就总

浅谈新医改的看法(终稿)

浅谈新医改的看法 ——————关于当今社会的医患关系 摘要:医患关系是患者及家属与医生、护士及医院各级人员之间的特殊关系,也是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患双方对彼此之间相互认同的一个衡量标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既关系到广大患者的健康权益,也关系到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和自身发展,是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着力解决好医患关系问题。 关键词:医生患者现状医患关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正文 医患关系现状:在过去的六十多年里,我们中国的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这集中体现在国际公认的综合反映健康水平的三个重要指标上:一是人均期望寿命,由1978年的68.2岁增加到2005年的73岁;二是婴儿死亡率,由1981年的34.7‰下降到2007年的15.3‰,下降了56%;三是孕产妇死亡率,由1990年的88.9/10万下降到2007年的36.6/10万,下降了60%。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医患关系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缴纳住院费用;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医院摆设花圈、烧纸、设置灵堂等。医患关系紧张,最直接的后果的确需要患者付出更大的代价。但实际情况还不止于此。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医患关系紧张成因复杂,涉及各个方面,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转变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这也是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和处于战略机遇期、矛盾突显期社会矛盾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客观反映。总结下来有以下三大点: 1.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 2.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 3.更复杂的社会因素。 具体说来,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缺乏理解,不能换位思考,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的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而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这不仅仅是一个沟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感情问题。 从医务人员一方来讲,我们创办医疗机构的目的是什么?医务人员的职责是什么?我们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如果手术前,医生与患者沟通时只是说:“这个手术有危险,出了问题你自己要承担风险,要不就别动手术。”这样的沟通肯定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这样的医患关系能和谐吗? 医患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沟通。患者容易产生不满意的地方,一是服务质量,二是医疗费用。如果患者花费许多钱,获得的是低质量的医疗服务,不仅病没治好,反而加重病情,这是患者最不满意的。 因此,我们首先要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不能抱怨患者不理解,怨天尤人解决不了问题。要善于分析自身的问题,我们的服务环境怎么样,服务理念怎么样,服务态度如何,服务效果好不好。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来说,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转变服务理念,提高医疗质量,千方百计减轻群众负担,多与病人进行一些感情沟通,多给病人一些人文关爱,多替患者着想,并尽其所能减轻患者痛苦。这样,就能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样才能缓解医患矛盾。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主导。尊重病人、理解患者,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医学发展史证明,只有医务工作者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诊疗工作,才能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 如何改善医患关系:

浅析新医改背景下的药事管理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24922385.html, 浅析新医改背景下的药事管理改革 作者:崔聪颖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0期 摘要:在最近几年,我国的医药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药品价格普遍偏高,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会从中收取回扣。医疗保障事业是我国发展的一项基础事业,相关问题的出现会给我国的基础建设和国民生活带来消极的影响,并引起了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重视。随后,我国办法了新医改的政策,对当前的医药形式进行改革。在新医改的背景之下,我国的药事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进一步的推进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与建设。笔者将从新医改背景下医药管理中的问题入手展开分析,并结合问题的本质原因来找寻合适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药事管理;新医改;问题;改革; 一、序言 我国在2009年颁布了新的医改政策,该政策对我国的药品供应的保障体系以及基本药物制度列出来具体的改革方案,该政策的推出使得我国的医疗保健事业的水平的得到了提升,但我国的医疗保健事业的改革却依旧在前进。在当前局势下进行医疗改革,其实面临的困难是很多的,医院方面进行改革也有一定的难度。从总体情况来说,现在我国医改的形势并不乐观,需要面对很多的棘手问题,但是不得不说,对着问题的解决和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会更加的完善。在新医改的背景之下,人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药品供给的模式,改用新的技术型模式取代传统的药品供应模式,将患者作为服务活动的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对药事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从而推进医院各项事务的快速发展。 二、目前我国药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药事管理的业务较为单一 药事管理工作并不仅仅是要对药剂科进行管理,还需要对药品、药监以及制剂等多个环节进行管理,当然,在新型药品研发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有药事管理进行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来保障药品的质量。同时,药事管理工作者还需要对医护人员提供与药品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且要与意识的选药工作相结合,保障选药过程中的安全化和规范化,在对用药情况进行检测的时候,其实也需要运用到药事管理。可是从我国实际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药事管理工作业务的服务面很窄,管理层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药品选择方面,医院更看重的是药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对药品相关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关注不足。也就是说,我国医院的药事管理工作的主要业务及时对药物进行发放,在较为高级的药品研发和药品选用方面并没有用武之地。 (2)缺乏医学方面的人才从事药事管理工作

新医改背景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与完善

第33卷第9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9 2012年9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p.2012 新医改背景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与完善 马纯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 摘 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最基本的单位,根据对湖南乡村两级卫生医疗卫生机构的调研,目前主要存在乡镇卫生院公益性质不明确、财政保障机制不健全、服务条件不完善、卫技人才不完备等四方面的问题,在新一轮医改启动的背景下,亟需从强化责任、明确性质、定向投入、健全服务、充实人才等五方面着力加以完善和解决。 关键词:新医改;乡村医疗卫生;现状;完善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9-0108-02 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在农村最基层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保障广大农民的健康、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年4月7日国家公布新医改方案,规定三年内将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并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为在新医改中有效建设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们对湖南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湖南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总体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得到普及,全省农村已实现了全面覆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健全,条件逐步改善,保证了全省每个乡镇有一所卫生院,建有5926个村卫生室。但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 (一)公益性质不明确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的枢纽,是农民就近就医的主要场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规定“调整后的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但由于前些年乡镇卫生院时而上划县管,时而下放乡管,政策的不稳定性导致了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不顺,削弱了乡镇卫生院在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中的枢纽作用,乡镇卫生院职能不准、定位不清,转向了办院谋生,忽略了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职能,使农村卫生事业一度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全省绝大部分县(市)没有为乡镇卫生院确定编制性质,乡镇卫生院无固定可靠的经费投入保障,均为自收自支单位,主要依靠在医疗服务中创收解决工资待遇及运转收稿日期:2012―06―06 作者简介:马纯红(1977―),女,湖南怀化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经费,其公益性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农民对服务差、收费多不满意,乡镇卫生院对条件差、病人少不满意。 (二)财政保障机制不健全 调研中发现,各地受财力限制或基层政府重视程度不同,投入比例与额度差别大。截至去年底,全省乡镇卫生院用于项目建设资金达10.54亿元,国家和省财政投入4.14亿元,其他需县级财政配套和乡镇卫生院自筹。县级财政财力弱且随意性强,“财政状况好一点,县里主要领导高兴一点,卫生局长肯跑一点,卫生投入就多一点”,调研中不乏这样的反映。同时,乡镇卫生院负债较重。据统计,全省已完成建设任务的1880所乡镇卫生院中,建设负债达3.38亿元,平均每所负债18万元。沉重的债务进一步削弱了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质。由于缺乏财政保障,一些乡镇卫生院已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有的乡镇卫生院职工轮流上班或不上班,抽出时间搞副业,有的乡镇卫生院则被迫停业,只是每月新农合患者去医院报销药费时才开门营业几日。 (三)服务条件不完善 乡镇卫生院原有基础差,项目资金量少,远不能满足农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目前全省有近三分之一的乡镇卫生院功能不全,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经营场所仍是60年代的建筑,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危房面积多,而且缺乏基本的检查设备与医疗设施,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只拥有100mAX光机、B超机、显微镜各一台,外加"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老三件,这些设备功能低,只能用于简单的检查,心电图、肝功能等项目因为没有配套设备而无法开展。如岳阳某区能勉强开展三大常规检验的乡镇卫生院只有4所,全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仅6892平米,实际床位仅110个。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普及,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设备、技术等软硬件建设滞后进一步呈现,双方的供需差距也进一步拉大。村卫生室建设难度更大,全省有43000个村卫生室需要建设,现在建设的还不到七分之一。尚未建设的村卫生室条件简陋,根本无法达到标准村卫生室要求。 108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改革的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研究 【摘要】我国自2009年4月6日实施“新医改”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时期,广大医疗机构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公立医院的改革被视为医改工作中最大的难题,公立医院所在的社会政策环境主要包括“供给”、“支付”和“监管”三部分,根据从补偿机制、监管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发展。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改革补偿机制监管机制发展Reform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cal reform context of public hospitals Abstract:China since April 6, 2009,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health care reform has been the cause of China's health is in the depth of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e majority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re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 The reform of public hospitals is the biggest problem considered to be the work of the medical reform, social policy environment where public hospitals mainly includes three parts of the "supply", "pay" and "regulatory" from th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and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aspects to analyze their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 : new health care reform, public hospital reform,

中国特色原因+医改学习资料

中国特色原因+医改

主题:“看病难”、“看病贵” 主要表现:①医生偷菜导致医疗事故; ②新农合; ③陕西神木现象(煤,全民全部医保); ④右腿骨折左腿动手术; ⑤医药代表; ⑥药价偏高(收药); ⑦号贩子; ⑧每天2吨血(五百万); ⑨误诊; ⑩美国奥巴马医改(对策,外国的情况一般是对策); 原因:①最主要:医药不分家(以药以医); ②城乡分配不均;城乡二元体制 ③监管力度不够到位; ④行政干预,行政化管理; ⑤社会保障缺失; ⑥缺乏第三方协调组织(NGO非官方组织); ⑦对医药价格控制不利; ⑧资源过分向大医院集中,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 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低下、不适应群众卫生服务需求对策: 1医疗体制改革必须政府支持、法律保证、人民拥护2成立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群策

群力,协调进行3医疗体制改革首先要制定医院收支两条线的细则 4资源共享 5统一采购,按需领取 6加强宣传,推行技术人才流动 7社区医疗是方便患者看病的重中之重 8药品采购要品种归类、优胜劣汰、分批拍卖 9限价与定价医疗要逐渐推广 10.医保跨区转移接续 医保关系可跨省转移之外,随参保人身份的变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种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关系,也可互相转移。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可在就业地参加当地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回农村后可带回,转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且不会中断。 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ystem, NHS),政府举办和管理医疗机 构,居民免费获得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体系是典型的从上到下的垂直体系;服务体系是双向转诊体系;医疗经费80%以上来自政府的税收,其余来自私人医疗保险。 主要政府部委: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等。 主要学术或研究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应中国政府之邀参与制定医改方案的三家海外独立机构为: 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WHO),麦肯锡公司。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应用浅析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应用浅析 发表时间:2019-06-04T15:20:21.817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1期作者:刘伟 [导读] 【摘要】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在近些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固定资产作为医院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单元对推动医院健康发展极为关键。随着新医改的全面实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简要分析医院固定资产的现状特点,重点叙述资产管理的针对性策略,为确保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安岳县中医医院四川资阳 642350) 【摘要】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在近些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固定资产作为医院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单元对推动医院健康发展极为关键。随着新医改的全面实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简要分析医院固定资产的现状特点,重点叙述资产管理的针对性策略,为确保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新医改;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214-01 医院固定资产是教学、科研、医疗等活动的基础,是医疗水平与医院经济实力的直接反映及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固定资产的健康管理通过控制医药费用可降低运行成本,对减轻病人医疗负担、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及推动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目前仍有较多不足,在新医改不断推进及全面实施下,科学发挥固定资产管理作用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成为重要医院管理课题。 1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医院是承担健康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单位,其固定资产管理有自身的特殊性,具体为[1-2]:⑴相比于其他企业,医院固定资产需求大、单价高、种类多,大型医疗设备或器械于科室内广泛分布,其管理跨度大、效率低。⑵医疗器械、设备科技含量高,操作复杂,若操作者技能不完善,一方面可降低新设备使用效率,或损毁设备;另一方面,设备可能在未完全掌握和熟悉时便被淘汰。⑶固定资产的使用缺乏专业、科学的市场调研及设备保养维护,设备使用率低,管理工作难度大。⑷消毒器、显微镜、计算机等方便移动、流动性强、体积小的资产容易丢失,形成管理漏洞。⑸设备交替使用中,管理手段陈旧、缺乏专业管理,导致管理效率低。⑹固定资产验收程序简单、缺乏专业人员、质量技术人员验收。⑺对贵重固定资产未进行投保,导致出现意外时损失惨重。 2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策略 2.1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⑴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管理程序,确保资产全过程(计划、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有序、合理,丢失损毁、盘盈盘亏等薄弱环节依据制度追究责任人。⑵实时跟踪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向标杆医院进修学习,制定适合本院的资产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及医院综合竞争力。⑶提高整体宏观调控力,建立财产保险管理制度及资产投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制度,实现投保资产的科学分类和规范评估,全面测评资产可能的风险系数,依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是否投保及投保等级。 2.2 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分工 针对固定资产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职责,不得由个人或同一部门办理资产全过程业务,各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财务部门职责有:⑴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则,结合具体情况建立医院固定资产有效管理办法。⑵针对固定资产建立一级或多级明细类别,通过财务监督、会计核算确保固定资产的实际台账与总账吻合。⑶与归口管理部门联合,积极做好效益评价及实物资产管理工作,需处置的资产均按程序制定审批手续,最终按批复文件进行各项核算。⑷定期与资产管理部门核对资产台账,确保账账吻合。同时全面清查实物资产,并制出资产清查报告,就资产使用、经济效益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归口管理部门职责有:⑴制定归口固定资产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具体情况规划固定资产配置并给出详细论证报告。 ⑵对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进行实时监督,固定资产实物一一统计,确保账实相符。⑶医院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废、残值率、折旧期限、使用年限均加强审核,定期维护、清查、保养医院归口管理的固定资产。⑷严格移交、验收固定资产,科学分析运行经济效益。 2.3 完善固定资产使用和维护制度 ⑴仪器设备正规使用前,相关部门要制定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实时记录。使用率过低的设备、仪器应积极上报资产管理部门,由后者统一协调。同时,设备、仪器使用科室应规范进行定期保养和日常维护,如有接触不良、零件松动等异常时,应及时告知资产管理部门维修人员,严禁自行拆卸。⑵设备维修者应定期到责任科室巡查保养、检修设备,如需离开现场进行维修者,使用科室和维修者均应做好接收、取回登记,以防丢失。 2.4 科学处置闲置与报废资产 资产管理部门关注并掌握资产使用最新动态,及时了解资产使用科室的需求,灵活高效调剂闲置资产。相关科室及时上报闲置废旧及低效无效资产信息,管理部门通过分析从而灵活调剂资产、提高使用效率。特殊病种及季节性使用的固定资产可通过管理部门集中保管方式运营,促进资产流动,避免重复投资,打破“使用必拥有”的思想。通过供应商签约、市场调研、经济论证等方式实现对废旧闲置资产的技术改造,通过增加用途、功能从而满足需求。另外,确定固定资产是否报废时,应按标准规范、系统分析,不断完善核销报废、资产转让制度,专业人员及部门规范查验、鉴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手续履行国有资产处置审批程序,尽量减少资产的浪费、流失。 2.5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验收制度 医院应当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验收制度。对外购的大型医疗设备应当根据合同、供应商发货单等对所购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及其他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编制验收报告。对特殊医疗设备应当组织专业验收人员参加验收,防止购买淘汰设备。未通过验收的不合格固定资产,不得接收,必须按照合同等有关规定办理退货或其他弥补措施。对于具有权属证明的资产,必须取得权属证书。 2.6 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投保工作。 医院应当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保政策,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按规定履行审批,及时办理投保手续。 2.7 制定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应重视互联网优势及信息支持技术,基于计算机操作平台的资产管理系统有望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资产控制,对提高医院管理效率、节约成本、医务工作时间有重要意义,是资产管理健康有序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总之,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健全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明确各部分责任及分工,并对之不断完善和维护,从而充分挖掘固定资产的价值,最终实现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白文娟. 基于新医改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2):129-130. [2]袁芳.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 财经界(学术版), 2017,(8):45-4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