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及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011.50 KB
- 文档页数:50
色谱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已经成为化学、生物、医药和环境等众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从色谱技术的历史发展、基本原理和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色谱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意大利科学家托皮莫•赛维盖尼发现了物质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现象,并提出了通过这种方式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 A.J.P. Martin 和 R.L.M. Synge 利用液相色谱技术分离了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奠定了现代色谱技术的基础。
此后,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两大分支逐渐发展起来。
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样品在固定相上的吸附作用或移动相中的分配作用,实现混合物中化学物质的分离。
按照固定相的不同,色谱技术可以分为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在气相色谱中,固定相是用于填充色谱柱的固体材料,样品在气相中进行分离。
而在液相色谱中,固定相通常是高效液相色谱柱上的吸附材料,样品在液相中进行分离。
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和环境等多个领域。
在化学分析中,色谱技术可以对复杂的混合物进行快速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
在生物学研究中,色谱技术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核酸和多肽等生物大分子。
在医药领域,色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
在环境监测中,色谱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水质、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未来,色谱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仪器设备的性能将进一步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将得到提升。
其次,人们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需求越来越高,对分离和纯化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将进一步推动色谱技术的发展。
此外,随着化学合成和医药研发的进一步推进,对药物和药物代谢产物的快速分析和定性定量的需求也将增加,色谱技术将在这一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已经在化学、生物、医药和环境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色谱鉴别法(一)
色谱鉴别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化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及其化学性质。
常规的色谱鉴别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
一、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液体相之间的分配差异来对不同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的技术。
其分析原理是化合物在气相中通过固定相(载气与固定相)的作用而发生分离。
气相色谱可以解决复杂混合物的分离、鉴定和定量问题。
二、液相色谱
液相色谱是利用液相作为分离介质的一种分析技术。
液相色谱中,液相在固定相表面上流动,化合物在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固定相上表现出不同的亲和力,从而实现分离。
液相色谱广泛应用于分析和研究各类有机化合物、生物大分子和药物等。
三、超高效液相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高效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具有优异的分离能力和分析速度。
其分析原理是将样品在微米级固定相上进行分离。
超高效液相色谱常用于高灵敏度的定量分析和复杂样品的分析。
总之,色谱鉴别法在现代分析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极大地推进了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32/1 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历程1906年茨维特创设色谱法以来,关于气相色谱的研究就从未间断。
虽然色谱理论和技术上的创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直到1952年气相色谱的发明(GC ),才使气相色谱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且该发明使气相色谱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等不断发展成熟,而毛细管气相色谱的出现使气相色谱的应用可以向石化以外的多行业延伸。
气相色谱强大的分离能力,加之近年来气相色谱技术逐渐向快速检测、高度分离、高准确性、微型化、便携式的方向发展,使其走出实验室向广大的社会生产生活领域迈进,我国也走过了机械式、光电转盘式、数字分频电子式、现代计算机式的发展过程,当权威的国际离子色谱会议(International Ion Chromatography Symposium )把微型化色谱柱的研究作为其重要的议题之一时,微型气相色谱仪的研发就成为了当前气相色谱技术的流行发展趋势和学术界主流研究方向。
从1952年气液相色谱技术进行实际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中气相色谱仪已经成为了物质分析检测类仪器领域中的佼佼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应用技术学科。
通过对气相色谱仪技术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一科技成就甚至一定程度可以代表色谱技术对人类的贡献值。
其从诞生到成熟的经历也可以代表气相色谱的应用历史和现状。
2 我国气相色谱仪的应用现状分析我国气相色谱仪的市场广泛,中国市场是世界气相色谱仪竞争的重点区域,国外厂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其知名品牌有安捷伦科技、赛默飞世尔、戴安等,这些企业一方面活跃了中国气相色谱仪市场,另一方面为我国学习和自主研发气相色谱仪提供了契机,并且使我国气相色谱仪市场呈现出独特特征。
2.1 国产气相色谱仪技术水平分析由于气相色谱仪在不同的行业中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在石油加工、化工、生物化学、环保等方面应用很广,因此我国气相色谱仪生产商基本上围绕行业的需求进行专业化的色谱仪生产,但近年来我国仪器企业也不乏有技术突破的新产品推向市场。
现代色谱分析技术发展及应用色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色谱分析技术也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完善。
本文将就现代色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进行探讨。
一、色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历程色谱分析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最早的色谱法是在液体中通过旋塞柱进行分离的,被称为“旋转色谱法”。
随后,固定相柱的发明推动了色谱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50年代,气相色谱技术的诞生使得色谱分析技术得到了重大突破。
然而,早期的色谱分析技术存在着许多缺点,如分离效率低、分析速度慢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
在20世纪60年代,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被引入,这种技术在分离效率和分析速度方面较传统的液相色谱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
此外,超临界流体色谱、毛细管电泳等新型色谱分析技术的出现也为色谱分析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现代色谱分析技术的分类及原理现代色谱分析技术主要可以分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电泳三类。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1.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气相色谱是利用气体作为载气相和样品分子之间的分隔介质,将混合物中的分离成分分开的色谱技术。
它主要包括样品的气相进样、气相传递和色谱柱的分离。
气相色谱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和灵敏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气体组分分析、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2. 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液相色谱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和样品分子之间的分离介质的色谱技术。
常见的液相色谱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HPLC)。
液相色谱具有高分离度、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色谱法的应用举例CHROMATOGRAPHY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KHKHKHKHKHKHKHJIJIJIJIJIJIJ色谱学原理及应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学课件2009气相色谱法的分析应用举一.气相色谱仪器在工业分析以及分析化学中的应用1.有机气体和无机气体分析⑴普通气体分析和气体行业工业气体分析①高纯气体分析(高纯O2、N2、CO、H2、CH4、Ar、半导体气体中的杂质分析)②空气分离工业、压缩气体分析③燃气成分分析(天然气与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等的成分分析)⑵石油化工厂的气体分析①合成气体成分分析、②控制气体分析、⑶医疗气体分析①呼吸气体分析、②血气分析⑷热力、电力工业部门气体分析①电厂热力部门气体分析、②热力锅炉尾气分析(燃烧效率分析)、③变压器油溶解气体分析(故障分析、)④煤矿气体分析、⑤海军舰艇气体分析、⑸环保气体分析⑹食品、烟、酒等行业的气体分析⑺化肥行业的气体色谱分析(合成气成分与热力锅炉效率分析)⑻制药、农药、有机合成中间体的气体分析1-1 气体分析举例(1)普通气体分析(通常为常量成分分析)普通空气分离气体、焊接用气体(纯气、混合气)(2)高纯气体分析(通常为痕量杂质分析)普通高纯气体品种有:高纯氩、高纯氮、高纯氦、高纯氧、高纯CO、高纯CO2、高纯乙炔、高纯甲烷,试剂级高纯气体(包括无机与有机气体),半导体工业用高纯保护气体和高纯掺杂气体,特殊用途高纯气体(例如核物理、核工业用高纯气体)等,允许杂质总含量一般最高可达1ppm —10ppm(3)例:纯氩与高纯氩中残余氢、氧、氮、总烃分析纯氩与高纯氩国家标准杂质品种与允许含量ppm(V/V)国标品种基本纯度氮氧氢总烃水GB/T4842-1995纯氩≥99.99≤50≤10≤5≤10≤15合格≥99.999≤5≤2≤1≤2≤4一等≥99.9993≤4≤1≤1≤1≤2.5优等≥99.9996≤2≤1≤0.5≤0.5≤1GB/T10624-1995高纯氩(4)高纯氦中的残余氧、氮、氢的分析按照高纯氦的用途不同,残余允许各个杂质气体含量应小于0.5ppm(5)聚合级乙烯原料中残余氢、氧、氮的分析聚合级乙烯原料中残余允许各个杂质气体含量应小于1ppm,注意乙烯是样品本底。
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锂电池电解液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是两种常见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两种色谱技术在锂电池电解液分析中的应用,以展示其在新能源材料研究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气相色谱在锂电池电解液分析中的应用气相色谱(GC)是一种基于样品在气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在锂电池电解液分析中,气相色谱主要用于检测和定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如溶剂、添加剂和杂质。
1.样品制备与进样在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前,首先要对锂电池电解液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通常采用液-液萃取或固相萃取等方法,提取出电解液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然后,将提取物通过吹扫捕集或吸附剂吸附等方法,富集和准备待分析的样品。
2.气相色谱条件优化为了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需要对气相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包括色谱柱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等。
优化后的气相色谱条件可以实现对锂电池电解液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有效分离和检测。
3.数据分析与应用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可以获得锂电池电解液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含量等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了解电解液的组成、评估电池性能及安全性、优化电池设计和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二、液相色谱在锂电池电解液分析中的应用液相色谱(LC)是一种基于样品在液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在锂电池电解液分析中,液相色谱主要用于检测和定量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锂盐、添加剂等)和无机离子(如锂离子、氢氧根离子等)。
1.样品制备与进样与气相色谱类似,液相色谱分析前也需要对锂电池电解液样品进行预处理。
通常采用液-液萃取或固相萃取等方法,提取出电解液中的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离子。
然后,将提取物通过离子色谱或液相色谱等方法,富集和准备待分析的样品。
2.液相色谱条件优化为了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需要对液相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包括色谱柱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选择、泵和检测器等。
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的适用范围
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是化学分析中两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它们分别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气相色谱适用的范围:
1. 描述分子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的挥发性或半挥发性化合物的分离和
定量分析。
例如,气相色谱可用于分离和分析芳香族化合物、酚类、
多环芳烃和杂环化合物等。
2. 用于分析描写分子量低、分子结构比较简单的单体,特别是在聚合
物合成过程中分析单体纯度和聚合反应情况。
例如,气相色谱可用于
分离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等单体。
3. 气相色谱可用于无机化合物和某些有机盐类的分析,例如氟化物。
液相色谱适用的范围:
1. 用于分离和分析极性和非极性化合物,包括非极性有机化合物、高
沸点化合物和极性化合物。
例如,液相色谱可用于分离氨基酸、激素、荧光染料和糖类等。
2. 用于分析具有极性官能团的样品,如醇、酸、酮等。
例如,液相色
谱可用于分离和分析脂肪酸甲酯和糖醛酸等。
3. 液相色谱也适用于分析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和核酸。
例如,液
相色谱可以用于 DNA 和 RNA 的分离和分析。
总之,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技术,它们各自适用
于不同类型的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根据样品类型和试验需求,分析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分离技术进行分析。
气相色谱的研究进展及应用M090314101摘要:气相色谱技术是现代仪器分析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由于其独特、高效、快速的分离特性,已成为物理、化学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阐述了气相色谱系统的组成,介绍了全二维气相色谱技术、快速气相色谱技术、便携式色谱仪和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特点,探讨了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气相色谱技术的前景与展望。
为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利价值。
关键词:气相色谱;研究进展;应用气相色谱技术是现代仪器分析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由于其独特、高效、快速的分离特性,已成为物理、化学分析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进入2l世纪以来,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已渐趋成熟,灵敏度越来越高,技术越来越先进,联用技术的发展更是推进了气相色谱技术研究,在分析复杂混合物的时候,效果越来越明显,因此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用会更加广泛且前景广阔。
1 气相色谱技术的原理色谱法又叫层析法,它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
它的分离原理是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问进行,其中一相是不动的,叫做固定相,另一相则是推动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的流体,叫做流动相。
当流动相中所含的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各组分在性质与结构上的不同,相互作用的大小强弱也有差异。
冈此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有长有短,从而按先后秩序从固定相中流出,这种借在两相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获得分离的技术,称为色谱分离技术或色谱法。
当用液体作为流动相时,称为液相色谱,当用气体作为流动相时,称为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的分离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问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试样的各组分就在两相中经反复多次地分配,使得原来分配系数只有微小差别的各组分产生很大的分离效果,从而将各组分分离开来。
然后再进入检测器对各组分进行鉴定。
2 气相色谱技术的研究进展2.1 全二维气相色谱传统的多维气相色谱发展到今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均已相当成熟,而全二维气相色谱则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新方法。
一、别离原理:1.气相:气相色谱是一种物理的别离方法。
利用被测物质各组分在不同两相间分配系数〔溶解度〕的微小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屡次的分配,使原来只有微小的性质差异产生很大的效果,而使不同组分得到别离。
2.液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根底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
二、应用范围:1.气相:气相色谱法具有别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于应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一般对500℃以下不易挥发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局部可采用衍生化法或裂解法。
2.液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
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400 以上〕的有机物〔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75% ~80% 〕原那么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别离、分析。
据统计,在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
三、仪器构造:1.气相:由载气源、进样局部、色谱柱、柱温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进样局部、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温度均在控制状态。
1.1 柱箱:色谱柱是气相色谱仪的心脏,样品中的各个组份在色谱柱中经过反复屡次分配后得到别离,从而到达分析的目的,柱箱的作用就是安装色谱柱。
由于色谱柱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样器和检测器,因此进样器和检测器的下端〔接头〕均插入柱箱。
柱箱能够安装各种填充柱和毛细管柱,并且操作方便。
色谱柱〔样品〕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工作,因此采用微机对柱箱进行温度控制。
并且由于设计合理,柱箱内的梯度很小。
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的原理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和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都是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其原理有
所不同。
气相色谱(GC)原理:
气相色谱是通过气相作为流动相,将待分析的混合物分离为多个组分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如下:
1. 混合物被进样器蒸发为气体,并通过载气(惰性气体)将蒸气传送到色谱柱;
2. 在色谱柱内,样品成分会与柱内静态相(涂层)发生相互作用,并发生多次快速的吸附和解吸过程。
这个过程会使得样品成分在色谱柱内发生分离;
3. 分离的组分在柱子的不同位置与静态相的相互作用程度不同,从而以不同速度通过柱子;
4. 经过柱子的组分会到达检测器,根据其性质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信号。
液相色谱(LC)原理:
液相色谱是通过液态流动相将待分析的混合物分离为多个组分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如下:
1. 混合物通过进样器被注入到液相流动相(溶液)中;
2. 样品溶解在液相中,溶液在固定相(固定在色谱柱上)的作用下发生分离;
3. 溶液中的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的相互作用程度不同,从而以不同速度通过柱子;
4. 经过柱子的组分会到达检测器,根据其性质的不同,会产生
不同的信号。
总结:
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原理区别在于流动相的不同,气相色谱使用气相作为流动相,液相色谱使用液相作为流动相。
气相色谱主要用于分析揮发性物质,液相色谱主要用于分析相对稳定的溶解物质。
气相色谱法与液相色谱法的比较及应
用
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是化学分析领域中常用的两种分离技术,它们分别利用气体相和液相作为分离介质,通过样品分子在这些相中的分配和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
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的比较:
1. 分离机理不同:气相色谱法基于分子在气相中的相互作用,而液相色谱法基于分子在液相中的相互作用。
2. 适用范围不同: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而液相色谱法适用于水溶性和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3. 分离效果不同:气相色谱法对于具有较小极性差异的化合物分离效果较好,而液相色谱法对于具有较大极性差异的化合物分离效果较好。
4. 检测灵敏度不同:气相色谱法通常比液相色谱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可以检测到更小的化合物浓度。
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的应用:
1. 气相色谱法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医药分析等领域,如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药物代谢产物的分析等。
2. 液相色谱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分析、药物分析、环境分析等领域,如氨基酸的分析、核苷酸的分析等。
综合而言,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在某些情况下,两种技术可以结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分析结果。
1/ 1。
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是两种常见的分析技术,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广泛。
本文将介绍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技术的原理、应用和优劣势。
一、气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是一种基于气相载气流动的分离技术。
它依靠样品分子在固定相上与气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差异,实现样品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主要由进样系统、色谱柱和检测器组成。
1. 原理进样系统将待测样品蒸发成气态,然后通过气化室和进样口进入色谱柱。
色谱柱中的固定相表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吸附剂,用于吸附待测样品分子。
样品分子在固定相上的停留时间根据其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力大小来确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样品分子在色谱柱中以不同速率通过,从而实现分离。
2. 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在化工、生物医药、环境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用气相色谱技术可以分离和分析石油中的各种成分,以及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等。
此外,气相色谱也常用于毒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中。
3. 优劣势气相色谱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特点。
同时,由于气相色谱中使用的固定相是非极性材料,因此适用于分析不挥发或不易溶于液体的样品。
然而,气相色谱仅适用于描写挥发性物质的分析,并且某些样品需要经过衍生化处理方可进行分析。
二、液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是一种基于液相载液流动的分离技术。
它将待测样品溶解在流动相中,通过样品在固定相上的不同与液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样品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主要由进样系统、固定相柱和检测器组成。
1. 原理进样系统将待测样品溶解在流动相中,然后通过进样口进入固定相柱。
固定相柱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例如疏水性、亲水性等。
样品分子在固定相上的停留时间根据其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力大小来确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样品分子在固定相柱中以不同速率通过,从而实现分离。
2. 应用液相色谱技术在医药、食品、环境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色谱分析法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
它利用样品中各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作用力不同(吸附、分配、交换等性能上的差异),先将它们分离,后按一定顺序检测各组分及其含量的方法。
2、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当混合物随流动相流经色谱柱时,就会与柱中固定相发生作用(溶解、吸附等),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各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不同,从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按一定顺序从柱中流出。
这种利用各组分在两相中性能上的差异,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技术,称为色谱法。
3、流动相色谱分离过程中携带组分向前移动的物质。
4、固定相色谱分离过程中不移动的具有吸附活性的固体或是涂渍在载体表面的液体。
5、色谱法的特点(1)分离效率高,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
(2)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
(3)分析速度快,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4)应用范围广,气相色谱: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液相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5)高选择性:对性质极为相似的组分有很强的分离能力。
6、色谱分析法的分类按两相状态分类,按操作形式分类,按分离原理分类。
7、按两相状态分类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LC),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SFC)。
气相色谱: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
常用的气相色谱流动相有N2、H2、He等气体,按分离柱不同可分为:填充柱色谱和毛细管柱色谱;按固定相的不同又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液相色谱:流动相为液体(也称为淋洗液)。
按固定相的不同分为:液固色谱和液液色谱。
超临界流体色谱:流动相为超临界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