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算盘)
- 格式:ppt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15
第3课时用算盘计数(教材P78,例4)
一、填一填。
1.使用算盘时先选定一档作为()位,再向左数第二档是()位,第三档是()位。
2.算盘上一个上珠表示(),一个下珠表示()。
3.867里面的“8”表示(),“6”表示(),“7”表示()。
4.18个十是();540里面有()个十。
二、读写算盘上的数。
(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
读作:写作:读作:写作:
三、在下面算盘显示的数的个位再添1个下珠,算盘上的珠子应拨成( )。
四、算盘上表示的数与哪个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相同的?连一连。
五、你能用两颗算珠在算盘上表示出哪些三位数?试一试。
第3课时用算盘计数
一、1.个十百 2.51 3.8个百6个十7个一 4.18054
二、七百三十一731九百900
三、①
四、
五、101、110、105、150、501、510、505、550。
第七章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节 1000以内数的认识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4-78页例1-例4。
2 .教学目标2.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掌握数1000以内数的方法。
2.运用计数工具,使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
3.让学生认识算盘,知道在算盘上拨珠的方法,初步学会在算盘上拨出三位数。
2.2过程与方法: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拨数、读数和写数以及在算盘上拨珠记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
3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教学重点: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认识算盘,掌握算盘上记数的方法,学会用算盘记数和数数。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的概念,用算盘来数数和记数。
考点分析:能正确的读写1000以内的数,会读写计数器或算盘上的所记的数。
4 .专家建议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将认识的范围扩展到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更大数的组成,学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掌握算盘表示数来深化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10000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的学习打下基础。
5 .教学方法教法:直观教学、引导启发与探索。
学法: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讨论交流。
6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算盘7 .教学过程7.1引入(一)复习导入1. 59的前一个数是( 58 ),后一个数是(60)。
70里面有(7)个十,35里有(35)个一。
46是由(4)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2.数一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例1,以及练习十六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
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在计数器商拨出下面各数,并说说组成。
23 65 96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问:99加1是多少?二、探究新知1.数的认识。
出示教材第74页单元主题图。
1000有多大?演示教材第75页例题1。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2)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3)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2.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10个一是10 10个十是100 10个一百是1000。
(板书)3.小组学习(1)数数(100——1000以内)(2)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师:请你从一百完后书,数到以前,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更快速的方法呢?根据学生所说,全班一齐读。
师:通过刚才的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个(一)、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4.数数练习。
(1)集体数,教材第75页“做一做”。
(2)数数接龙游戏三、巩固新知2.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第1、2题。
根据题目要求连续输出后面的5个数。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饿?板书设计1000以内数的认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1000以内数的认识(2)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例2,以及练习十六第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2、学会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3、为以后理解四则计算做准备.教学重难点: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计数器、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读写法.二、探究新知1.教学P76例2(1)出示计数器,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以内的数。
宾县“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竞赛活动——教学设计学校四小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设计教师魏丽艳课题认识算盘指导教师《课标》解读根据《标准(2011)》的要求,教材增加了认识算盘、用算盘表示数的例题,既渗透了中国传统的数学文化,又为学生认识数位、体会“位值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具和途径。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主要内容。
因为这一阶段的认数,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的表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数位、各个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值等,学生也将认识从“一”到“万”的计数单位,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数级。
学情分析根据二年级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按照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进行。
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在认数的过程中离不开直观的模型,所以教学时要用直观模型,让学生体会一个算珠放在不同的位置上,可以实现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飞跃,从而使数位的知识更直观化。
学习目标1.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记数和数数。
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3.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
重、难点1.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2.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课件、算盘、计数器。
教学过程学习目标学习行为教学策略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数的组成及数位的顺序一、复习。
1.出示计算器,在计算器上你能看到什么?2.通常数位在计算器上从哪边起?右边第一位是哪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3.你能读出计数器上的数吗?问题呈现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还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巩固旧知,为新知作铺垫了解算盘的发展史认识算盘知道算盘的各部分名称记数时,怎样确定数位。
上珠和下珠分别表示什么,0怎样表示?会在算盘上拨数知道怎样正确拨珠练习指法和拨数对新知识的巩固4.同学们,用计数器可以帮助我们数数、记数,其实还有很多工具也能帮助我们数数、记数。
《认识算盘——用算盘表示数》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30~31页的例题、“练一练”的第1,2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算盘和算盘的结构,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了解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能读出、写出算盘上表示的千以内的数,能按要求在算盘上拨数。
2.使学生通过用算盘表示数,感受计数工具的科学和方便,体会计数工具和数的表示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初步体会中华文化的悠久与深厚,逐步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的积极感情。
教学重点: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掌握上珠以一作五的记数方法。
教具准备:算盘、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下面每幅图代表的数分别是多少?并说说它们的组成。
(课件出示)316 20212、引入课题小朋友,我国是个有着5000年历史文化的国家,这悠久的历史文化,就源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你们想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用什么工具和方法来记数的吗?我们一起来看古人是用什么来计数的。
教师出示古人用石头,绳子打结等,到后来发明了算筹,这些是算筹表示的数字。
出示1、2、3、4、5。
)你有什么发现?(有几根小棒就表示几。
)想想6怎么表示?(出示6、7、8、9。
)小结:是呀,这样表示就可以用较少的小棒表示较大的数,这可是我国古人记数的重大发明呢!人类计数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数学的不断发展标志着人类的不断进步。
经过大家的不断创新,咱们创造了一个新的记数工具——算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算盘—用算盘表示数。
板书课题:认识算盘—用算盘表示数二、探究新知1.认识算盘各部分名称。
(1)、算盘有它各部分的名称,你知道吗出示课件上的名认识框、档、梁以及上珠和下珠。
跟着老师在算自己的盘上摸一摸框、档、梁以及上珠和下珠。
(2)、听老师的口令:摸“下珠”,摸“档”,摸“梁”“上珠”“框”。
(3)、刚才我们认识了算盘,你知道算盘是用来干什么的吗(4)、学生回答后师板书完整课题:“认识算盘——用算盘表示数”2.拨法介绍。
《认识千以内的数练习》[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千以内的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数,拨数,写数和读数,能正确使用算盘。
能正确说出千以内数的组成,比较熟练地读数、写数;能根据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和比较,能在具体情景中估计物体的数量大约是多少。
2使学生联系具体实例,了解数的实际含义,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发展数感;在练习中发展观察、比较、推理等初步的思维能力,体会有序思考的思想。
3、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通过思考练习,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分享聚焦1、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有关千以内的数的知识,回顾一下,你都有哪些收获?·我们知道了千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
·我们还知道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
读和写都从高位起;百位是几就写几、读几百,十位是几就写几、读几十,个位是几就写几、读几;如果中间有0要读出来,末尾有0则不读。
·我们还认识了算盘,知道了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计数时要拨珠靠梁。
师:同学们,关于千以内数的知识学得真不错。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完成一些练习。
2、有人说:“数是数出来的”。
还记得我们是怎么认识千的吗?我们是通过数方块的方式,先一个一个的数,1、2、3……7、8、9、10,10个一就是1个十。
有了十我们就可以十个十个地数,一个10,两个10,三个10……九个10,十个10,10个十就是一个百。
接下来一百一百地数,一个百,两个百……九个百,十个百,十个一百就是1个千。
这一个千里面,有10个百,10个百里面有10个十,10个十里面有十个1,所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后来我们学会了拨算盘数数,你会用算盘拨出这些数吗?拨一拨,并说说每一个数的组成,开始吧。
《用算盘表示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30-31页的内容教材分析:《用算盘表示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数数、认数,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会用小棒、数位表、计数器等不同方式表示数后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内容,一方面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发明的,激发学生对算盘的喜爱,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作为“用不同方式表示数”的方法之一,丰富学习内容,了解用算盘计数的知识,体会用算盘计数有着形象直观、体现数位特征的特点,深化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计数器,并会利用计数器表示数和数数。
但是对算盘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课前我先安排学生看书自学,认识算盘的结构。
由于孩子好奇心强,对于新鲜的东西,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利用知识迁移来学习用算盘表示数,理解十进位值制计数法,难度应该不会太大。
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记数和数数。
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计数的方法,理解十进位值制计数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教学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的学具算盘、教具算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孩子们。
这节课兔博士将带我们参观中国珠算博物馆!你们开心吗?师:咱们跟着兔博士一起出发吧! 2. 介绍算盘的历史(课件动态演示)课件:欢迎来到珠算博物馆兔博士:首先我们来到的是中国珠算史厅。
大头蛙:咦!这些是什么呀?(课件出示计算工具图,动态演示介绍算盘的历史)兔博士:这些是人们以前使用的计数工具。
你们知道吗?最早人们用摆石子的方法计数,捕来几只野兽就摆放几个石子。
《认识算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算盘,了解算盘各部分名称,会确定数位,知道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并会用三指拨珠的方法在算盘上拨珠表示万以内的数。
2.通过在算盘上拨珠记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3.了解算盘的广泛应用和对数学发展的贡献,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会读写算盘上的数。
教学难点:读写带有上珠的数。
教学准备:教师用大算盘一把,学生用小算盘每人一把。
教学过程:(一)了解记数的发展教师:同学们学习了很多有关数的知识。
在古代人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这些数的呢,你们知道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介绍古代的记数方法。
(1)实物记数。
古人用石头和物品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记数。
(2)结绳记数。
有一个物品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
(3)算筹记数。
用纵横交错的小棒来记数。
(4)中国的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发明创造,其结构简单,算法简便。
算盘能与中国的四大发明相媲美,为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明代是算盘的成熟时期,当时的商人程大位撰写的《算法统宗》是我国影响最大的珠算巨著。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数学课不仅仅是学数学知识,更承担了文化传承的重任。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认识到,记数是生产生活的需要,算盘是记数工具之一,从中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了解数学发展历史,渗透数学文化,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认识算盘教师:你在哪里见过算盘呢?1.认识算盘的结构和各部分名称。
教师:说一说算盘是什么样子的。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介绍算盘:算盘是长方形的,周围是木框,里面有一根一根的小棒将珠子穿起来,称为“档”(板书:档)。
档中横的一条叫“梁”,梁上有两个珠子,称“上珠”(板书:上珠),也有的算盘只有一个上珠,梁下有五个珠子,称“下珠”(板书:下珠),有的算盘只有四个下珠。
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记数和数数。
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3.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过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千以内的数,下列图中各表示哪个数?2.介绍算盘的历史看似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它的记录方式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二)认识算盘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看了这段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师:看来小小的算盘背后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既然它这么有魅力,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吧!(板书课题)关于算盘,你想了解些什么?(生汇报)请翻开课本第78页,同桌边看边交流,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生汇报)(1)(师出示算盘,并配合课件演示)算盘外面的框叫做“框”,一起说一次;中间横着的木条叫梁(生说“梁”),穿珠子的小棒叫“档”,梁上面的珠子叫上珠,梁下面的珠子叫下珠。
认识了吗?这个叫…….(师任意指,学生认)(2)介绍学生算盘仔细观察,这个算盘和刚才的有什么区别?(生汇报)是的,现在很多算盘都制作成了这个形状,但是它的用法和刚才的是一样的。
(3)通过游戏巩固。
师(出示大算盘):看来大家都认识了算盘。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看谁说得快”的游戏,我指着算盘的某个部分,请你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师用手指出框、梁、档、算珠,要求学生迅速说出其名称。
师:很好,下面请同桌两人一组,也玩一玩这个游戏吧。
(4)认识上珠和下珠。
完全认识的孩子请坐直。
师:仔细观察算盘上的算珠,你能发现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师:介绍上珠和下珠的名称,并介绍其作用,最后出示(课件)。
师:很好,现在谁来说说,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上珠表示多少?生:梁上面的算珠叫上珠,一颗上珠表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