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 第五单元易错题

二年级 第五单元易错题

二年级 第五单元易错题
二年级 第五单元易错题

第五单元易错题

易错题1:画一条5cm的线段。

错因分析:学生会将线段画成“___________”这是由于学生对线段的特点没有理解清楚:线段首先是直的,其次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无限延长,线段有长度。

纠错措施:通过各种题型掌握线段的特点,比如“画”——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找”——下面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数”——下面图形中一共有多少条线段;“量”——量出下面线段的长度并记录下来;“折”——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比老师的线段更长一些的线段;并且通过“判断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易错题2:请读出下面线段的长度

错因分析:学生容易将第二幅图中的线段读作“4cm”,这是由于一般测量物体长度时都从0刻度进行测量,孩子容易被定势影响,每个物体指向几厘米就读作几厘米,没有注意起点是否变化。

纠错措施:培养孩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知道测量物体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从任意刻度都可以测量出物体的长度,然后多加练习。练习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家长以不同刻度为起点测量物体,孩子读测量结果(2)在孩子画线段图时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从0开始画一条4cm的线段,再从3开始画一条4cm的线段,使孩子在练习中不断体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不仅要看终点,还要看起点。

易错题3:

找规律数线段错因分析:本题从第二个图开始学生就容易漏掉中间的线段,认为3个点可以连3条线段,4个点可以连4条线段,5个点可以连5条线段。这是因为孩子没有正确理解什么是“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所以会出现遗漏现象。

纠错措施:(1)连线要有序。比如将4个点分别用ABCD表示,从A点先连线段,会有AB、AC、AD三条,从B点开始连线,会增加BC、BD两条,最后从C点连线,又增加CD一条,这样合起来3+2+1=6条。(2)感受题目中隐藏的规律。通过2点、3点、4点、5点分别连接多少条线段,逐渐感受“增加一个点,这个点就会跟其它所有的点连成线段,所以增加的线段会比点数少1个。”最后形成规律:“线段数=1+2+3+......+(点数—1)”。

易错题4:

错因分析:一些学生对厘米和米的长度没有具体感知,填写单位名称时会张冠李戴。如“橡皮厚约1米”。

纠错措施:首先要“看”1厘米、1米有多长;然后“比划”1厘米、1米的长度,并保存在记忆中;最后“联想”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厘米或者1米,反复感知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逐步深入,形成长度观念。

易错题5:

错因分析:这题很多同学会直接用50+20=70米,没有看到题目中“返回”二字。这跟孩子读题比较粗心有关系,如果仅仅靠语言理解“为什么算式中出现两个20”,对于有些孩子会比较困难。

纠错措施:建议可以通过简单的线段图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用“20+20+50=90米”。

易错题6:

错因分析:第二问中有些同学将98和92厘米也当作了答案,没有理解“比红红高、比亮亮矮”应该不包含红红和亮亮的身高。明明的身高要大于92厘米,小于98厘米。纠错措施:增强对孩子理解能力的培养,能说出明明身高的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举一反三,知道明明最少是多少厘米,最高是多少厘米?

易错题7:

错因分析:对于组合图形孩子比较陌生,不知道从何下手计算它的高度,会出现漏掉加数、找错数据等现象,比如倒数第二个图,有些孩子只计算正方体和粉色长方体的高度,因为这两个图形比较明显,而忽略了最下面的橙色长方体的高度。

纠错措施:先说一说每个组合图形分别由哪几个基本图形组成的,每个基本图形高度是多少厘米,最后再计算并检查一下。

易错题8:

错因分析:本题由于孩子没有见过刻度不全的尺子,所以拿到题目有些懵,不知道该怎样画。其实只要让孩子理解画图时可以利用“加”或者“减”两种方式,另外不一定从0开始作为起点画图。

纠错措施:(1)可以采用“加”的方式。如先从0画到4,这是4厘米,再添上从0到1的1厘米即可。还可以先从1画到4,再从4画到6。(2)采取“减”的方式。因为6—1=5cm,所以可以从1画到6.

易错题9: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是2米,这根绳子原来有多长?

错因分析:孩子会列式2+2=4米,因为没有理解什么是“对折再对折”。

纠错措施:对于抽象理解有困难的题目,我们可以采用直观思维,借助实物,如纸条或者绳子给孩子做试验,理解“对折再对折”的意义,知道对折两次就是4段同样长的绳子,所以列式是2×4=8米。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精选(答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练习 姓名:得分: 一、我会填。 1、口算、笔算加减法时都要把(数位)对齐。 2、有一个四位数,千位和十位上的数都是7,其余各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是( 7070),读作(七千零七十)。 3、除数和商都是7,被除数是( 49 )。6个6相加是( 36 )。 4、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是一种(平移)现象。 5、8287是( 4 )位数,右边的“8”在(个)位上,表示( 8 )个(一)。左边的“8”在(千)位上,表示( 8 )个(千)。 6、在2050,7800,6008,4202中,只读出一个零的数有(2050、6008、4202)。 7、8是4的( 2 )倍;8的4倍是( 32 )。 8、在5□□9的方格中填入数字( 4 )和( 9 ),结果最接近5500。 9、从900数起,十个十个地数,第五个数是(950)。 10、4899相邻的数是( 4898 )、( 4900 ),后面的三个数是( 4900 )、( 4901 )、( 4902 )。 11、从二到九的乘法口诀中只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的口诀有( 8 )个。 12、3060克=( 3 )千克( 60 )克 5千克5克=( 5005 )克 1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单位 一枚2分硬币约重( 1 )克。一支铅笔约重10(克)。 一只苹果约重( 150 )克。(多种答案)一辆大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千克)。 14、按要求在2,4,5,6,8,9六个数字中各挑选四个组成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46 )+(52)=(98);退位减法:(52)-(46)=(6) 15、3□68>3603,□里最小能填(6)。5□99< 5100,□里最大能填( 0 )。 16、用4、8、0、1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四位数是(1048),最大的四位数是(8410)。它们的差是( 7362)。 17、水果店有20千克苹果,5千克梨。算式20÷5 = 4 解决的问题是: (苹果是梨的几倍?) 18、补充问题或者条件:有35棵树,( 7人种树),平均每人种几棵? 19、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也可以表示(12里面有3个4)。 20、冷饮店进了100瓶冰红茶,上午卖出27瓶,下午卖出35瓶。还剩多少瓶? 100-(27+35)= 38(瓶)是先求(一天一共卖出多少瓶?)再求(还剩多少瓶?)。 100-27-35 = 38(瓶)是先求(上午卖出后剩下多少瓶?)再求(下午卖出后还剩多少瓶?)。 21、写出下列时刻分针和时针分别成什么角。 3时 8时 3:30 9:20 (直)角(钝)角(锐)角(钝)角 23、在得数比600大的算式后面画“□”,得数比500小的算式后面画“○”。 450+49( ○ ) 289+325( □ ) 658-188( ○ ) 800-201()

2020学年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易错题试卷

2020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易错题卷 (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考试期间,不得使用计算工具或手机。 3、答案写在规定地方,密封线以外不给分。 ------------------------------------------------------------------------------ 一、填空题 1、小马虎在计算“28-□÷4”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减法后算除法,结果 得数是5,正确的得数应该是()。 2、小明在计算□-24÷6时,先算的减法后算的除法,得数是2,正确的得数 应该是多少? 3、王阿姨本来准备买3块蛋糕,她怎样买合适?每块8元,买4个及以上每 块优惠2元,列算式为:。 4、45里面有()个5,列算式为。 5、48÷8=6,当被除数减少3,除数增加1时,商是()。 6、☆-△-△-△=○,☆÷△=()。 7、萍萍在计算“8+□÷8”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后算除法,结果 得数是7,正确的得数应该是()。 8、妈妈买来16个桃子,分给姐姐和妹妹两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到() 个桃子,列式为()。9、72÷8=(),表示把72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也表示()里面有()个()。 10、24÷4=()读作(),表示把()平 均分成()份,每份是(),表示()里面有()个()。 11、○和△各代表什么数? 30÷○=6,△+△+○=17,○=(),△=()。 12、 分香蕉 13、读出下列算式。 14、填一填 15、用3、5、15 这三个数,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总汇 1、先画一画,再填空。 (1)14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还剩()个。 列式: (2)1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还剩()个。 列式: 、 算式:□○□=□(盘)……□(个) □○□=□(个)……□(个) 3、余数可能是哪些数?请写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5=□……□□÷5=□……□ □÷5=□……□□÷5=□……□ 4、□里可以填哪些数?请写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5......3 □÷□=5 (3) □÷□=5......3 □÷□=5 (3) 5、有车轮25个,最多可以装多少辆三轮车?

6、有3盒乒乓球,每盒8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还剩几个? 7、有53个玉米,小猴每次可以运8个,如果全部运完,至少要运多少次? 8、在□÷○=8……6中,○最小是(),此时□是()。 在□÷8=6……○中,○最大是(),此时□是()。 9、在□÷□=□……1中,除数最小是()。 在□÷□=□……2中,被除数最小是()。 10、○○□□□○○□□□○○□□□……,第30个图形是()。 1,3,5,1,3,5,1,3,5……,第19个数是()。 11、用2、5、8这三个数字,你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写出来。 305里面有()个百和5个()。 985由()个十、9个()和()个()组成。 最小的三位数是(),它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12、□里最小可以填什么数字? 500<□99 □55>156 695<69□ 34□>344 400<□98 735<7□9 63□>637 □37>645 13、 14、直尺的厚度大约是2()。一根筷子大约长2()。 一支粉笔的长度大约是1()。一只蚂蚁身长4()。 图钉长约8()。一个文具盒的宽大约是6()。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易错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易错题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 1、在()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两组对边()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组对边平行。 3、常见的四边形有()。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有()组对边平行。 5、()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具有()。 6、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6厘米,()厘米。 7、右图中有()个平行四边形,()个梯形。 8、两条直线相交成()度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9、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相对的两条边互相( 10、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为底,能作出()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 11、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2、()和()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3、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度,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度。 二、“对号入座”选一选 1、下面错误的是() A、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B、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两条直线相等。 C、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D、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和都是3600 。 2、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比原长方形的周长()。 A、大 B、小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指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的长。 A、线段 B、射线 C、直线 D、垂直线段 4、下面四边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 A、、、 5、在一个等腰梯形中画一条线段,可以将它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 A、梯形 B、平行四边形 C、三角形 6、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可以相交成4个()。A、锐角B、直角C、钝角D、平角 7、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可以引()垂线。A、一条B、两条C、无数条 8、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A、平行四边形B、梯形C、长方形 9、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长方形 B、圆形 C、平行四边形 D、等腰梯形 10、右图中有()个梯形。A、5 B、7 C、9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分析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错例1 题目描述: 典型错解: 错因分析: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有所误解,认为像综合算式48-7+12=53(人)和分式48-7=41、41+12=53(人)两种算式的形式不一样就是两种列式的方法,没有将其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联系起来,再加上教师在讲授的时候没有有效引导,从而导致这样的错误出现。

教学建议: 教师在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交流和反馈解题的思路,使学生明确48-7+12=53(人)这个算式中,4第一步48-7就表示转走7人以后班级的人数,再加上12表示转来后现在学生的人数。对比分式48-7=41、41+12=53(人)不难发现,二者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从而告诉学生解题思路相同的算式是相同的方法,激发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如48+12-7=53,先求出转来后的班级人数,再求转走后的班级总人数。 错例2 题目描述: 校园里有22盆菊花,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两种花一共有多少盆? 典型错例: 错因分析: 通过学生的做题,可以分析出造成学生错误的原因大致有两个:首先是学生审题不够仔细,对于问题没有认真分析,想当然的拿两个已知的数字22和13相加;其次学生对其中的数量关系不够明确,没有认真分析其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以及要求的问题,特别是“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这个中间条件分析得不够透彻,以至于不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题目,认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知道要想求“两种花一共有多少盆”这一问题,必须知道月季花和菊花各多少盆,从而顺着问题去找。学生进而从已知的条件中知道菊花有22盆,但月季花需要借助“月季花比菊花多13盆”这一中间条件去求,从而知道月季花可以用“22+13”这一式子表示,找到了两个必须的条件,“两种花一共多少盆”学生就可以列式22+13+22=57(盆)。因此在此类知识上,引导学生对于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是今后教师教学的重心。 错例3 题目描述: 小红:我今年6岁。妈妈:我的年龄是小红的6倍。妈妈比小红大几岁? 典型错例: 错因分析: 学生出现此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审题不够仔细,对于问题没有斟酌就开始下笔,以至于答非所问。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对已知条件的分析还不到位,对于“我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这一中间条件理解还不是很透彻。

二年级数学能力试卷易错题

二年级能力试卷易错题 姓名: 1、用 2、6、4三个数字能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其中()和 ()相加和最大,()和()相加和最小。 2、有3根绳子,第一根长23 米,第二根比第一根短13米,第三根比第二根长7 米。第()绳子最长,最长的绳子比最短的绳子长()米。 3、某班学生45人,订阅《中国少年报》的有18 人,订阅《小朋友》的有25人,其中两种都订阅的有7 人,两种刊物都订的没有订阅的有()人。 4、在一条长36 米小路的一边种树,每隔 4 米种一棵,两头都要种,一共要种多少棵

5、桌上有三盘苹果,小明说:“第一盘比第三盘多5只。小芳说: “第三盘比第二盘少3只。”已知第一盘有14只,第二盘有多少只 6、1头猪可换2只羊,1只羊可以换2只兔,1头猪和1只羊可以换 多少只兔呢 7、数一数 图中有()条线段,有O的三角形有()个 8爸爸今年33岁,比奶奶的一半小6岁,奶奶今年()岁。 9、一个商店卖出30台冰箱后,剩下的比卖出的多12台,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 台冰箱 10、一座桥的两旁共有12盏灯,每两盏灯之间的距离是3米, 这座桥长多少米

)、4 8 □ O □ - 口 1 +O 口 5 8 13、 从7、& 2、9四个数字中, 任选两个组成两位数,其中最接近 80的数是(),最接近70的数是( ),它们相差( )。 14、 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车上共有乘客 38人。到乙站后,下车的 乘客比上车的乘客少4人。现在车上有乘客( )人。 15、 要使式子9口-46为退位减法,□里共有( )种不同的填数方 法。 11、张师傅买了 22盆花摆成如右图的形状, 这些花盆够放吗(列式 算一算) 12、 (1) 56-( )< 48 +16 (2) 49、( )、25、 16、( (3) □ 2 3 □ -2 □ + □ 9 4 6 9 7 5 9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集锦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集锦 集锦一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把()对齐,从()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向()位进1;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应向()位退1。 2、判断:计算加减法时,是从高位算起最方便。(对错) 3、姐姐今年31岁,妹妹今年19岁,再过10年,姐姐和妹妹的年龄相差()岁。 4、计算7×8-7时,可用乘法口诀()求得数。 5、一支钢笔8元,妈妈买了4支,还剩18元,妈妈带了多少钱?() 6、从一个点,用尺子向()的方向,画()条笔直的线,能画成一个()。 7、()大格=()小格 8、时针走一大格是(),走5小格是();分针走1大格是(),走1小格是()。 9、6×7读作(),表示()个()相加的和是()。计算时所用的口诀是() 二、 = 或 2、

3、相同数相加可以用()计算;四只兔子有()条腿 任何一句乘法口诀都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对错) 4、动物园售票处,成人票6元,儿童票3元,小兰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一共用多少钱?() 三、 1、2×7改写成加法算式是()。 2、两个数的积一定大于两个数的和(对错) 3、两个乘数都是8,积是()。 4、3个8相加,和是(),3与9的和() 5、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4,乘法算式是()。 6、7和9的和是(),7个9的和() 7、4+4+4+4+3可以改写成算式()或() 5+5+5+4可以改写成()或() 8、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5,积是(),6个9相加,和是()。 9、三七二十一,乘法算式()和() 10、积是28的算式是()11、一只猴子4条腿,6只猴子()条腿。 11、 过半小时过5分钟5分前过1时

(易错题)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单元检测卷(答案解析)

(易错题)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 检测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用两个这样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厘米。 A. 12 B. 48 C. 144 2.一个正方形中,互相垂直的线段有()对。 A. 5 B. 6 C. 3 D. 4 3.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条。 A. 1 B. 2 C. 4 D. 无数 4.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一定不能拼成()。 A. 长方形 B. 梯形 C. 三角形 D. 平行四边形5.下图中共有()个平行四边形。 A. 10 B. 6 C. 4 6.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折痕会() A. 互相平行 B. 互相垂直 C. 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7.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间最多可以画()条垂线。 A. 0 B. 1 C. 2 D. 无数 8.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画这个平行四边形的()条高. A. 1 B. 2 C. 无数条 9.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可以引()垂线。 A. 1 B. 3 C. 无数 10.在图上找一点D,使ABCD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种选法。 A. 1 B. 2 C. 3 D. 4 1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 A. 相交 B. 互相垂直 C. 互相平行 D. 不确定12.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 A. 长方形 B. 正方形 C. 平行四边形 二、填空题

13.平行四边形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图中,a∥b,c∥d,则下图中有_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________个梯形。 15.过点P画出线段MN的垂线,并量出∠M的大小. ∠M=()° 16.下图中,________∥________,点A与b边上的点相连的线段中,线段________最短。 1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相邻边长度和是10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________。18.看图线段a垂直于线段b,请填出每种角的个数。 (________)个直角,(________)个锐角, (________)个钝角,(________)个平角。 19.这张试卷的两条对边互相________,相邻的两条边互相________. 20.平行四边形可以从边上________向对边画________,画出的________都是高。 三、解答题 21.给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地围栅栏,它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12米和15米,一共需要多少米的栅栏? 22.过A点画直线BC的垂线和平行线.

【精品】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易错题

【精品】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易错题 一、培优题易错题 1.动脑筋,想一想。 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A 应该是几?B应该是几? 4A2 2 B1 3 解:A是1,B是3。 【解析】【分析】观察A所在的第四行可知,A不可能是2、4,观察A所在的第二列可知,A不可能是3,则A是1; 第二列出现了数字1、2、3,则剩下的数是4,观察B所在的第二行可知,B不可能是1、4,观察B所在的第3列可知,B不可能是2,则B是3,据此推理。 2.一个四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数字的2倍,十位上的数字是百位数的2倍,百位上的数字是千位数字的2倍,这个数是多少? 【答案】解:假设千位上的数字是1,则百位上的数字是1×2=2、十位上的数字是2×2=4、个位上的数字是4×2=8,所以这个数是1248。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问题,可以用假设法,先确定千位数字,然后用千位数字×2=百位数字,百位数字×2=十位数字,十位数字×2=个位数字,据此解答。 3.学校开设了美术、音乐和体育三门课,王、李、张老师分别教其中一门课。王老师不是美术老师,李老师从不在操场上课,张老师上课要有钢琴。这三位老师分别教哪一门课? 【答案】

【解析】【分析】根据条件“ 张老师上课要有钢琴”可知,张老师教音乐;根据条件“ 王老师不是美术老师”可知,王老师可能是体育老师或音乐老师,因为张老师教音乐,则王老师是体育老师,那么李老师是美术老师,据此推理。 4.接着往下画 (1) (2) (3) 【答案】(1) (2) (3) 【解析】【分析】(1)观察图形可知,此题是按“”两个图形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往下画; (2)观察图形可知,此题是按“”三个图形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往下画; (3)观察图形可知,此题是按“”四个图形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规律往下画。 5.先把不符合规律的图形划掉,再在后面画出正确的图形。 (1) (2)

二年级易错题整理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精选 红旗小学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数学文化 除法的来历 除法最早使用是在先秦时期,或更早一些.形成于那个年代的《筭数书》中关于除法的表示方式共有7类19种,涉及55条.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数的除法运算.自公元前春秋战国4时代之前我国出现了用“九九“表计算乘法以后,人们也总结了用口诀来计算除法的方法.《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当时我国主要是用算筹和门诀来计算除法的. 我们现在用的除法符号“÷”是一位瑞士学者雷恩(Juhann liuinrich Rahn,1622-1676)于1659年在一本代数书中使用的.几年以后,该书被译成英义,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因为“÷”号在欧洲大陆长期被用来表示减法,为了与减法区别,后来一位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W.Leibnitz,1618-1716)主张用“:”做除号,与当时流行的比号一致.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仍然用“:”做除号.

信息窗1 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 1.原题: 判断:20÷4=4……4 () 分析:误认为余数可以大于或等于除数。 正解: 举一反三: 判断:26÷5= 4 …… 6 () 36÷6= 5 …… 6 () 2、原题:有17枝花,每5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还剩几枝?分析:容易把余数的单位名称写成商的单位名称。 正解: 举一反三: a、每3只皮球装1盒,17只皮球至少需要几个盒子才能装下? b、39个小朋友去划船,能做满几条船?还剩几个小朋友?

3、原题:今天是8日,星期一,到31日是星期几? 分析:算式正确,但没算完。应再列:8÷7=1……1,因为余数是1,条件又告诉8号是星期一,所以31÷7=4……3,余数是3,应为星期三。 正解: 举一反三: a、今天是8月1日,星期一,到8月31日是星期几? b、今天是8月1日,星期一,到8月26日是星期几? 信息窗2 课题: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1、原题:小红有一些书,总数不到40本,把这些书摆成5堆多3本。小红最多有多少本书?最少有多少本书? 分析:前半部分算式正确,但没理解被除数、商数、余数之间的关系,也少解一问。40÷5=7(本)……5(本),本来应该余3本,但计算中余5本,多出2本,就应在总数40中去掉多出的2本,40-2=38(本),所以最多为38本。最少则当商为1即每堆只有1本时,总数最少为8本。

二年级语文数学易错题

二年级语文数学易错题

————————————————————————————————作者: ————————————————————————————————日期: ?

错题分析 第一单元 1.【题例】小猴运53个玉米,每次运8个,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全部运完?【思路点拨】全部运完,就是一个不剩,如果有剩余,还必须再来运一次。【解题过程】 53÷8=6(次)……5(个) 6+1=7(次) 答:至少要运7次才能全部运完。 2.【题例】屋门口有9盆花,王大伯每次能搬两盆花,要几次才能将这些花全部搬进屋? 【思路点拨】王大伯每次能搬两盆花,那9盆花里面一共有4个两盆花,还余一盆。余下的一盆花要不要搬走呢,请看问题“将这些花全部搬进屋”,所以王大伯还需要再搬一次。 【解题过程】9÷2=4(次)……1(盆) 4 +1=5(次) 答:要5次才能将这些花全部搬进屋。 3.【题例】小明和小华去买同样的练习本,小明买7本,小华买5本,小明用的钱比小华多6角,这种练习本每本多少钱? 【思路点拨】小明买的练习本比小华多,所以用的钱也多。多2本练习本,钱多6角,所以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3角。 【解题过程】7-5=2(本) 6÷2=3(角) 答:这种练习本每本3角钱。 4.【题例】二(1)班43名同学的家长到学校来参加家长会,会议室已经有4张长凳,每张长凳可以坐8人,那么,在开会前还需要到商场里买几张长凳,才能使每个家长都有座位? 【思路点拨】43名家长,每张凳子可以坐8人,也就是求43里面有几个8,43里面有5个8,也就是5张凳子,还多了3个人也需要一张凳子,所以一共需要6张凳子,已经有了4张凳子,那么就需要再买2张凳子就够了。 【解题过程】45÷8=5(张)……3(人) 5+1=6(张) 6-2=4(张)

(易错题)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检测(有答案解析)

(易错题)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检测(有答案解 析)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 3厘米、4厘米、7厘米 B. 4厘米、3厘米、6厘米 C. 6厘米、6厘米、12厘米 2.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1.6厘米和1.2厘米,第三条边可能长()。 A. 0.4厘米 B. 2.8厘米 C. 2厘米 3.下面每组三个角,不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是()。 A. 124° 27° 39° B. 85° 45° 50° C. 24° 78° 78° 4.王强用一根6cm长的小棒和2根2cm长的小棒围三角形,结果发现()。 A. 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B. 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C. 围不成三角形 5.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厘米,10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厘米。A. 5 B. 12 C. 18 6.在一个钝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钝角和两个锐角,其中两个锐角的和比90°() A. 大 B. 小 C. 相等 7.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30厘米、40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要在下面的三个量中选出,只能选() A. 50厘米 B. 70厘 C. 80厘米 8.在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度数比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和大2°,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9.下面三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 6cm、6cm、12cm B. 4cm、6cm、7cm C. 3cm、3cm、3cm 10.下面各组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A. 6cm 7cm 8cm B. 3cm 3cm 5cm C. 5cm 3cm 8cm 11.能组成三角形的一组线段是()。 A. 6cm,5cm,11cm B. 3cm,4cm,6cm C. 4cm,2cm,1cm 1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1、∠2和∠3,已知∠2的度数是∠1的2倍,∠3的度数是∠1的3倍,这是一个()三角形。 A. 直角 B. 钝角 C. 锐角 二、填空题 13.三角形ABC中,∠A=35°,∠B=52°,∠C=________,这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1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A,∠B,∠C。∠A的度数是∠B的2倍,∠C的度数是∠B的3倍,这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 15.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25°,另一个角是它的3倍,第三个角是________度,这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 16.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底角是34°,那么它的顶角是________,这是一个________三角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集锦

2017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集锦 一.填空题 1、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如果余数是4.除数最小是().如果除数是4.余数最大是() 2、一个数除以5商7余数是4.这个数是() 3、76…….最大是() 4、7……6. 最小是() 5、比较数位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时,我们首先比较()位. 6、一个数最高位是万位,这个数是()数。 7、用2、4、6能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 8、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被减数和减数一样多,差是()。 9、表示物体质量一般用()和()作单位。一只兔子大约重3()。 10、由7个千和85个十组成的数是(),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 11、1、3、7、13、()、31、……。 12、35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还可以表示()里面有()个()。 13、口算笔算加减法都要把()对齐。 14、用6、0、0、8组成四位数,最大的一位是(),最小的一位是(),读数时,只读一个零的是()、()、()和()。一个零也不读的是()和()。 15、与399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6、录音机原价是398元,现价是288元,便宜了约()元。 17、8个碗,14根筷子,可以分给( )位客人. 18.从45里面连续减去5,减()次还剩5. 19、从63里面连续减去9,减()次还剩0. 20、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位,它是一个()位数。21、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是7,余数最大是()。 22、写出3998后面的第3个数是()。 23、写出两道商是6的除法算式()、()。 24、在一道除法算式里,除数和商都是7,余数是3,被除数是()。 25、一个鸡蛋的重量比一个西瓜的重量()得()。 26、“神州8号”升空时()现象,“神州8号”绕地球飞行是()现象。 二.判断题。 1、计算78和567用的是同一句口诀。() 2、91比91小。() 3、111 1. () 4、在调查本班周末愿意去动物园、游乐园、海滨公园3个地方的人数时,可以采用画“??正的办法统计。() 5、在除法运算中,余数可以比除数大。() 6、4444中所有的4表示的意义都相同。() 7、大三角尺上的直角比小三角尺上的直角大。() 8、一个三位数减一个三位数,差一定是三位数。() 9、三个锐角和起来一定是钝角。() 10、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最高位读起和写起。() 11、所有的长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12、老师有20块糖,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的4块。() 13、统计中的一格只能代表一个单位。() 三、用竖式计算 789= 39+65= 9026= 78= 728 精选文档

二年级能力试卷易错题

二年级能力试卷易错题 1、用 2、6、4三个数字能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其中()和()相加和最大,()和()相加和最小。 2、有3根绳子,第一根长23米,第二根比第一根短13米,第三根比第二根长7米。第()绳子最长,最长的绳子比最短的绳子长()米。 3、某班学生45人,订阅《中国少年报》的有18人,订阅《小朋友》的有25人,其中两种都订阅的有7人,两种刊物都订的没有订阅的有()人。 4、在一条长36米小路的一边种树,每隔4米种一棵,两头都要种,一共要种多少棵? 5、桌上有三盘苹果,小明说:“第一盘比第三盘多5只。”小芳说:“第三盘比第二盘少3只。”已知第一盘有14只,第二盘有多少只? 6、1头猪可换2只羊,1只羊可以换2只兔,1头猪和1只羊可以换多少只兔呢? 7、数一数 图中有()条线段,有○的三角形有()个

8、爸爸今年33岁,比奶奶的一半小26岁,奶奶今年()岁。 9、一个商店卖出30台冰箱后,剩下的比卖出的多12台,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台冰箱? 10、一座桥的两旁共有12盏灯,每两盏灯之间的距离是3米,这座桥长多少米? 11、张师傅买了22盆花摆成如右图的形状,这些花盆够放吗?(列式算一算)] 12、(1)56-()<48 +16 (2)49、()、25、16、()、4 13、从7、8、2、9四个数字中,任选两个组成两位数,其中最接近80的数是(),最接近70的数是(),它们相差()。 14、一辆汽车从甲站出发,车上共有乘客38人。到乙站后,下车的乘客比上车的乘客少4人。现在车上有乘客()人。 15、要使式子9□-46为退位减法,□里共有()种不同的填数方法。 16、妈妈买来6个苹果,请小远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都要有苹果),共有()种不同的放法。

(易错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单元检测题(有答案解析)

(易错题)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检测题(有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用两个这样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厘米。 A. 12 B. 48 C. 144 2.下列各句话中有()句是错误的。 ⑴两条直线相交,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⑵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这两条直线的垂足。 ⑶平行线之间的线段处处相等。 ⑷两条直线都与另一条直线相交,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A. 1 B. 2 C. 3 D. 4 3.上午9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A. 互相平行 B. 互相垂直 C. 互相平行或相交 D. 不能确定 4.以下方格图中已经画了三个点,请在图中再找一个点,使图上的四个点依次相连后成为平行四边形,一共有()种方法。 A. 1 B. 2 C. 3 D. 无数 5.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折痕会() A. 互相平行 B. 互相垂直 C. 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6.将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展开后的折痕()。 A. 相互平行 B. 相互垂直 C. 相互平行或垂直 7.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外)相邻两边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那么8厘米这条边上的高可能是()厘米。 A. 4厘米 B. 5厘米 C. 6厘米 D. 7厘米8.用长3cm,3cm,5cm,5cm的四根小棒可以搭成()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A. 1 B. 2 C. 3 D. 无数个 9.在同一平面内,a∥b,b⊥c,那么直线a与直线c()。 A. 相交但不互相垂直 B. 互相平行 C. 互相垂直 D. 不确定 10.平行线间的距离()。 A. 相等 B. 不相等 C. 不能确定 1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 A. 相交 B. 互相垂直 C. 互相平行 D. 不确定

(完整)二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整理卷

二年级上册数学易错题整理卷 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 一、口算: 7×9= 88-30= 4×6= 23-7= 7×4= 61-9= 35+37= 56-9= 6×7= 2+9= 77-34= 6+87= 6米+8米= 74厘米-17厘米= 2×8-7= 9×5-12= 64+20-6= 5×7+8= 38+(60-32)= 2×9+4= 8×5-8= 6×3+3= 5×5-3= 9×4-7= 二、列竖式计算: 90-47= 61-33= 50-24= 65-48= 29+66= 80-66= 76-9-49= 80-(25+37)= 72+8-36= 48+6+12= 53-(34-14)= 72-(47+16)= 56-28+47= 93-(51-26)= 25+68-44= 45+27-49= 81-(51-17)=

34+48+13= 95-48-21= 33+(45-36)= 38-19+26= 三、判断题。 1、3个8相加的和是11. () 2、两个数相乘,积一定比这两个数的和大。() 3、100-30-25的得数比55大。() 4、54米比24米大30厘米。() 5、两个乘数都是7,结果是14. () 6、3个小朋友每两人跳一次,一共要跳6次。() 四、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①一块橡皮长约6()②长颈鹿高约3() ③一本语文课本厚约2()④一座塔高150() ⑤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⑥看一场电影的时间是120()。 2、小丽的身高是83厘米,小兵身高1米,小丽比小兵矮()厘米。 3、6+6+6+6=()。写成乘法算式是()读作( )。 4、两个乘数都是8,积是()。 5.、你能用)个不同的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它们相差()。 6、2和7的和是(),2个7的和是(),2个7的积是() 7、晓东,小红和小明要进行象棋比赛,每两人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 进行()场比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易错题锦集》,非常全

二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集 一、数据收集整理 1、《课堂作业本》P3第2题 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 A品牌(箱)12 10 15 13 B品牌(箱)8 9 7 10 (2)从B品牌牛奶9月份的销售情况看,售出最多的是第()周,售出()箱;售出最少的是第()周,售出()箱。 (3)两种品牌的牛奶销售箱数相差最大的是第()周。 (4)如果超市想再进一批牛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5)从上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6)你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吗? 二、表内除法(一) 1、《课堂作业本》P10第2题 根据算式填一填,圈一圈。 10÷2=5 一共有()朵花,平均分成()一共有()朵花,每份有()份,每份()朵。朵,分成()份。 2、《同步练习》P7第4题

3、《同步练习》P8第4题 筐里有24个桃子,每次取出的个数一样多,几次可以取完?每次可以取几个? 4、《同步练习》P14第5题 读一读,想一想,分一分。 45只兔子9个家,家家只数都相差,最多最少差8只,你说如何来分家? 四、表内除法(二) 1、《同步练习》P25第4题 老师手上有5张扑克牌,分别是8、6、2、3、4,你能照样子拼出商是7、8的除法算式吗?看谁拼的多? 例:24÷3=8 2、《同步练习》P27第4题 一条长32米长的彩带,每次剪下8米,要剪几次才能剪完? 三、图形的运动(一) 1、《课堂作业本》P20第4题 五、混合运算 1、《同步练习》P33第3题 公共汽车上原来有40人,到和平站下车8人,上车11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同步练习》P34第5题 一辆公共汽车停靠在A站,下车10人,上车9人,这时车上有30人。停靠A 站前这辆公共汽车上有多少人? 3、《课堂作业本》P37第5题 张伯伯原来比李叔叔多22盆花,张伯伯送给了李叔叔8盆花,这时张伯伯比李

二年级数学下册1~8单元典型易错题精选,完整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精选题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1、在()里最大能填几? 6×()<15 9×()<64 8×()<43 37>()×7 42>()×5 57>()×8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除数要比余数()。 3、□÷□=6……7,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最小应是(),被除数最小是()。 □÷6=□……□,在这道除法算式中,余数最大应是()。 4、有40个梨,最少拿掉()个后,才能正好分给7个同学。 5、有52个梨,每8个装一大盘,剩下的每2个装一小盘,要装()大盘,()小盘。 6、39个车轮,每辆小轿车装4个车轮和一个备用轮,能装8辆小轿车吗? 第二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到()共12个数,它们把钟面平均分成()个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分钟,秒针走一大格是()秒。 2、钟面上一共有()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分,秒针走一小格是()秒。 3、电子钟上显示“8:15:42”,表示的时间是()时()分()

秒。 4、时针刚走过8,分针从12起走了5个小格,这时是()时()分;时针在4和5之间,分针指着9,这时是()时()分。 5、当时针和分针重叠时,是()时整。 6、时针从5走到11走了()时,分针从12走到7,走了()分,秒针从3走到9走了()秒。 7、7时+4时50分=()时()分 25分+()分=1时 98分=()时()分 1分18秒=()秒 8、小丽下午4时放学到家,用45分钟做作业,再看()分钟课外书,就正好是5时了。 9、50米跑步比赛,乐乐用了13秒,丁丁用了11秒,()跑的慢一些。 10、东东6秒钟写了1个汉字,照这样计算,他半分钟可以写多少个汉字? 11、奶奶7分钟可以扎一朵花,从9:15到9:50这段时间,她一共能扎完多少朵花? 12、一部电影要播2小时,已经播了50分钟,还有多少分钟播完?

二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易错题及分析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及分析 1、奶奶今年63岁,小芳今年7岁。奶奶比小芳大多少岁? 36-7=29(岁) 错因分析:把63看成36了,也就属于看(抄)错数字 2、二年级有3个班。2班比1班多5人,3班比1班多3人。3班人数最少。 错因分析:不能正确理解数量的大小关系。 3、大青拍了135下皮球,小青拍的比大青少一些,小红拍的比大青多一些。 1)小青最多拍多少下?135-10=225(个) 2)小红最少拍多少下?135+10=145(个) 错因分析:不能准确理解“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4、做一道加法算式,小明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看作9,把十位上的1看作7,得到604,正确得数是(588)。 错因分析:没有理解个位、十位分别看错的数实际是多余的数,而直接减掉了16。 5、有三根绳共长60米,其中一根比最短的一根长5米,比最长的一根短5米,最长的一根长多少米?最短的一根长多少米?(这题是试卷的附加题) 最长的60米,最短的5米。 错因分析:假设3根绳子一样长,60÷3=20,则最长:20+5=25 最短:20-5=15 6、每根甩绳长5米,将42米的绳子剪成8根甩绳,够不够? 43÷5=8(根)……3(米)不够 错因分析:把42看成43,算法正确结论错误。 7、全班有60人,其中男生是女生的2倍,你知道有多少男生,有多

少女生吗? 错因分析:这是个和倍问题。三年级学习了以后就会明白。 8、为了吸引顾客,超市准备用“2盒牛奶,3盒酸奶”组合,制成礼盒再销售,最多可以制成多少礼盒? 商品名称数量 牛奶 18盒 酸奶 24盒 可以制成20个礼盒。 错因分析:先分别计算牛奶2盒一份可以分9份,酸奶3盒一份可以分8份,组合起来只能选择较少的搭配,答案应为8个礼盒。可以用花生和糖果搭配实际操作一下。 9、18片钙片装一瓶,小辉每天坚持吃,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一瓶药够吃几天? 18÷3=6(天) 错因分析:没理解“早晚一次,每次三片”中包含乘法的意义2×3。 10、一辆小轿车上有4个轮子和一个备用轮,现在有38个轮子,能装几辆这样的车?还剩几个轮子? 38÷4=9(辆)……2(个) 错因分析:没有能正确理解“一辆小轿车上有4个轮子和一个备用轮”的意思,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每3只皮球装1盒,17只皮球至少需要几个盒子才能装下? 17÷3=5(盒)……2(个) 错因分析:有余数的问题,建议用实物让学生装一装。

02.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难题精选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难题精选 1、先画一画,再填空。 (1)14 个□,平均分成 3 份,每份( )个,还剩( )个。 列式: = (个)...... (个) (2)14 个□,平均分成 4 份,每份( )个,还剩( )个。 列式: = (个)...... (个 ) 2 、 算式: = (个)...... (个) = (盘)...... (个) 3、 余数可能是哪些数?请写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5= …… ÷5= …… ÷5= …… ÷5= …… 4、 □里可以填哪些数?请写出六道不同的算式。 ÷ =5......3 ÷ =5 (3) =5......3 ÷ =5 (3) =5 (3) ÷ =5 (3) 5、 有车轮 25 个,最多可以装多少辆三轮车? ÷ ÷

6、有 3 盒乒乓球,每盒 8 个,平均分给 3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 分几个?还剩几个? 7、有 53 个玉米,小猴每次可以运 8 个,如果全部运完,至少要运 多少次? 8、在□÷○=8……6中,○最小是(),此时□是()。 在□÷8=6……○中,○最大是(),此时□是()。9、在□÷□=□……1中,除数最小是()。 在□÷□=□……2中,被除数最小是()。 10、○○□□□○○□□□○○□□□……,第30 个图形是()。1,3,5,1,3,5,1,3,5……,第19 个数是()。 11、用 2、5、8 这三个数字,你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写 出来。 12、305 里面有()个百和5 个()。 985 由()个 十、9 个()和()个()组成。最小的三位数是(),它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12、从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 中挑选 8 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