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教案第五章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 格式:doc
  • 大小:165.00 KB
  • 文档页数:4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从重商主义发展到初步具有某些资产阶级民主观点,在欧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而在中国仅仅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其原因主要是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特别尖锐加速了先进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的觉醒。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代言人不大喜欢浪漫主义的热情,他们不善于用理性的光辉来渲染自已的言辞,而倒是老老实实地用狭隘的经济利益来鼓舞听众。

第五章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第一节戊戌变法运动

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

(一)维新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的形成:

(1)民族企业初步发展,原因:

a:甲午战后,帝义侵略加深,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扩大了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b:甲午战争宣告了三十年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打破了洋务派对近代工业的垄断,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的洋务企业,经历了30 余年的经营,被宣告失败,无力垄断。

c:《马关条约》中允许外资在华投资设厂,对民间设厂的束缚不得不有所放松。战后,清不得不下令各省招商局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准许内河行驶小轮船,并令各省督抚分别在省会设立商务局等,这些命令虽都是官样文章,但对诚意办企业的人来,不失为一种鼓励。

d: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一些有识之士把发展民族工业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种手段,出现了投资近代工业的新热潮。康有为在上书中认为,要挽救民族危亡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经济上落后的状况,仿效西方,准许并鼓励商人用机器采矿,制造各种货物,在内河通航轮船,集资兴建铁路,以及兴办其他各种近代工业。

基本情况:1895年——1900年创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商办企业共104家,资本总额为2300万元,这6年总数约为前20年总和。楼景晖——合义和丝厂(浙江)

张振勋——张裕酿酒厂(烟台)

严信厚——通久源纱厂(宁波)

杨宗濂——业勤纱厂(无锡)

夏粹萃——商务印书馆

张謇——大生纱厂(南通)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官僚、地主、富有商投资创办的企业较高,占42%,资本总额占93%,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力量发展更快,他们同帝义、封建势力保持着较多的联系,只能企求对现状作和平的、局部的改革,资义维新派就是这部分人在政治上的代表。新兴的资义迫切要求挣脱帝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中国资发展开辟道路,甲午战败,使他们意识到,不但清不能为他们开辟这样的道路,洋务派也不能,此时原来的著书立说为主的变法维新思潮,迅速形成具有一定群众的政治运动。

1.社会条件的具备:(1)民族危机的加深;

(2)阶级矛盾的激化,山雨欲来风满楼民族危机的加深:

甲午战争,不仅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国防力量的脆弱以及洋务运动的徒有其名,而且也打破了一段时期以来列强在东方所取得的暂时均势,骤然改变了远东国际关系原有的格局,战后帝义争先恐后向中国输出资本、掠夺利权,抢占“租界“,划分范围,在东方这块辽阔富饶的土地上,互相勾结、互相争霸、互相排斥又互相妥协,使中国陷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

三国干涉还辽是瓜分危局最早的表现。

《马关条约》关于开放口岸、通商、通航和投资设厂的规定,满足了帝义的普遍愿望,得到广泛支持,但割辽东却引起早把吞并朝鲜和中国东北作为国策的沙皇俄国的强烈反对。立即充当先锋演出三国干涉还辽,另两位随从是法、德两国。

德:后起,迫切需要在中国进一步扩张其势力,不愿看到日本在远东的势力过于膨胀,而且还想装作中国的“恩人”,向清索取一个基地,作为”酬劳“。德国还从俄德关系中看出俄是自已争霸欧洲的对手,是从东部威胁自已安全的国家,帮俄干涉日可殷俄的视线引向东方,俄则以保证俄德边境和平来打动法,诱使其加入干涉行列。

法:是俄多年盟国。长期在西欧与德争夺,需与俄勾结以对付德国。所以参

加既是支持盟友,又可以借此示惠中国,向清索赏,以加强自已在中国的势力。

4月17日,《马关条约》当天,俄向法建议,三国采取共同行动,劝告日本退回,不听,即在海上对日本实行共同军事行动。

4月23日,三国驻日公使向日本递交照会,以有害中国首都安全和将来永久和平为由,限15天内退辽,并要求清暂缓批准条约。

同时,为加强远东军事力量,威胁日本,俄派出21艘军舰、3万陆军,战争迫在眉睫。由于8个月的战争已使日军疲惫不堪,财政和军事物资极端困难,不敢再争,争取英美支持未果,于是让步。

1895年10月,俄、法擅与日商定:中国须向日本交付退还辽东半岛的补偿赔款3千万两白银,日则在3个月内从辽东撤军。

11月8日,在此基础上,中日签订《交收辽南条约》

三国干涉还辽是俄、德、法三国同日本争夺在华势力范围的集中表现,以此为开端,帝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清花3000万两高昂代价“赎回”的辽东半岛,实际上只是暂时替沙皇看管而已,不到三年时间,又被沙俄强占去了。

政治上:1.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俄、法、德干涉还辽有功,在中国强占港、湾、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俄国充当急先锋,1895年俄舰取得在胶州湾(青岛)各权力,1896年,通过签订《中俄密约》把辽东变成了它的势力范围。1892年12月,它还以胶州湾被法国占领为理由强占了旅顺口与大连,1898年3月又强迫清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1899年,擅自把租借地改为“关东省”,把东北变成它的势力范围。

德国步其后尘。1892年强占胶州湾。1898年3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规定:德租借胶州湾,期限99年,德有权修筑南北两条胶济铁路,山东成为德的势力范围。

法国接踵而至。1892年3月,迫使清政府答应不把海南岛割让给他国,1898年11月迫使清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又迫使清答应不把两广割给其他国。两广、云南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英国1898年6月与清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深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强行“租借”了过去,租期99年。从此整个香港地区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98年7月签订《订租威海卫专条》取得对威海卫连同刘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