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情感表达与理解
- 格式:pdf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2
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声音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音乐能够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将作曲家内心深处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音符,进而传达给听众。
本文将探讨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并分析其中的技巧和特点。
一、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有着强大的情感表达能力。
人们常说,“音乐是灵魂的语言”,这是因为音乐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喜怒哀乐、欢愉或忧伤等不同的情绪。
音乐可以通过旋律的高低起伏、音符的长短延伸、节奏的变化等手段,表达出各种情感状态。
二、表达喜悦的音乐作品在音乐作品中,表达喜悦的情感通常采用欢快、明快的旋律。
通过音符的抖动、音程的跳跃以及节奏的加快等手法,可以使得音乐听起来活跃而有生气。
例如,贝多芬的《欢乐颂》中,欢快的旋律和快速的节奏使人感到愉悦和喜悦。
三、表达悲伤的音乐作品与喜悦相反,表达悲伤的音乐作品通常采用缓慢、低沉的旋律。
通过音符的长音、音程的下降以及节奏的减缓等手法,可以使得音乐听起来富有哀伤和忧郁的情感。
例如,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中,悲伤的旋律和缓慢的节奏使人感到心灵的震撼和悲伤的情绪。
四、表达愉悦的音乐作品表达愉悦情感的音乐作品通常采用明快、活跃的旋律,并且加入一些欢快的节奏元素。
通过音符的轻快、音程的跳跃以及节奏的加快等手法,可以使得音乐听起来欢快而愉悦。
例如,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中,明快的旋律和活跃的节奏让人感到愉悦和轻松。
五、表达忧郁的音乐作品表达忧郁情感的音乐作品通常采用缓慢、低沉的旋律,并且加入一些沉闷的节奏元素。
通过音符的长音、音程的下降以及节奏的减缓等手法,可以使得音乐听起来富有忧郁和沉闷的情感。
例如,舒伯特的《无忧无虑的忧郁》中,缓慢的旋律和沉闷的节奏让人感到忧伤和思考。
六、表达愤怒的音乐作品表达愤怒情感的音乐作品通常采用激烈、激昂的旋律,并且加入一些急促的节奏元素。
通过音符的冲击、音程的奔腾以及节奏的加快等手法,可以使得音乐听起来充满愤怒和激动的情感。
音乐学中的音乐与情绪的感知与表达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能够通过声音的组合和节奏的变化,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情绪。
音乐学中的研究表明,音乐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们通过音乐来感知和表达情绪。
本文将探讨音乐学中的音乐与情绪的感知与表达。
首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音乐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要素来传达情感和情绪。
例如,快速的节奏和高亢的音调往往会使人们感到兴奋和激动,而慢速的节奏和低沉的音调则会带给人们安静和沉思的感觉。
音乐家们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巧妙运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使人们能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情绪。
其次,音乐在情绪感知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
研究表明,音乐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状态。
当我们听到悲伤的音乐时,会感到悲伤和沮丧;当我们听到欢快的音乐时,会感到快乐和兴奋。
这是因为音乐中的声音和节奏能够激发人们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区域,从而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电影中,背景音乐往往能够增强观众的情绪体验,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中。
此外,音乐还可以帮助人们表达情绪。
有时候,我们无法用言语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音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个适合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音乐可以成为一种情绪的出口,让我们能够通过演奏或欣赏音乐来释放情绪。
例如,当我们感到愤怒或沮丧时,可以选择弹奏一首激烈或悲伤的曲子来宣泄情绪;当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时,可以选择欣赏一首欢快的音乐来增加自己的快乐感。
此外,音乐还可以通过情绪的转化来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
当我们处于低落或焦虑的情绪中时,听一些轻松和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而当我们处于疲惫或低能量状态时,听一些兴奋和激励的音乐可以帮助我们恢复活力,提高工作效率。
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能够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通过调整音乐的选择和播放,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情绪和心境。
总之,音乐学中的研究表明,音乐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音乐情感表达在人类的生活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音乐无处不在,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和生活,通过动人的旋律和歌词,传达着丰富多彩的情感。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激发内心的感动和情感。
音乐有着独特的力量,它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包括喜悦、悲伤、爱、孤独等。
当我们心情愉悦时,欢快的音乐会使我们更加快乐。
例如,当我们听到轻快的流行歌曲时,旋律和歌词会带给我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使我们获得愉悦和幸福的感觉。
同样,当我们心情低落或郁闷时,柔和的音乐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它们会温暖我们的内心并带来一种宁静的感觉。
音乐不仅可以传达喜怒哀乐,还可以表达复杂的情感。
有些音乐作品通过复杂的旋律和和声表达情感,带给人们一种深刻而丰富的感受。
例如,古典音乐中的交响乐曲往往通过悠远的旋律和宏伟的乐章结构,传达出庄重、激荡、壮丽等情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一些摇滚和金属乐曲则以激烈的节奏和深沉的歌词,表达着愤怒、不满或者反叛的情感,能够为那些年轻人诉说他们的心声。
此外,音乐也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界限的情感表达方式。
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乐器都能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不论是中西方的音乐,亦或是非洲的部落音乐,它们都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文化。
例如,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古筝的柔美和琵琶的深沉能够表达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千年文化的积淀。
同样,在爵士乐中,流畅的即兴演奏和饱满的情感表达,使人们感受到了一种自由奔放和深情厚意。
音乐情感表达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每个人对音乐的感知和情感体验都有差异,同一首曲子可能会给不同的人带来截然相反的情感反应。
这是因为音乐不单单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艺术的体验和情感的传递。
音乐作为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方式,不论我们在何时何地,都能用自己熟悉的旋律和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的来说,音乐情感表达是一种魔力无穷的艺术形式。
通过音乐,我们能够将内心激动与感动传递给他人,也可以用它来寻求共鸣和宁静。
音乐的情感与表达技巧音乐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它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音乐都能够带给我们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探讨音乐的情感与表达技巧,以及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首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传达出各种情感。
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爱,音乐都能够通过旋律、和声和节奏来表达出来。
例如,当我们感到快乐时,听一首欢快的歌曲会让我们更加兴奋和愉悦。
同样地,当我们感到伤心或者失落时,悲伤的音乐会让我们有一种释放情感的感觉。
音乐能够像一种魔力一样,将我们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情绪状态。
其次,音乐的表达技巧对于传达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家通过各种技巧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例如音调的高低、音乐的速度和音符的长度等。
这些技巧能够使音乐更加丰富多样,并且更好地传达出音乐家想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当一个音乐家想要表达出悲伤时,他可能会使用低沉的音调和缓慢的节奏来创造一种哀伤的氛围。
这些技巧使得音乐更加生动且具有感染力。
音乐的情感与表达技巧不仅仅局限于音乐家,它们也对我们个人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音乐能够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情感,释放压力,并且提升我们的情绪。
当我们感到沮丧或者焦虑时,听一些舒缓、放松的音乐可以帮助我们平静下来,减轻压力。
相反,当我们感到兴奋或者激动时,听一些动感的音乐可以让我们更加充满活力。
音乐能够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情感出口,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和处理各种情绪。
除了对个人情感的影响,音乐还能够在社交和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情感连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例如,当我们在音乐会上与其他人分享同一首歌曲时,我们会感到一种共鸣和亲近。
音乐还能够传递文化和历史的信息,通过音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情感表达方式,增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总之,音乐的情感与表达技巧是一种独特而强大的艺术形式。
它能够帮助我们表达情感、释放压力,并且促进社交和文化交流。
音乐的魅力与情感表达音乐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它以独特的方式触动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无论我们处于何种心境,音乐都能够成为我们情感的表达工具,带给我们安慰、激励和启示。
本文将探讨音乐的魅力以及它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一、音乐的魅力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通过和谐的音符、美妙的旋律和动人的节奏,引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的激荡。
音乐能够带给我们愉悦、快乐,也能够唤起我们的回忆和思考。
首先,音乐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快乐。
当我们欣赏到一首动听的音乐作品时,快乐的情绪会从内心升腾而起,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我们的情绪状态,让我们暂时忘却烦恼和压力,体验到内心的宁静和喜悦。
其次,音乐能够唤起我们的回忆和思考。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音乐记忆,某首特定的音乐会让我们想起一段特殊的时光,勾起对过去的回忆。
音乐具有独特的能力,可以通过旋律和歌词传达情感,引发我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当我们倾听着一首深情的音乐时,或许会想起曾经的爱情、友情或家庭,或许会反思自己的成长和人生轨迹。
二、音乐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音乐在情感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帮助我们宣泄情感、表达内心的想法,让我们与他人产生共鸣和理解。
首先,音乐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渠道。
当我们处于情感波动的时候,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内心的痛苦或喜悦时,音乐成了我们的情感宣泄工具。
音乐通过共鸣的旋律和歌词,帮助我们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们感到释放和解放。
有时候,倾听一首激昂的摇滚乐能够让我们释放压力和愤怒,而悠扬的乐曲则能够让我们放松和平静。
其次,音乐是情感交流的桥梁。
无论是创作音乐还是欣赏音乐,都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和分享。
音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言和情感交流的媒介,让我们能够与他人产生共鸣和理解。
当我们将自己的情感表达通过音乐展示给他人时,可能会引发他人的共鸣和支持,从而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三、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音乐和情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感受音乐的情感与表达音乐,是一种美妙的语言,能够触动人心,表达情感。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的情感与表达的力量。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音乐给予我无尽的慰藉与启迪,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首先,音乐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和压力,而音乐可以成为我们情感的出口。
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会选择听一首激励人心的音乐,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
音乐中的旋律和歌词,仿佛是一位朋友的安慰,让我感到我并不孤单。
在音乐的怀抱中,我能够释放自己的情感,将心中的痛苦和忧伤倾诉出来,得到一种心灵的解放。
其次,音乐是一种情感的传递。
音乐有着独特的魅力,能够将艺术家的情感传递给听众。
当我聆听一首优美的音乐时,我能够感受到作曲家的情感和意境。
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都是艺术家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媒介。
通过音乐,我能够进入作曲家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与他们产生共鸣。
这种情感的传递,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力量,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首音乐作品。
此外,音乐是一种情感的启迪。
音乐不仅能够表达情感,还能够启发人们的思考和想象力。
当我聆听一首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时,我会被其中的音符和和声所吸引,进入一种超然的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我的思绪会变得更加清晰,我的想象力也会被激发出来。
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让我联想到各种美好的事物,让我能够从中获得灵感和创造力。
正是因为音乐的启迪,我能够更加热爱生活,追求真理和美好。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高中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的情感与表达的力量。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能够让我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痛苦;音乐是一种情感的传递,能够让我与作曲家产生共鸣和情感的交流;音乐是一种情感的启迪,能够让我思考和想象力得到启发。
在我平凡的生活中,音乐是我的精神支柱和情感的寄托,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无论是欢快的旋律还是深情的歌词,音乐都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初中音乐教学的音乐情感表达第一篇范文:初中音乐教学的音乐情感表达音乐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心,激发情感。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情感表达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音乐情感表达的内涵、教学策略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音乐情感表达的内涵音乐情感表达是指音乐创作者、表演者通过音乐作品传递情感,使听众产生共鸣的过程。
音乐情感表达是音乐艺术的核心,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
音乐情感的内涵丰富多样,包括快乐、悲伤、愤怒、平静等基本情感,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复杂情感。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使他们在音乐创作、演奏、演唱等过程中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情感。
二、音乐情感表达的教学策略1.感受与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音乐作品,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
通过聆听、欣赏、分析、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验情感,培养对音乐的敏感度。
2.情感融入: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音乐创作、演奏、演唱等过程中,将自己真实的情感融入音乐。
引导学生学会用音乐语言表达个人情感,提升音乐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3.合作与交流:音乐是一种合作艺术,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演奏、合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同时,通过音乐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音乐心得,提高音乐情感表达的能力。
4.创意实践: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音乐元素和技巧,丰富音乐情感的表达。
5.跨学科学习:教师可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文学、绘画、舞蹈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通过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和表达音乐情感。
三、音乐情感表达的评价方法1.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表现,如参与度、专注度、合作态度等。
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在音乐情感表达方面的进步。
2.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音乐作品进行评价,关注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语言的应用。
通过作品评价,了解学生在音乐情感表达方面的成果。
学习欣赏与解读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是一种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艺术形式,通过音符和旋律传达情感。
学习欣赏与解读音乐的情感表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带来的情绪和意义。
本文将从音乐的元素、风格及歌词等方面展开,讨论学习欣赏与解读音乐的情感表达。
I. 音乐元素与情感表达音乐由多种元素构成,如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
每个元素都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起到让听众产生共鸣的作用。
1. 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通过音符的编排和音程的变化表达情感。
较慢的旋律通常使人感到平静和温柔,而快速的旋律则充满活力和激情。
2. 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它通过不同的节拍和强弱表达情感。
强烈的节奏可以引起听众的振奋和兴奋,而缓慢的节奏则能带来宁静和沉思。
3. 和声:和声是不同音符的结合,它创造出和谐的音乐。
和声可以通过调性、和弦和音阶等因素表达情感,如悲伤、喜悦、爱情等。
4. 音色:音色是每个乐器或人声独特的音质,它可以帮助传达音乐的情感。
例如,柔和的音色常用于表达浪漫和温柔,而尖锐的音色常用于表达紧张和痛苦。
II. 音乐风格与情感表达不同的音乐风格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情感,学习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
1.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被认为是最能够表达情感的音乐之一。
它通过复杂的和声和细腻的旋律表达深情厚意。
2. 流行音乐:流行音乐通常以简洁的旋律和歌词为特点,表达丰富的情感。
它可以让人们快乐、伤心、追忆过去或者展望未来。
3. 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常常与特定文化和地域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表达浓郁的情感与民族特色。
4. 电子音乐:电子音乐通过合成器和电子设备创造出独特的音效,它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愉悦、兴奋和未知的情感。
III. 歌词与情感表达歌词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具体的文字表达情感。
学习理解歌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情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解读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1. 词意解读:通过分析歌词的语言和隐喻,我们可以推断出歌词中传递的情感。
音乐情感的表达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无法言喻的魔力。
它超越了语言、文化和国籍的界限,直击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音乐的美妙之处在于它能够表达出丰富多样的情感,如欢乐、悲伤、恐惧、希望等等。
本文将探讨音乐是如何表达情感的,以及音乐对情感的影响。
一、音乐的表情能力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的表达来传递情感的艺术形式。
它不同于文字或图像,而是通过声音的强度、节奏、音调和音域等要素来传递情绪信息。
例如,慢节奏、低音调和柔和的音色通常与悲伤、忧郁的情感相关联,而快节奏、高音调和明亮的音色则通常与欢乐、愉悦的情感相关联。
通过这些音乐元素的组合和变化,音乐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使人们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共鸣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二、音乐对情感的诱发和调节作用音乐不仅能够表达情感,还能够诱发和调节情感。
研究表明,音乐的节奏、音调和情感内容具有直接影响人们情绪状态的能力。
例如,当我们感到疲惫或焦虑时,听一些轻快、欢快的音乐可以让我们感到愉悦和放松;而在悲伤或失落的时候,听一些慢节奏、柔和的音乐可以帮助我们释放情绪并舒缓情绪压力。
通过选择适合自己情绪状态的音乐来调节情感,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波动。
三、音乐的文化情感表达音乐不仅在情感上具有普适性,还可以表达出特定文化的情感和情绪。
不同文化的音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反映了该文化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例如,西方古典音乐中的交响乐通常被认为是庄严、激昂的,能够表达出壮丽、浩荡的情感;而亚洲传统音乐中的古筝曲则常常被用来表达出温柔、深沉的情感。
音乐的文化情感表达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多样性,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
四、音乐情感的疗愈效应音乐对情感的表达还具有疗愈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对人们产生积极的影响。
音乐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焦虑感,增强积极情绪,提升人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慢节奏、轻柔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减轻焦虑和紧张感;快节奏、动感的音乐可以增强人们的兴奋和活力。
用音乐表达情感音乐,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能够深刻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与情绪。
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痛苦还是欣喜,音乐都可以成为一种情感的宣泄和诠释。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音乐如何用于表达情感。
首先,音乐通过节奏和旋律来传达情感。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它能够影响听众的心跳和呼吸,进而引发情感的共鸣。
比如,快速的节奏常常会让人感到兴奋和激情,而缓慢的节奏则常常引发出悲伤和宁静的情绪。
同时,旋律的起伏和变化也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高亢的音符和音域会给人们带来喜悦和豪情,而低沉而柔和的音符则能够表现出忧愁和哀伤。
其次,音乐通过和声和音色来传递情感。
和声是指不同音符的结合,通过和谐的组合来产生丰富的情感色彩。
和声的高低起伏、音符的升降变化等都可以影响听众的情感体验。
而音色则是指乐器演奏所产生的独特音质,不同乐器的音色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如小提琴的悠扬和柔美,钢琴的清亮和深沉等等,都能够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此外,音乐还通过编曲和歌词来传达情感。
编曲是指对音乐进行配器和改编,通过不同的音乐元素的组合和处理,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
丰富而复杂的编曲可以使音乐更加饱满和立体,使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同时,歌词是音乐表达情感的另一个重要方式。
歌词的文字和意义要能够与音乐形成共鸣,通过真挚的情感和动人的词句,更好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最后,音乐通过表演和演唱来传递情感。
无论是乐器演奏还是歌唱,表演者的情感投入和演绎技巧都会直接影响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表演者通过自己的姿势、面部表情和声音的变化等细微动作来表达情感,使得音乐更加饱满和感染力。
同时,观众也可以通过欣赏表演者的情感演绎,自己去感受和体验音乐所传递的情感。
总结起来,音乐作为一种超越语言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编曲、歌词、表演和演唱等手段,音乐能够真实地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文学之光ENXUNZHIGUANGW4 Mar. 2016 MAGAZINE所需,或者彻底放弃自己的努力。
然而一旦形成这样的社会风气,就会将道德劝说变成道德绑架,变成一种赤裸裸的行为,一旦对方不满足自己的愿望,就会借用社会舆论进行道德对伐,再次进行道德绑架。
因此,道德绑架的带来的局限性是非常严重的,其影响是非常恶劣的,在这个强调社会美德的时期,道德绑架的盛行必将给社会现实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甚至改变某种认知观,直至扭曲人性。
五、对道德绑架现象的应对态度所谓道德绑架,重点不在于道德,而在于绑架。
我赞同道德是约束自己的,不是评判他人的。
除此之外我还认为,任何强加的的善意都是一种绑架。
无论是你觉得为他好的人,还是因此被你影响到的全然无关的路人。
充分利用道德保护自己的权利才是道德的正确使用方法。
在道德框架内尽最大可能影响别人进行自我约束、帮助别人、出让权利和利益,尽最大可能保护自己、争取权利和自由。
虽然范玮琪和马云都是名人,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都相对较高,但他们本质上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公民,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圣人,他们所得到的财富和美誉都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而被社会认可的,但他们未必在任何方面都要做到身先士卒。
当我们在评判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时候,需要公平的对待,多一分理性、少一分感性,不要拿着圣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人,不能用美德的标准去求全每个人的品德,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以某种偏激的观点对他人横加指责。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原毁》中言:“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也。
”许多人喜欢用道德捆绑他人,却忽略了自身的道德修养,这种行为既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奉劝那些道德绑架者在开口指责他人言行之前,先反省一下自身,若自己的言行都不符合道德标准,如何能够以德服人?出发点再好,心再好,只要有了强迫的性质,就变了味。
解决道德问题,不仅仅依靠政府倡导、社会希望,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施舍、给予、帮助就能达成美好愿望,就能让道德落地,而是要给予对方尊严、激发对方潜力和斗志、信心与勇气,让其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是无助;同时还要打消那种借别人道德来满足自己的不道德行为的行为,否则,你的善意将被道德伦理绑架,你将成为“罪人”而不是有功之人。
其实宽容包容本身也是一种美德。
我国自古以来都主张“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网络时代我们也应该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宽容友善地对待他人,这才是真正爱国的表现。
但愿日后网络上能够多一些以德感人的事迹,少一些道德绑架的现象,让更多人以平和的心态散播出他们的正能量。
警惕,被绑架的道德;警醒,道德被绑架。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一部鸣响着的音乐作品,就象飞舞着的生命,传达着人类共同的情感。
作曲家由倾听自我开始进而用音乐倾诉;欣赏者由倾听音乐开始转而发现自我。
音乐是创作者情感的外化,也是导致聆听者同源内省的诱因。
因此,音乐表达和理解是人类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
它能激起人内心世界千变万化的心理之流,表现人的生命中最深沉和最多样化的运动。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音形成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给人们的感受首先是情绪上的反映,如愉快、烦躁、激动等等,而情感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某种态度。
音乐的音响形式是情感的直接载体。
因此,音乐能给人以情感的移入,它能更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被誉为“最情感的艺术”、“人类感情的速记”。
音乐能引起情感的共鸣,音乐欣赏是音乐情感体验的重要通道。
那么,作曲家的表达与欣赏者的理解会发生怎样的碰撞,以及这种碰撞在人的心理世界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本文将尝试着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一、人的生命存在具有双重意义心理生命是生命体验的基础,体验是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人活着即体验着。
体验可以通过行为或符号来表达。
例如,内心的愉悦,可以通过微笑或舞姿来表现,也可以用文字或语言来表达。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情感最完美的表达形式。
人类的情感特征充满着矛盾与交叉,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切都处于无绝对界限的状态之中。
同语言相比,音乐的情感表达更细微、更复杂、更富于色彩的变换。
也只有音乐,能够使我们真实地把握到生命运动和情感产生的起伏、消亡的全过程。
尽管作曲家的体验是从生活着的感性个体的内在感受出发的,但他的作品却表达了人类的普遍情感,这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共同性所致。
对作曲家来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他不是被动地,而是构造性地记录事物的印象。
音乐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生音乐的情感表达与理解邢丽萍文学之光ENXUNZHIGUANGWMar. 2016 MAGAZINE 5活的某一侧面及其情感意义都会呈露出来。
作曲家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构造而不是“那样的”构造,是因为“这样的”构造能够表现作曲家某种特定的情感。
如这种构造稍加变化,将意味着原有情感的破坏与丧失。
这种相关着某种情感属性的整体结构,我们称它为“唤情结构”。
音乐是我们感觉由期待变为‘眼前’,又从‘眼前’转变为不可变更的与生命同构的动态形式。
因而,其结构存在于动态之中,并通过运动而获得唤情意义。
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别姬》,同样是表现战争题材的音乐作品,但由于情感表现的规定性不同,其结构,及音乐材料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差异。
前者选择了那些表现高昂情绪的音乐材料,并将它贯彻到底,而后者则在关键处将材料作了更换,其重点放在了“别姬”的凄婉。
音乐材料是“唤情结构”所需的“砖瓦泥石”,它包括旋律音型、调性关系、和声进行、音色选择等等。
在“唤情结构”的形成中。
作曲家对音乐材料选择的依据,是他对生命的深切体验,这种体验来自于内心世界的自我倾听,内心世界的这个自我不是孤立的,它联结着现实世界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
倾听的结果导致作曲家将体验所积聚的情感能量转换为听觉意象,转换的过程中艺术知觉将在捕捉和感受唤情结构时发挥其能动性。
二、一部音乐作品就是一次情感体验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会在我们的心灵中造成一次次撞击后而引起不断变化着的情感体验。
这些不同的体验不是源于零乱的音符和不同乐器的不同声响,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的音乐整体。
人,也只有人,能够从他所有通过感官获得的感觉洪流中分离出“图—底”关系,并对这种关系予以注视,而且,注视能被自我觉察,即反思。
他们能从自己奔涌而来的情感波涛中集中于醒着的一瞬,自动地细想来源于“唤情结构”中的某一个意象,清晰地、并更加宁静地观察它。
所谓意象,即染情的表象。
“意象与表象的唯一差别就在于:苍白的表象还未经历过情感的点染,而意象,则是嵌在整个经验领域中的染情的表象。
”“唤情结构”所表现的情感一般具有特殊性,即明确性,其原因是它相关着欣赏主体的想象与联想。
想象与联想植根于生活关联域,因而与生活具象相关,生活具象的情感意义往往是明确的。
然而,同样的“唤情结构”,在不同的欣赏主体那里所呈现的情感对象是不同的。
情感对象总是一个类,它不是特定的某物,是可以替换的。
因此,人们从音乐信息中领悟到的东西远比音响过程本身所提供的东西要丰富得多。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倾听伟大的音乐可以使人产生高峰体验。
所谓高峰体验,是一种肯定性的激情经验。
处于激情状态中的体验主体,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激情特征,如心跳、呼吸、肌肉等的变化。
确切地说,这种时候的人在主观上是处于时间和空间之外的。
对最深层的痛苦和极端的心情分裂冲突的体验,是音乐欣赏中一种非肯定性激情的经验。
音乐能够使我们感受巨大的欢乐与幸福,同样,也能让我们经历无限的痛苦与哀愁。
但是,它们已经过柔化、安静化和观念化而形成某种深刻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体现出音乐诗性的情感意蕴。
“别姬”的音乐,并不在于唤起听众对霸王尖刀的锋利和虞姬临死前恐惧的联想,而是让听众在自己心灵深处去体验痛苦最内在的意蕴,并全身心地沉浸到这种意蕴里去。
正如卡西尔所说:“在通过艺术的门栏时,我们所抛掉的是感情的难以忍受的压力和压制。
事实上,音乐欣赏的激情体验是需要条件的,它需要主体领悟的深度和音乐作品表现的深度。
领悟的深度表现为主体对自我“心理生命”体验的敏感性与丰富性,以及他对情感需要的程度;表现的深度,则指音乐作品内容的复杂性与哲理性,以及作品在选材上所造成的伟大感。
三、作曲家的表达引起欣赏主体丰富的情感体验首先,它超越时空,即超越作品创作所处的那个历史环境。
一部音乐作品一旦完成,它就成为社会存在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它的认识必然会溶入一些新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局限于历史环境中原先的情感对象就有了某种距离。
这种距离造成作曲家与欣赏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情感关系—用现代人的目光去捕捉陈旧的“唤情结构”。
其次,它超越作曲家个人的、具体可感的情感。
爱,是人类情感中的情感。
马克思说:“我们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交换爱。
”10柴科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是他在生命最具爱之活力的状态下创作的。
因为爱,他创造爱,爱与被爱,处于真正的创造性的关系之中。
作曲家的爱,总是指向他以外的某个对象。
有了一个对象,就有了一种关系,爱,就寓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
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实际上是这种爱之关系的抽象,它借助乐音而得以无限延伸,以至升华为纯爱,即大爱、博爱。
一般来说,一个对人类心理生命理解深湛的人,一个把自己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联系密切的人,他一定是一个大爱者、博爱者,反过来,他对人类的爱越深、越广,他就越能创作出具有超越价值的音乐作品。
然而,音乐的情感之超越性在对作品理解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导致这样的矛盾:欣赏主体领悟空间的自由度与创作意图,即作品历史规定性的把握。
新的历史环境下,欣赏主体采取恭而倾听的方式来面对那些名作,而倾听的结果,则是返回其自我的内心世界。
当倾听者理解作曲家的生命表现时,在他身上发生的实际上是同一过程,只是二者的方向相反。
在倾诉者那里,体验将自身外化为表达或表现。
内心的愉悦,呈现为一个灿烂的微笑;情感的波澜,转换为乐音的运动。
在倾听者这里,表达则内化为一种模仿。
因此,倾听,即理解的本质和真实过程是由作曲家生命表现的引导下,在自我意识中重新体验他人的体验。
模仿就是重新体验,理解就是在你中发现我。
这种“体验”“发现”的过程,也就是听觉对音乐作品“唤情结构”的捕捉过程。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