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社会角色共52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9.12 MB
- 文档页数:52
大家好!好长时间没有来灌一水了,实在是对不起大家了.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陆续为大家介绍一些我们大家不太熟悉的心理学理论,供大家参考.社会角色理论(1)社会角色理论是随着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在心理学的社会应用中,不断发展和形成起来的。
作为一个理论,它并没有一个或几个突出的代表人物,只是在众多研究者的基础上,因其共同的独特的研究社会行为的方法,和对社会行为改变的诠释,而成为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理论之一.社会角色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对角色行为改变及其原因的研究,解释人类社会行为的改变。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角色”(roll)一词是一个戏剧舞台术语,原意是指舞台表演艺术的人物造型。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最早将这个词应用到社会心理学中,自从戈夫曼把其作为研究社会行为的方法之后(1959),“社会角色"问题受到社会学界和心理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
随着社会角色研究的深入,通过对角色的分析来解释社会行为的角色理论也逐渐形成,并成为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社会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对“角色”都有不尽相同的概念界定。
社会家一般认为,“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体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心理学家所认为的角色则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占有一定位置时所执行的职能总称"。
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前者偏重于从社会层面上来理解社会角色,对角色的作用及其性质,做了明确的界定;后者则从个体层面出发,把社会角色看作是对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体的概括性描述,侧重研究社会关系,社会运作等对作为角色的个体的影响,而对角色的作用未有明确的界定。
社会心理学在研究社会角色时,需要把这两个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对角色的分析和角色行为改变的研究,来解释角色社会行为的改变以及社会组织和机构的运作,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社会角色理论的意义所在。
第二编第六章社会角色社会化的目的,就是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之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义务、权利。
社会化的内容,就是培养社会角色,最后通过个人对社会角色的扮演表现出来。
社会化过程也就是角色学习的过程。
第一节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角色”原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首先将这一名词应用到社会心理学中,进而发展为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一、社会角色的理论社会角色理论来源(1)美国芝加哥学派乔治. 米德(G. H. Mead)(2)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 林顿(R. Linton)(3)完形主义心理学或称格式塔心理学(4)拟剧论米德:米德用此概念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他研究了儿童角色意识的形成,即从想象扮演某个角色(嬉戏阶段)发展为成熟地承担某个角色(群体游戏阶段)。
他认为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扮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扮演规定大致的范围。
林顿:林顿把角色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
他区分了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扮演。
他将社会结构置于个人行为之上,视社会结构为一个行为规范体系,个人接收和遵循这些规范。
角色是由社会文化塑造的,角色表演是根据文化所规定的剧本进行的。
完形主义心理学角色概念旨在强调人类的一切心理过程都是通过整合模式的发现与创造而形成的。
根据完形主义创造的含义,角色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拟剧论(dramaturgical theory)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
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把社会成员比作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代表作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第一观点戈夫曼认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即参与互动的他人)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