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46.00 KB
- 文档页数:8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与气候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特点是多变、不稳定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特点是相对稳定二、天气符号:P68 会识别:台风;沙尘暴;晴天;雨;雪;阴天等三、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下雨的可能性越大。
四、天气预报:报气温和降水;中央电视台:卫星云图—天气形势图—城市天气预报图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气温1、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大陆;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洲2、气温的测定:一日4次;日均温(除以4),月均温(除以月天数),年均温的计算(除以12)3、P72图4-9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活动题1、2(气温分布规律)二、降水1、降水的条件:三方面:水汽;气温下降;有凝结核2、降水的类型及区别、分布地区: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P75图4-14)4、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干极:撒哈拉沙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地球的运动(P80图4-21)1、地球上的五带(P81图4-23)、活动题1-7(1)名称(2)分界线(3)太阳直射情况(4)极昼极夜现象(5)获的光热情况二、地形地势1、屏障作用:阴坡气温低湿度大,阳坡气温高湿度小2、阻挡作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3、垂直作用: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约降低0。
6度,导致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三、地球的形状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维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四、海陆分布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吸热快,散热快;海洋吸热慢,散热慢),在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
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湘教版第一节天气与气候1、天气:指某个地址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刻内的具体状况。
(时刻短、转变快)2、气候:指一个地址连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具有相对的稳固性)3、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黄色表示沙尘暴。
4、记住简单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情形。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
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六、那个符号叫做“风旗”,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
那个符号中的小短线,叫做“风尾”,每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
1个风级用半个短线表示,如:北风五级北风三级。
那么是东风8级。
那么是东北风6级。
第二骨气温和降水、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二、在北半球最热月出此刻7月,最冷月出此刻1月;南半球相反。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此刻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此刻日出前后。
3、世界气温散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域向高纬度(两极)地域慢慢降低。
4、非洲是最酷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严寒的大陆。
、气温的散布规律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②同纬度地带,夏日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吸收(或放出)一样的热量,陆地和海洋的温度不一样,因此,海陆上空大气的温度也不一样。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六、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7、降水形成的条: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八、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进程中空气上升的缘故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要紧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确实是由于位于低纬度迎风坡而形成的。
九、世界降水的散布规律:赤道周围降水多,两极地域降水少;中纬度地域大陆的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域降水少;南北回归线双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湘教版初一上册地理世界的气候学习重点(汇总)◆◆◆天气和气候1、天气及其影响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完整版初一地理天气与气候学习要点~◆◆◆天气和气候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变化(P51中的图3.13)完整版七年级地理气温与降水知识要点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影响民居A、南半球:房屋坐南朝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北面B、北半球:房屋坐北朝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南面C、低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小,中、高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大。
完整版初一上册地理复习要点: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完整版初一地理复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练习题初一上册地理天气与气候课后练习七年级上册地理气候的主要特点同步练习初一地理第五单元同步练习: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初一地理很重要,初一上册地理世界的气候学习重点我们应该重视~初一地理同步练习加深对学过知识的印象~。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最大值为90°,即太阳直射。
(2)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谈重点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也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释疑点气温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析规律纬度、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与气温的关系【例1】)A.地球形状B.地球运动C.地表起伏D.海陆分布解析:由于地球的球状特征,纬度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答案:A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释疑点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半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有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①地球公转特征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谈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特征,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四季更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知识点汇总第四章天气与气候一、多变的天气1、天气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气候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时间变化情况天气短时间时刻在变气候长时间相对稳定,一般变化不大3、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电话⑷天气预报的内容: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4、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降水1、气温(1)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3)气温日变化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4)年变化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1、天气的特征是多变,气候的特征是稳定
2、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深,降水可能性越大,白色越浅,降水可能性越小
3、天气符号:识记课本P68天气符号,特别注意雾、雷雨、沙尘暴、霜冻、雪、风台风及其中心等天气符号。
4、画有风尾和风旗的一方,即指示风的方向,风尾和风旗均画在风杆的右侧
5、空气质量Ⅰ级代表优,Ⅱ级代表良,Ⅲ级代表轻微污染,
污染指数0-50代表优;51-100代表良;101-150代表轻微污染;151-200代表轻污染;200以上代表中度污染;300以上代表重度污染。
6、气温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7、日平均气温=2点+8点+14点+20点的气温之和除以4
气温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8、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14时(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9、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最寒冷的大洲是南极洲,除南极洲之外寒冷区域最大的大洲是亚洲,世界“雨极”(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最少的地方是南极洲阿塔卡马沙漠.
10、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①从纬度位置看: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各地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不同造成的,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多,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少。
)
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
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陆地升温快。
)
③从海拔高度看:同纬度地区,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
(海拔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0.6℃)
11、一年中,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南半球相反。
12、根据温度判断半球,温度向北降低是北半球,温度向南降低是南半球,判断依据是由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
13、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14、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及分布
对流雨赤道附近,某些地区的夏季午
后强度大,历时段,范围小,常伴有雷电
地形雨山地迎风坡山坡处(迎风坡山
脚,背风坡降水少,沿海背风
坡降水也少)
锋面雨寒暖流交汇处,如我国东部沿
海地区,青岛地区就是锋面雨
历时长,范围广。
15、降水包括雨、雪、冰雹;雾和霜不属于降水。
16、测量降水量的仪器叫做雨量器
17、世界年降水分布规律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降水从赤道向两季逐渐递减
②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受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影响,沿海地区降水多)
③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及内陆地区降水很少,东岸降水较多
18、分析气候的两个要素为气温和降水
19、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额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
两纬度不同地区气候差别受纬度位置影响
一个沿海地区,一个内陆地区气候差别受海陆分布影响
海拔不同地区、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气候差别受地形地势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热岛效应、臭氧层空洞等与人类有关的气候问题受人类活动影响20、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角度叫做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角度最大为90°,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角度逐渐减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运动,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越靠近北回归线,北半球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反之
21、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
自转公转
绕转中心地轴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24小时)一年
产生现象
昼夜交替
时间差异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四季变化
五代划分
22、地球的公转
①在上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②A这一天是秋分,9月23日,太阳直射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秋季指9、
10、11三个月
③B这一天是冬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冬季指12、1、2三个月
④C这一天是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春季指3、
4、5三个月
⑤D这一天是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夏季指6、7、8三个月
23、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其中,寒带(极圈以内)特有的现象是极昼极夜,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特有的现象是太阳直射,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则表现出明显的四季变化
24、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25、全球气候变暖
成因: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
后果:海平面上升;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26、臭氧层空洞
成因:大量排放氟氯化合物破坏高空臭氧层
后果: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机人类健康
27、热岛效应
成因:人口密度,工业集中的城市
后果:城市中心区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较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层云增多28、填写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特征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高定球、以水定型、以温定带
如图,由赤道向北极大陆东岸依次出现的气候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
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大陆西岸依次出现的气候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
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31、亚欧非三大洲气候分布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