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98.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一、二章主要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形状的认识

(1)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其他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海边看归船,先看船帆,再看船身;月食;登高望远等。

4、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两极除外)。

③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

5、纬度

(1)度数范围: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2)南北纬的划分: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3)纬度分布规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6、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形。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3)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一条东经,一条西经,度数和为180°)

7、经度

(1)度数范围: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2)东西经的划分: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3)经度分布规律:东经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往西,度数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8、经纬网定位

(1)原理: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就能确定唯一的一个点,而反之,地球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2)作用: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9、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地轴(3)周期:24小时(一天)。(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5)地理现象: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太阳

(3)周期:一年(4)方向:自西向东

(5)地理现象:①季节的变化②五带的划分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类型: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3)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①一般定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其箭头代表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时可采用指向标平移法。

③经纬网定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4)比例尺的大小

①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②比例尺较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小,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大,反映的内容比较简略。

(5)选择适用的地图(课本19页)

12、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部位的判读:(课本25页)

13、分层设色地形图

(1)着色原则: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蓝色表示海洋。

(2)陆地表面的五种地形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课本27页)

(3)地形剖面图:沿着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七大洲

(1)明确概念: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大洲: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①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北半球、南半球。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南半球的大洲有:南极洲

②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③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④世界最大的大洲---亚洲,世界最小的大洲---大洋洲

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半岛—亚洲的阿拉伯半岛

⑤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非洲与欧洲:直布罗陀海峡

3、四大洋

(1)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

跨经度最广和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4、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大陆漂移说

提出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证据: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

生物演化的相似性

(3)板块的运动

①内容: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版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42页)

③板块的运动:张裂运动----形成裂谷或海洋(红海)

挤压运动----形成高大的山脉(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主要知识点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与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时刻在变化的。(短时间、变化快)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长时间、较稳定)

2、天气的影响:交通、生活、农业、战争等

3、天气预报

(1)内容: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8页

(2)卫星云图的判读: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区

(3)天气符号(详见课本49页):理解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人类所进行活动是否妥当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污染指数有关(污染指数小----空气清新、污染指数大----空气污浊)

二、气温的变化----用气温曲线图表示

1、气温

(1)定义:是指大气的温度(℃)

(2)测量:百叶箱,每天测4次(8时、14时、20时、2时)

2、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1)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14时)左右

(2)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3、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