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社会心理学理论现状与新进展-标记版
- 格式:pdf
- 大小:435.08 KB
- 文档页数:6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多年来,社会心理学在揭示人类社会互动和行为的原因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然而,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正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社交媒体的普及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数据来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现如今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活动已经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
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大量数据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关于个体在互联网上行为和情感表达的丰富资料。
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的帖子、评论和喜欢数等数据,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在虚拟社会中的情感状态、人际关系以及社区动态。
未来,随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心理学将能更好地挖掘社交媒体数据背后的心理学机制。
其次,跨文化研究将成为社会心理学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际间的联系与互动越来越紧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也备受关注。
社会心理学研究跨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中的社会认知和行为模式。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跨文化研究不仅需要研究者具备深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如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加剧,跨文化研究将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跨界合作将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内容与其他学科具有密切的关联。
例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在人机交互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人类与计算机交互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方式,从而改进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
未来,社会心理学的跨界合作还可以与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进行深度整合,形成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最后,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更为真实、可控的研究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模拟的虚拟空间中进行心理实验和行为观察。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展望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不断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它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首先,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对社会认知、情感与行为的研究。
社会认知研究探讨了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加工方式,包括社会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等。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了人们是如何对他人进行评价、归因他人行为的原因,并且揭示了人们常常存在的认知偏见和刻板印象等问题。
情感研究关注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探究了人们是如何感受到他人的情感态度,以及自己的情感是如何影响着他人的。
行为研究探讨了人们的社会行为和合作行为,包括亲社会行为、依从行为、攻击行为等。
社会心理学的这些研究内容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基础。
其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观察研究等。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心理学家开始借助网络实验、虚拟实境实验等新的实验范式进行研究。
这些新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者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实验条件、获取更多的数据,并且可以模拟出真实生活情境,增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也注重运用统计学和计算机模型等数学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以获得更准确的结论。
这些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进一步研究。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可能性。
首先,在教育领域,社会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从而设计出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师在班级管理、学生评价和行为引导等方面进行干预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在组织管理领域,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更好地理解员工的社会行为和心理需求,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社会心理学研究新进展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多领域的科学,它研究人类行为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社会环境。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科学,在当今社会,它在种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新的进展也不断出现,令人振奋。
首先,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包括探究个体行为受社会环境影响的机理和规律,例如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的影响和社会规范的影响等。
社会心理学研究还包括对社会认知的研究,比如社会认知的基本特征、概念形成、决策和社会交往等。
此外,社会心理学还研究了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以及社会心理学的影响因素。
其次,近年来,社会心理学的新进展表明,社会心理学研究开始将认知、情感和行为统一起来研究,以实现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家也开始研究跨文化心理学,尤其是文化决定因素下的人类行为。
这些研究为分析社会心理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深入挖掘社会心理学的本质。
此外,社会心理学研究中还有一个新的进展,即开始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如媒体传播、社会网络、广告、社会政策制定等。
这些应用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心理学的本质,还可以促进社会心理学的实践应用,使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联系社会实际的科学。
综上所述,社会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其新进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心理学的本质,有助于更好地分析社会心理学问题,也有助于更好地应用社会心理学知识,为改善社会环境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重要贡献。
近30年社会心理学理论现状与新进展作者:邹杰宇邹晗朱治铖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等范围的社会心理学主要表现在美国认知心理学的延续、欧洲大陆社会心理学的崛起以及第三世界国家开始把社会心理学本土化。
社会心理学开始出现整合的趋势,社会中自我理论开始回归,对于情感的关注度开始上升,并且转换文化研究的视角。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本土化;整合理论1 前言从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理论在其发展中一直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热点在于横跨历史一种庞大的理论背景体系,这种体系体现在行为主义等方面。
从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认为这种理论体系是不可能构成的。
因此社会心理学发展的趋势又抛弃了统一的理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中等范围的理论。
这种理论并不是像传统的那种大理论为背景,对所有的社会现象和表现找出其中的普遍规律,他只是對于社会现象中的一方面进行解释,例如认知失调的理论等等。
与此同时,这些理论的观点与大理论的观点在某些方面不谋而合,我们也必须承认中等范围理论也继承和发展了大理论的观点。
比方说社会行为主义就受到了行为主义的影响。
本文就近30年以来的社会心理学中等范围的理论发展趋势和演化历史进行阐述,希望能够给广大读者以一定的借鉴。
2 近30年来社会心理学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心理学主流的派系是构建主义,这种构建主义延续着传统的社会认知,这种构建主义繁荣了第三代思潮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符号互动论是有关于人类本质的理论基础,他主要是从德国的相对论以及英国的进化论中得到哲学思想,深入探讨了人的本质这个古老的话题。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彼得应用和发展了符号互动理论,近30年以来,社会心理学家开始构建主义对于物质的本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展出了很多全新的符号互动理论。
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认同理论进行阐释,但是基本上有三个主题他们是普遍关注的,这就是社会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的主要原理,社会自我以及认同。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如何在社会环境中思维、行为和情感等方面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社会心理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并对社会科学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社会心理学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实验证据的积累,社会心理学已经建立起一系列关于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基本原理。
比如,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权威实验”揭示了人类对权威的顺从心理;菲利普·津巴多的“修院监狱实验”揭示了人们在特定环境中的道德倾向。
这些实验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实证基础。
其次,社会心理学已经开始注重跨文化研究。
过去,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局限于西方文化,但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文化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价值观、道德观念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因此,未来的社会心理学应该更加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心理过程,并以此为基础来研究全球社会的共同特点和变化。
此外,社会心理学已经开始关注社交媒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的社交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社会心理学家们开始探索社交媒体对个体自我展示、社交互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与心理健康问题(如孤独感、焦虑和抑郁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同时,社交媒体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手段。
未来,社会心理学将继续深入研究社交媒体对个体行为和社会互动的影响,并探索如何在社交媒体时代保护个体心理健康。
另外,社会心理学将更加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道德和道德决策。
过去的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在团体中表现出和谐、互惠和合作的行为;然而,在特定情境下,个体也可能表现出自私和自利的行为。
未来,社会心理学将进一步探索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并关注如何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和行为规范。
最后,社会心理学将继续发展结合实践的方向。
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社会发展和心理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篇文章将介绍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首先,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方面,社会心理学家对人类社会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不断深入。
他们关注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探讨人们是如何与他人互动和相互影响的。
例如,研究者们探究社会认知、社会认同、社会公平感、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日益丰富和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实验研究方法,研究者们还运用问卷调查、观察研究、神经科学技术等方法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数据。
这些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当代社会心理学也面临着一些新的研究趋势和挑战。
第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跨文化研究的兴起。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交往和互动已经越来越不受限于国界和文化背景。
因此,研究者开始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学现象,并且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中人们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存在差异。
这种跨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拓宽我们对人类社会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理解。
第二个发展趋势是社交媒体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的社交方式和心理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社交媒体对人们的社会认知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他们研究社交媒体在形成社会认同、社会比较、网络欺凌等方面的作用。
另外,一些专门从事在线心理辅导的机构也出现,通过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
这些研究和实践都表明了社交媒体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
第三个趋势是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
例如,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结合,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神经机制。
研究报告社会心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研究报告:社会心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一、引言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在过去几十年里,社会心理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我们深入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本文将回顾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进展,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二、社会认知与知觉社会认知与知觉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关注个体是如何感知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
例如,研究者探索了认知偏差、刻板印象和其他社会心理现象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个体在信息获取和处理中的偏好,以及多元文化社会中不同群体间认知和知觉的差异。
三、集体行为与社会影响集体行为和社会影响是社会心理学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关注团体决策、领导力、从众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研究者揭示了群体中的思维惯性、社会规范和权威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研究群体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模式,以及社会影响力的形成和传播机制。
四、情绪与人际关系情绪与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又一关键研究领域。
过去的研究发现,情绪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决策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研究者发现情绪共鸣和情绪调节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情绪的传播机制、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以及情绪对决策和合作行为的影响。
五、群体认同与社会认同群体认同和社会认同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
过去的研究揭示了个体对于群体身份和社会身份的认同对行为与心理的影响。
例如,研究者探索了群体认同和社会认同对态度和行为的塑造作用。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研究群体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形成和变化机制,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促进群体认同与多元一体化。
六、社会心理学与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仅停留在学术范围内,也对社会实践和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例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为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培养等领域的实践提供指导。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想的一门学科,它旨在揭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社会心理学一直是一门备受关注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众多的问题,如群体行为、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等等,对于深入了解人类社会现象具有重大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和复杂,其前景也变得愈加广阔和重要。
就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前景做一些探讨。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现状1. 社会认知和判断社会认知和判断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重点。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进行判断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考虑的不仅是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还需要考虑周围人的看法和行为。
最近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表明,社会认知和判断可以被认为是在习惯性思维和反应与规则型理性思维和反应之间进行权衡。
2.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人们在互动中的情感和行为。
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际关系难以避免地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如战争、分裂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渴望有一个更加紧密的关系和更多的支持,以增强他们面对变革的信心。
3. 群体行为群体行为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包括了群体心理学、群体行为和群体性格、群体思想等方面。
群体行为的研究现状是在趋势集中、分配不均和危机感的压力下,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更加深入的竞争关系。
群体行为往往反映出人类主义者和利己主义者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探讨如何在不同文化下更好地满足这种情感需求。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前景1. 冲突解决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在冲突解决方面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冲突可以是不同文化和国家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未来社会进步所遭遇到的问题。
相比当今的全球社会,适应未来世界市场变化的能力和驱动力是经济增长和成功的关键所在。
社会心理学可以提供与现代市场无法一起强调的洞察力,有助于提供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
2. 文化改革随着世界经济步入后疫情时代,经相关领域专家调查发现,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成为越来越多人所追求的发展目标。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与新方法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类互动和行为的科学研究。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发展的进步,社会心理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与新方法,让读者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多元化的研究主题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社会关系和行为等传统领域,它已经拓展到很多方面,包括:新兴科技、健康与生活方式、文化交流与多元化等。
在新兴科技方面,社会心理学家正在研究影响智能手机使用对人类心理健康和社会互动的影响。
在健康与生活方式方面,社会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睡眠、营养和体育锻炼对于个体幸福感和社会互动的影响。
在文化交流和多元化方面,社会心理学家正在研究跨文化互动、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同化以及全球化进程对人类的影响。
这些研究方向的拓展使社会心理学更全面地了解人类的行为和互动。
第二章: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实践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心理学科研成果的融入现实生活,许多研究者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例如,在医疗卫生方面,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和临床诊断等方面。
在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方面,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组织文化的研究、员工管理和团队建设等方面。
这些应用社会心理学的实践丰富了社会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第三章:计算机模拟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学理论的进步,社会心理学者正在采用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解社会现象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也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社会调控策略。
例如,在群体行为研究中,社会心理学者可以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模拟群体中个体的互相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群体行为的变化和演化。
另外,在社会网络研究中,社会心理学者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结构进行计算机模拟,以便更好地探索网络的发展和演化。
计算机模拟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可谓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潜力。
第四章:大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大量的数据。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的发展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
从早期强调个体行为的行为主义,到后来强调个体心理过程的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首先,社会心理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心理学从实验室研究逐渐转向野外实验和自然观察,提升了研究的外部效度。
社会心理学已经成功地研究了人们对社会认知、互动和影响的感知和反应。
例如,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权威实验揭示了人们对权威者的顺从行为,菲利普·齐姆巴多的囚徒困境实验显示了人们如何在合作和竞争之间做出决策。
除了研究方法的发展,社会心理学还加强了对文化和跨文化差异的关注。
以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西方文化,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其他文化中的社会心理过程。
这种跨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拓宽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然而,社会心理学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伦理问题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一些经典实验设计存在着伦理风险,如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权威实验和菲利普·齐姆巴多的囚徒困境实验。
学术界对这些伦理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加,研究者们需要在研究中严守伦理原则,确保参与者的权益和尊严不受损害。
另一个挑战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复制危机。
复制研究的重要性在于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然而许多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实验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复制。
这引发了关于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的争议,促使研究者们更加谨慎地进行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以提高研究可靠性。
未来,社会心理学将继续朝着更加综合和跨学科的方向发展。
随着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进步,社会心理学将更深入地探索人类社会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生物学基础。
此外,社会心理学还将加强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如种族和性别不平等、歧视和偏见等,以提供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干预和政策建议。
近30年社会心理学理论现状与新进展黄雪娜 金盛华¹ 盛瑞鑫1摘 要2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等范围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的现状表现为美国认知范式理论的延续、欧洲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兴起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本土化;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整合趋势、自我理论的回归、对情感研究的关注、社会心理学理论的文化视角转换趋势。
1关键词2社会心理学;中等范围理论;本土化;整合1作者简介2黄雪娜,1978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5),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辽宁沈阳110036);金盛华,1957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5);盛瑞鑫,1982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1中图分类号2B849:C91 1文献标识码2A 1文章编号21001-6198(2010)03-0054-06¹金盛华为本文通讯作者。
ºFoley ,RobertA.,/Evo l uti on ary perspecti ves on the ori g i ns of hum an s oci al i nstit u tions ,0In W.G.Runci m an ed .,The Origi n ofH uman Soci al I n stituti os ,Oxford :Oxford Un i vers i ty Press ,2001.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来看,理论一直在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社会心理学热衷于建构跨历史、文化背景的/大理论0或/纯理论0,如行为主义等。
20世纪中叶以来,理论家们意识到,真正能够跨历史文化的/大理论0是不存在的。
因此,当代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向之一就是:抛弃了建立统一理论的企图,而代之以寻求所谓/中等范围理论0。
中等范围理论不是像传统大理论那样,要对全部社会心理、行为模式找出普遍规律,而是仅仅对某一方面做出解释,如认知失调理论对态度改变做出解释,同时,这些理论的某些观点带有大理论的取向,如社会学习理论就是受到了行为主义的影响。
本文就近30年来社会心理学中等范围理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简要介绍。
一、近30年社会心理学理论现状1.美国延续社会认知范式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主流社会心理学理论在建构主义视角中,延续着传统的社会认知范式的主导模式,使正处在第三代思潮的社会认知主义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蓬勃发展,表现为数种具体理论建构。
(1)创新性的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SI)是有关人类本质的基础理论,它从苏格兰伦理学、德国相对论和英国进化论的哲学思想中得来,对/人类本质0这个古老话题注入现代意义。
º到了21世纪,受美国早期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米德(M ead)结合实用主义理论和心智理论,发展了符号互动理论。
近30年来,一些心等主题进行进一步研究,发展了很多全新的符号互动理论。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认同理论和情感控制理论(a ffect control theor y )。
认同理论(-i dentity theory)是美国心理学家S tryker 、Burke 、M c -Ca ll 和S i m m ons 分别对认同行为作出不同的解释所建构的理论。
112认同理论是从符号互动理论特别是结构性符号互动作用理论中孕育发展出来的。
传统的符号互动理论认为社会是在个体通过对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进行认同和解释过程中建构出来的。
认同理论从这个观点出发,认为个体可以按照其所期望的方式对其所处的情境自由地进行认同。
尽管不同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认同理论,他们都共同关注三个主题,从而构成认同理论三个主要原理,即社会、自我和认同。
情感控制理论(简称ACT )是近30年来,美国心理学家H eise 等人扩展符号互动论中有关语言的基础性作用和对情境进行符号标示的观点,通过数学模型描述人类对社会事件的情感状态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测量结构、情感反应方程和情感控制过程的数理模型三个方面构成了该理论的基本框架。
12230年来,心理学工作者围绕着情感控制理论所作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三种:(1)对控制系统中的文化情感反应强度进行跨文化研究;(2)对控制原理中的控制加工程序进行测量;(3)应用理论对情绪、越轨行为、宗教和社会运动等主题进行¹协同单元(corporate un i ts),根据劳动者追寻目标的群体分工。
º类化单元(categori c un i ts),根据人们的特质如性别、民族、年龄的群体划分。
实证研究。
(2)精致化的格式塔理论格式塔理论建构的重点在于对将个体与社会结构连接起来的心理动力进行研究,包括比较动力(co m parison dyna m ics)、一致性、适应性和平衡性动力(consistency ,congruity ,and ba lance dyna m ics)和归因动力(attr i b ution dyna m ics)。
传统的社会比较理论、平衡理论、认知一致性理论、归因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等都对这些心理动力过程作出了很好的阐释。
近30年来,更多的创新性理论延续着传统,丰富着内容,使格式塔理论更加精致化。
a 1针对比较动力的理论很多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关注于社会比较加工过程,这些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将其他个体、群体、组织、文化等作为参照点并进行比较来认知评价自身情况。
其中,认同控制理论(i d entity con -trol theory)把这种比较过程概念化为内心灵现象(i n tra-psych ic),围绕着将认同标准作为参照点来确定是否认同了他人。
如果个体达到了认同标准,他们会产生积极的情绪,相反,当他们同时获得的反馈是没有达到认同标准,则会表现出沮丧等消极情绪;情感控制理论也阐述了有关自我、他人、行为和情境的基本情感反应与瞬态观感的比较过程。
该理论认为,基本情感反应起到一个参照点的作用来确定瞬态观感是否与情感反应相一致,如果一致,则人们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如果不一致,则人们会产生消极情绪,并采取一定的认知和行为上的策略使二者协调起来;在社会比较过程理论(t h e the -or y of co mparison rrocesses)中,Jasso 对社会比较过程的正确理解需要对其他基本过程加以正确的理解。
他将社会比较视为中等范围动力之一,并把其置于整个动力理论框架中加以考量,从而统一了中等范围动力理论。
132Jasso 认为社会比较的四个基本原动力是追根溯源的原动力、是非判断的原动十全十美的原动力和追求自由的原动力;Ber -ger 的期待)状态理论(expectati o n-states theor y )及其相关变形理论)))地位建构理论(status con -str uction theory)和地位特征理论(stat u s character i s -tics theory)都包含了对比较动力的阐述,认为期待状态创建了一个参照标准,他人对其进行评价,当行为表现与期待状态相匹配,则产生积极情绪并对重申地位规则。
当行为表现不与期待状态不匹配,特别是他人通过地位规则对期待状态提出了挑战,则个体产生消极情绪,并努力使期待与其行为表现重新看齐。
142b 1针对一致性、适应性和平衡性动力的理论很多社会心理学理论都表明了人类的一个需求,即去体验关于自我、他人、情境、规则和信仰的认知一致性、适应性和平衡性。
当个体感到认知处于失衡状态,他们就会体验到消极情绪,并产生使其保持一致的动力。
前面所述的所有的符号互动理论都表明了个体寻求自我确认和自我证明的内部动力,如认同理论(iden tity theory)认为当他人的反馈表明在一定的情况下个体自我并没有被确认或者个体的行为表现违背了期待状态的时候,个体会重新调整其角色行为,重新呈现自我,并对角色进行不同的认同等来获得适应性;情感控制理论(a ffect contr o l theory)也表明了这种格式塔动力会驱使个体去获得他们的基本情感反应和行为者、他人、情境之间的适应性;期待状态理论(expectati o n states theory)及其相关理论也阐述了当个体的期待状态与他人行为表现不一致,则会体验消极情绪,并对违背期待状态的行为者进行处罚;Em erson 和Cook 阐述的权力顺从交换理论(po w er-depend -ence exchange eory)则从另外的视角诠释了此类格式塔动力过程。
152该理论认为由于权力)顺从本身就是一个失衡的状态,这会驱使行为者通过转换关系来达到平衡,个体通过一系列平衡措施来缓和其对资源拥有者的顺从。
这些平衡措施包括:寻找替代性资源、降低权力者所拥有的资源的价值、堵截资源拥有者的资源来源、提供给权力者其他资源使权力者反过来对自己顺从和不需要资源等措施。
c 1针对归因动力的理论格式塔传统的另一个概念就是归因。
个体会对其所经历的事情主动作出归因。
以W einer 为代表的早期的归因理论家着重了个体内因和外因;现代归因理论家T r uner 在其情感交换理论(A ffect exchange theory)重新阐释了归因动力,着重强调个体会从很多潜在要素上对其所有经历作出归因,包括从自我、他人、协同单元¹、类化单元º等要素来进行归因。
162该理论认为积极的情绪体验会使个体产生近体偏见(prox i m a l b ias),从而作出内部归因。
消极的情绪体验会使个体产生远体偏见¹»参见方文:5社会心理学的演化:一种学科制度视角6,5中国社会科学62001年第6期。
ºM oghadda m 社会心理学的三个世界的划分是基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而非政治意识形态。
¼Feather ,N .T.,/Social ps ychol ogy i n Australia :Past and present ,0In t erna ti ona l Jo u rnal o f P syc holo gy ,vo.l 40,no .4(2005),pp.263-276.(distal b ias),从而作出外部归因。
由于归因调节着个体对组织的承诺与依恋,个体所作出的归因不仅会影响着个体的情绪体验还影响着组织结构的变化;地位建构理论(status constructi o n theory )也涉及到了归因动力。
该理论认为在社会中处于高,从而认为其权力和地位都是合法合理的。
低地位个体如果人为地位规则已经合法确立了,则会作出内部归因,如果规则没有确立,则会作出外部归因,认为高地位者施行了不公正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