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学科综合题
- 格式:doc
- 大小:511.50 KB
- 文档页数:9
专题十四学科综合学科综合[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B)A.检验硫酸根离子B.探究水的运输部位C.组装省力到1/3的滑轮组D.验证酶的专一性2.[2015·泰安]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实验探究应该运用对照实验的是(A) A.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B.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C.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D.测定玉米种子的发芽率3.[2016·嘉兴]动物的进化会使它们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更适应环境,下列用压强知识解释错误的是(C) A.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摄食B.狗的犬齿很尖——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撕咬食物C.鲫鱼的身体呈现梭形——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水游行D.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4.下列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C) A.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反复做实验,通过分析得出结论B.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C.通过改变溶剂、温度,再测定物质溶解的多少,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D.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得知摩擦力的大小5.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
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植物的(A)图Z14-1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分解作用【解析】蒸腾作用主要在植物的叶片上进行,右边的树枝叶片少,蒸腾作用小,散失的水分少,重量减小的就少。
6.图中甲、乙、丙三个椭圆分别代表某个概念、某种属性或某类物质。
下列能构成图示关系的是(C)图Z14-2A.甲是杠杆、乙是滑轮、丙是简单机械B.甲是群落、乙是种群、丙是生态系统C.甲是地月系、乙是太阳系、丙是银河系D.甲是化合反应、乙是分解反应、丙是置换反应7.[2016·长兴校级模拟]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或模拟实验,下列属于模拟实验的是(D) A.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B.调查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气候的关系C.探究种子萌发条件实验D.利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研究地球是个球体8.跳绳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连续跳一段时间后,跳绳者呼吸、心跳明显加快。
专题五、各学科交差综合题 一、选择题
9、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一些化学基础知识。
用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正确,磷燃烧只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且不生成气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化学性质相似,所以根据稀盐酸、稀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可归纳出酸的通性;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6.(2015·浙江湖洲)下列观察、测量和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答案】D
【解析】往试管中竖直加入块状固体,容易打破试管,A 错误;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且密度比水大,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到水中,并不断搅拌,图中的加入方法会导致水浮在浓硫酸液面上,放热使水沸腾而飞溅,造成危险,B 也错误;本题选D 。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四)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五杰出的科学家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图C—5所示著作的发表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形成,如果从天文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它也意味着( )A.经典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得到综合表达B.天文学革命的序幕就此拉开C.天体力学作为一个崭新的天文学分支而诞生D.时空、物质、运动和引力之间的统一性得到了揭示2.(2012年宁波八校联考24题)李四光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的论著是()A.《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B.《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C.《新华夏海的起源》D.《地质力学概论》3.如果站在詹天佑自己个人专业的角度,图6—2所示题词中的“所学”、“所知”是指()A.火车制造B.机械制造C.土木工程D.地质力学4.1661年牛顿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他在这里的经历及所受到的影响不包括()A.得到著名教授巴罗的赏识和悉心指导B.初步养成读书、思考和动手做实验的习惯C.形成了较好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素养D.获得学士学位并被举荐为研究生5.“相对论有点像一座两层的建筑……”爱因斯坦这里所说的“两层”是指()A.时间和空间B.古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C.相对论和量子理论D.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6.(2010年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一模)2009年3月以来,甲型H1N1流感蔓延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卫生部及时组织广大医学工作者结合长期以来的中医药学经验进行有效防控。
下列著作中将各类药物分类、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本草纲目》 D.《伤寒杂病论》7.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论成果是()A.狭义相对论B.广义相对论C.量子理论D.光子理论8.(2012年1月茂名市一模14题)据百度百科介绍,中国古代有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科学巨著,其资料被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引用。
这本科学巨著是A.《授时历》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9.“我死后,不发讣告,不举行公开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
综合科复习题综合科复习题综合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学习综合科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综合科,下面将给出一些综合科复习题,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请简要解释以下概念:a) 动能和势能b) 酸和碱c) 细胞和组织2. 请解答以下问题:a)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5m/s的速度向右运动,求其动能。
b) 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c) 人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是什么?3. 请回答以下问题:a) 如何计算一个物体的位移?b) 酸和碱的性质有哪些?c) 细胞和组织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什么?4. 请解释以下概念:a) 引力和重力b) 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c) 食物链和食物网5. 请回答以下问题:a) 什么是引力?b) 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有什么区别?c) 食物链和食物网有什么联系和区别?6. 请简要解释以下概念:a)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b) 元素和化合物c) 基因和DNA7. 请回答以下问题:a) 什么是摩擦力?b) 元素和化合物有什么区别?c) 基因和DNA有什么关系?8. 请解释以下概念:a) 力和压力b)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c)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9. 请回答以下问题:a) 力和压力有什么区别?b)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有什么关系?c)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0. 请简要解释以下概念:a) 光的折射和反射b) 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c) 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11. 请回答以下问题:a) 光的折射和反射有什么区别?b) 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c) 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以上是一些综合科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巩固知识,提高复习效果。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参考书和课堂笔记进行综合学习。
同时,做题时要注意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思路,并进行适当的思考和推理。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解析:选D。
“双百”方针的基本含义是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其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A、B、C三项显然不符合这一精神。
答案为D。
2.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文艺界出现了“八亿人口八个戏”的现象,下图属于“革命样板戏”的是()解析:选D。
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样板戏”,结合教材可知只有京剧《智取威虎山》是“八大样板戏”之一。
3.“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而“文化大革命”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
这最能说明()A.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B.文艺的繁荣不会持久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D.“文化大革命”对文艺有重大的影响解析:选C。
此题考查对文艺与政治环境关系的理解。
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决定那个时期文艺的发展方向和程度。
题中所述史实证明了这一结论。
4.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右图“上山下乡光荣”可以直接用于研究的主题是()A.三大改造和“双百方针”的贯彻B.“三下乡”活动C.“文化大革命”的历史D.邓小平全面整顿思想解析:选C。
“文革”期间为解决城市青年就业问题,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
5.“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新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③恢复高考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解析:选B。
建国初期,教育开基创业,建立人民教育;1977年恢复高考;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90年代中期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故②③④①排序正确,符合题意。
专题五电磁感应综合问题命题趋势电磁感应综合问题,涉及力学知识(如牛顿运动定律、功、动能定理、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等)、电学知识(如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直流电路知识、磁场知识等)等多个知识点,突出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尤其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构建物理模型的创新能力。
因此,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年年都有考题,且多为计算题,分值高,难度大,对考生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因此,本专题是复习中应强化训练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专题复习,掌握电磁感应综合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维过程,提高解决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能力。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获取并处理信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电磁感应综合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维过程,提高解决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获取并处理信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知识概要1、电磁感应的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与前面的知识联系较多,涉及到力和运动、动量、能量、直流电路、安培力等多方面的知识,其具体应用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的动态分析。
思考方向是:导体受力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通电导体受安培力→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感应电动势变化→……,周而复始,循环结束时,加速度等于零,导体达到稳定运动状态。
要画好受力图,抓住a =0时,速度v达最大值的特点。
(2)功能分析,电磁感应过程往往涉及多种能量形势的转化。
例如:如图所示中的金属棒ab沿导轨由静止下滑时,重力势能减小,一部分用来克服安培力做功转化为感应电流的电能,最终在R上转转化为焦耳热,另一部分转化为金属棒的动能.若导轨足够长,棒最终达到稳定状态为匀速运动时,重力势能用来克服安培力做功转化为感应电流的电能,因此,从功和能的观点人手,分析清楚电磁感应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关系,往往是解决电磁感应问题的重要途径.2、力学与本章内容结合的题目以及电学与本章结合的题目是复习中应强化训练的重要内容.(1)电磁感应与力和运动结合的问题,研究方法与力学相同。
专题复习五跨学科的综合题一、知识系统网络由于数学是学好物理、化学、地理等课程的基础,因此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以其他学科的知识为背景,或以其他学科的问题为载体设计的数学问题随机可见,令人耳目全新。
既能体现数学科的工作作用,又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
在今后的中考试题中,跨学科的综合题仍是命题的热点。
二、中考题型例析1.与物理相结合的题例1 (2003·临沂)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3-5-1所示,一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 )A.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运动.B.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C.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运动.D.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解析:由物理知识可知: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小球以1m/s的速度竖直向下运动.答案:B.2.与生物相结合的题例2 (2004·吉林)某种树木的分枝生长规律如图和下表所示,则预计到第6年时,树木的分枝数为_________.年份分枝数第1年 1第2年 1第3年 2第4年 3第5年 5 解析:本题以生物中树木的分枝生长为背景设计了一道探索规律的中考题.由题目不难看出从第3个数起,每个数都等于它前面两个数的和.答案:8.3.与化学相结合的题例 3 (2003·安徽)用“84”消毒液配制药液,对白色衣物进行消毒,要求按1:•200的比例进行稀释.现要配制此种药液 4020g,则需“84”消毒液________g.解析:本题以“非典”时期常用的“84”消毒液为题材,•设计了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涉及到化学中的配制药液,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答案:20.4.与地理相结合的题例4 (2002·福州)如图为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图中a 、b 、c 为等高线,海拔最低的一条为60m,•等高距为10m,•结合地理知识写出等高线a•为______m,••b•为_____m,c 为______m.分析:由地理知识可知,海拔最低的一条等高线为a,海拔最高的一条等高线为c,所以,a 为60m,而等高距为10m,则b 为70m;c 为80m. 答案:60,70,80.5.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题例5 (2004·长沙)如图是一个数值转换机,若输入的a 值为2,•则输出的结果应为( ).A.2B.-2C.1D.-1解析:它以数值转换机的程序为背景,既联系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又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意得,输出结果为(a 2-4)×0.5=-1.答案:D.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03·淄博)某同学学习了编程后,写了一个关于实数运算的程序:•当输入一个数值后,屏幕输出的结果总比该数的平方大1.若该同学按此程序输入5后,•把屏幕输出的结果再次输入,则最后屏幕输出的结果为( ). A.6 B.35 C.36 D.372.(2003·仙桃)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钡溶液,其导电性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量的变化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氢氧化钡导电性B 氢氧化钡导电性C 氢氧化钡导电性D氢氧化钡导电性3.(2004·黑龙江)一束光线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在地面上放一个平面镜,•欲使这束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成水平光线,则平面镜与地面所成锐角的度数为( ).A.45°B.60°C.75°D.80°4.(2004·河北)图所示的电路的总电阻为10Ω ,若R1=2R2,则R1,R2的值分别是(• ).A.R1=30Ω,R2=15ΩB.R1= 203Ω ,R2=103ΩC.R1=150Ω,R2=30ΩD.R2= 103Ω,R2=203Ω5.(2004·青岛)生物学指出:生态系统中,•每输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大约只有10%的能量能够流动到下一个营养级.在H1→H2→H3→H4→H5→H6,这条生物链中(H n表示第n个营养级,n=1,2,…,6),要使H获得10千焦的能量,那么需要H 提供的能量约为( ).A.104千焦B.105千焦C.106千焦D.107千焦6.(2004·黄石)如图,测量队为了测量某地区山顶P的海拔高度,选M点作为观测点,从M点测量某地区山顶P的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与水平线所夹的角)•为30°,在比例尺为1:50 000的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上,量得这两点的图上距离为6cm,则山顶P的海拔高度为( ).A.1 732mB.1 982mC.3 000mD.3 250m二、填空题1.(2004·北京海定)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某种植物标本(如图所示)时,测得叶片①最大宽度是8cm,最大长度是16cm;叶片②最大宽度是7cm,•最大长度是14cm;叶片③最大宽度为6.5cm.•请你用所学数学知识估算叶片③的完整叶片的最大长度,结果约为________cm.2.(2004·南通)如图,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当输入x的值为-1时,则输出的数值为_________.(3)2x→⨯-→-→输入输出3.(2004·泉州)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它的密度ρ(kg/m3)是它的体积V(m3)•的反比例函数,当V=5m3时, ρ=1.98kg/m3;则当V=10m3时, ρ=_______kg/m3.4.(2004·黄石)医生检查视力时,经常让被查人通过对面的镜子观察自己上方一张视力表(人从镜子看到的是视力表的虚像),若需测被查人对5m距离的视力时,视力表和镜子的距离是________m.三、解答题:1.(2004·南通)已知,二氧化碳的密度ρ(kg/m3)与体积V(m3)的函数关系式是ρ=9.9V.(1)求当V=5m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ρ;(2)请写出二氧化碳的密度ρ随体积V的增大(或减小)而变化的情况.2.(2003·济南)检查视力时,规定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m.如图(1).现因房间两面墙的距离为3m,因此使用平面镜来解决房间小的问题,•若使墙面上的镜子能呈现完整的视力表,如图 (2).由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出了光路图,其中视力表AB的上下边沿A、B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M′的上下边沿反射后射入人眼C处.如果视力表的全长为0.8m,请计算出镜长至少为多少米?3.(2002·济南)有一特殊材料制成的质量为30g的泥块,现把它切开为大、•小两块,将较大泥块放在一架不等臂天平的左盘中,称得质量为27g;又将较小泥块放在该天平的右盘中,称得质量为8g.若只考虑该天平的臂长不等,其他因素忽略不计,请你依据杠杆的平衡原理,求出较大泥块和较小泥块的质量.4.(2004·常州)在某一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电流I(A)与电阻R(Ω)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1)I与R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2)结合图象回答:当电路中的电流不得超过12A时,电路中电阻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案:一、1.D 2.D 3.A 4.A 5.C 6.B二、1.13 2.1 3.0.99 4.2.5三、1.(1)当v=5m3时, ρ=9.9V=9.95=1.98(kg/m3);(2)密度ρ随体积V的增大而减小(或密度ρ随体积V的减小而增大).2.作CD⊥MM′,垂足为D,并延长交A′B′于E.∵AB∥MM′∥A′B′,∴CE⊥A′B′,△CMM′∽△CA′B′.∴'''MM CD A B CE=.又∵CD=5-3=2,CE=5,A′B′=AB=0.8,∴'20.85MM=,∴MM′=0.32(m).∴镜长至少为0.32m.3.设较大泥块的质量为xg,则较小泥块的质量为(30-x)g,若天平左、•右臂长分别为acm,bcm,由题意得27,8(30)ax ba b x=⎧⎨=-⎩,两式相除,得27830xx=-.解得x1=18,x2=12.经验检x1=18,x2=12都是原方程的解,由题意可知,x2=12应舍去.∵当x=18时,30-x=12.∴较大泥块的质量为18g,较小泥块的质量为12g.4.(1)I与R的函数关系式为:I=36R.(2)电阻R的取值范围是:R≥3(Ω).。
专题五、各学科交叉综合题一、选择题2.(2016•浙江衢州)“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A.B. C.D.【答案】C【解析】“超临界水”(H2O)是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还是属于水,所以分子模型就是水分子模型,故选C。
16.(2016•湖南郴州)学习化学要正确理解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气体受热时,分子体积增大,所以气体体积增大C.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答案】D【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物质性质还包括物理性质,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A错;气体受热时,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增大,B错;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正价,故C错。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D正确。
6.(2016•湖北武汉)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的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B【解析】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如果量少,氧气消耗不完,故A错;p=0.79p0,p′=p0是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占其体积21%的氧气,生成了固体五氧化二磷,故p=0.79p0,而木炭燃烧虽然消耗氧气,但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故压强不变;由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虽然都消耗了氧气,但又生成了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无法测定,故D错误。
第五节 学科综合题中考导向跨学科类试题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突出各学科知识之间相互渗透的综合类化学试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必考题之一,考查内容至少是两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它有机地渗透了数学、生物、物理、环境保护、生态等多学科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融合性。
这类试题能够充分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整体水平、基本技能和不同的学科能力等。
因此学科综合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综合题分为学科内综合题与学科间综合题,学科间综合题的特点是体现学科交叉,注重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它要求我们在解题时不仅要出色驾驭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善于迁移应用相关学科,如数学、物理、生物等知识和思维方法,以他山之石,攻已之玉,才能独辟蹊径,化难为易。
中考题型考查方式多。
学科综合题主要以选择、填空为主,偶有简答、计算和实验题。
考试趋势分析跨学科类试题的命题多以科学技术、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的实例为背景,以包含的化学知识为主线,将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渗透,通过实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够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素养。
典例讲解:例1为了鉴别一瓶饱和的食盐水和纯净水,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有( )A 、测量两者的密度;B 、闻两者的气味;C 、尝一下口味;D ;加入食盐晶体;E 、观察两都的颜色;F 、加热蒸发;G 、加入AgNO3溶液;H 、测量两液体的导电性;I 、加水稀释解析:本题是一道多学科综合性试题,以设计实验方案为试题呈现方式,突出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解题时,要突出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根据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的不同性质的特点,判断可行的方案。
答案:ACDFGH例2 有机物的命名与它的构成规律紧密相连,如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按此规律,丁烷的化学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类似于数学中的找规律,解题的关键是要找到有机物命名与其构成的规律。
从题中可以看出有机物命名的甲乙丙等就是代表碳原子的个数1、2、3…,某烷中的H 原子个数与碳原子个数的关系是2n+2(n 表示碳原子的个数),根据这个规律,可以推算出丁烷的化学应该是C4H10。
真题归纳:1.(2009·浙江省台州市)下图中A 与B 两装置分别表示种子和幼苗进行的生理作用,A 、B装置间用玻璃管连接。
请据图回答:(1)向A 装置中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B 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将 (填“加强”光源水 种子玻璃管 玻璃罩 A B或“减弱”),其原因是。
(2)B装置中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要验证幼苗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可将图中连接B装置的玻璃管左端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同时对B装置进行处理。
2.(2009·淅江省金华市)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挂一铁块A,烧杯中盛有稀硫酸溶液B,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化学反应进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填“变大”或“变小”)。
4.(2009·广西省玉林市、防城港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创下了中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元,全国上下为之振奋和自豪材料1:宇航员在航天飞船上生活,船舱本身有一套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
氧气永远不会枯竭,因为宇航员呼吸道排出的二氧化碳,与生态循环系统的氧再生装置中黄色固体物质超氧化钾(KO2)反应可以产生氧气。
因此氧再生装置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和供应氧气(同时得到一种碳酸盐)的双重功能。
材料2:航天飞船上各种不同型号的仪器也可以散发出不同的物质。
这些物质中有些是比较危险的,会危害到航天员的健康。
净化和消除船舱内污染物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可以有效地吸附碳氢化合物和臭氧(O3),但对一氧化碳的吸附效果不好。
【阅读收获】我知道航天飞船上的化学污染物除了碳氢化合物外,还有。
(写一种,用化学式表示)【设问练习】船舱中超氧化钾接近反应完全时的现象是。
由于在船舱中活性炭吸附一氧化碳效果不好,那么下列处理一氧化碳的方法中,比较理想的是(填选项序号)A.先点燃一氧化碳,再把生成物通过固体物质超氧化钾(KO2)B.把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把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C.一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生成活性炭和氧气【简结转新】宇航员在船舱休息时,如果l小时呼出的二氧化碳大约是22L,那么大约需(1)制造蜡烛的原料是石蜡,石蜡属于A.无机物 B(2)家用石油液化气与石蜡属于同类别物质,欲使其燃烧不产生“灯花”现象的条件是。
海岛地区城镇居民甲状腺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提出“浙江沿海地区食盐中是否有必要加碘值得关注”。
(1)如图甲是上述调查得到的图表之一,此图表能够反映出的信息是C .该地区居民中甲状腺疾病患者明显增多D .该地区居民比其他地区居民更容易患甲状腺疾病乙丙(2)“碘是智慧元素”,它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之一,若人在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会患。
我国大部分地区缺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颁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食盐加碘成为一项国家政策;(3)“加碘盐”,一般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03),碘酸钾属于;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单质(4)如图乙为某品牌食盐的产品说明,其中“含碘量(35±15)mg/kg”表示在每千克“加碘盐"中含碘元素(35±15)毫克,符合国家食盐含碘量的标准。
以含碘量35毫克/千克为标准,食盐厂家应该在1千克食盐中加人多少毫克碘酸钾? (5)“碘是一把双刃剑”,碘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疾病。
初中生每天碘元素适宜摄人量约为0.15毫克,假设碘元素全部来自“加碘盐”,你一天最多可以摄入含碘量为35毫克/千克的食盐多少克?(6)人体所需碘元素并非全部来自“加碘盐",人们可以从饮用水、粮食、蔬菜和周围环境中摄取碘元素,如图丙为部分海产品含碘量。
请根据报道内容及以上的分析计算结果,并参考图丙,针对舟山“碘过量”现象,为舟山市民提一条建议。
8.(2009·山东省东营市)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现取15 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 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CaCO3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其中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所用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
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1)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 g;(2)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200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如图所示,在一个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稀硫酸,里面漂浮着一个不与硫酸反应的小木块,现要想小木块在硫酸中的位置上浮一些,可向烧杯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忽视溶液体积对溶液密度的影响)A、FeB、CuC、BaD、Ba(OH)210.(2009·.广东省)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克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下面坐标图中,画出煅烧时生成气体的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第五节 学科综合题1.(1)加强 种子呼吸作用加强后给幼苗提供较多的二氧化碳(或答对“B 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也可得分) (2)遮光(或黑暗)解析:(1)向A 中加入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种子的呼吸作用加强,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导管到B 中,正好是光和作用的原料,因此B 装置中幼苗的光合作用将加强。
2.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变小解析:由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H 2SO 4→FeSO 4,原来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反应后变为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比硫酸的式量大,因此溶液的密度变大,而铁块排开溶液的 + CuO 是否是蜡烛蒸汽。
7.(1)B (2)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3)B(4)33127100%100%59.3%214I KIO I KIO =⨯=⨯=中的质量分数 1千克×35毫克/千克÷59.3%=59毫克(5)0.15毫克÷35毫克/千克=0.00429千克=4.29克(6)少摄入海带、紫菜等含碘量丰富的食物。
(在食盐中不加碘)解析:(1)通过抽样调查的柱状图可看出最明显的一条规律是该地区女性居民更容易患甲状腺疾病。
此调查为抽样调查,所以不能说该地区居民中患甲状腺瘤的男性人数是女性的一半,因此A错误,此调查结果没有和原来调查结果和其他地区调查结果作比较,因此C、D错误。
(2)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因此食盐中一般要加碘。
(3) KI03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属于化合物。
(4) 已知1千克食盐中含碘量35毫克,要想求1千克食盐中碘酸钾的质量,用35毫克除以碘酸钾中碘的质量分数即可。
(5)已知初中生每天碘元素适宜摄人量约为0.15毫克,食盐的含碘量为35毫克/千克,因此需要食盐的量用15毫克除以35毫克/千克即可。
(6)从右图可看出,海带、紫菜等含碘量丰富,因此应少食用,还要注意不要再食用加碘食盐。
8.⑴ 4.4⑵设CaCO3质量为x,设参加反应的HCl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 44x y 4.4 g⑶解析:本题为图像分析计算题,属于信息处理型计算题,考查学科融合的思想及分析问题能力、识图能力等综合能力,中等难度。
解题的关键是从图像中找出关键有用的数据,特别要关注曲线的拐点、与横、纵坐标轴的交点所反映的信息。
(1)分析图像可知,B点时,反应剩余物的质量不再减少为90.6g,说明反应完毕,而题中已知所用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说明15 g鸡蛋壳中的CaCO3耗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为反应后混合物减少的质量95g—90.6g=4.4g。
(2)(3)解题的关键是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来的也是纯物质的质量。
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及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进而可求得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及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时要注意B点时所用盐酸只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