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物大分子
- 格式:ppt
- 大小:22.73 MB
- 文档页数:228
生命的化学基础
内容
第二章:生命的化学基础2.4 生物大分子概述
2.5 糖
2.6 脂类
2.7 核酸
2.8 蛋白质
2.4 生物大分子
•生物分子的碳链骨架
•糖类
•脂类
•蛋白质
•核酸
生物分子的碳链骨架
•碳链是生物分子的最基本结构,可形成四个共价键(covalent bond)。
它上面连上不同的化学基团或元素可构成不同的生物分子。
碳链可以是链状或环状,不同的环又可以串接成链状。
这些变换无穷的组合构成了天文数字的潜在生物分子。
但真实存在的生物分子数量远远少于潜在数量,这是自然选择和进化的结果。
•烃:甲烷、辛烷、脂肪中的烃
生命化学中的功能团
•羟基:存在于醇和糖中
•羰基:存在于糖中
•氨基:存在于氨基酸和尿素中
•羧基:存在于氨基酸、脂肪酸和某些维生素中
•共价键中储藏能量,生物氧化中断裂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
不同构象是生命分子产生功能的基础
•构象:单键的自由旋转使相同的结构或构型的分子在空间形成的特定的形态。
脑化学中分子形状的重要性。
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节生物大分子一、教材分析“生物大分子”一节是北师大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节,是以第一节构成生命的元素作为基础,并对第3章细胞的物质代谢的知识作铺垫。
所以本节知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受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生物学已经有几年时间了。
具备了一定的物物学基础。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与大分子有关的生命元素。
生物大分子中的糖类、脂类、蛋白质等同学们都比较熟,这部分内容学生易理解。
但核酸这部分内容学生就比较生疏了。
因此,教师要多用实例让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各种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识别DNA和RNA单体的结构(3)阐明各种单体与各多聚体之间的转化(4)分析遗传多样性的原因和蛋白质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运用蛋白质和遗传多样性来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及生物形状的多样性。
尝试制作单体模型并演示脱水缩合反应和水解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认同生物的多样性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
四、重难点重点;1、DNA和RNA的区别2、核酸与核苷酸的区别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难点:1、有关核酸水解的结构。
2、核酸的多样性。
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五、课前准备PPT,洋葱,甲基绿——焦宁酸染液,鸡蛋,双缩脲试剂,新鲜猪肝等六、课时安排5,课时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45分钟)一、生物大分子的碳链骨架板书设计第2章第3节生物大分子一、生物大分子的碳链骨架脱水缩合单体多聚体水解二、贮存遗传信息的大分子——核酸1、核酸的分子组成2、核酸的分布及功能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