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通督灸法结合针刺治疗枕神经痛42例
- 格式:pdf
- 大小:186.89 KB
- 文档页数:2
采用辛开苦降法,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李迎春[21"采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法联合西药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结果发现:清和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由此可见,清和汤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代永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9例[J].中医研究2008,21(6):46-47.[2]赵健.经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实验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365-367.[3]陈旻湖,侯晓华,肖英莲,等.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15,20(3) &155-168. [4]LUNDELL L R,DENT J,BENNETTC J R,et al.Endosccpicassessment of esophayitis:clinical and functional ccrrelato and further validation of the Los Angeles classification[J].Gut,1999,45(2)&172-180.[5]朱文锋.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11.[6]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1):60.[7]朱爱勇,李兆申,邹多武,等.反流性食管炎病例胃酸及胆汁反流的同步监测[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22(3):207-209.[8]李新年,闫芳.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38例[J].中医研究,2017,30(11):25-27.[9]陆婷婷,徐进康.反流性食管炎与肝胃关系的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2010,16(1):61-62.[10]梁聚民.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251例分析[J].甘肃中医,2011,24(1):26-27.[11]刘鑫,周苗苗,昊建林,等.脾胃论》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J].中医学报,2020,35(1):50-53.[12]冯小艳,邵明义,段飞,等.魏明主任中医师运用理气清热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经验[J].中医研究, 2013,26(12):49-51.[13]崔亚,姜礼双,卜平,等.127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分析!J].山东中医杂志,2018,37(9):745-747.[14]林海,马菁,党博.抑郁症心肝同治理论探讨[J].新中医,2019,51(1):238-240.[15]陈越,陈兰玲.从肝主疏泄论治慢性胃病[J].中医研究,2020,33( 8):11-13.[16]陈仲勤,康建华,梁景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优势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16-17. [17]岳胜利,陆为民.徐景藩运用泄肝和胃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3):476-478. [18]刘启鸿,黄文彬.柯晓主任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J].福建中医药,2018,49(3):60-61. [19]许秀芬,李桂云,李金萍,等.中医"和法”在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4):44-45. [20]童送文.辛开苦降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4):113-114.[21]李迎春.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J].中医研究,2020,33( 8):11-13.通信作者:张志军,副主任医师,郑州人民医院,郑州市金水区黄河路33号,450053,puyu06@m*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704183);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8ZY3018)收稿日期:2020-09-22;修回日期:2021-01-06(编辑田晨辉)文章编号:1001-6910(2021)05-0015-04•临床研究$温通针法联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扈玫琳,王效白,张娜,张润萍,李湘兰(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目的:观察溫通针法联合拔罐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传统医学科门诊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
209第13卷 第11期 2011 年 1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11 Nov . ,2011颈椎病是一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以神经根型的病人较多见,针灸是其常用治疗方法。
江苏省名中医吴旭主任医师常年采用“通督温阳”法治疗该病,有独特疗效。
现将近期临床上以此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该病的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针灸“通督温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谢曜联1,指导:吴旭2(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摘 要:目的:观察“通督温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患30例以“通督温阳”法治疗,并与一般针灸法治疗的病患30例于治疗10次后进行比较与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43.33%,对照组愈显率为13.3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以“通督温阳”法的治疗组较以常规针刺法的对照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更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与临床推广。
关键词:颈椎病;神经根型;针灸;通督温阳法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11- 0209- 02收稿日期:2011-05-01作者简介:谢曜联(1967-),男,台湾台中人,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治疗。
Acupuncture Method of“Tongduwenyang”in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XIE Yao-lian 1,Advisor :WU Xu 2(1.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 ;2.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e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Tongduwenyang”Acupuncture to Treat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Method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ntrasting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sixty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patients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treated with“Tongduwenyang”acupuncture is treatment group,the other group treated with common acupuncture is control group,ten times treatment as a course. Judge it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by compar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43.33%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13.33%,P <0.05,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s differences have significant meaning in statistics.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urative effect of“Tongduwenyang”acupunctur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mmon acupuncture. It can be deeply researched and extended as a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 ;acupuncture ;Tongduwenyang [ 5 ] Iwa,Matsushima,Nakade,et al. Electroacupuncture at ST-36accelerate colonic motility and transit in freely moving concious rats[ J ] .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6,290 ( 2 ):G285-292.[ 6 ] 孙克兴.不同参数电针对人体超微发光的影响[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 ( 3 ):51.[ 7 ] 赵亚伟,葛兆希.电针背俞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5例疗效观察[ J ] .新中医,2009,41 ( 8 ):98-99.[ 8 ] 杨壮立.针刺治疗习惯性便秘疗效观察[ J ] .上海针灸杂志,2008,27 ( 12 ):13-14.[ 9 ] 王少光,李光,施浩,等.中医治疗胃肠动力紊乱疾病进展[ J ] . 新中医,2004,36 ( 9 ):45-46.[ 10 ] 张维,刘志顺,王德文.深刺天枢穴治疗结肠慢转运性便秘15例疗效观察[ J ] .新中医,2004,36 ( 12 ):36-37.[ 11 ] 李杰,石秀峰,周凌云,等. 电针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J ] .中国针灸,2008,28 ( 5 ):365-368.[ 12 ] 田小平,李瑛,马婷婷,等.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的应用现状[ J ] .中国针灸,2008(增刊):96-97.[ 13 ] 方正清,张育琴,许冠荪,等. 电针和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动素的影响[ J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 ( 5 ):379-381.[ 14 ] 秦丽娜,史榕荇,图娅.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肠肽类激素的影响[ J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26 ( 1 ):25-26.[ 15 ] 陈兰,刘诗.高频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大鼠结肠传输功能的影响[ J ] .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杂志,2007,16 ( 5 ):477-480.[ 16 ] 张智龙,吉学群,赵淑华,等.电针支沟穴治疗便秘之气秘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J ] .中国针灸,2007,27 ( 7 ):475-478.[ 17 ] 夏于琼.电针殷门穴治疗便秘50例[ J ] .中国针灸,2003,23( 5 ):282.[ 18 ] HE Jing,CHEN Ming-jin,HE Hong-bo,et al. Clinicalobservation on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 of postoper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tumor treated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J ]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0,20 ( 2 ):17-20.[ 19 ] 李杰,石秀峰,周凌云,等. 电针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J ] .中国针灸,2008,28 ( 5 ):365-368.[ 20 ] 鹿红,苏小兰,刘启泉,等.枳实陷胸方联合电针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42例疗效观察[ J ]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 ( 3 ):352-353.[ 21 ] 黄晓卿,陈凌. 针刺研究中电针应用状况的文献分析和初步研究[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 ( 1 ):73-75.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3卷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本课题病例均来自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病人,治疗组30例,男6例,女24例;年龄20~69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5年。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4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神经性疼痛,在疾病痊愈后发病位置依旧处在神经敏感的状态,易产生神经性疼痛,疼痛症状有时候可能会持续终生[1-2]。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与正气不足、余毒羁留所致的气血瘀滞、经络堵塞有关。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主要方法为中药内服配合梅花针、火针、拔罐、放血疗法等[3]。
本研究采用针刺联合督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88例,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4例。
甲组男24例,女20例;病程1个月~1年,平均(4.02±0.11)个月;年龄22~57岁,平均(31.38±2.12)岁。
乙组男23例,女21例;病程2个月~1年,平均(4.14±0.10)个月;年龄24~58岁,平均(31.01±2.89)岁。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疼痛症状发生于胸部、腰部、背部及腹部等躯干部位;②年龄18~80岁。
排除标准:①眼睑带状疱疹、顿挫型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型脑膜脑炎等特殊类型带状疱疹;②充血性心力衰竭、眼科疾病以及糖尿病。
方法:⑴甲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以普瑞巴林进行治疗,75mg/次,2次/d,疗程1个月。
⑵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实施针刺联合督脉灸治疗。
①针刺疗法:根据患者疱疹部位选择坐位或卧位,暴露针刺部位,明确疼痛区域,观察色素沉着、瘢痕位置,以疼痛局部或疼痛反应点(有酸、麻、胀、痛、重或斑点、色变、硬变、肿胀等反应)作为针灸治疗部位的腧穴(阿是穴)。
对阿是穴实施常规消毒,采用不锈钢毫针(0.25mm×40mm)刺入,在针刺时注意不可刺入过深,应以针尖皮肤凸起呈小丘状,毫针悬吊而不易脱落为宜。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其治疗方式对于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随机抽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间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探讨针灸温阳通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所选患者均经诊断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其中患者没有出现胸廓出口综合症、肘管综合症、肩周炎、风湿病以及腕管综合征等疾病。
对照组中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年龄段在18~6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8±3.6)岁,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
患者的病程在2周~38个月之间,其平均病程为(13.8±3.2)个月。
治疗组中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年龄段在20岁至63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9±4.2)岁,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
患者的病程在3周~38个月之间,其平均病程为(14.8±4.2)个月。
1.2方法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诊断时,有颈椎X 线片可知,患者有一定的椎体增生,其钩椎关节增生较为明显,其椎间孔变小,椎间隙变窄。
而由颈椎CT 可知患者的椎体后赘生物以及其神经管变窄。
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时,对对照组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即对患者进行颈复康药物的使用,每次开水冲服一袋(其中每袋5g),进行2次/d,15d/疗程。
在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后休息1周,再对患者进行下1疗程的治疗。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停止采取其他相关药物以及相关的治疗。
而对治疗组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温阳通督法治疗。
取患者的命门、绝骨、大椎、大杼、后溪、颈百劳等穴位。
患者取俯卧位,使用华佗牌30号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取华佗牌30号1.0~1.5寸毫针,对各穴进行常规消毒,再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针刺治疗。
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2例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7月江西省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其疗效。
结果4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3%。
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简便,疗效确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前景,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标签:针刺;热敏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最常见的并发症,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疼痛持续超过1月者,好发于体质虚弱者和老年人[1]。
该病以剧烈的烧灼样、电击样、撕裂样疼痛为临床特征,缠绵难愈,严重损害患者的情感、睡眠和生命质量[2]。
其治疗方法较多,但治愈率低。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PHN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2018年7月江西省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皮肤性病学》[3]中PHN的诊断标准,受试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有心、肝、肾等系统严重疾病者及精神疾患者。
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45~75岁,病程1个月~3年。
1.2 治疗方法患者侧卧位,取疼痛区相应脊椎神经节段的夹脊穴,配合皮损部位围刺。
穴位常规消毒后,夹脊穴直刺,皮损部位取朝疱疹皮损方向平刺,针距约1寸~2寸;酌情加取足三里、合谷、太冲穴、膈腧等穴,得气后留针30 min。
在针刺的基础上,施行回旋灸和雀啄灸探查出所有热敏腧穴后选择2个热敏反应最显著的穴位施以定点温和灸,灸至患者热敏灸感消失为度。
以上操作1次/d,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针灸温阳通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作者:许红兵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06期[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温阳通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间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患者。
对对照组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而对治疗组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温阳通督法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解,并且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00%,而治疗组中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为90.00%,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并且,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P[关键词] 针灸温阳通督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c)-0137-02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其治疗方式对于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随机抽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间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探讨针灸温阳通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所选患者均经诊断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其中患者没有出现胸廓出口综合症、肘管综合症、肩周炎、风湿病以及腕管综合征等疾病。
对照组中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年龄段在18~6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8±3.6)岁,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
患者的病程在2周~38个月之间,其平均病程为(13.8±3.2)个月。
治疗组中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其年龄段在20岁至63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9±4.2)岁,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
主神经的共同作用,大陵穴具有改善心脏供血的功能。
曲泽穴最早见于5灵枢#本输6:/曲泽,在手肘内廉横纹陷中筋内侧动脉,是肘内曲处也0,为手厥阴心包经的合穴,系喻水之归聚。
5备急千金方6中说:/心病,其色赤,心痛气短,手掌烦热,或啼笑哭詈,悲思愁虑,,冬刺曲泽,皆泻之0。
在本研究中曲泽穴并没有体现出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可能与所选病例缺血的性质有关,多数报道是用曲泽穴改善心肌的急性缺血,但是本研究观察的病例都是慢性心肌缺血。
在急性缺血期心脏的应激性较强,轻微的针刺作用亦能改变心脏的供血功能。
通过大陵穴与曲泽穴针刺作用的对比,验证了/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0的经典论述。
[参考文献][1]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J ]1中华内科杂志,1981,20(4):2541[2]郭元琦,陈丽仪1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脑梗塞恢复期60例临床观察[J]1针灸临床杂志,2000,16(3):521[收稿日期]2008-04-18[作者简介]王晓明(1981-),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2006年级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
通督调神法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椎病体会王晓明1,潘 玥1指导:李 平2(1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1天津南开医院,天津300100)[摘要]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颈椎骨质增生,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相应引起头、颈、肩、上肢的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状。
李平教授以/通督脉、调元神0立论,配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颈椎病;通督调神针法;针刺;颈夹脊穴[中图分类号]R246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358X(2008)12-0823-02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颈椎骨质增生,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颈动脉、交感神经等),相应引起头、颈、肩、上肢的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状。
温通针法治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其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针刺般痛感,并伴有其他不适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不同的副作用和风险。
近年来,温通针法成为一种新型针灸疗法,并在治疗神经痛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温通针法治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一、治疗方法温通针法是一种针刺疗法,旨在消除筋膜层的粘连和局部炎症,提高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加速病变组织的修复。
该针法的关键是要在针灸过程中加热针尖,以提高针刺的温度和深度。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 点选择:应根据神经痛病变部位和病情,选择针刺点。
经常使用的点包括足三里、背俞、肩井、太阳穴等。
2. 针选:选用长约3-4cm、直径为0.3mm的细针。
3. 针手法:针刺前应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将针灸尖端加热至适当温度,通过小幅旋转和进针,刺入皮下或肌肉。
针头深度可根据病情决定,通常为1-3cm。
4. 治疗时间:每次治疗30分钟左右,每周1-2次,连续治疗2-4周。
二、临床观察针灸诊所选择30名神经痛患者进行温通针法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
患者在治疗前填写问卷,并在治疗后进行一定的随访。
以下是观察结果:1. 疼痛缓解:30名患者中,26名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疼痛缓解。
其中,10名患者的疼痛完全缓解,8名患者的疼痛缓解了80%,6名患者的疼痛缓解了60%,2名患者的疼痛缓解了40%。
2. 痉挛减轻:10名患者出现了痉挛减轻的效果,其中6名患者痉挛完全消失,2名患者痉挛减轻了80%,2名患者痉挛减轻了60%。
3. 睡眠改善:5名患者出现了睡眠质量改善的效果,其中3名患者睡眠质量有所提高,2名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4. 无明显副作用:30名患者中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如出血、感染等。
三、结论温通针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神经痛的方法。
通过对30名患者的观察,证明了该方法具有显著的止痛和消炎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相关不适症状,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