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732.78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物理: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彼此接触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滑动,但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静摩擦力.
2.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周围物体对它施加的力的情况决定,但有一个最大值.4.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静max,其大小等于物体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和f静max之间,即0<f≤f静max.
[思考]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静止吗?如图所示,跑步时,脚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如何?
提示:不一定静止.跑步时,脚和跑步机接触的时间内,脚并没有和跑步机发生相对运动,因此脚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方向和人的运动方向相同.
第1 页共1 页。
高中物理必修摩擦力知识点总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要发生,就会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里就是摩擦力。
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到的高中物理必修1摩擦力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高中物理必修1摩擦力知识点(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N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② 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4) 注意事项: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必修1摩擦力基本要求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掌握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及变化范围.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4.会运用公式F=μ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5.知道动摩擦因数无单位,了解动摩擦因数与哪些因素有关.6.能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高中物理学习方法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较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愿意学习。
愿意学习,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
有了乐趣,长期坚持,就产生了较稳定的学习兴趣—志趣。
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是成长生涯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件事。
高中物理摩擦力计算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摩擦力是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它在解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由于接触面之间存在不规则性而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以便正确计算摩擦力。
一、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摩擦力的计算公式是由摩擦力等于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中较小者决定的。
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公式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一道典型的题目是: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和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2。
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解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因此需要计算的是静摩擦力。
根据公式,静摩擦力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垂直分量,即静摩擦力=物体质量×重力加速度。
代入数值计算,静摩擦力=5kg×9.8m/s²=49N。
二、注意事项1. 摩擦系数的选择摩擦系数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与法向压力之比。
在解题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摩擦系数。
常见的摩擦系数有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它们的数值大小不同。
在计算摩擦力时,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选择相应的摩擦系数。
例如,一道题目给出了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的摩擦系数为0.3,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由于题目没有明确指明是静摩擦力还是动摩擦力,我们可以根据常见的摩擦系数范围选择一个合适的摩擦系数。
通常情况下,静摩擦系数的数值要大于动摩擦系数,因此我们可以选择0.3作为静摩擦系数进行计算。
2.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确定摩擦力的方向。
如果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是向右,则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左;如果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是向左,则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右。
例如,一道题目给出了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摩擦系数为0.2,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高考物理常用公式高中物理现行高考常用公式一、力学1.1 静力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重力 - - G=mg(g随高度、纬度而变化)摩擦力 - 滑动摩擦力:f=μN 静摩擦力:大小范围O≤f≤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浮力、密度 - 浮力F浮=ρ液gV排;密度ρ=m/V压强、液体压强 - 压强p=F/S;液体压强p=ρgh胡克定律 - F=kx(在弹性限度内)万有引力定律 - F=Gm1m2/r^2近地卫星 - mg=G(M+m)/r^2第一宇宙速度 - mg=mV^2/R行星密度 - ρ=3M/4πR^3双星系统 - F=Gm1m2/r^2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 F合=F1^2+F2^2+2F1F2cosαF2sinα tanθ=F1cosα+F2cosα F合=√(F1^2+F2^2+2F1F2cosα)正交分解法 - Fx=Fcosα Fy=Fsinα力矩 - M=FL(不要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 F合=0或ΣFx=0 ΣFy=0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 M合=0或M逆=M顺共面力的平衡条件 - F合=0,M合=01.3 动力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 F合=ma或a=F/m 或ΣFx=maΣFy=ma 向心力 - F=mω^2R 或F=GmM/R^2牛顿第三定律 - F=F'1.2 运动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匀速直线运动 - s=vt匀变速直线运动 - v=(v0+v)/2 a=(v-v0)/t s=vt+1/2at^2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 - v^2-v0^2=2as s=v0t+1/2at^2 平均速度:v=(v0+v)/2高中物理现行高考常用公式一、力学1.1 静力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重力 - - G=mg(其中g随高度和纬度变化)摩擦力 - 滑动摩擦力:f=μN 静摩擦力:O≤f≤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浮力、密度 - 浮力F浮=ρ液gV排;密度ρ=m/V压强、液体压强 - 压强p=F/S;液体压强p=ρgh胡克定律 - F=kx(在弹性限度内)万有引力定律 - F=Gm1m2/r^2近地卫星 - mg=G(M+m)/r^2第一宇宙速度 - mg=mV^2/R行星密度 - ρ=3M/4πR^3双星系统 - F=Gm1m2/r^2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 F合=F1^2+F2^2+2F1F2cosαF2sinα tanθ=F1cosα+F2cosα F合=√(F1^2+F2^2+2F1F2cosα)正交分解法 - Fx=Fcosα Fy=Fsinα力矩 - M=FL(不要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 F合=0或ΣFx=0 ΣFy=0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 M合=0或M逆=M顺共面力的平衡条件 - F合=0,M合=01.3 动力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 F合=ma或a=F/m 或ΣFx=maΣFy=ma 向心力 - F=mω^2R 或F=GmM/R^2牛顿第三定律 - F=F'1.2 运动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匀速直线运动 - s=vt匀变速直线运动 - v=(v0+v)/2 a=(v-v0)/t s=vt+1/2at^2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 - v^2-v0^2=2as s=v0t+1/2at^2 平均速度:v=(v0+v)/2注: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改正了公式中的排版错误,对每个公式进行了简洁明了的表述。
高中物理摩擦因数公式(一)高中物理摩擦因数公式1. 摩擦力公式摩擦力是由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摩擦力(F)= 摩擦因数(μ)× 法向压力(N)其中,摩擦因数(μ)是一个无量纲量,代表了两种物体之间的摩擦程度;法向压力(N)是两个物体接触面上垂直于接触面的力。
2. 静摩擦力公式当物体不发生相对滑动时,我们称之为静摩擦状态。
在静摩擦状态下,静摩擦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静摩擦力(Fs)≤ μs × 法向压力(N)其中,μs是静摩擦因数,代表了两种物体之间在静摩擦状态下的摩擦程度。
3. 动摩擦力公式当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我们称之为动摩擦状态。
在动摩擦状态下,动摩擦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动摩擦力(Fd)= μd × 法向压力(N)其中,μd是动摩擦因数,代表了两种物体之间在动摩擦状态下的摩擦程度。
示例说明假设有一个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施加一个力使其刚好开始移动。
如果我们想计算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可以根据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假设木块的质量为2kg,重力加速度为10m/s²,则法向压力可以计算为:法向压力(N)= 质量(m)× 重力加速度(g)= 2 kg × 10m/s² = 20 N假设木块和地面之间的静摩擦因数为,动摩擦因数为,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计算结果:静摩擦力(Fs)≤ μs × 法向压力(N)≤ × 20 N ≤ 10 N动摩擦力(Fd)= μd × 法向压力(N)= × 20 N = 6 N因此,木块在静摩擦状态下所受的静摩擦力最大为10 N,在动摩擦状态下所受的动摩擦力为6 N。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计算摩擦力,并在物理学问题中应用。
它们是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概念和工具。
摩擦力计算公式是什么有哪些计算方法许多同学想了解摩擦力计算公式,那么摩擦力公式有哪些呢?快来和小编看一下吧。
下面是由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摩擦力计算公式是什么有哪些计算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其接触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尚保持相对静止时,彼此作用着阻碍相对滑动的阻力,这种阻力称为静滑动摩擦力,简称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uNf是最大静摩擦力,N是正压力,u是最大静摩擦因数。
3.一个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如果不受推力或者拉力,就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如果收到推力或者拉力,则属于静摩擦力的范畴,摩擦力的大小跟拉力或者推力的大小相等,与物体的重力或者压力没有关系。
只有最大静摩擦力才与物体受到的压力或者重力有关。
4.如果用10N的力没有推动物体,则物体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其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
用15N的力刚好推动,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发生在两个相互接触而相对滑动的物体之间,阻碍着它们之间相对滑动的力。
2.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为f =μN ,式中的μ叫动摩擦因数,也叫滑动摩擦系数,它只跟材料、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注意跟接触面积无关;N为正压力。
3.滑动摩擦力有以下特点:①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跟正压力成正比:f=μFN(μ为动摩擦因数);②物体所受压力相同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比最大静摩擦力FMAX略小。
通常的计算中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滚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是物体滚动时,接触面一直在变化着,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它实质上是静摩擦力。
2.滚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mgu/r。
(m质量g重力加速度f摩擦力u滚动摩擦系数r轮子半径)3.物体的滚动情况与接触面有关,滚动物体在接触面上滚动或有滚动的趋势时,物体和接触面都会发生形变。
其形变可以分为接触面形变而滚动物体不发生形变(此时物体称之为刚体)、接触面不发生形变(此时接触面称之为刚性面)而滚动物体发生形变、接触面和滚动物体都不发生形变以及接触面和滚动物体都发生形变等四种情况。
摩擦力公式高中物理在咱们高中物理的世界里,摩擦力公式可是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走路、骑车、推东西,到处都有摩擦力的影子。
先来说说静摩擦力,它可是个有点“调皮”的家伙。
静摩擦力的大小会随着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但有个上限,一旦超过这个上限,它就“变身”成滑动摩擦力啦。
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再看看滑动摩擦力,它的公式是f = μN 。
这里的 f 就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μ 是动摩擦因数,N 则是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
比如说,有一次我去商场购物,推着一辆装满商品的购物车。
刚开始推的时候,车没动,这时候就是静摩擦力在和我“对抗”,它的大小就等于我推车的力。
等我再使点劲,车动起来了,这时候就变成滑动摩擦力在“捣乱”啦。
那这个公式在实际生活中有啥用呢?想象一下,一辆汽车在湿滑的路面上行驶,如果我们知道路面和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就能大概算出汽车刹车时需要的距离,这对于保证行车安全多重要啊!在学习摩擦力公式的时候,很多同学容易搞混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特点。
其实啊,你就把静摩擦力想象成一个“坚守岗位”的卫士,不到万不得已绝不“离岗”;而滑动摩擦力呢,就像是个“放纵不羁”的家伙,一旦动起来就管不住啦。
还有啊,做物理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判断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不然用错公式可就闹笑话了。
记得有一次考试,有一道题是关于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不少同学没搞清楚摩擦力的类型,结果答案错得五花八门。
总之,摩擦力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要真正掌握它,还得多多练习,多联系实际生活。
就像我们平时走路,鞋底和地面的摩擦力让我们稳稳当当;骑自行车时,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又让我们能控制速度和方向。
所以啊,同学们,别小看这个小小的摩擦力公式,它可是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大秘密,学好它,能让我们更了解这个神奇的物理世界!。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公式大全
(1)滑动摩擦力:f=N
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三复习“摩擦力”物理公式大全根据广大考生的需求,高中频道整理了高三复习摩擦力物理公式大全,欢迎大家关注!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总结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1)静摩擦力的大小: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高中物理: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探究导入](1)如图所示,小孩在水平地面上用5 N的力向前推木箱,但是木箱为什么没有被推动?
提示:木箱没有动说明木箱受到的合力应该为0,木箱受到推力,由二力平衡可知,一定还有一个力和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上述(1)中的这个力是怎么产生的呢?
提示:木箱与地面接触,木箱因受重力会挤压地面使地面发生弹性形变,产生了正压力,木箱相对地面有运动的趋势,并且地面粗糙,所以产生摩擦力的条件都符合,一定有摩擦力.这个摩擦力称之为静摩擦力.
(3)小孩用更大的力10 N去推箱子,箱子还是没有动,此时静摩擦力多大?说明了什么?
提示:由二力平衡可知静摩擦力为10 N,这说明静摩擦力的大小会随着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4)小孩继续增大推力,最终能推动箱子吗?
提示:能,当小孩的推力大于箱子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时,箱子就能被推动.
1.静摩擦力大小的范围:0<f≤f静max.
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
3.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间正压力成正比,最大静摩擦力f静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一般情况下,为分析问题方便,可认为二者相等.
[典例4]如图所示,A、B两物体重力都等于10 N,各接触面间动摩擦
因数都等于0.3,F1=1 N和F2=2 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在A和B上,A、
B均静止,则A受的摩擦力和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A.3 N,6 N B.1 N,2 N
C.1 N,1 N D.0 N,1 N
[思路点拨]解此题注意以下几点:
(1)A、B均静止,故A、B间存在静摩擦力,可对A受力分析进行判断.
(2)B与地面相对静止,B与地面存在静摩擦力,可对AB整体受力分析进行判断.
[解析]因两个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故所受的摩擦力均为静摩擦力;对物体A受力分析可知:F1=f A=1 N;对AB的整体,由平衡条件可知:F2=F1+f B,解得f B=1 N,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4.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当沿水平方向的力F1=20 N、F2=
11 N时,物体A保持静止.现保持F2不变,当F1减小到17 N时,物
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6 N B.9 N
C.28 N D.31 N
解析:初始状态下,物体所受摩擦力f=F1-F2=9 N,可知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f =9 N.当F1减小到17 N时,F1′-F2=6 N<f max,故物体所受摩擦力为6 N,A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