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章预算定额的编制和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4
2.3.1 概述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简称预算定额,是由国家主管部门颁发的,确定在正常合理的施工条件下,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所必须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消耗的数量标准。
预算定额是编制施工图预算和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预算定额是编制单位估价表的主要依据;预算定额是编制概算定额和概算指标的主要依据;对实行招标投标的工程,预算定额是确定工程标底和投标报价,签定工程合同的依据;预算定额是建设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工程结算和决算的依据;预算定额是建筑施工企业编制施工计划、组织施工、进行经济核算加强经营管理的依据。
预算定额是以施工定额为基础进行编制的,但二者之间又有本质的不同。
首先,定额性质不同。
预算定额是一种计价定额,是编制施工图预算、标底、投标报价、工程结算的依据;而施工定额是企业内部使用的定额,是施工企业编制施工预算的依据,具有企业定额的性质。
其次,定额水平不同。
预算定额反映社会平均水平,而施工定额反映平均先进水平,所以施工定额水平一般要高于预算定额水平,高约10%左右。
另外,定额内容不同。
预算定额比施工定额综合的内容要更多,预算定额既包括为完成该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的全部工序,又包括施工定额中未包含的内容如施工组织间歇时间、零星用工、材料在现场内的超运距用工等。
2.3.2 预算定额中消耗指标的确定预算定额中的消耗指标包括人工消耗量指标、材料消耗指标及机械台班消耗指标。
(一)人工消耗量指标的确定预算定额的人工消耗量又称定额人工工日,是指为完成某一计量单位的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所需的各种用工量的总和。
其内容包括基本用工、辅助用工、材料超运距用工和人工幅度差。
1.基本用工量基本用工量是完成某一计量单位的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所需的主要用工量。
如:砌筑墙体中的砌砖、调运砂浆和运砖。
按综合取定的工程量和施工劳动定额进行计算。
基本用工量=∑(综合取定的工程量×相应的时间定额)2.辅助用工量辅助用工量是指劳动定额中不包括,但预算定额中又必须考虑的用工,主要指施工现场发生的材料加工的用工。
预算定额、单价编制方法预算定额、单价的编制方法第一节人工、材料、机械预算定额消耗量的确定定额是规定消耗在单位工程构造上的劳动力、材料和机械的数量标准,是计算建筑安装产品价格的基础。
一、人工预算定额消耗量的确定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是人工定额的两种表现形式,算出时间定额,也就可以定出产量定额。
预算定额中人工消耗量的确定,其基本步骤如下:1.确定时间定额中的工作延续时间,其计算公式为:工作延续时间=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休息时间在计算时,由于除基本工作时间外的其他时间一般用占工作延续时间的比例来表示,因此计算公式又可以改写为:工作延续时间=基本工作时间/[1—(其他工作时间占工作延续时间的比例)]2.产量定额。
其公式:产量定额=1/时间定额3.计算预算定额人工消耗量。
其计算公式为:预算定额人工消耗量=时间定额*(1+人工幅度差系数)二、材料预算定额消耗量的确定合理确定材料消耗定额,必须研究和区分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性质。
施工中材料的消耗,可分为必需的材料消耗和损失的材料两类性质。
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消耗的材料数量,按用途可分为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周转性材料、其他材料。
其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标准规格及规范要求计算。
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公式应记住,如:每立方米1砖墙砖的净用量计算公式为:砖数=1/[(砖宽十灰缝)*(砖厚+灰缝)*砖长]再如砂浆用量的计算公式为:砂浆(m3)=(1 m3砌体—砖数的体积)*1.07其中1.07是砂浆实体积折合为虚体积的系数。
(2)按设计图纸尺寸计算。
(3)对于配合比用料,可采用换算法。
(4)对于不能用其他方法确定定额消耗量的新材料、新结构,可采用测定法。
材料的损耗量,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不可避免的材料消耗,如现场内材料运输损耗及施工过程损耗.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净用量+损耗量=材料净用量X(1+损耗率) 三、机械预算定额消耗量的确定机械台班预算定额消耗量的计算步骤及计算方法如下。
预算定额编制方法
预算定额编制方法是一种制定预算的方法,它将活动或项目的实际成本归纳到单位或单元中,以制定出预算定额。
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活动或项目的各项成本,如人工、材料、设备和其他费用。
2. 将成本按照功能、部门或其他分类方式进行归纳。
3. 将成本归纳到单位或单元中,例如每小时工资成本、每件材料成本或每次设备使用成本。
4. 结合每个单位的使用频率和数量,计算出预算定额,即每个单位所需预算的金额。
5. 根据预算定额制定预算计划,包括拨款、支出和收入等。
预算定额编制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每个单位所需预算的金额,对于重复性的活动或项目特别适用。
同时,它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控制成本,并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缺点是无法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如市场波动、人力资
源的流动等,需要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不断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