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调查和处理(精)
- 格式:docx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6
单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是全球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
近年来,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呈现高发态势,集体单位中诺如病毒疫情时有发生,为加强集体单位中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调查处置和预防控制工作,特制定本放哪。
一、编制依据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下发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XX市痢疾及其它感染性腹泻监测和疫情处置工作方案(2016版)》等技术规范要求,结合防控实际,用于指导集体单位开展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日常防控和疫情处置工作。
二、日常防控(一)各集体单位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主管领导和疫情责任报告人。
(二)各集体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指定专、兼职人员做好本单位人员腹泻、呕吐等症状监测,制定并落实晨午检、缺勤登记、复工管理、人员隔离、日常消毒、呕吐物消毒、转诊及传染病报送等工作制度。
(三)各集体单位会同物业等部门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洗手设施及清洁用品,储备必要的手套、口罩、隔离衣、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等防护消毒物资,设立隔离观察室。
(四)单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餐前便后须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
(五)做好单位办公室、食堂、宿舍等环境卫生,每周至少清扫一次;保持厕所清洁卫生,加强室内通风。
(六)各集体单位应会同物业等部门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日常消毒,消毒方法可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预防性消毒指引(第三版)》,诺如病毒消毒一般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
(七)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好集体单位的食品及饮用水供应管理,确保卫生安全。
(八)在地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各集体单位及所在物业公司应通过多种形式或途径,对工作人员、餐饮从业人员、保洁人员、安保人员等开展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防治知识培训,包括但不限于诺如病毒基本知识、预防控制措施、症状监测方法、呕吐物消毒方法以及手卫生等。
一起G Ⅱ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的现场调查背景在最近的新闻报道中,一起G Ⅱ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在某地暴发,导致大量患者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为了深入了解这次暴发疫情的状况,本文进行现场调查分析。
现场调查患者症状通过现场调查发现,患者普遍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感染开始后,患者在数小时内就会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比如剧烈的腹泻、呕吐、恶心等。
这些症状主要持续1到3天,病情多为自限性,但老年人和幼儿等易感人群需注意。
现场消杀作为疫情控制的重要措施,现场消杀也是必要的。
通过现场消杀,保障了患者们的生命安全,并且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传播。
消毒剂对病毒有较好的杀伤作用,比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高锰酸钾等。
病毒检测通过对患者粪便样本和食物等样本的检测,确认了此次感染的病原体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
一起G Ⅱ型诺如病毒是一种经肠道传播,引起人类胃肠炎的非嗜神经性病毒。
其传播途径主要是口水、手和肠道等途径。
疫情控制在了解病毒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的健康管理方案和疫情控制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我们在疫情控制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提高公众健康意识,督促居民勤洗手;2.对餐饮、食品生产企业加强监管,增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3.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加强对重症患者的监护;4.实时了解疫情动态,及时更新信息以便公众了解最新消息。
结论此次一起G Ⅱ型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是由于餐饮、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条件不佳导致的。
应该加强餐饮生产企业的监管,增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督促居民勤洗手,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更新信息以便公众了解最新消息。
同时,加强大众健康意识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健康食品的认识和自我防范意识,预防疾病的发生,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一起水污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案例分析【摘要】目的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探索此次疫情的流行因素,为今后的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走访和电话调查等方式,对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及有关流行因素进行描述分析。
结果此起疫情的主要原因为生活污水管道破裂,水源受污染、水厂消毒措施不严格;个人不良卫生习惯是影响因素。
结论该疫情为一起以诺如病毒感染为主的急性胃肠炎暴发。
【关键词】急性胃肠炎诺如病毒调查2021年4月10日,县疾控中心接县人民医院医生电话报告:近期该院急诊科腹泻病例有异常增多现象。
为查明腹泻病例异常增高原因,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
县疾控中心组织人员赴医疗机构、学校、自来水厂等地开展相关调查工作,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定义1.1.1疑似病例:2021年4月9日-4月25日,L镇辖区人员中出现呕吐(≥2次/24h),或出现排便(≥3次/24h)且有性状改变(呈稀水样便)/或腹泻≥2天者。
1.1.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中,粪便、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经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 ELISA抗原检测阳性者。
1.1.3无症状感染者:重点人员排查中,粪便、肛拭子标本经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 ELISA抗原检测阳性者。
1.2 病例搜索查阅县人民医院、民营医院、L镇卫生院、县城内诊所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查阅学校晨、午检及因病缺课登记;查阅县城内药店销售胃肠道药物情况;对病例进行电话调查或现场访谈;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索病例。
1.3 现场调查通过现场查看、访谈等方式,收集供水分布情况、消毒及其周围环境卫生情况等资料。
1.4 标本采集及检测:采集人员肛拭子、水、环境等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 2007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2.1基本情况X县L镇为县城所在地,辖区人口72136人,12所小学,5所中学,1所中职学校,共有20所幼儿园,15个看护点;2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所乡镇卫生院、有40个村卫生室;5个市政供水厂(6个水源地)。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实验室检测确定一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原因。
方法采集病例粪便标本,直饮水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和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测序分析。
结果5份粪便标本中3份呈诺如病毒阳性,2份直饮水标本均呈诺如病毒阳性。
3份病例粪便标本病毒株核苷酸序列一致,均为GⅡ-4型,提示病毒同源。
结论对诺如病毒进行核酸检测,证实该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4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
诺如病毒(NoV)被认为是目前引起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在医院、餐馆、学校、托儿所、孤儿院、养老院、军队、家庭及其他人群中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暴发[1]。
近年在我国由该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报道越来越多[2-6]。
广州市某中学于2009-12发生一起急性胃肠炎疫情,病例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呕吐伴恶心、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个别病例还伴有发热症状。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和常规RT-PCR对该起疫情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证实该起疫情是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基本情况该校共有学生1515人,教职员工123人,只设立高中部,全校有3个年级,共32个班级。
学生以住宿生为主,共有宿舍120间,住宿学生1200人。
该校设有1个饭堂,提供校内学生及教职员工午、晚餐,该饭堂为B级单位,功能区域设置较为合理,饭堂共有16名员工,均已领取健康证。
1.2疫情流行病学特征首发病例为女性,于2009-12-22出现恶心、呕吐及上腹部不适感,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腹泻及呼吸、循环系统症状,之后高三级其他班级又陆续出现多名腹泻病例,12月25日后无新增病例。
该校共出现呕吐、腹泻病例55例,均为学生病例,罹患率为(55/1638)3.36%。
发病高峰为12月23 -24日,期间共发生病例47例,占发病总数的85.45%。
病例主要集中在高三年级,共发生病例53例,占发病总数的96.4%,呈现出一定的区域聚集性.该起疫情腹泻病人发病年龄集中在17~18岁,男性27例,罹患率为3.17%,女性28例,罹患率为3.57%。
附件4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调查和处理
、流行病学调查
1.通过访视病人、医生和能提供病人患病信息的人,检查实验室检测结果,
进行病例的核实诊断。
2.了解暴发地区及邻近地区的一般情况、地理位置、水源分布、居民饮食习
惯等。
3.进行病例的搜索、登记和个案调查个案调查表见附表2),并进行流行病
学分析,划定疫点、疫区,提出感染来源、传播链的假设。
4.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和传染源追踪,可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进行发病因
素分析,以确定可能的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
5.标本的采集、运输和检测:见附件2、3。
二、疫情控制措施
1.查清可疑食物等来源和去向。
2.对病例的呕吐物、排泄物做好消毒处理。
要及时掩闭覆盖病人的泻吐物,使用含氯等有效消毒剂对有关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必要时进行全面的卫生清洁,尤其对室内衣物、被子、地板、桌椅全面抹洗、曝晒。
3.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等预防性措施。
4.做好现场处理和病人救治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
进入现场进行调查和诊治病人时,需穿着防护工作衣、帽、鞋,口罩和手套等,工作后及时洗手。
5.对已受感染的食品加工人员,应采取强制性措施,使其暂时脱离接触食品
J-U
/亠
冈位。
6•立即纠正食品加工企业或饮食服务单位可能存在的引起疾病暴发有关的不
当操作行为。
7.针对调查发现的可能传播途径,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附表2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个案调查表
□ □□□
一、基本情况: 1、单位名称: 2、单位电话: 3、单位地址: 被访家长/家属姓名
6、年龄(岁):
7、部门/班级/班组:
8、入读方式:a.走读 b.寄宿 c.日托 d.夜托 e.全托
9、现住址: 10、联系电话:
二、发病及就诊情况: 1、首发症状:
3、就诊医院:
4、发病治疗经过:a.用药情况(药物名称及剂量)
编号 4、患者姓名: 5、性别:
a.男
b.女
发生时间: 日 ___ 时(上午/下午)
□ □月□□日□ □时Am/Pm ) 2、初诊时间:
月 ___ 日 ____ 时(上午/下午)
□ □月□□日□□时Am/Pm )
b.自行用药(药物名称及剂量) C.未治疗
三、临床表现:(注:症状出现及持续时间具体到小时) 症状与体征
首发症状(描述):
7、乏力
⑴有 ⑵无 □ 1
、
发热 ⑴有 ⑵无
□
&寒战 ⑴有 ⑵无 □
体温(最高)
C
9、咳嗽
⑴有 ⑵无 □
体温(入院时)
C
10、流涕
⑴有
⑵无
□
2
、 恶心 ⑴有 ⑵无
□ 11、鼻塞 ⑴有 ⑵无 □
3
、 呕吐 ⑴有, 次/天 ⑵无 □ 12、咽痛 ⑴有 ⑵无 □ 4
、 腹泻 ⑴有, 次/天
⑵无 □
13、口干
⑴有
⑵无
□
5
、 腹胀 ⑴有 ⑵无
□
14、其他症状
6
、
腹痛 ⑴有
⑵无
□
四、临床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五、流行病学: 1、发病前3天有无接触同类病人:a有 b.无
接触方式:a.同吃b.同住C.同活动
最后接触时间::
密切程度:a.非常密切b.密切 C. 一般密切
有无接触过患者呕吐物或粪便: a有 b.无
最后接触时间:
有无暴露过患者呕吐物或粪便一米内:
有无共用厕所:a有b无
最后接触时间:
2、同住.人,发病人(不含患者本人)
接触方式:a.同吃b.同住C.同活动;
是否接触过同类病人呕吐物: a.是b.否
4、72小时前饮水史:
饮用水来源:a.自来水b.井水C.河水d.泉水e.开水f.桶装水g.瓶装水h.其它□
疫苗种类(名称)接种时间接种地点疫苗种类(名称)接种时间接种地点
7、生活习惯
7.1、饭前便后洗手: 1.是 2.否
7.2、喜吃生冷食: 1.是 2.否
8、其他情况:
调查者签名:
调查单位:
调查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