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抗原
- 格式:pptx
- 大小:793.00 KB
- 文档页数:52
第三章抗原(antigen. Ag.)1.概述能启动,激发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可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并与之发生特性反应注:(1)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2)理论上可以是所有自然界的物质.(3)通常指蛋白抗原.也包括多糖,脂类和核酸2.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两性质①免疫原性抗原能被T细胞表面受体TCR与B细胞表面受体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性细胞(活化T细胞)和效应产物(抗体)②反应原性(抗原性)抗原能与效应细胞或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注:(1)免疫原性的特异性,某一抗原分子只能诱导相应的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2)反应原性的特异性:某一抗体或活化的淋巴细胞只能与特定的抗原分子特异性结合(3)不完全抗原(半抗原):只有免疫反应原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如:多糖,脂类,某些药物(如青霉素)(4)完全抗原: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特征的物质。
如大多数物质。
分子结构基础——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抗原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一个抗原分子含有多个表位◆半抗原相于一个独立的抗原表位,游离后,不能识别。
半抗原之所以没有免疫原性,是因为识别的分子量是有一个下限的。
而半抗原的分子量很小。
(1)当体内同时存在完全抗原和半抗原的时候,完全抗原激活后T细胞/B细胞产生的效应T或抗体再结合抗原表位的同时也必然可以“搂草打兔子”,把半抗原一并清除掉,这也是半抗原有免疫反应性的原因。
即“躺着也中枪”(2)抗原表位可以从完全抗原上游离出来,成为一个半抗原(3)半抗原与大分子的蛋白载体结合或者交联重新成为一个新的完全抗原3.抗原表位的分类(一)按空间结构分类顺序表位(线性表位)一段序列相连的氨基酸片段,多在抗原分子内,主要由T细胞识别,B细胞也可以构象表位/不连续表位(非线性表位)序列上不相连,三维结构空间上彼此接近,由天然构象形成,位于分子表面,由B细胞识别或抗体识别。
医学免疫学抗原在医学免疫学中,抗原是诱导免疫反应的物质,能够引起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抗原的种类非常广泛,包括病原体的组分、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和糖类、血清蛋白、化学物质等。
通过识别抗原,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消灭病原体,从而保护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抗原的分类抗原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按来源分类•内源性抗原:存在于人体内部的物质,如自身组织细胞、异种组织移植物等。
•外源性抗原:存在于人体外部的物质,如微生物、食物、药品等。
按结构分类•蛋白质抗原:如细胞表面分子、病毒蛋白、血清蛋白等。
•多糖抗原:如细胞表面多糖、细菌菌体多糖、糖蛋白等。
•脂质抗原:如细胞膜脂质、病原菌脂类相关分子等。
•核酸抗原:如病毒核酸、肿瘤的DNA。
按免疫原性分类•全抗原:具有引起体内完整免疫反应的能力。
•半抗原:具有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功能,但不能激活T细胞的免疫应答。
•超抗原:能够非特异性地激活T细胞,导致大规模细胞死亡,引发休克反应等症状。
抗原与免疫反应抗原是启动免疫反应的关键,一旦免疫系统识别到抗原,就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主要由B细胞介导,当B细胞遇到抗原时,会产生特异性抗体。
抗体与抗原可以形成特异性复合物,然后被巨噬细胞吞噬或进一步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传播,最终消灭病原体。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通过T细胞介导,T细胞可以识别来自抗原的特异性抗原肽并杀死感染细胞。
为了完成这个免疫反应,T细胞需要抗原呈递细胞(APC)呈递抗原,如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抗原应用抗原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
疫苗疫苗是用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工具,它们是经过处理的一种或多种抗原,可以激发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防御能力。
目前已经开发出了许多种疫苗,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水痘疫苗等。
诊断试剂许多疾病的诊断需要检测血清中的一些蛋白质分子,这些蛋白质分子往往是来自病原体的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