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日本解说词(可编辑修改word版)
- 格式:docx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5
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的是一代为伟人的领导,同时需要本民族的坚持不懈和求变的信念。
明治天皇为了国家能强盛,每天从自己的宫廷费用中省钱为了发展联合舰队买船,全国上下节衣缩食,相比之下中国当时的清政府为了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挪用海军造舰资金给慈禧太后卖胭脂,而国民呢有钱的忙着吸食鸦片,穷的麻木不仁.一个民族的意识需要唤醒,不是单单是几个领导人的奋斗,更需要的是每个人的努力.战后日本崛起,得益于追求至善、精益求精。
吉田茂是日本战后最负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就《激荡的百年史》,总结日本民族如何战胜困难、目光远大、勇猛进取、善于学习、追求完美.他说日本民族具有一种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
除非不做,做什么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于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和战后经济奇迹,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之主因. 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
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
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
""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
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战后日本崛起,也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
日本重视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治维新时代。
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学法令》时,就在《学制布告》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口号,要在全国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接着,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国实施义务教育,大约经过30年的努力,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
而且从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比美国早4年,比法国早10年。
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鸠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大国崛起解说词篇一:大国崛起解说词大国崛起解说词(一)《大国崛起》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葡西)【导语】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序】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
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
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与欧、亚、非大陆继续着商业往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
这是当时欧洲人笔下的世界,已知的三块大陆——欧洲、亚洲和非洲,分别由三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统治,其他地方都是混沌未开。
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大国崛起之日本看完《大国崛起》中的日本一集后,感慨颇多。
作为中国人,对日本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抵触的情绪,因为日本对我们中国侵略近半个世纪的屈辱历史不容也不能忘记。
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二战之后日本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当今日本在世界上的强国地位。
日本与中国同属亚洲地区,同为17世纪以后贫弱落后、紧锁门户渡过了两百多年闭关自守时光的封建国家,曾经还是向我们中国取经学习的学生,就是这样一个四面环海资源贫乏的弹丸岛国,竟然成为五百年来人类现代化进程大舞台上相继出现的九个世界性大国之一。
所以我们才更要研究对方,研究他们崛起背后的故事,研究他们民族的优点和长处,研究他们之所以发展壮大祸乱世界始遭报复后又创造经济奇迹的深层次原因。
我们不能因为对方打我们一下,就想着立刻扑上去报复对方一下,或压根就从记忆中忘记了。
这不是我们中国人的本性,更不是梦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永立发展潮头的我们当代人的所愿。
150年多前,在四艘美国黑船的胁迫下,长期闭关锁国的岛国日本选择了不战而开国。
外部压力成为国家内部变革的动力,黑船来航15年后的1868年,明治维新正式开始。
在“求知识于世界”的维新纲领指导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组成的岩仓使节团到欧美各国考察。
此后,日本开始了国家工业化:大久保利通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推进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开办大量官营工厂,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
日本现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弃官经商的传奇经历成为那个时代的注脚。
大久保的继任者伊藤博文则顺应国内自由民权运动的呼声,制定了巩固维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宪法。
但是,同时写进《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的隐患。
和所有迷信武力争霸的国家一样,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结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迷梦。
二战后的日本,以《和平宪法》为基础,在美国扶持下,经济迅速发展。
在1968年,即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经济强国。
回想一下当年清政府也曾有过类似与明治维新的戊戌变法,也有“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理念,而结果却以失败告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大国崛起解说词下载篇一:大国崛起解说词??? ?? ? | | |大国崛起完整版第一集公元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由此,大国崛起的道理有了全球坐标。
500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片头)镜头利用推,跟进,转,切,融合,推,再推,跟......述说着几个重要时间段的不同国家崛起的年份。
最早17世纪荷兰资本的力量;1688年英国工业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背景引用的是著名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作者:德拉克洛瓦(1798-1863)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从时间上看,好像有误差,但是正因为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思想支配创作,根据当时的历史事件创作大幅主题画。
他将补色关系更多地运用于创作的色彩表现,运用活跃的笔触,在画面的许多部位形成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色彩的明亮度和华丽感,形成了震动当时画坛的风格。
所以编导并没有用错背景;1871年德国统一,日本......(序)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于明朝的统治之下,郑和七下西洋,不是因为开拓商贸,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尊严,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便在海洋上消失了。
第一章海洋时代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追求刺激,追求冒险的豪情(背景:西班牙斗牛士)。
伊比利亚半岛,这个欧洲的西南端因为资源困乏,开始探索当时的“死亡之海”----大西洋。
1143年一个自由独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牙在欧洲诞生,并且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承认。
他是欧洲大陆上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葡萄牙若昂一世的第三个儿子,恩里克(1394-1460),当时仅有古西腊托勒密的《地理指南》的地理书出版,(背景:拜占庭式装饰画,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凡·克兄弟才发明了蛋彩画,所以文艺复兴前的所谓油画基本都没有立体。
大国崛起解说词范本大国崛起解说词范本1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开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行里数。
但即便如此,两个月后,一无所获的船队依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10月10日,不安和激愤的船员们声称继续西行就将叛乱。
激烈争论后,哥伦布提议: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
西班牙国家远程教育大学主讲教授卡洛斯•马丁内斯•萧:他这么做无疑是十分明智的,因为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
英雄就在这一刻诞生了!哥伦布和他的船员看到的陆地,就是今天位于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从那一天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虽然哥伦布至死都认为他到达了印度,但事实上,他到达的既不是中国,也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欧洲人从来都不知晓的新大陆。
因为哥伦布的误判,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民拥有了一个同他们毫不相干的名字——印第安人,直到今天,我们还感觉他们仿佛是亚洲的远方亲戚。
就在哥伦布出发的这一年,人类最早的地球仪制作完成了,在这个地球仪上,属于美洲大陆的这个位置还是一片大海。
西班牙人成功的消息震动了整个欧洲。
这一天——10月12日,后来被定为西班牙的国庆日。
欢迎仪式十分热烈,伊莎贝尔女王兑现了向哥伦布允诺的所有物质和精神奖励,哥伦布在六个印第安人的簇拥下,举着五彩斑斓的鹦鹉招摇过市。
但最早看到哥伦布凯旋的并不是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而是曾经拒绝了哥伦布的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哥伦布返航时首先到达里斯本,若昂二世专门接见了他。
半信半疑的若昂二世拿来一碗干豆子,让哥伦布带来的印第安人在桌子上摆出新世界的模样。
这个地理游戏后来让他暗自捶胸顿足:“见识短浅的人啊,我为什么让这样重要的大事溜走了呢?”一切已经无可挽回,未知世界才刚刚浮出海平面,竞争就已经摆在两个毗邻的航海大国面前,谁将拥有未来世界的发现权呢?大国崛起解说词范本2葡萄牙历史学家 J•H•萨拉依瓦:在那个时代,关于大海的理论认为,大海不是开放的,人们都认为大海属于它的发现者,毫无疑问,是葡萄牙人发现了它。
大国崛起解说词引言尊敬的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个扣人心弦的话题:大国崛起。
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一些国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崛起,展现出强大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实力。
本次解说,我们将深入探讨大国崛起的原因、影响以及对全球格局的持久性影响。
第一部分:大国崛起的原因1. 经济发展首先,一个国家要实现真正的崛起,必须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上。
经济的迅速增长成为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加强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些国家成功地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高收入国家阶段的跨越,从而实现了大国崛起的目标。
2. 军事实力的增强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是军事实力的增强。
大国崛起的国家普遍意识到,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基础。
因此,他们在军事科技研发、军事装备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升级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
这些国家不断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使其在局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具备了更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 文化交流与影响力的扩展除了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外,文化交流与影响力的扩展也成为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文化交流,这些国家能够更好地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并吸引其他国家向其学习和模仿。
同时,文化交流也有助于这些国家在全球舞台上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从而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第二部分:大国崛起的影响1. 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大国崛起不仅对崛起国家自身有着深远影响,也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
传统的大国之间的相对平衡受到了颠覆,新的崛起国家正在不断冲击着现有的国际秩序。
这种新的格局给全球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也引发了各种战略调整和冲突。
2. 经济全球化与贸易体系的重构大国崛起也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体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崛起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提升使其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大国崛起解说词全集【篇一:大国崛起解说词】| | |大国崛起完整版第一集公元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由此,大国崛起的道理有了全球坐标。
500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片头)镜头利用推,跟进,转,切,融合,推,再推,跟......述说着几个重要时间段的不同国家崛起的年份。
最早17世纪荷兰资本的力量;1688年英国工业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背景引用的是著名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作者:德拉克洛瓦(1798-1863)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从时间上看,好像有误差,但是正因为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思想支配创作,根据当时的历史事件创作大幅主题画。
他将补色关系更多地运用于创作的色彩表现,运用活跃的笔触,在画面的许多部位形成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色彩的明亮度和华丽感,形成了震动当时画坛的风格。
所以编导并没有用错背景;1871年德国统一,日本......(序)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于明朝的统治之下,郑和七下西洋,不是因为开拓商贸,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尊严,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便在海洋上消失了。
第一章海洋时代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追求刺激,追求冒险的豪情(背景:西班牙斗牛士)。
伊比利亚半岛,这个欧洲的西南端因为资源困乏,开始探索当时的“死亡之海”----大西洋。
明了蛋彩画,所以文艺复兴前的所谓油画基本都没有立体。
)欧洲人早期对于香料的依赖,促使着商业的方向,然而,阿拉伯人,犹太人,意大利人,摩尔人主要控制了香料的商业,于是葡萄牙人不得不另外开辟航路,寻找希望。
究竟是因为具有了雄才大略而包容,还是因为包容而具有了雄才大略?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开始改进中国的指南针并修改设计帆船,开始了航海事业的新探索。
而当时欧洲的其他国家,还在“中世纪”的黑暗中明争暗斗。
《大国崛起·日本》 第一部分《大国崛起》 引 子引子百年维新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
从17世纪初开始,这个贫弱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渡过了两百多年闭关自守的时光。
但是,西方文明的冲击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从1764年开始以后的近一百年间,西方列强频频叩关,竟达52次之多。
1853年,来自太平洋东岸美利坚合众国的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军舰,敲开了日本国门,日本被迫开国。
这个东方岛国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
15年后的1868年,封建幕府被推翻,明治天皇登基。
1868年成为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开始了著名的明治维新。
从此,日本进行了急速的资本主义改革,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成为在世界的东方崛起的强国。
50年后,日本成为当时世界大国俱乐部里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他的铁蹄践踏了亚洲的许多国家,他的野蛮和凶残让世界为之震惊,“大日本帝国”最终在疯狂中败亡。
1968年,明治维新100年后,日本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
从渴望主宰自身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在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曾改变的命题就是:面对西方世界,进行一场为超越而进行的最彻底的学习。
《大国崛起》 开 国(1)开国1,黑船来了日本嘉永六年,1853年7月8日。
日本江户湾(今天的东京湾)的浦贺冲。
午后,幕府检查船只的机构浦贺奉行所的执勤人员望着太阳下波光粼粼的海面,涌起一阵睡意。
突然,遥远的海面上冒出四艘黑乎乎的船影。
睁大了眼睛的执勤人员立刻紧张起来,不久这四艘船吐着滚滚浓烟快速驶来,他们立刻向周边观察的人发布指示。
就在这时,这四艘庞大的船只又从他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当浦贺奉行所接到黑船的第一次报告的时候,黑船舰队已经在浦贺冲抛锚下碇了。
自从1720年浦贺奉行所迁移到这里,所有船只不经过检查就不能从这里通过。
这四艘巨人般漆着黑漆的黑船,堵塞在这里,让奉行所的人惊讶万分。
大国崛起解说词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过程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
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使我们更需要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九次集体学习,学习的内容是:世界上9个主要国家自15世纪以来的兴衰史。
此后,关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在其他各级党政部门多次进行。
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来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15世纪(中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了解和竞争。
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手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
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
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16—17世纪)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
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
大国崛起(七)之日本建国:公元前660年。
语系:语系归属问题至今争论不休,没有定论。
宗教:神道教、佛教、基督新教并存,在日本,可以同时信仰两种以上的宗教。
崛起之路:1853年,美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日本门户,提出开港通商的要求,就此也打通日本通往世界舞台的道路;1868年,明治天皇即位,推翻幕府政权,开启了日本百年维新的大门;1871年,派出高级别、庞大使团出访欧洲,历经一年零十个月,学习欧洲先进经验。
回国后,日本全面仿照欧洲,尤其是在德国,日本找到了适合自己国家的发展模式;政府拿出五分之一的财政收入用于购买国外先进设备,建立各种工厂,高薪聘请外籍技师,“殖产兴业”,同时大力扶植民间小企业,发展近代工业;与此同时,大力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
确立国民皆学的方针,大力宣传“求知识于世界”的思想,派遣留学生去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教育体系;1875年,受政府扶植的民企三菱公司开辟了通往上海的航线,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把美国、英国等公司驱逐出了这条航线,完全垄断了航线的经营权;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以法律形式确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并拥有军队的统率权和对外宣战权。
建立起现代化的军队,军国主义萌芽;国内经济运行模式慢慢由刚开始的拿来主义,变成了统治主义经济模式,国家成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工业化速度以超常规的态势腾飞起来;1890年,日本抛弃了通过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改用通过战争掠夺殖民地资源的方式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1894年、1904年、1914年,连年发动侵略战争,获取大量资源和赔款,仅甲午战争中从中国得到的赔款就相当于日本当年财政收入的四倍多,而其中的一半用于军备;1945年,二战失败,天皇不再握有权力,而只是作为日本的象征,权力归属人民。
1964年,战后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年时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靠着明治维新的精神,利用未遭受战争破坏的人才资源、科学技术等软实力,日本大力发展工业,同时一大批仿欧洲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跨国公司,也将触角伸到世界各地。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解说词大国崛起百年维新解说词篇一:《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观后感在不幸中崛起日本,这个面积只有27 万平方公里的岛国,在它的发展史上,曾封建保守,也曾动乱不安,但它终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是什么铸就了它的辉煌,在《百年维新》这一集纪录片中,我找到了答案。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第一,学习。
1853 年美国用武力像英国打开中国大门一样开通了与日本的贸易。
面对抵抗还是屈服的选择时,日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很好地利用了这个在中国人看来是悲剧的类似。
因为他们深受闭关锁国之苦,同时也十分清楚继续下去只能导致国家日益衰落,只有敞开国门,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走上强国之路。
日本人凭借这个机会从西方购进大量机械。
日本从建国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日本曾学习中国的儒学,医学,佛学,茶道等等,甚至以中国为师,效仿中国来发展。
而在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失败后,日本便已有意向另投他门,日本也由此走上了工业兴国的道路。
日本派出考察团对西方列强进行了为期1 年多的考察,学习了大量别国的经验、技术。
其中的涩泽荣一也因到西方学习并带回成绩而升官了。
日本人高薪聘请外国专家指导生产,用拿来主义发展自己的现代化事业,并且采用的是工商业国营、民营并重的方式,三菱、三井等当今有名的公司都是当时私人买下的官营企业,然后政府对其进行补助,使得日本的工商业更具有竞争力。
然后逐渐发展教育发展人才。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其次,变革。
日本最初的发展方式,是不断将当时列强国家的先进技术直接搬回本国强制使用。
单纯的拿来主义是不会长久的(来自:.cnbOthwIn. 博威范文网:大国崛起百年维新解说词),就有了之后的民权运动。
这场运动是日本社会的一个转折点。
日本产生了宪法,天皇成为国家至高无上的领导人,并且开始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交融。
所以纯正的日本文化我们今天是看不到了,不过还是留下了一些有特色的,相扑运动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日本的代表和服也保留了下来,成为日本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国崛起日本解说词大约在 150 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今天,这个面积只有 37 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历史的巨变常常在一些不太起眼的地方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记。
横须贺,位于东京湾入口,日本近代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2003 年,这座依ft傍水、清秀怡人的小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是一个叫佩理的美国将军。
从这些轻松友好的笑脸上,人们很难想象,150 年前,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这个岛国走上了一段充斥着悲剧和奇迹、混杂着屈服和刚强的历史。
1853 年 7 月 8 日,刚刚跻身于强国之列的美国,派出东印度舰队司令佩理率领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大船,闯入了横须贺港。
为了开辟太平洋航线和抢占东方市场,佩理代表美国总统提出了开港通商的要求。
这位不久前在美国和墨西哥的海战中大获全胜的将军十分自负,他对前来交涉的日本使者说,你们最好不要抵抗,因为一旦开战,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必胜。
面对冒着黑烟的蒸汽战舰和盛气凌人的美国将军,日本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此时的日本,已经度过了两百多年闭关锁国的时光,但是,它对外面的世界并非一无所知。
在唯一的窗口长崎,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富强的国家,中国与荷兰被允许往来通商。
17 世纪的世界霸主荷兰,让这个两千年来一直以中国为师的岛国兴起了“兰学”。
日本的士族阶层纷纷用荷兰语,来研讨欧洲近代的天文、地理、医学等新兴学科,并由此了解到西方世界的发展。
而 13 年前在鸦片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邻国大清帝国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
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十四,十五世纪):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
此前的世界是隔绝地生活在几块陆地上,每个文明都认为自己是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郑和下西洋并非开拓贸易而是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之后的世界海洋就没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首先将各种文明联系在一起的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小国葡萄牙。
征服从被征服开始,先后有罗马,日耳曼人征服这片土地等等。
1143年葡萄牙独立,欧洲大路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国家,王权得到臣民和贵族的支持,民族自豪感强烈。
但这个国家却只有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独立后的两个世纪葡萄牙一直未脱离贫穷与落后。
142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关于地理学的书出版,引起了人们对地理的兴趣。
将葡萄牙人推向历史前台的是香料,那时香料是保存事物的主要途径,而香料生意一直被阿拉伯人垄断,之后又是奥斯曼帝国。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欧洲人到了海洋寻找出路。
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聚集了一批精英为他出谋划策,改制了指南针和帆船,把数学天文学运用于航海学,他举全国之力,指定计划,终于向着大海的另一边出发了。
葡萄牙的罗卡角是葡萄牙的天涯海角,陆地在此结束,海洋在此开始。
1443年,慈宁宫罗卡角出发的航海家出发了,在此之前有21年的研究和积累。
他们的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一个世纪以来一路收获黄金,胡椒等,统统回到里斯本的国库。
而其他欧洲国际还在互相明争暗斗。
意大利还在享受传统贸易最后的利益。
20年后,又一只由三艘船组成的船队在迪亚士的带领下出发了。
在好望角遭遇风暴被迫向北航行,他们发现好望角已经是非洲的最南端。
他们文档大全即将发现通向东方的道路,这时却遭遇了第一个对手——西班牙。
西班牙的收复失地的战争持续了八个世纪,15世纪时格拉纳达王国还处在穆斯林的统治之下,在伊莎贝尔女王的亲自督战下终于战胜摩尔人。
这时机会找上了西班牙,热那亚人哥伦布在之前的六年时间在葡萄牙一直未被重用,因为葡萄牙的航海策略是从好望角往北到达亚洲,和印度人做生意。
•ZOL首页•|•博客首页•|•排行榜•|大国崛起完整版第一集公元1500年前后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由此,大国崛起的道理有了全球坐标。
500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片头)镜头利用推,跟进,转,切,融合,推,再推,跟......述说着几个重要时间段的不同国家崛起的年份。
最早17世纪荷兰资本的力量;1688年英国工业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背景引用的是著名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作者:德拉克洛瓦(1798-1863)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从时间上看,好像有误差,但是正因为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思想支配创作,根据当时的历史事件创作大幅主题画。
他将补色关系更多地运用于创作的色彩表现,运用活跃的笔触,在画面的许多部位形成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色彩的明亮度和华丽感,形成了震动当时画坛的风格。
所以编导并没有用错背景;1871年德国统一,日本......(序)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于明朝的统治之下,郑和七下西洋,不是因为开拓商贸,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尊严,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便在海洋上消失了。
第一章海洋时代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追求刺激,追求冒险的豪情(背景:西班牙斗牛士)。
伊比利亚半岛,这个欧洲的西南端因为资源困乏,开始探索当时的“死亡之海”----大西洋。
1143年一个自由独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牙在欧洲诞生,并且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承认。
他是欧洲大陆上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葡萄牙若昂一世的第三个儿子,恩里克(1394-1460),当时仅有古西腊托勒密的《地理指南》的地理书出版,(背景:拜占庭式装饰画,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凡·克兄弟才发明了蛋彩画,所以文艺复兴前的所谓油画基本都没有立体。
)欧洲人早期对于香料的依赖,促使着商业的方向,然而,阿拉伯人,犹太人,意大利人,摩尔人主要控制了香料的商业,于是葡萄牙人不得不另外开辟航路,寻找希望。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
大国崛起日本
日本是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大国。
在二
战结束后,日本经历了迅速的经济复苏和发展,成为了世
界第三大经济体。
日本拥有先进的科技、制造业和金融业,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竞争力。
此外,日本在文化、娱乐、时尚、动漫等领域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吸引
了全球大量的游客和粉丝。
然而,日本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人口老龄化和
人口减少的问题,这对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其
次是地区安全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尤其是与中国和韩国
的关系。
此外,日本也在能源和环境领域面临一些挑战,
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总的来说,日本作为一个大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
域都具备世界影响力。
然而,日本也需要应对一些内外部
挑战,以确保其持续发展和崛起。
1。
大国崛起日本解说词
大约在 150 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今天,这个面积只有 37 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
历史的巨变常常在一些不太起眼的地方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记。
横须贺,位于东京湾入口,日本近代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2003 年,这座依ft傍水、清秀怡人的小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是一个叫佩理的美国将军。
从这些轻松友好的笑脸上,人们很难想象,150 年前,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这个岛国走上了一段充斥着悲剧和奇迹、混杂着屈服和刚强的历史。
1853 年 7 月 8 日,刚刚跻身于强国之列的美国,派出东印度舰队司令佩理率领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大船,闯入了横须贺港。
为了开辟太平洋航线和抢占东方市场,佩理代表美国总统提出了开港通商的要求。
这位不久前在美国和墨西哥的海战中大获全胜的将军十分自负,他对前来交涉的日本使者说,你们最好不要抵抗,因为一旦开战,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必胜。
面对冒着黑烟的蒸汽战舰和盛气凌人的美国将军,日本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此时的日本,已经度过了两百多年闭关锁国的时光,但是,它对外面的世界并非一无所知。
在唯一的窗口长崎,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富强的国家,中国与荷兰被允许往来通商。
17 世纪的世界霸主荷兰,让这个两千年来一直以中国为师的岛国兴起了“兰学”。
日本的士族阶层纷纷用荷兰语,来研讨欧洲近代的天文、地理、医学等新兴学科,并由此了解到西方世界的发展。
而 13 年前在鸦片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邻国大清帝国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
采访:日本文明史学家加藤周一
几千年来,日本几乎都在向中国学习,连中国都败
给了对手,那么这样的对手,应该是非常强大的,这样的对手的出现,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冲击。
因此,当美国黑船压境时,尽管日本国内对选择开国还是开战有过争论,但最后还是做了很实际的考虑,日本人几乎是以欢迎的态度接受了佩理的要求。
佩理将军在展示武力之余,用电报机、钟表、望远镜、蒸汽机车和大-炮向日本人展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当一部小型蒸汽机车在专门搭建的轨道上开动起来的时候,围观的日本官员从飞转的车轮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大洋彼岸那个世界的差距。
采访: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依田熹家
当时幕府对于开国还是相当积极的,他们认为,按照当时的世界状况,日本如果自闭锁国是无法得到发展的,必须进入国际社会,并从中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一天夜里,两个日本青年偷偷地爬上了美国黑船,用手比划着告诉佩理将军:他们想要随船到美国去,看看美国究竟为什么强大。
这样做在当时的日本按律是要杀头的。
他们的举动让佩理非常惊讶,佩理在日记中写道:“这两个日本人的求学精神令我感动,如果日本人都像他们一样,日本一定会变得和美国一样强大。
”这两个渴望了解世界的青年人最终还是被送下了船。
但随着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关注起外面的世界。
14 年后,一个名叫
涩泽荣一的年轻人获得了一次前往欧洲的机会。
1867 年,27 岁的涩泽荣一作为日本代表团的成员到了法国,参加巴黎万国博览会。
新奇的工业产品,取代了手工作坊的机械设备,西方的工业化程度让涩泽荣一大为震惊。
他决定留下来,仔细考察欧洲各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制度。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周见
涩泽荣一先是到了法国,后来又到了比利时,比利时的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接见他们的时候讲,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工业,特别是钢铁的使用非常重要,欢迎日本到时能够购买和使用比利时的钢铁,涩泽荣一大为感慨,他说一个国家的国王在会见外国客人时,都不忘记推销本国的产品,可见工商业对西方国家是多么重要。
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的涩泽荣一,和当时所有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传统日本人一样,认为商人就是一幅惟利是图的形象。
比利时国王的一番话,让他固有的观念慢慢开始转变。
1868 年11 月,涩泽荣一带着全新的思想回到日本。
此时的日本,已不是他离开时的那个国家。
国家刚刚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
这一年,日本历史上第 124 位天皇——明治天皇,重新回到了国家的权力中心。
采访:中国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刘晓峰
在日本神话中,据说是天照大神创造了日本,而天
皇号称是天照大神的嫡系子孙,所以天皇拥有统治日本的
法统,但是在实际历史上,从 12 世纪开始,大权一直旁落,旁落在拥有兵权的幕府将军手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 600 年,直到 1868 年,也就是黑船敲开日本国门的第 15 年。
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现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
最终,
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推翻了幕府,扶持刚刚登基的明
治天皇,建立起合法的新政府。
14 岁的明治天皇成为日本
国的最高领袖。
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
危机四伏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