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貌视角下的水文化景观建设——以漳州市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5
CHENGSHIZHOUKAN 2019/5城市周刊2基于生态视角下的河道景观探析——以资阳市中心城区水生态体系规划为例辜小娟 方 鹏 资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摘要:河水流经的路段是河道,河道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的结构功能,还具有一定的自然景观效果,能提升城市的整体风光。
因此就要对河道景观进行合理设计,不断提升河道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也要为人们的日常休闲娱乐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
本文以资阳市中心城区水生态体系规划为例,对生态视角下的河道景观进行探析,希望为相类似的项目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生态视角;河道景观;中心城区;水生态体系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水体景观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但能提升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能在有效发挥其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河道景观的经济效益。
在河道设计过程中需要将生态理念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河道景观与周边环境、城市定位、历史等各方面的协调,确保河道景观在城市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因此对基于生态视角下的河道景观设计进行探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水系不够完善,山、水、城融合不足。
资阳市中心城区水生态体系规划过程中,在对河道景观进行设计时,存在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水系不够完善。
水系分布不均匀,城东和城北较为丰富,而城南则较为稀疏。
各沟渠、河道相互之间缺少连通,不利于彼此水源的共享,对河道整体景观的设计造成极大影响。
资阳城区特色为山水丘陵城市,然而山水交融度不高(仅三贤公园和字库山公园有所结合),环水绿地和山体单薄。
滨水存在三不通问题:道路不通、绿地不连贯,岸线不连续[1]。
这也导致河道景观在设计过程中遇到极大挑战,也对河道景观功能的发挥造成极大阻碍。
2.水量不足,滨水功能单一。
水量不足也是影响河道景观设计的一大因素。
除沱江、阳化河和九曲河外,其余水系多为季节性河流,缺水季节多为干沟,暴雨季节则为污浊山洪,观赏性和亲水性功能不佳。
对河道景观整体功能的发挥造成极大制约,也严重影响河道景观的观赏作用。
城市风貌有效度提升视角下的城市风貌规划——以攀枝花市
风貌规划为例
李艳华;夏一铭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12(028)008
【摘要】攀枝花市是景观可识别性不高、风貌有效度较低的中小城市的典型代表,提高其城市风貌有效度,对提高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功能和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作用.攀枝花市风貌规划在明确城市风貌有效度的概念及其提升前提和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了城市风貌有效度评价,主要包括风貌结构的整体性、风貌区的有效比、风貌带的完整度、风貌核的标志级和风貌符号的统一性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建立完整的城市风貌结构和系统的城市风貌载体,打造“山水情境体验”“绿色地标”“智慧栖居”和“工业文化创意”等内容.为其他的城市风貌规划提供了信鉴.
【总页数】6页(P33-37,47)
【作者】李艳华;夏一铭
【作者单位】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1
【相关文献】
1.小城市中心城区城市风貌规划初探——以广东省阳江市中心城区城市风貌规划为例 [J], 李红庆
2.城市风貌规划更新策略与设计手法——以福建平潭城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 [J], 郑浩
3.城市风貌与特色规划探讨——以保定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为例 [J], 刘树森
4.城市风貌规划可实施性方法探索--以梅州客家城市风貌规划为例 [J], 李鹏
5.城市风貌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的若干思考
——以铜仁市思南县中心城区城市风貌规划为例 [J], 陈晨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漳州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如今,生态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城市建设中,人们不断的运用生态学的知识,来装扮自己的家乡。
例如,城市的建筑格局设计、城市的绿化建设、城市的污水处理等等都需要运用生态学的知识。
我的家乡漳州,在这个城市化的热潮当中,也开始不断的使用生态学的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建设和美化城市,但是不可避免要出现一些问题。
以下我将向大家讲讲漳州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好坏,市容市貌是关键。
近几年来,漳州市正努力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城市建设,所以开展了整治市容市貌的专项行动,在城市清洁、保洁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通过这段时间的整治,总得来说,漳州摆脱了以前又脏又乱的印象:市民普遍认为:1、过去常见的路边摊、占道经营的现象明显减少,道路因此显得特别宽敞。
以往由于这些现象所引起的交通拥挤(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如今已经明显改善;2、垃圾桶设置的数量明显增加,这方便于人们处理垃圾并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道路显得更干净;3、为了营造生态城市,城市新增了公园,并在公园内进行大量的绿化。
道路两边设置了不少行道树,绿地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这不仅美化了城市,更重要是净化了城市的空气。
4、公共设施增加,许多破旧的公共设施也得以翻新。
人们可以享受的权利也更多了,特别是工作之余有更多休闲娱乐以及锻炼身体的场所。
虽然漳州近年来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在城市化建设中还出现了哪里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一、城市水资源现状及解决对策长期以来,人们对资源的破坏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资源的重要性,特别是水资源,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因此,在城市的建设中,对水资源的保护显得特别重要。
多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花大力,整治市容市貌。
在改造改善城市面貌方面,污水的处理也就成了城市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过去几年,在漳州,人们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高的重视,因此水污染和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漳州的母亲河九龙江,已经受到了破坏,而漳州的主要水源供给就是来自于九龙江,水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
风貌管控视角下的特色古城保护与更新探索——以城厢古城为例发布时间:2021-05-06T15:47:53.043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第3期作者:李建玲[导读]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强调文脉传承和城市个性特色李建玲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072摘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强调文脉传承和城市个性特色,成为新时期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人文城市的重要导向。
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百年历史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面临着历史文化及风貌格局保护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片区总则谋划全局”、“单元分则引导空间要素”、“地块图则管控重点地段”的古城风貌管控策略,对古城风貌保护和更新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风貌管控;特色古城;保护与更新;1 引言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文化传承和彰显特色是城镇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是新时期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人文城市的重要导向。
百年历史古城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新一轮旧城改造和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着历史文化延续和风貌格局保护的迫切需求。
研究为塑造地方特色和激发古城活力,从风貌管控的视角,根据古城自然风貌、人文历史、地域特色等方面的特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三大古城风貌管控策略,形成指导实施的特色古城保护与更新的方法。
2 风貌印象及现状问题城厢古城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清白江区,是宋时金堂县治所在,曾经是历史上的商贸重镇和军事要塞。
千百年的历史积淀,铸就了城厢古城独特的风貌印象。
千年营城智慧呈现下的古城历史格局,亟须保护。
城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护城河、千年古树等自然资源,县衙遗址、十字街、文武庙、书院等人文资源,奠定了城厢千年古城独特的古城历史格局,是当地区域内绝无仅有的完整县志格局遗存,是城厢有别于其他古城最为珍贵的优势资源,应当是城厢保护与发展的核心。
陆文博(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江苏 苏州 215500)一、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1.认知现实世界的需要我国目前高中学段施行的分科教学,关注学科内部的关联,学科间的联系未得到重视,使原本立体连贯的科学知识碎片化。
随着科技发展,学科间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间渗透程度越来越深,同时人类发展面临的大多数问题具有综合性,靠单门学科的知识不足以解决。
这就意味着要跨越学科限制和学科本位,朝着跨学科(学科交叉)的方向发展,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能力,即以学科为依托,整合多门学科见解,构建全面认知以解决问题。
[1]2.提升核心素养的需要核心素养体现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和应用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凸显课程的综合性,打破学科的壁垒,立足本学科及跨学科融合的视角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跨学科教学的可行性1.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是研究关于地球表层中自然系统和人文系统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学科是高中课程中唯一兼跨文理的学科,它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因此,地理学科具有实施跨学科教学的天然优势。
2.内容结构的综合性“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内容融合多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特征。
地域文化是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本文以吴文化与苏州古城景观为例进行教学,苏州古城的建筑构造既适应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又体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变革,内含丰富的地理、物理、历史与文学知识,教学中可以融合多学科知识,是地理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典型范例。
三、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1.情境化教学《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应通过学生在应对复杂现实情境时的外在表现加以推断。
[2]基于此,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复杂、开放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具体任务尽可能放在现实情境中完成,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
城市绿地景观风貌的特色营建——以江苏武进中心城区为例谷康;赵梦蕾;刘广宁【摘要】城市绿地景观风貌能够改善城市的空间环境景观、反映城市的气质个性.阐述城市绿地景观风貌特色营建的重要性,对特色营建的方法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思考.规划过程分为宏观和微观2个层次,宏观层次上解决城市绿地景观风貌定位,构建城市绿地景观风貌结构,微观层次上对城市绿地景观风貌感知系统做以控制引导,并以武进中心城区为例进行实践分析.不同层面的绿地景观风貌塑造,目的在于强调城市绿地景观风貌的特色营建,让绿地景观真正融入人们生活的同时,提升整个城市的魅力.【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8)005【总页数】5页(P195-199)【关键词】绿地景观;风貌;特色【作者】谷康;赵梦蕾;刘广宁【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背景下,城市绿地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城市绿地建设的风格复制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人们越来越向往绿色自然的有文化历史气息的空间环境,独特的有可读性的绿地逐渐成为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着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城市风貌是通过自然和人文景观体现出来的城市传统文化、现代文明和城市生活的环境特征[1],其中“风”指城市在历史文化、人文民俗和社会经济等精神文化方面的展现,而“貌”则是城市的整体外貌、环境特征等物质载体的综合展现。
“风”又是“貌”的内涵,而“貌”是“风”的载体[2]。
城市绿地景观是城市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给城市的形态、功能布局等景观以很大的影响。
本文所研究的城市绿地景观风貌是以人的视角,观察和体验城市绿地空间和环境,以及构成城市绿地景观的建筑、公共设施等多种视觉要素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它是具体的,与人的活动和体验密不可分。
福 建 建 筑Fuioan Aechoieciuee& Consieucioon 2019年第09期总第255期No 09 - 2019Vot - 255城市风貌视角下的水文化景观建设——以漳州市为例魏翔燕(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363105)摘要:水系是城市建设的基底和重要资源,由城水、人水关系衍生出的水文化是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
以漳州市“水 城”规划为例,总结水文化建设对水城风貌的重要性,提出并阐释城市风貌视角下水文化景观(载体)建设的实施步骤,即现状分析与水文化挖掘、空间重塑与水文化筛配、载体优化与水文化呈现,控制与引导更具有整体性和可行性的水文化景观分类建设,激活城市现有水体及其文化载体的潜力。
关键词:漳州水城规划;城市风貌;水文化;载体;景观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6135(2019)09 -0046 -05The Const^uction of Water Culthrr Landscape from the Peupectbe of Cityscape------Taking Zh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WEI Xiangyan(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ac , Zhangzhou 363105 )Abstract : Water system is the basic and significant resource of urban construction. The water culture derived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and water or human and water is the unigue cultuel connotation of such cities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impoWance ofwater culture for building the cityscape of water cities. Taking the Planning of Zhangzhou Water City as an example ,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irnplementation steps to construct the water culture landsca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tyscape , including situation analysis and water culture excavation , space remolding and water culture screening , carrier optimization and water culture presentation. Th supposed to start from the long - term water culture and rich water culture resources of the water city , coordinate the landscape with the layout of reaion ,space and function , make the reasonable combination of various water culture carriers such as architecture , plants , revetments and bridges to form a harmonious and chaecteCstic cityscape. The studs airns at m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ulture and water landscape more ho- listio and feasible , as welt as activating the potential of existing water areas and its cultuel carriers.Keyworls :The planning of zhangzhou water cie ; Cityscape ; Water culture ; Carrier ; Landscape architectureo 引言从中国的城市建设史来看,发达的水系是城市格 局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诱因,既滋养着一方水土,也带来限制与隐患。
城市扩张倒逼水系导致各种水问题 重复上演,原本特色鲜明的水城风貌也趋于同质化。
因此,打造“满足城市良性循环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1.,打造具有“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谐共生基金项目:福建省建设科技研究开发项目(编号(2017-K-100)… 作者简介:魏翔燕(1992.1 -),女,助教。
E-maii : weSyR xuje. com收稿日期:2019 -06 -13的独特城市风貌和聚居环境”的新时代“水城”迫在眉睫。
而在发挥本底优势,重塑城市风貌的过程中,水文化建设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城市风貌中的水文化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 关于如何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
水城是水文化的宏大载 体,水文化是水城风貌塑造的灵魂所在,两者皆因水而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以江南水城苏州为例,它在唐代形成水陆双棋盘式城市格局-3]。
明清时期,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巷和淡雅灵秀的水院园林,既是城市风貌特色,也是由多种2019年09期总第255期魏翔燕•城市风貌视角下的水文化景观建设-47•载体共同表达的江南传统水文化,另有水利工程、水上节事、画、水产文化⑷。
思城市快速导致的和水文化后,古城水系重获重视,于2014年随中运河申遗成功,于2017年完成水文化遗产调查约2224处。
如,苏市区率41.7%[5],展现着“堂,自”的城市新形象,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续写新时文化,完成闲、生态、文化水城的。
由此可见,水文化能为城市提供景观素材、凸显特象、可性。
水文化景观的“有机”有文化做精魂,水空为,填充血肉。
因此,城市中的水文化景观建设可分为3个步骤:现分析文化挖掘、空间重文化筛配、载体优化文化呈现。
2现状分析与水文化挖掘水文化景观建设,首先应了解城市区位环境和发展需求,分析现状条件,尤其是水系及周边景观建设,充分场地的和价值。
2.1漳州市水系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西溪和北溪交汇的三角平原地带,中心城区面积686.2km2,集江、河、、、、湿地于一城,未来总率超过10%,呈“一古州,青半入城”的景观。
其中,护城绕古城,西、北两城市连的独特水城格局,是城文化的重要和地域特色⑹。
然而,由于建设过程中缺乏统筹规划和分区引导,城市水系出现、水化、可性、局、文化。
水文化因此失去传播场所,城市也体为基础的维系。
2.2漳州市水文化挖掘公元786年,先民傍溪而聚、面海而栖、以江为名,在建城的一千多年间,城内水系长期I 城市和市民的生产生活,、、城的依存关系中衍生出相关的独特文化和。
例如,为筑的“古”和“”,为往商提供、、福的浦“”和古码,为货运开凿的古河道,为信仰和文化临而建的各式古庙、宗祠,以及 排档、、、、竹文化和术。
虎渡、夜月、、西浦,散于,江畔的漳少N老八景,也是许多漳州人的家乡记忆。
3空间重塑与水文化筛配3.1规划布局,共织蓝绿网络综合考虑现有水系和水生态、、安全、水景观,城市和水文化空间的塑造,应为基础,绿地为屏障,利用河道与绿成的蓝绿基础设施布局和公共空间体系,营造绿共织的连景观。
市“城”规划未城市的系为“一两带八”,即悠久、开的碧湖为核心,西、两条生态带为纽带,以内河为脉络,串联八大城市片区,连通形成城区水系络,绕百处筑休闲生态节点。
同时,规划 了相应的蓝、绿原贝>!(表1),成“以绿为衣,城景交融”的景观体系和绿地系统规划(1)%表1滨水绿线控制道宽度绿带单边控制宽度10以下1010〜201520〜502050以上30注:对于建成区内用地紧张、未配套绿带的现状水体,绿线控制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图1漳州中心城区水体及绿地系统规划图⑺由此,将推动漳州市实现水城建设的指标要求:总率10%,空局相对平衡,水绿保持在1:1左右,中心城区总IV类上。
这也将为保护古城独特的城水关系,延续母亲河悠久文脉,生态水城新篇章,提供稳定、统一、有序的空间基础。
-48-福建建筑2019年3.2风貌分区,筛配特色文化文化点的出现,并辐射形成具有共性的区域,通有序的如建筑布局、形态、植表现出来。
因此,不应拘泥于行政区划,而是以保存的特色为,形成进一步规划、引导和管控的分区。
同时,梳理出分区内、规、特点突出的水文化及作为水文化建设的重点。
市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区域根据自然条、淀和土地利用,被分为区、传调区、现代城市区和郊野生态区,全现出市从过去至现在、从城市到自然、从生态的城市和地 文化(表2)。
表2漳州中心城区风貌分区与特色水文化分区景观特色水文化区燕尾红砖、古厚重古八景,、事,祖祠庙的文化传调区商业、融古今院的中原文化、宗教文化、院的红色文化、浦庙的海丝文化现代城市区现、舒适宜居商文化、海运文化、文化郊野生态区、自然疏朗文化、生态文化3.3,推动文化游憩“城市”、内、+新城市议程》等倡导下,建设合、动态适应、、便舒适的水空间成为必然。
空间为主的分区中,应用“文化+”策略,结合周边用地及城市规划,文化展示的基础上新。
局特.文化节点时,应虑水文化资源的分布和半径,再两线交通和绿地串点成链,对接市民的日常闲需求与文化旅游开发。
通时的改造,水空间将成为缓解城市雨、解市民游憩需求、开城市节事活动、展示城市形象的前沿阵地,完成新、临时永久的功接,为城市预活应对的余地。
中心城区开展“文化+”的复合功能探索(表3),成“一、两带、、七区、”的中心城区水文化展示框架(图2)。
如在郊野生态区,水为湿地和,主要承担“文化+生态”,即1排涝、涵养土、景观游憩的,一区中,水上交通串联起西溪湿地、湾、生态公特节点,成生态郊闲游游和文化示框架中的生态文化水廊,展现新时代生态系统保育和郊的水文化。
而散落区、传调区的老八景,便是(西溪)智文化带上重新激活的文化节点。
图2中心城区水文化展示框架⑺表3各风貌分区功能定位与水文化节点分区功能定位文化节点区传调区现城市区郊生态区文化+旅游体验文化+旅游服务文化+服务文化+生态护城河及古城码头、宋韵古城、林氏宗祠、古漳州八景、南山寺及南山文化园等古八景、院、、浦头街、新行街、湘桥文化村、东湖、天一总局、及古、、、角美中央公园等湿地公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西溪湿地植物园、北溪生态公园、九湾、龙湖郊公园、浦老街及古4载体优化与水文化呈现化空间的宏观规划,细化落实到建筑、植物、和桥梁文化和景观构成元素上,实现进一步引导融入水文化的城市风貌和景观营造,需要从水文和控制2019年09期总第255期魏翔燕•城市风貌视角下的水文化景观建设-49-4.1建筑建筑是空间、景观、风貌形成中最重要的元素,其高度、形体和色彩是主要的控制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