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讲义制造联盟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23
德意志制造联盟对工业设计的影响工业设计概论论文-V1德意志制造联盟对工业设计的影响引言:工业设计作为衔接产品设计与生产制造的桥梁,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其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持。
而德意志制造联盟,作为德国制造业的代表,对工业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概述德意志制造联盟始于1993年,由德国工业领军企业共同发起成立,致力于推动德国制造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该联盟由超过2000家成员构成,包括从小型企业到大型跨国公司的全面覆盖。
德意志制造联盟主要围绕“德国制造”这一品牌展开工作,力求将德国制造业打造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二、德意志制造联盟对工业设计的影响1. 鼓励设计师进行前沿技术研究德意志制造联盟通过提供高端的技术研究设备和资金支持,鼓励设计师对前沿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新技术和材料方面探索创新设计,推动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的进步。
2. 强调产品设计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在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旗帜下,产品设计被强调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联盟鼓励企业和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用户的需求与体验,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
3. 推动设计与工程的集成德意志制造联盟注重在设计阶段就将工程要素的考虑纳入其中,鼓励设计师加入工程师的设计团队中,实现设计和工程的紧密结合。
这种集成模式可以提高设计品质,增强产品的生产可行性和有效性。
4. 鼓励面向未来的设计德意志制造联盟通过创办MEGA-TRENDS WORKSHOP等活动,向企业和设计师展示未来工业发展的趋势,激发面向未来的设计灵感。
同时,联盟还往往将未来需求纳入设计过程中,鼓励灵活应对市场需求。
5. 推动自动化和数字化生产德意志制造联盟推动数字化、自动化生产工厂等现代化工厂的建设,这种生产方式更加灵活、智能化程度更高,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生产制造,实现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无缝衔接。
结论:德意志制造联盟对工业设计的影响是深远的,它通过推进技术、坚持实用性、推动设计与工程的融合、鼓励面向未来的设计和推动自动化和数字化生产等方面的努力,促进和改善了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使德国制造业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先者之一,同时也带动了全球工业设计的水平提升。
德意志制造联盟建筑学名词解释德意志制造联盟建筑学名词解释导语:在建筑学领域,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是一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组织,于1907年在德国成立。
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宗旨是通过促进艺术与工业的结合,推动高品质的设计与制造。
本文将对德意志制造联盟建筑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包豪斯学派1. 包豪斯学派是德意志制造联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成立于20世纪初,成为德意志制造联盟推动建筑与设计革新的主要力量。
2. 包豪斯学派强调功能主义与现代性,追求简约、实用与工业化生产。
它以“形式与功能一体化”为核心理念,提倡建筑应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并融入现代科技与工业化制造。
(二)功能主义1. 功能主义是德意志制造联盟建筑学中的重要概念。
它强调建筑应当根据其使用的功能来设计和构建,实现“功能决定形式”的原则。
2. 德意志制造联盟提倡的功能主义建筑注重室内空间的布局与人居环境的舒适性。
建筑师应将功能需求与美学要求相结合,通过有机的设计和合理的规划来创造实用、舒适且美观的建筑。
(三)人文主义1. 德意志制造联盟建筑学中的人文主义强调建筑应该服务于人类的身心健康与幸福。
建筑师应通过设计创造宜居的环境,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2. 人文主义建筑关注建筑与人的互动,尊重个体需求与社会文化,通过考虑居住者的习惯、喜好与体验来进行设计。
(四)工艺美术运动1. 工艺美术运动是德意志制造联盟建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艺术与工业的结合,旨在推动传统工艺美术的繁荣与发展。
2. 工艺美术运动倡导手工艺与工业制品相结合的设计风格,追求高品质、注重细节的产品制造。
它旨在振兴传统工艺,并将其融入到现代工业化生产中。
(五)造型语言1. 造型语言是德意志制造联盟建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建筑师通过形式、线条、质感和材料等元素来表达建筑的意图与风格。
2. 造型语言强调建筑的视觉语言,通过不同的造型方式来传达建筑的特点、功能和情感。
德意志制造联盟对工业设计的影响工业设计概论论文(1)德意志制造联盟对工业设计的影响德意志制造联盟(Verein Deutsche Werkbund,以下简称DW)成立于1907年,是德国最早的工业设计组织,其成立之初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德国工业、手工艺术和现代设计的发展。
DW最初由瓦尔特·格罗皮乌斯领导,旨在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进一步促进工业设计的发展,提高德国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DW成立后,德国的工业设计开始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
随着DW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德国工业设计的影响逐渐扩大,如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设计标准化的推动DW的成立,为德国工业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DW成立之初,一直致力于推广一种名为“Sachlichkeit”的设计风格,这种风格强调产品的实用性、简洁性与经济性,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示。
在DW的推动下,德国开始大力推广标准化工业设计,进一步提高德国工业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2.推进设计教育DW成立后还为德国的设计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
DW在德国各大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并创办了“新工艺教师训练课程”(Neue Lehrmittelkursus für Handwerklehrer),该课程为德国工艺师和设计师提供了规范化和标准化教育培训。
此举进一步提高了德国设计师的水平和德国工业设计水平的整体水平。
3.企业文化的改进DW的成立对德国企业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开展利益共享,建立企业内部审批、管理机制、做到整体化的规范管理等等。
这些资本在德国企业的整体管理体系中的实现,极大提高了德国企业的整体效益。
总之,德意志制造联盟为德国的工业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标准化了工业设计,推动了设计教育和企业文化的改进,推动了工业设计的整体发展。
同时,它也为整个欧洲的工业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借鉴。
德意志工业同盟名词解释
德意志工业同盟是指在19世纪末,由德国各重要工业联盟组成的一个统一组织。
德意志工业同盟的成立旨在促进德国工业的发展,提高德国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德意志工业同盟的成员包括各个工业行业的联盟,例如铁路、矿业、化工、纺
织等。
这些联盟的成员共同合作,通过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和市场统一等方式,推动德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德意志工业同盟的合作,德国的工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盟成员之
间的合作促进了技术创新和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此外,通过联合行动,德国工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竞争优势,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工业国家之一。
德意志工业同盟在德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通过整合资源和经验,为德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盟成员之间的合作不仅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也为德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德意志工业同盟是一个由德国各重要工业联盟组成的统一组织。
它的成
立旨在促进德国工业的发展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德国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重要地位。
《设计学概论》(讲义提纲)第一讲设计学研究对象设计是人类的一种行为和生存方式,这种行为和生存方式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
西语Design拉丁语disegnare(均译为设计)的词义是“制图、计划”之意。
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预算之意,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学的研究对象设计学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色彩,是一门综合性的独立学科。
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数学、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工程学、电子学、经济学)与审美性(色彩学、构成学、心理学、美学、民俗学、传播学、伦理学),因此设计的研究对象与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密不可分。
设计学的研究方向设计学三个研究方向: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批评。
设计史:最早的设计典籍(西方的《博物志》、东方的《考工记》)脱胎于美术史(大美术与小美术)、建筑史;建立于美术史、科技史、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基础之上,设计本身就是社会行为、经济行为、审美行为之和。
材料、技术、功能对设计史的深远影响佩夫斯纳《现代运动的先锋》(1936)开了设计史研究先河……设计理论:美术史之父瓦萨里说:“设计是三项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的父亲……事物在人的心灵中所有的形式通过人的双手制作而成形,这就称之为设计。
”荷加斯《美的分析》(1753)为最早设计理论专著,分析了以线条为特征的视觉美和以实用性为特征的理性美,曲线的视觉美是丰富的变化与整体的统一,实用的理性美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实用需要为目的。
琼斯《装饰的基本原理》(1856)强调:任何适合于目的的形式都是美的。
包豪斯学校(1919年创立)提倡以美术、工艺、建筑的融合来创造出新的造型艺术,重视纯几何形体、原色、现代材料以及新技术的现代主义方式。
设计批评:设计史与设计批评不可分割,但设计史关注的是设计的历史,设计批评关注的是当代的设计作品。
设计批评的任务是以独立的表达媒介描述、阐释和评价设计作品;设计批评是一种多层次的行为,包括:历史的批评:20年为限再创造性的批评:确定设计作品的独特价值,将其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和需要相联系,运用文学表现。
A阿基格拉姆学派:1960年以彼得库克为核心他们把使用建筑的人看成是“软件”、把建筑设备看成是“硬件”,是建筑的主要部分。
“硬件”可依据“软件”的意图充分为之服务阿姆斯特丹学派:荷兰新艺术运动中产生的流派。
B表现派:20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产生在绘画、音乐和戏剧,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建筑上常采用奇特而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达某种思想情绪。
白色派:以“纽约5(P埃森曼、M格雷夫斯、C格瓦斯梅、J海杜克、和R迈耶)”为核心的建筑创作组织,他们的建筑作品以白色为主,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派和明显的非天然效果。
包豪斯学派:20世纪20年代德国以包豪斯为基地形成与发展的建筑学派。
C插入式城市:阿基格拉姆派建筑史库克设计的。
这是一栋建筑在已有交通设施和其他各种市政设施上面的网状构架,上可插入形似插座的房屋或构筑物。
D帝国风格:拿破仑帝国的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他们外观雄伟、壮丽,尺度超常。
如雄师凯旋门。
德意志制造联盟:1907年德国成立了由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艺术家参加的全国性的的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
目的在于提高工业产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
指导思想是运用先进的工业技术,经过优良的设计,生产质地优良,美观实用的产品,范围包括从日用品到房屋建筑。
带形城市: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提出的。
他提出城市发展应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使城市即接近自然又便利交通。
F风格派:1917年,由荷兰的青年艺术家组成的造型艺术团体,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分离派:维也纳学派中的一部分人成立,要与过去传统的艺术决裂。
G工艺美术运动(艺术与工艺运动):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
古典复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
美国,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德国,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构成派:亦称构成主义。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设计前期场地与建筑设计(一级)精讲班第44讲讲义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欧美建筑第十二节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欧美建筑一、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欧州各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经历着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交织成为先进的思想文化潮流,各国的思想文化和建筑以各种方式方法发生联系并相互影响。
建筑创作中复古思潮流行的社会背景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的需要。
1.古典复兴既有政治原因也受到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法国以罗马式样为主,如巴黎的万神庙,雄狮凯旋门。
英国以希腊式样为主,如不列颠博物馆,爱丁堡中学。
德国以希腊式样为主,如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
美国以罗马式样为主,如美国国会大厦,弗吉尼亚州议会大厦。
2.浪漫主义始源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其表现分为两个阶段: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寨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如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赖顿的皇家别墅。
后浪漫主义,常以哥特风格出现,又叫哥特复兴,如英国国会大厦。
3.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也被称为集仿主义,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美国1893年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博览会。
二、工业大生产的发展,新材料、新结构技术、新施工方法的出现和新的使用要求与创作中的复古思潮矛盾,促使新的建筑思潮与新建筑形式的变化,如铁结构、升降机与电梯的应用,新公共建筑类型的出现,迫切需解决建筑创作的新方向。
此间,工程师成为新建筑思潮的推进者。
1.1851年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新纪元。
设计人为帕克斯顿(Paxton)。
八个月内完成74400m2建筑面积的展览建筑。
2.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埃菲尔铁塔、机械馆,创造了当时世界最高(328m)和最大跨度(115m)的新纪录。
三、解决资本主义城市矛盾的探索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环境与面貌遭到破坏,既危害人民的生活,又妨碍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巴黎改建(欧思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戛涅),带形城市(马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