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脉书签化学兴趣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1
叶脉书签制作方案方案一:叶脉书签原理:叶片的叶肉部分容易腐烂降解,而叶脉非常坚韧,能构成各种形状比如网状、扇形、弧形等结构,以支持叶片。
选取具网状脉的植物叶片,用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剩下网状脉,再利用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将叶脉漂白,一件精美的叶脉书签便制作成功了。
工具材料:(1)5-10%的氢氧化钠溶液,5%的过氧化氢溶液;(2)电热套、烧杯(多个)、瓷盘、旧牙刷、镊子、水彩色;(3)采摘新鲜的具网状脉的植物叶子,如白玉兰、杨树、白蜡等。
制作步骤:(1)实验前采摘新鲜的树叶(以白玉兰叶为佳),落叶也可择优选用,应注意采摘树叶时要爱护植物;(2)用电热套加热氢氧化钠溶液,直至沸腾;(3)选5—10片大小适合的树叶放进煮沸的碱液中,要不停地将叶子摁到水下,直至沸腾,保持沸腾10分钟;(4)不时地用镊子拿出叶子,用手感觉叶肉是否煮烂;(5)在瓷盘里加适量水,将已煮烂的叶片放到其中,用旧牙刷刷叶肉,刷时先刷正面,按从左向右,从叶柄向叶尖,从主脉向侧脉有序地刷,直至刷掉叶肉;再将叶片翻转,用同样的方法刷,直至只剩下网状脉;(6)将叶脉放到盛清水的烧杯中,洗去残渍;(7)将洗尽的叶脉放到盛有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放置24小时;(8)24小时后,叶脉便被漂白,从过氧化氢溶液中取出叶脉,放到标本纸中压干、压展;(9)将红水彩放到培养皿中,用水稀释3倍,并用毛笔刷到叶脉上,然后晾干;(10)将已涂色的叶脉标本进行压膜,各人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艺术处理,这样一个精美的叶脉书签就制作成功了。
注意事项:(1)由于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进行制作时应注意安全,最好戴橡胶手套进行;(2)刷叶脉时应掌握力度,以免刷破;(3)经过制作经验,白玉兰叶最适宜于制作叶脉标本,杨树叶与白蜡叶也可以做,只是效果差一些;(4)用落叶制作时,氢氧化钠浓度应较高,而用新叶时可以浓度低点;(5)由于氢氧化钠价格较贵,可以考虑用石灰水或碱面代替。
叶脉书签的制作实验方案一、实验背景叶脉书签的制作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57页的家庭小实验—叶脉书签的制作。
它利用了碱(氢氧化钠)的强腐蚀性,将叶肉细胞表面的细胞膜破坏,并可腐蚀叶肉的多糖物质,留下较坚韧的叶脉,由此来制作美观的书签。
通过制作叶脉书签,同学们可以对碱腐蚀性有一个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由趣味的叶脉书签制作实验,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叶脉书签的制作具有的趣味性、知识性,而且该实验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动手能力;通过采集各种形态的植物叶片并制作成精美的叶脉书签,学生能体验到大自然的美,进而提高审美情趣;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选择叶片,碱溶液的浓度、漂洗的工艺,染色剂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总结归纳出一套叶脉书签制作的最佳方案。
通过亲自动手,积极参与集体讨论,解决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加深对相关生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各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实验反应原理1、叶片的构造叶片外表包围一层表皮细胞,它具有保护叶片的作用;表皮里面是叶肉组织;贯穿在叶肉组织间的是叶脉。
2、碱解法制作叶脉书签不少植物的叶茎、叶脉由坚韧的纤维素构成,在碱液中不易煮烂。
而叶片的叶肉中含有大量多糖物质(淀粉)遇到腐蚀性液体就会容易发生腐烂,而一经加热,它会腐烂得更快。
叶片的叶肉部分容易腐烂降解,而叶脉非常坚韧,能构成各种形状比如网状、扇形、弧形等结构,以支持叶片。
选取具网状脉的植物叶片,用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剩下网状脉,再利用染色剂将叶脉染色,一件精美的叶脉书签便制作成功了。
三、实验所需药品仪器1、药品白玉兰叶、杜英叶、芒果叶、榕树叶、鸡蛋花叶等。
NaOH固体、20%的双氧水或漂白液、颜料(水彩、CuSO4溶液、FeCl3溶液、Fe(SCN)3溶液等)2、仪器烧杯(500mL)、电炉、石棉网、天平、镊子、玻璃棒、牙刷、试管刷、玻璃板、报纸、滤纸四、实验步骤及探究(一)基本步骤1、选材:选取叶质较厚、大小适中、叶面平整、叶脉丰富的叶片,用清水洗净备用。
“叶脉书签”制作方案探究——探究制作叶脉书签的最理想NaOH浓度和该浓度下最佳反应时间一、探究问题的提出1、涉及的中学化学知识本探究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57页的家庭小实验—叶脉书签的制作,其制作原理涉及到碱的腐蚀性问题。
碱会破坏叶肉细胞表面的细胞膜,因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脂质,碱性的溶液能够将脂质带走,其实质也就是碱能与酯反应,最终导致细胞膜破裂,从而使叶肉容易被刷去。
通过制作叶脉书签,同学们可以对强碱NaOH的腐蚀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2、选题的意义(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叶脉书签制作,培养学生动手、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采集各种形态的植物叶片并制作成精美的叶脉书签,使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美,进而提高审美情趣。
(3)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对叶片的选择,制作时溶液的浓度、加热时间,漂洗的工艺,染色效果等进行讨论,总结归纳出一套叶脉书签制作的最佳方案。
学生亲自动手,并积极参与集体讨论,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加深对相关生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各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实验反应原理叶片的叶肉中含有大量多糖物质(淀粉)遇到腐蚀性液体就会发生腐烂。
经过加热,它会腐烂得更快。
叶脉(纤维)比较坚韧,不容易被腐蚀。
因此,可以将一些叶片坚硬、叶脉坚韧(网状叶脉)的树叶,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留下网状脉,制成叶脉书签。
三、实验仪器与用品试剂:1、仪器烧杯(500mL)6个、电炉1个、电子天平、镊子、牙刷、试管刷、玻璃板、报纸2、试剂树叶:比较坚硬、网状脉比较明显的叶片,如桂花树叶、白玉兰花叶、紫荆叶、芒果树叶、木瓜叶、榕树叶等。
NaOH固体、20%的双氧水注:需要配制的溶液浓度有:2%、4%、6%、8%、10%NaOH溶液四、实验探究的具体步骤1、基本步骤(1)选材:选取叶质较厚、大小适中、叶面平整、叶脉丰富的叶片,用清水洗净备用。
叶脉书签的制作化学实验英文回答:Leaf Vein Bookmarks: A Chemistry Experiment.Introduction.Leaves are thin, flat organs that are attached to the stems of plants. They are responsible for photosynthesis, the process by which plants convert sunlight into energy. Leaves are also important for transpiration, the process by which plants release water into the atmosphere.The veins of a leaf are a network of channels that transport water and nutrients throughout the leaf. The veins are made up of a type of tissue called xylem. Xylem is a strong, flexible tissue that is able to transport water and nutrients against gravity.In this experiment, we will extract the veins from aleaf and use them to create a bookmark. The veins will be visible in the bookmark, and they will create a unique and beautiful design.Materials.Fresh leaf.White paper.Scissors.Clear contact paper.Iron (optional)。
制作“叶脉书签”设计方案11化教4班林小飞20112401039 陈博殷20112401073 戴炜珊20112401087一、【选题背景】1、选题缘由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第一课时“常见的酸和碱”——家庭小实验“制作叶脉书签",是为加强学生对强碱NaOH的腐蚀性的理解而设置的实验。
家庭实验最大的优点是就地取材,操作简单易行。
实验的成功,还需要有规范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课本中所介绍的实验方法为碱煮法,利用碱的腐蚀性除去叶肉留下叶脉。
采用的碱液为氢氧化钠,浓度为10%,当叶片煮至黄色时取出水洗净,刷去叶肉晾干后压平即可。
本实验在课本内容基础上探究不同种类树叶、不同种类碱液、不同碱液浓度、不同染色剂对叶脉书签的影响,同时记录制作过程树叶变化,从而探究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条件及方法.2、选题意义①加强学生对碱腐蚀性的理解;②通过对家庭实验步骤的强化,增强了学生的实验规范意识;③化学学科与生物学科内容交叉,提升学生对知识综合利用的能力;④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化学学科趣味性;⑤通过探究不同因素对叶脉书签的影响,学会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及严谨细致求实的科学素养。
3、叶脉书签简介叶脉书签即除去叶片表皮和叶肉组织,只由叶脉做成。
书签上可以看到中间一条较粗壮的叶脉称主脉,在主脉上分出许多较小的分支称侧脉;侧脉上又分出更细小的分支称细脉。
这样一分再分,最后把整个叶脉系统联成网状结构。
把这种网状叶脉染成各种颜色,系上丝带,即成漂亮的叶脉书签了。
二、【实验原理】日常生活中,在水池或水沟中常可以看见腐烂的树叶,用水冲去腐烂的叶肉后出现完整而纹路清晰的叶脉,经过冲洗晒干后,可夹在书本中当书签使用。
这种叶脉的形成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分解而成,所需时间比较长。
本实验利用加热高浓度的碱液来处理新鲜的叶片,利用的是碱的腐蚀性。
制作叶脉书签的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制作叶脉书签的教学设计制作叶脉书签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化学药品的作用及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
2.学会制作叶脉书签的方法。
3.培养细致、严谨的科学品质,懂得用力所能及的创造来美化生活。
活动准备肉质较厚的树叶(比如桂花树叶、桑叶等),课前将叶片洗刷干净,电磁炉(带锅)一只,15%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碱性的南侨肥皂溶液,无水碳酸钠3克,玻璃棒一根,长镊子一只,毛笔,84消毒液一瓶,旧报纸若干,10厘米红丝线,各色颜料。
活动过程1.摘取若干叶脉清晰、坚韧的叶片,如桑叶、桂花叶。
2.将15%的氢氧化钠溶液或以碱性的南侨肥皂溶液放在火上煮沸。
3.投入树叶,让它们全部浸在溶液里。
继续加热6~8分钟,不时用玻璃棒轻轻拌动,使各叶分离,受热均匀。
叶片受药品的腐蚀,柔软的部分就易被除去而留下叶脉。
(或观察绿色叶片转成褐色)。
4.用镊子取出煮过的叶片,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内。
5.从清水里取出漂净的树叶,平铺在左手掌中,用右手食指戳洗叶片的上、下两面,以除去叶肉,露出清晰的叶脉。
然后贴在玻璃片上凉干。
6.趁叶脉还未干透,用毛笔涂上水彩颜料(也可浸在彩色墨水中染色)。
凉干后,放在书中压平。
然后在叶柄上系上一条彩色的丝带,就做成美观的书签了。
评比最优秀的作品,并进行小型展览。
第二篇:关于叶脉书签制作的报告关于叶脉书签制作的报告一、活动背景这种书签,由于来自树叶,具有其他书签所不能比拟的自然之美,令人赏心悦目,容易引起学生的实验兴趣。
该实验制作简易,材料容易获得,可操作性强。
或叶脉书签制作是利用化学药剂腐化树叶肉质,留存叶脉,再加以染色、美化后用作书签的过程。
此活动核心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所需树叶在我校园内随处可见,采摘方便且不影响植被。
这种书签来自树叶,具有其他书签所不能比拟的自然之美。
二、活动意义1、此活动可以让学生有丰富的探究空间,既能够回顾科学知识,熟练实验技能,且有一定的新颖性,还能经历综合实践,感受其魅力,对学生的德育、美育、读书兴趣、环境保护意识、探究精神、研究性学**能力、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巩固等方面都有直接的教育教学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实验日期6 月 3 日第 1 组姓名陈博殷学号20112401073 成绩____________实验七探究性实验报告一、实验题目“制作叶脉书签”二、实验主要步骤1、选材:应选择叶脉粗壮丰富、叶质较厚、大小适中、叶面平整、叶脉的树叶。
本实验选用白兰树叶、绿化芒树叶、美丽异木棉树叶、紫荆树叶、鸡蛋花树叶。
2、配液:将碱溶解在适量的水中,配制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碱液。
将硫酸溶液配制到所需浓度。
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将酸碱液溅到眼睛里。
3、加热:将配好的酸、碱液放在容器中加热。
当加热到液体即将沸腾(80℃左右)时候将选好的叶子放入容器里,并不断搅拌。
具体加热时间以叶肉容易被刷掉为度,一般在10分钟左右。
(如果碱液浓度不大,或者所选的叶子较老则应延长加热时间。
)可以过两三分钟取一片子出来观察,直至叶片变成褐色(或叶肉有脱落)。
4、清洗:在自来水水流下冲洗,洗去多余碱液、酸液。
5、刷除叶肉:将叶片放在玻璃板上,加入一层水,把牙刷打斜(与水平面大约成45度角),顺叶脉轻轻地刷净叶肉,刷时注意:只向一个方向刷(绝对不能来回刷),以免将叶脉刷坏。
刷时先从背面开始,刷净背面再刷正面,主叶脉边沿处可用敲出法。
刷洗干净后放到滤纸(或报纸)上晾干。
如果是老树叶,则在刷洗的过程中,会有两层叶脉出现,这时只要将其中品质稍次的一片去除即可。
6、晾干:取出放在阴凉处风干。
或者放在废旧书报中吸干。
7、着色:将风干到6 成的叶脉分别放在甲基橙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品红溶液中着色,后晾干。
建议夹在书中,这样既可以吸干水分,又可以成型。
三、实验现象描述与图片记录1、探究不同酸碱液的腐蚀效果酸碱液热溶液煮后叶片变化刷除叶肉的难易程度10% NaOH溶液叶片变成褐色,变色时间相近相近7%NaOH与5%Na2CO3混合溶液10% H2SO4溶液叶片变硬,类似枯萎,失去原先的柔韧,无法继续进行叶脉书签制作2、探究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腐蚀效果碱液①5%NaOH溶液②10%NaOH溶液③15%NaOH溶液使用的树叶白兰树叶叶片变褐色时间长短比较①>②>③刷除叶肉的难易程度①<②<③(叶片变褐色后捞出)最后效果3、探究不同树叶制成的效果树叶①紫荆树叶②绿化芒树叶③鸡蛋花树叶④白兰树叶⑤美丽异木棉树叶图片碱液10% NaOH溶液叶片变褐色时间短—长:①≈③<④≈⑤<②煮后叶片叶脉情况叶片、叶脉均变非常柔软,如爱心的两瓣叶仍相连叶片柔软程度在这5中叶子中最低,叶脉仍较坚韧叶片、叶脉较为柔软叶片较为柔软,叶脉仍较坚韧原本连在同一枝上的叶子全部掉落开来,叶子叶脉均变非常柔软刷除叶肉难易程度较难,要小心刷较易,可稍用力难,难刷掉较易,可稍用力难,易破损最后效果描述叶片剔透,叶脉呈红色,清晰叶脉叶柄都仍坚韧,叶脉清晰透明清晰程度较低,叶脉叶肉分离度不够叶脉叶柄颜色都为淡绿色,剔透清晰叶脉叶肉粘连较紧,刷洗后叶脉破损较为严重4、探究不同染色剂的染色效果染料从左到右依次为:品红溶液、紫色石蕊溶液、甲基橙溶液叶子:白兰树叶着色容易,其中品红染色效果最好,颜色鲜艳明显。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化学实验一:制作“叶脉书签”制作原理:叶片的叶肉部分容易腐烂降解,而叶脉非常坚韧,能构成各种形状,如网状、扇形、弧形等结构,以支持叶片。
选取具网状脉的植物叶片,用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剩下网状脉,再利用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将叶脉漂白,一件精美的叶脉书签便制作成功了。
工具材料:1.5-10%的氢氧化钠溶液,5%的过氧化氢溶液;2.电热套、烧杯、瓷盘、旧牙刷、镊子、水彩色;3.采摘新鲜的具网状脉的植物叶子,如白玉兰、杨树、白蜡等。
制作步骤:1.实验前采摘新鲜的树叶(以白玉兰叶为佳),落叶也可选用,应注意采摘树叶时要爱护植物;2.将采摘来的树叶放入烧杯中,加入5-10%的氢氧化钠溶液,用电热套加热煮沸,直至叶肉部分完全水解掉,只剩下叶脉;3.用镊子取出叶脉,放入瓷盘中,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旧牙刷轻轻刷洗,直至漂白;4.用水彩色在叶脉上涂上个人喜欢的颜色,制作成书签形状即可。
趣味化学实验二:模拟酸雨对岩石的腐蚀过程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
这个数值是蒸馏水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到溶解平衡时的酸度。
酸雨主要由人类活动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这些物质大量扩散至大气层与水蒸气结合形成。
酸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溶解土壤和岩石中的重金属,流入河川或湖泊,严重时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酸雨还会影响水生植物和以酸化水质灌溉的农作物,因为它会导致累积有毒金属,这些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此外,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公共设施、古迹和金属物质,造成人类经济、财物及文化遗产的损失。
实验药品:蒸馏水、10%的硫酸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
实验仪器:玻璃棒、烧杯、镊子、量筒和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1.用量筒取50mL的硫酸溶液,将大小适中的大理石块用镊子夹住,小心地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大理石表面的现象。
2.再取50mL的硫酸溶液,用胶头滴管一滴一滴地滴加到大理石的表面,观察实验现象。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利用化学方法制作叶脉书签;2.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深入了解叶脉的结构及植物生理学知识。
二、实验原理叶脉书签的制作主要利用氢氧化钠(NaOH)的腐蚀性,将叶片中的叶肉细胞去除,保留叶脉结构,制成书签。
氢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可以迅速腐蚀叶片中的叶肉细胞,使叶脉清晰可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的树叶(如桂花叶、玉兰花叶等)、氢氧化钠(NaOH)、漂白水、水彩笔、剪刀等;2. 实验仪器:烧杯、加热器、镊子、软刷子、细孔塑胶砂窗网、水龙头等。
四、实验步骤1. 摘取新鲜、成熟且叶脉明显的树叶,用清水清洗干净;2. 将氢氧化钠固体25g放入装有500mL清水的1L烧杯中,搅拌溶解均匀,配制成5%的NaOH水溶液;3. 将洗净的树叶放入NaOH水溶液中,浸泡30分钟;4. 将烧杯置于加热器上,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约10分钟;5. 用镊子将叶片夹出,放入流动的清水中浸泡,清洗表面残留的NaOH;6. 将清洗干净的叶片平铺在细孔塑胶砂窗网上,置于水龙头下方,用水流冲洗或用软刷子刷去叶肉,保留叶脉;7. 用剪刀将叶脉整理成书签形状;8. 将整理好的叶脉书签晾干;9. 用水彩笔为叶脉书签上色,增加美观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以上步骤,成功制作出叶脉书签。
实验过程中,NaOH的腐蚀性使叶片中的叶肉细胞被去除,而叶脉结构得以保留,从而制作出具有独特美感的叶脉书签。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NaOH的浓度和加热时间对叶脉书签的制作效果有较大影响。
NaOH浓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叶脉被腐蚀过度;NaOH浓度过低或加热时间过短,则叶肉细胞去除不彻底,影响叶脉书签的美观性。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NaOH浓度和加热时间,以达到最佳效果;2. 在制作叶脉书签的过程中,操作者需注意安全。
NaOH具有腐蚀性,操作时需佩戴手套,避免皮肤接触。
同时,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室内通风,防止有害气体聚集。
实验七探究性实验设计——《制作“叶脉书签”》一、探究问题的提出“叶脉书签制作”选自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里面的一个家庭小实验,它利用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可腐蚀叶肉的多糖物质,留下较坚韧的叶脉,可成为美观的书签。
让学生动手制作这个实验,让学生对碱有一个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习化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但是,在制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制作时间过长,叶脉被破坏等问题。
我小组成员采用控制变量法,将分别从反应时间、碱液浓度、叶子种类、叶子新旧等因素进行探究,以期能得出叶脉书签制作的最佳反应条件。
二、相关资料查阅综述经过查阅多篇文献:制作书签的过程一般如下:第一步就是选叶。
一张叶片包括一层表皮细胞,叶肉组织,以及贯穿在叶肉组织间的叶脉。
叶脉书签就是选择叶形美丽的树叶,经各种方法处理后去掉叶肉部分,保留完整的叶脉,经染色后制成的一种书签。
因而影响叶脉书签美观的因素就是叶子形态与叶脉形态。
而叶的形态、种类、质地各种各样,因此选取合适的书签成为书签制作成功的重要步骤。
第二步是选取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资料中有简单的、古老的的方法,也有复杂的、需要较贵的原料。
如自然发酵法、碱解法、酶解法,所用材料也比较多样,有氢氧化钠、洗衣粉、沟里的水、土壤处理等。
其中自然发酵法所需要时间较长,酶解法所需要的原料较难获得,而用洗衣粉虽然原料易获得,但据文献资料显示,用洗衣粉煮叶肉,叶肉不容易去除。
所以结合各种因素,碱解法是最合适的方法,实验室中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等药品,且它们碱性较强,对叶肉的腐蚀效果也较佳,所需要时间也不会很长。
第三步分析对制作叶脉书签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从文献可知,碱溶液浓度大小、煮的时间的长短、树叶的不同类型、清除叶肉的不同方式等因素都对最终的叶脉书签有所影响。
第四步如何确定评定书签好环的标准,在所查文献中,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让我们判断实验所作出来的叶脉书签的好坏,因此,我们需要确定衡量其好坏的标准。
初中化学自制叶脉书签教案1. 教学目标:a. 知识目标:了解叶脉的结构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b. 能力目标:掌握自制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c.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结构的兴趣,激发对化学实验的热情。
2. 教学重点和难点:a. 重点:叶脉的结构和功能,自制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
b. 难点:对叶脉结构的理解和如何利用材料制作具有叶脉结构的书签。
3. 教学准备:a. 实验材料:色彩纸、剪刀、胶棒等。
b. 实验环境:教室桌子、座位。
c. 实验前准备: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确保学生操作时能够顺利进行。
4. 教学步骤:a.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植物叶片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叶脉的兴趣。
b. 教学内容:介绍叶脉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叶脉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c.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模板,制作叶脉书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d. 实验总结: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叶脉书签,分享制作过程和体会。
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不同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e. 课堂延伸:可以请学生自行探索其他植物结构的制作方法,在下节课分享并展示。
5. 教学评价:a. 师生互动: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指导和纠正错误。
b. 实验成果:评价学生制作的叶脉书签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展示出叶脉的结构特点。
c. 综合评价:通过学生制作的叶脉书签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叶脉结构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结构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希望本教案范本能够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叶脉书签的制作一、实验目的:1、学会制作叶脉标本的方法与原理。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方面的兴趣。
4、初步学会文献资料的查阅。
5、积极发现化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6、增强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动力7、了解趣味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2、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实验简单易被老师忽略而不演示,不让学生动手制作,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中学时实验教学因上课时间有限,叶片煮的时间不够,叶肉不易脱离,叶脉易坏。
3、而在理论教学中,实验易成灌输式教学。
三、实验原理1、叶片的构造叶片外表包围一层表皮细胞,它具有保护叶片的作用;表皮里面是叶肉组织;贯穿在叶肉组织间的是叶脉。
2、碱解法制作叶脉书签不少植物的叶、叶脉由坚韧的纤维素构成,在碱液中不易煮烂,而叶脉四周的叶肉在碱液中容易煮烂。
叶片的叶肉部分容易腐烂降解,而叶脉非常坚韧,能构成各种形状比如网状、扇形、弧形等结构,以支持叶片。
选取具网状脉的植物叶片,用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剩下网状脉,再利用染色剂将叶脉染色,一件精美的叶脉书签便制作成功了。
四、仪器药品仪器:铁架台、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表面皿、牙刷(刷叶片)、烧杯、滤纸、旧书(压叶片)。
药品:白玉兰叶、芒果树叶、桂花树叶等树叶;氢氧化钠固体;彩色染料;蒸馏水。
药品配制方法:%10氢氧化钠溶液制取:用天平称取20克左右的氢氧化钠固体于400毫升烧杯中,加水至200毫升刻度线。
5、影响实验的因素及影响规律1.叶片的选择叶脉书签是选择叶形美丽的树叶,经各种方法处理后去掉叶肉部分,保留完整的叶脉,经染色后制成的一种书签。
而一般过嫩的叶片经处理后,叶脉不明显或易于断裂,很难制作出美观、并且轮廓分明的叶脉书签,不是理想的材料。
需要的是叶脉分明,比较老的树叶,落在地上的树叶,只要叶脉还完整,就可以拿来制作。
2..水的影响加热时间太短或碱液浓度太低的话,可能叶肉没被煮烂,时间太长或碱液浓度太高,则可能使叶片卷成一团,没办法分开,这样得不到理想的叶脉。
趣味化学实验报告单
学生姓名: 成绩: 日期:
制作“叶脉书签”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叶脉标本,提高动手能力。
实验原理氢氧化钠碱性溶液在加热时可水解掉叶片的叶肉部分,留下坚韧的叶脉部分。
实验用品500ml大烧杯、酒精灯、玻璃棒、石棉网、铁架台、软毛牙刷、桂花树叶等、10%的NaOH溶液、镊子、表面皿。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现象及解析
①用水将树叶清洗干净。
②在烧杯中盛放约200ml氢氧化钠溶液,
将树叶放进烧杯中,使叶子浸没在溶液
中。
③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
灯加热。
④当叶肉变黄后熄灭酒精灯(约8min
钟),借助湿抹布将烧杯放在实验桌上。
⑤用镊子取出叶子后,将叶子放在表面皿
上,在水龙头下用水洗去叶子表面的氢氧
化钠溶液,注意不要将叶子洗破了。
⑥将叶子平铺在表面皿上,用软毛牙刷轻
轻刷去叶肉。
并用水轻轻清洗。
⑦将洗净的叶脉晾干、夹在书中。
实验讨论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