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格式:docx
- 大小:18.12 KB
- 文档页数:5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来认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变化与发展的分析判断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用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从对苏南模式的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教学设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点评严伯霓1. 凸显学科理念,落实三维目标。
以“激发思维,引入课题——合作探究,构建知识——学以致用,走出误区——拓展延伸,提升自我” 为教学流程,既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达到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
《生活与哲学》第8课学案一、基本原理: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1)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例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这体现了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例2】《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
”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①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了后者②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④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②③【例3】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C.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例4】(经典题)温家宝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人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
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温家宝总理的上述分析体现了()①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P63--64(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知识点归纳1世界的客观性: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实事求是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4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善于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6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应该也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7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又统一---双方互相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必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具体特点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前提和关键。
9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重点,又要统筹兼顾;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0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对外因要一分为二的分析,善于利用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外部条件,注意避免其对事物发展的不利影响。
高中政治知识点辩证法辩证法是高中政治学科重要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并记忆。
下面店铺给高中生带来政治知识点辩证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知识点辩证法:联系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理解)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
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联系,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理解)•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才叫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
二是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原因和结果的区别:一是含义不同。
二是时间顺序不同。
三是地位作用不同。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
首先,二者互相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其次,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
必然联系。
认识和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首先,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其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局部的联系(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
(1)区别:首先,含义不同。
二者不能混淆。
其次,地位和功能不同。
一般来讲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
功能不同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第二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第三种情形与第二种正相反。
(2)联系:一是二者不可分割,互相依赖,各以对方存在为前提。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原理内容】:(1)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2)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看待一个人应当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说明我国的改革事业是新事物,要用创新精神拥护和支持改革,积极投身到改革事业中去;说明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看到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前途,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认识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毛泽东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态度上,做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知识点(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二(文科)政治必修四(哲学)经典例题集锦1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潮流的背景下,上海世博会第一次提出了“低碳世博”的理念。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世博园区内建成了我国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示范区;灯光设备大量采用节能的LED光源;清洁能源车辆的使用使园区内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参加世博会的许多国家不断交流和实践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充分展现了科技节能的创新成果,从而打造出一届“绿色的世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博”。
简要回答材料中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9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上海世博会为顺应这一潮流提出了“低碳世博”的理念。
(3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在“低碳世博”的理念指导下,上海市打造出了一届“绿色的世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博”。
(3分)③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倡导“低碳世博”的理念就是人类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现。
(3分)2.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
我们党对此也作出了不懈地探索,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六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十七大报告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做出了重大调整,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新理念。
运用认识论道理对上述材料进行简要分析。
(12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不同经济发展时期,为解决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我党进行了不懈地探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并不断地进行调整。
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6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同时,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这就决定了人类的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
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正确认识事物发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正确认识事物发展本店铺整理了《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正确认识事物发展》供考生参考。
高二政治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第二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学法指导】
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
理解:(1)结合实例,在比较新旧事物中揭示出发展的实质。
(2)理解和掌握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3)了解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
重点:发展的实质,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导学检测】
常考考点: 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
1、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
事物的① 和过程
2、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1) 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2) 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3) 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总之,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都处在永
不停息的②之中, 绝对不变化、根本不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强大④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相反 , 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 则是旧事物。
我们判断一个事物是新还是旧, 就要看其是否
符合⑤ , 有没有强大的⑥和远大的发展⑦
【考点达标】常考考点: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1、"天上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A.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B.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C.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D. 联系是多样的,可变的
2、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B.后来出现的事物代替原有事物的变化
C.同一事物的反复循环
D.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事物发展的是()
①靠山吃山,靠水吃水②21世纪我们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③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④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4、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新事物的是()
①苏联解体,东欧演变②我国的改革开放③比较完备的、成熟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⑤电脑算命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⑥
5、变化和发展的关系是()
A.任何发展都是变化B.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C.发展和变化是一回事D.显著的变化就是发展
6、(05・江苏卷1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B.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高考演练】
1、(06・全国Ⅰ・29)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B.②④C.②③ D.①④
2、(06・广东政治卷・30)不久前,北京某著名网站发出文明办网的倡议,立即得到了众多网站的积极响应。
对此人们可以感受到()
①少数网站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文明相背离的现象②健康向上是我国网站的主流③文明办网就不应该追求盈利④网络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趣味心语】
《"杞人忧天"新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杞人忧天"的故事出自《列子・天瑞》,传说杞国(今河南
杞县)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成天愁眉苦脸,寝食不安。
这则故事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人们一直在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当环保问题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时,面对头顶上不断被污染的天空,"忧天"似乎不再是什么无稽之谈的事了。
遗憾的是"杞人"忧的不是今天之"天",否则我们就要感叹其"先见之明"了。
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查小组,公布的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燃料变成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持续升高,温室效应不断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频频肆虐......尤其是在拉美和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层空洞",继续扩展下去,将会使人类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后果将不堪设想。
【常用原理】原理名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 旧事物的灭亡, 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 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要坚持与时俱进, 培养创新精神, 促进新事
物的成长。
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错误倾向: 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的观点; 思想僵化、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安于现状的观点。
原理应用: ①由于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客观情况是经常
变化的。
因此, 我们一定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②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
大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发展是
硬道理, 发展是解泱我们面临所有问题的关键。
④大力推进
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⑤当前, 我国全面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 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
创新体系, 必须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这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