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听筝》拼音版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听筝》唐诗鉴赏《听筝》唐诗鉴赏【作品介绍】《听筝》是唐代诗人柳中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该诗描写了诗人听筝时的感受,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
比喻新颖贴切,艺术效果极佳。
【原文】听筝⑴抽弦促柱⑵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⑶。
谁家独夜⑷愁灯影⑸?何处空楼⑹思月明?更⑺入几重⑻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⑼。
【注释】⑴筝: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
它发音凄苦,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汉侯瑾《筝赋》)。
⑵抽弦促柱:筝的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十三根,每弦用一柱支撑,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量。
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⑶“似逐”两句:似,好像。
逐,追逐。
态,状态,情态。
随,追随。
识,认得,辨别。
⑷独夜:孤独一人的夜晚。
⑸灯影:灯下的影子。
⑹空楼:没有人的楼房。
⑺更(gèng):更加,愈加。
⑻几重(chóng):几层。
⑼“江南”句:指南北远离,两地相思。
【白话译文】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古筝声,就从这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传入耳中秦筝声声,使人联想到秦人的悲怨之声。
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
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黑夜里独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忧愁,又好像谁家的少妇独自守立空楼,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
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南北远离,相隔千里,两地相思。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其格局和表现技巧别具一格,别有情韵。
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
忽疾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指尖端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
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
“听”是此诗的“题眼”,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
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无限秦人悲怨声”,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
据《秦州记》记载:“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
《唐诗三百首节选》原文、注解、翻译、赏析(下)《唐诗三百首节选》原文、注解、翻译、赏析(下)13、《送灵澈上人》作者:***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解】:1、杳杳:深远貌。
2、荷:负。
【韵译】: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评析】: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
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
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
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
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14、《弹琴》作者: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
寒:凄清的意思。
【韵译】: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评析】: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15、《送上人》作者: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解】:1、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地。
【韵译】: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评析】: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
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
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16、《秋夜寄邱员外》作者: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解】:1、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2、属:正值。
3、幽人:悠闲的人,指丘员外。
诗词名句,希望对您有帮助!
李端:听筝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听筝》
作者: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注释:
1、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
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赏析:
“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
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味,来得生动。
诗描摹了一位弹筝美女,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
透视心理状态,洞察入微,描写细腻婉曲,十分传神。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听tīnɡ 筝zhēnɡ唐tán ɡ 代dài :李lǐ 端duān鸣mín ɡ 筝zhēnɡ 金jīn 粟sù 柱zhù ,素sù 手shǒu 玉yù 房fán ɡ 前qián 。
欲yù 得dé 周zhōu 郎lán ɡ 顾ɡù ,时shí 时shí 误wù 拂fú 弦xián 。
译yì 文wén金jīn 粟sù 轴zhóu 的de 古ɡǔ 筝zhēnɡ 发fā 出chū 优yōu 美měi 的de 声shēnɡ 音yīn ,那nà 素sù 手shǒu 拨bō 筝zhēnɡ 的de美měi 人rén 坐zuò 在zài 玉yù 房fán ɡ 前qián 。
想xiǎnɡ 尽jìn了le 办bàn 法fǎ 为wéi 博bó 取qǔ 周zhōu 郎lán ɡ 的de 青qīnɡ 睐lài ,你nǐ 看kàn 她tā 故ɡù 意yì 地de 时shí 时shí 拨bō 错cuò 了le 琴qín 弦xián 。
注zhù 释shì1、听tīnɡ 筝zhēnɡ :弹tán 奏zòu 筝zhēnɡ 曲qǔ 。
2、金jīn 粟sù :古ɡǔ 也yě 称chēnɡ 桂ɡuì 为wéi 金jīn 粟sù ,这zhè 里lǐ 当dānɡ 是shì 指zhǐ 弦xián 轴zhóu 之zhī 细xì 而ér 精jīnɡ 美měi 。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词语表带拼音一、五言古诗1、关山月:guānshānyuè2、木兰花:mùlánhuā3、竹枝词:zhúzhīcí4、折桂令:zhéguìlìng5、蝶恋花:diéliànhuā6、洞仙歌:dòngxiānggē7、芙蓉箴:fúróngzhēn8、登崖令:dēngyáilìng9、双泪诗:shuānglèishī10、破阵子:pòzhènzǐ二、七言古诗1、浣溪沙:huànxīshā2、菩萨蛮:púsàmán3、凉州词:liángzhōucí4、采桑子:cǎisāngzǐ5、九月乡:jiǔyuèxiāng6、浪淘沙:làngtáoshā7、赤壁怀:chìbìhuái8、蜀相:shǔxiàng9、穆桂英:mùguìyīng10、白鹿洞:báilùdòng三、五言律诗1、青玉案:qīngyù’àn2、少年行:shàoniánxíng3、江城子:jiāngchéngzǐ4、谒金门:yèjīnmén5、念奴娇:niànnújiāo6、洞仙歌:dòngxiānggē7、乐游原:yuèyóuyuán8、采芙蓉:cǎifúróng9、柳浪闻:liǔlàngwén10、湘夫人:xiāngfūrén四、出处及断句1、出处:chūchù2、古文观止:gǔwénguānzhǐ3、语文答题:yǔwén dátí4、古诗词赏析:gǔshīcí shǎngxī5、用古诗词联:yòng gǔshīcí lián6、古文翻译:gǔwéng fānyì7、古代文明:gǔdài wénmíng8、正文分割:zhèngwén fēngē9、古诗句式:gǔshījù shì10、名胜古迹:míngshèng gǔjì。
16年级必背古诗词电子版注音版《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夜泊牛渚怀古》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牛渚思无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赤壁》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赠别》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李端《听筝》原文|译文|赏析'《听筝》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弹古筝的女子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故意将弦拨错,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弹筝女形象,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注释⑴听筝:弹奏筝曲。
⑵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⑶柱:定弦调音的短轴。
⑷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⑸玉房:指玉制的筝枕。
房,筝上架弦的枕。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
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
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
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⑺拂弦:拨动琴弦。
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
筝是一种弦乐器。
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
此诗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
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
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以及弹奏的环境。
精洁雅致的琴房,自然别有一番情味。
从画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给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
绘画毕竟是视觉的艺术,而鸣筝所成的乐曲则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
一、二两句诗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读者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却没有听到琴声。
也许是精湛的工艺、绰约的风姿、高洁的环境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
听筝(李端)【】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鉴赏一】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此当然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
筝,一种弦乐器。
从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听崔七妓人筝》)。
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
柱,定弦调音的短轴;金粟,指柱上饰有金星一样的花纹;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房,筝上架弦的枕,玉房,指玉制的筝枕。
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
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
周郎,即三国时的周瑜,瑜受建威中郎将,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周郎,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吴志周瑜传》)。
欲得周郎顾,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喻指听者)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
然而,这情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它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啊,原来是误非真误。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
柳中庸《听筝》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听筝》是由柳中庸所创作的,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其格局和表现技巧别具一格,别有情韵。
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听筝》的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听筝》唐代: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听筝》译文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古筝声,就从这变化巧妙的指尖飞出来,传入耳中秦筝声声,使人联想到秦人的悲怨之声。
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娟娟啼血。
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像谁家的白发老母黑夜里独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忧愁,又好像谁家的少妇独自守立空楼,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
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南北远离,相隔千里,两地相思。
《听筝》注释筝: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
它发音凄苦,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汉侯瑾《筝赋》)。
抽弦促柱:筝的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十三根,每弦用一柱支撑,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量。
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似逐”两句:似,好像。
逐,追逐。
态,状态,情态。
随,追随。
识,认得,辨别。
独夜:孤独一人的夜晚。
灯影:灯下的影子。
空楼:没有人的楼房。
更(gèng):更加,愈加。
几重(chóng):几层。
“江南”句:指南北远离,两地相思。
《听筝》鉴赏这首诗写诗人听筝时的音乐感受,其格局和表现技巧别具一格,别有情韵。
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
忽疾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指尖端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
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
“听”是此诗的“题眼”,底下内容,均从“听”字而来。
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无限秦人悲怨声”,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
据《秦州记》记载:“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
唐táng 诗shī 三sān 百bǎi 首shǒu 全quán 集j í《春chūn 晓xiǎo 》唐táng 孟mèng 浩hào 然rán春chūn 眠mián 不bù 觉jué 晓xiǎo , 处chù 处chù 闻wén 啼tí 鸟niǎo。
夜yè 来lái 风fēng 雨yǔ 声shēng, 花hu ā 落lu ò 知zh ī 多du ō 少sh ǎo 。
《鹿柴》l ùc h ái 唐t áng 王w áng 维w éi空k ōng 山sh ān 不b ú 见ji àn 人r én , 但d àn 闻w én 人r én 语y ǔ 响xi ǎng 。
返f ǎn 景j ǐng 入r ù 深sh ēn 林l ín , 复f ù 照zh ào 青q īng 苔tái 上sh àng 。
《相xi āng 思s ī》唐t áng 王w áng 维w éi红h óng 豆d òu 生sh ēng 南n án 国gu ó, 春ch ūn 来l ái 发f ā 几j ǐ 枝zh ī。
愿yu àn 君j ūn 多du ō 采c ǎi 撷xi é, 此c ǐ 物w ù 最zu ì 相xi āng 思s ī。
《杂z á 诗sh ī》唐t áng 王w áng 维w éi君j ūn 自z ì 故g ù 乡xi āng 来l ái , 应y ìng 知zh ī 故g ù 乡xi āng 事sh ì。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出自唐代李端的《听筝》原文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
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
大历五年进士。
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
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
今存《李端诗集》三卷。
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
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
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创作背景: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注释听筝:弹奏筝曲。
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柱:定弦调音的短轴。
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玉房:指玉制的筝枕。
房,筝上架弦的枕。
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
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
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
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拂弦:拨动琴弦。
赏析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
筝是一种弦乐器。
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
此诗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
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
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以及弹奏的环境。
精。
2019-2020-《听筝》原文及翻译-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听筝》原文及翻译
一、《听筝》原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二、《听筝》原文翻译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三、《听筝》作者介绍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
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
大历五年进士。
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
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
今存《李端诗集》三卷。
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
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今存《李端诗集》三卷。
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古诗绝句《听筝·端居正无绪》译文及赏析古诗绝句《听筝·端居正无绪》译文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绝句《听筝·端居正无绪》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听筝·端居正无绪》唐·张九龄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纤指传新意,繁弦起怨情。
悠扬思欲绝,掩抑态还生。
岂是声能感,人心自不平。
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注释⑴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⑵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
鉴赏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
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此当然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
筝,一种弦乐器。
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
柱,定弦调音的短轴;金粟,指柱上饰有金星一样的花纹;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房,筝上架弦的枕,玉房,指玉制的筝枕。
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
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
周郎,即三国时的周瑜,“瑜受建威中郎将,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周郎,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
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吴志周瑜传》)。
唐táng 诗s h ī 三s ān 百b ǎi 首shǒu 全quán 集j í1.《春chūn 晓xi ǎo 》 唐táng 孟mèng 浩h ào 然r án春chūn 眠mián 不b ù 觉j u é 晓xiǎo , 处c h ù 处c h ù 闻w én 啼t í 鸟niǎo。
夜y è 来l ái 风fēng 雨y ǔ 声shēng , 花h u ā 落l u ò 知z h ī 多d u ō 少shǎo。
2.《鹿柴》l ùc h ái 唐táng 王wáng 维w éi空kōng 山shān 不b ú 见jiàn 人r én , 但d àn 闻w én 人r én 语y ǔ 响xiǎng。
返f ǎn 景jǐng 入r ù 深shēn 林l ín , 复f ù 照zhào 青qīng 苔t āi 上shàng。
3.《相xiāng 思s ī》唐táng 王wáng 维w éi红hóng 豆d òu 生shēng 南n án 国g u ó, 春chūn 来l ái 发f ā 几j ǐ 枝z h ī。
愿yuàn 君j ūn 多d u ō 采c ǎi 撷x i é, 此c ǐ 物w ù 最z u ì 相xiāng 思s ī。
4.《杂z á 诗s h ī》唐táng 王wáng 维w éi君j ūn 自z ì 故g ù 乡xiāng 来l ái , 应yìng 知z h ī 故g ù 乡xiāng 事s h 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