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灌注桩
- 格式:doc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12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础设计一:设计资料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五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位深为2.5m。
桩基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相应于荷载效应组合时作用于柱底荷载为:F K =6500kN, 长边方向M yk = 100kN∙m、H k = 300kN;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2、根据地质资料,以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沉管灌注桩桩径为500mm;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三:桩基础设计(一):必要资料准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见上页附表(二):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1、选择持力层:10.9~15.0m,粉质粘土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第三层粉质粘土2.1m, 取承台埋深2.0米。
2、桩型确定:1)、桩为沉管灌注桩;2)、构造尺寸:桩长L=11.0m,桩径d=500mm3)、桩身:混凝土强度 C30、c f =15MPa 、mf=16.5MPa4φ16 yf=300MPa(三):单桩承载力确定1、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根据地基基础规范公式计算:1°、桩端承载力计算: 粉质粘土,3L I=0.10,入土深度为13.0m,4284pakPa q=2°、桩侧土摩擦力: 粘土层1:0.6LI = ,40~52sakPa q= 取47kPa 粘土层2:20.85L I= ,228~40sa kPa q 取35kPa 粉质粘土层1:30.1L I=,363~72sa kPa q= 取68kPa桩周长: 3.140.5 1.57d m μπ==⨯= 桩截面积:22/40.196p A d m π==242840.5/40.5(47 3.635 5.368 2.1)839.7 1.57497.51620.8uk pipsiapaQ pk sk kPaQ Q q q lAππμ=+=⨯+⨯⨯⨯+⨯+⨯=+⨯=+=∑单桩承载力标准值:查表 1.75s pγγ==1620.8926.21.75pkukaspkN QQRγγ=+==2、桩数和桩的布置: 1°、桩数和桩距 65001.1 1.17.7926.2k aF n R =⨯=⨯= 取 n=9根桩距 :()()3.5~4 3.5~40.5 1.75~2S d m ==⨯= 取 1.8S m = 2°、桩的布置和承台尺寸及柱排列如下图:承台长、宽:2(1.80.5) 4.6a b ==⨯+=,承台高h=1.5m, 桩顶深入承台80mm, 保护层100mm, 有效高度0 1.50.1 1.41400h m m m =-==(四):单桩受力验算:1、单桩所受平均竖向力:320/G kN m γ=6500204.64.62816.3926.29k kK a F G Q kPa R kPa n++⨯⨯⨯===<=2、单桩所受最大及最小力:()()m ax m ax22m in100300 1.5 1.8816.36 1.8()k ik k Q M H h xQx+⨯⨯=±=±=⨯+∑765.4kN>03、 单桩水平承载力计算: 30033.39kiH kN n H=== ,6500722.29ikN F==33.311722.221.612H F==< 即 iF与i H 合力 与i F 的夹角小于5∴单桩水平承载力满足要求,不需要进一步的验算。
基础工程灌注桩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1、确定施工现场:根据建筑设计图纸确定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的平整和清洁,为施工准备工作创造条件。
2、资料准备:收集建筑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报告、灌注桩的技术规范及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审查和整理。
3、施工人员培训: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4、施工机械设备准备:根据施工方案准备好所需的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可用性。
5、安全措施准备:制定并落实施工现场安全措施,保护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二、施工工艺1、桩位标定: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灌注桩的位置,进行桩位标定。
2、机械挖孔:使用挖土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挖孔作业。
挖孔深度和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挖孔过程中要保持挖孔壁面的垂直和平整。
3、清孔和扫底:在挖孔完成后,对孔底进行清理和扫底,确保孔底面平整和无杂物。
4、配筋和安装模板:在孔中安装钢筋,并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模板,准备灌注混凝土。
5、搅拌混凝土:搅拌混凝土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6、灌注混凝土: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泵送或卸料车等方式灌注至桩孔中,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7、震捣和振捣:在灌注混凝土完成后,在桩孔中进行震捣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不产生空洞。
8、拆除模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
9、验收和测量:对进行灌注桩施工的质量进行验收和测量,确保灌注桩的符合设计要求。
10、施工记录和整理:对灌注桩施工过程进行记录和整理,形成施工报告。
三、施工注意事项1、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
2、定期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3、施工现场的清洁和整洁,保持施工环境的良好和安全。
4、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5、对灌注桩施工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解决,确保施工质量。
6、遵守环保要求,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
灌注桩课程设计 6 A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灌注桩的基本概念、类型、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知识目标:(1)了解灌注桩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掌握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3)熟悉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各种灌注桩的施工图;(2)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注桩施工方案;(3)具备对灌注桩施工质量进行评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视;(2)培养学生遵守施工规范,注重安全的原则;(3)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灌注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3.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4.灌注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第1周:灌注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第2周: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第3周: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第4周:灌注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灌注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灌注桩施工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3.实验法:学生进行现场观摩或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灌注桩施工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图集等参考资料;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4.实验设备:安排现场观摩或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设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目录1设计任务书 (3)1.1设计目的 (3)1.2设计任务 (3)1.2.1设计资料 (3)122地质资料 (3)1.2.3材料 (4)1.2.4基础方案 (4)1.2.5计算荷载 (4)1.2.6设计要求 (6)1.3时间及进度安排 (6)1.4建议参考资料 (6)2设计指导书 (8)2.1拟定尺寸 (8)2.2荷载设计及荷载组合 (8)2.2.1荷载计算 (8)2.2.2桩顶荷载计算及桩顶荷载组合 (8)2.3桩基设计计算与验算 (10)2.3.1桩长确定及单桩承载能力验算 (10)2.3.2桩身内力及配筋计算 (11)2.3.3单桩水平位移及墩台水平位移验算 (12)3设计计算书 (13)3.1设计拟定尺寸 (13)3.2荷载计算及荷载组合 (13)3.3桩基设计计算与验算 (14)3.3.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荷载组合 (14)33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组合 (17)3.4桩基设计与验算 (20)3.4.1桩长与单桩承载力验算 (20)3.4.2桩的内力计算 (21)3.4.3桩身配筋计算 (24)4钢筋构造图 (29)4.1钢筋用量计算 (29)4.1.1纵筋用量计算 (29)4.1.2普通箍筋用量计算 (29)4.1.3横系梁主筋用量计算 (29)4.1.4横系梁箍筋用量计算 (29)4.1.5加劲箍筋用量计算 (29)4.1.6定位钢筋用量计算 (30)4.1.7伸入横系梁箍筋用量计算 (30)4.1.8钢筋总用量 (30)4.2配筋图 (30)4.3三视图 (30)4 参考文献311双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设计任务书1.1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承受竖向和水平力作用的单排桩 基础的设计与计算,对相应规范有一定的了解。
1.2设计任务:1.2.1设计资料:我国某公路桥墩采用桩(柱)式桥墩,初步拟定尺寸如 下图所示。
其上部结构为28米钢筋混凝土装配式T 型梁桥, 桥面宽7米。
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H 级。
《基 础 工 程》 课 程 设 计姓名:班级:学号:···学校建筑工程学院····年··月目录1、设计题目 (3)2、设计荷载 (3)3、地层条件及参数 (4)3.1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4)3.2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4)4、 灌注桩基设计 (5)4.1单桩承载力计算 (5)4.1.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 (5)4.1.2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5)4.2桩基的验算 (6)4.3承台设计 (7)4.3.1承台内力计算 (7)4.3.2承台厚度及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8)4.3.3承台受剪承载力计算 (9)4.3.4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 (9)4.3.5承台构造设计 (10)4.4桩身结构设计 (10)4.4.1桩身轴向承载力验算 (10)4.4.2桩身水平承载力验算 (11)4.4.3配筋长度计算 (12)4.4.4箍筋配置 (12)4.5估算A、C轴线柱下桩数 (13)4.5.1桩数估算 (13)4.5.2承台平面尺寸确定 (13)4.6设计图纸 (13)1、设计题目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灌注桩基设计。
2、设计荷载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分别如表2.1、表2.2所示。
表2.1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题号Fk(kN) Mk(kN·m) Vk(kN)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1 1256 1765 1564 172 169 197 123 130 1122 1350 1900 1640 185 192 203 126 135 1143 1650 2050 1810 191 197 208 132 141 1204 1875 2160 2080 205 204 213 139 149 1345 2040 2280 2460 242 223 221 145 158 1486 2310 2690 2970 275 231 238 165 162 1537 2568 3225 3170 293 248 247 174 179 1658 2670 3550 3410 299 264 256 183 190 1709 2920 3860 3720 304 285 281 192 202 19110 3130 3970 3950 323 302 316 211 223 230表2.2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题号F(kN) M(kN·m) V(kN)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 A轴 B轴 C轴1 1580 2630 1910 198 205 241 150 140 1382 1840 2800 2200 205 210 243 154 145 1403 2130 3080 2490 210 211 223 164 155 1504 2320 3310 2780 215 214 238 181 166 1745 2650 3560 3120 253 228 244 193 175 1886 2910 3790 3430 286 251 266 204 188 1967 3230 4180 3750 303 284 274 212 197 2088 3360 4420 4010 332 315 269 225 224 2169 3680 4690 4230 371 326 301 233 230 22810 3970 5070 4520 393 354 325 242 236 238(1)题号:2号(2)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一、设计题目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灌注桩粧基设计。
二、设计荷载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分别如表4.1、表4.2所示。
表4.1表4.2(1)题号:5号(2)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 Fk =2040kN;Mk =242kN·m;Vk=145kN。
B轴荷载: Fk =2280kN;Mk =223kN·m;Vk=158kN。
C轴荷载: Fk =2460kN;Mk =221kN·m;Vk =148kN。
承台-2平面图AA(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
A 轴荷载:F =2650kN ;M =253kN ·m ; V =193kN 。
B 轴荷载:F =3560kN ;M =228kN ·m ; V =175kN 。
C 轴荷载:F =3120kN ;M =244kN ·m ; V=186kN 。
设计A 轴柱下桩基,B 、C 轴柱下仅设计承台尺寸和估算桩数。
三、 地层条件及其参数地层条件及其参数详见桩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四、预制桩基设计建筑物基础设计方案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具体设计方案如下:室外地坪标高为-0.45m ,自然地面标高同室外地坪标高。
查表,该建筑桩基属丙级建筑桩基,拟采用截面为400mm 的沉管灌注桩,以⑤号土层粉沙土为持力层,桩尖伸人持力层0.6m (对于沙土不小于1.5d =600mm ),设计桩长15.0m ,初步设计承台高0.7m ,承台底面埋置深度-1.60m ,桩顶伸人承台50mm 。
(一) 、单桩承载力计算根据以上设计,桩顶标高为-1.6m ,桩底标高为-16.6m ,桩长为15.0m 。
1.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下式计算:pk p i sik p pk sk ul q A l q u Q Q Q +=+=∑由于)756.0602.4456.6283.32235.0(4003.14Qsk ⨯+⨯+⨯+⨯+⨯⨯⨯= Qpk =301kN 2400×0.4×3.14×412=Quk =301+1022=1173kN2.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计算承台底部地基土为较松软的填土,压缩性大,因此本工程不考虑承台土效应,即取ηc =0,则有:kN K R R A 5.58621173Q uk ==== 根据上部荷载初步估计桩数为:a R n k F ==74.35.5862040= 则设计桩数为 4 根。
灌注桩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中。
本课程旨在介绍灌注桩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对灌注桩工程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灌注桩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掌握灌注桩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原理;3. 熟悉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灌注桩的定义、分类及应用范围;2. 灌注桩的材料与设备;3. 灌注桩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4. 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5. 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灌注桩的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灌注桩施工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3. 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主要考察学生对灌注桩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20%,主要考察学生对灌注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掌握程度。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 教材:《灌注桩工程技术》2. 参考书目:(1)《地基与基础工程》(2)《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桥梁设计规范》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6个教学小时,具体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灌注桩的定义、分类及应用范围;第二周:灌注桩的材料与设备;第三周:灌注桩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第四周: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第五周: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第六周:实验课程,模拟灌注桩施工过程;第七周:课堂讨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第八周:期中考试;第九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应用;第十周:桥梁设计规范的应用;第十一周:实验课程,模拟灌注桩质量检测过程;第十二周:课堂讨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第十三周: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应用;第十四周:灌注桩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第十五周:课堂总结,复习重点知识点;第十六周:期末考试。
灌注桩课程设计3410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灌注桩的基本概念、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了解灌注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掌握灌注桩的施工流程和关键技术;(3)熟悉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灌注桩施工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具备灌注桩质量控制和验收的能力;(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案例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视;(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注桩的基本概念:介绍灌注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分析灌注桩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和应用。
2.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详细讲解灌注桩的施工流程,包括桩位布置、钻孔、清孔、钢筋笼制作、混凝土浇筑等关键环节。
3.灌注桩的质量控制:阐述灌注桩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介绍质量控制指标和检测方法,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处理措施。
4.工程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灌注桩工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灌注桩的基本概念、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工程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参观施工现场,实地观察灌注桩施工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辅助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合理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题目灌注桩基础设计学部城建学部专业土木工程班级学号学生指导教师日期 2014-12-05第一章桩基础地质条件概述1.1地形拟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1.2工程地质条件第一层土:素填土,层厚1.5m,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f=95kPa 第二层土:淤泥质土,层厚3.3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65kPa第三层土:粉砂,层厚6.6m,稍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110kPa第四层土:粉质黏土,层厚4.2m,湿,可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165kPa 第五层土:粉砂层,钻孔未穿孔,中密-密实,承载力特征值f ak=280kPa 1.3岩土设计参数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参数表1-2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sk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单位:kPa1.4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3.5m1.5场地条件建筑物所处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无可液化砂土、粉土1.6上部结构资料拟建建筑物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长30m,宽9.6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外差450mm。
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横向承重,柱网布置如图1-1图1-1网布置图1.7上部结构荷载上部荷载(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1-3、1-4表1-3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题号F K(kN)M K(kN×m) V K(kN)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9 2310 2690 2970 275 231 238 165 162 153表1-4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题号F(kN)M(N*m)V(kN)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9 2910 3790 3430 286 251 266 204 188 196 1.8材料混凝土材料强度等级为C25-C30,钢筋采用HPB235、HRB335级。
第二章 灌注桩设计1)灌注桩基设计设计方案初步选择持力层,确定桩型和尺寸室外地坪标高为-0.45m ,自然地坪标高同室外地坪标高。
1.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选择桩型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
,采用灌注桩。
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④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5m(>2d),工程桩入土深度为8.1=3.8+=++m12h6.235.1由于第①层后1.8m,地下水位为离地表2.1m,为了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底进入第②层土0.3m,即承台埋深为2.1m,桩基得有效桩长即为23.6-2.1=21.5m。
桩截面尺寸选用:由于经验关系,选桩径为500mm。
这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的起伏以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2.桩身结构设计桩身结构计算作用于桩顶荷载的最大荷载基本组合值为:1.35⨯2507/4=846.11kN柱及承台选用HRB335级钢筋C30混凝土F c =14.3Mpa f t =14.3Mpa f y =300Mpa暂取配筋率为0.025A=19.6×104mm ²所以As=0.025×19.6×104=4900mm ²故选取8φ28,As ′=4926mm ²''9.0s y c A f Aps f +ϕ=0.7×14.3×3.14×500²/4+0.9×300×4926=3294.5kN >N=846.12kN(满足要求)3.初选桩的根数Q uk =q pa A p +u p ∑q sia l i=2200×0.2+[35×(8.3-0.3)+29×12.0+55×1.5)]×3.14×0.5=1555.5 Ra= Q uk /2=777.7KNn=Fk/Ra=2507/777.7=3.22 取4根。
初选承台尺寸桩距S=3.0bp=3.0×0.5=1.5 m承台边长2.5m暂取承台埋深为2.1m,承台高度h 为0.9m,桩顶伸入承台50mm,钢筋保护层70mm,则承台有效高度为:H 0=0.9-0.07=0.830m=830mm4.计算桩顶荷载取承台及其上土的平均重度γ=20KN/m ²柱顶平均竖向力Q K=F K+G K/n=(2507+20×2.5×2.5×2.1)/4=692.4 kN <R a=777.7 kNQ max kmin = [Q±(M k+H k h)x max]/∑x i2=692.4±[(22+18×0.9)×0.75]/(4×0.752)= 705.1KN<1.2Ra=933.24KN679.7KN>0 可符合要求。
沉管灌注桩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沉管灌注桩的定义、构造及分类;2. 使学生了解沉管灌注桩的工作原理及在工程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掌握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沉管灌注桩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沉管灌注桩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进行沉管灌注桩施工图的识读和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职业认同感;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施工质量,树立安全意识;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培养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沉管灌注桩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对沉管灌注桩有一定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沉管灌注桩的定义与构造- 沉管灌注桩的基本概念- 沉管灌注桩的构造及分类- 教材第二章第一节2. 沉管灌注桩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沉管灌注桩的工作原理- 沉管灌注桩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第二章第二节3. 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 沉管灌注桩施工准备- 沉管灌注桩施工流程- 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材第二章第三节4. 沉管灌注桩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要点- 质量检测方法- 教材第二章第四节5. 沉管灌注桩施工图识读与绘制- 施工图识读基本方法- 沉管灌注桩施工图绘制技巧- 教材第二章第五节6. 案例分析与讨论- 分析实际工程案例,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沉管灌注桩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教材第二章第六节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沉管灌注桩的定义与构造、工作原理与应用第二周: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第三周:沉管灌注桩质量控制、施工图识读与绘制第四周: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沉管灌注桩的基本概念、构造、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课程核心内容。
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名称:《基础工程》(交通土建方向)课程设计题目:桩基础设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10土木工程(3)班学号:成绩:指导教师:杨虹刘喜元日期: 2013年 6 月 29 日目录1.设计资料......................................................12.桩基础类型的选择............................................33.确定桩基根数及平面布置.....................................34.桩基础设计计算与验算内容...................................5桩顶作用力验算...............................................5 地面处纵向水平位移验算.......................................8 桩身内力计算.................................................9 验算单桩承载力..............................................11 验算群桩承载力...............................................12 桩身配筋设计及截面承载力复核.................................13 桩身裂缝宽度及墩顶纵向水平为验算.............................14 5.承台设计与验算.................................................17承台配筋承台与桩的连接方式选择...............................17 验算承台强度.................................................18课程设计任务书土木工程专业 10 年级 3 班一、设计题目:桩基础设计计算二、设计资料1.地质与水文资料河床下0.5米土质为砂加卵石,粒径20-30mm,约占30%,其余45米以下地基土均为松散细砂夹砾石,地基土比例系数m=8100KN/m4;重度r=20.0KN/m3;内摩擦角Φ=35º;内聚力c=0;地基土的极限摩阻力q=55k]=320 KPa。
灌注桩课程设计编制依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灌注桩的基本概念、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灌注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灌注桩的施工流程和关键技术;熟悉灌注桩的质量评价指标和控制措施。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分析灌注桩施工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能够进行灌注桩的质量检测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工程责任感,提高他们对工程质量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灌注桩的基本概念、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灌注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灌注桩的施工流程和关键技术;灌注桩的质量评价指标和控制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实验法用于验证理论和培养技能。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灌注桩施工技术》,用于提供理论知识和施工工艺的详细介绍;参考书《灌注桩质量控制》,用于提供质量控制方法和案例分析;多媒体资料,包括施工视频和图片,用于直观展示灌注桩的施工过程;实验设备,包括灌注桩模型和检测仪器,用于进行实验验证和技能培养。
这些教学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灌注桩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提问回答,占总分的20%;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分的30%;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占总分的50%。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共10周,每周2课时,共计20课时。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地点选在教室,方便学生集中学习和交流。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桩基础设计
桩基础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主要用于承受建筑物或其他结构的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地下土层中。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中的桩基础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基础类型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合的桩基础类型,如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桩等。
2. 桩的数量和布置: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地质条件,确定桩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以保证桩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桩的直径和长度: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地质条件,计算出桩的适宜直径和长度,以满足建筑物的承载要求。
4. 桩的材料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桩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
5. 桩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根据选定的桩基础类型和地质条件,确定桩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以保证桩基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6. 桩基的承载力计算:根据桩的尺寸和材料特性,计算桩基的承载力,以确保桩基能够承受建筑物的荷载。
7. 桩基的沉降和变形计算:根据桩的尺寸和地质条件,计算桩基的沉降和变形,以评估桩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8. 桩基的施工监测和验收:对桩基的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和验收,以确保桩基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中的桩基础设计涉及到桩的类型选择、数量和布置、直径和长度、材料选择、施工方法和工艺、承载力计算、沉降和变形计算以及施工监测和验收等方面。
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合理设计桩基础,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灌注桩课程设计一、介绍在土木工程中,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加固工程技术。
灌注桩不仅用于承重结构的基础,还可以用于地基处理、支撑结构等方面。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灌注桩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如下: 1. 熟悉灌注桩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学习灌注桩的设计方法和过程; 3. 掌握灌注桩施工的关键技术和要点;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大纲3.1 灌注桩基本原理•灌注桩的定义和分类;•灌注桩的工作原理;•灌注桩的优缺点。
3.2 灌注桩的设计方法•灌注桩设计的基本步骤;•灌注桩的受力分析;•灌注桩的基本计算方法。
3.3 灌注桩施工技术•桩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灌注桩施工的步骤和流程;•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
3.4 灌注桩的应用案例•案例一:大型建筑的桩基设计和施工;•案例二:软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案例三:地铁隧道的桩基加固。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灌注桩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灌注桩的设计和施工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加深他们对灌注桩应用的理解; 4. 小组项目:鼓励学生分组开展课程设计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 2. 课程设计报告:每个学生要提交一份独立完成的课程设计报告;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书目•《桩基基础设计手册》;•《地基加固工程技术手册》;•《岩土工程实验方法》。
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土木工程学院的XXX教授主讲,助教是XXX博士研究生。
教学团队负责课程的教学、实验指导和评估工作。
八、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灌注桩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灌注桩课程设计a轴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灌注桩的基本概念、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灌注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解释灌注桩施工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
3.分析灌注桩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措施。
4.应用灌注桩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灌注桩的基本概念:包括灌注桩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以及与传统桩基工程的比较。
2.灌注桩施工工艺:包括施工准备、钻孔、灌注、成桩等关键步骤。
3.灌注桩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控制指标、控制方法和措施。
4.灌注桩工程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灌注桩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灌注桩的基本概念、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灌注桩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现场参观或实验操作,加深对灌注桩施工工艺的理解。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安排现场参观或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灌注桩施工过程。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考试:安排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灌注桩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4.实践项目: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评估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每个章节课时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