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观设计与公路线形的配合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6
高速公路线形与景观协调性设计研究摘要: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与沿线景观和环境协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高速公路线形与景观协调设计是实现公路与环境和谐统一的重要手段。
文章探讨了线形与景观协调性设计的原则和相关技术手段。
关键词:高速公路公路线形公路景观协调性设计abstract: the highway is the outcome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 along the coordinated by the people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ighway alignment and the landscape coordination design is to realize highway and environmental harmony the important means.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alignment and the landscape coordination design principles and related technology.key words: highwayhighway alignment highway landscapecoordination design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高速公路是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公共设施。
高速公路不仅仅是一种人工构造物,也应将其视为景观的对象来研究[1]。
高速公路不仅要有圆顺、优美的线形,还要与周围景观和环境协调。
道路线形与道路景观的协调性浅析道路线形与道路景观的协调性浅析摘要:在对道路线形设计与道路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对道路线形与道路景观的协调性进行分析。
主要从自然景观、地域文化、地形地貌三个方面对道路线形与道路景观协调性设计进行阐述,提出协调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道路线形道路景观协调性现如今我国公路建设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但是许多道路的线形设计并没有与道路周围的环境协调融合,其驾驶的舒适度并不高。
所以当前道路的线形设计与道路景观协调性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并且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和研究。
道路线形的设计是满足道路行车及交通安全的需求,而道路景观的设计是对道路周边的环境进行新建或改造使得道路与环境相依相融、和谐共处。
1 自然景观在我国广阔的地域内秀美壮丽、震感人心的自然景观数不胜数,当公路从这些自然景观的地域穿过,使得驾驶者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无论是驾驶人员还是乘客都较为放松和愉悦。
所以,在道路线形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的自然景观。
为使公路与外部环境相协调,在进行景观协调性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道路不应支配环境而应该适应环境,只有公路依附于周边景观环境,才可能与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路线与地形不协调,几乎不可能形成优美自然的景观,因此公路与环境协调,主要就是抓住地形特征,充分利用地形,避免对原有地形的随意切割。
(2)道路建设时,其自身主要以“藏”为主。
在道路建设时,对于可以突出的自然景观应尽量“露”,露与藏相结合,既显示出了自然景观的秀美,又满足了行车的需求,而且同时也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保护。
(3)景观设计时要以预防为主,以“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的思想理念,竭力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当尝到破坏后的“恶果”时才想到保护已为时已晚了。
2 地域文化景观在有着不同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的区域,道路线形设计与地域的文化景观相结合,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道路景观。
例如在道路所经过的地方,设置观景台,供人们在行车之余能够了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民族风情;在道路沿线设置能够体现地域历史文化背景等,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平、纵线形组合摘要:本文对在实际公路设计中平、纵断面线形结合时应该遵循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线型组合,设计原则前言在公路设计中,平、纵断面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平、纵断面线形配合不好,不但有碍于行车舒适等优点的发挥,而且会加剧视觉不良,造成行车上的危险。
平、纵断面线形的组合设计很好的配合,通常无须增加造价就能提高公路的品质,安全和完美线形,并有助于保持连续、匀速行驶。
1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 1) 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或判断失误的线形,都必须尽力避免。
在视觉上能否自然地诱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形组合的最基本问题。
( 2) 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
它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而且与工程费用相关。
对纵段面线形反复起伏、在平面上却采用高标准的线形是无意义的,反之亦然。
( 3) 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 4) 注意与公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它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2 平纵线形组合方式及注意问题2. 1 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直线组合线形单调、枯燥,在行车过程中视景无变化,容易使司机产生疲劳和超车频繁,在组合时一般应避免这种情况。
但在交通比较错综复杂的路段( 如交叉口) ,采用这种线形要素是有利的。
为调节单调的视觉,增进视线诱导,设计时可用划行车道线、标志、绿化、注意与路旁建筑设施配合等方法来弥补。
2. 2 平面直线与纵段面凹形竖曲线组合直线具有较好的视距条件,由于纵断面上插入了凹形竖曲线,因此线形不再生硬、呆板,而且给予司机以动的视觉印象,提高了行车的舒适性。
但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1) 避免采用较短的凹形竖曲线( 一般以大于最小竖曲线半径的3 - 4 倍为宜) ,以避免产生折点。
( 2) 在两个凹形竖曲线间注意不要插入短直线。
若能将两凹形竖曲线合二为一,则会具有更佳的视觉和行车效果。
探究如何将景观设计理念融入道路线形设计中回顾了景观设计理念在道路设计中的发展,总结景观设计理念融入道路路线设计的要点,以及景观设计理念影响下道路选线的发展趋势。
标签:景观设计;线形设计;道路线形;景观理念;选线;协调道路建设在极大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对沿线独具特色的景观产生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有完整的自然景观被分割;改变了原有地形、地貌;侵占大量林地使植被减少;将原有田园景观逐渐现代化;形成大面积裸露的边坡;形成新的人工景观;提供了观景廊道;景观价值得到提升。
这些影响将会降低区域景观的美学价值,打破原有景观生态平衡稳定的格局,因此,必须进行积极主动的行动来保护景观,道路设计时要考虑到道路景观的科学与合理,减少景观道路引起的负面影响,构建出更合理、更优美的景观体系。
将景观设计理念纳入公路选线设计中,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景观保护行为,可以从根本上缓解道路修建对周边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使之在視觉上能诱导视线,保持线形的连续,在心理上有安全感和舒适感,同时达到道路线形与景观协调,构建出优美的道路景观的目的。
1、景观设计理念在道路设计中的发展十九世纪中期欧美在道路设计中开始重视景观设计理念。
“高速公路设计的美学标准”一文1962年就在美国杂志上发表了。
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把景观理念融入道路设计中,那个时候开始要求公路设计不仅要保证安全畅通的行车功能,还要尽可能的考虑它的美学价值,尽量使公路具有功能性和美学性。
高速公路在日本刚修建时候,日本就就咨询高速公路设计的景观方面的问题聘请过很多欧美的专家。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和人民对公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
在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中,也或多或少的对沿线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了影响和破坏。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审美观念也在逐步的提高,也逐渐的开始重视对公路沿线环境景观的审美要求。
公路线形与景观设计协调性探讨文章对公路线形对于周围景观环境的协调性配合角度出发,分析公路设计过程中,为满足自然环境保护、视觉美观、驾驶舒适性等要求,提出合理的线形设计原则,使公路线形与景观设计相协调。
标签:公路线形;景观设计;选线前言近些年我国公路的发展进入高速的建设时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而早期的公路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因技术条件、工程投资以及思想观念的限制,往往只重视片面的交通运力及工程造价的要求,忽视了公路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设计。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车辆保有率的上升,公路工程中自然环境的保护、视觉美观以及驾驶舒适性更加引起了交通参与者的重视。
根据人因工程学理论[1]:道路交通系统即为一个由人、机、环境组成的复杂、动态的为完成道路交通运输为目的的人机系统。
而此系统中的“环境”是指人所处的驾驶室和周围的整个环境。
因此道路景观环境对车辆行驶及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影响很大。
通常的公路设计过程中,为体现周围环境景观的美观,公路线形往往要适应周围的环境条件,来选择合理的路线走向等。
而与周围景观给予人视觉美观感受相类似的是公路也可以作为一种景观,提高驾驶舒适性。
1 协调性设计原则1.1 安全性原则公路景观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园林、城市景观设计[2],它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既有功能性、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艺术性[3]。
而公路设计过程中,安全性是首要标准,公路的景观设計也应遵守这一要点,安全性也是公路线形与景观协调性设计的基础与前提。
在进行协调性设计时,应分析道路线形、周围景观、视觉导向等对驾驶员的生理及心理行为之间的联系,利用景观来改善公路生态环境和丰富沿线视觉,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延缓驾驶疲劳,消除驾乘人员在行车时所产生的心理压抑感及视觉上的遮挡等。
1.2 美观性原则美能够给予人的心理一种愉悦的感受,因此,公路的景观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美学功能[4]。
宏观方面来看,公路的美感来源于道路两侧的地形、地貌、植被等;微观方面来看,美感来源于公路自身线形的柔滑,科学、合适的空间尺度,构造物的统一与多样性等。
前言目前,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大批的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犹如雨后春笋,而现在的公路建设项目中,高等级公路建设所占比重逐步增加,这是由现阶段行车需求决定的。
对高等级公路建设来说,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的部分是其中建设的关键点,如何正确的处理好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公路建设工程操作过程中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因而对两者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深入地对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的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调查;然后,对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建设技术中的要点进行分析,对同行从业者来说,具有参考价值,避免犯同质错误,少走弯路,对道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来说,具有指导意义;再者,通过对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进行探讨,找出目前施工技术中的难点部分,展开讨论,抛砖引玉,能够引起同行从业者的重视,积极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对高等级公路的工程建设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状分析与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当前城市建设的基础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的工程项目中,高等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逐年递增。
而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则是此类工程项目中的关键点,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协调好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两者的关系乃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其设计与施工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优劣。
由此可见,协调好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在当今的高等级公路建设工程项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平面线性设计、纵断面的线形设计和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三大类。
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主要是包含直线、缓和曲线与圆曲线这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平面线形它是平顺的、连续的、均衡的,并且应该考量到它和自然景观的协调性。
根据对当前发达国家的公路资料的调查来看,高等级公路的平面线形设计趋向于以曲线形的设计为主:一方面,路线能够满足行车的动力要求,而且人体的视觉比较舒畅;同时也能够保证车辆安全高速行驶。
浅谈市政道路与园林景观设计衔接问题发表时间:2018-11-13T12:50:46.84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作者:曹艳飞叶献峰[导读] 在市政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考虑二者设计衔接问题,从市政道路景观功能、规划设计合理性、安全性、美观性与植物选择配置等方面出发,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有效衔接设计,以提升市政道路工程优质化水平,美化城市。
对此,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就某地区市政道路与园林景观设计衔接问题展开探究。
曹艳飞叶献峰浙江华创设计有限公司浙江金华 3210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市政道路园林景观设计质量与美观性要求越来越高,但在市政道路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考虑二者设计衔接问题,从市政道路景观功能、规划设计合理性、安全性、美观性与植物选择配置等方面出发,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有效衔接设计,以提升市政道路工程优质化水平,美化城市。
对此,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就某地区市政道路与园林景观设计衔接问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市政道路;园林景观;设计;衔接问题园林景观作为能够反映城市市政道路工程特点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合理配置、优化,能够提升市政道路空间舒适性,美化外在环境,营造良好的城市面貌,反映城市绿化水平,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惬意的生活交通环境,同时也能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产生深远影响[1]。
1.市政道路与园林景观的空间环境分析1.1 市政道路区域背景分析从美观性层面而言,园林景观是市政道路中最直观的元素之一;从功能性层面而言,市政道路是一座城市的“橱窗”与“走廊”,其构成一个城市的开放空间、建筑空间与交通空间。
因此,在市政道路与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前,需充分了解市政道路与园林景观整体环境特点。
在本设计案例中,某市政道路街道区域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绿化面积总体规划为31970m 2,其中隔离带面积为2670m2,商业街设计区域为3400m2。
为改善市政道路总体环境,需结合市政道路与园林景观周边场地优劣势分析情况对二者进行衔接设计。
科技凰浅谈道路线形与景观的配合赵文玲刘剑平(江西赣北公路勘察设计院,江西九江332000)}“H,7嗡要1从公路线形与景明环境协调配台韵角度出发,分析了公路钱形自身以及线形与环境的协调,阐述了公路平纵细合设计应注意的一”,,姥问题,以强如何进行公路的平、纵线形设计,平、纵线形细合设计还就公端景观设计准则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求改善公路沿线环境提高公7 j路使用质量。
公路与地形和植被的融合以及公路绿化。
使公路钱形达到内部协调和外郎融合的完美统一.更具安全融、协讽l哇和舒适性。
9目强}翊道路线形;景观;配合/,公路景观是公路本身和公路沿线所有其他视觉因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特征的集合体,既包括公路结构物本身所形成的景观,也包括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在我国,i j去公路景观设计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公路线形设计虽也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和环境配合,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时期。
通过多年的线形i g&t-O施工的研究,道路不仅要有圆顺、优美的线形,还要与周围景观环境相仂调。
i首路景观包括线形本身以及与环境的协调两方面,除线形的舒顺与协调,道路两侧坡面、路肩、分隔带等与环境的协调,以及路线在自然景观中的宏观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
道路不仅是交通运输构造物,而且是公共的建筑物。
道路在发挥本身性自鲁上使行车者不感疲倦,并使旅客在游览施行时有景可观。
道路在设计时,不但它们的形态柔美,而目尽量与附近的自然景色以及建筑艺术相结合。
在景观设计的原则下,路线采取柔和匀顺的空间曲线插入自然形势之中。
在道路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景观道路的设计1)规划中的景观道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景观风格。
当然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
仔细观察,上海杨浦公园整体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规则式的:复兴公园则相反,雁荡路、毛毡大花坛是规则式,而后面的山石瀑布是自然式的。
浅谈景观设计与公路线形的配合摘要:从公路线形与景观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公路线形自身以及线形与环境的协调,阐述了公路平纵组合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公路线形与地形和环境景观的融合,使公路更具有安全性、协调性和舒适性。
还就公路景观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求改善公路沿线环境,提高公路使用质量。
关键词:公路线形;平纵组合;环境景观;协调0 引言公路是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公共设施,一条完善的公路,不仅要保证人们交通安全、方便、快速,而且要在交通过程中使人感到舒适、惬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在公路设计过程中考虑景观设计,已逐渐被人们理解和认识,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成一门新兴的学科。
我国的道路建设事业发展迅猛,用约三十四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历程,道路交通网骨架基本形成,解决了交通的“温饱”问题。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道路建设进入到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的阶段。
在前一阶段,由于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道路建设以速度和数量为主导,而道路的景观建设问题很少受到重视,也没有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视觉资源保护与利用等问题。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道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规范中,都有关于道路景观设计方面的技术规定。
道路景观设计力争使自然景观与道路工程结构物达到有效的协调,建立起新的完整的道路景观系统。
人们对道路景观的认知往往就是路边的绿化,事实上绿化只是景观设计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道路景观设计包含了道路自身结构物设计,还涉及到景观设计学中的地理、艺术、当代科技、心理、风俗学等众多学科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
1 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与原则公路各种景观的设置,应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佳,所以景观设计需进行综合考虑。
公路的进出口具有控制公路交通流量的功能,其既是该地区的大门,又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处有必要设置各种服务设施。
在收费站的设计中,收费天棚的结构形式的设计要求有艺术性与象征性,应具有民族特色,令公路的使用者喜闻乐见,回味无穷,对未来充满憧憬。
公路的协调性设计【摘要】新理念公路设计,力求实现公路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人们对出行的需求也不再只是简单的空间移动,而是更加注重公路沿线景观美学的欣赏与环境的保护,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境界。
公路的协调性设计越来越受到我国设计者的重视,公路的协调性设计包含很多内容,本文主要就道路线型设计的内部协调性和道路线型与景观环境协调性设计的方面做了一些分析。
在公路的内部线型设计的协调性要求和公路线形设计的外部协调性,即与环境的协调性方面做了浅析。
对一条好公路的评价标准是同时具备内部协调性和外部融合性。
内部协调性主要是指公路具有良好的平面、纵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使公路线形具有视觉的连续性和立体的和谐性;外部融合性指公路线形与周围环境,包括地形、植被,名胜古迹、分隔带,广告牌、交通标志,照明等的协调,以及公路绿化和公路本身的宏观位置。
【关键词】线型内部协调性和谐性景观引言: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出行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
一方面对道路交通的需求更加迫切,另一方面,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公路使用功能也发生了观念上的改变。
不仅要求公路能够快捷,而且更加注重公路的舒适性,美观性和公路与环境的和谐性。
使公路与环境达到整齐统一,公路融于环境,因而提出了公路建设提出了公路线型与景观相协调的设计要求。
对道路设计的要求不断升级,不再局限于实用性的强调,在追求行车安全舒适的过程中,道路的协调性设计的理念也在我国逐渐普及。
总体来说,公路线形与景观协调性设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路线要有优美的三维空间外观,要求线形流畅,具有韵律,并且具有连续性,柔和性,减少锐利感。
2)在保证设计安全合理的基础上,路线的设计要和地形融为一体,保证公路和周围环境的和谐衔接,避免生硬感。
3)充分利用风景资源,视野要多样性,让路上的司机和乘客随时都有耳目一新和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不是单调的景色让人困倦。
4)充分保护现有环境,减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施工结束要修补施工痕迹,并适当恢复其自然外观,有条件还可将原有景观加以修饰,是更加和谐。
浅谈景观设计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景观设计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路不仅是交通运输构造物,而且也是广大群众使用的建筑物。
它应使人在道路上行车不感到疲倦.并使旅客在游览旅行时有欣赏风景的可能性。
道路定线时,应使道路的形态柔和优美,并与附近的自然景色和建筑艺术相结合。
路线应使其具有的柔丽得以显露或强调。
本文主要探讨景观设计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景观设计道路应用建设理念keywords:landscape,design,road,application,structure,concept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设施的道路交通发展机遇不言而喻。
随着人们精神文明需求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
道路景观与环境设计的研究将有新的发展。
中国的道路景观设计起步较晚。
一方面,我们需要向在这一领域做得更好的国家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我们自己的设计师向他们学习。
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探索创新,在新的道路建设阶段树立科学完善的新设计理念。
1、基本概念景观是一种自然的、人为的元素,它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给人们带来精神和精神上的愉悦。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都是美好的。
任何比艺术品更大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风景画。
在景观设计中,景观的具体元素包括山、水、植物、建筑等,可分为铺路、栏杆、建筑等硬人造景观和树木、天空、阳关、细雨等软自然景观,以及文化活动。
景观是一种资源,如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等。
景观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象征,也承载着当地文化的特征。
这是移动音乐。
景观规划设计的三要素是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公众行为心理。
2、公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浅谈景观设计与公路线形的配合摘要:从公路线形与景观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公路线形自身以及线形与环境的协调,阐述了公路平纵组合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公路线形与地形和环境景观的融合,使公路更具有安全性、协调性和舒适性。
还就公路景观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求改善公路沿线环境,提高公路使用质量。
关键词:公路线形;平纵组合;环境景观;协调0 引言公路是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公共设施,一条完善的公路,不仅要保证人们交通安全、方便、快速,而且要在交通过程中使人感到舒适、惬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在公路设计过程中考虑景观设计,已逐渐被人们理解和认识,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成一门新兴的学科。
我国的道路建设事业发展迅猛,用约三十四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历程,道路交通网骨架基本形成,解决了交通的“温饱”问题。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道路建设进入到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的阶段。
在前一阶段,由于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道路建设以速度和数量为主导,而道路的景观建设问题很少受到重视,也没有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视觉资源保护与利用等问题。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道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和施工规范中,都有关于道路景观设计方面的技术规定。
道路景观设计力争使自然景观与道路工程结构物达到有效的协调,建立起新的完整的道路景观系统。
人们对道路景观的认知往往就是路边的绿化,事实上绿化只是景观设计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道路景观设计包含了道路自身结构物设计,还涉及到景观设计学中的地理、艺术、当代科技、心理、风俗学等众多学科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
1 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与原则公路各种景观的设置,应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佳,所以景观设计需进行综合考虑。
公路的进出口具有控制公路交通流量的功能,其既是该地区的大门,又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处有必要设置各种服务设施。
在收费站的设计中,收费天棚的结构形式的设计要求有艺术性与象征性,应具有民族特色,令公路的使用者喜闻乐见,回味无穷,对未来充满憧憬。
对于收费天棚的颜色可采用几种颜色的搭配,以求给人一种整体美的享受。
服务区的景观设计,应着重考虑消除司机因连续高速行驶带来的的疲劳与紧张感,以期恢复精神。
所以服务区除应具有主要的服务功能外,还应设置必要的休闲广场,可设置雕塑、绿化、小品、水池等景观,使驾驶员及乘客能够解除旅途疲劳。
通过公路的隧道洞口的设计应具有显著的特点。
隧道洞口应处于绿荫环抱中,与周围的植物群落协调,尽可能不采用混凝土或砌石的边坡,使隧道洞口周围不再是光秃秃的山石,这样可以减轻司机心理上的压力,又给人以特有的自然的环境美。
中央分隔带的设置是以行车安全为目的。
公路的交通流量大,夜间行车也较多,对向行驶的车辆由于前照车灯相互对射的影响,极易造成司机的眩目,对行车安全十分不利。
基于这一原因应考虑防眩问题。
防眩方法有2种:一种是设置防眩板,另一种是植树防眩。
为了提高景观效果,可根据不同路段,不同的气候、温度等情况,选择不同的树种,使其既起到了防眩及诱导视线的目的,又改善了公路的周围环境。
公路两侧及立交区的绿化,可以丰富公路沿途景观,增进公路和沿途景观的协调,提高行车的舒适性,使包括公路在内的整个区域风景更加美丽;改善了行车条件,引导视线、遮光,确保交通安全;减轻交通造成的危险,改善沿线环境。
公路是一种巨大的线形构造物,其沿线的各种设施的设计,应当像对待路线和路面一样,都必须在视觉上设计得协调一致,因为它是公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2 公路景观设计A、线形和纵断面设计公路本身作为景观的主要元素,与其环境之间的视觉兼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线形和纵断面设计时通过与自然地形的协调增强地区景色的美感。
在地形陡峭的地方采用分幅建设把土方工程降到最低.避免对边坡的过多开挖,以够减少对敏感环境破坏。
在这里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汽车高速行驶要求路线具有动态平衡性,因此设计的路线应能使司机的视图不会产生波浪式起伏和急剧的转折。
路线的平顺性要求直线与曲线彼此协调而有比例地交替,因地制宜综合各方面因素布设合理线形。
2)尽量做到平曲线与竖曲线对应,平曲线包竖曲线能获得行驶安全及平顺优美的线形。
3)平、竖曲线线形几何要素要大体平衡、匀称、协调。
4)平、竖曲线组合时,凸型竖曲线的顶部与凹型竖曲线的底部,不得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直线上的纵面线形应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觉中断的线形;直线段内,不宜插入短的竖曲线;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互重叠;避免平面转角小于7°的平曲线与坡度角较大的凹型竖曲线的组合(这种平纵组合外观差,平面线形有折点现象)。
B、横断面和边坡设计横断面决定了路侧与路面以及公路其它组成部分如挡土墙、沿街道路、排水设施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横断面的设计会影响公路占地、排水、植被恢复、美学、噪声和当地空气质量等各个方面。
采用挡土墙时注意建筑学和美学功能挡土墙的顶线设计成平行的或台阶式的。
高的挡土墙可以选择台阶式.并在每层台阶栽植植物。
坡度是横断面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采用较缓的坡度以利于恢复植被.控制侵蚀或减轻视觉影响。
坡面适度粗糙以利于保持种子和水分,促进植被恢复。
挖掘出的大的石块.有时作为露出地面的岩石进行保留.形成独特的岩石景观。
防止挖方和填方部位产生角度,达到自然的外观效果。
边坡顶部和底部边缘通常做成圆形。
对排水洼地、滞留池和其它设施也应使其形状和边缘成圆形结构。
C、路侧设计路侧设计中,进行基本的功能性栽植和随机种植乡土树木及野生花卉,以便与其所处的环境相一致和协调。
尽量保留路侧的自然植被.保护路侧树木并把它们纳入路侧设计之中。
当公路横穿森林地带时,考虑选择性地砍伐或稀疏森林植被,开辟出引人入胜的风景线.森林和空旷地之间的边界保持波浪起伏的自然形状。
对路内的考古学遗址进行特殊保护,同时保护特定的风景资源如树木、凸出的岩石或某些景色。
D、中央分隔带设计基于经济的或环境方面的原因.设里宽的中央分隔带往往不现实.这就需要设置防护栏。
采用既能控制积雪又能保留防车灯眩光的植物栽植设计方案.用较少的投资使公路的美学功能得到加强。
因为中央分隔带区域很难实施管理操作,所以选用耐粗放管理择的植物。
E、立交区景观设计绿化可以为立交赋予有机的生命,是立交景观设计的主要因素。
其首要目的是在保证立交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美化立交区域,同事还可以起到防护边坡、协助排水、诱导司乘人员视线的作用。
对于立交的三角区域和内环包围区域,为了通视的要求,绿化主要以矮小灌木、草皮为主,这些物种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且便于养护。
这些物种应该在四季有不同的观赏效果,同时,由于互通内环包围区域面积较大,可以考虑较为集中的景观绿化,突出地方特色。
F、公路建筑及交通设施景观设计(1)公路建筑:建筑对公路视觉质量有强烈影响.因此,对建筑美学包括尺度、比例、形式、线条、质地、色彩和其它艺术及建筑原则等都给予了特别关注。
桥梁设计时除考虑桥梁的建筑美学外,桥梁的栏杆采用通透形式以便司机和乘客能够欣赏引人入胜的河流和水体景色。
声屏障外形选择考虑邻近地区的视觉效果和从公路上看的视觉效果,注意质地和色彩.并通过植物栽植美化声屏障的外观。
(2)交通辅助设施:对标识照明、栏杆.围篱和护栏设施的形式和位里进行认真考虑.做到协调一致.减少对司乘人员的视觉干扰。
例如.护栏靠近桥墩时将公路护栏和桥梁护栏合并起来;供电线路应尽可能地埋入地下:照明、标识及其它设备的立柱统一设计.尽t简化:光源和标识位里避免与树木产生冲突:在风景名胜区公路的辅助设施要能反映这一地区的独特性。
G、植被种植设计植物一直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建筑特性和功能特性。
路边的草地可以当作公路空间的地板,路边树木可作为该空间的墙壁,而树的顶盖枝叶则形成了该空间的天花板,中央分隔带的花草树木则成为了合理分配该空间的矮隔墙,这样就使公路成为了融合于自然的一道绿色走廊。
在公路线形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周围环境的植被来合理设计。
公路使用植物的目的是要把公路结合到景观中去,那么进行设计必须要按照与该地区的植物生长情况、地形以及公路上车流的速度等在相应的规模上进行。
沿着路线种植的植物应按照车速比例设计其种植规模,同时为了保证景物在视线中的停留时间,公路两侧林带之间的间隙也必须与车辆行驶速度相称。
在林区内进行公路布线时,由于路两侧连续不断的林带而让人感到压抑,应在封闭的林廊中穿插一些开放的空间和向外可见的景物,尽可能地提供一系列开放和封闭间隔交替的情景,从而给司乘人员视觉体验赋予韵律感。
在公路两侧合理布置植被,可以明确和加强路线的视觉逻辑性。
另外,由于路线要克服地形起伏带来的高差变化,不可避免的路基填挖将对地形产生严重的切割破坏,使道路在所经区域的大环境中刺目地凸现出来。
路旁植树和植草不仅能有效地遮挡工程对地形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使道路与环境融为一体,给驾驶者以自然、舒适的线形和景观,而且用植被覆盖了填挖产生的地形裸露面,对植被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提供了条件。
3 中外景观设计比较目前我国道路景观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有的还较突出。
这些问题的出现部分是缘于对景观建设的忽视,更多的则是因为对道路景观含义和特性的不甚了解所造成的。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忽视与周围地形地貌的融合。
道路尤其是公路,沿线存在湿地、沼泽等生态敏感区时,道路的修建有可能使该地的生态环境从此走向恶化,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2、设计过程忽视沿线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人们对景观资源利用与保护观念的淡薄。
3、道路绿化植物品种单一,忽视乡土植物的应用。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和比例不是随意的。
一种或较少的几种植物,这样不仅会导致景观单调呆板,更重要的是会导致植物群落抗病能力差,一旦发生病、虫害,蔓延很快。
国外很早就开始重视道路的景观和绿化设计,纵观欧美各国在道路绿化中的发展演变,可知其绿化亦经历了从美化路域环境到重视生态恢复的转变。
1、绿化理念——平等对待环境、生物与人。
国外道路的绿化以保护和修复自然植被为主,综合考虑环境、生物、人三方面的关系,运用自然、无强烈人工痕迹的绿化来缓解道路与环境的冲突,弥补道路对生物生境的破坏,屏蔽道路给四周居民造成的视觉影响,为道路上的行驶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景观,同时降低养护治理费用。
2、绿化植物选择——以乡土植物为主。
绿化植物的选择首先考虑其适宜性、生态性和生物多样性,其次才考虑植物材料的美学与文化价值,因此十分注重乡土植物材料的运用,并对其相应的乡土植物资源做了非常具体的调查。
3、绿化设计程序——专业调查、评估。
国外高速公路绿化景观的设计首先要经过具体的调查与评估。
绿化景观设计首先关注沿线自然植被的保护恢复、行车过程中视线景观的组织,其次才是服务区等一些非凡区域的绿化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