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363.29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分析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形象和环境的象征,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道路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道路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还需要与其他景观相协调,以提高人们的视觉和精神满意度。
城市道路景观是否具有观赏性已逐渐成为评价城市是否美丽的标准之一。
然而,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建设和管理还需要改进,因此如何做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提高城市道路景观质量,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为城市社会环境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变得越来越重要,并逐渐成为相关人员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景观;设计原则;推广策略1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概述从景观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城市道路景观的狭义概念是指人们在城市道路上视觉感知到的空间、实体和其他对象元素,包括自然元素(如山水、土地、植物等)、人工元素(如道路车辆、建筑物、桥梁等)及其关系。
它代表了道路及其环境所显示的景观特征[1]。
然而,由于人类的行为和感知往往以某种方式影响或影响物化物化物景观,城市道路景观在广义上的意义远不止物化物的外观,还与区域、社会、文化和历史因素有着内在联系,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记录[2]。
因此,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也有必要从美学的角度对道路交通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满足城市道路交通基本功能的同时,通过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满足景观之间的协调,提高道路空间的舒适性、安全性和美观性,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体现城市文化的功能,美化城市景观空间,丰富人们的出行体验,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城市道路景观空间[3]。
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意义城市道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道路系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动脉,是连接和分割城市的基本要素,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发展。
总的来说,城市道路结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来都没有改变,这决定了城市的总体框架。
因此,合理有效地安排它们是非常必要的。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也具有多样化的功能。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现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城市空间探求的角度,分析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若干原则,然后简要分析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可用思路和有效方法,简要阐述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方法中图分类号: u41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框架,其对城市的重要性,相当于血管对人体的重要性,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以及运输的基础,是城市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逐渐成为人们社会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户外活动空间,现代的城市道路不仅需要满足其正常的交通功能,帮助划分街坊,方便于城市中建筑的规划布置,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景观设计的要求,既满足正常的交通功能要求,又实现生态美观的绿化景观,为人们带来一种整洁而清新的感觉,向城市建设注入无限活力和生机,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现状和若干问题虽然现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正呈现出一种良好发展的势头,但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不能很好地传承文脉、不能很好地以人为本、不能很好地整体连续。
1.现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不能很好地传承文脉。
在对城市道路进行改建工程和扩建工程中,许多设计往往缺乏对其原有风格和特色的尊重,没有给予原有城市道路既成景观风格或特色以足够的了解和重视,通常都无法很好地融合一体,无法整理好新增元素和原有景观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无法使其协调共存。
而这种现象,通常在那些拥有悠久历史意义的城市地段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对城市的文脉没有实现良好的继承和发扬。
2.现代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不能很好地以人为本。
道路景观设计的最高目的和终极目标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而优美的交通空间,但某些道路建设对这点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没有考虑太多人们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无法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进行道路建设时,通常仅仅强调于汽车的尺度,在意交通的需要,但却忽略了人的尺度,缺少了对人的关怀。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及改造研究摘要:西安市北关正街地段规划遵循保护与更新,侧重区域文化价值,沿街建筑质量,交通路网梳理等方面的分析,采用地块划分,弹性规划等方法适度的修缮、改造,使其与西安老城区的总体风貌有一个过渡与协调。
关键词:街道景观城市风貌改造街道——提供停留、休憩等行为的空间区域,街道有生气,城市才有活力。
目前北关正街的街道设计面临尴尬的局面,缺乏辨识度,致使街道生活走向衰败。
古城街区特有的古韵与气氛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虽然也在演变,但是与现代城市街道活力已经脱节,街道无“生气”、“活力”概念,使人无法驻足停留。
因此让历史地段特有的韵味与气氛得以延续,若采用大规模推到重来的方式,难以达到保存地段的真实性。
小规模的修缮、改造容易获得保留原真性的效果,从而提升区域价值,重塑古城特色。
1 基地概况1.1 基地背景西安市北关正街位于明城墙北门外,是城市南北中轴线,总长740m,面积1.89m2,为北郊主要地段,与陇海线铁路高架相交错。
东临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有唐玄武门遗址,又与城西北的汉长安城遗址遥遥相望。
1.2 历史沿革根据古时长安城的建设城制,此地古称“安远门”,“安远”二字是继承汉族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的安抚怀柔政策,希望边疆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思归,成为当时民族政策影响地名的一个佐证。
建国前,这里是外地难民的容身之地,铁道两旁棚户鳞茨,俗称“道北”。
建国后,市政府在此首批建设居住区,市政环境略有改善。
2 现状与问题2.1 空间形态混乱目前北关正街与老城的关联度弱、缺乏整体与细节设计,造成外城与老城风貌脱节和缺少生活性空间,空间划分不够科学合理。
一出城墙北门就是北关正街,但未看到古城风貌的延续,和其他城市的街景大同小异。
各类用地混杂设置,无论是沿街还是深入街巷内部其绿化率几乎为零。
外城区的性质也不能脱离老城区而单独存在,其景观风格必须协调好自身与老城二者的关系,做到既协调又别具特色。
2.2 街道景观单一北关正街当前正处于一个有机更新的时期,但沿街两侧的景观任然匮乏,只见安全岛上有绿篱和行道树,个别建筑严重超出道路红线,私家车三轮车乱停乱放也是大煞城市风景。
关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道路的不断延伸,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成为新时期的一个新课题。
道路景观设计是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文章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展开全面论述,对我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原则和内容。
关键词:城市道路; 景观设计; 建筑; 生态;环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高,现代交通工具得到了长足地发展,日趋严重的交通和安全问题,导致城市传统街道的大规模、快速改建;同时城市区域化的集中,城市道路逐渐由原来的单一性功能发展成为功能丰富的综合性城市道路。
这不仅对社会和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影响着现代城市道路景观的布局与结构,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1.1缺乏整体性、连续性道路景观主要表现在沿街整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欠佳,城市道路两旁建筑、绿化、设施等景观要素设计缺乏统一考虑。
1.2缺乏尺度感、层次感不同的道路由于其功能、形式的不同应该有不同的景观尺度及景观层次,然而设计上不考虑尺度及空间层次,导致道路景观乏味且单薄的例子随处可见。
1.3缺乏人文特色意识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原有城市道路景观风格或特色的尊重,不能够有机地处理新增元素与原有景观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道路两旁新建建筑不能与其周边传统建筑协涮一致。
1.4缺乏以人为本意识主要表现在道路建设没有从人的角度出发来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忘记了道路景观设计的目标是为“人”提供舒适优美的交通空间。
1.5缺乏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千楼一面、千街一面,无视城市历史背景,不看城市的整体风貌,忽略不同城市居民之问的不同观念和不同生活习惯,在道路建设上,两侧建筑的色彩、材料、形式等方面过于雷同,缺乏可识别性,不能如实地反映城市特有的面貌、风采和神态。
城市街道建设在空间上。
两侧建筑的色彩、材料及形式等方面过于雷同,缺乏可识别性等。
主次干道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没有创新,缺乏生机与活力。
L i n y e y u a n y i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工作是市政工程当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现代化环境下,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道路上设置一些良好的景观植物,既可以增强城市的绿化面积,也可以减少交通运输过程当中造成的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给人们的交通出行提供更加良好的体验。
基于此,本文就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要点进行了探讨。
一、城市道路绿化园林景观设计1、把握特色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历史文化特色、城市建设发展特色、城市规划特色等等,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要多方面的搜集这些信息,通过城市规划博物馆、城市历史信息管、城市资料库,数据资料库等等了解到这些信息。
同时,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还离不开与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的配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要研究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土层、施工难度等等。
例如,北京市某绿化工程团队在进行设计之前,就经过3次勘测,发现当地的城市道路地基有12%以上是饱水软土土层,需要进行混凝土一体化浇筑,才能够进行绿化施工。
浇筑之后还需要进行多次营养土的回填,才能够达到现代化的绿化要求。
针对这种现象,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要提高5%以上,因而预算人员进行了科学的设计,显著提高了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2、面向未来的设计与城市的发展计划发展节奏、人口增长规模、城市未来发展重点相一致,在重点的工程企业、居住小区、产业科技园以及重点的公共设施项目,例如图书馆、博物馆、学校两侧等等,要重点进行绿化园林设计与规划。
在这些地区,整个绿化的走向要与城市给排水管线、照明管线、道路工程、路桥工程等等,深入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绿化的整体性配合,显著提高这些工程项目对于市民的吸引力,将这些工程项目打造成为城市的名片,提高城市的环境保护等级。
3、可持续的设计设计人员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工程具体项目的经济成本进行一体化分析,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探究目前的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在区域当中是否协调,是否会引起其他的矛盾,是否获得了周边居民的统一,因而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始终考虑到道路交通安全。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析摘要:众所周知,道路绿化景观是城市“绿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骨架,主要功能在于覆被路面、庇荫行人及防止沙尘、净化有害气体、美化环境,体现森林文化、改善生态条件、创造优良人居环境等。
城市是经济发展最快,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生态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带,城市居民越来越重视所居住地带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城市林业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策略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提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即“确定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以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因此,在加快新时期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市绿化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而道路作为展示城市景观最集中、最重要的载体,是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之一。
它的绿化景观设计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本文主要探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相关问题,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意义道路绿化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是以植物(乔木、灌木、草地和花卉)来美化路景,衬托或加强城市建筑艺术风貌。
很多世界上著名的城市,由于道路绿化的成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法国巴黎的七叶树,使得巴黎的道路更加庄严美丽;德国柏林的菩提林荫大道因菩提树而得名;日本用垂柳做行道树,曾经有过盛行一时的“银座柳”;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处处是草坪,绿树和花卉,被很多人誉为花园城;美丽的平壤有著名的千里马大街、琵琶大街,道路两旁的柳树、银杏和奇花异卉争艳吐芳,给平壤市镶上了一条条锦带。
在我国的很多城市里,也有很多绿化得很好的道路,如:南京市内郁郁葱葱的悬铃木行道树和美丽多姿的雪松;湛江、新会的蒲葵行道树给人们留下了丰收的南国风光印象;长春市的小青杨行道树在早春就把整个城市点缀成嫩绿色;北京宽阔的街道两旁,种植的高耸挺拔的毛白杨和苍劲古雅的油松、国槐,与这座庄严雄伟的古城是十分和谐的。
交通科技与管理27规划与管理0 引言 如今,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个方面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而每个城市的道路就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一个好的城市印象不仅在于道路本身的设计,还在于道路俩边的绿化景观设计。
而且,在越来越繁忙的城市中,人们缺少时间去郊区或者乡镇呼吸大自然的空气。
所以,一个可供人们欣赏、感受到自然的道路景观就尤为重要。
而道路绿化作为道路景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丰富了道路的景观设计,还将城市里的房子、人、车子融为了一个整体。
它用它独特的艺术形式直接的向人们展示着这个城市的涵养与魅力。
1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现状 城市建设主要是由点、线、面组成,道路绿化景观就是以线的形式将建筑、公园、广场这些点串成一个完整的面。
道路的绿化景观是一个城市的名片,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体现。
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道路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那么道路景观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
目前我国的道路景观形式有以下几种:1.1 一板两带式 这种形式适用于建筑物前空地较少,只能在道路俩旁简易的种植一行树,也就是一条道路两行树。
这种形式较为经济和适用,优点就是能够给车辆提供很大的避荫或者减少雨水的冲刷,可以灵活的布置,点小量多,在城市中分布广泛,也给城市增加了一定的观赏性。
但是这种形式有一个跟大的缺点,就是给交通管控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1.2 两板三带式 在这种形式下,会有中间一个绿化带分隔开两条单向车道,在两个车道两旁也会有绿化带,所以叫做两板三带式。
这种形式需要注意的是,中间的一条绿化带不可选用过高的树木,一般情况下会选用低矮的乔木或者灌木。
一旦中间的绿化带种植较高的树木,就会给驾驶员造成一定的视觉障碍,交通事故的频率就会增加。
另外,中间的树木过高,在视觉美观上就会有一定的下降。
2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功能与作用分析2.1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目前,城市人口的数量仍然在不断的增加,汽车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加,这就给城市带来了越来越重的气候负荷,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在不断的降低。
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摘要:目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成为了新时期的一个新课题,也成了道路设计的关键一环。
本文阐述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对它的现状分析,进而提出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具体内容。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城市道路是一个城市的框架,是城市交通和运输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周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出门散步、乘车已不仅仅是完成某种目的的一次出行,也希望是种愉快舒适的经历,是一种视觉上美的享受。
进行合理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拓展和深化城市道路景观的外延和内涵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是指从美学观点出发,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的美观、路用者的舒适性,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让使用者( 驾驶员、乘客以及行人) 感觉安全、舒适、和谐所进行的设计。
它是涉及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建筑及空间设计、道路美学、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等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城市道路的景观,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城市环境,而且还关系到投资环境建设等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突飞猛进,国内的城市道路景观,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但总体来说,不论是使用者还是管理者,对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考虑不周、不完善,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1、道路景观设计形式过于简单,缺乏特色、创新与活力。
城市街道建设在空间上、两侧建筑的色彩、材料及形式等方面缺乏可识别性。
设计缺乏整体性。
风格不统一,设计思想模糊不清,景观比较凌乱,反映不出时代气息。
2、道路附属设施不够健全,缺乏例如交通标志、人行天桥、道路地下通道、行人公厕、道路路名及路向标牌、城市交通地图展示牌、果壳箱、公话亭、特殊人群无障碍通道等能使道路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服务的设施。
3、城市道路缺少足够的绿地面积。
城市道路在规划建设时由于用地紧张,缺少路侧绿化带,不能为市民遮荫避日,营造绿色的环境气氛。
视觉分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探究一、道路景观视觉分析的相关理论道路景观视觉分析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城市意象理论、环境心理学理论和动态视景分析理论。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几个理论进行阐述。
(一)城市意象。
在城市意象理论中,将城市景观构成的要素划分为道路、区域、边界、节点以及标志物这几部分。
这些构成元素的合理应用大大提升了城市环境的建设质量,为道路景观设计的开启提供了更多可靠依据。
城市道路属于以一种线性形态的开放空间。
通过对城市意象的研究,可以将城市道路视为一种视觉通道,而各种构成要素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道路两旁的建筑、绿化植被等是对空间进行限制的重要因素;道路穿越的不同区域路段给人们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道路节点的视觉信息相对较为丰富,给人们提供了不同的方向选择。
标志物,如建筑物、雕塑等装饰物,则成为不同区域的划分标准,为人们展示了不同的环境空间形态。
在道路景观设计中,既要对道路的线形特征进行考量,又需对各种构成要素特点进行思考,通过两者的结合,来强化道路环境的意象效果。
(二)环境心理。
环境心理主要是通过视觉感知和环境认知这两部分内容对道路景观进行合理分析,以此来营造一种不同的线性空间感受,实现城市与外部环境的有效连接。
人们在出行过程中,不管是车行还是步行,其视线范围均呈现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也就是说,视线范围集中在前侧和道路两侧上。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建筑、绿化和各种道路设施的组合应用形成了一幅较为完整的画作,其本身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当人们行进时,前侧和两侧的景物是会不断变化的,这使得原本较为单一的景象,更加富有活力,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官享受。
由于城市空间区域功能和环境要求的不同,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内人们的视觉规律,营造不同的景观特征,以此来强化城市整体设计效果。
(三)动态视景。
道路是人们体验和感知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
但是这种体验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空间上的流动而存在连续性的变化。
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摘要:为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国各城市都在加大力度打造自己的特色风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都有大幅度增长。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城市道路的建设,城市总体形象主要与五种城市物质要素有关,即路、边沿、区域、节点及标志而给人第一印象的便是路。
所以,城市道路在构成城市景观形象中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对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城市的景观也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之一。
而道路作为城市的交通要道或者生活街坊,是人们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之一,道路的景观也成为了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一、道路景观的构成1.内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指道路红线以内的东西,按其功能,大致可分3类,包括实用性如路栅、路障、路灯、路钟、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筒、公交站亭、地下道口、人行天桥等;审美性的如街道树、花坛、喷泉、雕塑等户外艺术品,地面艺术铺装;视觉传达性的如交通标志、路标、路牌、海报、地面标志等。
2.外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背景建筑。
建筑是形成道路空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道路两侧建筑的构成形式、物质功能、视觉印象以及社会职能,决定着道路的空间特点。
道路两侧建筑构成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向性的最有力的因素,具体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牌的位置、样式等方面。
二、道路绿化的景观定位及布置形式1.道路绿化的景观定位(1)城市景观大道。
园林景观路是城市道路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点,行车设计时速一般<60km/h。
园林设计应先结合城市环境,植物配置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合理搭配,园林乔灌草立体结合及垂直绿化的有机配置设计来体现一个城市的园林风貌与景观特色。
(2)城市快速路。
设计行车设计时速一般为80km/h。
园林设计的侧重点应不同于景观大道,而是首先以绿色安全导向为前提,植物配置强调大尺度的变化,使其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绿化效果,形成一种整体的景观基调。
基于生态设计研究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论探析摘要:随着工业化发展的趋势,环境问题逐渐引发人们的深思与担忧。
生态环境的维护成为道路设计时不可忽略的重要考量因素。
本文在传统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的概念,强调设计过程中的生态因素。
从生态设计到道路景观生态设计,通过逐层细化研究领域,分析其设计类型,以期对今后道路景观设计有所启示。
关键词:生态设计道路景观设计规划响应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需要,在园林设计领域中,生态设计的呼声越来越响。
生态设计即: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可能使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1]。
道路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已成为必然趋势。
生态设计主要遵循4R原则,即:“Reduce”减少对各类资源的使用(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Reuse”在条件允许时,对所有的道路景观构件再利用;“Recycle”指循环利用回收资源与材料;“Renewable”利用回收材料和保留资源,创造新的道路景观[2]。
将生态学的原理应用于道路景观设计中,完善我国园林行业生态设计的理论框架,是今后这些理论技术在实践中广泛推广开来的重要前提条件,其研究价值非常显著。
1 道路景观生态设计概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底蕴都可以在其道路景观的设计中展现出来。
道路景观设计是集实用性、美观性、标志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城市精神面貌展现的重要视角。
设计过程中需将各种影响因素考虑在内,结合实地特点,打造符合城市道路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
1.1 景观生态设计的阶段伴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速,景观生态设计也经历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和恢复性设计这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18~19世纪时期,景观生态设计主要是以博士顿公园、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自然式设计”。
与规则式设计不同,这种设计主要是通过地形起伏处理、植物群落设计,将自然引入城市,由艺术向自然转变。
第二,19世纪末,西蒙兹等人创立了“草原式风景园林”,他们放弃单纯从视觉出发的设计方法,采用尊重当地乡土植物种植,结合当地的人文自然特点的“乡土化设计”方法。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与色彩的关系摘要:城市是建筑物、道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统一体。
城市中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是连接城市各个部分的血脉,道路景观是城市良好形象的展示窗口,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历史和人文特征,展示着一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前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人民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发生着改变,这就在客观上对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城市道路景观通常由道路绿地中的构筑物、小品和植物以及道路两旁的楼房、广告牌等组成,对于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色彩的因素,使得各种道路景观色彩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为了完善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方案,本文着重探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与色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色彩;二者的关系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城市中高楼林立,钢筋水泥建筑物随处可见,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乡村那种开阔优美的自然景象。
并且,我国部分大中型城市中居民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非常需要欣赏优美的景色以放松心情。
城市居民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城市的道路,因此,要美化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首先就要在美化城市的道路上下工夫。
城市道路不仅有基本的运输功能,更有美学价值;城市的道路设计者,应当从美学的视角出发,重视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的色彩搭配,处理好道路景观与色彩的关系,使得城市道路景观优美,色彩协调,让城市居民的身心得到放松,获得美的体验。
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色彩搭配的原则(一)适应性原则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的特色,都有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城市景观中具有文化意义的那些成分,是城市特色的体现,也是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
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色彩搭配和选择时,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使得色彩与城市道路的景观充分契合,符合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
尤其在道路景观的基色选择方面,更要定位准确,不能在所有的场合下都千篇一律地选用一种或几种固定的颜色搭配,否则会破坏城市道路景观的独特性。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发表时间:2015-11-30T16:44:48.7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供稿作者:惠凌
[导读]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将道路景观融入到道路整体中,充分发挥道路景观的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设计策略,保障城市道路景观工程建设质量。
本文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惠凌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景观设计属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将道路景观融入到道路整体中,充分发挥道路景观的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设计策略,保障城市道路景观工程建设质量。
本文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景观;景观设计;设计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建设规模逐渐扩大。
道路景观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规模也同时增大。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从引导功能和景观形象等多方面考虑,尽量为城市建设增加感性色彩。
二.城市市政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1.尊重城市历史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
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2.注重安全性的原则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充分考虑行车视距,满足交通安全的需要。
利用植物引导视线的功能,设计出具有引导作用的植物空间,树种上选择根系不破坏路基品种。
3.保持整体性的原则
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等。
4.因地制宜的原则
利用现有道路绿化成果,并与现有绿化以及道路整体环境融为一体。
根据当地气候和道路环境条件的不同,尽可能减少工程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木。
5.道路绿化生态原则
在保证生态适应性的前提下,即植物具有抗逆性强、生长发育正常、病虫害少以及易繁殖等性状,又具有水土保持能力强,生物防护性能好的。
6.连续性原则
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7.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
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的绿化景观,要求简洁明快、层次分明,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享受到“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意境。
8.经济实用性原则
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在达到绿化、美化目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选择植物时本着易采购、易施工、易管护及造价低的原则。
9.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不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整体的和长期的环境代价,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
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
1.基本设计策略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行人的安全,视觉效果,还要注意交通安全畅通,有引导车流的功能。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从景观和引导功能多方面综合考虑。
这样才能给城市注入更多的感性色彩。
城市快速路因为行车速度快,主要承担机动车交通,速度快、流量大、路途广、车距大是这一道路的特征,交叉口多为封闭或立体交叉。
景观设计时,就要考虑使用者动态、连续的大宽度视野,应有一种韵律和节奏感,减少行车疲劳。
城市主干道呈现间断流、不连续、短途特点。
一般是分出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这三种隔断,交叉口大多为平面交叉,由红绿灯控制或者由交警指挥,重要街口是景观带最好的布局地点,这样的地点对景观会有很大的影响,也代表这一地方的特点。
道路特点是机动车道行车速度高,在交叉口处行车速度低。
那么道路景观的设计上,就要把中央分隔带进行安全性最高化的设计,同时也要考虑非机动车流与行人需求。
而对于道路两边的景观设计主要考虑慢速车流与行人边走边欣赏的需要,景观设计要体现细腻、细致、能够品味,同时还要体现整体城市特点,不能破坏城市规划与风格。
针对城市主干道的道路景观设计,效果图如下,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城市次干道及城市支路主要是非机动车和行人是该道使用者,特点是慢速间断交通流,上下班及街头漫步是人们使用的主要目的。
道路呈现一定的安全性。
景观设计要耐读、细腻,刻画入微,让人们在边走边研究的过程中,心理愉快轻松,这种景观一定要有地区特点,比如体现一个区域的特征,让人走到其中就会想引发一个地区的整体规划的联想。
针对次干道或城市支路的道路景观设计,可以参照下图模式开展设计。
2.道路的曲线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向上有许多种,但总的原则是不变的,就是在考虑道路功能基础上,还要考虑安全性,不能因为景观而影响交通流。
可以说道路平纵横设计是景观设计核心,它在在道路的整体设计中很大程度的影响着交通畅通安全。
在人们的印象中,景观设计无非就是绿化,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现代人们审美提升,技术先进,早已不是简单的绿化设计了,而是加进了许多现代元素和功能,如果没有这些要素,设计上就会使人产生不协调的感觉,根本就不会感受到美的存在,那么对道路空间规划、线形设计、流畅优美、平纵交点、曲线配合,都是设计的根本,这样就会使行车、行走产生安全舒适感。
3.绿化设计
道路的平纵横设计固然很美,但不加入绿化则就显得没有生机情趣。
好的绿化可以提升整体景观认知,画龙点睛般让人心情格外愉悦舒服,道路使用者的心态就会被其调整,这样道路使用者行车的紧张感得以缓解,视觉疲劳就得以消除,行车的安全性必然加强。
道路上的绿化设计和绿地设计不一样,道路的绿化设计为动态绿化景观,整个植物景观的基调,间隔自然式布置段落,以树形优美,色彩艳丽,花朵烂漫和树景观为主,在景林的映衬下,反映出丰富的季相变化,营造层次分明的景观带,为行人带去美妙的旅途,这样的景观设计是成功的。
4.交通设施设计
交通设施和景观设计是统一整体,二者要相互融合,不能矛盾,景观尽量呈现自然、交通标志则是现代设施,如何进行统一,起到强化景观功能的效果,如果不合理就会对道路的景观起到破坏的作用。
在道路标线、标志、标牌的设计上,主要采取附着式方法,特别是城区、市区、重点街道,应用标线体现出功能区,用标线设计对交通流进行引导,那么在设计道路功能上,就应该提早把景观植入进去,达到交通设施设置合理,景观设计美观的要求,充分考虑好二者的协调关系,才能在保证安全基础上,满足各方面需求,不破坏整体道路功能。
5.道路节点的景观设计
道路节点位于道路的相交处,是空间特征的视觉焦点,它构成了道路的特征性标志,景观的“突出点”。
道路节点的景观要考虑车辆快速通过时的整体效果,也要满足人们停留时的细部效果,另外,节点位置是交通导向的重点,要重于标识性,着重与周围环境协调。
节点整体性主要体现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景观元素,按照一定的尺度、比例色彩、质地、线形、形态、韵律、节奏等基本法则进行空间构图;细部设计主要体现在地形营造、植物配置、景石布置、街景小品、观景路线等方面,力求简明、小巧、别致、富有意境特色,以期对城市道路的景观要素构成补充,而获得更丰富的空间内容。
四.结束语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属于道路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
开展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城市文化特点、地方民族特征等综合因素,注重结合道路特点,设计独具特色的道路景观,从而在确保城市道路服务功能的同时,提高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姚阳,董莉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9(4):35-38..
[2]熊秋文.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7,33(21):299-300.
[3]范瑛,汪国圣.结合景观路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2,19(2):68-70.
[4]仲晓凯.本土文化对我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