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点高校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4
各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考研科目详细列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大、武大、北大、清华、浙大、厦大、南开、南大、中山、复旦、上海交大、上海财经、华东师范、华东政法、东南、中南财政、华中科大、川大、西南财经、西南政法、北京交通、北京理工、北师大、吉大、辽大、山大。
你多能想到的好学校都有这个专业的研究生,甚至部分二本院校都有。
考研科目各个学校不一样,你确定好学校之后可到各个学校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除了浙大都不考数学,专业课社会保障理论是必考的,占150分。
专业基础有考管理学的、公共管理的、社会学的、还有经济学的,各个学校不一样。
其中人大和武大最好,录取线会高一些,竞争压力很大。
其他学校专业实力排名没有意义,主要看学校综合实力、地方影响力和个人偏好。
以下是部分院校参考书目: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2010年研究生入学专业目录研究方向:01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与政策02 社会保障经济与金融03 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04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05 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06 保险与保障07 风险管理08 企业年金09 农村社会保障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③630公共管理学④862社会保障复试备注:复试笔试科目:西方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劳动经济学②保险经营与管理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保障2010年研究生入学基本情况招生人数:无报考人数:无最低录取分数:无录取比例:无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保障2010年研究生入学专业目录研究方向:_ 01社会保障理论_ 02社会保险_ 03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5德语③729社会学理论或731社会政策原理④872社会保障学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保障2010年研究生入学参考书目《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社会学概论》彭华民、杨心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修订本侯钧生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社会保障2008年研究生入学基本情况招生人数:12 报考人数:无最低录取分数:无录取比例:无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社会保障2008年研究生入学专业目录研究方向:01社会保障政策02社会保障理论02社会保障制度01社会保障制度与福利经济学02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初试科目:①101政治②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③625社会保障概论④871宏观经济学872公共管理学(201、202、203选一)(871、872选一)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社会保障2008年研究生入学参考书目04.625社会保障概论丁建定主编《社会保障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05.625社会保障概论吴中宇著《社会保障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07.871宏观经济学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08.872公共管理学王德高主编《公共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保障2010年研究生入学基本情况招生人数: 4 报考人数:无最低录取分数:无录取比例:无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保障2010年研究生入学专业目录研究方向:01 -- 社会保障02 -- 社会政策初试科目:101 -- 思想政治理论(多选一科目) -- 201-英语一或 202-俄语、 203-日语641 -- 社会保障概论806 --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复试备注:同等学力加试:1.社会统计学 2.行政管理学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保障2010年研究生入学参考书目初试641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概论》(第2版),孙光德、董克用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现代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版),吴鹏森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专业介绍一. 学院内部信息介绍1.1 学院实力分析劳动人事学院成立于198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与原国家劳动人事部联合创办,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而发展起来的一所高水平的专业教学研究机构。
2000年隶属关系归为中国人民大学。
现任院长为曾湘泉教授。
在我国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历史上,劳动人事学院创造了多个第一。
1985年首创人事管理本科专业;1993年率先将人事管理专业改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同年首次招收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1994年国内第一家劳动经济学博士点在我院诞生;2001年成为国内唯一的一家劳动经济学重点学科单位;2003年首家设立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点和博士点;2000年以来在国内开启了劳动关系本科以及硕士学位人才培养的先河。
迄今已拥有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职业开发与管理五个系(教研室);设有中国就业研究所、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科学研究中心、劳动关系研究所、组织行为研究所、人力资源评价中心等研究机构;建有劳动科学学术资料研究中心、劳动科学实验室和在职培训中心;拥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三个本科专业;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四个硕士点;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四个博士点;与其他学院共享一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其中劳动经济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社会保障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18人,院聘兼职教授17人,返聘教授8人。
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42人。
另有来自美、英、德、日、韩等国和港澳台地区的近20位著名学者担任学院兼职教授。
学院全日制学生982人,其中本科生640人(留学生66人),硕士生249人(留学生2人),博士生93人(留学生2人)。
“学术立院”和“学术兴院”是新世纪以来劳动人事学院所大力倡导的办学方针和指导思想。
社会保障专业考研报哪所高校?全国高校社会保障专业专业排名榜
社会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本质是追求公平,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目标是满足公民基本生活水平的需要,同时必须以立法或法律为依据。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化的产物,以19世纪80年代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并实施的一系列社会保险法令为标志,经历了发展、成熟、完善、改革等不同时期,各国根据各自的政治、经济和人口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等内容。
一、关于选择学校
一个学校好不好考,确实有的时候是要看一看它的名气,在全国的排名。
显然名气越大的学校难度要大一点,为什么呢?因为考这样有名气的学校,必然会碰到很多非常优秀的竞争者,所以它不是难在试卷的难度上,而是难在你与很多优秀的人在共同竞争上。
那么既然这个学校优秀,那么你又想就这样的学校,你也必须要去承受这样的竞争压力。
二、2019社会保障专业院校排名
三、备考
首先,重视教材,认真看,至少3遍。
其他参考书籍尽量多看,开阔。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考研方向为适应国家社会保证事业的发展及医疗保险事业的必须求,劳作与社会保证专业依托于临床医学、卫生经济、卫生管理等相关优势学科发展而来。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养高,具有革新精神,掌握医学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劳作与社会保证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
同学在校期间将完成国家规定的公共课程,掌握医学、经济学、保险学、管理学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2专业培养劳作与社会保证专业便是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作与社会保证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
该专业要求同学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劳作与社会保证理论及施行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3就业前景劳作与社会保证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保证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必须求及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的状况下,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保证在稳定社会、保证公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劳作就业问题和社会保证问题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劳作保证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证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确保。
4就业方向劳作与社会保证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证事业的急必须人才,具有长期稳定的就业潜力。
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各级劳作与社会保证部门、人事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从事劳作与社会保证方面的政策制定与组织管理工作,也可以进入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进入法院、劳作仲裁机关等部门从事劳作与社会保证方面的实务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高校介绍汇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在顺应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而建立新型社会专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是在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时新设置的专业名称,并首次批准全国8所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从1999年开始招收业的本科学生。
到目前为止,全国本科办学层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高校有125所,医学本科院校11所,有硕士点的院校75所,有博士点的院校15所(见表1.1)。
浙江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办学层次的高校有4所,医学本科院校只有温州医学院一所,有硕士点的院校只有浙江大学和浙江财经学院两所,有博士点的院校只有浙江大学一所。
表1.1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院校统计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教育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统计整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作为一个新型边缘性学科,各校基本上都是利用本校的学科优势,在原有学科基础上结合本校特色确立自己的专业定位。
通过对全国劳动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校考察,它们演变的方式有所不同,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以社会学为基础如北京大学的社会保障硕士点就是依托社会学系的资源,形成了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社会福利四个研究方向。
苏州大学2000开设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设立在社会学院,以社会福利和慈善救助为特色,开设课程如社会学、社会政策、发展社会学、社会工作实务也体现了该特色。
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开设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设在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也是以本学校的历史学和社会学为基础,发展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其他高校还有如吉林大学的社会保障硕士点,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2.以经济学为基础如中国人民大学已经形成了劳动与社会保障的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该专业设在劳动人事学院,其本科专业以劳动人事学院师资为依托,侧重于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方向。
劳动与社会保障考研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考研方向主要集中在:工商管理、社会保障、法律(非法学)、公共管理。
今日勤小思就带大家好好了解一下。
工商管理工商管理是管理学大类中与现代企业结合最紧密的一个一级学科。
会计学专业解决公司财务问题,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解释新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问题,企业管理专业解决企业的组织构成问题,现代公司管理的三大部分,全都包含在工商管理这个一级学科内。
工商管理对考生的本科专业没有太大的限制,本科学经济、管理的学生能考,学计算机、电子的也可以跨学科报考,文科类的经过一系列的数学强化训练以后也可以报考。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公共管理的二级学科之一,包括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医疗保险学、公共卫生政策、卫生法学、医院管理等分支学科。
以社会、社区及其卫生机构、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卫生事业管理学领域,力图揭示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对群体健康的影响;采取社会措施来防治疾病;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提高卫生事业的效率和效益。
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毕业生要熟练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卫生管理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卫生经济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活动,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卫生事业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
法律(非法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为“Juris Master”简称为JM。
我国自1996年试办法律硕士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规定设置。
法律硕士学位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职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立法、司法、律师、公证、审判、检察、监察及经济管理、金融、行政执法与监督等部门、行业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
我国法律体系日趋完善,人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使中国向一个完善的法治社会前进。
这样的改变缺少不了一批一批法律工作者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