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守则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修订日期:21____年____月____日一、对医务人员进行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尿管的维护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二、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一)置管前。
严格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使用。
保证物品符合要求,有效期内使用。
选择适宜型号、材质的导尿管,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注意事项。
(二)置管时。
严格洗手,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正确消毒导尿口,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正确固定导尿管,并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
(三)置管后。
妥善固定,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完整,防止尿液逆流。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污染集尿袋出口。
导尿管和集尿袋接口不要轻易脱开,留取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监测时严格无菌操作。
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口,不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和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密闭性被破坏,出现尿路感染,立即更换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尽早拔除导尿管,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尿管时应训练膀胱功能。
维护导尿管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三、各科室积极配合院感科开展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反馈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
李沧区中心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为了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制度和措施:1. 导尿管使用指南:制定并实施导尿管使用指南,明确导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减少不必要的导尿。
2. 导尿管插入和护理指南:明确导尿管的正确插入和护理方法,包括无菌操作、使用适当的消毒剂、保持导尿管通畅等。
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预防与控制制度1.目的降低医院内尿路感染发病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预防要点2.1 置管前:2.1.1 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1.2 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2.1.3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2.1.4 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2.1.5 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2 置管时:2.2.1 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2.2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2.2.3 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2.2.4 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 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加门。
2.2.5 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2.2.6 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2.3 置管后:2.3.1 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3.2 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2.3.3 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2.3.4 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1.目的预防和控制泌尿道感染,保证医疗安全2.适用范围临床科室3.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四、内容(一)置管前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仔细检查无菌导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1.置管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正确铺无菌巾,保持的无菌屏障。
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重新更换。
2.置管后妥善固定导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集尿袋更换一般每周次。
不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保持会及尿道口清洁干燥,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留置导尿管期间,每日清洁2次,碘伏擦拭消毒尿道口每日1次。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一般每周1次,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
出现尿路感染时,及时更换导尿管,并进行尿液的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定期进行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正确采集尿标本。
培养时,先消毒导尿管,再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在符合“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及时获得治疗,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有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
2024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摘要: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给患者带来不可忽视的健康风险和经济负担。
为了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在2024年我们将实施一套全面的预防控制制度。
该制度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规范导尿操作,简化导尿管管理,强化培训和监测,以及加强患者教育和参与。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目标、措施和相关政策。
第一部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背景和挑战在介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一问题的背景和挑战。
这包括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病因、预防控制的重要性和现有的问题。
第二部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的目标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明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的目标。
这包括减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导尿操作的质量和标准化水平,增强医护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和知识水平,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治疗效果。
第三部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的措施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的措施。
这包括:规范导尿操作的流程和标准,加强导尿管管理和定期更换,提供高质量的导尿设备和材料,强化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监测,推广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指南。
第四部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的培训和教育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培训和教育。
这包括培训医护人员正确使用导尿技术,提高感染预防意识和操作技能,以及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导尿管,了解感染预防措施,以及如何主动参与治疗过程。
第五部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的监测和评估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的监测和评估。
这包括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收集和分析数据,评估控制措施的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预防控制策略。
结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对患者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对医院的经济带来负担。
实施全面的预防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医护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和操作技能,增强患者的参与度和治疗效果。
输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一、加强宣教1.正确宣传输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知识,包括感染的途径、症状和后果等。
2.强调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教育公众正确清洁外阴和尿道的方法,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
3.鼓励饮水量充足,促使尿液排出,减少细菌在尿道中的繁殖。
二、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1.加强医疗卫生管理,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
2.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3.强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教育,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三、病房卫生管理1.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病房空气的流通。
2.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教育其正确洗手和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3.增加饮水设施,方便患者饮水,促进尿液排出。
四、预防性用药1.针对高危人群,如泌尿道结石患者、尿液潴留患者等,可以考虑预防性用药,减少感染的发生。
2.在手术前进行适当的抗生素预防,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五、规范导尿操作1.导尿操作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避免感染的交叉传播。
2.导尿管使用后应及时拔除,避免长期留置导尿管。
六、建立监测机制1.建立尿路感染的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疫情。
2.对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原因,防止感染的传播。
七、加强科研和教育1.加强对输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科研力度,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案。
2.组织针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知识和技能。
以上是对输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的一些建议。
通过宣教、医疗环境的改善、病房卫生管理、预防性用药、规范导尿操作、建立监测机制和加强科研和教育等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输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尿路感染是常见医院感染类型,其危险因素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一、置管前的预防控制措施(一)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二)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三)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四)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二、置管时的预防措施(一)规范手卫生和戴手套的程序(二)常规的消毒方法: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程序如下: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洗净包皮及冠状沟。
2.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三)置管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
(四)导尿管插入深度应适宜,插入后,向水囊内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三、置管后的预防措施(一)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二)保持尿液引流系统密闭性,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选;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三)置管时间大于3d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四)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
(五)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
(六)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d-10d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七)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
(八)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若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需要更换导尿管。
(九)维护导尿管时,应严格执行手卫生。
(十)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作为目标性监测项目,定期进行分析与反馈。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V1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
和治疗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预防和控制CAUTI非常重要。
下面
是有关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制度:
1.选择适当的导尿管
在选择导尿管时,应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和治疗方式等因素。
同时,应根据导尿时间和预计导尿时间选择适当的尺寸和类型。
上述
选择应由医生负责。
2.正确的导尿技术
正确的导尿技术对于预防CAUTI很重要。
护士应使用无菌器械和手套
并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
在导尿过程中,应遵守消毒规程,以减少细
菌的感染。
3.日常护理
对于已经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日常护理是很重要的。
护士应每日检查
尿袋,包括是否有泄漏、颜色和气味等。
护士还应定期更换尿袋和外
敷物。
4.促进水的摄入
水是促进组织灌流和排泄细菌的重要因素。
医护人员应当推荐患者每
天饮水量,帮助患者多喝水。
5.使用抗生素
治疗CAUTI的标准方法是联合多种抗生素。
医生应注意患者的实测数据和药物治疗记录,以便更好地评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预防和控制CAUTI的共同目标是尽可能减少导尿管的使用时间和次数,通过正确的导管选择和日常护理,以及增加水的摄入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发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模板一、导尿管置管前准备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根据年龄、性别及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成年男性宜选用16f,女性宜选14f。
3.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
4.留置导尿管患者,除持续膀胱冲洗外,均采用密闭式引流。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二、导尿管置管时措施1.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尿道口及周围皮肤黏膜的消毒方法:使用____%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周围皮肤黏膜,一只棉球只能使用一次。
消毒程序为:(1)男性:自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拭尿道口、____及冠状沟。
(2)女性。
初步消毒顺序为擦洗消毒阴阜、大____、小____、尿道口。
铺洞巾后再次消毒顺序为尿道口、小____、尿道口。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____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重新更换尿管。
三、导尿管置管后预防措施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5.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洗必太液消毒尿道口。
6.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每周留取尿液检测,导尿管____周更换一次;普通尿袋每周更换____次、精密尿袋每周更换____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范文1. 引言尿路感染是导尿管相关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医疗负担。
为了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预防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套不含分段语句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范文。
2. 目的制定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导尿管的使用和管理,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使用导尿管的相关科室和人员。
4. 职责分工4.1 指导医生必须了解和熟悉导尿管使用的相关知识,并负责对患者进行导尿操作。
4.2 护士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正确插入和固定导尿管,并按照规定时间更换导尿袋。
4.3 感染控制科负责对导尿管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5. 导尿管使用标准5.1 仅在有明确适应症的情况下使用导尿管,例如急性尿潴留、手术麻醉后尿潴留等。
5.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无菌导尿管和相关器械。
5.3 插入导尿管前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确保导尿管插入口周围的清洁。
5.4 导尿管插入后及时将导尿管与尿液袋连接,确保尿液畅通无阻。
6. 导尿管管理6.1 导尿管使用后应定期检查导尿管位置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滑脱、扭曲等情况。
6.2 每天定期清洗导尿袋并更换导尿袋,避免尿液滞留和细菌繁殖。
6.3 导尿袋必须保持低位引流,避免尿液反流和感染扩散。
6.4 导尿管使用期限不得超过7天,如遇特殊情况需延长使用期限,需经医生同意并严格监测感染情况。
7. 预防措施7.1 加强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7.2 采取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导尿管插入口和尿液袋。
7.3 避免导尿管与其他设备摩擦,导致导尿管滑脱或磨损。
7.4 定期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避免细菌繁殖和感染扩散。
7.5 避免误插导尿管或过长的导尿管,减少尿道和膀胱的损伤机会。
8. 感染监测和报告8.1 感染控制科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
精心整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为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做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依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2016版),结合我院实际,
液。
六、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留置导尿管期间,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干燥。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尿保持1500ml以上:每周更换导尿管,若堵塞应立即更换。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七、不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
八、严格手卫生管理,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相关文件:
精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