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季高考作文构思方法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4.06 KB
- 文档页数:2
2018届高考作文复习指导一、审题立意关键的几步1.看清要求2.审读材料3.找准范围4.选好角度6.确定立意7.谋篇布局8.遣词造句二、明白考场作文避免存在的问题纵观近年来高考作文,我们发现仍存在不少问题,比较普遍的有:1.最关键的问题,任务意识不够强,未能很好的按作文要求行文。
2.基本写作能力缺失。
包括正确审题能力、准确表情达意能力、恰当选材取材的能力等。
3.是追求怪异,文风不正。
形式花哨、语言浮华而内容空洞。
如有的考生在行文中夹用英文,或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或特殊的表情符号。
岂不知,高考作文的语言是必须规范的。
4.随意涂鸦,文体不明。
不按记叙、议论的基本规范写作,故事不像故事,说理不像说理,四不像文章大量出现。
5.缺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缺乏应有的阅读和积累。
6.是思维混乱,条理不清,前言不搭后语。
7.是思想不够健康,甚至感情灰色。
8.是胡编乱造,表达幼稚、低俗。
不少考生动辄写幼儿园、小学时的生活。
9.是无谓的人生攻击,拿自己前途开玩笑。
三、切实做好两“多”训练——多向梳理、多元思考1.对材料进行多向梳理高考作文不仅要速度快且要质量高。
要想在考场上脱颖而出,考前一定要对自己占有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多向梳理。
梳理自己看过或读过的有特色的材料。
我们不仅要梳理、积累,更要思考其意义,关注其内涵,以利于写作时的运用。
想一想能记住哪些名人名言,哪些歌词诗文;想一想看过的对你有触动的新闻材料;想一想背过哪些珍珠段落,哪些美文;想一想学过的课文。
梳理一下课本上那些底蕴深厚、意义多元而富有写作价值的历史材料。
特别是课本中一些材料,像《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身残志坚,矢志不移以及他对人生的思考等都是很好的写作材料和触发点。
2.对命题进行多元思考从近几年试题来看,高考作文主要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题型稳中有变,且其内涵和考查点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社会、人生、思维以及相互关系等方面。
那么如何写好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1)关键是审题。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8年高考作文写作技巧高考作文就应该一开始就抓住阅卷老师的目光,让他认真仔细地读你的作文,这在写作上需要一定的技巧。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2018年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高考作文常见问题问题一:审题不清相应对策:透过表面现象抓住事物本质,可列图表帮助整体把握材料有些同学因没有整体把握文题,只抓其中一句话一个词,或者理解出现偏差,导致审题失误,偏离题意。
急于出发,却错了方向。
怎么办?如果是文章刚开头便发现了问题,就停下来好好琢磨这一部分和题意有没有关联。
如果有关联,就要尽力建立关联并加以明确;如果和主题没有关系,就一定要放弃,回到原点重新开始。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审清题目再动笔。
以下为201X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 的作文材料: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 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
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这则关于钻石切割的材料,立意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钻石和老雕刻家。
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最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经验、技术、勇气”几个关键词切入,如“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于勇气”“做事须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
当然,“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是中心立意,也很容易写作。
2018年高考作文满分技巧及讲解1、拟人法【特点】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
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
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
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
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
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52、动物自述法【特点】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
这里要注意在写作时把“我”和动物融为一体,不能露出痕迹来。
动物自述法是采用拟人的方法来描写动物,因此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
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
53、议论抒情法【特点】采用议论抒情法记叙动物,要对能给予启示的动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然后进行详细的描述,这样议论或抒情时就会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议论抒情法要把动物的某些特点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要具有的精神、品质、思想紧密地联系起来。
描写动物特点时,要为议论抒情作好准备;议论、抒情时,要围绕所描写的特点进行。
采用议论抒情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54、景物衬托法【特点】景物衬托法就是描写动物,首先要集中笔墨描写好动物,写出动物的特点。
动物的描写要成为文章的中心。
其次描写动物周围的景物时,要为描写动物服务。
景物的描写在全文中只是起衬托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55、季节特征法【特点】采用季节特征法描写自然景物,一定要对景物四季不同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
描写时,既要逼真地再现具体的时令特征,又要表现景物本身的特征,使时令特征和景物特征融为一体。
在描写景物的四季特征时,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各有侧重。
此外,运用季节特征法描写景物时,不能变换景物的地点,要对同一地点的不同季节景色描写。
56、随时变化法【特点】随时变化法一般运用于描写日出、月上、日落、月夕等天空的景色变化,以及描写刮风、下雨、下雪等气色变化。
2018届语文高考作文高分写作技巧及优秀范文一、高考考场高分攻略之议论文写作三部曲之出彩——成就考场作文高分的武器达到入格、合意只能保证得到一个基本或中等的分数,要想得高分,则需在“出彩”上下一些工夫。
考试型议论文要出彩(即我们平时说的有亮点),一般决定于它的思维水平和语言特色。
一般来说,成就一篇高考优秀议论文的思维要素是敏捷、准确和深刻,语言要素则是简洁、生动、有才气、有内涵。
(一)审美的厚度要想得高分,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审美进发。
具体说就是文章要有意蕴,有文采,要让老师通过文字看到作者的才气。
为此,我们在语言上要显出特色,要么生动、形象,要么简洁、深刻。
在内容上,要选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传达某种思想或情感。
看2006年安徽作文《愿景》一位同学的开头文字:愿景是向日葵迎着太阳的笑脸,每一张都绽放着生命信息的传递。
愿景是感动时落下的泪滴,每一颗都包含着心底最真挚的感触。
小作者借用向日葵、太阳、泪滴等意象来表现愿景,形象有内涵,读来有诗歌般的意蕴。
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古脑儿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
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
为此,我们要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手法修饰议论文的语言,使文章读来华美流畅。
另外,句式要有变化,可适当使用假设句、设问句、反问句,要整散结合,从而使文章摇曳生姿。
比如2008年浙江省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感受乡村》的开头: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
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
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
此段中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有具体的内容,有鲜明的形象,句式多变、语言精美,读来确实让人对乡村顿生向往之情。
2018年春季高考作文构思方法指导2018年春季高考作文构思方法指导人们常常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分的理由,但事实永远如此,世界有其规律。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一、追问:1.这是一种怎样的行为?2.这种行为是否可以有充分的理由?3.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分的理由是否一定与既定原则相冲突?4.如果存在冲突,该如何解决?5.如果允许这种冲突存在,那么它的存在意义和合理性在哪里?二、思考点:自我意识与周围世界主观判断与客观事实自我肯定与现实承担寻找理由与接近真相坚持自我与尊重事实三、角度:1.“人们常常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分的理由”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无论是学富五车还是白丁,人们对自己的言行都充满信心。
从凡夫俗子到庙堂高管,惯性思维都是“人非我是”,为自己的行为无论对错都善于“找理由”(实际上是狡辩)!在批评他人、炮轰时弊时火力十足,但在自我批评时却往往避重就轻;在总结成绩时有很多,但在检视缺点时却总有借口。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理由只是对自己错误行为的正当化辩护。
一旦犯了错误,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自我辩护,这是大自然进化过程中留下的自动机制,换句话说就是自我保护。
当我们采取行动时,我们会尽一切办法支持自己。
但最终证明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我们甚至会歪曲事实以表明自己是正确的。
然而,“事情就是事情,世界有其规律”,告诉我们,正当化辩护本身就是无意义的自我欺骗,因为它不会改变行为的本质,也不会改变行为的结果。
这些充分的理由迟早会被铁的事实粉碎。
2.我们总是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来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地相信美丽的谎言,总是试图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试图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
但事实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这些罪恶,给自己的心灵以救赎。
3.客观事物和社会不受个人好恶和意志的支配,社会的曲直是非善恶自有公论和评价,即使看似充分的理由也无法掩盖事实。
因此,重要的是服从真理,注重诚信,不自以为是,不主观臆断。
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满分十大技巧随着高考的临近,对于许多考生来说,语文作文是备考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满分的十大技巧,希望能够帮助考生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审题准确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只有准确理解题意,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写作。
在审题时,考生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和要求,避免偏离主题。
二、构思合理在写作之前,考生应该先进行构思。
构思是作文的灵魂,只有合理的构思才能保证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考生可以先列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然后进行逻辑思考,确定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三、提炼观点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应该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观点是文章的核心,是考生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依据。
在提炼观点时,考生可以从自己的经验、阅读和思考中汲取灵感,形成独特的见解。
四、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作文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感和说服力。
考生可以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五、展开论证在写作中,考生应该展开论证,用事实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论证是文章的重要部分,可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考生可以引用实例、数据和专家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六、注意语言表达语言是作文的外在形式,要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避免冗长和啰嗦。
考生可以多读一些优秀的文章,积累一些好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注意段落结构段落是文章的组成部分,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
考生可以根据文章的逻辑关系和内容安排段落,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八、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文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增加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考生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环境、事件等细节,使文章更加生动。
九、注意篇章结构篇章结构是作文的整体安排,要注意开头、中间和结尾的衔接和过渡。
考生可以用引言、对比、总结等方式来构建篇章结构,使文章更加完整。
十、反复修改修改是作文的必要环节,考生应该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确保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清晰。
随着高考第一天语文试卷交卷的铃声一响,各地高考作文也随之新鲜出炉。
全国I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以及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的自主命题卷作文都已发布。
至于孰难孰易,估计众说不一,本人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试分析如下:一、【201 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作文】:【思路剖析】此材料历数了18年来中国在“民生”和“科技”上的发展,我们众志成城,灾后重建;我们开放创新,国富民强;党和国家不忘初心,坚定使命,关注民生,披荆斩棘一路同行,循着“追梦、圆梦”之旅,坚定前行。
在这种时代际遇下:1、新时代的青少年是怎样看待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感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大业方成。
2、面对未来又怎样担负使命,以怎样的姿态迎接使命?——(1)开拓创新,勇攀知识高峰。
(2)国家兴亡,我辈担当。
(3)国富则民强,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密切相联。
(4)家国梦,我的梦。
3、另外也可以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所带给人民和社会的影响上辨析。
——这应该是给未来写一封信的主题思想所在。
二、【201 8新课标全国lI卷高考作文】:【思路剖析】此材料富有思辨性,一方观点符合人们的逻辑思维,另一方面的观点则是专家的科学论断。
孰是孰非?材料中已给出答案——专家的判断是对的。
由此引出:1、相信科学,突破思维定势,方显见识。
2、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3、万事万物,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没有通达的专业知识,万不可妄断。
4、青少年玩勇攀科学高峰,成为掌握真理的少数人,引领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三、【2018新课标全国lll卷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1981年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适用于2018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高考语文作文【思路剖析】:此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实行的政策进行了高度概括——1、“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经济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百废待兴,极需要发展经济。
2018年高考作文考场写作技巧大家都知道作文在总分中占很大的一份比例,那么我们该如何把作文写好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2018年高考作文考场写作技巧,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掌握好方法,作文可能是高考语文中最简单的部分,但是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探索和积累。
我在高一升高二的那个假期“参透天机”,经历了一个意料之中的突破,帮学生把作文从47~52分的中等水平,成功上升至55分左右,甚至有时还能达到59分的水平。
好了,首先贴上我的公式: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结构合理+文采与深度+卷面整洁=全都是套路接下来我会逐个分析这个公式中的要素,力争简明、清晰地帮助各位理解这个公式。
1. 审题立意:主客体冲突法无论何种类型的题目,都存在外在的或者潜藏的主体和客体,而且必然存在至少一对主要的“冲突”,因此,都能适用“主客体冲突法”。
举个例子,“我在上课时玩手机”,这句话有哪些主体和客体?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主体无疑是“我”,客体则是“手机”,冲突是“上课时”不应该玩手机。
所以如果就此我写一篇作文的话,那就要立意:啊,学生们上课要遵守纪律,不应该玩手机,这是害人害己,学校应该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移动互联网深深毒害青少年……虽然准确,没有跑题,但是不是显得很普通?因此,我们要分析“潜藏的”主体、客体和冲突:上课这个特殊环境下,暗示了另一个主体的存在,即“老师”,另一个客体“课”,另一组冲突“老师为什么上课不制止学生玩手机?老师讲课的时候为什么学生还要玩手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是不是立意就可以更加创新、深刻了呢?我可以写教育应该更有吸引力、多媒体时代与其控制课堂不如引导课堂、手机和老师哪个更是“好老师”,等等。
在具体的作文题目操作中,我们应该以关键词、关键句为突破口,在原题上标出,结合主客体与冲突进行解析。
因此,在通读材料后,应当画出关键词、关键特征,包括:身份特征、事件特征、定性形容词、转折、递进、结论词语等。
以2016年全国卷为例: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獲得专利。
2018年春季高考作文构思方法指导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们往往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足的理由,然而,事情是怎样,它还是怎样,世界自有其原则。
一、追问:1、这是怎样的行为?2、这样的行为可以有充足的理由么?3、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足的理由一定与既定原则相冲突么?4、如果冲突,到底是怎样的冲突?这样的冲突是否都需要解决?5、如果允许这样的冲突留存,那么其存在的意义与合理性又在哪里?二、思考点:自我意识与周遭世界主观判断与客观事实自我肯定与现实担当寻找理由与接近真相坚持自我与尊重事实…… 三、角度:1、“人们往往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充足的理由”道出了人性的弱点。
无论他是学富五车,还是白丁一个,都对自己的言行,充满正确的信心。
从凡夫俗子到庙堂高管,自古以来的惯性思维就是“人非我是”,为自己的行为,无论对错都善于“找理由”(其实是狡辩)!批评他人、炮轰时弊时火力相当猛,自我批评却避重就轻;总结成绩一大堆,检视缺点有借口。
从这一角度,可以指出这个理由就是对于自己错误的行为进行正当化的辩护。
人们一旦犯了错,第一反应常常是自我辩护,这是大自然进化过程中留下的自
动机制,换句话说就是对自己的保护。
当我们做出行动之后,我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支持我们自己。
当它们最终被证实是错误的时候,我们甚至会歪曲事实以表明我们是正确的。
然而“事情是怎样,它还是怎样,世界自有其原则”,告诉了我们,正当化辩护本身就是一个无意义的自我欺骗,因为它并没有改变行为的本质,也没有改变行为的结果。
这种充足的理由迟早会被铁的事实粉碎。
2、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
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以救赎。
3、客观的事物及社会不是以个人的好恶和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的曲直是非善恶自有公论和评价,即便是看上去再充足的理由都无法掩盖事情的真相。
所以重点在于要服从真理、讲求诚信、不自以为是,不主观臆断。
4、一方面不要为自己的缺陷和不完美去找过多的理由,要正视缺陷和不完美,另一方面要坚信美好的东西本身就是美好的,不需要过度的包装,让他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