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技术与职业防护共112页
- 格式:ppt
- 大小:13.69 MB
- 文档页数:112
消毒隔离技术及职业防护院感试题一、单选题1、灭菌指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
A、一切微生物(正确答案)B、病原微生物C、细菌D、暂居菌2、发生HIV职业暴露()小时上报。
A、1小时内(正确答案)B、2小时内C、12小时内D、24小时内3、普通病区病室床位单排不超过()张,双排不超过()张。
A、4,8B、2,4C、3,6(正确答案)D、2,64、发生粘膜暴露,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冲洗时间O。
A、> IminB、>2minC、>3min5、50Omg/L含氯消毒液配制方法()A、I(X)Oml水+含氯消毒片(每片含有效氯500mg)半片B、IOOOml水+含氯消毒片(每片含有效氯50Omg) 1片(正确答案)片C、IOOOmI水+含氯消毒片(每片含有效氯50Omg) 2D、Ioooml水+含氯消毒片片(每片含有效氯50Omg) 46、经接触传播是()标识A、蓝色(正确答案)B、粉色C、黄色7、经飞沫传播是O标识A、蓝色B、粉色(正确答案)C、黄色8、经空气传播是()标识A、蓝色B、粉色C、黄色(正确答案)二、多选题9、职业暴露包括有()。
A、血源性暴露(正确用B、呼吸道暴露(正确答常C、消化道暴露(正确答滂D、接触暴露10、锐器伤的紧急处理OA、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时间›5分钟。
(正确答案)B、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时间〉5分钟,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正确答案)C、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必要时包扎伤口。
(正确答案)11、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必须切实做到()A、控制感染源(正确答案)B、切断传播途径(正确答案)C、保护易感宿主(正确答案)12、发生职业暴露及时报告的目的()。
A、发现薄弱环节,尽早采取措施(正确答案)B、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正确答案)C、以便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和确定是否采取预防性服药(正确答案)D、法律与经济保障(正确答案)13、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是()。
无菌操作制度一、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二、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三、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四、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
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污染无菌区。
五、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过久。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
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快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超过24小时后必须重新灭菌,不得继续使用。
六、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无菌物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过期物品重新消毒灭菌。
七、无菌溶液应根据要求避光保存或冷藏。
八、无菌盐水及酒精棉球罐每日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
以免在取物时接触容器外部而污染。
九、消毒物品要有明显的标志,要写明消毒日期,一般消毒保存日期为3天(冬季不超过5天),每周消毒两次。
灭菌物品要定期(1个月)进行一次细菌微生物监测。
十、治疗室、手术室等有空气消毒制度,定期(1个月)进行一次细菌微生物监测。
紫外线消毒有照射时间登记。
十二、输液、一律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用后作为感染性医疗垃圾单独收集并由后勤部回收焚化处理。
十四、各种换药弯盘及小器械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后灭菌。
器械浸泡时要打开关节,盒盖上要标有消毒时间以及保存时间。
消毒隔离制度一、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离开工作场所应脱去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和托儿所等非工作场所。
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消毒。
三、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观察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
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用0.1%含氯消毒液湿擦、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一、术语及定义1、清洁:去除干扰灭活微生物作用的有机物、盐和可见污染物的去污染过程。
2、清洗: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和破损粘膜,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物品,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体温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膈固定环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粘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尿壶和便器等。
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紫外线等物理消毒法和采用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等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达到高水平消毒应杀灭芽孢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超声等物理消毒法,以及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己定)和植物类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二、管理要求消毒、灭菌基本原则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2、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遵循院感制定的消-洗-消的要求。
消毒隔离及职业防护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疫情下,消毒隔离及职业防护成为了
至关重要的话题。
针对此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本文将从消毒隔离和职业防护两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读者提供相关知识和指导。
一、消毒隔离
消毒隔离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疫情期间,我们应当
加强环境的消毒工作,尤其是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和交通工具等密闭
空间。
针对不同表面的消毒方法也需因地制宜,例如可以采用酒精、
含氯消毒剂或紫外线等方式。
此外,个人生活用品、衣物和食品也应
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毒通过接触传播。
二、职业防护
对于从事医疗、护理、交通运输等高风险职业的人员,职业防护尤
为关键。
他们需要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降低感染的风险。
同时,应严格按照防护措施操作,避免发生交
叉感染。
对于进入疫情区域的人员,还需进行隔离观察和定期检测,
以监测其健康状况。
总之,消毒隔离及职业防护是当前疫情期间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毒传播,保护公众的生命
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这些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共同
抗击疫情,守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