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化学-第一,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53
第8讲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课程标准] 1.进一步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桥梁作用”。
2.了解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3.初步建立化学计算的思维模型。
方法一 关系式法的应用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的一种简化的式子。
在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表示出来,将多步计算简化为一步计算。
高考题量大、时间紧,对于涉及多步计算问题,如滴定试验的有关计算,奇异运用关系式法,可大大缩短答题时间。
BaCrO 4常用于制备颜料、陶瓷、玻璃、平安火柴等。
为了测定某铬酸钡样品中BaCrO 4的含量,进行如下试验:w g 样品――→过量HI 溶液盐酸I 2、Cr 3+、Ba 2+、Cl -――――――――――――――――――→V mL c mol ·L -1 Na 2S 2O 3标准液终点已知:杂质不参加反应;滴定反应为I 2+2S 2O 2-3 ===2I -+S 4O 2-6 。
(1)写出BaCrO 4与过量HI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2)BaCrO 4的摩尔质量为M g ·mol -1,则样品中BaCrO 4的质量分数为 %(用代数式表示)。
[解题导引]分析流程中的物质信息 ―→确定产物 ―→依据得失电子配平 ―→找出已知量和目标量 ―→找出关系式 ―→进行计算解析: 依据题示信息,BaCrO 4中+6价Cr 元素被还原成Cr 3+,HI 中I -被氧化成I 2,依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2BaCrO 4+6I -+16H +===2Ba 2++2Cr 3++3I 2+8H 2O ,由滴定反应知, 2BaCrO 4~3I 2~6Na 2S 2O 3,3n (BaCrO 4)=n (Na 2S 2O 3),则样品中BaCrO 4的质量分数为cVM 1 000×3w ×100%=cVM30w%。
答案: (1)2BaCrO 4+6I -+16H +===2Ba 2++2Cr 3++3I 2+8H 2O (2)cVM30w归纳总结学生用书第37页归纳总结对点练1.测定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
气体摩尔体积及相关计算1.常温常压下,下列选项中两种物质的体积基本相同的是( )A.2g 2H 和32g 2OB.1mol 2H O 和1mol 2COC.3mol 2O 和2mol 3OD.1mol Fe 和1mol 2Br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理想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分子直径的大小B.分子间距离的大小C.分子间引力的大小D.分子数目的多少3.下列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就是气体摩尔体积,为22.4-1L mol ⋅B.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1L mol ⋅C.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1L mol ⋅D.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的摩尔体积相同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 )A.2L 2SO 和2L 2COB.9g 水和标准状况下11.2L 2COC.标准状况下,1mol 氧气和22.4L 水D.0.1mol 2H 和2.24L HCl 气体5.在标准状况下,由0.5g 2H 、11g 2CO 和4g 2O 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 )A.8.4LB.11.2LC.14.0LD.16.8L6.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4CH 比和2CO 气体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密度比为4:11B.分子数之比为4:11C.体积比为11:4D.物质的量之比为11:47.某非金属单质A 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B,B 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
关于B 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有1个氧原子B.有2个氧原子C.有1个A 原子D.有2个A 原子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mol 氢气所占体积约为22.4LB.气态物质所占的体积主要由分子数目和分子间距离决定C.1mol 2O 与1mol 3O 所含的分子数相等D.物质的聚集状态发生改变主要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9.若a 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 ,则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用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22.4cb /(a A N )LB.22.4b /A N LC.22.4a A N /b LD.cb /(a A N )L10.下列每组分别给出了两个量,其中可以组成物质的量的求算公式的组别是( )11.在标准状况下有:①6.72L 4CH ;②233.0110 个氯化氢分子;③13.6g 硫B 化氢;④0.2mol 3NH 。
化学第一、二章知识点复习1.常见的胶体:Fe(OH)3胶体、硅酸胶体、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豆浆、墨水、云、烟、雾、有色玻璃、水晶、土壤、血液2.Fe(OH)3胶体制备方法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3.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为4.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5.提纯胶体的实验操作名称为6.电泳现象证明(注意胶粒不带电。
)7.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中,能透过滤纸的有,能透过半透膜的有。
8.以下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或胶体性质的原理是①河流入海口形成沙洲②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侧面有光亮通路③血液透析④工厂中常用静电除尘④“往伤口上撒盐” ④卤水点豆腐9.已知H3PO3与足量的KOH反应生成K2HPO3,则KH2PO3是盐,H3PO3是元酸10.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和水反应生成,但是不能和水生成相应的酸。
只有对应的碱性氧化物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它的碱性氧化物不能和水生成相应的碱。
11.下列物质中:①氢氧化钠固体②铜丝③氯化氢气体④稀硫酸⑤二氧化碳气体⑥氨水④碳酸钠粉末④蔗糖晶体④熔融NaHSO4④FeSO4·7H2O晶体④液氨④氢氧化铁胶体(1)属于电解质的是,该状态下能导电的是:,属于分散系的是。
(2)写出④在该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以及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12.(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反应。
非溶液体系无法写成离子方程式。
如:NaHCO3受热分解不能写成写成:2HCO3- ≜CO32-+CO2+H2O。
(2)离子方程式中,哪些类物质能拆成离子形式:。
(3)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④过量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④醋酸和氨水反应④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④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④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恰好呈中性13.常见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考法:①反应是否符合事实?②拆不拆?③电荷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14.写出常用的氧化性、还原性顺序表:氧化性:MnO4-> Cl2 > Br2 > Fe3+ > I2 > S还原性:Mn2+ < 。
无机及分析化学计算公式第一章:溶液和胶体理想气体方程:PV=nRT,其中T为开尔文温度表示物质的量浓度:C a=n aV质量摩尔浓度:b a=n am b,其中n a为溶质的量,m b为溶剂的质量质量分数:w a=m am,m a为溶质的质量,m为溶液的质量摩尔分数:x b=n bn,n b为b溶质的物质的量,n为总体物质的量拉乌尔定律:p=p0x b,p为稀溶液的蒸汽压,p0为同种情况下溶剂的饱和蒸汽压,x b为溶剂的摩尔分数沸点和凝固点的计算:k b和k f为沸点和凝固点常数,b B为溶剂的质量摩尔分数沸点:∆T b=k b b B凝固点:∆T f=k f b B渗透压公式:π=cRT第二章: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反应进度:ξ=∆n b v b∆n b:反应中任意物质的变化量v b:化学计量系数,反应物为负值,生成物为正值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 W焓:H =U +pV吉布斯函数:G =H −TS ,T 为开尔文温度,S 为熵∆G <0,过程可正向自发进行; ∆G = 0,系统处于平衡态; ∆G >0,过程正向不能自发进行 标准平衡常数:① 气相反应,物质的分压用相对分压(p /p)表示2SO 2(g ) + O 2(g ) = 2SO 3(g )K θ=② 液相反应,物质的浓度用相对浓度(c /c) 表示 K θ=第三章:化学分析概论 采样公式:m =Kd a m :采取试样的最低质量/kg d : 试样中最大颗粒的直径/mmK, a : 经验常数, K值在0.02~ 0.15,a 值在1.8 ~ 2.5{p (SO 2)/p Ө}2 {p (O 2)/p Ө}2HAc= H + + Ac -{c (H +)/c Ө}⋅ {c (Ac -)/c Ө}其中X 为测量值,T 为真实值 绝对误差:E a =X −T 相对误差:E r =E a T×100%di 为偏差,X i 为测量值,X 为平均值 平均值:X =X 1+X 2+⋅⋅⋅+X nn绝对偏差:d =X i −X 相对偏差:d r =X ×100%平均偏差:d =|d 1|+|d 2|+⋅⋅⋅+|d n |n=∑|d i |n i=1n相对平均偏差:r =dX×100%μ为总体平均值 总体标准偏差:σ=√∑(X i −μ)2n i=1n相对标准偏差:s r =X×100%第四章:酸碱平衡 解离度:α=√K a θ/c 0 一元酸的型体分布:δ(A -)=K aθc(H +)+K aθ二元酸的型体分布:δ(A 2−)=K a 1θK a 2θ2+a 1θ+a 1θa 2θ三元酸的型体分布:δ(A3−)K a 1θK a 2θK a 3θc 3(H +)+K a 1θc 2(H +)+K a 1θK a 2θc(H +)+K a 1θK a 2θK a 3θ一元弱酸的酸度计算[弱碱同理]:若c 0K a θ≥20K w θ,c 0/K a θ≥500,则c(H +)=√c 0K a θ 若c 0K a θ≥20K w θ,c 0/K a θ<500则,c(H +)=−K a θ+√K aθ2+4c 0K a θ2若c 0K a θ<20K w θ,c 0/K a θ≥500则,c(H +)=√c 0K a θ+K wθ两性物质酸度计算:c 0K a2θ≥20K w θ,c 0<20K a 1θ则c(H +)=√c 0K a1θK a 2θK a 1θ+c 0c 0K a 2θ≥20K w θ,c 0≥20K a 1θ则c(H +)=√K a 1θ×K b 1θ c 0K a 2θ<20K w θ,c 0≥20K a 1θ,则c(H +)=√K a 1θ(c 0K a 2θ+K w θ)c 0缓冲溶液pH 的计算: pH =pK aθ− lg c ac b,其中c a 为共轭酸浓度,c b 为共轭碱浓度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pH =pK a 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