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索马里海盗中的国际法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3
浅谈索马里海盗的国际法问题摘要:近年来,索马里地区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以致海盗四起,他们劫持来往商船,绑架过往船员,勒索巨额赎金,严重威胁着国际间的贸易。
2010年11月10日,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的新加坡籍货轮“金福号”上19名中国船员回国,索马里海盗问题再次升温,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从索马里局势入手,以国际法的角度阐述了何谓海盗,分析了索马里海盗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解决索马里海盗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索马里海盗;血酬;解决方针自1991年以来,索马里国内一直战火纷飞,沿海地区也因为海盗的频繁出没而被国际海事局列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之一。
2008年11月沙特超级油轮“天狼星”号被索马里海盗劫持;2009年11月29日,一艘30万吨希腊油轮在印度洋海域被索马里海盗劫持;据国际海事局公布的数字,2009年索马里附近海域发生海盗袭击事件214起,至少47艘船只被劫持。
而2010年共发生445件袭击案,被劫持了53只船,1 181名船员,比2009年上升10% [1]。
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本质性的问题——索马里问题近几年在持续不断的升温,严重危害着国际海上贸易的发展,威胁着局部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为了从本质上弄清索马里海盗的问题,本文首先定义何谓海盗。
何谓海盗?远在古希腊时代,历史学家普鲁塔克(Plutarch)就对海盗行为作了这样一个定义,即海盗行为是指非法袭击轮船或沿海城镇,不具有战争性质,只以抢劫钱财为唯一目的的活动。
由此也作出了对海盗最早的定义,即非法袭击轮船或沿海城镇,不具有战争性质,只以抢劫钱财为唯一目的而活动的个人或者组织。
由于经济全球化,各国海上理论和实务的水平提高,公海等概念的提出,现代在国际法上所认同的海盗,是指在非管辖的地带以私人目的对船舶或者飞机及其乘务员进行任何非法形式的扣押或者暴力行为的私人或私人组织。
1958年《公海公约》明确阐述了海盗的定义,1982世界各国签署的《海洋法公约》也仍旧沿袭了这一定义。
HEBEINONGJI摘要:近年来亚丁湾乃至整个索马里海域,海盗猖獗,对海上航行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海盗行为的受害者是国际航运中过往的商船以及某些家的公民。
为了保护本国国民的利益,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整个国际社会的利益,打 击海盗逐渐成为一项国家义务。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组织签订了一系列公约将海盗行为规定为国际犯罪。
本文概括了海盗罪的起源与发展,结合现代海盗犯罪特征,分析索马里海域海盗猖獗的原因,并根据规范海盗罪的国际公约,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提出规制海盗犯罪的殳法建议。
关键词:海盗罪;国际公约;国际合作;海盗立法际法中的海盗问题及对中国的立法启示河北经贸大学徐子怡1海盗的起源与发展海盗是指公海上的劫掠者,其通常由不悬挂任何表明其国籍旗帜的船舶组成。
有人曾说过,自从船舶发明以后,海盗就出现了。
海盗行为作为人类最古老的犯罪行为之一,最早记录是在公元前1350年的一块黏土碑文上。
古希腊史学家布鲁达克首次对海盗作出清晰的定义,即海盗为非法对船只和海上城市进行攻击的人叫1.1海盗的兴衰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战乱1.1.1古希腊罗马时期:海盗萌芽期海盗作为一种以烧杀抢掠为主的罪恶职业,最早的袭击对象是往返于地中海各大港口的古希腊商人。
到了古罗马时代,由奴隶主、贵族组成的元老院作为海盗的背后推手,使海盗进化为一股有组织的势力,为奴隶主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
当时的海盗,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多见。
1.1.2中世纪腾盗兴盛期在公元后的一段时间里,欧洲的海盗还只在地中海区域作乱。
但在进入中世纪以后,来自欧洲北部的维京人开始在英、法等国沿岸出现。
这些“北欧海盗”登陆并洗劫沿岸地区,当时欧洲各国普遍战斗力低下对海盗无力抵抗,纷纷采取缴纳赎金的方式换取一时安稳。
1.1.3大航海时期:海盗黄金时代16世纪的西半球充满着无尽的财富和机遇,随着新大陆、新 航线的开辟,在三角贸易的驱使下,当时主要海域上行驶着满载黄金和货物的商船,而处于这场罪恶贸易中心的加勒比海、地中 海、阿拉伯海和西非海岸,自然成活动了海盗掠夺的天堂。
Legal Sys t em A nd So c i et yf叁墨!圭塾垒三!!!!!!望型。
耋i.—■圈匦圈—■浅淡索马里海盗事件艺国际法问题杨漪摘要自2008年以来,索马里以北亚丁湾地区的海盗事件频繁发生,他们不仅针对他国途径该海域的他国商船下手。
由于索马里海盗的El益猖獗,海盗问题一度成为时下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
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索马里海盗亚丁湾国际合作中图分类号:D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79一01一、索马里海盗的现状及成因多年以来,索马里各派系军阀为争夺权力相互混战,索马里由此陷入了动乱不止的内战。
索马里约80%人[J以畜牧业和半农半牧业为主,畜产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首位。
长年来动荡的政局雨I继续的内战,导致粮食价格飞涨,索马里人民的生活没有着落。
目前索马里已有难民110万,首度摩加迪沙每月就会新增约2万名难民。
国内频繁的暴力活动使联合囝等机构的人道二I义努力也无法实施。
难民们缺农少穿,度日如年,饥寒交迫,使得以暴力行为谋生的活动不断加剧。
而海盗只是暴力活动中的一种方式,并且这些举动得到了难以得到温饱的索马里居民及难民的支持,进而使海盗活动有了』、.‘泛的群众攮础。
二、国际海洋法海盗之概述海盗历史发展的艮河巾,围际社会并没有对海盗行为进行明确的定义。
直到1958年《公海公约》第一次对海盗之定义做Ⅲ了明确阐述。
其后1982年《海洋法公约》在大体内容卜沿袭《公海公约》有关海盗事项之内容。
两人国际法公约列予海盗的定义,可表述为:私人船舶或私人飞机的船员、机组人员或乘客为私人目的,在公海或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区,对另一船舶或飞机以及其上的人员或则物所实施的任何暴力、扣留或其他掠夺等行为。
明知是海盗行为而自愿参加、教唆或敞意便利上述行为者,也视为海盗行为。
从事海盗活动的船舶或飞机即为海盗船或海盗飞机。
从国际法上有关海盗行为的定义,我们应当注意其与围内法中海盗定义的差异。
《关于索马里海盗问题的论文》【内容摘要】:索马里海盗问题是国际社会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它的形成与发展是各国都在研究的。
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为了能早日处理好,联合国做出了许多决定,各国间也加强了合作关系。
【关键词】:索马里、海盗、劫持、打击索马里海盗已经成为现在海上运输者的最大的“敌人”,他们的劫持活动让所有国家政府都头疼,俄罗斯、印度、北约、中国等都有派遣军舰前往索马里附近海域执行巡逻任务,保护过往商船。
但海盗并没有因此而罢手,反而更疯狂的作案,并把魔掌伸向了更遥远的海域。
一、索马里海盗的发展1、索马里海盗的形成原因首要原因是内乱。
1991年以来,索马里一直处于军阀武装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无政府状态。
国内各派打打停停,部族各自拥兵自重,国家军队官兵各自携枪投奔自己的部族参战抢占首都,瓜分地盘,经过不断分化组合,逐渐形成索马里兰、邦特兰、拉汉文兰和艾迪德等摩加迪沙派别四分天下的格局。
和解会议时开时散,各派武斗时打时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
国际社会曾12次调解索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曾在摩加迪沙遭到重创,最终被迫撤离;国际社会的多次干预和调停均未奏效。
今天新的内战还在继续!这就为海盗在陆地上提供了众多据点。
由于索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外国渔船在索领海偷捕现象严重。
索部分派别也向外国渔业公司出售捕鱼许可证。
同时战乱使索马里成为非洲人道主义危机最为严重的国家。
据联合国难民署估计,索马里境内的流离失所者目前约有120万人。
此外,领国肯尼亚收容的索马里难民人数也在不断增长。
可见,内战对索马里人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也是促使他们如此的一个重大原因。
地理因素。
索马里海盗出没的海域,位于红海、阿拉伯海以及印度洋的交汇处,这一地区由于苏伊士运河和能源通道的原因,业已成为全球海上运输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换言之,海盗不愁没“买卖”可做;同时,这里海情十分复杂,不仅航道狭窄(尤其是红海一带),而且周边沿海地区港汊密布,客观上有利于海盗得手后迅速脱身和隐藏。
案例: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决议2008年,索马里海盗在亚丁湾海域劫持了包括中国的天津、香港等地的船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商船,甚至还有军火船和超大型油轮,直接严重威胁到国际社会许多国家的海上安全和利益。
鉴于索马里海盗活动日益猖獗,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安全与和平发展的重大威胁,联合国安理会先后四次通过决议,世界上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派遣海军前往亚丁湾附近海面保护来往船舶和打击海盗行为。
联合国安理会在其通过的关于打击索马里海盗的决议中多次提到了国际法。
例如,2008年12月16日通过的第1851号决议,声明除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以及《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等国际法律文件外,还要求各采取行动的国家“根据国际法尊重苏马力的主权、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和统一”,并授权所有“国家和区域组织”,可以在索马里境内采取一切必要的适当措施,镇压海盗行为和海上武装抢劫行为,“不过条件是根据本段的授权所采取的任何措施都应符合适用的国际人道法和人权法”。
这里又提到了“国际人道法和人权法”,它们是国际法的两个分支。
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索马里海盗活动与国际法是紧密相联的。
解决如何打击索马里海盗活动问题,必须首先了解国际法的有关规则。
我国政府也决定派遣海军护航舰队,在该海域实施打击海盗的行为。
这与以往我国的外交政策等都有了重大区别。
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没有说我们是在侵略索马里呢?我们说我们是依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出兵的。
要研究国际法,就要首先了解国际法是什么,也就是国际法的概念和性质。
这涉及国际法的一些基本概念与原理。
这对于深入学习和理解整个国际法体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新闻中的国际法】中国海军舰队远征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2008年12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护航编队由“武汉”号和“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两架舰载直升机和部分特战队员组成,共800余名官兵。
惩治海盗犯罪的国际法趋势研究摘要:引起世界打击海盗高潮的索马里海盗犯罪活动近期有所下降,但其他海域的海盗犯罪仍时有发生,海盗的犯罪活动严重影响国际海洋秩序和各国的利益安全,通过总结国际法现阶段惩治海盗犯罪的主要措施及限制,浅析惩治海盗犯罪的国际法趋势及效果。
关键词:海盗犯罪;惩治措施;国际法趋势一、海盗犯罪活动近况概述(一)海盗犯罪索马里海域在世界航道上位于重要位置,一直是海盗犯罪活动的主要海域,2007-2009年的索马里海盗的犯罪活动之频繁,劫持危害影响之深远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声讨海盗的犯罪活动。
国际海洋法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01条界定了海盗行为,并且在第100条至107条、110条概述了关于对发生了海盗行为的相关权利义务、管辖、责任、措施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05条、109条关于该公约界定的海盗行为的管辖规定,因此世界各国在确定海盗犯罪时主要采用国内刑法的规定,而关于海盗犯罪的规定,国际上无具体确定的定义,所以如果国内刑法未针对海盗犯罪进行规定,就成为惩治海盗犯罪的重要的限制因素。
(二)索马里海盗犯罪情况根据国际海事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海盗袭船数量降至2009年以来水平,索马里海盗袭船数量也降至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2010年1月到9月里海盗袭击了2010年1月至9日,索马里海盗袭击了126艘商船,成功劫持35艘,成功率为28%;2011年1月至9日,索马里海盗袭击了199艘商船,成功劫持24艘,成功率为12%;2012年1月至9月,索马里海域的海盗袭船事件为70起,远低于去年同阶段的199起,该海域2012年第三季度仅报告过一起海盗袭船,而去年同期阶段为36起。
索马里区域海盗犯罪数量下降表明国际关于惩治海盗犯罪活动的打击活动取得了有效成果,国际联合军事打击海盗犯罪,军事护卫舰以及军事巡逻驱逐海盗船,索马里政权趋稳的态势,使曾一度猖獗的索马里海盗犯罪呈现下降趋势,由于索马里过渡政府力量还比较弱,索马里的稳定和经济社会重建的需要更长时间的恢复,而世界范围内的海盗犯罪事件仍时有发生,索马里海盗开始向周边海域转移作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呼吁协助继续推进索马里政治进程和民族和解,尽快实现重建索马里地区的经济社会的计划,巩固索马里政局稳定以及海盗治理的效果。
打击索马里海盗中的国际法问题索马里海盗近来日益猖獗。
他们在亚丁湾劫持了包括我国香港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商船,甚至还有军火船和超大型油轮,从而直接威胁到国际社会许多国家的海上利益。
鉴此,联合国安理会前后两次在《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的框架下专门通过决议,世界上包括美国、印度、欧盟、俄罗斯、中国等纷纷派遣海军前往亚丁湾附近海面,保护来往货船,打击海盗行为。
就中国应不应该参与对索马里海盗的国际行动一事,相关讨论大多集中在道义或国际关系方面,法律方面的很少,尤其是国际法方面的就更少。
本文将主要从国际法律的角度予以分析和阐述。
要不要在亚丁湾对索马里海盗予以打击,涉及到国际法上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例如:●国际法关于"海盗"有哪些规定?"海盗行为"在法律上是怎样的一种不法行为?●国际社会或国家在打击海盗方面有哪些权利和责任?●联合国安理会就索马里海盗问题通过决议,但安理会决议本身有多少权威?它对国家有多大的拘束力?●在打击索马里海盗方面,似乎是"替天行道",但国家在哪些国际法律问题上还需要注意和谨慎对待的呢?打击索马里海盗,涉及国家主权原则和联合国安理会组织的性质,还涉及到国家责任等一系列的问题。
如果能从法律方面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那么对索马里海盗是否要予以打击、如何进行打击,就会变得非常清晰。
一、"海盗行为"基本概念与国际法规定1、何谓国际法上的"海盗行为"国际社会对海盗的态度有个发展的过程。
16世纪到18世纪,国际法和国际社会并不禁止海盗行为。
所以在那时,北欧人、地中海人和摩尔人的海盗行为比较猖獗。
但到了19世纪,国际社会开始把海盗行为认定为"国际罪行"。
因为,海盗行为通常都是发生在公海上。
为了方便行事,海盗船只一般不悬挂国旗,也不悬挂任何表明自己国籍的旗子。
所以从法律上讲,由于不悬挂国旗,就可被认为放弃了其所属国籍,从而处于一种无国籍的状态。
另外海盗行为发生在公海,公海本是各国管辖权涉及不到的地方,但海盗行为的受害者却又都是具体国家的国民。
所以为了保护本国国民的利益,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整个国际社会的利益,所有国家有责任要对海盗进行打击。
著名国际法学家奥本海(Oppenheim)认为:"依照国际习惯法规则,每一个海洋国家都有权惩罚海盗。
国家的一切船舶,不论是军舰,其他公船或商船,都可以在公海上追逐、攻击和逮捕海盗,并且把他们带回本国,由本国的法院审理和惩罚。
"国际社会在1878年至1940年间订立的一些公约,如1878年《建立国际私法统一规则的利马条约》(Lima Treaty to Establish Uniform Rules for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其中都规定了对海盗罪要进行惩治和打击。
1958年联合国组织订于日内瓦的《公海公约》确认了这一国际法规则。
该公约第19条规定:在公海上或在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任何其他地方,每一国家均可扣押海盗船舶或航空器,或为海盗所夺取并在海盗控制之下的船舶,和逮捕船员或航空器上人员并扣押船上或航空器上的财物。
扣押国的法院可判定应处的刑罚,并可决定对该船舶、航空器或财物所应采取的行动,但不得影响善意的第三者的权利。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重申了要惩治和打击海盗的国际法规定,规定"所有国家应尽最大可能合作,以制止在公海上或在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任何其他地方的海盗行为。
"(公约第100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无疑是世界上最为普遍的海洋活动的国际法律文件。
迄今为止,包括中国在内的157个国家批准加入这了公约。
也就是说,世界上四分之三以上的国家都是这一公约的成员国。
该公约的第101条规定:下列行为中的任何行为构成海盗行为:(a)私人船舶或私人飞机的船员、机组成员或乘客为私人目的,对下列对象所从事的任何非法的暴力或扣留行为,或任何掠夺行为:(1)在公海上对另一船舶或飞机,或对另一船舶或飞机上的人或财物;(2)在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方对船舶、飞机、人或财物;(b)明知船舶或飞机成为海盗船舶或飞机的事实,而自愿参加其活动的任何行为;(c)教唆或故意便利(a)或(b)项所述行为的任何行为。
法律的语言读起来有点涩。
如果根据一般词典比较直白的解释,"海盗行为"就是指"在公海上为私人目的,一私人船只对另一船只的人员或财产或由反叛船员或其乘客对所在船只的人员或财产实施的掠夺、扣押或动用暴力的任何非法行为"。
如果对以上惩治海盗的有关国际条约规定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它有以下三个特征:(1) 国际法明确规定海盗为一种犯罪;(2) 明确要对海盗行为进行惩治;(3) 国际社会成员起诉、惩治及合作的权利与义务。
这些特征,构成了国际社会对海盗行为予以惩治的法律基础。
也正是因为这些国际法律文件的规定,联合国安理会2008年6月通过的第1816(2008)号决议在提到联合国1982年制订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时,认为该文件反映了"国际法确立了适用于打击海盗和武装抢劫以及适用于其他海洋活动的法律框架(the legal framework)",并呼吁各国来"制止海盗和海上武装抢劫行为"。
2、惩治海盗与国际法上的普遍管辖权打击索马里海盗,蕴含着国际法上的"普遍管辖权"原则。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求所有国家制止"在公海上或在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 的海盗行为,并在第105条关于"海盗船舶或飞机的扣押"中还规定:在公海上,或在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任何其他地方,每个国家均可扣押海盗船舶或飞机或为海盗所夺取并在海盗控制下的船舶或飞机,和逮捕船上或机上人员并扣押船上或机上财物。
扣押国的法院可判定应处的刑罚,并可决定对船舶、飞机或财产所应采取的行动。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表明:所有国家都有责任、也有权利在公海或在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方来采取行动,打击海盗。
据此,国际法为了有效地打击海盗行为,在管辖权方面就特地引申出了另外一个原则,即"普遍性管辖原则"。
这个原则强调要"普遍性"地进行"管辖",它在法理上很有意思。
国家是具有主权的,相互之间又是平等的,所以各国原则上只能负责自己领土内、或发生在自己国民身上的事,这就是国际法上的"属地管辖原则"和"属人管辖原则"。
根据国际法这两个原则,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一切人、物和所发生的事件,以及对在其领域外的本国人都具有行使管辖的权力。
中国要求加拿大遣返赖昌星、要求通过国际司法合作将外逃贪官遣送回国受审,其法律基础就是国际法上的"属地管辖权"和"属人管辖权"原则。
"属地管辖原则"是国家在行使管辖权方面最基本的原则。
早在1927年,常设国际法院在"荷花号"案(Lotus Case) 一案中就已指出:"(尽管)刑法的地域性(territoriality)……不是国际法的一个绝对性的原则而且,并且与领土主权原则不完全一致,但在所有的法律体制中,刑法的地域特征原则却是根本性的(fundamental)……"属人管辖原则是国家基于本国公民国籍因素而行使的管辖权。
然而,海盗的出现使得国际法的管辖原则有了发展。
"海盗"是国际罪行。
海盗行为大都发生在不属任何国家管辖的公海上,尤其这种行为侵犯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利益。
所以,不管哪个国家来惩治海盗行为,都是符合整个国际社会的利益。
这就是为什么国际公约要规定对"海盗行为"进行普遍管辖的由来。
对海盗行为进行"普遍管辖",这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它反映了国际法上"对所有人"的基本概念和国际社会"共同义务"的观念问题。
"对所有人"(拉丁语为erga omnes)和国际社会"共同义务"(common responsibility)这两个基本理念是国际法在现代国际社会发展的结果。
简单地讲,"对所有人"的概念以及关于国际社会"共同义务"主要有以下两个要点:第一,国际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负有责任,并且每一个成员对所有其他成员也负有责任;第二,国际社会任何一个其他成员在其权利遭受损害时,都有相关权利要求对方实施其应有的义务,并且可以采取相应对策。
国际社会对海盗行为进行惩治,其实就是遵守"共同义务"的行为。
一个国家对于这些违法行为做出的强烈反应,它本身就说明这里客观存在着国际共同体利益,需要所有国家来纠正和制止这些违法行为。
联合国安理会在其通过的第1816(2008)号决议中,不仅原则上呼吁其成员国来"制止海盗和海上武装抢劫行为",还"重申"(reaffirming)关于制止海盗行为的国际法相关规定,要求各国采取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登临、搜查和扣留从事或涉嫌从事海盗行为的船只,并逮捕(apprehending)从事这种行为的人,以便对这些人进行起诉(prosecuted)"。
在国际法上,像海盗这样的罪行是严重的国际罪行,它破坏了国际社会整体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因此国家在防止和惩治这些罪行方面都负有义务。
国家对这些罪行也都有权管辖,而不论这些罪行的犯罪行为发生在哪个地方,也不论罪犯的国籍属于哪个国家。
这就是国际法上关于"普遍管辖权"原则的基本要义。
二、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与索马里海盗由于索马里海盗在亚丁湾活动猖獗,联合国安理会先是于2008年6月通过第1816号决议,呼吁打击海盗。
但由于索马里海盗活动仍然猖獗,所以于4个月后的10月7日又通过第1838号决议,再次呼吁打击索马里海盗。
联合国安理会接连通过两个决议,显示出索马里海盗问题的严重性。
从法律上分析,联合国安理会两个决议的措辞和规定反映了国际法与国际关系方面的新发展。
1、安理会决议构成了"国家主权"原则的例外为了能有效地打击索马里海盗,联合国安理会在其通过的决议中,考虑到索马里海盗的具体情况,有些规定构成了"国家主权"的例外。
索马里被称作"非洲之角",海岸线长达3200公里。
它地处险要位置,与亚洲的也门共同扼守红海,是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通向地中海和欧洲的必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