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材料及其加工工艺
- 格式:pptx
- 大小:4.39 MB
- 文档页数:217
陶瓷加工工艺简介陶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材料,其加工工艺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陶瓷加工工艺。
陶瓷成型工艺陶瓷的成型是指将原始材料通过一系列工艺加工,赋予其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常见的陶瓷成型工艺包括:1. 模压成型:将陶瓷原料压入预先制作好的模具中,通过压力使其成型。
这种成型工艺适用于形状简单的产品,如砖块和瓷砖。
2. 注塑成型:将陶瓷原料加热至可塑状态,然后通过注塑机将其注入模具中。
注塑成型适用于形状复杂的产品,如陶瓷器皿。
3. 浇铸成型:将陶瓷原料熔化后倒入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取出。
这种成型工艺适用于大型和复杂形状的产品。
4. 手工成型:通过手工操作将陶瓷原料成型,常见的手工成型工艺有拉坯、揉捏和雕刻等。
手工成型适用于制作工艺品和艺术陶瓷等产品。
陶瓷烧结工艺烧结是将成型后的陶瓷材料进行高温处理的过程,通过烧结可以增强陶瓷材料的致密性和硬度。
常见的陶瓷烧结工艺包括:1. 窑炉烧结:将成型的陶瓷制品放入窑炉中,进行高温烧结。
窑炉烧结适用于各种陶瓷制品,如瓷器、瓷砖和陶艺品等。
2. 电子束烧结:通过电子束加热将陶瓷材料进行烧结。
电子束烧结具有加热速度快和能量利用高等特点。
3. 微波烧结:利用微波的加热效应将陶瓷材料进行烧结。
微波烧结可以提高烧结速度和效率。
陶瓷涂覆工艺陶瓷涂覆工艺是将陶瓷材料涂覆在其他材料的表面,以改善材料的性能和耐用性。
常见的陶瓷涂覆工艺包括:1. 热喷涂:将陶瓷粉末熔化后通过喷枪喷射到材料表面,形成陶瓷涂层。
热喷涂适用于高温工作环境和耐磨损的要求。
2. 汽相沉积:将陶瓷原料蒸发后与基材反应生成陶瓷膜。
汽相沉积适用于薄膜涂覆和微观结构的控制。
3. 浸渍涂覆:将基材浸入陶瓷材料的溶液中,通过干燥和烧结使其形成陶瓷涂层。
浸渍涂覆适用于复杂形状和大面积的涂覆。
4. 溶胶凝胶法:利用溶胶和凝胶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基材表面形成陶瓷涂层。
溶胶凝胶法适用于制备薄膜和纳米陶瓷材料。
陶瓷材料加工工艺
陶瓷是一种复合材料,由无机非金属材料组成,常见的陶瓷材料有:陶瓷砖、瓷板、瓷柱、瓷盘、瓷碗、瓷工艺品等。
陶瓷材料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常见的,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陶瓷材料是由无机非金属材料组成的,通过烧成后具有特殊性能,比如:硬度高,耐磨、耐高温等特点。
陶瓷材料由于其结构致密、坚硬耐磨等特点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比如:汽车发动机缸体、飞机发动机壳体、机械零部件等。
陶瓷材料加工工艺有:研磨、抛光、砂带打磨,车削,磨削,铣削,加工中心加工等。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陶瓷材料加工工艺。
一、研磨
研磨是指利用研具(如研具和磨料)使陶瓷制品表面发生机械作用的过程。
主要用于去除陶瓷表面的毛刺和氧化皮。
也可以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如:用抛光轮抛光,用喷砂处理等。
二、抛光
抛光是利用磨料与工件表面发生相对运动而去除表面多余物质的过程。
主要用于去除金属表面氧化膜和粗糙度较高的工件表面。
如:镜面抛光、亚光抛光等。
—— 1 —1 —。
2013年第1期(总第135期)现代技术陶瓷粉末冶金的陶瓷材料及其加工技术肖 艳(广东省江门化工材料公司,江门529100)摘 要:针对金属陶瓷材料粉末冶金技术开发方兴未艾的趋势,介绍了粉末陶瓷原料的制备技术;阐述了特种陶瓷成形工艺;研究了特种陶瓷的烧结方法;提出了特种陶瓷技术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粉末冶金;陶瓷材料;加工技术 陶瓷分为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两大类,特种(金属)陶瓷是以人工化合物为原料(如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及氟化物等)制成的陶瓷。
它主要用于高温环境、机械、电子、宇航、医学工程等方面,成为近代尖端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属陶瓷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无论在传统工业领域还是在新兴的高技术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金属陶瓷所固有的高强度、高硬度等优点却同时给陶瓷件的成型、加工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研究各种陶瓷成型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1 金属陶瓷材料粉末冶金技术的开发方兴未艾 粉末陶瓷材料有三种:氧化物陶瓷如Al2O3,非氧化物陶瓷如SiN2,SiC;混合物陶瓷如Al2O3+SiN2。
陶瓷材料的毛坯可用粉末冶金方法制造,将陶瓷粉末混合后压制成型,其形状只是接近成品的毛坯,然后焙烧—机械加工(一般是粗加工)—烧结—(精加工)车削或磨削加工。
金属陶瓷材料粉末冶金技术主要包括金属陶瓷材料粉末冶金技术的超细硬质合金、特殊硬质相硬质合金、梯度功能硬质合金、硬质合金热处理、涂层硬质合金、新技术和新工艺及新装备,以及Ti(C,N)基金属陶瓷等内容。
金属陶瓷材料粉末冶金技术的硬质合金制品表面涂覆—涂层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技术,是硬质合金领域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技术突破。
硬质合金制品表面涂覆—涂层技术的出现为解决硬质合金耐磨性和韧性相互矛盾的问题提供了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
目前提高涂层效果的研究与研制工作基本上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是完善制取耐磨涂层的设备与工艺方法;二是研制涂层的新成分,探索耐磨涂层的新材料。
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陶瓷是一种非金属材料,通常由粘土、瓷石和石英等原料经过加工而成。
其制备工艺可以分为原料处理、成型、干燥、烧结和表面处理等环节。
以下将详细介绍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
一、原料处理陶瓷材料的制备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处理,确保其质量和性能满足生产要求。
原料主要有粘土、瓷石和石英等。
粘土是制备陶瓷的主要原料,其含水量要合适,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成型和烧结的效果。
瓷石和石英主要用于增加陶瓷的硬度和耐磨性。
二、成型成型是将原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浇铸、注塑、压制和手工成型等。
浇铸和注塑是利用液态陶瓷浆料借助模具制作成型,可以批量生产。
压制是将湿陶瓷坯料经过压力机进行成型,适用于生产复杂形状的陶瓷制品。
手工成型则是通过手工捏塑、切割等方式进行成型,适用于少量生产和个性化需求。
三、干燥成型后的湿陶瓷坯料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的目的是去除水分,防止成型品在烧结过程中产生裂纹。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热风干燥。
自然干燥是将湿陶瓷坯料放置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让其自然风干,时间较长。
热风干燥则是利用热风对湿陶瓷坯料进行加热和干燥,时间较短。
四、烧结烧结是将干燥后的陶瓷坯料进行高温处理,使其质地致密,获得所需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烧结温度和时间根据所制备的陶瓷种类和要求而定。
常见的烧结设备有电窑、煤气窑和气体窑等。
在烧结过程中,陶瓷坯料会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最终形成成品陶瓷材料。
五、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对烧结后的陶瓷进行修整和装饰。
修整是指对陶瓷表面进行打磨、抛光等处理,使其光滑平整。
装饰则是通过上釉、绘画等方式增加陶瓷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上釉是将特殊材料涂在陶瓷表面,经过再次烧结,形成釉面的一种处理方法。
综上所述,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处理、成型、干燥、烧结和表面处理等环节。
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可以制备出质量良好、性能稳定的陶瓷制品。
陶瓷在日常生活、建筑、工业和艺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制备工艺的优化和创新对于提升陶瓷制品的质量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