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67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考试题(答案)单位名称姓名分数一、判断题(在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题1.5分,共30分)1、编写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的主要目的是对外描述其测量管理体系。
(×)2、测量设备是指工作计量器具和计量标准(包括标准物质)。
(×)3、测量设备的确认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
(×)4、测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只能由第三方审核。
(×)5、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计量要求。
(√)6、任何测量都存在测量误差,因此也都存在测量不确定度。
(√)7、计量确认一般包括:首先是校准、必要的调整或维修,随后的再校准,以及所要求的封缄和标签。
(×)8、测量过程的设计应确保一旦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能迅速检测出存在的问题和及时采出纠正措施(√)9、ISO10012中的“验证”是指“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
(×)10、企业必须建立测量设备的校准装置。
(×)11、计量职能是指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职能。
(×)12、计量特性是经过校准后得出的。
(√)13、标识不但能用于测量设备上,也能用于测量过程。
(√)14、经过确认合格用于某称重过程的天平,不一定能用于其他称重过程。
(√)15、封签被破坏的测量设备属于不合格的测量设备。
(√)16、测量设备中所说的软件就是指计算机程序。
(×)17、一个测量过程只适用于一台测量设备。
(×)18、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
(√)19、对测量过程的要求应该包括:应考虑影响测量过程的影响量;测量过程的控制应当按程序文件进行;一个测量过程可能会使用多台设备。
(√)20、对不合格的测量过程应当采取的措施是:进行标识;进行必要的纠正;停止使用不正确的测量结果。
(√)二、根据上图“测量设备的确认过程“,分析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是由哪几个过程组成(至少举出4个,并说出每个过程的输入、输出和活动是什么?(共20分)答:1、测量设备的校准过程。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ISO10012:2003)培训考试题姓名:职工号: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和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
2、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和。
3、测量设备是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4、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系统地评审测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和。
5、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应形成文件,并经和,以确保持续使用的适宜性。
6、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条件可包括、温度变化率、、照明、振动、尘埃量、、电磁干扰和其他因素。
7、计量确认包括和。
8、测量过程总则是应对作测量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测量过程进行、、,形成文件和加以控制。
9、每一个测量过程的过程完整规范应包括所有有关、、、使用条件、操作者能力和影响测量可靠性的其他因素。
10、测量和确认过程的和采取的应形成文件以证明测量和确认过程持续地满足文件的要求。
11、计量职能应并测量管理体系的潜在机会,必要时进行修改。
12、测量过程控制记录的形成,修改、提供和删除应由负责,并在相应程序文件中作规定。
13、计量确认的两个关键是:、。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计量确认过程程序应包括当封印或保护装置被发现损坏、破损、转移或丢失时应采取的措施。
()2、测量过程应设计成能防止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并确保能迅速检测出存在的问题和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每个测量过程没必要评价测量不确定度。
()4、测量结果的溯源记录应根据测量管理体系、顾客或法律法规要求的期限予以保存。
()5、在构成测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中,应监视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
()6、如果已识别一个不合格的测量过程,其使用者应确定潜在的后果,进行必要的纠正,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测量人员年度培训计划
根据公司规定,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确定了年度培训计划。
具体培训安排如下:
1. 每季度进行一次技术培训,包括行业新技术和新工具的学习。
2. 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岗位能力提升类培训,如沟通技巧、团队合作等。
3. 每年组织一次专业知识更新培训,内容涵盖公司业务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4. 强调员工个人发展,鼓励参加外部培训和学习机会。
希望通过培训计划,激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推动公司整体业务水平持续提升。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及全套文件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第一章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1.目的:规定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人员的职责。
2.范围: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有关领导及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3.职责:3.1、人事部负责组织确定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
3.2、管理者代表批准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
4.内容:4.1、公司总经理:1) 主持公司测量管理的全面工作,促进各级员工贯彻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标准和实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
2)任命管理者代表,以确保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按照GB/T19022-2003标准的要求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
领导、组织公司计量工作,保证其行使监督的权限。
3)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提供必需的资源。
4)批准《测量管理手册》、计量方针和目标。
5)批准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计量职责和权限,确保公司计量方针和目标得以实现。
6)批准公司年度计量工作计划和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
7)主持管理评审会议,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方向。
4.2、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1) 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2)向总经理报告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的需求。
3)确保在全公司范围内提高员工的计量意识。
4)向公司全体员工传达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5)在测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过程中与咨询、认证机构保持联络。
6) 组织制定并审核公司测量管理手册、计量方针和目标。
7) 批准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8) 任命内部审核组长,开展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9) 审核公司计量工作年度计划和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
4.3、公司工程师等:1)协助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开展计量管理工作。
2)监督管理各自分管部门的计量工作。
4.4、质量部(计量职能部门):1) 组织制定公司计量工作年度计划和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ISO10012:2003)培训考试题姓名:职工号: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和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
2、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和。
3、测量设备是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4、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系统地评审测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和。
5、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应形成文件,并经和,以确保持续使用的适宜性。
6、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条件可包括、温度变化率、、照明、振动、尘埃量、、电磁干扰和其他因素。
7、计量确认包括和。
8、测量过程总则是应对作测量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测量过程进行、、,形成文件和加以控制。
9、每一个测量过程的过程完整规范应包括所有有关、、、使用条件、操作者能力和影响测量可靠性的其他因素。
10、测量和确认过程的和采取的应形成文件以证明测量和确认过程持续地满足文件的要求。
11、计量职能应并测量管理体系的潜在机会,必要时进行修改。
12、测量过程控制记录的形成,修改、提供和删除应由负责,并在相应程序文件中作规定。
13、计量确认的两个关键是:、。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计量确认过程程序应包括当封印或保护装置被发现损坏、破损、转移或丢失时应采取的措施。
()2、测量过程应设计成能防止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并确保能迅速检测出存在的问题和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每个测量过程没必要评价测量不确定度。
()4、测量结果的溯源记录应根据测量管理体系、顾客或法律法规要求的期限予以保存。
()5、在构成测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中,应监视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
()6、如果已识别一个不合格的测量过程,其使用者应确定潜在的后果,进行必要的纠正,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测量管理体系培训试题A卷姓名:工号: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对打√,错打×)1.测量管理体系是由计量确认过程、测量过程及其支持过程构成的。
(√)2.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组织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 )3.计量职能是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的行政职能。
(×)4.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和持续改进有效性。
(√)5.测量管理体系中的人员不应包括现场测量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6.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测量人员提供培训以满足已识别的需要。
(√)7.计量要求是经过校准后得出的。
(×)8.规定的计量要求可以从产品质量、工艺控制过程、环境检测等要求导出。
(√)9.企业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目的、方法和要求都是一致的。
(×)10.经计量确认合格后用于某称重过程的衡器,也一定能用于其他称重过程。
(×)11.不合格计量器具经过修理后,不合格原因已被排除,就可以重新投入使用。
(×)12.技术程序文件可以是已发布的标准测量方法。
(√)13.软件的启用及其修改应进行测试和(或)确认,并经批准和存档。
(√)14.省计量院是省内最高的计量检定机构,因此不需要时其服务水平进行评价。
(×)15.实施对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分析和改进的目的是确保体系符合标准要求。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测量管理体系由下列哪些过程构成:(A、B、D)A、计量确认过程B、其他支持过程C、计算过程D、测量过程控制2.以下哪些属于第三层次的技术文件(作业指导书):(A、B、D)A、计量检定规程B、计量校准方法C、计量器具台账D、仪器设备操作规程3.计量特性包括:(A、B、C、D、E)A、测量不确定度B、稳定性C、最大允许误差D、重复性E复现性4.计量确认过程的两个输入为(A、D)A、顾客的计量要求B、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C、测量环境条件D、测量设备特性5.软件形成文件,经识别和受控的目的是确保( B )。
一、测量管理体系由来的三个阶段1、企业计量定、升级阶段2、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阶段3、测量管理体系认证阶段二、测量管理体系的构成1.测量管理体系由以下过程构成:①计量确认过程②测量过程③管理职责过程④资源管理过程⑤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过程;按照10012的要求中心制定测量管理手册和27个程序文件。
2.测量管理体系的构成两个核心过程:①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②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必要的支持过程:③管理职责过程④资源管理过程⑤体系分析和改进过程2.1计量确认过程总要求2.1.1.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计量要求。
2.1.2.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测量设备验证(如果测量设备已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不必重新校准);2.1.3.计量确认程序应当包括验证测量不确定度和(或)测量设备误差在计量要求的允许限以内的方法;2.1.4.测量人员应得到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有关信息,包括所有限制便用和特殊要求。
2.2计量确认过程实施步骤2.2.1建立测量设备一览表(包括:设备基本情况、校准情况、使用情况等):2.2.2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如, ABC分类);2.2.3.导出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如,最大允许误差);2.2.4.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自校或送检)得到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如,示值误差) ;2.2.5.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进行比较(即验证);2.2.6.在计量要求限之内-计量确认合格-发计量确认合格证书-贴计量确认合格标记-投入使用;2.2.7.在计量要求限之外-计量确认不合格-调修-再校准-再验证;2.2.8.调修后仍不合格的-降级或报报废等处理。
2.3.计量确认过程记录的内容2.3.1.校准结果的记录应当能够证明所有测量的溯源性,而且能够在接近原来的条件下能复现校准结果。
2.3.2.在某些情况下,校准证书或报告中包括验证结果,用于说明设备符合(或不符合)规定要求。
2.3.4.记录可以是手写的、打印的或缩微胶卷,也可以是电磁记忆装置或其它数据媒质。